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日本陆军史2

2013-09-13 20页 pdf 999KB 2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50924

暂无简介

举报
日本陆军史2 军 事 历 史 研 完 15 5 军事史论著译稿 日 本 陆 军 史 (二 ) ▲ 〔日〕生 田 停著 ’曹振威译 第二章 富 国 强 兵 第一节 国内外形势趋于紧张 对清国关系之恶化 洋溢着建设统一国家新兴气势的新政府 , 尽一切努力去修订幕末以来的不平等条约 , 以 保持一个独立国家的体面 . 为此 , 还打算走向世界炫耀自己国威的捷径 . 明治政府首次对海外用兵 , 是在明治七年 (18 74 年 ) 出兵台湾 .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 明治四年 ( 1 87 1年 ) , 冲绳岛居民五十四人在 台湾被...
日本陆军史2
军 事 历 史 研 完 15 5 军事史论著译稿 日 本 陆 军 史 (二 ) ▲ 〔日〕生 田 停著 ’曹振威译 第二章 富 国 强 兵 第一节 国内外形势趋于紧张 对清国关系之恶化 洋溢着建设统一国家新兴气势的新政府 , 尽一切努力去修订幕末以来的不平等条约 , 以 保持一个独立国家的体面 . 为此 , 还打算走向世界炫耀自己国威的捷径 . 明治政府首次对海外用兵 , 是在明治七年 (18 74 年 ) 出兵台湾 .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 明治四年 ( 1 87 1年 ) , 冲绳岛居民五十四人在 台湾被杀害 , 明治六年 ( 1 8 7 5年 ) 冈山渔民被 掠夺 . 事件发生后 , 清国政府对于 日本政府的抗议 , .以台湾不是我国领土来搪塞 . 为此 , 政 府 以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 台湾军都督 ( 台湾征讨军司令官 ) , 陆军少将谷干城 、 海军少将赤 松则 良为参军 , 率领军队二千六百人 (以熊本镇 台兵为主 , 但其中还有二百名萨 摩 藩 的 壮 兵 )去讨伐台湾 . 清国指责日本出兵 , 两国间关系趋于恶化 , 但由于英 、 法两国的调停 , 至十月底 , 日清 两国之间订立 了协定 . 清国担心 日本军队 占领台湾 , 承认日本之出兵为义举 , 赔偿 日本四夯 之一的战费 , 日本得到白银五十万两 。 这次战役 日本的损失为 : 战死十二人 , 负伤十七人 , 病死五百六十一人 。 明治八年 ( 1 8 75 年 ) , 日本军舰云扬号受到江华岛炮台 (在朝鲜京城西面约五十公里的 地方 ) 的炮击 . 云扬号立即应战 , 夺取炮台的武器 , 回归长崎港 . 次年二月 , 日本以武力为 背景 , 与朝鲜缔结日韩友好条约 , · 打开了朝鲜的大门 . 朝鲜与日本被迫进行交涉 , 就象幕府 宋年日本与美国的关系一样 . 日本对朝鲜与中国等采取强硬的政策 , 但对欧美各国并非如此 . 其间出现 了俄国俊入远 东地区的重大问题 。 明治八年 ( 1 8 7 5年 ) 5月 , 日本政府与俄国缔结桦太 、 千岛交换 条 约 。 1 5砰 军 事 历 史 研 究 日本放弃桦太取得了千岛 , 以宗谷海峡 、 占守海峡为国界 . 由子本条约 ,缔.煊气北海道电田兵 之充 实 , 俄国对 日本的侵 略政策在总体上趋于缓和 . 明治十五年 ( 18 8 2年 ) 七月 , 韩国士兵驱逐了京城内日本政府的势力之后〔壬午之变) , 清韩两国间的宗属关系重新恢复 。 清国把袁世凯派到韩国统管军事 , 把财政 、 税制逐渐改为 清国的制度 . 清国把 日本作为假想敌国 , 好象在实行扩充军备的 目标 . 明治十七年 ( 18 8 4 ) 十二月 , 在韩国京城再次发生变乱 (甲申之变 ) , 发展到 日清两国 军队的冲突 , 只有一中队的日本军逃往仁川 。 次年一月 , 日本根据汉城条约 , 恢复向朝鲜的 发展 , 同年四月 , 根据天津条约 , 确立了中日两国在朝鲜的平等地位 . 但是 , 由于对在朝鲜 再次遇到重大败退感到不满与焦虑 , 以军部为中心的 “ 对清主战派 ” 开始形 成并扩大了 . 国内不浦之发展 木户 、 西乡 、 大久保三人死后 , 表面上由岩仓具视 , 实际上由伊藤博文 、 山县有朋等掌 握了政治实权 。 岩仓于明治十六年 ( 18 83 年 ) 死去 。 岩仓之死 , 加速了从宫廷政治向内阁政 治之转变 , 明治十八年 ( 18 8 5年 ) 出现了伊藤内阁 。 该内阁是 以萨 、 长两藩为中心组建而成 的 . 政府首脑确立 了天皇之军队 、 天皇之宫吏的组织 , 急速造成与各外国相对抗的态势 . 在此之前 , 于明治十四年 ( 18 81 年 ) 强制推行的松方财政 , 在牺牲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实 现 了财政之安定 , 培育出资本家 , 实现了产业近代化. 反对强制的藩阀政治之 自由民权运动 趋于激烈 , 对通货紧缩政策感到愤怒的农民 、 ’贫农在各地发生 了暴动 。 萨 、 长两藩出身的领 导们 , 从亲身经历 中感受到 , 维新以前在很长时间内顶着困难而推行的富国强兵政策是实现 维新大业的原 动力 . 因而萨派阀不管如何反对 , 坚信不移 , 实行弹压 , 或以策略来感化 , 断 然推行既定政策 。 明治十五年 ( 18 8 2年 ) 八月五 日 , 制定了戒严令 。 根据这一法令 , 军团长 、 师团长 、 旅 团长 、 要塞司令官等 , 在战时或事变之际 , 为了该方面的警戒与维持秩序 , 有权依照法规宣 布戒严. 根据法律 , 在戒严情况下 , 军队对于国民的政治权限拥有极大 的 控 制 力 . 但 是 , 因为这个时候已将军备的重点转移到防御外国方面而进行训练 , 所以没有因发生事件而 宣告过戒严 , 军队也很少出动 。 补充警察的不足而出动的军队 , 大多由宪兵来担当 . 