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宋代湖南书院与湖湘文化的形成

宋代湖南书院与湖湘文化的形成

2013-06-21 4页 pdf 147KB 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9150

暂无简介

举报
宋代湖南书院与湖湘文化的形成 !! “ 湖湘文化”是一个近二十年在研究区域文化的过 程中提出来的概念。最初比较系统的说法见于朱汉民、陈 谷嘉先生的《 湖湘学派源流》,随后王兴国等先生的《 湖 湘文化纵横谈》、王继平等先生的《 湘学》、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的《 湖湘文化论集》( 上下册)、马积高先生的《 湖 湘文史丛谈》、周秋光《 湖湘文化宏观研究》等跟进讨论。 时至今日,虽然对某些具体问题还有争议,但对这样一个 名称及其内涵与外延等最基本的问题有了比较一致的看 法。“ 湖湘文化”成了学术界公认的名词,它主要指宋代 以来,形成于洞庭湖以...
宋代湖南书院与湖湘文化的形成
!! “ 湖湘文化”是一个近二十年在研究区域文化的过 程中提出来的概念。最初比较系统的说法见于朱汉民、陈 谷嘉先生的《 湖湘学派源流》,随后王兴国等先生的《 湖 湘文化纵横谈》、王继平等先生的《 湘学》、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的《 湖湘文化论集》( 上下册)、马积高先生的《 湖 湘文史丛谈》、周秋光《 湖湘文化宏观研究》等跟进讨论。 时至今日,虽然对某些具体问还有争议,但对这样一个 名称及其内涵与外延等最基本的问题有了比较一致的看 法。“ 湖湘文化”成了学术界公认的名词,它主要指宋代 以来,形成于洞庭湖以南地区,即今湖南省区范围之内的 区域性文化。它虽然毫无例外地包括雅与俗两个层次、精 神与物质两个部分,但其内涵与本质仍然是一种理学型 的文化,有着推崇理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爱 国主义、敢为天下先的奋斗与创新精神、兼收并蓄博采众 长的开放精神等特点。! 书院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读 书、教书、讲书、校书、刻书、著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 累、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它起于唐,兴于宋,历元 明清而得到大的发展,遍于全国,总数至少有 !""" 所以 上,为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出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对 民俗风情的培植,对国民思维习惯及伦常观念的养成等 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湖南是一个书院大省,按《 中国书院 研究》的统计,总数有 #!! 所,唐五代、宋、元、明、清 分别为 $、!"、%&、&"%、%!’ 所,分居全国的第 %、#、#、’、( 名,名列前茅。而实际的数字还要大得多,据笔者 &)$’ 年 ’ 月统计,就有 ($! 所,到 &))( 年 &% 月随着新资料的发 现,又增加 #) 所,计有 ’*’ 所。如此众多的书院分布三湘 四水之间,它们作为具有多种功能的文化载体,对湖湘文 化的形成、发展与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以下我们将以宋 代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 湖湘文化可以上溯至屈原、贾谊的先秦、两汉时代, 但其真正成型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则是宋代才有的事 情。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湖南书院功不可没。 