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亚欧大陆骑马民族迁徙时期的随葬面具

2014-01-25 6页 pdf 332KB 1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7483

暂无简介

举报
亚欧大陆骑马民族迁徙时期的随葬面具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哲社版) 2000 年第 2 期 (总第 44 期) 亚欧大陆骑马民族迁徙时期的随葬面具 [德 ]米哈里·本克 (M IH#L Y B EN K O″)著 苏银梅 译 一  随葬面具习俗的起源与发展 1973 年 ,前苏联乌克兰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镇马万罗维克村 (Manvelovka) ,一位农民在 耕地时 ,偶然发现了一座游牧民族的墓葬。所出文物移交给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博物馆 ,主要 有 :铁质头盔一顶、银壶一把、单刃剑一把和曾经覆盖于死者面部的薄银质面具一套。面具四 角有小孔 ,可见曾有纺织...
亚欧大陆骑马民族迁徙时期的随葬面具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哲社版) 2000 年第 2 期 (总第 44 期) 亚欧大陆骑马民族迁徙时期的随葬面具 [德 ]米哈里·本克 (M IH#L Y B EN K O″)著 苏银梅 译 一  随葬面具习俗的起源与发展 1973 年 ,前苏联乌克兰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镇马万罗维克村 (Manvelovka) ,一位农民在 耕地时 ,偶然发现了一座游牧民族的墓葬。所出文物移交给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博物馆 ,主要 有 :铁质头盔一顶、银壶一把、单刃剑一把和曾经覆盖于死者面部的薄银质面具一套。面具四 角有小孔 ,可见曾有纺织品缝于其上。当地考古工作者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 ,并发现甲胄金属 片、簇头、男性人骨和马骨各一具。墓坑呈东西方向。1986 年 ,L . N. 丘诺洛娃 (L . N. churilo2 va)披露了马万罗维克村的发掘情况。她认为 ,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地区这一仅有发现 ,与前匈 牙利人有关。据今天我们所获得的资料 ,公元 9 世纪 ,前匈牙利人穿过今天世人皆知的乌克兰 大草原西进。正如丘诺洛娃写的那样 ,“高贵金属随葬面具覆盖的使用及部分马葬 ,是乌拉尔 地区‘前匈牙利人’墓葬的典型特征”。我们举这个例子以明专门研究匈牙利征服者的著名 科学家伊斯托夫·迪恩斯 ( Istvan Dienes)的巨大发现对前苏联考古学的深刻影响 ,即通过对喀 尔巴阡盆地匈牙利征服者墓中出土的金银护眼丝织 (或其它纺织品)面具的发掘研究。苏联考 古学家和其他研究民族迁徒的科学家一般地把这一习俗与居住在西伯利亚西部和乌拉尔区的 乌戈尔 (Ugrian)匈牙利人联系在一起 ,或者把这一习俗下的文化、人种对其它民族的影响联系 在一起 (如对公元 6 世纪和 8 世纪之间到达乌拉尔地区的保加利亚土耳其人产生的影响) 。这 些科学家的观点基于这样一个事实 ———这种陪葬习俗仍然存在于与匈牙利人语言最为相近的 人种之中 :在屈服的乌戈尔 (ob —Ugrian)人中 ,这种习俗流传至今。