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_唐宋变革_论的由来与发展_上_李华瑞

_唐宋变革_论的由来与发展_上_李华瑞

2016-12-21 9页 pdf 373KB 1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99977

暂无简介

举报
_唐宋变革_论的由来与发展_上_李华瑞 2010年 7月 河 北 学 刊 Ju.l , 2010 第 30卷第 4期 Hebe iAcadem ic Journal Vo .l 30 No. 4 /唐宋变革 0论的由来与发展 (上 ) * 李华瑞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北京 100048) [摘 要 ]对于唐宋之际中国历史发生的巨大变化, 中国历史学者和域外中国史学者的认识有两条不尽相同的主线索。 一是自南宋以来迄 20世纪中国本土学者对唐宋之际...
_唐宋变革_论的由来与发展_上_李华瑞
2010年 7月 河 北 学 刊 Ju.l , 2010 第 30卷第 4期 Hebe iAcadem ic Journal Vo .l 30 No. 4 /唐宋变革 0论的由来与发展 (上 ) * 李华瑞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北京 100048) [摘 要 ]对于唐宋之际中国历史发生的巨大变化, 中国历史学者和域外中国史学者的认识有两条不尽相同的主线索。 一是自南宋以来迄 20世纪中国本土学者对唐宋之际或之间社会变动的认识; 一是 20世纪初叶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宋 代是中国近世的开始而后衍化成为 /唐宋变革0论。这两条线索在 21世纪之前呈现各自发展的态势。从范式的角度而 言, 日本学术界的 /唐宋变革0论经过几代人的建构,有较为严格的分期、变革范围和时期, 变革走向和影响, 从而形 成对唐宋以后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基本估价的理论体系,亦即一种特定的史观。美国学术界对日本 /唐宋变革0论的修正 大致也可作如是观。日本学术界的 /唐宋变革0论对认识中国唐宋以后历史发展脉络具有论的意义, 与中国历史的 实际发展道路存在着相当大的偏差。中国学术界对唐宋变革尽管没有提出系统的理论范式, 但中国学者从自身所处时 代反省唐宋变革而塑造的 /近世0形象的思考方式 ,更值得重视。 [关键词 ]唐宋; 变革;近世; 分期;文化模式 [作者简介 ]李华瑞 ( 1958) ), 男,四川省绵竹市人,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主 要从事宋代历史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 K0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7071( 2010) 04- 0057- 09 [收稿日期 ] 2010- 06- 08 进入 21世纪,唐宋史学界不约而同的认识到,打 通唐宋断代界限是提高唐宋史研究的重要途径,而要 打通唐、宋史研究,在 20世纪颇有影响的 /唐宋变革0 论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故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 但对于何谓唐宋变革, /唐宋变革0论的首倡者是谁、唐 宋变革期的起始如何界定、如何看待唐宋社会性质等 问题,迄今仍有很大争议。综观 20世纪以来发的一 系列相关论著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就是因为缺乏学 术史的梳理,才导致出现众说纷纭的现象。所以,搞清 /唐宋变革0论的由来与发展对于打通唐宋断代界限, 提高唐宋史研究水平, 乃至客观评价唐宋之际社会变 革的历史意义,很有必要。 实际上,对于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讨论有两条主 线索:一是从南宋以来迄 20世纪中国本土学者对唐宋 之际或之间社会变动的认识;二是 20世纪初叶日本学 者内藤湖南提出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始而后衍化成为 /唐宋变革0论。这两条线索在 20世纪国内唐宋史研 究领域基本是泾渭分明,只是进入 21世纪后 /唐宋变 革0才与唐宋变动或变化相混淆,两条线索才绾结在一 起出现泛化的倾向。下面,笔者拟从四个方面就这两 条线索的由来与发展变化作简要梳理。 一、南宋以来中国学者对 唐宋之际历史变动的认识 依据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划分历史阶段是历史学 科的一项重要任务。台湾5中国通史论文选6的编辑者 曾说: /历史的最大特性就是-变 .,研究历史就是要明 了它的变化情形,若不分期,就不易说明其变化真相。 历史分期的目的即在于帮助我们找出历史的变点,进 一步观察它的质变和量变, 从而了解各时代的特 性。0 [ 1] ( P62)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0是中国史学的优 良传统。 唐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动时期。这种 变动从南宋初期就已引起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且 有些学者还提出了颇有见地的看法。例如,郑樵云: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 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0/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 世,婚姻不问阀阅。0[ 2] (卷 25, 5氏族略 6 )南宋末年文天祥亦曾 感概: /自魏晋以来至唐最尚门阀,故以谱牒为重,近世 此事寝废,予每为之浩叹。0/族谱昉于欧阳,继之者不 一而足,而求其凿凿精实,百无二三。原其所以,盖由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捐亲戚,弃坟墓,往往而是,虽坡 57 * 该文系北京市人才强教工程项目5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 6的研究成果。 公 (苏轼 )不免焉。此昌黎公所以有不去其乡之说 也。0[ 3] (卷 14, 5跋吴氏族谱 6、5跋李氏谱 6 )从文天祥的语气来看, 这 里所讲的 /中世0指的显系唐中叶时社会发生了巨变。 明朝人陈邦瞻更是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来看待唐宋 之际的大变动,并把中国历史分作三个阶段。他在5宋 史纪事本末#序6中说: /然而未暇考其世已, 宇宙风 气,其变之大者有三: 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 七国为极; 再变而为汉, 以至于唐, 五季为极;宋其三 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0¹ 不论是南宋学者敏锐观察到唐宋之际的大变动,还是 明代学者陈邦瞻的中国历史三阶段说,都是 /本土0学 者的独立思考,或者说是地道的中国式的 /历史分期0。 