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拜占庭帝国

2009-10-22 36页 doc 62KB 1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9969

暂无简介

举报
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 一 拜占庭帝国的建立 如果你要乘船由地中海到黑海,就要先后经过两个海峡,靠地中海的一边,是达达尼尔海峡,靠黑海的一边,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在博期普鲁斯海峡的西岸,有一个土耳其的大城市,叫做伊斯坦布尔,其前身就是中世纪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君土坦丁堡本来叫拜占庭,是希腊移民时代由麦加拉人所建立。罗马帝国兴起以后,它就成了这个帝国的一个城市。 由于拜占庭处于欧-亚两洲的交接地区,又控制着黑海到地中海的交通咽喉,在经济上、政治上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它又位于一个海峡之上,南临马尔马拉海(...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 一 拜占庭帝国的建立 如果你要乘船由地中海到黑海,就要先后经过两个海峡,靠地中海的一边,是达达尼尔海峡,靠黑海的一边,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在博期普鲁斯海峡的西岸,有一个土耳其的大城市,叫做伊斯坦布尔,其前身就是中世纪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君土坦丁堡本来叫拜占庭,是希腊移民时代由麦加拉人所建立。罗马帝国兴起以后,它就成了这个帝国的一个城市。 由于拜占庭处于欧-亚两洲的交接地区,又控制着黑海到地中海的交通咽喉,在经济上、政治上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它又位于一个海峡之上,南临马尔马拉海(马摩拉海),北濒金角湾,东靠博斯普鲁斯海峡,只有西边与陆地相联,加上沿岸陡峭,形势险要,易守难攻,从军事上看,这也是个难得的好地方。因为它有这样的有利条件,因而发展比较迅速,很快成为一个大城市。 公元四世纪,罗马奴隶制发生危机,帝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东移,皇帝君士坦丁一世(306—337年)为了更好地经营帝国东部,改建拜占庭古城,做东部帝国的首都,更名为君士坦丁堡,也称新罗马。 罗马帝国原是一个庞然大物,地域辽阔。它西临大西洋,东到两河流域西边,北抵莱茵河、多瑙河,南达非洲北部。但到了四世纪末期,帝国已经衰败,无法再保持它那庞大领土的统一。公元395年,皇帝提奥多西出于无奈,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西部给了他十一岁的儿子霍诺留,东部给了他十八岁的儿子阿卡第(395—408年),从此,帝国一分为二,成了两个独立的国家。西部帝国辖有不列颠的一部分,以及意大利、西班牙、高卢(今法国一带)等地,人们称之为西罗马帝国。东部帝国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西部以及爱琴海和东地中海的岛屿等地,它自称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但是人们仍习惯地称君士坦丁堡为拜占庭,称东部帝国为拜占庭帝国。我国唐朝时,称之为拂韩国,拂[古音读bi]林是拜占庭音的对译。当时君士坦丁堡是地中海世界最繁华的都市,拜占庭人骄傲地夸它为安都舍,意思是盛开的鲜花[历史学家朴罗克比说,海水环绕这座城市,使这一小块地方成为花冠],我国唐朝称它为安都。 二、查士丁尼的挣扎——贝利撒留西征 拜占庭帝国建立以后,它的奴隶并没有改变,奴隶、隶农和贫苦农民的处境依然如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起义遍及帝国各地。正是在这个奴隶制政权摇摇欲坠、朝不保夕的危机时刻,查士丁尼登上了政治舞台。 查士丁尼出身于索非亚附近的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公元518年,他的叔叔查士丁夺得皇位,因为这位皇帝大字不识,便让侄儿以摄政身份掌管帝国事务。公元527年,老查士丁一命归天,查士丁尼正式继位为皇帝。在他登基的第五年,君士坦丁堡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市民起义。公元532年的一天,首都竞技场正举行一场赛马表演,聚集在那里的人民举行了起义,他们捣毁监狱,释放犯人,杀死官吏,烧毁皇宫,要求罢免残酷勒索居民的两名查士丁尼顾问。当政府拒绝了他们的要求时,他们便占领了全城,拥立了新的皇帝,高呼“尼卡”[希腊语,“胜利”],因此这次起义被称为“尼卡”起义。查士丁尼惊惶无计,准备逃命,娼妓出身的皇后西俄多拉诡计多端,劝查士丁尼留了下来,然后设谋收买了起义市民的上层分子,进而诱骗起义群众到竞技场,让大将贝利撒留率军将起义群众四面包围,残酷进行屠杀,约有三万五千起义者横尸于血泊之中。这次 起义就这样被平息了。 “尼卡”起义被镇压以后,查士丁尼开始积极推行他雄心勃勃的:对内巩固拜占庭帝国的奴隶制体制;对外摧毁在罗马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蛮族” 王国,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版图。 早在查士丁尼上台不久,他就召集一帮文人学士,开始编纂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法典,534年,这一工作最后完成,法典定名为《民法大全》。它一共包括四 个部分:《查士丁尼法典》十卷,是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的汇编,《法理汇要》五十卷,是著名法学家对法令解释的汇编,《法学总纲》一卷,是罗马法的简明课本;《法令新编》,是535年以后新颁布的法令的续编。这部法典强调君主专制政治,强调皇帝的权力受于上帝,“没有任何东西比皇帝更高贵和更神圣”。因此它宣布皇帝的意志具有法律的效力,全国臣民必须绝对服从。法典还明文禁止官员们豢养亲兵和在自己的庄园内私设监狱,以防尾大不掉,滋生事端。为了巩固奴隶制度,法典特别强调奴隶和农民必须服从主人的意志,安分守己,辛勤劳动,敢于逃亡者要处以严酷的刑罚。