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欧元内在不稳

2013-09-19 4页 doc 19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2940

暂无简介

举报
欧元内在不稳欧元内在不稳 1、 欧元内在不稳定的长期因素 欧元内在不稳定的长期因素有三,一是欧元难以形成“欧元资产池”使得欧元是否稳定成为和国际私人投资几乎不相关的命题;二是长期固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于稳定欧元有害无益;三是越扩展和越大的欧元区意味着越缺乏吸引力和不稳定的欧元。 欧元离形成可容纳国际投资者的“欧元资产池”有很长的路程,这可能是导致欧元长期不稳定的内在根源。如果一种货币缺乏足够的境外流通存量,也缺乏 较为丰富的金融资产供国际投资者持有,那么这种货币是否稳定就会成为和国际投资者的利益不相关的问题。美元之所以能够相对...
欧元内在不稳
欧元内在不稳 1、 欧元内在不稳定的长期因素 欧元内在不稳定的长期因素有三,一是欧元难以形成“欧元资产池”使得欧元是否稳定成为和国际私人投资几乎不相关的命;二是长期固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于稳定欧元有害无益;三是越扩展和越大的欧元区意味着越缺乏吸引力和不稳定的欧元。 欧元离形成可容纳国际投资者的“欧元资产池”有很长的路程,这可能是导致欧元长期不稳定的内在根源。如果一种货币缺乏足够的境外流通存量,也缺乏 较为丰富的金融资产供国际投资者持有,那么这种货币是否稳定就会成为和国际投资者的利益不相关的问题。美元之所以能够相对稳定,就在于美元的境外持有量、 美国国债、以美元计价的公司债、股票以及其他美元衍生资产的规模相当巨大,国际投资者广泛持有美元或美元资产,并对美元汇率和资产的未来价格走势意见莫衷 一是而导致了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这也是克林顿时期尽管美国财政状况好转,却丝毫不缩减作为国际投资者保证足够流动性的资产池而存在的美国国债存量的最根 本原因。 从实体经济看,目前欧盟与区外的贸易量占世界的比重为20.9%,还稍微超过美国的19.6%的比重,仅去年欧元区11国(希腊尚未加入)的总贸 易量就达40749亿美元,占世界的32.0%,是同期美国的两倍。但从金融经济面看则完全不同,美元至今在全球结算中的比重为53%,在全球储备中的比 重为57%,美国发行的债券占世界债券发行总额的37.2%,美元占世界外汇交易量的41.5%,欧元难以撼动美元的强势地位,这种局面也并不会随着欧元 的流通迅速改变。根据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藤的计算,未来5年预计欧元将在国际商品贸易结算中的份额从16%提高到25%,欧元占世界外汇储备的 比重也将从20%左右上升到这个水平。但这仍远不足以和美元相提并论。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境外持有几乎为零,以欧元征的商业票据、公司债和股票规模有 限,最为难解的是,欧元作为超国家的货币,除非欧元区成员国能就欧元的“超国家债”的发行、收益分摊、债务偿还达成制度化的,否则欧元区12国就不可 能象美国那样通过发行美国国债形成流动性‘安全性极佳的“资产池”。目前看来,欧元要形成容量巨大的“欧元资产池”有先天性缺陷,欧央行更缺乏直接动用各 成员国高达2387亿美元的储备以稳定汇率的权力,因此今后很长时间内,欧元汇率对国际私人投资者都是一个基本不相关的命题。 欧元长期不稳定的另一因素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人们通常认为该条约是保证欧元稳定的基础,而事实可能恰恰相反。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来看,得 不出欧元区成员维持一个这样的条约和欧元汇率稳定之间有什么关系。作为成员入门门槛或者维持新成元加入欧元区后应在一定期限内遵守的财经纪律,马约或许是 可取的,除此而外看不出其对汇率稳定的贡献。从理论上看,欧元区如能保证劳动力、商品和服务、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则统一货币不过导致政府让渡货币主权 和丧失对名义价格的调控能力而已,这时恰恰需要更为灵活的财政政策来作为反周期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工具来使用,而不是相反。从实践上看,美国、中国(也许中 国地方政府没有发债权部分削弱了说服力)等主权货币美元、人民币的汇率是否稳定,和美国各州的财政经济状况是否基本划一、和中国各省的经济变动情况是全然 不相关的。同样从理论和实践上看,欧元是否稳定,也和欧元区成员经济是否趋同无关,只和要素是否能自由流动相关。