1840年后,随着西学东渐,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 分期则不能不打上西学的 /历史分期0方法的烙印。西 学的历史分期方法对中国历史学影响较大的有两种: 一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按 /上古 (或上世 ) 0、/中 古 (中世 ) 0、/近古 (近世 ) 0划分历史的方法。1917年, 傅斯年说: /西洋历史之分期,所谓-上世 .、-中世 .、-近 世 .者,与夫三世者,所谓 ( Subdiv isions)在今日已为定 论。虽史家著书,小有出入,大体固无殊也。,,日本 桑原骘藏5东洋史要6(后改名5支那史要6),始取西洋 上古中古近古之说以分中国历史为四期。近年出版历 史教科书,概以桑原氏为准,未见有变更其纲者。0[ 4]可 见, 20世纪初期西学分期方法在中国国内影响甚巨。 但是, 照搬西洋历史分期法而不顾中国历史发展实际 的做法也引起有识之士的批评并提出新的分期方案。 首先, 傅斯年不同意桑原骘藏以汉族盛衰对中国历史 的分期。桑原骘藏分中国历史为四期: /一曰上古,断 至秦皇一统,称之为汉族缔造时代。二曰中古,自秦皇 一统至唐亡,称之为汉族极盛时代。三曰近古,自五季 至明亡, 称之为汉族渐衰, 蒙古族代兴时代。四曰近 世,括满清一代为言,称之为欧人东渐时代。0傅斯年以 为: /所谓汉族最盛时代、蒙古族最盛时代、欧人东渐时 代者,皆远东历史之分期法,非中国历史之分期法。0因 而他以汉族之变化与升降为标准将中国历史分为四 期。即上世:从周平王元年 (前 770年 )以前至南北朝 陈祯明三年 ( 589年 ),期间又分为四期;中世:起隋开皇 九年 ( 589年 )至南宋祥兴二年 ( 1279年 ),期间又分为 二期; 近世: 起南宋祥兴二年至晚清宣统三年 ( 1911 年 ),期间又分为三期;现世:民国建元以来。 傅斯年在 /宜知唐宋两代有汉胡消长之迹南宋之 亡又为中国历史一大关键0一节中论唐宋历史特点时 指出,自隋迄宋为第二中国, /此八百年中,虽为一线相 承,而风俗未尝无变。自隋至于唐季,胡运方盛,当时 风俗政教,汉胡相杂,虽年世愈后,胡气愈少,要之胡气 未能尽灭。读唐世文家所载,说部所传,当知愚言之不 妄也。至于周宋, 胡气渐消, 以至于无有。宋三百年 间,尽是汉风。此其所以异于前代者也。就统绪相承 为言,则唐宋为一贯,就风气异同以立论, 则唐宋有殊 别,然唐宋之间,既有相接不能相隔之势, 斯惟有取而 合之,说明之曰 -第二中国 . ,上与周汉魏晋江右之中 国,对待分别可也。此-第二中国 .者,至于靖康而丧其 中原,犹晋之永嘉,至于祥兴而丧其江表,犹陈之祯明。 祥兴之亡,第二中国随之俱亡,自此以后全为胡虏之 运,虽其间明代光复故物,而为运终不长矣。祥兴于中 国历史位置, 尤重于祯明。诚汉族升降一大关键 也。0 [ 4]以种族、民族盛衰、升降作为划分中国历史阶段 的标准是 20世纪初期历史分期的一大特色。 雷海宗把中国历史分作两大周: /第一周,由最初 至西元三八三年的淝水之战,大致是纯粹的华夏民族 创造文化的时期,外来的血统与文化没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周的中国可称为古典的中国。第二周,由西元三 八三年至今,是北方各种胡族屡次入侵,印度的佛教深 刻的影响中国文化的时期。无论在血统上或文化上, 都起了大的变化。第二周的中国已不是当初华夏族的 古典中国,而是胡汉混合梵华同化的新中国,一个综合 的中国。虽然无论在民族血统上或文化意识上,都可 说中国的个性并没有丧失,外来的成分却占很重要的 地位。0[ 5]显然,雷海宗是以文化史观划分中国历史发 展阶段,力图打破欧洲人的传统分期法。在雷海宗看 来,唐宋处在第二周, 南北朝隋唐五代 (公元 383) 959 年 )是一个大的过渡,综合与创造的时代,宋代的三百 年间是一个整理清算的时代。 二是以斯大林五个社会形态理论划分中国历史。 20世纪 50) 80年代初,历史分期曾是中国史学界的一 个热门话题,但多集中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起始 (奴 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间 ),形成十数种说法,其中最 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和魏 晋封建说。而对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分期也有多种标 准和划分方法。 就分期标准而言,主要有:以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 展作为分期标准;以阶级斗争的发展作为分期标准;以 封建国家政权的发展变化作为分期标准;以生产方式 的变化作为基础、以阶级斗争为线索作为分期标准;以 综合考察历史的多方面因素作为分期标准;以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作为分期标准,等等。 58 河北学刊 2010# 4 ¹ 从分期角度引述这段序言的似首见于张其凡5关于/唐宋变革期0学说的介绍与思考6 ( 5暨南学报 62001年第 1期 )。 就具体划分而言,主要有以下五种划分: ¹二分 法:隋唐五代以前为上行阶段, 北宋以后为下行阶段 (或称作上升期和下降期,或称作前后期 ),此说以战国 封建说为主,西周封建说则主张西周至战国为一期,战 国至鸦片战争前为一期。º三分法:西周说,以西周至 秦统一为前一阶段,或称前期,中期为秦统一至元末, 明清为封建社会后期;战国说,以黄巾、黄巢起义为界 划分为三个阶段,战国、秦汉为封建确立、封建依 附关系发展阶段,魏晋隋唐是庄园农奴制阶段,宋元明 清是封建租佃制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朱绍侯主编的大 学历史教科书5中国古代史6亦分作三个时期,即确立 时期,从战国到西汉以前为发展时期,自西汉到唐以前 为繁荣时期,从唐至清为民族进一步融合、社会经济进 一步发展,其中包括元的大统一,明代专制主义、资本 主义萌芽,清代统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四分法:早 期、成长期、发展期和晚期,或称作形成期、发展时期、 螺旋式发展时期和逐步解体时期,也有称为一、二、三、 四阶段的。战国、秦、西汉, 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 宋、元、明初,明末清初到鸦片战争前。¼ 五分法: 5中 国历史6初中课本,战国秦汉时期,形成和初步发展阶 段;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分裂和民族融合阶段;隋唐 时期,封建繁荣阶段;辽宋夏金元时期, 封建继续发展 与民族融合阶段;明清时期,封建制度逐渐衰落阶段。 ½六分法: 5中国史纲要6,西周秦汉时期封建开端;秦 汉时期,封建统一国家形成;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 方封建割据、南方封建经济发展;隋唐时期,封建向上、 重建时期; 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时期, 封建经济继续发 展、民族矛盾扩大;明清时期,封建经济高度发展、专制 主义进一步强化及其走向衰败时期 [ 6]。 