明治十七年 ( 18 8 4年 )九月 , 对于由自由党员组织的加波山上的反政府运动 , 出动了宪 兵担当镇压任务 . 对于同年十一月的秩父暴动 , 军队与宪兵都出动了 . 由于实行松方财政 , 农民非常穷困 , 特别是养蚕的农民更受到深刻的打击 . 秩父方面的 几位农民领导者订立血盟 , 要打倒专制政府 , 十一月一 日袭击秩父郡官署 . 第二天整个秩父 郡都处于农民统治的状况之下 。 接着 , 暴动波及群马 . 长野两县 . 同一天 , 崎玉县县令向东 哀镇台司令官请求出动镇 台兵以及宪兵 . 出动的总兵力大约为一个联队及一个宪兵中队 . 由 于军队迅速行动 , 在没有受到大的抵抗的情况下暴动被镇压 了下去 . 作为其余波 , : 在各地结成借金党或小作党 , 虽然多少有些动乱 , 但终于没有发展成大事 . 这是因为根据表兵严密的情报活动 , 事先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 政麻一面克服上 述 那 些 困难 , 同时又迅速地进行发布宪法、 开设国会等国内体制之整 备 , 充实对清作战所必须的军备 。 为防御各国对 日本的入侵 , 集中力量进行海岸 防 御 之 整 备 . 在世界上 , 列强各国为获得殖民地而展开了竞争 , 其间 , 日本与清国的关系 也 日趋 恶 化 . 这不是一个能够使人们安闲的时局 . 一 军 事 历 史 研 究 1 5 7 第二节 向外征军之演变 明治十五年之军奋扩张计划 明治十五年 ( 1 8 8 2年 ) , 陆军根据时局 的需要 , 拟订军备扩张计划 , 预定从明治十八年 ( 1 8 8 5年 ) 起实行 , 但由于在朝鲜 日清之间的事态急剧恶化 , 改变为实施 自 明 治 十 七 年 ( 18 8 4年 ) 开始的十年计划 。 兵力的整备目标如下 : 步兵二十八个联队 (由三个大队编成 , 每大队辖四个 中队 ) 骑兵七个大队 (由三个中队编成 ) 野战炮兵七个联队 (由野炮二大队 、 山炮一大队编成 , 每大队辖二个中队 ) 工兵七个大队 (大队辖二个 中队 ) 辐重兵七个大队 (大队辖二个中队 ) 其他还有由屯田兵编成的步兵四个大队 , 骑兵 、 炮兵 、 工兵各一队 , 以及沿岸防备的各 部队 . 将上述军备扩充计划与前面表一相比较 , 可以清楚地看出 , 仅管步兵只增加了一倍 , 但 是骑兵 、 炮兵 、 工兵 、 轴重兵等外征所必需的近代化兵种 , 却大幅度地增加了 。 扩充军备所 必需的军费如下 : 年份 国库年贡出 陆军军费 年支出 比 明治十六 5 0 4 6 10 2 6 13 肠 明治十七 了6 6 5 x 1 5 3 15肠 明治十八 56 已2 10 8 7 1 9肠 明治十九 7 4 6 9 12 0 0 16肠 明治二十 了9 9 4 一2 4 1 16 务 (单位 : 万元 ) 如果考虑到当时多头绪的国家财政的话 , 实在是为努力扩充军备下了狠心 . 但是 , 根据 这样的努力 , 即判断日本陆军开始持有对外国侵略的企图 , 这还为时过早 . 因为当时日本陆 军的编制 、 装备在世界上充其量不过达到第二流的水平 . 今谋 * 部与陆军大学 明治十一年 ( 18 7 8年 )十二月 , 陆军的军令机关从军政机关里独立出来 , 设立了参谋本 部 . 这是把军队的作战活动与国家政治相分离 , 自主地而且迅速地 实行 。 明 治 十 九 年 ( 1 8 8 6年 ) 这一重要改革正式实行 , 在皇室的参谋本部长之下 , 设置两名次长 , 由陆海军内 将级军官来担任 . 这是因为陆军军令机关之独立必然影响到海军 , 而且也希望对两军统一指 导与互相协调 。 其后 , 在明治二十一 、 二十二年 (l 9 88 一一又8 8 9年) , 制度 、 名称等作过若干变动 , 但参 谋本部长是全军的参谋长 , 一’陆海两军统一指挥等基本观念没有变化 . 明治二十六年 ( 1 8 9 3 年 ) , 海军军令部单独设立 , 在平时 , 参谋本部与军令部相互并列 , 直接隶属夭皇领导 . 而 1 58 军 亨 历 史 研 完 且又 同时制订了《战时大本营条例 》, 规定在战时 , 海军军令部部长的位置在参 谋 总 长 之 下 , 参谋总长作为天皇的幕僚长官 , 策划与指导陆海军全军的作战 。 这一制度从表面上看是 妥当的 。 实际上这是造成陆海军对立的第一步 . 随着兵力的增长 , 日本军方痛感到必须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士官 . 陆军于明 治 十 五 年 ( 1 88 2年 ) 十一月设立了陆军大学 , 将其置于参谋本部的领导之下 。 翌年四月 , 一首届共招收 了十九名学生 。 学生是在担任少尉军官两年以上 、 具有指挥军队经验的士官中挑选出来的优 秀分子 。 该校 以研修有关高级用兵的学术 , 增进军事研究所必须的学识为目的 , 其修学时间 为三年 。 毕业生的前程将受到控制 , 其人事安排非经参谋总长的同意不得随意进行 。 但是 , 由于称职的教官少 , 其教学效果必然不十分满意 。 陆军采用桂太郎的意见 , 让学 员学习德国的军事制度与用兵方式 , 并聘请德国少佐参谋墨克罗来校任教 。 墨克罗 自明治十 八年 ( 1 8 8 5年 ) 二月起在陆军大学任教三年 , 使陆军大学的教育发生很大的变化 , 对陆军的 军制 、 用兵等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从明治二十年 ( 188 7年 ) 前后开始 , 陆军的军事制度逐步从法国方式转变为德国方式。 斌. 的改进与用兵思想的变化 明治十三年 ( 18 80 年 ) , 由陆军少佐村田经芳发明的村田枪正式被陆军采用 , 作为车用 步枪 . 这是一种口径为十一毫米的单发枪 , 经过改良后 , 枪的长度缩短了 , 被定名为十八年 式步枪 。 明治二十二年 , 该枪又经改良 , 在前床内仓可存放八发子弹 , 口径也缩 小 为 八毫 米 . 虽然是一发 一幽发地装填到弹药仓内进行发射 , 但与过去相比 , 发射速度有丁 大 幅 度 提 高 . 因而二十二年式步枪被称为连发枪 . 十八年式的最大射程为二千四百米 , 二十二式为三 千一百十二米 。 