如果欧元区的未来如同普罗迪所声称的那样 象联邦结构靠拢,那么欧元区成员越是让渡了货币主权,就越需要加速内部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整合,越需要灵活的财政政策作为弥补!尴尬的现实是:僵化的马 约带来了欧元区成员难以休止的利益纷争,带来了各国非常严峻的紧缩财政的压力,例如法国2001年的财政赤字为2116亿法郎,2002年财政赤字将达 2600亿法郎。另外,欧元区的高失业率和相对美日明显逊色的劳动生产力也是个问题。要求成员国长期遵守马约,无疑将使各国政府举步唯艰,进退两难,欧洲 内部“缺乏牵引力”的情况日益突出,欧元也变得更为脆弱而非稳定。 未来欧元可能在扩展和不扩展之间难以自拔。欧元区的扩展可用俱乐部理论(The Club’s Theory)来简要描述:欧元区就象一个俱乐部,初创11国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享用了欧元这一“俱乐部设施”,但后来加入欧元俱乐部的成员则所付 成本要小得多,这将导致新老成员间的矛盾;同时,欧元区成员越多,经济发展梯度就越大,欧央行决策协调难度就越大,而欧元本身带来的便利就越少,结果越大 的欧元区意味着越不稳定和越缺乏吸引力的欧元区,俱乐部公共设施(欧元带来的便利)将随成员的不断扩展而耗竭。据预计在未来10年内,欧元区可能扩展会到 28个国家。此外,中非和西非的13个法郎区国家通过钉住法郎,实际上间接地钉住了欧元。如果北非和中东的部分国家也选择钉住欧元,那么欧元区的潜在成员 可能扩展到50国,总人口超过5亿,总GDP规模将大于美国。目前尚无良方克服欧元区扩展给欧元带来的不稳定冲击,唯一折衷只能是放缓其扩展速度。 2、 欧元内在不稳定的中期因素 中期内构成欧元汇率不确定的因素,一是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面临兼顾经济成长和通货稳定的两难;二是英国对加入欧元的“伤害性的模棱两可”。 目前欧盟出现了较为少见的社会党人主持内阁的现象。目前,在欧盟15个成员国中,11个国家由社会党人出任政府总理,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素来有 突出国家干预,强调创造市场需求的传统,并重视收入再分配对促进增长的作用。这些社会民主党政府早在2000年11月就在布鲁塞尔通过了一份题为《欧洲新 道路》的文件,提出“欧洲央行应实行照顾增长与就业的货币政策”。提出“欧洲央行应实行照顾增长与就业的货币政策”。德国财长拉方丹上台伊始,就声称“货 币政策应该更有力地与经济增长和就业挂上钩”。欧洲的社会党并不完全一致,实际存在三派:英国一派、法国一派、德国处于两者之间。布莱尔的“新工党”认为 应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把它作为推动英国经济现代化的动力,强调社会体制和人要适应这股潮流。其所谓 “第三条道路”介于新自由主义和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之间,这个理论在经济上主张在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之间寻求平衡,试图把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协调起来;位 于左翼的是法国,仍然奉行“国家干预主义”;德国则既强调革新,又强调扩大需求政策的作用。但凯恩斯主义在欧洲的重新抬头已经是不争的基本事实,这就无疑 为欧元区重视通过积极的货币财政政策来刺激疲弱中的欧洲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欧央行无疑将承受来自社会民主主义传统下的压力,决策时摇摆在稳定欧元和 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之间。不可忽视的是,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在70年代末经历了一次大失败。法国在1981年至1982年间,进行了“最后一次左翼凯 恩斯主义”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这次其势力在欧盟的重新复苏不会很快退潮,故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给欧元带来的将是和政治变迁密切相关的中期性不稳定。 尽管人们认为英国加入欧元区是大势所趋,但笔者认为英国将长期徘徊在欧元区之外。一是就英国从历史和现实看都是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国,就英美 遵循普通法而欧洲大陆遵循大陆法就可看出,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存在巨大差异。