中国封建社会的内部分期与中国古代史分期略有 不同的是,以 1980年代为中轴,此前一般认为宋朝处在 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时代,或称为下行阶段、 下降期的开始¹。也就是说,宋代是封建社会走下坡路 的开始是当时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同时还认为,唐朝 和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重要朝代,在社会性质 上没有发生什么根本变化,但放眼中国封建社会史的 全过程就会发现,从唐中叶到宋代确实发生了一些重 要而显著的变化。除此之外,在封建社会的后期起始 上亦出现以隋朝建立、/安史之乱0、/两税法0颁行、唐 末农民战争、北宋建立等为不同断限的看法 [ 7]。此后, 随着对宋代历史地位评价的渐次展开, 对过去的成说 予以矫正,学者们认为宋代不仅不是中国封建社会开 始走下坡路的开始,而是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历史阶 段。例如,邓广铭把宋代称为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 高阶段,认为 /两宋时期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 的高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 绝后的0[ 8]。朱瑞熙在5宋代社会研究6中指出,从唐代 中叶开始,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称 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它经历五代十国、两宋、元 代直到明代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以前,共约八百年 时间。由唐代中叶开始的社会发展变化, 到宋代几乎 完全定型,从而呈现出不同于过去的社会新面貌 [ 9]。 叶坦认为, /宋代是中国封建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时 期0,并简要论述了两宋的时代特征 [ 10]。漆侠在5宋代 经济史6首章 5关于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发展的阶段问 题6这篇代绪论中,将中国封建时代划分为三个时期。 其中, /二、战国秦汉时期 (前 476) 184):封建制度建 立、封建依附化关系发展阶段0; /三、魏晋隋唐时期 ( 184) 884): 庄园农奴制阶段 0; /四、宋元明清时期 ( 884) 1840 ): 封 建 租 佃 制 占 主 导 地 位 的 阶 段0[ 11] ( P6、14、24)。并认为,宋代封建租佃制关系取代农奴 制而逐步居于支配地位, /两税法0取代租庸调制而成 为主要的税法,这种经济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经济的发 展 [ 12]。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分期的大框架内,学者们对 唐宋之间的社会变迁和变化有种种不尽相同的看法。 胡如雷认为,从北宋开始,农民起义的纲领性口号发生 了显著变化。王小波、李顺起义首次明确提出了 /均贫 富0的口号。南宋钟相、杨么起义继之以 /均贫富,等贵 贱0的口号。明末农民战争中,李自成更把传统的 /均 贫富0发展为 /均田免粮0,为清代太平天国的 /天朝田 亩制度0开了先河。这些口号说明,虽然多数农民起义 仍然打击封建王朝,有些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且取得了 改朝换代的成果,但作为时代特点,这些纲领性口号都 把打击地主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本身明确写在了斗 争旗帜上,正是这一点显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民 起义和农民战争的新的时代特点。首先,公元 10世纪 末发生的王小波、李顺起义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 /均 贫富0的纲领性口号,这件事集中反映了两个多世纪以 来的社会变革,反映了农民阶级社会地位的变化。其 次,唐代虽有客户,但系土、客相对,土户与宋代的主户 还有区别。只有到北宋建立以后,主客户制度才正式 确立,这件事集中反映了土地制度与佃客地位的变化, 59 s 史学纵横 s ¹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侯外庐在 1959年接连发表的两篇论文:一是5中国封建制社会的发展及其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特征6 (该文作为第一章刊载 于他主编的5中国思想通史 6第四卷 ) ;一是5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农民战争及其纲领口号的发展6。他认为: /中国封建社会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 段。0 /唐代则以建中两税法为转折点,处在由前期到后期的转变过程中。0 所以北宋的建立并非一般的革代易性, 而是标志着历 史时代的转折,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 [ 7]。 漆侠认为,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是一个比较繁杂 的问题,需要进行多方面探索。他指出: /这个时期的 变革虽然是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内部的推移衍化,但值 得客观注意的是,它是唐代农奴制向宋代封建租佃制 转化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0并进一步从各个方面加以 论证: ( 1)唐中叶以来各种形式的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衰落,土地私有制在宋居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 2)在土 地私有制居于压倒的优势地位的同时, 土地占有诸阶 级阶层也发生显著变化,从而使土地占有关系出现了 新的格局。这个土地占有新格局之一就是, 新兴的土 地兼并势力取代了以山东士族为代表的旧的土地兼并 势力,逐步爬上社会的极峰。 ( 3)封建租佃制关系取代 农奴制而逐步居于支配地位。 ( 4) /两税法0取代租庸 调制而成为主要的税法。 ( 5)经济关系的变革推动了 经济的发展。 ( 6)经济领域里的变革对文化思想领域 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山东士族及其所代表的礼学的 衰亡,数百年来社会压迫气氛一朝消散,人们的思想、 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在相应程度上得到解脱,这对于 一代新人及其所代表的新思想、新学风的形成是完全 有利的,说到底,经济领域里的变革为文化思想领域的 发展带来一个较为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值得认真研 究和阐明的。