日清战争期间的主要武器是十八年式 , 近卫师团与第四师团则使用二十二年 代 , 后备队使用的是施奈德枪 . 炮兵是野炮 、 山炮并用 。 当初曾想采用德国的克鲁伯式炮 , 但由于日本钢铁生产很少 , 于是就仿制意大利用青铜所制的炮 . 在大阪的炮兵工厂里 , 制造钢与青铜合金 , 口 径为七点 五厘米的野炮与山炮 。 明治二十年 ( 18 8了年 ) 以后 , 用这些炮装备全国的炮兵部队 。 在日清 战争期间 , 用这些炮进行作战 . 野炮的最大射程为五干米 , 山炮的最大射程为三千米 。 明治二十四年 ( 1 8 9 1年 ) , 陆军修改操典规范 , 采用德国自1 8 88 年开始采用的新的操典 规范 , 实行了从法国式向德国式的转变 . 德国的这一操典 , 是与使用连发枪相适应的 , 当时 日本仍是使用单发枪的时代 , 但是看到了武器的进步 , 采用了先行一步的操典 , 以此来进行 教育与训练 。 这是与麦克罗传来的攻势主义以及德国的短 期决战的用兵思想相一致的 . 这样 日本陆军对军事采取革新的 、 积极的姿态 , 这是把 日清战争导向胜利的原 动力 . 师团之编成与动斑 明治二十一年 ( 18 88 年 )五月十二日 , 自创设以来与国民关系密切的六个镇台被裁撤 , 改编为师团 。 其番号与驻防地如下 : 第一师团在东京 , 第二师团在仙台 , 第三师团在名古屋 , 第四师团在大阪 , 第五师团在广岛 , 第六师团在熊本 。 接着 , 在二十三年 ( 18 9。年 )十一 月一 日 , 公布了陆军定员令. 根据这个定员令 , 当时师团在平时的编制如表3 所列 · 估计 当时 的近卫师团 、 第一至第六师团以及电田兵的兵力合起来 , 陆军军队平时编制的总定员为六万 七千名 。 军 亨 历 史 研 究 1 5 9 表3 师 团平时编制 (明治二十三年 ) } 旅团司令9.( 少将 , } 1津兵黔、1 {大队‘毕)} {中队‘娜,}一1 3 . 4 4 9 人 l一!、,.’ 、 , 止片十— } 5 6 0人 卜—} 1 3 6 人 }! 二 _ 、 } } 色, ‘刊丫芝 } ! , _ 、 } } ! }一一卫匕丝丝达一一 lx 2 !丛2 丝坠左 . X Z j一丛-创坐止一 }X 3 ! _ }又 4 }厢可劳网 11 } ”· ‘”9人 、 「{一} ,巡’⋯⋯ } ‘司令邵 ‘ }1 } {逊二些竺全}{刁 骑兵大队 (中 、 少佐) 5 12人 · ( 4 e2 匹 ) 一⋯黑 _ _ ,一匾孤几福{二{丽鹿⋯v 。吧只状队 、于 甲他钊 {— }一 ‘ ’—— J “ ‘72 2 人 、 }一{一一工丝丝里上一一. } } 厂下下下厂下二{_ _ {石丽下落~薛万}’一1山 炮大呵 少佐 ’! {l’l了从翁创 }“ 2 困宾天阮了否面利 } 4 0 8人 }一} ( 29 匹 ) } } 中队 (大尉 ) } 1* 6人 ( 5匹 ·)一 ] x 。 }骊董宾天面琢证)} }环丽疾蔚厂{一1 6 2 2人 }—{ . , _ 、 {{一一业丝些工一_ 1 }~竺竺竺竺竺刊x Z (注) : 数字为额定人 员 , ( )为额 定马匹 . 但是 , 尚缺步兵二个旅团 , 骑兵五个大队等部队 , 因此还需继续努力 , 争取至明 治二十 六年 ( 15 9 。年 ) 完成 . 明治二十二年 ( 18日9年 ) , 随着宪法之制订 , 征兵令也作了大幅度的修改 . 宪法中对于 服兵役之义务 , _ 不 分男女 , 没有年龄的限制 . 但在征兵令中有这样规定 : “ 日本 帝 国 之 臣 民 , 自十七岁至四十五岁的男子 , 都有服兵役之义务‘ . 对于兵役之划分 , 设有如下几种 : 常备兵役 (陆军 ) (海军 ) 现役三年 现役四年 预备校四年四个月 预备役三年 四个月 后备兵役 补充兵役 常备兵役后服五年 第一 七年四个月 (海军 ) 一年四个月 现役兵员超额者 现役兵员超额者 ’ · 16 p · 军 亨 历 史 研 究 第二 十二年四个月 第一补充超额者 国民兵役 第一 后备 、 第一补充兵役结束者 第二 除开第一项以外者 当时陆军总额规定为六万七千名 , 因为现役为三年 , 所以每年要从年满二十岁的青年中 挑选二万二千余名新兵 , 作为现役军人而入伍 , 以充实平时的编制 。 在战时或事变时 , 预备 役立即被召集 , 作为战时编制。 因而这两种兵役被称为常备编制 。 因预备役服役的时间比现 役长 , 所 以预备役的兵员要比现役的多 。 这样 , 战时编制的兵员 , 可以比平时编制增加一倍 以上 . 海军因军舰有规定的数目 , 所以战时的定员用不着象陆军那样增加 . 如果发生举国投入的战争 , 后备兵役、 补充兵役的人员也将被动员 , 担当侧面作战或在 兵站 、 补充队中搞军务 , 这样可以组织比平时多两倍以上的兵力 。 陆军由于修订征兵令 , 整 备动员组织 , 逐步建立起能够立即应战的势态 . 而且 , 这支军队在指挥系统 、 武器装备及教 育训练各个方面 , 也在准备作为对外征讨军队所必需的实力 . 第二节 日清战争 并战经纬 明治二十七年 ( 18 9 4年 )六月 , 清国以平定韩国内乱为名 , 将一千六百名陆军 官兵送到 牙山 , 通知 日本政府说 , “ 因韩国之请求 , 为保护属邦 , 平定叛乱而出兵 ” 。 外相陆奥宗光 的判断为 : “ 口本要么放弃朝鲜 , 要么与清国战争 , 将其势力驱逐出朝鲜 , 此外没有别的解 决朝鲜 问题的手段 ” . 参谋次长川上操六 , 持有击败清军的信心 . 日本以 “不承认韩国为清 国的属邦 , 我国也为保护侨民而出兵” 相应酬 , 出动了广岛第五师团内由大岛义昌少将指挥 的第九混成旅团以及九艘军舰 . 总兵力达七千人 , 将近一个师团规模的第九混成旅团 , 于六 月 中旬从仁川登陆 , 使京城附近地区处子其势力控制之下 . 清国军队将其主力置于平壤 , 另将有实力的一支部队集中在牙山附近 . 联合舰队第一游 击队于七月二十五 日在牙 山西方丰岛附近海面与清国舰队交战 , 击沉了广乙舰与载有千余名 清兵的运兵船高升号 , 俘获了操江舰 (丰岛冲海战 ) 。 另外在陆地上 , 大岛旅团之部分主力 在七月二十九 日以前扫荡了牙山附近的清国军队 . 