但是,法典也不能完全无视历史现实,不得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释放奴隶,奴隶获释后可同其他人一样享受公民权利。这部法典对于敢于反抗政府的人民群众的规定是残酷无情的,谁要敢于参加起义或者违背政府法令,就要受到严厉的制裁。查士丁尼为了加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统治,在法典中还规定罗马教会在所有基督教团体中居于领导地位,自此以后,再度信奉异端者将处以死刑。但法典同时又规定,教会必须服从皇帝,一切教会的法令必须由皇帝颁布。这就是说,教会地位虽高,但终究要在皇帝之下,教会权利必须服从世俗权力。这个规定,虽然是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力,但是相对于西欧某些时候教会统治一切的情况来说,它有利于思想的活跃和文化的发展。 查士丁尼在设法巩固国内专政统治的同时,大力扩军备战,准备向西欧进攻。我们知道,早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就被奴隶、隶农和日耳曼人的联合势力摧毁了。在这先后,这一地区建立起来一系列所谓蛮族王国:意大利有东哥特王国,不列颠有盎格鲁-撒克逊王国,高卢有法兰克王国和勃艮第王国,西班牙有西哥特王国,北非有汪达尔王国。在这些国家里,奴隶制已被推翻,奴隶主已被打翻在地,新型的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建立起来。顽固坚持奴隶主反动立场的查士丁尼当然对这些“蛮族”王国恨之入骨,视如仇敌。534年,他派遣镇压“尼卡”起义的刽子手贝利撒留率领一万步兵和六千骑兵远征北非的汪达尔王国,经过六个月的激战,消灭了这个王国。535年,查士丁尼又派贝利撒留进军意大利。由于东哥特人和被解放的意大利人的顽强抵抗,贝利撒留屡遭挫折,至555年,东哥特王国才告灭亡。稍后,拜占庭军还占领了西班牙的东南部和西西里、撤丁尼亚和科西嘉等岛屿。因为拜占庭军到处遭到抵抗,伤亡惨重,军力大减,占领这些地方以后,不得不停止进攻。 查士丁尼的军事行动,给这一地区的人民带来严重灾难。据说仅在北非的两次战役中,拜占庭的军队就屠杀居民六万多人。意大利本土遭到的破坏更大,二十年的战争把这个富庶的半岛搞得满目疮夷,哀鸿遍野。罗马城五度被攻占,三次被围困,几乎变为一座空城。在被征服的地区,查士丁尼还下令恢复奴隶制度,归还奴隶主土地,很多已经获得解放的奴隶,重新回到原来的地位,又过起那种悲惨的生活。 某些西方史学家颂扬查士丁尼,说他在拜占庭建立了强大的君主政权,是罗马帝国的复兴者,因而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实际上,查士丁尼对内镇压人民的起义,制定法典,是妄图巩固腐朽的奴隶制度;对外进行征服战争,烧杀抢掠,是妄图恢复已被历史抛弃的罗马帝国。这些都是违背历史发展现律的例行逆施,代表着奴隶主阶级的垂死挣扎。正因如此,查士了尼的行动不会取得巩固的成果。他妄图恢复一个大帝国,结果不得不半途而止,已经夺得的土地,在他死后也相继失去;他妄图巩固拜占庭的奴隶制度,结果这个制度也很快被起义人民和斯拉夫人的联合力量倾覆了。除了那部法典对近代西方有较大影响之外,查士丁尼的其他“业绩”,犹如过眼烟云,没有给人们留下多少记忆。 三、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帝国复兴 拜占庭帝国初期,由于奴隶来源减少,奴隶价格昂贵,奴隶起义又不断发生,采取旧的奴隶制方式经营农业越来越无利可图,而生产力的提高也使改变剥削方式成为可能。所以不少奴隶之把大地产分成小块,连同一些农具,分给奴隶耕种,收取他们生产物的大部分。这种奴隶有了自己的经济和家空,生产积极性相对提高。同时更多的大奴隶主开始使用隶农。隶农有部分人身自由和自己的少量财产,他们要向主人缴纳地租,并服各种劳役。另外,有些独立经营的小农,或因欠富人债务无法偿还,或为避免豪强兼并他们的土地,被迫把土地交给大土地所有者,“乞求”他们的保护。这些农民虽然仍种原来的土地,但要交租,沦落到近似隶农的地位,成为“被保护民”。同时,在早期拜占庭某些地区还较多地保存着农村公社的残余和与之相联系的自由农民阶层,这是不同于西罗马帝国的一个特点。 但是无论隶农或被保护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还处于近似奴隶对奴隶主的从属地位,他们的经济权利得不到保障,受着奴隶主沉重的剥削,因此他们和奴隶一样对当时的社会制度怀着强烈的不满情绪。由于帝国长期进行对外战争和宫廷生活的奢侈,政府开支巨大,因而实行苛捐重税,搞得民不聊生。这些下层人民的不满,造成了社会的动荡,在六世纪末和七世纪初,帝国人民普遍暴动起来。602年,多瑙河驻军在百夫长福加斯领导下掀起暴动,这支军队在市民的支援下,占领了君士坦丁堡,杀死皇帝摩里士和一些贪官污吏,推翻了奴隶主政权,并拥戴福加斯做了皇帝(602—610年)。贵族、官吏和大土地所有者拥护军事贵族希拉克略为首领,进行反扑,打败了福加斯。610年,希拉克略做了皇帝(6l0一641年),政权又落到了军事贵族手中。 在帝国内部一片混乱的局势面前,斯拉夫人趁机大规模入侵。他们原居住在黑海以北地区,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的阶段,土地以村社为单位共有,分给各个家族耕种。577年,十万斯拉夫人渡过多瑙河,占据色雷斯、马其顿和帖撒利亚等地区。之后,又有大批斯拉夫人、保加尔人相继南移。到七世纪中叶,斯拉夫人已经布满了巴尔干半岛,也有不少人移居小亚细亚。他们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夺取奴隶主的土地,解放当地的奴隶和隶农,并按着斯拉夫人的老规章,结合帝国残存的材社形式,组织起农村公社。在公社里,土地归公社所有,公社成员是自由农民,他们每家有一块耕地。公社的牧场、草地、林地,由村让社员共同使用。这一时期农村公社普遍代替了奴隶制的大地产,从而使拜占庭帝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个那样庞大的带国为什么对付不了斯拉夫人的入侵犯?主要原因是帝国奴隶制度已经衰败,遭到国内人民的普遍反对。在那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国势一弱,敌人自然就找上门来。伊朗是拜占庭的冤家对头,为了争夺通往中国的丝路,长期与拜占庭交战。605年,伊朗乘机侵入叙利亚、小亚细亚。609年,一直打到首都近郊。帝国被打得精疲力竭,又给了阿拉伯人入侵的机会。阿拉伯国家是从七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强国。