唐中叶,文化思想领域发生变革,主要 有: ( 1)儒、佛、道三家矛盾斗争及其相互渗透。 ( 2)儒 家思想遇到佛、道两家的严重挑战。 ( 3)宋儒从宏观上 把握经学,而不是从章句上理解经学要旨,使经学研究 达到新阶段。宋学不仅与汉学并驾齐驱,而且浸浸乎 超而过之 [ 12]。 王曾瑜认为,从中唐至明清的情况看来,最基本的 阶级关系变化是否有两条:一是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 附关系有所松弛,农民与地主的身份性差别有所缩小; 二是雇佣制逐步有所发展 [ 13] ( P525)。张邦炜在评论王曾 瑜的5宋朝阶级结构6时说,作者并不一定属于 /唐宋变 革0论者,可是书中依据大量史实所作出的不少结论, 恰恰起到了为 /唐宋变革0论张目的作用。在地主阶级 内部的变动方面,作者论述了客户、形势户正式作为法 定户名以及非官僚地主法定户名的出现这三大历史现 象。在非主体阶级方面着重探讨了坊郭户的形成与某 些法定贱民的消亡这两大历史过程。表明了唐宋变革 时期阶级状况的变动及其变化的时代进步意义 [ 14]。 朱瑞熙在5宋代社会研究6中指出,从唐代中叶开 始,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称之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它经历五代十国、两宋、元代直到 明代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以前,共约八百年时间。 由唐代中叶开始的社会发展变化,到宋代几乎完全定 型,从而呈现出不同于过去的社会新面貌。宋代社会 的新面貌表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首先是物质生产的 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土地 占有制度和租佃制度,从而形成了新的社会经济结构。 其次是以新的社会经济结构为政治和精神的基础,整 个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军事、教育、法律等制度,乃至哲 学、宗教、文学、艺术、学术等意识形态以及风俗习惯都 出现了相应变革。再者是人民群众在新的历史环境 里,以不同于以往革命目标和方式进行阶级斗争,奏响 了新的战斗乐章。这一切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 相影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宋代社会面貌的生动图 画 [ 9]。 张邦炜从 /家之婚姻由于谱系0到 /不问阀阅0演 变的角度,认为唐宋之际确实发生了一场具有划阶段 意义的变革,除婚姻制度的变革是明证外,还可以举出 若干。诸如科举方面的 /取士不问家世0、教育方面的 /广开来学之路0、社交方面的 /所交不限士庶0、学术 方面的从汉学到宋学、文学方面的从 /雅0到 /俗0、书 法方面的从碑书为主到帖书为主、绘画方面的从宗教 画、政治画为主到山水画、花鸟画为主等等。这些极富 于时代感的变化尽管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精 神竟如此惊人地相似和一致。他们通通是随着 /田制0 经济解体之后经济结构的变化、门阀政治崩溃之后等 级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谐 地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画卷。所有这 些,一概表明,宋代是一个与魏晋南北朝乃至唐代不尽 相同的历史时期。同时,他还认为,这场变革的性质无 疑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变革,并标志着宋代进入了中 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 [ 15] ( P182) 183)。 除以上历史分期外, 陈寅恪在5论辟韩6一文中指 出: /唐代之史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 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 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退之者, 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 也。0 [ 16] 钱穆说: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 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 宋以后, 乃为后代中国。 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 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 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 满州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 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 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 前代莫不有变。0[ 17]他在 1942年出版的5中国文化史导 60 河北学刊 2010# 4 论6一书中,更是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 /先秦以 上可说是第一期,秦汉、隋唐是第二期,以下宋、元、明、 清四代,是第三期。0并称,第三期 /可说是中国的近代 史0[ 18] ( P175)。 傅乐成在5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6中论述了唐朝与 宋朝学术文化的不同。他指出: /大体说来,唐代文化 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 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 取的0; /唐代文化,上承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代 的文化对唐代文化直接发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不外三 端,即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其中后两种因素自 外族传入,而且是经历数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 对这三种文化因素的承袭,也以后两种为主,在有唐三 百年的大半时间中,它们是文化的主流,造成唐代文化 的异彩特色。