福古尔人 (Vogurs) 和奥斯 塔卡人 (ostyaks)在死者面部盖以纺织物或动物皮 ,并且在眼、嘴部及鼻子上缀上银币、铜币。 他们相信 ,这种作法可以使尸体安稳地躺在墓中 ,不会打扰活着的人 ,也不会把任何人带到阴 间。然而 ,这种习俗不只是芬兰 ———乌戈尔人 ( Finno —Ugrian) 迁徒时期的特征 ,我们可以这 样说 ,在中亚地区能找到与此种习俗相类似的葬俗 ;而且 ,在昔时地中海深处和近东文明地区 也可找到其习俗存在的痕迹。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王和贵族们以及地中海东部人 ,死后通常葬以金面具、护眼和护嘴。 无庸置疑 ,埃及人、迈锡尼人和色雷斯人的面具 ,乌尔 (Ur)和莫彻洛斯 (Mochlos)岛上的皇家墓 地中发现的护眼 ,以及在塞浦路斯和特尔哈拉夫 ( Tel Halaf)地区发现的护嘴等 ,这种习俗于公 元前 3000 年 ,就出现在这一地区 ;并一直沿续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大约在公元纪年开始时 , 帕提亚人把这种习俗传播到近东辽阔的区域。由于帕提亚人的文化影响 ,这种习俗不久也出 现在帕提亚帝国的边疆地区 ,这些地区包括叙利亚的罗马省、高加索山麓 ,以及包括克里米亚 半岛在内的黑海北岸一带。帕提亚人墓中 ,一些类似的头骨上发现金面具和护嘴。一种类型 的覆面 ,即用一窄丝带缠包于死者眼部 ,第一次在帕提亚人墓中发现。A1 斯坦因教授 (A , Stein)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中发现了与这种类型相似的护脸 ,并且给其命名为“护目镜”。 代替简单金护眼的“护目镜”形式的出现 ,是正常发展的结果 ,即地中海地区的面具 ,护眼和护 04 嘴 ,无纺织品做底缀 ,只在死者的背颈用金属线固定。面具角或金属片上钻有小孔 ,金属线穿 过孔系着。这种方法被创新的帕提亚人所继承 ,即他们用一金带把两个护眼焊接起来。有这 种方法 ,有两根短金属线足够用来把两个护眼系到死者的头部。随葬护眼中并用护目镜形式 , 不久在高加索、波斯海 ( Ponthian) 北岸和克里米亚半岛这一广大地区传开 ,公元 1000 年前半 期在中亚出现了丝绸上缝缀各种不同质地贵重金属片的习俗 ,后来到公元 6 世纪 ,乌拉尔地区 富有的游牧者墓中 ,也发现一例类似的“护目镜”。这种护目镜发现于卡帕斯 ( Capathian) 盆 地 ,属 10 世纪匈牙利王子雷克曼斯墓中葬物。 19 世纪 20 年代 ,迈克尔·罗斯托夫塔扎夫 (Michael Rostovtzeff) 认为 ,一些具有古希腊特 征的图案与主题 ,并不是自黑海岸穿过亚欧大草原渗透到中亚 ,而是直接自小亚细亚和叙利 亚 ,穿过帕提亚和巴克特利亚向南传播。这条商路 ,于 19 世纪就以“丝绸之路”而闻名 ,从此 , 中国、中亚和地中海沿岸各国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除商业联系外 ,“丝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 的媒介。罗斯托夫塔扎夫理论的正确性被地中海的两种葬俗所证实 :随葬面具、护眼、护嘴和 所谓的摆渡人的冥钱 (Chron’s obol)就是通过此路传至中亚的。以游牧民族为主的中亚地区 , 即中国北部 ,从天山到阿尔泰 ———碎叶 (AItai - Sayan) 地区 ,随葬面具、护眼和护脸的习俗 ,与 中国《周礼》中所描写的的葬俗融为一体。这一习俗是用丝绸缠包贵族死者的头部 ,换句话讲 , 丝绸用来作为覆盖物。