635年,它打败了拜占庭军队,占领叙利亚、巴勒斯坦;642年占领埃及,667年以后,又占领非洲行省[指今日的突尼斯一带]。这些地区的人民,痛恨拜占庭帝国的残酷统治,他们把阿拉伯人看作自己的解放者,所以阿拉伯人很快占领了这些地区。在巴尔干地区北部,保加利亚人(是保加尔人和斯拉夫人混合组成的新部族)几次打败拜占庭的军队,并于679年建立了保加利亚王国。由于帝团对外战争一败再败,领土大为缩小,仅保有巴尔干半岛南部、意大利南部和小亚细亚西部等地区。717年,阿拉伯人直逼君士坦丁堡,并围困君士坦丁堡达一年之久。只是拜占庭使用“希腊火”,使阿拉伯人的大部分船只烧毁,才击退了阿拉伯人的进攻。在内外各种力量的不断打击下,帝国政权无力应付斯拉夫人的进攻,只好听任这股势力渗入帝国内部,同奴隶、隶农的力量相结合,去改变帝国的经济制度。 农村公社建立以后,绝大部分土地转到直接生产者的手里,帝国的生产力得到解放,生产技术有所改进。因而,粮食生产、果树栽培、葡萄园艺、家畜家禽的饲养,都有显著的发展,农民的生活得到暂时改善,这就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奠定了基础。 这个经济制度的改变,对统治者说来是痛苦的。但经过阵痛之后,中央政权没有被推翻,而且使帝国获得了复苏。同时,新的经济制度还解决了帝国的两个大的问题:财源问题和军队问题。 在税收上,尽管政府从工商业者手里征收关税和其他间接税,从皇家手工作坊和专营商业等方面获得收入,但是主要收入,还是自由农民负担的土地税、人头税、牲畜税、养蜂税等等。村社的建立使农业方面的税收有了明显增加。此外,为了保证如数收税,国家还在农村实行连环保纳税法,把荒废的土地应纳的税款,要公社分摊给农民缴纳。这暂时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在军事方面,帝国实行从农民中征兵的制度。由农民服军役,这比雇佣兵可靠得多。因为雇佣兵没有饷银,就拒绝作战,谁来收买,就为谁作战,而农民要保持自己的田产,就要保卫这个国家,因而能顽强地抵御外来的侵略。 统治阶级看到这些情况,对新经济制度的态度也就发生了变化,由反对变为支持了。甚至在皇帝利奥三世(717—741年)时,为了加强国防,还模仿村社制度,把国内的空闲土地分给自由农民。这些农民与一般村社的农民不同,他们既是农民,又是军人,因此称为军户。军户享有纳税优惠待遇,并可以把份地传给子孙。他们免服运输、修桥、筑路等各种公役。为了便于统率耕种地方份地的军人,皇帝又设置了军区。军区设司令官,掌管军事和民政。到军区制度全盛时期,帝国的欧洲领土内有14个军区,亚洲领上—度有14个军区。由于帝国政府积极支持等原因,衬社制度在拜占庭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七到九世纪,自由农民组成的公社,在农村一直占着优势地位。 但是,小农经济不能长期稳定不变,两极分化逐渐发生了。比较富裕的农民,兼并破产农民的土地;也有的农民无力耕种自己的份地,把它出租给富裕的农民。因而无产农民不断增加。同时也出现依附农民,他们在法律上仍是自由人,而在经济是依附于主人,他们耕种封建主的土地,缴纳地租,并服徭役:由于国家赋税的繁重,官吏的勒索,兵役的沉理,瘟疫的流行以及农业歉收等原因,使农民的生活难以维持。而世俗地主和教会趁势略夺公社农民的土地和军人份地,迫使大批农民成为农奴,加速了封建关系的发展。 一度获得土地的农民现在又失去了土地,重新落到了听命于主人的地步。因此,他们又掀起了新的斗争。821年,小亚细亚爆发了斯拉夫人督马领导的大规模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被农奴化的农民、遭受军事贵族压迫的军士和部分城市贫民。当时有人说:“一切敌视主人的人,陷于奴隶命运的人”,都加入了起义队伍。这支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小亚细亚的大部地区。接着,督马率领起义军渡过海峡,占领色雷斯、马其顿,包围君士坦丁堡达一年之久。823年,拜占庭政府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并借助保加利亚国王的帮助,才打败了起义军,杀害了督马。 从九世纪下半期起,地主们直接使用强制、欺骗和其他手段,大规模地侵占土地,迫使直接生产者农民成为农奴,封建关系急剧发展。农民用拒绝缴租、杀死官吏、武装暴动等手段来进行反抗。皇帝罗曼·拉卡平一世[919—944年]时期,政府迫于人民群众斗争的压力,同时区为了保持国家税源和兵源,于922年颁布法令,规定农民出卖土地时,农村公社有权优先收买,禁止地主用所谓赠送、转让、继承、购买、租佃等方式,侵占农民和军人的土地;在近三十年中所侵夺的军人份地,要无偿归还军人。但是法令无法抑制封建主的贪婪,他们仍旧继续侵夺农民的土地。尤其在928年大饥荒时,他们通过索取高利贷本息或以少量粮食低价购买等办法,抢占农民大量土地,这又激起932年小亚细亚和伯罗奔尼撒的农民暴动。迫于农民起义的威胁,皇帝罗曼·拉卡平不得不在934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地主在928年饥荒以来夺取的土地,照原价退还给农民,继续执行922年颁布的法令。但是大土地所有者并不理会这些法令,当时有人曾经这样写道:“一切有权势的人都在夺取大片土地,使居住在土地上的不幸农民变为他们的奴隶。”农民的农奴化照旧进行着。 另外,连续不断的对外战争也加速了农民的农奴化。在967—1018年,拜占庭帝国对保加利亚进行了五十多年的战争。1041年,诺曼人的势力扩大到意大利南部。1071年,塞尔柱·突顾人侵占了盲庶的小亚细亚太部领土。这一系列战争,加重了农民负担,促使农民破产,转为农奴。同时在战争中,军事贵族的权势也越来越大,皇帝阿列克塞一世(1081一1118年)开始实行“封赏领地”的政策,把整个村庄甚至整个地区都封给公职贵族。这些受地的人最初只分取部分国税供其使用,后来又取得了司法和行政权力,领地上的农民实际上成了农奴,要向他们直接交租服役。以后封赏规模继续扩大,自由农民的土地几乎绝迹,全国到处是大官吏和教会的大地产。服兵役的自由农民消失了,帝国军队的来源,又重新依靠雇佣兵。到十一世纪末年,拜占庭封建关系已占统治地位。 四 基督教会和被坷圣像运动——帝国的宗教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的巴勒斯坦地区。开始,它的信徒主要是奴隶、隶农以及其他社会下层劳动人民。它虽然不主张进行革命斗争,但它反对罗马帝国的统治,主张人人平等,宣传当救世主从天降临时,每人将受到不同的审判,并将建立起“千年神国”,因而长期遭到罗马统治者的镇压。后来,罗马奴隶制处于危机阶段,不少剥削阶级的人物苦于没有出路,也加入基督教,以寻求精神寄托。