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从魏晋开始, 即受这三种文化因素的压制,日渐衰微,在唐代大半时 间的情形,仍是如此。直到唐代后期,儒学始开启复兴 的机运0; /在当时并没有多大作用。到宋,各派思想主 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 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 单纯与收敛。南宋时,道统的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 益形强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宋代 对外交通,甚为发达,但其各项学术,都不脱中国本位 文化的范围;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几达停滞状态。这是 中国本位文化建立后的最显著的现象, 也是宋型文化 与唐型文化最大的不同点0[ 1] ( P314、350)。 几位前贤虽然没有从历史分期的角度划分唐宋时 代的社会变迁,但他们均从不同角度敏锐地观察到唐 宋之际所发生的显著的社会变化。 二、日、美 /唐宋变革0论的提出与发展 如前揭,虽然 20世纪初期中国历史教科书按西方 历史分期法划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并主要受日本 桑原骘藏的影响,但桑原骘藏却并未对唐宋历史给以 特别关注,或者说没有把唐宋之际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作为中国历史划时代的重要性来看待。因而从历史分 期的角度,日本的另外一位学者内藤虎次郎¹提出宋代 是中国近世开端的假说,对 20世纪国际宋史研究产生 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过去一般认为,内藤湖南是在5概括的唐宋时代 观6一文中首次提出 /唐宋变革0论 [ 19]。实际上,据其 长子内藤干吉考证,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和宋代近世 说最早见于其 1909年讲授中国近世史的讲义的序言: /近世 史应从什么时代开 始, 当 说是宋代以 后。0 [ 20] ( 5后记 6 )其后,在 1914年出版的 5支那论6及 1920 年讲授5中国近世史6的讲义、1922年发表5概括的唐宋 时代观6中又逐步系统阐述了这一观点º。 内藤湖南认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着显著 差异。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他的这种观点是建立在新的历史分期方法基础之上 的。他说: /由于过去的历史家大多以朝代区划时代, 所以唐宋和元明清等都成为通用语,但从学术上来说 这样的区划法有更改的必要。不过,为了便于讨论,在 这里暂且按照普通的历史区划法,使用唐宋时代一词, 尝试综合说明从中世转移到近世的变化情形。0内藤湖 南所说的/从学术上0重新划分中国从中世转移到近世 的变化,实际上即受到欧洲的传统分期法的影响,即所 谓 /西洋史上古、中古、近代的正统分期法,是文艺复兴 时代的产物0。而日本史学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中 国历史的分期问题一直墨守着 /三分法0, 即分为 /古 代0、/中世0及 /近世0 (或称为 /上古 0、/中古 0及 /近 代0)三段。内藤湖南对中国历史的时代划分是 /上古 (至后汉中叶 );中世 (中古,从五胡十六国至唐中叶 ); 近世 (前期:宋元;后期:明清 )。内藤湖南认为,唐宋变 革或者说是从中世向近世的转移,应根据 /贵族政治的 衰颓和独裁的兴起0这一点,而从贵族政治进入君主独 裁政治则是任何国家都能看到的自然顺序,是世界史 的普遍现象。在中国唐宋时期, /贵族的失势的结果, 使君主的地位和人民较为接近,任何人要担任高职,亦 不能靠世袭的特权,而是由天子的权力来决定和任 命0; /君主在中世虽然居于代表贵族的位置,但到了近 世贵族没落,君主再不是贵族团体的私有物,他直接面 对臣民,是他们的公有物 0; /与此同时, 人民的地位亦 有显著变化。中国本来不是以法治国,不承认人民的 权力,但近世人民的地位和财产私有权,与贵族政治时 代大异其趣。贵族时代,人民在整体贵族眼中视若奴 隶,隋唐时代开始,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0; /中国 虽然完全不承认人民的参政权,但贵族阶级消灭后,君 主和人民直接相对,亦是进入近世政治以后的事情0, 61 s 史学纵横 s ¹ º 内藤虎次郎 ( 1866) 1934),号湖南,日本秋田县人。四十岁以前从事新闻记者工作, 1907年以后转任京都大学教授、学术带头人,是日本中国学京 都学派的创始人。 详见张广达5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其影响6 (载5唐研究6第 1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后收入氏著5史家、史学与现代学术 6,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钱婉约5内藤湖南研究 6 (中华书局 2000年版 )。另外,内藤湖南的宋代近世说大致受到京都大学教授内田银藏在5日本近世 史 6 ( 1903年 )一书中所提出的 /宋、元、明的文化是近世中国文化0观点的影响。详见 (日 )葭森健介5唐宋变革论于日本成立的背景 6 (5史学月刊62005 年第 5期 )。 具体而言, /唐代租庸调制,意味着人民向政府纳地租、 服力役和提供生产成果。唐代中叶开始,这个制度自 然崩坏,改为两税制,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 到自由解放0; /到了宋代经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拥有土 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0, /另一方面,君主和人民中 间等级的官吏亦改为选举 0, /官吏从君主独裁时代的 配合庶民方式变为容许机会均等0。朋党的性质亦有 所改变, /唐代朋党以贵族为主,专事权力斗争,宋代朋 党则明显地反映了当时政治上的不同主义0;经济亦有 显著变化,唐宋之交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 始。 /学术文艺的性质亦有明显变化,经学由重师法、 疏不破注变为疑古,以己意解经;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 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词、曲等亦都由注 重形式转为自己发挥,总而言之,贵族式的文学一变而 为庶 民 式 的 文 学, 音 乐、艺 术 等 亦 莫 不 如 此。0[ 21] ( P11) 18) ¹ 内藤湖南的关于宋代是中国历史近世开端的假 说,经其学生宫崎市定等人的发挥和展开,至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以后,在国际唐宋史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 而广泛的影响。