八月一日 , 清国对 日本宣战 , 日本也于同一夭宣战 , 这样明治二十七 、 八年 ( 18 9 4一一 18 9 5年 ) 的战役开始了 . 两军之作战计划与兵力 日本军队的作战计划为 : “使陆军主力在山海关附近登陆 , 在直隶平原上与清国野战军 主力决战 。 为此 , 先让第五师团向朝鲜进发 , 以海军迅速控制黄海及渤海湾之制海权 , 。 预 先设想了战争结束时的状况 , 把着眼点放在消灭敌人野战军主力上 . 清国军队的作战计划为 : “把陆军兵力集中在平壤附近 , 进而击溃与驱逐在朝鲜的 日本 军队 , 海军扼守渤海湾口 , 掩护陆军之运送 , 并且与在韩之陆军相呼应 ” . 其着眼点放在驱 逐在朝鲜的 日本军队上 . 但是在平壤失守 、 黄海之战失败后 , 又转变为守势作战 , 目标是 “ 守 卫奉夭 、 旅顺 、 大连湾之各要地以及北京 , , 当时 , 日本陆军总动员的兵力为 : 野战军七个师团 , 官兵约十二万二千人 , 军马三万八 军 事、 历 史 研 究 ‘ ! 6 1 · 千匹 ; 战斗人员为步兵约六万三千二百名 , 骑兵约二千一百名 , 野炮山炮约二百四十门 . 海 军有军舰二十八艘 , 五万七千六百吨 , 水雷艇二十四艘 , 一千四百吨 , 另外还武装了 四艘汽 船 , 以代替军舰 , 清国陆军有步兵八百六十二营 , 骑兵一百九十二营 , (每营实有兵员为步兵约 3 50 人 , 骑兵约25 。人 , 炮兵包含在步兵营内 ) , 总兵力约有三十五万人 , 大约是日本陆军的 三 倍 . 主要装备为步枪与毛毖枪 , 野炮山炮以克虏伯.炮为主体 , 另外是其他杂乱的武器 。 海军有北 洋水师的军舰二十二艘 , 水雷艇十二艘 , 总吨位有八万五千吨 . 另外还有广东水师的广甲 、 广乙 、 广一丙三舰也参加了作战 。 北洋水师的训练好 , 总吨位也在日本海军之上 . 漪军从朝鲜撤退 明治二十七年 ( 1 8 94 年 ) 八月 , 侵入京城的第五师团长野津道贯中将以第五师 团之全部 及划归他指挥的第三师 团之一部 , 想尽早歼灭在平壤的清军主力 . 大岛混成 旅 团 、 朔 宁 支 队 、 元山支队及第五师团主力之各部队自九月一日起行动 , 十四 日晚上开始攻击 。 总兵力为 一万七干 . 平壤的守兵有步兵一万五千 , 炮三十二 门 , 机关炮六门. 经过激战 , 清军因失去 争斗意志而退却 。 十六 日拂晓 , 平壤被 日本军 占领 。 退却的清军在元山支队的追击下败走 , 在此之前 , 大本营于九月一 日下令由第三师团 (师团长为桂太郎 ) 、 第五师团组成第一 军战斗序列 , 由大将 山县有朋任军司令官 . 第一军于十月三 日从平壤进发 , 进行到鸭绿江边 实行渡江作战 . 清军以步骑兵一万八千五百名 , 炮一百门以上的兵力进行防守。 第一军于十 月二十四 日夜里强行架桥渡河 , 经过激战 , 于二十五 日中午 占领了鸭绿江右岸一部分地区 。 这样 , 自开战以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 就扫清了朝鲜境内的清兵 , 日本军队开始向中国国内 进兵 . 确立向辽东进军之基础 由千明治二十七年 ( 1 8 9 4年 ) 九月十七 白之黄海海战 , 日本联合舰队掌握了可黄 海 制 海 权 . 十月十五 日 , 大本营为完成攻占旅顺的任务 , 下令编组第二军战斗序列 , 由大将大山岩 担任军司令官 。 下属部队有第一师团 (师团长为山地元治中将 ) 、 混成第十二旅团 (旅团长 为长谷川好道 中将 ) 。 该军于十月二十四 日在花园口登陆 , 十一月六日占领金州城 , 同月二 十二 日 , 以迅速果断的行 动占领了旅顺堡垒 . 清军虽有一万步兵 、 十八门重炮 、 四十八 门轻 炮以及十九门机关炮 , 但是没有战斗意志 . 另外 , 侵入南满的第一军在继续苦战 。 同年十二月 , 占领海城的第三师团被敌人包围 , 第一军司令官野津 、 (十二月九日被任命 )请求大山军司令官派兵尧援 。 由于有乃木希典少将 指挥的混成第一旅团之救援 , 第三师团才幸免于难 。 作为 日本军队 , 这是第一次在严寒中作 战 , 因而有许多人被冻死 冻伤 . 明治二十八月 ( 1 8 95 年 )二月下旬 , 第一军击退 了辽东平原上的敌人之后 , 企图向大连 方面转进 . 三月五 日 , 以 第三 、 第五师团 占领牛庄 , 从九日起与第一师团配合 , 从三面包围 攻击田 台庄附近的敌人 . 其总兵力约有二万 , 炮九十一门 。 清军的总兵力也约二万 , 炮 四十 门. 这是本次战争期间最大规模的会战 . 日木军于同一天五午占领了田庄台 , 结束 了在满州 境内的作战 . 1右2 军 事 历 史 研 究 准奋宜康作战 明治二十七年 ( 18 9 4年 ) 十二月 , 大本营令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与联合舰队相配合 . 占 领威海卫 。 第立军大山司令官向新编入序列的第二 、 第六 (缺混成第十二旅团 ) 两个师团下 达进攻命令 . 第二军于明治二十八年 ( 1 8 9 5年 ) 一月二十日在荣城湾登陆 , 二月三 日攻 占了 威海卫要塞 .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不能抵挡 日军从海陆两面的攻击 , 于十二 日投降 , 木人乞 求部下帮忙 , 服毒自杀 。 这为直隶会战消除了障碍 . 三月十五 日 , 大本营任命参谋总长小松宫彰仁亲王为征清大总督 , 改变第一 、 第二两军 的战斗序列 , 准备在直隶平原进行 第二阶段作战 . 近卫师团与第四师团从内地出发 , 向辽东 进军 . 但是 , 三月十 日休战了 , 四月七日签订了讲和条约 , 因此第二阶段作战没有进行 。 这 样 , 日清战争在日本军队连战连胜之中落下了幕帷 . 战争之决算 根据明治二十八年 ( 1 8 9 5年 ) 四月二十七 日缔结的 日清讲和条约 (即 马关条约 ) , 台湾 新 l.1 入 日本的叛图 。 然而 , 当地的刘永福率兵五万起来造反 。 