富人入教之后,由于捐献钱财并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在基督教会中逐渐处于统治地位,教会对帝国的态度也随之起了变化,由过去反对罗马帝国的统治变为拥护罗马帝国的统治。帝国统治者为了挽救奴隶制,也一改过去对基督教的镇压态度而采取利用的政策。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基督教一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便放弃了过去所宣扬的容忍态度。统治者利用它野蛮地摧毁优秀的世俗文化,残酷地迫害所谓异端分子。早在391年,大主教提阿非罗就焚毁了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丰富藏书。415年,当著名的女哲学家兼数学家伊帕提娅乘车在亚历山大大街上通过时,教会憎侣们竞把她从马车上拖了下来,拉进一个教堂,把她的衣服脱光,然后用瓦片将她活活砸死。在君士坦丁堡,成百成千的思想家被关进监狱。529年,基督教封闭了当时古代文化的研究中心雅典学院(它由古代柏继团学园发展而来,有将近千年的历史),放逐所有的教师和学者。由于接督放的野蛮摧残,造成了帝国文化的长期衰落。 基督教不仅在帝国的思想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帝国的经济方面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但是封建经济制度的思想卫护者,而且是大量土地的直接占有者。到七世纪末,教会寺院所占土地,已经达到全国土地的三分之一。他们积累了大量财富和地产,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顽固堡垒。 正因为基督放在帝国的社会中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首先把矛头指向基督教上层。同时因为占统治地位的教派残酷镇压异端,人民反对基督教上层的斗争又往往和异端运动结合在一起。 当时最大的异瑞运动是帝国东部的保罗运动。保罗派反对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要求恢复早期基督教倡导的平等精神,废除教会等级制和偶像崇拜;反对教会的豪华奢侈,要求简化宗教仪式,取消修道士制。保罗派的纲领在反对农奴化的农民中,得到广泛的响应。这个运动开始于七世纪末的阿尔明尼亚,到八、九世纪时,达到高潮。 保罗派势力的增长和人民群众的不断起义,震动了统治阶级。新得势的军事贵族们,妒忌教会寺院占有那么多的地产和财富,企图借机把它们夺到自己手中。同时,帝国为加强军队,抵御国外敌人,就要扩大军人的份地,也需要大量土地。因此,依靠军事贵族支持的皇帝利奥三世于726年颁布禁止崇拜圣像的调令,开始大量地削减修道士和寺院数目,没收被废除寺院的土地和财产,分给军事贵族和服兵役的农民(军人),从而掀起了破坏圣像运动。受保罗派影响的人民群众积极投入了这场斗争。君士坦丁堡的大教长和修道士们鼓动教徒反对这个诏今,起来暴动。741年,支持圣像崇拜的奥普西吉军区司令阿尔塔瓦勒德发动叛乱,被政府镇压。皇帝君士坦丁五世(741—775年)进一步大规模地没收教会寺院的土地和财产,封闭寺院、烧毁“圣像”,把寺院变为兵营,用死刑和盲刑,强迫修道士还俗结婚,并负担国家赋税和劳役。破坏圣像运动,加强了国防力量,也使军事贵族增加了政治和经济实力,教会寺院的封建主们受到沉重的打击。 到九世纪,接连发生的人民起义,特别是821—823年的督马起义,使皇朝统治者惊惶不安,感到继续开展分裂统治阶级的破坏圣像运动,已经有害无益,因而希望统治阶级各派联合起来,共同镇压人民运动。843年,皇帝迈克尔三世(842——867年)宣布恢复圣像崇拜,政府和教会修道士重新和好,但没收教会的土地大部分仍留在军事贵族手中。在开展破坏圣像运动时,统治者利用了保罗派的力量,现在统治者感到这个异端势力对他们的统治是个威胁,于是掉转头来对保罗派进行镇压,十万保罗派信徒被残酷屠杀。保罗派不甘心屈服,以牙还牙,拿起武器,展开斗争,并在小亚细亚的特弗利克堡,建立共和政权。他们多次打败政府的军队。政府费了很大的力量,才攻陷特弗利克堡,起义领袖赫利梭黑被杀害,保罗派运动被镇压下去。 保罗派起义被镇压以后,大地产发展更加迅速。大封建主不仅掠夺保罗派成员的土地,还掠夺一般农民的土地及军户的土地,把大量农民变为农奴。教会在政府的支持下,也利用宗教迷信的手段,迅速扩大了它的地产。九世纪中期以后,帝国的封建化速度大大加快了。 帝国的基督教势力恢复以后,君士坦丁堡的大教长为了和罗马教皇争夺教会的收入,扩大自己的势力,经常同罗马放皇发生尖锐的斗争。1054年,东西教会完全决裂,东欧国家的基督教归君士坦丁堡的大教长管辖,称为东正教(即希腊正改),西欧国家的基督教归罗马教皇管辖,称天主教。 五 拜占庭的城市经济 拜占庭帝国自建国开始就有发达的城市经济,此后,也没有像西罗马那样,在“蛮族”入侵当个遭到严重破坏。这一点对拜占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而拜占庭国家能够存在一千多年,也与它的城市经济的发达和稳定有密切关系。 帝国初期,许多重要的手工作坊由国家独占。它们制造的产品,主要供应宫廷、军队和贵族权隶主(后来是封建主)享用,并对外换取大量消费品。在国家的作坊里,除了继续使用奴隶外。越来越多地使用属于国家所有的手工工人,这些工人要对国家负担苛酷的税捐和劳役。除了国家的作坊外,还有属于城市政府的、教会寺院的以及私人的作坊和自由的个体手工业劳动者。从拜占庭首都市政长它的法令汇编看,进入封建社会后,作坊的性质也有变化。到十世纪,君士坦丁堡私人作坊和个体手工业者已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要地位。 拜占庭帝国的采矿、金属加工以及武器、玻璃、珐琅、首饰和纸草制造工业都较发达。帝国的丝织业也有较大规模的生产。早在希腊时期,我国的蚕丝及丝织品就已传人欧洲。但由于转运路途漫长,中间又有波斯商人阻隔,丝绸几乎和黄金等价。相传罗马共和国末期,开撒曾穿着绸袍看戏,当时人们认为这是过分奢华。根据拜占庭历史学家朴洛可比记载,在查士丁尼时期,有几个来自印度的僧人到了拜占庭,声称他们曾在桃花石(中国)居住多年,得悉养蚕之法。查士丁尼接见了他们,让他们把蚕子弄来,并答应给以重酬。后来这些馅人果然把中国蚕子弄来了,于是养蚕业和丝织业就在拜占庭发展起来。底比斯和科林斯就是著名的丝织业城市。从此皇族成员和政府要员都穿上了丝绸衣服。据说为了打击丝织品的“黑市”交易,查士丁尼甚至命令用“抛售”的办法,挤垮私人企业,然后再抬高物价,可见当时的丝织业已有相当规模。