甚至有学者认为,其 /是日本的中国史 研究可举出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至今仍然是考察这 一时代的坐标轴0[ 22]。 内藤湖南的学生和后继者在两个方面大大发展了 他的假说。一是后继者们把他的假说概括为 /唐宋变 革0。1945年以前,在这一阶段,内藤自己并没有直接 归纳出 /唐宋变革0论这一专门术语。这一提法, 实际 是后来的研究者归纳的。也就是说,虽然内藤的时代 分期说与其他一些论说中包含有 /唐宋变革0论的内 容,但这一专门的学术术语却并非由他亲自提出。池 田诚发表了5关于唐宋变革的再检讨6,这或是当时比 较早归纳出 /唐宋变革0这一术语的论文 [ 23]。 /必须注 意的是,通篇论文都没有-唐宋变革 .一语,把它用来简 称-中国历史从中古过渡为近世是发生在唐宋之交 .的 时代观,是后来的事。把这个时代观发扬光大,并正式 接受-唐宋变革 .之名作为京都学派的一个主要学说 的,当推内藤的弟子宫崎市定 ( 1901) 1995)。内藤专 攻的断代史其实是清代, 宫崎才是宋代, -最早对于内 藤湖南的历史分期并不相信,而是从数十年的研究中, 达到了和内藤一样的见解,,宋代是和唐代完全不同 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属于近世。.尽管两人的重点略 有不同,内藤强调唐宋的分野,宫崎进一步阐释宋代所 具备的-近世.特征。0 [ 24] 二是宫崎市定把内藤湖南的 /宋代近世说0指向由 内藤湖南偏重讨论其所处的中国现实社会状况的起 始,转向侧重讨论按西方近代社会发展模式比附中国 历史近代的起始。换句话说, 内藤湖南虽然使用西方 通行的分期方法划分中国历史,但他与当时 /将所有的 东西全都归结到西洋的-近代 .这一单线的历史观相 比,在本质上全然不同0。 / -近世 .论的特征在于,并非 只重视西洋-近世 .,对日本、中国也设定了这一有着共 通时代面貌的-近世 .。0根据多位研究内藤湖南学者的 观点可知, /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观察的方法才 是内藤史学的活力所在0,内藤的近世说不仅仅是就中 国历史分期的学术问题展开讨论,而是与他关注当时 中国政治走向以及日本对华政策分不开。即为处在辛 亥革命前后中国政治走向开出的 /贵族政治y君主独 裁政治y共和政治的社会发展趋势0方案服务的。中 国的辛亥革命不是从旧体制、落后社会到新体制、先进 社会的转换,而是 /可以追溯到从唐代中叶到五代、北 宋亦即离现在约一千年前到八百年前之间,已逐渐形 成了我们所说的近世纪0。如何保障这种缘于历史 /早 熟0必然出现的 /共和制 0呢? 内藤提出: /中日共存的 方向:即以先进国家日本的经验输入激活中国社会,由 此达到国家自立的进程。0[ 25] ( P139、157、166、29)可见,内藤湖 南的宋代近世说不能简单从学术层面来理解。对此, 研究内藤湖南的学者钱婉约指出,对于 /唐宋变革0论, /无论是宋代近世说还是文化中心移动说,都说明内藤 学术的社会关注程度和现实干预感相当强烈。,,进 一步说,内藤湖南从事中国学研究的出发点及终极目 标,始终在于对日本民族及日本文化之命运和前途的 深切关怀,这是牵动他情感至深处的毕生理想。研究 中国,喜爱中国文化,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日本! 因此, 我们最终看到,这样一个理解并喜爱中国文化的人,却 终于在日本国权扩张主义的时代思潮中,走上了在本 质上背叛中国文化的道路。0/宋代近世说0貌似一个赞 美中国文化光辉灿烂、发达领先的历史理论,但它却是 内藤湖南现实的中国观 /国际共管说0的思想依据,是 与一个明显具有殖民色彩的对华设想联系在一起。内 藤湖南通过宋代近世说 /向读者说明,中国文化在进入 近代以后已是高度发达的文化,但是正是这个-早熟 . 的、高度发达的辉煌文明,导致了当前衰老的、政治经 济困难重重,亟待寻求出路的现实中国,对此内藤提出 了所谓-国际共管 .的理论0[ 26] ( P171、239) 240)。 但不管怎样说,内藤湖南并未完全把宋以后的中 62 河北学刊 2010# 4 ¹ 目前对唐宋变革说的形成、特点、理论发展及定义的阐发最全面和最确切的文章有两篇:一是张广达5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其影响 6;二是柳 立言5何谓/唐宋变革 0?61载5中华文史论丛62006年 (总 81期 ),后收入氏著5宋代的家庭和法律 6,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版2。 国 /近世0视作与西方雷同的近世社会。而他的后继者 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内藤湖南 /近世0说则如包 弼德所说是 /断言西方影响中国之前,中国就按照与西 方相同的演进阶段在发展,而且这些演进阶段是普遍 的0。宫崎市定在 5东洋的近世 6绪论中说: /一般而 言,欧洲的近世史是指文艺复兴以后;但试图否定东洋 近代性的论者,却将近世特别严密界定于工业革命以 后的欧洲或资本主义隆盛时的欧洲。假如将公元一三 〇〇年定为文艺复兴的开始,其后经二百余年,发生宗 教改革运动,欧洲变得更加富有近世色彩。制纸、印刷 业大盛,火药开始输入,航海术发达,国民主义勃兴,以 法国为首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成立。这期间的欧洲 肯定不是中世而是近世。把这个时期的社会状态和 宋、元、明、清比较,共同称为近世, 我不以为是失诸比 例。0[ 21] (第 1卷, 5通论6 ) /欧洲以公元一七五〇年为中心,发生了工业革 命,继而出现以一八〇〇年为中心的法国革命。从此, 欧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到目前为止在所有地 域的历史上均未见过的新时代。欧洲的近世清楚的跳 过了文艺复兴阶段,飞跃至更高的一个层次。这个讯 息的意义与其由欧洲的立场看,反不如由东洋的立场 去观察更为清楚。东洋也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 没有这两个革命。从这个立场来说,我主张把工业革 命以后的欧洲作为最近世史,文艺复兴阶段则作为近 世史,以资区别。由文艺复兴至工业革命只有四五百 年,西洋史家往往容易疏忽这个阶段历史的独自性。 但欧洲以外的东洋诸国很早便到达了这个阶段,只是 其后一千多年不停的苦于原地踏步,一直未能飞跃到 下一个阶段。0/我们在上面以西洋的文艺复兴探讨东 洋的文艺复兴现象,认定宋代以后近世史的发展,现在 已经到了以东洋近世史的发展去探讨西洋近世史的时 候。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史一般习惯称为近世史,但 若按我们的说法,工业革命以后的欧洲和以前的欧洲 应有重要的区别。0[ 21] (第1卷, 5通论 6 )接着,宫崎市定从 /世 界和东洋交通的概观0、/中国近世的社会经济 0、/中国 近世的政治0、/东洋近世的国民主义0、/近世的文化 0、 /东洋的近世和西洋的近世0等六个方面全面继承和发 展了内藤的宋代近世说。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有两项: 一是通过对5九品官人法研究6为内藤湖南的贵族政治 向君主独裁政治转变提供坚实的佐证, /从三国到唐朝 的中国社会,大体上可以称为贵族制度时代0,并认为 隋唐的科举制度是从汉代的秀孝制度发展而来, /汉代 的秀孝制度是随后兴起的贵族式选举的前奏。