北宋书院的兴起,尤其是名列天下四大书院的岳麓、 石鼓引领全国书院发展的表率作用,使湖湘士人获得了 文化的自信,为湖湘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洞庭 湖以南,自古为“ 三苗之地”。到唐代,虽然经济文化已经 得到发展,但习惯上仍被中原视作“ 南蛮”之区,朝廷也 将其作为罪臣贬谪之所。元结、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 裴休、李泌等都曾泛迹湖湘,流风所被,文风渐兴,文明日 开。然则,所有这些仍然难摘象征落后的“ 荆蛮”帽子。这 种情况,要到宋初湖南书院蔚兴,尤其是岳麓、石鼓、笙竹 等院称名全国之后,才得以改变。 岳麓书院由潭州知州朱洞创建于开宝九年( )!’), 经知州李允则、刘师道等人的努力经营,始确立了讲学、 藏书、祭祀、学田四大要素构成的基本规制,生徒有数十 百人,山长周式受到真宗皇帝接见,并赐给院额与皇宫秘 府图书。于是,鼓笥登堂者不绝于途,岳麓之名遂闻天下。 石鼓书院由来有自,在唐代叫李宽中秀才书院,宋初由州 人李士真复建并讲学其中,景祐年间,衡州知州刘沆请朝 廷赐额,书院因此而名列天下四大书院之中。笙竹书院在 湘阴县城郊,县人邓咸建以教族人子弟,原来是一个家族 性书院,但它同时招收四方游学之士肄业其中,远在洞庭 湖以北地区的江夏( 今湖北武昌)人冯京、安州( 今湖北 安陆县)人郑獬胥,皆曾负笈其中。皇祐元年( &"#))、五 年,冯、郑二人先后高中状元,笙竹之名得以远播京师。 北宋时期,湖南至少有 &% 所书院,大多起着替代官 学培养人才的作用,上述三所书院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 是岳麓,号为天下四大书院之首,石鼓名列四大书院之 中,它们以其规制完备,而备受世人瞩目,成为各地书院 的榜样,引领着全国书院的发展。马端临所谓“ 后来所至, 书院尤多,而其田土之赐,教养之规,往往过于州县学,盖 皆欲仿四书院云”",讲的就是这种表率作用。 宋初天下四大书院,湖南拥有两所,可见其影响之 大,它说明南蛮、荆蛮这一文化落后的概念由于书院的兴 宋代湖南书院与湖湘文化的形成 邓洪波 %""(年第 %期 ( 复总第 (’期) 船 山 学 刊 +,-./0,./ 12-3/.4 567%8%""( 9-: 527(’ "# ! !! ! 起而得到了改变,诚如王禹翶在《 潭州岳麓山书院记》中 所说,“ 谁谓潇湘,兹为洙泗;谁谓荆蛮,兹为邹鲁!”甩掉 文化落后帽子的湖湘欲与儒家圣人孔孟的故乡试比高, 这是何等气派!更有甚者,自此以后,“ 使里人有必葺之 志,学者无将落之心”!,书院的发展促成了湖湘坚持兴学 的社会风气和与礼乐之邦洙泗、邹鲁一比高下的自信与 自豪。这种社会风气和心理机制,正是湖湘文化得以形成 于宋代的重要原因,更是它日后获得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 南宋书院与学术的一体化趋势,促成了湖湘学派的 出现,而湖湘学派的兴起正是湖湘文化形成的标志。元代 著名理学家吴澄在《 岳麓书院重修记》中曾以“ 读书”和 “ 讲道” 来区分书院在两宋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社会 功用,其称:“ 开宝之肇创也,盖惟五代乱离之余,学正不 修,而湖南遐远之郡,儒风未振,故俾学者于是焉而读书。 乾道之重兴也,盖惟州县庠序之教沉迷俗学,而科举利诱 之习蛊惑士心,故俾学者于是焉而讲道。”"“ 读书”是指 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改变“ 儒风未振”的问题,其结 果是书院教育功能的强化。“ 讲道”意在追求真理,是为 了解决舍义求利、士习民风败坏的问题,其结果是书院与 学术的结合。虽然吴记所指为岳麓一院在南北宋时期的 差别,但它恰巧也正是湖南书院在两宋时期不同特点的 真实反映。据统计,宋代湖南 !" 所书院中,可以确考为南 宋时期创建兴复的有 ## 所,其中如常宁袭盖卿( 梦锡)、 王居仁( 习隐)讲朱( 熹)、张( 縂)之学于芹东书院者# 不少,呈现出书院与学术结为一体的趋势。 最先将学术和书院结合到一起的是湖湘学派的奠基 人胡宏。