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在帝国建立之初,拜占庭许多重要商品郡由皇家专利经营,政府把自己控制的商品分别承包结商人,从中牟利。政府还搞粮食投机,它垄断粮食买卖,屯积居奇,碰到荒年,就高价出卖,剥削城乡劳动人民。帝国的私营商业也很发达,在早期,私人商业主要掌握在叙利亚和埃及商人手中,后来其他地区的私人商业也发展起来。十世纪时,君士坦丁堡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还组织起行会,以保卫自己的利益。同时,国家也利用行会,控制商品的产量、质量,规定价格,管制生产,以便获得大宗的捐税收入,来维持帝国的中央集权的政权。 由于帝国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它的对外贸易往来很频繁。帝国初期,成批的商人通过伊朗与东方的印度、中国等进行贸易。他们运去的玻璃制品、琉璃制品、珊瑚和海西布(毛织品),很受东方人的欢迎。运回的香料、丝绸、宝石、象牙、药材等名贵商品,除满足拜占庭贵族阔老们需要之外,还远销西方的意大利、法兰西、西班牙、德意志和北方的俄罗斯等国家。这些名贵的物品使西方的贵族们开了眼界,也引起了他们巨大的贪欲。寻找这些物品正是他们以后远航探险的动机之一。查士丁尼时期,由于原有东西商路为伊朗人所阻,他就鼓励帝因商人经黑海沿岸港口,再转到索格地安那(以布哈拉-撒马尔汗为中心的河中地区),与中国商人做买卖。这条商路的开辟,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起丁很大作用,也进一步提高了君士坦丁堡的商业地位。 君士坦丁堡是当时西方世界最大的贸易中心,很多国家的商入汇集这里,从事商业活动。大街上人来人往,商店林立。城内有居民六十万(查士丁尼时期),主要街道和广场四周,修建了许多宏大的建筑。在这个城市最繁荣的时期,有教堂十四座,宫殿十四座,大厦四千多幢,据说七到九层的楼房一幢接着一幢,颇为壮观。君士坦丁堡酌繁荣反映了帝国的强大。 从七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国家兴起了,它先后占领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地,拜占庭从此失去了西亚和北非的商业城市,部分东西方贸易被阿拉伯人抢去,帝国商业受到了削弱。但直到十一、十二世纪,君士坦丫堡仍保持着西方世界商业中心的重要地位。可是就在这个时期,拜占庭的城市开始遭到新兴的意大利城市的竞争,接着又遭到西欧封建主的十字军东征的破坏,帝国的繁荣受到了致命的挑战,并再也没有恢复过来,进而逐渐走向衰落。 六 拜占庭和十字军——致命的危机 拜占庭皇帝阿列克塞一世(108l—lll8年)时期,占据着小亚细亚西部的塞尔柱·突厥人,准备从东面进攻君士坦丁堡。另一方面,诺曼人又侵入巴尔干的西部,两次打败拜占庭的军队。阿列克塞在这种危急的形势下,请求威尼斯人援助,答应给予许多商业特权和在首都划给威尼斯商人居住地,作为酬谢。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新兴商业城市国,正垂涎拜占庭在东西贸易中所占的特殊地位,这个请求恰好给了它一个侵入拜占庭帝国的合法机会,因此慷慨答应拜占庭的请求。 同时,阿列克塞又几次请求罗马教皇和德国皇帝给予援助,以抗击塞尔柱·突厥人的入侵。罗马教皇和西欧英、法、德、意各国的封建主为了对外进行掠夺和转移本国人民反对封建剥削的斗争锋芒,决定组织十字军,向东侵略。 一支内教皇、封建主和威尼斯等城市组织的十字军很快组成。l097年,他们一路抢劫,来到君士坦丁堡,使帝国感到严重威胁。皇帝急用收买、欺骗等办法,打发他们去攻打小亚细亚,并乘十字军进攻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机会,收复了小亚细亚的西部地区。可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城市的贵族和商人依靠十字军,在叙利亚、巴勒期坦建立起商业据点,夺取了近东对西欧的全部贸易大权,从此,东西贸易往来大多不再经过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失去了东西方贸易中近乎独占的地位,商业日益萎缩,关税收人大为减少。到十二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的贸易,税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1147年,西西里国王诺曼人罗哲尔又侵入希腊半岛。当时拜占庭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集中在希腊城市,所以诺曼人的入侵,沉重地打击了帝国的手工业。皇帝曼努埃尔(1143—1180年)为了抵抗诺曼人,又请求威尼斯人援助,并再次答应给予许多经商特权。后来,帝国虽然夺回了被诺曼入侵占的希腊领土,可是威尼斯人却利用获得的特权,控制帝国的贸易,随便出入帝国各港口,不交付任何关税。本国商人不能享受免税特权,无法同外商竞争,到处被排挤,帝国经济遭到破坏,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1171年,皇帝摄于群众的要求和维护自身的利益,拘捕了国内所有的威尼斯人,没收了他们的财产。威尼斯人为了进行报复,就派舰队袭击帝国沿海地区,并在1175年,与西西里国王威廉结成同盟,进攻拜占庭。皇帝被迫让步,释放了威尼斯人,恢复了他们原先享有的特权,并扩大了他们在帝国的居住区。这样更激起了拜占庭人民对威尼斯人的仇恨。 商人、手工业者和其他广大人民坚决反对政府的屈膝投降政策。1182年,他们在君士坦丁堡发动起义,拥立安德洛尼克一世(1182一l185年)做皇帝。起义者打进金角威尼斯人的住宅区,屠杀他们,烧毁他们的房屋,把剩下的四千多人卖做奴隶。安德洛尼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制定了新的政纲:抑制地主贵族的非法要求,减轻赋税;制裁贪污勒索的官吏;肃清国内威尼斯人,保护本国商人的利益。此后,由于金钱不再流入威尼斯人手里,国家税收有所增长,国内工商业得到恢复。因此安德洛尼克受到工商业者和农民的拥护。 但是,由于贵族地主们的利益受到侵害,他们便拼死反对安德洛尼克,在各地组织叛乱,并勾结外敌人侵。1185年,西西里国王威廉二世侵入帖撒罗尼卡城,屠杀居民。安德洛尼克调兵抵御,首都空虚。贵族伊萨克·安杰耳乘机攻入皇宫,残酷处死安德洛尼克,自己做了皇帝,称伊萨克二世(1185一1195年)。这位皇帝不顾国家安危,整天沉醉于声色娱乐。一行一动,前簇后拥,使用侍从阉人达两万人。每日宴会就用钱四千镑银子,一年的伙食费达四百万镑银子。