英国最大的商品和资本输出国均为美国,而不是欧洲国家,目前英国在对外经济交 往中对美元依赖度非常高,鉴于伦敦是离岸型国际金融中心,故英国对外投资和吸收外资中美元比重颇高;使用美元结算更是涉及到各个产业部门,以包括欧元在内 的欧洲货币进行结算的比重仅有19%,英国社会经济生活亲美而远欧洲的改变非一昔之功。二是就英国政界来看,工党倾向于尽早加入欧元区,但其经济政策却倾 向赤字财政,显然与欧元区的财政政策不符,而保守党等在野党则坚决反对加入欧元区,政界难有共识。就英国民间来看,在欧元正式流通后进行的第一次民意调查 表明,只有21%的人认为英国应该加入欧元区,而73%的英国人反对加入,反对者的比例比过去所进行过的任何调查都来得大!尽管英国企业倾向于加入欧元 区,但可以预见的汇兑费用节约仅有45亿英镑而已。三是英国摇摆不定的态度较之其决定加入,或者索性决定短期内不加入对欧元的稳定伤害更大,而不稳定的欧 元反过来又促使英国的态度更为摇摆,这是个恶性自循环(self-fulfilling),现在英国仍然在缓慢地等待一个以较低的英镑汇率加入欧元区的良 机。 3、 欧元内在不稳定的短期因素 就2002年而言,欧元走势不稳主要受困于三个因素,一是欧元通货面世导致欧元区衰退加剧而物价上扬;二是欧元跨境转移存在纷争;三是阿根廷金融局势的变幻莫测。 欧元区今年在“增长性衰退”中,通货膨胀的压力有所抬头。欧元面世的技术性影响,一方面是加大欧元区经济衰退,另一方面就是物价上升。欧洲中央银 行研究认为,以750亿欧元取代欧元区12国的原货币十分复杂,由于欧元开始流通所增加的储运、安全等成本而给欧盟带来的对GDP的负面影响可能在 0.3%-0.8%之间,这对本就脆弱的欧元区经济显然相当不利。而人们一直对欧元现金转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物价上涨现象非常担忧。欧元上市后成员国将迅 速进行本币和欧元间的货币转换,但转换时仅取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兑换中的整数取齐将导致价格上涨。尽管欧央行有关欧元现金转换的法规对此已有明确,但 不能排除有的生产商和零售商借机抬高物价,并要求国家机关和消费者协会应通过监督避免发生涨价现象。欧元面世三个月来欧元区物价的确有上升压力。另 外,2002年国际油价的走势大体上是稳步上升,更衰退的经济和更高的物价走势对欧元稳定相当不利。 目前欧元区内各成员国对跨境欧元转移问题仍存在分歧,这对欧元的魅力和稳定有颇大伤害。欧盟委员会多年来一直力主降低跨境转移成本,但经过12年 的努力,收效甚微。调查表明,转账100欧元平均手续费高达24欧元,远高于正常的国内交易水平。其中希腊的转账费平均达到47欧元。汇款银行和收款银行 “双重收费”的问题仍然存在。欧盟委员会认为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造成消费者和小经营业者在不同国家使用单一货币进行支付时承担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降低了 欧元流通的整体魅力。然而目前欧元区成员国普遍认为委员会对实行跨境成本降低所定时间表过紧,其中6个公开反对该时间表。如何解决跨境欧元转移问题显然十 分棘手。 阿根廷金融危机则是给欧元带来意外挫折的另一因素。来自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统计显示,阿根廷总的债务风险约为643亿美元,而其中欧元区在阿根廷 的债务风险最大,为368亿美元。显而易见的是,阿根廷目前放弃比索美元化,而重新实施经济比索化是非常不可靠的措施,比索的汇率崩溃不过是或迟或早的事 情,这将使欧元区的债务风险变幻莫测。欧元是否稳定无疑将受阿根廷动荡不定的金融局势的牵掣。 看来尽管欧元的问世显示出货币区域化的重大趋势,但无论从长期、中期还是短期因素来看,欧元都是一种缺乏支撑的内在不稳定货币,欧元离成为稳定的 国际货币尚路途遥远。而欧元从结算货币到通货面世的三年间,中国学者和政府始终对欧元寄予厚望,目前从国际收支的交易结算货币看,中国大陆通过金融机构发 生的国际收支交易结算货币中,欧元占的比重为2%,欧元区各国货币与欧元合计占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的3%。从外汇收支看,目前中国大陆与欧元区诸国的外汇收 支规模占中国总收支规模的比重为10.25%,从欧元区对华直接投资看,来自欧元区11国投资大约占中国利用外资总额的5%-6%而已。因此,无论是从欧 元的内在不稳定性看,还是从中国与欧元区的经济交往来看,过分增加欧元在储备中的地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可能是一种出自国际关系的超前考虑。
/
本文档为【欧元内在不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