公元 2 世纪末 3 世纪初 ,中亚游牧者的葬俗为 ,面具、护眼被缝或放置 于丝绸脸盖物上。 尼古拉·米克哈罗维克·普若慈哈瓦斯基 (Nikolai Mikhailovich Przhevalskij) 在新疆塔里木 盆地南端 ,从丝绸之路南道沿车臣 (Cherchen)河岸通向中国一带发掘了一座富有女性墓 ,当时 此地丝织覆盖面还没有出现。然而 ,A1 斯坦因 1915 —1816 年期间对吐鲁番盆地阿斯塔娜、营 盘、楼兰三座古墓进行挖掘 ,所出面具的基本材料是丝织品。P1 K科兹洛夫 ( . P. K. KozIov) 和 C·I 博诺夫卡 (C. I. Boraffka)主持发掘的亚洲努恩乌勒 (Noin ula ,蒙古中部) 匈奴人扰乱墓中 , 有一丝绸护眼。在吉尔吉斯坦发现的基奈库尔 ( Kenkol) 文化的 9 座墓中 ,出土了缝缀于丝绸 上的面具、护眼和护嘴。这些游牧部落的随葬面具 ,与公元 1 世纪 —7 世纪间中亚出现的面具 相似。吉尔吉斯考古工作者深信 ,把基奈库尔文化带到天山的游牧民族是从中亚一带来的匈 奴人。我认为 ,在西伯利亚西部和西南部、乌拉尔地区、乌克兰大草原和卡帕斯盆地发掘的属 公元 1000 年后半期的护眼、护嘴和面具 ,就象中亚及亚洲腹地一带发现的面具一样是缝于丝 绸之上的 ;而不是象中东和地中海一带仅用金属线将面具固定于死者的头部。有足够的事实 可以证明 ,迁徒时期此葬俗是从中亚一带进入到西伯利亚和欧洲东部 ,并非直接从波斯海和高 加索地区进入。 必须指出 ,在西伯利亚和欧洲东部大草原发现的移民时期的这三种类型的随葬面具 ,同时 也在吐鲁番绿洲 (古代高昌)中世纪的墓葬中发现 ,在吐鲁番 ,中国考古学者继 80 多年前勒柯 克 (Le Coq)和 A1 斯坦因教授之后继续进行考察。在吐鲁番发掘的各种随葬面具中 ,常见的 类型为缝于丝质护面之上的银或青铜“护目镜”,丝质护面缠裹在死者的头部。这种吐鲁番阿 斯塔那墓葬中独特的面具被所谓的“覆面”(汉语中的面具) 所盖 ,这种覆面是一块相当珍贵的 多彩丝绸 ,为萨珊装饰风格。与此同时 ,在贵族亡者的嘴窝处发现摆渡人的冥钱。吐鲁番最古 老的面具出土于公元 561 年的墓葬中。在一素面的丝覆面上 ,两棵骨珠缝于死者的眼部 ,一块 玛瑙于嘴部。这与匈牙利征服者于公元 9 世纪 —10 世纪使用的银金护眼完全相似 ,也有点象 19 世纪乌戈尔人用过的金银护眼。在吐鲁番也发现了一鎏金的铁面具 ,四角有几个用于缝缀 的洞 , 目前这一面具被中国一隐士收藏。 14 再看马万维罗克村的发现 ,研究有关资料 ,我们不能证明所葬卫兵是匈牙利人。覆盖于死 者整个面部的金、银面具 ,在匈牙利征服者墓中不曾出土过。相反地在乌拉尔地区保加利亚 ———土耳其人墓群中 ,出土了十多个与马万维罗克类型相同的银面具 ,即公元 10 —11 世纪中 , 出土了十多个与马万维罗克类型相同的银面具 ,即公元 10 —11 世纪坦克维卡 ( Tankeevka) 富 有士兵墓中发现的。马万罗维克村的其他发现物 ,既没有匈牙利征服者的特征 ,也没有坦克维 卡墓葬的特点。根据 L1N1R 丘诺洛瓦的考古证明 ,在马万罗维克村墓地发现的类似的银壶 , 是公元 8 世纪和 9 世纪之间阿尔泰地区古代土耳其人墓中时常出现的陪葬物。匈牙利征服者 常使用弯刀而不常用直的单刃剑 ,坦克维卡墓中没有发现头盔 ;在卡帕斯盆地 ,仅知道一例匈 牙利征服者的头盔。直到今天甲胄碎片在匈牙利征服者和坦克维克墓没有出土过。 完整头盔、甲胄碎片和单刃剑是两大游牧群体迁徙时期的特殊风格 ,是公元 7 —8 世纪的 阿瓦尔人 (Avars)和公元 9 —10 世纪乌古斯吉普查卡特有的风格 (Oghuzkipchaks) 。