他手下的官吏们贪污盗窃,无所不为。舰队司令斯特里弗洛斯甚至盗卖兵舰上的舵、锚、帆、桨,毁坏了帝国的舰队。由于帝国政权腐败,威尼斯舰队得以横行于帝国的领海,不断袭击各港口。后来伊萨克二世被其弟阿列克塞所废,阿列克塞自立为皇帝,称阿列克塞三世(1195—1203年)。这位新皇帝更加无能,上台以后,很快恢复威尼斯人的特权、并决定赔偿它的一切损失。 这时帝国的领域更为缩小了。经过长期战争之后,在1187年,帝国承认保加利亚人独立。在1190年,承认塞尔维亚人独立。帝国各省的行政官由于长期世袭他们的职位,也成为独立的诸侯,削弱了中央政权。这个时期,帝国政治非常腐败,地方官吏放肆勒索捐税,军官们率领侍从公然抢劫居民财产,赶走他的牲畜。无法忍受官吏易行的居民纷纷逃往邻国,许多城市空无人烟,呈现出一片荒凉悲惨的景象,到十二世纪末期,帝国更为衰落。于是西欧十字军便再次乘机侵入了。 十字军封建主们早就想掠夺拜占庭的财富,意大利城邦的商人更是企图颠覆拜占庭,以便独占东西贸易的利益。1202年,当第四次十字军经过威尼斯准备渡拖远征埃及时,威尼斯的执政官以十字军欠付兵员运输费为借口,劝说他们做一笔交易,先不去远征埃及,而是先进攻匈牙利属下的亚得里亚海东岸的萨拉城。1202年11月,萨拉城被攻陷,从此该城沦于威尼斯人统治之下。之后,威尼斯人又提出新的要求,要十字军接着进攻君士坦丁堡。恰在这时,被废的皇帝伊萨克的儿子也同十字军勾结,约定如果十字军帮助他父亲恢复帝位,就以二十万银马克作为报答。同时他还答应,事成之后,让拜占庭的教会从属于罗马教会,并装备一万军队帮助十字军从萨拉丁后继者手中夺回“圣地”。于是,十字军决定首先进攻拜占庭。1203年10月,十字军的船队一直开到君士坦丁堡城下,皇帝阿列克塞三世见势不抄,搜刮国库财宝,私自逃走。双目失明的伊萨克二世被放出监狱,再次做了皇帝。其子被推为共同执政者,皇号阿列克塞第四。他们父子想给十字军一些钱,早些打发他们离开君士坦丁堡,但是翻箱倒柜,仅能凑足十字军一半的酬金。十字军当然不以这点酬金为满足,于是进城适直进行抢劫。他们在焚烧一座清真寺时.火势蔓延,烧毁丁半个城市。 [此后事态进展见《十字军东征系列》有关内容] 1204年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后,把帝国分裂为几个国家,在巴尔干,建立起以弗兰德尔的鲍尔温为皇帝的“拉丁帝国”。此外还建立起始撤岁尼迎王国,亚该亚公国和雅典大公国。在这些地区内,又模仿西欧的等级制度,划分为若干伯爵和男爵领地。威尼斯分得拜占庭帝国领土的八分之三,占领了沿海的富裕城市、贸易要地和许多岛屿,控制了这一地区大部分的对外贸易。从此意大利城邦成为欧洲贸易的中心。 面对气势汹汹的入侵者,拜占庭帝国的官僚贵族放弃组织抵抗,只顾逃命。但是人民群众万分痛恨十字军的暴行,痛惜祖国的灭亡,纷纷起来反抗,在1205年和1206年,两次打败十字军。在人民群众的打击下,所谓“拉丁帝国”,只占有色雷斯、马其顿等少数地区。其余地区的地方封建主,利用人民对十字军的反抗力量,组成几个独立国家,其中以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帝国最为强大。1261年,尼西亚皇帝迈克尔依靠本国人民的支持和热那亚舰队的帮助,收复君士坦丁堡,赶走拉丁帝国皇帝和威尼斯人,恢复辞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虽然恢复了它的名义,但己不能恢复它的实力。热那亚商人不但在首都城外的加拉塔殖民地,享有政治特权,成为国中之国,而且它的商行分布在帝国各个港口,垄断了帝国大部分对外贸易。在十四世纪,加拉塔每年的关税收入达二十余万金币,而君士坦丁堡的关税收入只有三万金币,可见帝国商人的地位远远不及热那亚商人。威尼斯人既被排斥,也使用武力成胁帝国,掠夺沿海地方,迫使皇帝于1296年恢复威尼斯原先所享有的特权。威尼斯的商站,设在帖撒罗尼迦、亚得里雅堡、伯罗奔尼撒的沿海城市以及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的重要岛屿上。这时拜占庭的海军已经衰落,无力抗击外敌,威尼斯和热那亚已成为地中海上头等强国,黑海和爱琴海几乎完全脱离了拜占庭的控制。 光复后的帝国领土,仅有色雷斯、马其顿的大部和小亚细亚西北角等地区,希腊只是名义上隶属于它。而且在东方.有突厥人威胁着它,在北面,有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威胁它,而热那亚和威尼斯,则从内部吞食它。地方封建主的分裂势力更加发展。帝国越来越衰落了。 本来,帝国的城市经济较发达,在十三、十四世纪,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十字军的入侵,摧残了这些资本主义萌芽,阻碍了帝国社会的发展,也给帝国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七 君士坦丁堡的沦陷:拜占庭帝国的最期 十四世纪,帝国的领土进一步缩小了。132l至1325年,皇帝安德洛尼克二世和他的孙子争夺皇位,打了六年内战,塞尔维亚国王乘机侵占了帖撒利亚、伊庇鲁斯及马其顿大部分地区,拜占庭成为塞尔维亚的附属国。到1330年,新兴的奥斯曼·土耳其人侵占小亚细亚全部领土。 可是封建主们并不因为强敌压境而停止内战,在134l一1347年,色雷斯的大领主坎塔丘济那与皇帝约翰五世(134l一1376年)争夺皇位,又进行了六年内战,使帝国濒于灭亡。在这种形势之下,人民群众为挽救国家的危亡,起而反对封建主的内战,并要求进行社会改革。1342年,爆发了以帖撒罗尼迦为中心的人民起义。起义领导者吉洛特派[人民之友派]广泛发动群众,手工业者、水手、农民以及商人和船主们纷纷响应,起义队伍很快壮大起来、他们仿照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组织城市共和政权,全城市民都参加民众会议,选举官吏。这个政权采取了一系列反封建的:剥夺教会一切行政和司法特权;解放农奴;没收教会寺院和世俗大封建主的土地和财产,把没收的土地分配给贫苦的农民和城市贫民;改革税制,取消贵族和寺院的免税特权,最穷苦的人不仅免税,而且给予补助;取消高利贷债务。马其顿的其他城市,都起来仿效,建立起人民的政权, 打击坎塔丘济那的军队。 坎塔丘济那为了镇压人民起义,维护他的反动统治,求救于塞尔维亚、土耳其等外国军队。因而马其顿地区遭到塞尔维亚和土耳其军队的野蛮蹂躏。1347年,坎塔丘济那和约翰五世妥协,联合一切封建反动势力,进攻帖撒罗尼迦。吉格特派领导起义人民英勇战斗,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但是由于城市长期被围困,乡村又被土耳其人抢掠一空,断绝了外援,起义终于在1349年被残酷地镇压下去。 