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亲王奉 命 抓领该师团去征讨台湾 。 能久亲王与士兵一起 , 备尝辛苦 , 于十月二十八 日在 .台南因病死 去。 · 一 日清战争双方作战的时间共十一个月 , 其后平定 台湾等又 化费了十个月 。 在此期间 , 日 本军队战死的将校共有2 15 人 , 准士官 以下 12 , 95 1人 , 文职军人 3 24 人 , 合计 1 3 , 4 88 人 。 其中病 死者高达 1 } , a94 人 。 损失军马 11 , 5 32 匹 。 战争所需的费用 , 在二亿元临时军费中陆军为一亿六千四 百万元 , 海军为三 干 六 百 万 元 . 但是 , 这些战争费用 , 几乎都 由清国的赔款所填补了。 清国的战争损失不清楚 , 但被 日本抓到了 l , 790 人 , 缴获重炮2 9 门 , 轻炮 4 56 门 , 机关炮 及速射炮 107 门 , 共计有5 0 了门。 签订讲租条约之结果 , 清国承认朝鲜独立 , 割让辽东半岛与 台湾澎湖岛 ; 另外在通商上使 日本除 享受与列强各国同等的权利 , 还有新开的港 口与市场 , 承认日本人有权在中国境内开办工业 、 企业 。 明治天皇在开战的同时 , 把大本营移到宫中 , 竭尽全力使政略与战略相统一。 同年九月 十五 日 , 大本营前进到广岛 , 天皇亲 自处理大本营各种事务 。 国民对此很感激 , 同心合力 , 为实现战争目标而努力 。 这个强有力的举国一致之体制 , 被认为是把战争导尚胜 _利 的 原 动 力 。 在参谋本部设置大本营是在六月五 日 , 正式宣战是在八月一日 , 大本营之设置比一般常 规要早 。 为此 , 许多人将其解释为这是陆军好战态度之表现 。 但是 , 对于协调陆海军的作战 思想 , 使其采取一致行动 , 也需要相应的时间 。 在 日清战争期间 , 陆海军之作战 , 在参谋总 长统一指挥下 , 没有发生磨擦 。 另外 , 根据特旨 , 把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也列入大本营内 , 在 :遭到列国干涉之前 , 迅速把战争结束 。 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 , 是明治元勋们的智慧弥补了法 规上的不完备 , 顺利地进行战争指导 。 日清战争各次作战之成功 , 是 日本兵将的战斗意志为了压倒清国军队 , 克服了兵力 、 装 备之不足 。 自明治建军以来 , 延续很长时间的 “富国强兵 ” 之目标 , 经全国军民 的 共 同 努 力 , 在日清战争中结出了果实 , 军 事 历 史 研 完 16 3 第三章 卧 薪 尝 胆 第一节 日清战争后之形势 三国千涉 日清讲和条约刚签订 , 明治二十八年(l “”5年)四月二十三 日 , · 俄国公使向 日书外务省递 交了 一 份通蝶 , 主要内容为 , “ 日本占领辽东半岛 , 不仅威胁清国的首都 , 而且使朝鲜的独 立有名无 实 , 同时也妨碍远东的永 久和平 , 因此应当放弃辽东半岛“ 。 德国与法国也仿效俄 国 。 在远东抱有扩张势力野心的俄罗斯帝国出面干涉 , 并没有超出 日本政府的预料 , . 然而 , 日木陆军奉为师长国家的德国 与法国同俄国采取同一步调 , 这使 日本政府受到意外打击 。法国 为了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 于 1 89 1年 一与俄国缔结了俄法同盟 。 而德国为 了自身的安全 , _ 希望 俄 国的势力转向远东 , 使俄法联盟与英国相对立 . 日木军政首脑在广岛大本营反复开会研究 , 确证了英国与美国采取不加入的态度 。 对超 级陆军大国俄国 , 不打算与其对抗 。 五月十 日 , 天皇发布 了将辽东半岛交还清国的诏书 。 在此期间 , 对于外交的责难纷起 , 对于政府 的责任也被强烈 议 论 . 在 明 治 二 十 九 年 ( 1 8 9 6年 ) 第九届议会上 , 尾崎行雄进行演说 , 将此事件作为国史上的耻辱 。 在 三 国 干 涉 中 , 唱主角的是俄国 , 其野心是要向朝鲜扩展 势力 , 这给 日本国民留下深刻的影响 . 仿效越 王勾践与吴王夫差的故事 , 卧薪尝胆 , 以讨伐俄国的呼声 , 在 日本国民中产生了 。 国内外形势之变化 三国干涉对 日本所起的反作用 , 使 日本政府与政党都坚信 , 必须加强军事力量 . 布已清 战争结束后不久召开的议会上 , 通过了着眼于大力扩充军备的经济预算 。 日清战争中得到的 赔款 , 成为其基础 。 那时 , 欧洲列强抢夺殖民地的竞争波及到了辽东 。 美国于明治三十年 ( 1 8 9 7年 )合并夏 威夷 , 翌年又 占领菲律宾 。 明治三十二年 ( 1 899 年 ) 同英国与德国分割了西萨磨亚 。 德国在 明治三十年占领中国的胶州湾 , 三十二年 占领了南洋诸岛 . 英国对 日本虽然是友好的 , 但是 在明治三十一年 ( 1 8 9 8年 ) 占领 ’了中国的威海卫与九龙 , 巩固了侵略中国的道路 。 最重要的 是 , 俄国侵入了远东。 在明治二 于九年 ( 18 9 6年) , 俄国与清国缔结了建设中东铁路的契约 , 1 6 4 军 事 历 史 研 究 巩固了侵入满洲的道路 . 在明治三十一年 ( 18 9 8年 ) , 它又租借 了从 日本手中拿去的旅顺和 大连 。 日本国民激愤了 , 军备扩充工作被强有力地向前推进 。 军费开支如下表所示 , 迅速膨 胀起来 . (单位 ; 万 ]L: ) 年 份 年彭招 陆 军 海 军 年支出比 明治二十七 7 , 5 1 2 2 , 0 4 0 1 , 0 2 4 2 6 明治二 一卜九 1 6 , 5 5 5 5 , 5 2 3 2 , 0 0 0 4 3 明治三十一 2 1 , 9 7 5 5 , 5 5 9 5 , 8 3夕 5 - 明治三十三 2 9 , 2 7 5 6 , 4 8 3 5 , 72 7 4 2 明治三十五 2 5 , 一7 5 4 , 6 6 9 2 , 5 4 1 2 7 因而对外贸易的收支亦大幅度入超 , 明治三十一年 ( 18 9 8 年 )达到一亿六千万元 。 