绍兴年间,他继承其父的《 春秋》之学,在湘潭、 衡山创建碧泉书院、文定书堂、胡文定公书院等,收徒讲 学,以倡其说。其时,彪居正、张縂、胡大原、胡翌等一大批 弟子集于门下,形成了一个志趣相投、学术思想相近的学 者群体,“ 卒开湖湘之学统”$。不仅如此,在《 碧泉书院上 梁文》中,胡宏又发出了“ 伏愿上梁以后,远邦朋至,近地 风从,袭稷下以纷芳,继杏坛而跄济⋯⋯驱除异习,纲纪 圣传,斯不忝于儒流,因永垂于士式”%的倡议。湖湘学者 闻风而动,纷纷创建书院响应,据记载,仅绍兴隆兴之际 十余年时间,全省就创建兴复了善化城南、湘西,宁乡道 山,衡山南轩,衡阳胡忠简,安仁玉峰,靖州侍郎,辰州张 氏,泸溪东洲等 $ 所书院。值得指出的是,胡宏曾有修复 岳麓书院并任山长,“ 以继古人之后尘,而为方来之先 觉”&的打算,虽然阻于秦桧而没有实现,但于此可见他心 系书院,“ 崇儒广教”的理念。 湖湘学派的集大成者张縂以书院为基地,使湖湘之 学终成盛大之势。张縂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并称“ 东南三 贤”,是当时全国最有名的学者。早年他师从胡宏于碧泉 书院,以其超群学识而深得器重,曾有“ 圣门有人,吾道幸 矣”的赞语。学成之后,他先后创建城南、道山、南轩书院 于善化、宁乡、衡山等地,倡导师说,将湖湘之学光大于胡 氏身后。乾道元年( %%&’),湖南安抚使刘珙重建著名的岳 麓书院,聘请张縂主持教事。张撰《 潭州重修岳麓书院 记》,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他反对“ 群居佚谭”,反对“ 但为 决科利禄计”,反对仅为学习“ 言语文辞之工而已”,坚持 辨理欲、明义利、体察求仁,将教学与治国平天下的经世 活动联系起来,以培养“ 得时行道,事业满天下”的济世 人才,即“ 成就人才,以传斯道而济斯民”的办学方针和 指导思想’。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他力主致知力行,知行互 发,循序渐进,博约相须,学思并进,博思审择等,颇具特 色。因此,“ 一时从游之士,请业问难者至千余人,弦诵之 声洋溢于衡峰湘水”(。湖湘学派得以岳麓书院为中心基 地而盛极当年。 朱张会讲岳麓,是书院与学术一体化机制最终形成 的重要标志。岳麓书院作为学术中心,在全国的影响很 大。东南三贤之一的朱熹,远在二千里之外的福建,得闻 张縂阐胡宏之学于岳麓,即于乾道三年秋,偕学生“ 往从 而问焉”%% ,这就是中国学术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此次 会讲,以岳麓书院为中心,并往来于善化城南、衡山南轩 二书院,以“ 中和”( 心性论)为主题,涉及到太极、乾坤 ( 本体论),持敬、察识持养( 道德修养论)等理学所普遍 关注的问题,讲论两月有余,“ 学徒千余,舆马之众,至饮 池水立涸,一时有潇湘洙泗之目焉。”%( 朱张会讲意义重大,首先,对张縂而言,学问愈讲愈 明,思想趋于成熟,正所谓“遗经得!绎,心事两绸缪。超 然会太极,眼底无全牛。”对朱熹而言,它有着启导其集理 学之大成的重要作用,正如朱熹答张縂赠诗所说:“昔我 抱冰炭,从君识乾坤。始知太极蕴,要妙难名论。谓有宁有 迹,谓无复何存。”%) 书院两个多月的会讲,对朱学体系形 成所产生的影响于以不言自明。其次,对岳麓书院而言, 东南三贤中有二贤讲学于此,何其幸也。“ 自此以后,岳麓 之为书院,非前之岳麓矣,地以人而重也!”%# 此正所谓 “ 真儒过化之音不可绝而莫之继也”。后人继起,朱张二 "# !! 先生就这样被奉为岳麓百世之师,朱张之学即成岳麓之 教的正统。这一点很重要,它确立了岳麓学统,朱张之学 不仅影响书院数百年,而且通过书院影响湖湘文化数百 年的发展。第三,此次学术活动,曾开不同学派借书院会 讲之先河,大倡自由讲学之风,二先生辨中庸之义三昼夜 而不辍,是为追求真理的大学术风范,可以楷模后世。 综上所述,朱张会讲是湖南乃至全国书院和学术发 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是不同学术流派在书院开展学 术交流的典范,是书院与理学的一次完美结合,可以视作 书院与学术一体化机制形成的标志。