马万罗维 克墓中的卫士有可能是一个已经加入阿瓦尔人的保加利亚土耳其骑兵 ,或者为乌古斯吉普查 卡士兵 ,我本人较倾向于后一观点。我的理由是在大草原 ,至今没有出土过阿瓦尔时期的面 具 ,而仅在卡帕斯盆地阿瓦斯基克汗人墓中 (匈牙利南部孔巴邦) 发现一个缝于纺织品上的 “T”形金片。孔巴邦墓属于 6 世纪时期的墓葬。另外 ,固定于死者头盔的铁随葬面具 ,在草原 吉普查卡人 ( Kipchaks)贵族阶层中十分常见 ,因为此种面具 ,为公元 11 —12 世纪哈萨克斯坦 北部切卡尔 (Chelkar) 吉普查卡族一骑马者墓中发现的缝于丝绸之上的面具所证实 ,这一带的 墓俗与本文提到的葬俗十分吻合。除银面具外 ,金属护眼的丝绸面具在公元 9 世纪 —10 世纪 之间居住在哈萨克斯坦、西西伯利亚的乌古斯 ———吉普查卡人中也很有名。1895 年 S. M 丘 冈诺夫 (S. M. Chugunov)在巴罗巴 (Baraba) 草原乌斯塔它斯 (Ust’Tartass) 墓 5 号坟冢中挖掘 了一游牧骑马者的骨骸 ,头骨眼窝处发现两个心状青铜片 ,用银线嵌入块状纺织品。5 号墓还 发现鎏金银耳坠一对、青铜装饰的皮带 1 条、铁簇头 11 个 ,其中两件由骨骸做成 ,有发声构造 , 破碎直单刃剑 1 件、马蹬 1 件、马笼头 1 件。死者眼窝处发现的“心”状青铜片 ,与乌斯塔它斯 墓出土的匈牙利类型的金属护眼丝绸覆面的使用有关 ,与卡帕斯盆地的发现物也有直接相似 之处。1925 年 ,雅诺什、佐尔格 (Janos Soregi) 在匈牙利东部豪伊杜伯瑟尔梅尼镇牧地发现了 匈牙利征服者士兵墓 ,死者眼窝处发现两个长方形金片 ,嘴部有一心状青铜片。 当今西伯利亚考古学家断定乌斯塔它斯坟冢的时代介于公元 9 —10 世纪之间 ,且与古土 耳其部族乌古斯 ———吉普查卡人或基摩克 ( Kimaks) 人有关系 (乌斯塔它斯其它坟墓已被盗 窃 ,故无任何发现物) 。他们的研究很清楚地表明 ,以前假设的巴罗巴草原的坟冢与乌戈尔族 有联系 ,现在看来并无什么关系 ,类似乌斯塔它斯 5 号坟冢出土的青铜皮带头、皮带装置在公 元 9 —10 世纪米努辛斯克盆地和阿尔泰山区古土耳其人墓地。西西伯利亚乌斯塔它斯 ,巴索 沃戈尔多克 (BarsovGorodok) ,巴桑达加卡 (Basandajka) 的青铜、银护眼丝绸面具与中亚、乌拉 尔地区 ,亚欧大草原、卡帕斯盆地出土的类似面具的关系 ,需要作进一步调查研究。这些最相 似的金、银或青铜护眼随葬面具 ,在匈牙利征服者首领和杰出士兵中间广泛使用。更重要的 是 ,这些东西在乌戈尔土著人和从中亚迁徙到西伯利亚的古土耳其人居住的地方找到 ,这两个 民族在公元 1000 年后半期曾在同一块土地上生息。因此 ,金属护眼丝绸及纺织品覆面 ,或皮 革覆面习俗到达西伯利亚西部、哈萨克斯坦北部和乌拉尔地区 ,是直接从中亚、并且很可能是 亚洲的匈奴人和古土耳其人传来的。 二  蒙古阿尔泰哈萨克人的种族调查 24 我最后两次在蒙古共和国探险期间 (1900 —1991 年) ,在中蒙阿尔泰哈萨克人中做了调查 工作。这些人以伊斯兰教为名 ,保持着许多与其古萨蛮教有关的习俗。如我收集的资料显示 , 古土耳其人随葬金、银、青铜护眼丝覆面、部分马葬等习俗 ,至今在他们的风俗中流行。考察中 我也获得了一些有关对此习俗的解释 ,以此帮助说明哈萨克人的古代信仰。作为介绍 ,我必须 提到 ,每位蒙古哈萨克人都坚持死后把自己葬在故土 ,在蒙古阿尔泰地区的巴彦奥乌列盖 ,保 存着 17 世纪末以后大多数氏族墓地。如果哈萨克人居住在蒙古其它地方 ,在其年老病危时 , 就请求家人将其带回巴彦乌列盖 ,他 (她)感知生命垂危之时希望活着到达自己的故土 ,因为葬 礼一定要在人死后一天或最多两天内举行。送葬清晨 ,当悲伤的人们与亡者起程到氏族传统 墓地之后 ,死者生前喜爱的马就被到葬礼园 ,马脖子上系一条白纱 ,象征此马将被用来祭祀。 