果然, 九品官人法一出现,它就被吸收在内,与九品官人法一 起做贵族式运作,有时甚至完全被忽视。南朝梁的秀 孝制度已经脱离了贵族主义,并开始显现出与之对立 的性格,在北朝就表现得越发显著,经过北朝到隋朝, 随着科举制度的成立,它遂成为取代中正制度的制度 出现0[ 27] ( P329、349)。从而为君主独裁政治的转变奠定了 基础。二是添加了社会经济方面诸特征的内容。这是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日本 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 本原理正在于强调经济发展模式是区分社会形态或者 是历史分期的基础。宫崎市定也确实在 /中国近世的 社会经济0着力描述了宋代社会经济发展所展现的诸 项近世特征: /总而言之,由隋炀帝开始的大运河,一出现便带 有振兴中国内陆交通机能的使命。不过, 后来世界的 交通渐渐由内陆时代进展至海洋时代。天津、上海、广 东 (当作广州 ) ) ) 译者 )等海港因外国贸易变得繁荣, 中国的人口和财力亦集中于沿海地区。天津和上海或 许不能说是纯海港,但如果从船舶的出入要利用潮汐 涨退一点来说,也带有海港的性质。0 /从经济上综观中国的历史,由古代至中世是内陆 地区中心的时代,而由宋以后至近世变为运河地带中 心的时代,再降至晚晴开始,则是海岸中心的时代。这 个海岸中心现象由于是欧洲影响下发生的新事态,所 以或当视为最近世史发展的开始。0 /大运河的机能是交通运输,所谓运河时代就是商 业时代。事实上由中世进入近世后,中国的商业发展 得面目一新。0/到了这时,都市内官设的市场已经失去 意义,都市几乎全区商业化。这就是商业兴旺随之而 来的必然结果,官厅住宅群的中世都市到了这时变为 近世的商业交通都市。这个变化,始于唐末, 经过五 代,到宋初完成。0 /在制陶过程中,由采土开始,簸土、造形、赋彩、上 釉以至烧成,各有专门的职工分担每一道工序。这已 经脱离家庭工业的阶段,属于甚至可称为近世资本主 义的大企业。0 /在这种商业达至极其隆盛的社会情势下,政府的 财政政策亦不得不由中世的政策变为近世的政策。0 /租庸调法变为两税,承认人民的土地私有,租税也不 单以农地作为赋课对象,而是凡是资产皆课。0/宋代的 财政分为向土地课两税和对商品的课利。两税征谷粟 绢布,课利征铜钱。所谓课利,除了盐利以外, 尚包括 酒、矾、茶、香孳等专卖所得的利益,及向其他一般商品 所课的商税 (通过税与所得税 )。课利虽然最终是消费 税,负担及于包括农民在内的所有消费者,也就是全国 人民,但直接把这个税纳给政府的却是商人。由于两 税和课利在国家的收入上不相伯仲,商人的集税能力 63 s 史学纵横 s 纵或是在特别的保护下,仍然与州县官相等。从这点 来看, 也可见宋以后的中国社会实拥有不能简单视为 农业国的特质。农民在数目上无疑占压倒的多数,但 资本却集中在工商阶级的手中。从这一点来说,宋代 也有非常近世的性质。0[ 28] (第 11卷 ) 宫崎市定在另一篇重要论文5从部曲走向佃户6中 又从贵族社会瓦解后社会阶层变动的角度进一步丰富 了宋代近世说。他的新贡献主要表现在四点: ( 1)贵族 所有庄园的农奴部分被解放,以自由平等为原则的新 社会的出现。 ( 2)过去门阀贵族独占的政治特权不被 承认,官吏地位的取得以科举制向万民开放。 ( 3)由于 贵族制被打倒而发生了新的资本主义潮流,财阀、地主 阶级取代旧贵族,因而产生了教育权、参政权被他们独 占的倾向。 ( 4)既然佃户变成了独立的自由民,佃户在 完成地租契约义务后有转移的自由,就不受地主的人 格束缚。地主利用佃户的弱点进行残酷压榨,这并非 法制上的权利,而是资本主义的淫威。所以,他否定了 土地束缚、地主的恣意压榨和佃户身份的隶属性等事 实。同时他认为,宋代以后确定了个人对土地的所有 权,土地买卖即是出让具有决定性的所有权,这是尊重 契约的表现。以上这些便是近世社会发展的特 征 [ 28] (第11卷 )。 经过宫崎市定的发展,唐宋之间发生的诸多社会 变化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它不再仅仅是晚清中国社 会制度、风俗、思想形成的源头,而是开启近代社会的 大变革。遂成为 /今天日本学界的定论,而具有不可动 摇的地位0) ) ) /唐宋变革0论: /即从唐朝衰亡期经五 代至宋朝建立之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具有决定意义的 性质变化的观点。0 [ 25] ( P26) /根据宫崎市定的考察,在把中国宋元时代认作近 世社会的场合,中国近世社会被认为与西亚、南亚或者 欧洲近世社会共同的时代特征;简而言之,即可以说是 由农村时代向城市时代推进的社会构造的变化,和由 宗教时代向学问时代演变的文化形态的变化。0/如果 从中国史的立场来定位宋元时代史的话,首先即可定 义,这是从五代分裂时代经过宋朝的中国本土农耕地 带的统一,以达到包括游牧狩猎地带在内的,由元朝完 成的大统一的时期。如果重述一遍,这一时期是宫崎 市定主张的,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伊斯兰教期的西 亚平行的中国的近世社会形成期0[ 29]。 /八世纪中叶到十四世纪中叶,以王朝来说, 自唐 朝中期到元朝的灭亡,大约只有六百年的时间。但其 间中国的政治形态、社会经济结构以及文化的性格等 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尤其在八世纪到十一世纪之 间的时代有显著的变革,因此这个时期被称作唐宋变 革期,受到研究者的关心。0[ 30] ( P1) [参考 文献 ] [ 1]中国通史教学研讨会 1中国通史论文选 [ C] 1台北:华世出 版社, 19791 [ 2]郑樵 1通志 [M ]1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81 [ 3]文天祥 1文山集 [M ]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 4]傅斯年 1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 [ A ]1史学方法导论 [M ]1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 [ 5]雷海宗 1断代问题与中国历史的分期 [ J] 1清华大学社会科 学:第 2卷第 1期, 19361 [ 6]瞿林东 1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分期的不同见解 [ A ]1肖黎 120 世纪中国史学重大问题论争 [ C]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20071 [ 7]胡如雷 1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 [ J]1 史学月 刊, 1960( 7) 1 [ 8]邓广铭 1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 J] 1社会科学战 线, 1986( 2) 1 [ 9]朱瑞熙 1宋代社会研究 [M ] 1郑州:中州书画社, 19831 [ 10]叶坦 1宋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 [ J]1江海学刊, 1990( 5) 1 [ 11]漆侠 