从此以后,朱学与白 鹿洞书院、吕学与丽泽书院、陆学与象山精舍( 书院)相 结合,它们和岳麓一起,号为“ 南宋四大书院”,开创了一 个理学与书院一体发展的新时代,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进 步与繁荣。 三 宋代湖湘学派的形成,等视为湖湘文化的形成。论者 多有著述,似成学术公论,此不赘言。这里我们要讨论是 论者注意较少的湖湘学派的学统问题,也即湖湘文化的 学统问题。 关于湖湘学统,论者皆用本文前引《 宋元学案》卷 !" 《 五峰学案》“ 卒开湖湘之学统”一句,将开创之功记于 胡宏名下。其实不然,湖湘学统最先是南宋学者提出来 的,并不始见于明清之际的《 宋元学案》,学统也不开自 胡宏,而以周敦颐为始倡之人。 对湖湘学统首次作清晰而全面描述的是晚宋大儒真 德秀。宋宁宗嘉定末年至理宗绍定初年( 约 #""!$#""%), 真德秀曾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 宋史》 本传载其 “ 以廉仁公勤四字励僚属,以周敦颐、张縂学术勉其士。” 据记载,真在任期之内,曾令湘乡知县徐质夫建涟溪书 院,并题其堂曰“ 春风”;曾到岳麓书院主持祭典,修复州 学,发布《 潭州劝学文》、《 潭州示学者说》,以推动湖湘 学术与书院的发展。就是在《 劝学文》中,他明确提出了 湖湘学统的问题,谨摘录如下:“ 窃惟方今学术源流之盛, 未有出湖湘之右者。盖前则有濂溪先生周元公,生于舂 陵,以其心悟独得之学,著为《 通书》、《 太极图》,昭示来 世,上承孔孟之学,下启河洛之传。中则有胡文定公,以所 闻于程氏者设教衡岳之下,其所为《春秋传》专以息邪说、 距!行、扶皇极、正人心为本。熙宁以后,此学废绝,公书 一出,大义复明。其子致堂、五峰二先生,又以得于家庭 者,进则施诸用,退则淑其徒,所著《论语详说》、《读史》、 《知言》等书,皆有益于后学。近则有南轩先生张宣公寓于 兹土,晦庵先生朱文公又尝临镇焉。二先生之学源流实出 于一,而其所以发明究极者,又皆集诸老之大成,理义之 秘,至是无复余蕴。此邦之士,登墙承謦者甚众,故人才辈 出,有非他郡国所可及。今二先生虽远,所著之书具存,皆 学者所当加意。而南轩之论孟说、晦庵之大学中庸章句、 或问、论孟集注,则于学者为尤切,譬之菽粟布帛,不容以 一日去者也。”#& 非常明显,在真德秀看来,南宋后期盛于 全国的湖湘学派,它以人材辈出,“有非他郡国所可及”而 著称,而考其学术源流,则由前期的周敦颐(元公),中经 胡安国(文定公)、胡寅(致堂)、胡宏(五峰)父子,近则张 縂(宣公)、朱熹(文公),构成一个完整的学统。在这个学 统中,周敦颐上承孔孟,下启河洛,有开祖之目;胡氏父子 设教衡岳,对湖湘后学多启导之功;张縂、朱熹二先生则 阐明理义,集诸老大成,更被推为学派的旗帜,其著作“譬 之菽粟布帛,不容以一日去者也”,抬到了近乎神圣的地 位。 宋宝祐元年(#"&’)八月丁未,永州知州会稽人虞工工工工率 诸生到州学祭祀孔子,作《永州学释奠诗》,前有小序,其 称:“惟湖湘理学自周元公倡之,五峰、南轩继之,远有端 绪。”诗中也有“正学昭昭贵力行,湖湘一派到于今。好翻 愚岛词峰手,密察濂溪理窟心”#( 之句。其表述虽然略嫌 简单,但勾画的轮廓清楚,强调周敦颐对湖湘理学开创之 功的论点亦极鲜明。一个官于斯者的外地人能有如此认 同,可见此论应为当时当地士人的一般共识,应该视作学 术公论深入人心的表现而予以特别注意。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湖湘学派在南宋已然构建其学 统,并得到士论公认。 需要指出的是,湖湘学统的确立与湖南书院的发展 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作为理学祖师也即湖湘学派 祖师的周敦颐受到书院的尊崇,湘南地区其存神过化之 地,纷纷建立了以其名号命名的书院,如郴州的濂溪书 院,永兴的濂溪讲堂,道州的濂溪书院,宁远的濂溪书院, 宝庆府濂溪书堂等。其中以道州的最有名。景定三年 (#"(")冬,宋理宗皇帝在缉熙殿御书“道州濂溪书院”六 字,“以旌道学之源”,知州杨允恭鼎新书院,并增建御书 阁珍藏之。完工之后,“则集郡士相与勉之曰:国家之建书 院,宸笔之表道州,岂徒为观美乎?岂使之专习文词为决 科利禄计乎?盖欲成就人才,将以传斯道而济斯民也。”