马被杀之前 ,人们围成一圈 ,再看此马一眼。然后 ,这位亡故的哈萨克人和他的亲属、亲友开始 他的最后旅程 ,他们穿过阿尔泰河谷、山道 ,一直来到宗族墓地。以往灵柩用马驮运 ,而今是用 卡车运送。与此同时 ,这头死者所忠爱的备鞍之马的马肉也被带送到葬礼宴会 ,那里 ,由不允 许直接参加埋葬仪式的妇女们做好马肉 ,等待送葬者从墓地归来时供给他们吃。按照巴彦乌 列盖的传统 ,作为祭祀品的马可以被羊代替 ,但不可用牛或骆驼代替。葬礼后第七天 ,葬礼马 骨被埋在一山顶。有时 ,马头被置于帐篷杆的最高处 ,往昔 ,马皮和马骨一起埋葬 ,但在近几十 年 ,由于动物皮张的递送已变成习俗中必须的一项 ,因此马皮被送到主持仪式的伊玛目处 ,由 伊玛目完成递送的义务。丧亲之痛的一年时间内 ,因一些原因没能参加葬礼仪式的亲友们 ,可 以去送葬园 ,看看那里死者的衣物 ,如烟锅、烟盔盒、马鞭、扶手和奖品。在这一年内 ,如果死者 的家要迁到别处 ,他所忠爱的第二匹马会驮运这些遗物 ,无人骑这匹马 ,此举是为了在迁徙期 间 ,让行人明白 ,这个家庭有丧亲之痛 ,悲伤的年份仍然没有逝去。第一个周年祭日 ,亲戚们将 聚集在宗族墓地举行哀悼仪式。他们不仅在这位被悼者坟前念祈祷词 ,而且就象我们在一次 偶然机会看到的那样 ,在其父亲、母亲、兄弟和姐妹坟前和家族祖先的坟前祈祷。然后 ,亡人所 喜爱的第二匹马被带到第一匹马的葬地 ,并且作为祭祀品 ,被烹而吃。之后 ,第二匹马的骨头 被埋在第一匹马旁边。这种做法 ,使亡者在阴间拥有自己喜欢的两匹马。在家庭非常富裕的 情况下 ,死者可以拥有众多的马。一位 80 岁高龄的阿克斯卡尔 (Aksakal) 老人 (属蒙古阿尔泰 哈萨克人统治)告诉我 ,在他哥哥的周年祭日 ,三匹马作为牺牲品 ,节期后 ,这些马骨和马皮被 埋在第一匹马旁 ,所挖之坑为“十”字形状。老人的哥哥居住在中国的吐鲁番 ,生前很富有 ,拥 有上千匹马。直到本世纪最初几十年 ,在巴彦乌列盖一带 ,因战而死的英雄与他们曾用过的有 金、银装饰的皮带、军刀和其它珍贵的东西一起埋葬 ,英雄的马也用来祭祀 ,埋葬于离墓地不远 的地方 ,同时还要举行葬宴。在一墓穴中马头骨、胫骨以及有装饰的马具、马鞍、马笼头放在一 小洞中。“马之灵魂”与士兵一起埋葬。如果马因战而亡 ,连同它的装备一起 ,埋在士兵的旁 边。按照当地的风俗 ,吃因战而死的马被认为是一种罪过。巴彦乌列盖山区哈萨克人都知道 “巴特尔”(已逝英雄)的坟墓。在这里 ,英雄们的坟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不仅因为人们所颂扬 的哈萨克英雄们休眠在那里 ,而且也因为那里隐藏着珍贵的葬物。正象我从巴彦乌列盖阿克 斯卡尔人那里所了解的 ,以上所提英雄首领、哈萨克人部落杰出成员 ,埋葬时 ,随葬丝绸、珍贵 金属。死者的头部用白色丝绸缠包 ,并且在眼、嘴部缝以金或银币碎片。在非常富有的人中 , 面纱上全部缝上金、银面具。根据当地人给我提供的资料 ,白丝绸面纱象征死者纯洁、诚实。 按照蒙古和东土耳其斯坦哈萨克人的信仰 ,金、银币、金属片将会闪耀光芒。这些金、银缝在死 者的眼上 ,死者便能在阴间见到光明 ,嘴部金银币或金属币 ,象征嘴的高贵。因此 ,丝绸面具与 贵金属再现了死者的脸 ,当然 ,对于穷人来讲 ,面具通常用青铜器制作。有关随葬习俗与珍贵 34 金属发光的这种观点 ,在中亚一带源远流长。不久前 ,在中国西北发现了一座士兵墓地 ,时期 可能为公元 11 —12 世纪中国黑汗王朝统治期。出土时 ,士兵头骨是完整的 ,一只眼有金币 ,另 一只眼发现银币一枚。换句话讲“太阳的光芒从他的一只眼升起 ,而月亮之光从另一只眼升 起”。中世纪及上古时期的中国 ,金币是阳光的象征 ,银币为月亮的象征。