然而 进口商品中购进的武器较少 , 制造武器的原料金属 、 工厂设备 、 机械等比较 多 。 当 时 在 东 京 、 大阪的炮兵工厂 、 横须贺海军工厂 、 海军武器制造厂等军用工厂与民间企业相比 , 具有 远为精良的设备与制造能力 。 当然 , 日清战争以后 , 国民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 , 他们的确在卧薪尝胆 。 军队超然于政 治之外 , 努力增加军事力量 . 兵力盆备 陆军兵力整备的重点 , 是增加军队的数量 。 明治二十九年 ( 18 9 6年 ) , 将原有的近卫师 团以及其他六个师团扩充到十三个师 团 ,新增加了第七至第十二共六个师团以及骑兵 。炮 兵各 两个旅团 . 此外 , 还决定在 台湾设置三个混成旅 团 。 第七师团是明治二十九年 ( 1 8 9 6年 )二月在札晃 (明治三十二年移至旭川 ) 创建 , 屯田 兵置于其管辖之下 . 随着北海道人 口 的增加 , 从明治三十一年 ( 1 8 98 年 )起在全道实行征兵 令 , 逐步实行同内地师团同样的编制 。 增设师团从明治二十九年 (l 8 96 年 )开始着手 , 至三十二年 ( 1 8 9 9年 )大部 份 编 组 完 毕 . 炮兵 、 骑兵等增加的数量很大 , 而且是装备 、 军马等需要大量补充的兵种 , 因此至明治 三十六年 ( 19 0 3年 ) 底才完成编组 。 师团在平时的编制 , 明治二十九年 ( 18 9 6年 ) 、 明治三十三年 ( 1 9 0 0年 )进仃过变更 , 增加了人员 , 因此与上一章表 3所列的数 目有了很大差别 。 骑兵大队改称为骑兵联 队 。 最 大 的变化是野炮兵联队 , 被区分为设有二个大队 、 六个 中队的野炮联队 与山炮联队 . 这是因为 要根据师团的特性 , 分别设置野炮联队或山炮联队 。 野炮联队的额定编置为 793 人 , 山 炮 联 队的额定编制为88 2 人 。 这样 , 师团在平时的编置膨胀到约 一万人 。 骑兵旅团由三个骑兵联队编成 , 炮兵旅团由四个野战炮兵联队编成 , 他们分别被编入近卫 师团与第一师团 。 这是根据军事技术的进步 , 企图将骑兵与炮兵集中起来 , 相互 配合作战 . 关于炮兵 , 除此之外 , 还在东京湾 、 由良 、 吴 、 下关 、 佐世保等地设要塞炮兵联队 , 在芸 予 、 舞鹤 、 对岛 、 函馆 、 基隆 、 澎湖岛等地设 置要塞炮兵大队 . 同日清战争时代相比 , 炮兵 之增加是十分明显的 . 军 一事 历 史 研 究 . 1 6 5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 还设置了铁道大队 (包括两个铁道中队 , 一个电讯中队 , 共 计 41 8 人 ) , 列入近卫师团长的指挥之下 。 陆军的兵力在六 、 七年时间里增加了一倍多 , 其装备改善工作也被强有力地向前推进 . 努力改良武器 预测在同具有强大兵力的俄国军队作战的情况下 , 武器之优劣至为重要 。 因为当时第一 线火力的主体是步枪 , 所以陆军把改良步枪作为重点 。 明治三十年 ( 18 9 7年 ) , 制订了三十年式步枪 , 这是三八式步枪的原型 。 口径为六点五 毫米 , 有效射程两千米 , 重量三点九公斤 。 采用以弹夹一举装填五发子弹的方式 , 缩短了射 击时间的向隔 。 由于缩小 口 径 , 增加了携带的弹数 。 每一士兵可带 150 至 180 发 , 能够在战时 构成密集的火力网 . 关于野烛 , 1 8 9 7年 (明治三十年 ) 法国采用炮身后座式 , 把发射速度提得很高 . 当时把 它称为速射炮 。 日本三十一年式野山炮虽然是钢制的速射炮 , 但在发射时炮车节节后退 , 是 尚未完善的速射炮 。 口径为七点五厘米 , 最大射程为七千七百五十米 , 用六匹马拖拉 . 三十 一年式山炮因为除口径外都小型轻量化 , 因此最大射程只有四千六百米 , 分解以后由四匹马 驮运 . 陆军炮的性能虽不能讲十全十美 , 但炮弹与雷管的制造技术有了进步 。 机关枪虽在 日俄战争 以前尚未在全军普及 , 但有冯拉斯发 明在 日本制造的保式 (霍基克 斯式 ) 机关炮 。 使用与三十年式步枪相 同的子弹 , 发射速度为每分钟四百五十发 , 有效射程 二千米 , 重量九十公斤 . 另外 , 还生产或者购买从手枪到重炮多种武器 , 陆军的装备逐渐被改善 。 由于从世界各 国引进大量军事技术 , 以及陆军军人的刻舍努力 , 其水准可以同当时的世界水准相匹敌 . 兵力之增加与武器之近代化 , 越来越需要大量优秀的士官 。 陆军的教育体制也与此相对 应 , 迅速地加以变革 . 推进军人教育 明治二十九年 ( 18 9 6年 )决定增设陆军幼年学校 。翌年在原六镇台所在地仙 台 、东京 、名古 屋 、 大阪 、 广岛 、 熊本等地新设了地方陆军幼年学校 , 每校招收五十名从地方上选拔出来的 优秀者 。 虽然在明治初年就有了幼年学校 , 但幼年学校的毕业届次 , 这些人被称为首届 . 这 是希望在这些人中间培养出卓越的陆军建设的中心人物 。 ‘ 学员在德 、 法 、 俄三种外语中选修一门 , 这是三国干涉还辽对手国的语言 , 学校没有英 语教育 . 入学资格为十三至十六岁的男子 , 学科考试与身体检查合格者 。 因为每月要缴纳六 元的费用 , 所以中等以下家庭子弟是不宜入学的 。 教学内容除开语言学之外 , 几乎与初级中 学相同 。 但作为将校学生 , 特别重视对其品德操行的磨炼 。 士官学校招收的学生也扩大了 , 日清战争前后每年毕业生只有二百余名 , 而明治三十年 ( 1 8 9 7年 ) 毕业的第九期学生 , 一举增加到六百五十名 。 陆军士官学校是在明治七年 (1 8 74 年 )十月 , 从培养陆军将校的机关一一兵学寮中独立 出来 , 开始培养士官学生 。 由于明治二十年 ( 1 8 8 7年)教育机柯的大改革 , 士官学生被作为士 官候补生来培养 。 士官学校 的毕业生 , 至第十一届为止 . 约有一千三百名 . 士官侯补生的毕 业生 目第一届至第五十八届 , 约有36 , 9的人 , 地方幼年学校的学生 , 经过中央幼年学校 , 再进士 . 