1宋代经济史 ( ) [M ] 1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81 [ 12]漆侠 1唐宋之际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及其对文化思想领域 所产生的影响 [ J]1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0( 1)1 [ 13]王曾瑜 1宋朝阶级结构 [ M ] 1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1 [ 14]张邦炜 1著之即久,其发必厚) ) ) 读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 [ J]1宋史研究通讯, 1997( 1)1 [ 15]张邦炜 1婚姻与社会:宋代 [M ] 1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1 [ 16]陈寅恪 1论辟韩 [ J]1历史研究, 1954( 2)1 [ 17]钱穆 1理学与艺术 [ A ]1宋史研究集:第 7辑 [ C] 1台北:台 湾书局, 19741 [ 18]钱穆 1中国文化史导论 (修订本 ) [M ] 1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1 [ 19]内藤湖南 1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 J]1历史与地理:第 9卷第 5号, 19221 [ 20]内藤湖南全集:第 10卷 [M ] 1东京:筑摩书房, 19701 [ 21]刘俊文 1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 [ C] 1北京:中华书 局, 19921 [ 22]张广达 1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其影响 [ A ]1唐研究:第 11卷 [ C]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 [ 23]李庆 1关于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0 [ J] 1学术月刊, 2006 ( 10)1 [ 24]柳立言 1何谓/唐宋变革0? [ J] 1中华文史论丛:总 81期, 20061 [ 25]内藤湖南研究会 1内藤湖南的世界 [M ] 1西安: 三秦出版 社, 20051 [ 26]钱婉约 1从汉学到中国学 [M ]1北京:中华书局, 20071 64 河北学刊 2010# 4 [ 27]宫崎市定 1九品官人法研究) ) ) 科举前史 [M ] 1北京:中 华书局, 20081 [ 28]宫崎市定全集 [M ]1东京:岩波书店, 19921 [ 29]佐竹靖彦 1宋代时代史基本问题总论 [ J] 1宋史研究通讯, 1997( 2)1 [ 30]竺沙雅章 1征服王朝的时代 (宋# 元 ) [ M ]1台北:稻香出 版社, 20051 The Source and Developm ent of / Reform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0Theory ( The first ha lf) LIH ua- ru i ( School of H istory, Cap italN ormal University, B eijing 100048, China ) Abstract: G reat changes took p lace at the turn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re are tw o lines to un- derstand these changes. One is from Ch inese scho lars and the other is from Japanese scholars. In the per- spective o f parad igm, Japanese scho lars have their ow n d iv id ing line standards, reform scope and time, re fo rm tendency and inf luence, thus m aking the ir ow n theoretical system o f historica l deve lopment after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name ly, a specia l v iew of h istory, w hich has g reat sign ificance in method- ology. Chinese scho lars have no t put forw ard a systema tic theoretical parad igm, but they self- exam ine the reform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from the ir own tim es, w hich should be va luedmore. KeyW ords: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reform; recent tim es; div iding line; cu ltural pattern [责任编辑、校对:把增强 ] r 补 白r 河北平山 /渔家乐 0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谢 红,王 晶 一、/渔家乐0文化基本情况 /渔家乐0是一种流传于河北省平山县一带的传统民间 舞蹈, 是表现打渔人家载歌载舞欢度新春、庆祝丰年的自娱 性广场艺术。由于平山县自古以来就没有靠打渔为生的传 统, 因此, /渔家乐0是先由外地传入, 进而又在平山县扎根 的艺术品种。 /渔家乐0在传统上有九个角色, 即一个渔家翁、四个小 生、四个小旦。其表演分 /行会0和 /打场 0两种。行会表演 时, 会首执蓝旗引路, 武乐在前, 舞者居中, 文乐压后。舞者 前后各有一人用梆子击打节奏 ,舞者踩着锣鼓点随着乐曲边 走边舞, 道子里时而一队独行, 时而两队并列,时而又串夹着 进行位置交换, 男女成对,缓歌而进, 表演者只扭不唱。在进 行打场表演时, 主要由管弦乐伴奏, 除每段结尾外,一般不使 用打击乐器, 表演者随着不同曲调不断变换队形, 常使用的 队形有 /一条线0、/大斜排0、/二龙出水 0、/大团圆0、/剪子 股0、/蛇蜕皮0、/大雁双飞0等等。 /渔家乐 0的乐队编制由 民间管弦乐、弹拨乐、打击乐组成, 使用的乐器有唢呐、笙、管 子、云锣、笛子、二胡、四胡、板胡、三弦、敲琴、梆子、小堂鼓、 大锣、小锣、钹、小钹等全套戏曲锣鼓打击乐器。音乐曲调大 部分是由当地的民歌曲牌、民歌与小调组成, 如5八板6、5小 四景6、5大四景6、5小开门6、5大开门6、5腊梅花6、5对花6、 5五哥放羊6、5四辈扛活6、5五更天6、5大姑娘表6等等。曲 调悠扬, 婉转、柔和的旋律独具特征,又符
/
本文档为【_唐宋变革_论的由来与发展_上_李华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