如今这些习俗在蒙 古西部逐渐消失 ,因为哈萨克社区的珍贵金属非常少。因白丝绸稀有之故 ,死者的头部仅用白 布或纺织品缠包。裹男人头时 ,一般绕 5 圈 ,妇女绕 7 圈 ,在眼睛处留一小口 ,并放进一嫩枝或 绿草。此举可保证死者能在阴间看到东西。由此可见 ,尽管人们不得不使用替代物 ,但传统葬 俗的精神表现仍然存在。 对迁徙时期以马祭祀和部分或全部马葬的研究 ,在鲁道夫 (V. V. Radloff)时代的文章中就 被大量再现。但是 ,金、银护眼纺织覆面的人种学研究 ,最初是从西伯利亚的乌格尔民族领地 传来的。甚至那时 ,一些不被广泛了解的研究对象也出现于土耳其世界。比如 ,在费尔干纳 , 给已死妇女着装时 ,在头部放一条围巾 ,并且剪一“十”形口 ,这种方法 ,渴望死者在阴间拥有一 双明亮的眼睛。有趣的是 ,与这种形式完全一样的覆面甚至近来在匈牙利的一些乡村和有匈 牙利人定居的邻国使用 ,例如特兰西瓦尼亚 ( Transilvania) 、斯洛文基亚 ( Slovakia) 。根据资料 对这种习俗的解释 ,主要为以下几种 :覆面上的开口是为了死者能在阴间看见光明并能呼吸。 这些数据的收集者认为 ,这种有“十”字开口的覆面 ,可能是至今还存在的匈牙利征服者银金护 眼丝绸面具的一个变更。因此 ,尽管异教徒的葬俗曾在匈牙利遭到基督教徒的禁止 ,也曾在中 世纪受到迫害 ,但这种习俗有可能继续延续下去。 安德拉斯·罗娜塔斯 (Andras Rona - Tas) 引述了一个名叫卡瓦士 (Chuvash) 的地方民谣 , 民谣说的是 ,7 兄弟上前线打仗 ,其中 6 人幸存而归 ,而最小的一位兄弟却倒在战场。当他的 妻子询问丈夫的下落时 ,丈夫的哥哥说 ,她的丈夫正在一座大山的房子里睡觉 ,他躺在他的马 皮上 ,脸上有一块白色的围巾。手举一绿色的锤矛 ,想象中的“高山上房屋”,使我想起蒙古西 部高山中哈萨克人用石头或木头建造的坟冢 ,以及隐藏处。在这里 ,已死英雄躺在墓中 ,和他 的覆面以及马 ,正如卡瓦士歌谣中倒下的士兵。 在巴彦乌列盖哈萨克人中 ,萨蛮教葬俗仍是个宗教秘密。妇女与 50 岁以下的男人都不知 道这个秘密。这个葬俗一代接一代传给 50 岁以上的男人 ,其中个人以后将成为哈萨克社区的 宗教头人。我之所以能幸运地从传授者处得到这一资料 ,原因是我的翻译、向导是一个在哈萨 克人中很有威望的人 ,并且与给我提供资料的那位有亲戚关系。当然保密的程度各种各样 ,所 有给我提供信息的人 ,都想谈谈马祭、部分马葬或完全马葬。然而 ,想得到任何有关金银护眼、 护嘴及覆面等方面的资料是相当困难的。我注意力被吸引到所有谈及有关随葬面具 ,给我提 供信息的人讲述的传奇。据此传奇 ,在阿尔泰山古墓的深处有石门 ,石门后有上弦的带簇弓箭 等待盗墓贼。传奇表明这个哈萨克人是怎样深深地担心 ,如果他们把随葬金、银说给不十分可 靠的人 ,掘宝人将会侵扰其祖先永恒的梦。尽管存在这些困难 ,我的资料清楚地表明以上所描 述的习俗 ,在蒙古阿尔泰居民中存在了几个世纪 ,并且以新的形式保存至今。 居住在巴彦乌列盖的乌古斯吉普查卡人 ,是近 300 年里沿着山间小道 ,从东土耳其斯坦迁 移到蒙古阿尔泰的。他们同时把这种在故土保持了 1500 年的金、银护眼随葬面具的习俗带到 阿尔泰。因此 ,越来越多的考古与人种学资料表明 ,作为乌格尔民族和古匈牙利人明显特征的 金、银护眼丝绸面具与部分马葬 ,在中亚土耳其语种族的人群中很有名 ,并且保留至今。如我 们在本篇文章中考古部分所的那样 ,我们可以正确地认为 ,当几个中亚土耳其语族部落在 (下转第 53 页) 44 簿上做一笔转帐业务 ,无须支付任何代价。这是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股票股利而不选择现金 股利的客观原因。 