吉洛特运动失败后,约翰五世又于1354年对坎塔丘济那发动战争,打垮了坎塔丘济那。但是约翰五世并未能巩固他的政权,因为土耳其乘机侵占加利波利半岛[达达尼耳海峡北岸的半岛],接着又侵占了色雷斯。1367年,土耳其人移都亚得里雅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地区的联系,从此拜占庭帝国领土仅辖有首都附近的东色雷斯地区,每年还要向土尔其缴纳巨额贡赋,实际上变成了土耳其的附属国。后来,土耳其又几次打败巴尔干各国的联军,征服了塞尔维亚王国和保加利亚王国,控制了巴尔干的绝大部分地区。接着,它便着手进攻君士坦丁堡了。 拜占庭的封建主们在国家这样紧急的关头,不能团结一致对敌,而是分裂为三派:一是皇帝约翰八世为首的亲拉丁派,主张把拜占庭的东正教会合并于罗马教会,以求得西欧国家的援助;二是东正教派,反对东正教会合并于罗马教会;三是亲土耳其派,这些人为了保全自己的财产和职位,不惜投降土耳其。三派的矛盾和斗争削弱了帝国的抵御力量。 但是,正当土耳其的苏丹“雷电”巴耶齐德准备围攻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帖木儿统帅的突厥-蒙兀儿人兴起于中亚细亚,接着他们就进攻小亚细亚。1402年,在安卡拉城附近,打垮土耳其的军队,俘虏丁巴耶齐德,因此延缓了土耳其人进攻君士坦丁堡的时间。 五十年以后,土耳其人又强大起来。1453年4月初,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领二十万大军和三百艘战舰,直逼君士坦丁堡。4月6日,战斗首先在西线打响。但是由于首都军民团结御敌,英勇奋战,土耳其人打了一个多月,也未能突破防线。 其后君士坦丁堡的变化越来越有利于土耳其人。帝国首相鲁克·诺塔尔隐藏了大量国家的钱财,准备献给土耳其苏丹,邀功请赏。皇帝的近亲们为保住自己的职位和财产,也再三劝皇帝投降。居住在君士坦丁堡的热那亚商人暗中与土耳其人勾结,以保障他们在加拉塔的商业特权为条件,让土耳其人在加拉塔修了一条木板滑道,上涂油脂,把七十条战舰运进拜占庭人控制酌要塞金角湾,接着,土耳其人还趁势在金角湾架设起浮桥。这样就使得君士坦丁堡腹背受敌,难以支持。 土耳其人在作了这样的部署以后,就准备发动总攻了。在总攻之前,穆罕默德二世亲自检阅了土耳其军队,进行鼓动,说“我给你们一座宏伟而人口众多的城市,古罗马的首都,世界的中心,任你们劫掠”,以鼓励官兵为他卖命。29日,总攻开始,土耳其人从陆上、海上全面发起攻击。穆罕默德二世亲率大军从西线攻入城内,想活捉拜占庭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君士坦丁十一世眼看大难临头,便夺门而逃,在混战小被土耳其人打死。君土坦丁大帝所建立的这座名城终于陷落。 敌人进城之后,进行了三天三夜的大屠杀,约有四万居民遭到杀害,尸体堆积如山,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将近六万居民被卖为奴隶。壮丽的宫殿、寺院、教堂,无一不被破坏,全城笼罩着一片凄惨景象。 从此,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灭亡了,接着兴起的是实行军事封建专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八 历史回眸:拜占庭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教会便垄断了文化。古代希腊、罗马的优秀文化遗产遭到了彻底的摧残。那些虔诚的僧侣们一丝不苟地刮去古代羊皮纸上手稿的字迹,然后恭敬地改写上经文或神学教义,古代的藏书毁失殆尽。而拜占庭帝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它虽然屡遭战乱,后来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但它始终保持着一个连续的较为强大的政权。在这里,教会的势力虽然也比较强大,促始终没能超越世俗政权的地化。拜占庭有较为发达的工商业,工商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世俗文化为其服务。而拜占庭帝国所管辖的地区,又包括了埃及、西亚和希腊这几个古代灿烂的文化中心,所以在它建国初期,就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拜占庭文化在文艺复兴以前,处于欧洲文化的高峰。 帝国前期,在哲学方面占统治地位的是新柏拉图主义。这种学说是把柏拉图、毕达哥拉斯、斯多噶派的哲学以及其他古代唯心主义学说揉合在一起形成的。新柏拉固主义主张“流溢说”,认为精神的源泉“神”流出“理性”,从“理性”流出“灵魂”,再由“灵魂”流出物质世界。这种学说引导人们迷信神秘世界,厌弃现实生活,所以为基督教宽容和利用。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研究,虽然遭到教会的摧残,但是数学和天文学仍保持着高度的发展水平。五世纪时,安提诺亚的数学家色伦研究圆柱截面与圆锥曲线,取得成就。哲学家兼数学家迪亚尔赫,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作了注释,对人们研究《几何原理》有很大帮助。亚历山大的德翁把数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西欧学者提供了研究门径。 这一时期在医学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医生奥雷巴西(326—403年)整理了古代医学的资料,总结了自己实践的成果,写出了《医学大全》七十卷。查士丁尼的宫廷医生阿提乌,写了一部很有价值的医书,书中对耳、鼻、嘴、眼的疾病和甲状腺肿大、狂犬症都有精辟分析,对于扁桃腺切除和痔疮的外科疗法都有具体记载。特拉里的亚历山大(约525—605年),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对肠内的各种寄生虫都取了名字,精确地描述了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七世纪时,爱吉那的保罗写了那本有名的《医学大全》。上述医学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叙利亚文、阿拉伯文等多种文字,广泛流传于阿拉伯和西欧国家。 帝国前期,建筑术和机械学发展到很高水平。君士坦丁堡的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这个教堂是著名建筑师依西多尔和安提密阿的,他们放弃了希腊、罗马传统的大厦形式,设计出一种新的式样,把过去的柱廊、招架、山形墙和横饰取消,以穹窿和圆顶代替。