1 6 6 · 军 事 历 史 研 究 宫学校 . 虽然也有从初级中学经过采用考试进士官学校者 , 但主要还是从军人 中挑选 , 内部 控制其比率大约为一 比二 。 士官学校的教育特色是 , 在进行作为将校的基本修养及各兵种所必需的战术与战斗技能 教青以前 , 让其去军队当副队长 , 以体验部队实际生活 , 这是实施结合实际的教育 。 原来的 修学时间为一年零八个月 , 但明治三十一年 ( 1 8 9 8年 ) 起改为十二个月的速成教育。 另外 , 明始二十九年 ( 1 8 9 6年 )招收了 11 名朝鲜学生 , 明治三十三年 ( 1 9 00 年 ) 招收了40 名中国学 生入学 。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 , 将校的训练教育也益发显得重要 . 陆军大学的学生从明治二十九 年 ( 18 9 6年 ) 入学的第十三届开始 , 从过去的每 期二十名一举扩大到每期招收五十名 . 但教 育时间没有缩短 , 从军事的基础知识 , 战术演习 , 到幕僚实务之训练 , 实施严密的 、 实战性 的教育。 对于各兵种士官的培养 , 充分发挥以前设置的实习学校的作用 , 让其担当这一任务 . 对 于步兵训练 , 有陆军户山学校 ; 对于炮兵 . 工兵等技术兵种 , 在明治二十三年 ( 1 9 9 0年 ) 设 立了陆军炮工学校 ; 对于骑兵 , 明治二十一年 ( 18 8 8 年 )设立了陆军骑兵学校 , 以后改名为 骑兵实习学校 。 对于炮兵的实技训练 , 明治十九年 ( 18 8 6年 )设立了炮兵射击学校 , 明治二 十九年 ( 18 9 6 ) 兰月 , 将其分为野战及要塞炮兵射击两个学校 。 以实施射击 、 战术 、 观察等 实际技能的训练 . 作为教育管理机关 , 明治三十一年 ( 18 9 8年 ) 一月 , 废除监军 , 设置了新的 教 育 总 监 部 . 教育总监部受陆军大臣管辖 , 其 主要任务是制订与修正有关教育的各项规则 , 各种训练 规范 , 管辖除开陆军大学 以外的各种陆军学校 . 教育总监部内设骑 、 炮 、 工 、 辆兵监 , 各自 负责实施有关兵种的专门教育 . 明治三十三年 ( 19 0 0年 ) 四月以后 , 教育总监直 属 天 皇 指 挥 , 确立 了陆军三长官制度 (陆军大臣 、 参谋总长 、 教育总监) 。 陆军重视军人 以及军队的教 育 , 授以与统帅及军政相同等的权威 。 各军队为了报答国民卧薪尝胆之努力 , 正肃军纪 , 鼓励训练 。 其表现之一是明治三十五 年 ( 19 0 2年 )一月三十日出发的步兵 第五联队在青森八甲山地方的遇难 。 事件发生后 , 皆行 社 (陆军将校的机关利物 )记事 中 , 发表了如下文章 : 吾军人最为担心的不是死而是完不成任务 ; 感到羞耻的是万一遭遇不幸即志气 受挫 , 遂缺乏积极的研究手段 , 产生怯懦之气 . 比如今次在青森附近步兵第五联队的雪中行军 , 我深信奉戴战后诏书 “ 国家前 程尚为辽远 , 望以赤诚来达到他 日目标 “ 之圣旨的帝国军队 , 为达到他日之目标 , 没有不能进行的训练 · ’ · ⋯ 这不是显示了当时军人的无 法想象的热情吗 ? 从这种事情可以看出 二 当时的陆军 , 在军 纪与志气方面是这到最高峰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 列强侵入远东 北漪事安 明治三十三年 ( l”。年 )五月 , 在华北发生了反对西方列强侵略大陆的义和团运动 . 义 和 团是秘密的宗教结社 , 当其发动武装斗争后被称为 “团匪 ” 。 在直隶省保定蜂起的团匪 , 侥教堂 , 杀传教士 , 其势力达到北京与天津, 停泊在塘沽的各国舰队 , 为了保卫北京的公使 军 亨 一历 史 研 究 16 7 馆 , 派出救援队 , 约有四百名军队于六月三 日到达北京 . 但是 , 第二次西摩尔军队遭到清军 以及团匪的阻挡不能前进 , 返回天津 , 北京陷于孤立 . 在此期间 , 列强各国约有八百五十名 军队占领了大沽炮 台. 其中三百名 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奋战是很突出的 . · 六月十五 日 , 内阁会议决定立即派造由福岛安正少将指挥的一个混成联队的 临 时 派 遣 队 . 临时派遣队于七年四 日在大沽登陆 . 这时 , 守卫天津的列国军队约有三千人 , 受到清国 一万八千的兵力及三万团匪的攻击 。 为了救援天津 , 列国初次调动集结的军队 , 俄国约六千 九百人 , 日本约三千八百人 , 总计约有一万三千名 。 联合军在福岛少将指挥下 , 于七月十三 日开始攻击天津城 , 第二天扫荡城内清国方 面的 军队 . 这次战斗 , 是整个事变中最大的激烈战斗 。 七月七日 , 命令第五师团 (师团长为山 口素臣中将 ) 出动 , 八月中旬以前在大沽集结完 毕 . 八月三 日 , 联合军队的兵力超过了三万三千人 (其中日木军队有第五师团与第十一师团 之一部 , 约一万三千人 ) 。 根据山口中将的意见 , 联合军从八月五 日开始行动 , 八月十四 日 攻陷北京 . 各国公使馆经过七十天以后被解放了 . 北清事变是 日本陆军初次与外国军队联合作战 。 日木军队掌握着这次战争的主导权 , 在 战斗 中常常接受困难的任务 , 勇敢作战 。 其严正的军规军纪 , 不仅对于列国军队 , 而且对敌 方的清国军队 , 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 瓜分中国的危机 北京陷落后的讲和交涉 , 因想取得最大限度赔款的俄国与反对这一主张的英美之间的对 立而陷于僵局 , 至明治三十四年 ( 19 01 年 ) g 月 , 好容易达成 。 主要条件是 , 为了 防 止 民众再次发生暴动 , 设置了严厉的制裁规定 , 有关各国对北清要地 实行保护性占领 ; 支付四 亿五千万两赔款 (约合六亿三千万 日元 , 其中日木约分到四千六百万元 ) 等等 。 北清事变之结果 , 列强各国分别扩大了在清国内部的势力 。 俄国扩大了在满洲方面的势 力 , 那地方使人看起来恰如俄国的领地 。 