31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存在不少缺陷 ,有的股利政策不利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 展 ,也不符合上市公司本身长远利益 ,需要加以规范。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首先需要明确 的是股利分配决策权应归属企业 ,属于企业内部的理财问题 ,监管部门不能直接参与企业股利 分配的决策或行使股利分配的决策权 ,每个企业的情况千变万化 ,所以不宜限制过多过细。但 从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的实际以及上市公司特殊经济结构出发 ,作出一些原则性 ,进行引 导规范 ,以促进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还是十分必要的 ,规范的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发放股利的资金来源应予以法律限制。如发放股利不能侵蚀资本 ,股利只能从当期和过 去累积的留存盈利中支付等。二是在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利结构下 ,如何保护小投资者的 利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与否 ,如何分配往往由少数人发起决定 ,这就导致了对中小投 资者的利益保护不够。可考虑规定支付现金股利占每股税后利润的最低比例 ,以及支付现金 股利的时间 ,限制送股或转增股本比例等。三是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如上市公司若不分配 ,应 详细披露不分配的理由 ,上市公司若采用送股的方式应披露转作股本的可分配利润的用途等。 参考文献 : ①刘志远著 :《企业财务战略》,东北财大出版社 ,1997 年版。 ②魏刚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1998 年 ,第 6 期。 (作者1  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  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  冯雪红】 (上接第 44 页) 迁徙时期向西部进发之时 ,此种类型的随葬面具是通过他们直接的或由于文化的影响在西伯 利亚西部与乌拉尔地区民族中传开 ,并且扎根于前匈牙利人首领阶层中 ,正是他们在公元 9 世 纪末带着这种风俗来到卡帕斯盆地的。与部分马葬相同的有关习俗 ,如蒙古阿尔泰哈萨克人 和吐鲁番东部边界地区古匈牙利人 ,在葬宴期间吃做熟的属已死士兵的马肉 ,然后把战马头 骨、胫骨和马具放在折叠的马皮上 ,置于死者脚部 ,或置于坟坑。因此 ,我们的祖先离开人世到 阴间去的时候 ,也带着战马的灵魂 ,而金、银护眼等随葬面具可为他们在阴间一望无际的大草 原上提供光明。 注  释 : ①原文载 Acta Orientalia Academiae Seintiarum Hung Tomus XLV I(2 —3) ,113 —131 (1992Π1993) 。原文注 释及部分插图从略。 (译者  固原地区博物馆  馆员)   【责任编辑  吴建伟】 35
/
本文档为【亚欧大陆骑马民族迁徙时期的随葬面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