大教堂平面是一个长七十五米、宽六十八米的十字形。教堂上边装了一个大圆屋顶(直径三十多米)和两个半圆屋顶,大圆屋顶高耸于建筑物的中央,异常壮观。教堂内部非常华丽,墙壁和地面用各色大理石砌成,墒上有着细致的镶嵌装饰。在金色的大理石祭坛上放着各种金质、银质的圣器。这种建筑式样对东、西欧都有很大影响。教堂设计者安提密阿是数学家兼机械学家,他所著的《论奇异的机械》在国内外郡有声誉。 五、六世纪时,拜占庭涌现出大批史学家。这些史学家分别写了世界史、教会史、罗马帝国史等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史学家是巴勒斯坦该撤利亚的朴洛可比。他是查士丁尼同时代的人,曾任贝利萨留的秘书兼法律顾问。在叙利亚、非洲和意大利战争中,他都与这位大将同行。他写了《查士丁尼战史》八卷,叙述了查士丁尼时期国内的情况和对汪达尔人、哥特人、波斯(伊朗)人的战争的经过。他写了《论建筑》,吹捧查士丁尼的建筑工程,歌颂他恢复奴隶制帝国的功绩。但在他私下写的回忆录中,却揭露了查士丁尼统治的黑暗和人民遭受的灾难,反映出他对查士丁尼的不满。 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步形成,生产力有所提高,这就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九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高等学校建立起来。数学家兼哲学家利奥担任君士坦丁堡的高等学校校长。学校按古典故学内容,讲授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等课程。这些课程为中世纪西欧各国的城市学校所采用。 十世纪时,皇帝君士坦丁七世为了利用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来为封建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积极筹划编纂了许多文集和包括各学科知识的百科全书,这对于保存古典文献起了积极作用。 十一世纪时,著名哲学家米梅尔·普塞鲁(1018一l078年),发展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他所著的《逻辑学》和《四学概论》[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流行欧洲各国,被作为当时研究科学的入门读本。他提出哲学和宗教是各自独立的认识领域,反对教会对学术的统治,这是主张科学脱离神学控制运动的开始。他的学生约翰·依塔尔进一步主张哲学与神学分离,反对教会的经院哲学和被教会曲解的亚里士多德学说。因此他被教会残酷迫害致死。但是他们师徒的斗争,对西欧十三世纪以后所开展的哲学和科学摆脱教会控制的运动,起了先锋作用。 十三、十四世纪时,拜占庭在政治上逐渐衰落,但在科学文化方面仍继续发展,数学家马克新·普兰努德(1260—1310年)和他的学生们写了很多关于几何、三角、天文学、测量学的书。起源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由阿拉伯传人拜占庭。普兰努德在他的《印度计算法》一书中,第一个在欧洲介绍这种数字的使用法。这一时期在医学方面,也有新的研究成果。尼古拉·米列柏卓斯编的《药物学指南》,对西欧医学影响很大,法国巴黎的大学医科直到十七世纪还用它做教材。 十三、十四世纪,拜占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反映在文化艺术方面,就出现了同西欧人文主义相近似的趋向:热爱古典文化,崇拜理性力量,注意人的个性,涡望社会和经济改革。这一时期拜占庭学校教育较发达,不仅东方信奉东正教的青年来这里研究哲学、科学和文学,而且处于西欧文艺复兴运动中心的不少意大利青年,也来这里求学,各方面青年的这种接触和交往,对初期人文主义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拜占庭许多学者也到意大利讲学,直接传授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瓦尔拉姆和他的学生皮拉特,就曾教过意大利著名人文主义者十四行诗诗人波特拉克和文学家薄伽丘学习希腊文学。格米斯脱·普利顿为了传播柏拉图的哲学学说,还到佛罗伦萨创办了柏拉图学院。这些学者的活动,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有很大影响。 如果说,拜占庭帝国在文化方面对西欧有较大的影响,那么它对东欧的影响就更大了。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行政制度、宫廷生活、法律、文学艺术各方面,无不仿效拜占庭。九世纪,基辅罗斯公国开始与拜占庭交往。十世纪,两国之间商业往来颇为活跃。十世纪后期,独出心裁的基辅大公不但自己皈依基督教,而且把全体基辅居民赶到河里,由拜占庭神甫给他们集体施洗礼,基督教(东正教)成了基辅罗斯的国教。此后,仿照君士坦丁堡索非亚大教堂的样子,在基辅等地也建立起索非亚式的大教堂。随着东正教的广泛传布,拜占庭在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方面也给俄罗斯带来深刻影响。以致近代沙皇俄国的宫廷,仍然仿照拜占庭的建筑式样进行建筑,甚至沙皇还自命为拜占庭皇帝的继承者。 拜占庭文化对我国文化也有一定影响。我国的民间杂技,如幻术、吞刀吐火等,就是在汉武帝时期由拜占庭地区[梨轩]传人的。景教本是拜占庭帝国时期基督教的一派[脱斯敏斯利派],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传入我国。公元782年,在陕西周至县曾立“大泰景教流行中国碑”作为纪念,此碑今天保存在西安碑林。845年,唐武宗下记禁传此教,这一教派在中国才逐渐绝迹。 总之,拜占庭文化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文化的桥梁,同时也是中世纪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拜占庭文化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PS:OCR作品,很粗糙!但是被人指为LZG很不好听的!细节问题有时5再上传吧!
/
本文档为【拜占庭帝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