德国以胶州湾为根据地 , 扶植山东境内的势力 。 法 国以广州湾为根据地 , 将势力延伸到广东 、 广西与云南各省 。 这样 , 瓜分中国的危机 已超出 一般人的想像而成为事 实 。 美 、 英两国并没有与瓜分行动采取同一步调 。 英国正处于南阿战争的第二个年头 , 没有 余力加入瓜分中国的行列 , 美国正忙于处理 占领菲律宾以后的事务 。 美国在北清事变以后 , 主张 “保全中国的领土及行政 , 在其全国范围内采取机会均等主义 ” , 表示了对经济方面侵 人的关心 。 日本有一部分人主张 , 乘此机会采取行动 , 在福建省扶植亲 日势力 , 但也有人反 对 , 主张与美英采取 同一步调 . 对于在朝鲜问题上与俄 国相对立的日本来说 , 这一时期清国的健在是必要的 , 可能的 话 , 将其作为同盟者来对待 。 日本在北清事变中派出了最多的兵力 , 并留下了有四个步兵大 队的北清驻屯军以维持治安 , 但索要的赔款是少量的 。 俄国的入俊与英日同皿 明治三十一年 ( 1 8 98 年 ) , 从清国租借了旅顺大连的俄国 , 于明治三十三年 (1 9 QO年 ) 三月迫 使朝鲜租借马山附近地方 (釜山西面约四十公里 ) 作为舰队的泊锚地 . 这是旅顺与符 拉迪珠斯托克军港之间的联络基地 , 但据 日本军方判断 , 这是切断 日韩的联络线 , 从三方面 1朋 军 事 历 史 研 究 压制朝鲜的一种态势。 而且在鸭绿江河畔 , 俄国宫廷的探险队握有开发一 切 资源的权利 . 取代清国的俄国势力侵入朝鲜 , 对 日本来说不能熟视无睹 . 日本政府在警告 朝 鲜 的 同 ,时 , 开始与俄国进行交涉 . 但是 日本的军事力量不能与俄国相对抗 . 是同俄国耐商 妥 协 条 件 ; 以缓和其侵略政策呢 ? 还是与欧洲列强合作 , 与俄国相对抗呢 ? 日本为了探求打开局面 的方策 , 这两种观点都有 。 元老伊藤博文热衷于前者 , 首相桂太郎推进与英国结盟的第二个 方案 。 明治三十五年 ( 19 0 2 年 )一月 , 日英同盟条约签了字 。 条约宣布 , 确保清 、 韩两国的独 立与领土 . 并约定 , 在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略或发生 骚乱的情况下 , 各自采取保护本国利益的 行动 , 为此万一与其他国家发生战争的情况下 , 一方采取中立的态度 , 但如有第三国加入战 争 , 也为了支援而参战 . 日英同盟对俄国的对清政策产生了影响 。 明治三十五年 ( 1 9 0 2年 ) 四月 , 俄国与清国约 定 , 把在北清事变时为了占领满洲而派遣的膨大兵力 , 以六个月为间隔 , 分三批撤退 . 同年 十月 , 俄国实施第一 期撤兵计划 , 将 中东铁路的一部分交还清国 . 明治三十六 年 ( 1 9 0 3 年 ) 四月 , 到了第二 期撤兵的时间 , 俄国不但没有实施撤兵 , 相反 有增兵的迹象 。 另外 , 作为从清国撤兵的条件 , 强硬地提出七条企图独 占满洲利益的要求 . 日英两国警告清政府 , 应拒绝俄国的要求 。 清国虽然拒绝了俄国的要求 , 但这样一来给了俄 国赖在满洲的 口 实 . 满洲好象成为俄国的领地 , 对于韩国 , 俄国的政治压力与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 这对日本 来说 , 是重大的威胁 . 第三节 日 俄 战 争 开战准备 明治三十六年 ( 19 03 年 ) 六月二十三 日 , 召开了决定对俄交涉方针的御前会议 。 作为元 老参加的有伊藤 、 山县 、 大山 、 松方与井上五人 , 政府方面有桂首相 、 小村外相 、 寺内陆相 与山本海相五人 。 会议决定 , 韩国问题 , 不管是什么事情都不能向俄国让步 ; 在满洲 , 因为 俄国已经 占据优势的地位 , 多少作一些让步 。 对于当时俄国强行的政治策略 , 日本在韩国问 题上不让步就意味着将与俄国发生冲突 . 这个决定 , 实际上确立了不回避与俄国发生战争的 方针 。 桂首相估计这次交涉不能成功 , 因而着手制订准备战争的方策 。 十月十八日 , 应当是俄 国实施第三次撤兵的时间 , 但这时不仅没有撤兵一办币加强了俄国军队对韩国国境的压力。 小村外相的交涉越来越陷于困难 。 明治三十六年 ( 19 05 年 ) 十月十二 日 , 田村参谋次长死去以后 , 由陆军中将 、 内务大臣 兼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继任参谋次长 . 破例的降低资格的人事安排 , 表明陆军决心之坚决 . 儿玉参谋次长完全抛弃了历来采取守势的作战计划 , 决定了在当年年底以前实施 的 作 战 计 划 : 第一阶段在鸭绿江以南完成对韩国的军事 占领作战 ; 第二阶段进行以辽阳为作战目标 的 南满攻势作战 。 至 同年十二月 , 才收到俄国的最后答复 , 有人曾对此寄于希望 , 但答复中一步 一也没有退 军 亨 历 史 研 究 16 9 让 . 俄国在拖延答复期间 , 将陆军运送到远东 , 还增派舰队 , 以图增强在远东的兵备 . 十二 月二十九 日 , 日本政府通知参谋总长与军令部部长 : “应作好在任何二时 候‘都 能 出兵 的 准 备 ” 。 战时大本曹条例之修订 明治二十六年 ( 1 8 9 3年 ) 制订的战时大本营条例 , 因为有天皇的幕僚长是参谋总长的条 款 , 海军方面强烈反对这种 “ 陆主海从” 的制度 。 海相山本权兵卫大将热衷于修 订 这 一 条 款 。 虽然陆军方面反对修订 , 但在决定对俄战争之际 , 害怕破坏陆海军之间的协调关系 , 十 二月二十八 日 , 将该条例按照海军方面的意见作了修改 ; “ 参谋总长与海军军令部部长 , 各 自作为其幕僚之长 , 其职权为参与帷惺之机务 , 策划作战 , 为战争之最终 目标 , 谋求陆海军 相互策应协作” 。 这样 , 使参谋总长与海军军令部部长的权能相等 . 同时 , 为了使陆海两军的联系与协作周密起见 , 废除 《军事参议官条例 》, 制订
/
本文档为【日本陆军史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