#) 这与张縂当年在岳麓书院倡导的教育方针如出一辙。于 "# ! !! ! 以可见,岳麓作为湖湘学派的学术中心,对各地学术影响 甚深,即便是供奉理学开山祖的道州濂溪书院亦莫能外, 略有文化“ 强制性”的意味。 其次,张縂、朱熹的弟子在湖湘各地新建、修复书院, 倡导其师说,使朱张之学得以盛行。在平江有吴雄的阳坪 书院,湘潭有钟震的主一书院,醴陵有黎贵臣的昭文书 院,衡山有钟如愚的南岳书院,常宁有袭梦锡的芹东书 院、王习隐的鹅湖书院,黔阳有饶敏学的宝山书院,靖州 有黄蓕的作新书院,武冈有何季羽的紫阳书院等,这些书 院的创建者、主持人,或从学张縂,或受业于朱熹,亦有兼 师朱张的,形成一个朱张学系的书院群体。他们在院中的 教学与学术活动,影响着一方士气学风,如钟震讲学主 一,“ 湘南人士翕然从之”!" ,钟如愚主持的南岳,仿四书 院之制,“ 掌教有官,育士有田”,搞得有声有色,作为南 宋名院而列入《 续文献通考》之中。正是他们的努力,得 将朱张之学传播并根植于湖湘大地,也正是这学术的传 播使书院在湖南繁荣昌盛起来。此则书院与学术的一体 化特色昭然若揭。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湖湘学派的学统与前述岳麓书 院的学统重叠于“ 朱张之学”这一部分。这是岳麓书院在 湖湘学派无上地位及领导作用的反映。这种地位和作用 的影响是长期的,以致它使当时的民众、士论广为接受而 形成一种主宰性的看法,其结果就是将岳麓书院、朱张会 讲推到了一种“ 文化霸权”的位置。当然,这种“ 霸权”地 位的建立是漫长的,由宋及元而至明清,岳麓书院除文庙 之外辟有专祠空间,才得以最终完成。在南宋,它鲜少“ 强 制”性,更多的则表现为湖湘学派这一区域性文化的象征 意义。而且,我们还注意到,这一象征的表述,不是“ 朱张 之学”,而是“ 张朱之学”。在潭州,真德秀是二先生并称, 但将张縂排在朱熹之前。在永州,虞工工工工压根就只提张縂, 而把朱熹排斥在外。即便是在岳麓书院,到元代吴澄作 《 百泉轩记》才将朱子置于张子之前,而在其所作《 岳麓 书院重修记》中还是张前朱后,直到明弘治年间陈钢建朱 张祠( 又名崇道祠),朱张的排位才最终定型并沿用至 今。“ 朱张之别祀,⋯⋯崇道学,⋯⋯从书院也。”!#“ 祀朱 张,崇道也。”$% 这是明清时代的说法,本质上与宋代并无 二致,但为什么排序上有前后的差别呢?究其原因,极为 复杂,但其中有两个因素是不能忽视的。一是张縂长期生 活在湖南并迁居湘中,讲学书院,门人甚众,湖湘学派由 他奠定规模;朱熹前后两次到湘讲学,门徒虽多,但终属 作客,湖湘人士有心理认同的困难。一是朱学的地位在宋 理宗时代虽然迅速上升,但它毕竟还没有从区域性文化 象征变成国家文化的象征,朱熹和代表湖湘学派的张縂 一样,仍然只是属于区域性的闽学的象征,儒家正统观念 使得这个时期只能表述为“ 张朱之学”,这是极为自然的 理念表现,正如后来朱学成为官学而变作“ 朱张之学”一 样自然。 诚然,朱张之学的表述容有不同,排序亦可先后有 别,但二先生作为湖湘学统中的重要一环则不容置疑。正 所谓朱张之祀,崇道学,从书院也,他们通过书院对湖湘 文化的影响是不变的长远的。 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北宋书院 尤其是名列天下四大书院的岳麓、石鼓书院,使湖南甩掉 了文化落后的帽子,养成了兴教重学的传统,为湖湘文化 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南宋湖南书院养育了湖湘学派, 构建了湖湘学统,它标志着湖湘文化的形成。从此以后, 这一有着鲜明特征的区域文化在湖湘大地上茁壮成长, 到十九、二十世纪之际,终于成为左右中国历史发展的重 要力量。 ( 作者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注释: !《 湖湘学派源流》第 &&’(&)! 页,《 湘学》第 &&()& 页。 "#$%&’!) !* 陈谷嘉、邓洪波:《 中国书院史资 料》,浙江教育出版社 !##" 年版,第 )$、+$、&$!、!%*、!%*、 !%"、&$$、!$$页。 (光绪《 湖南通志》卷 ’#、!’&,同治《 常宁县志》卷 $。 )《 宋元学案》卷 )$。 *杨锡钹:《 城南书院志·改建书院叙》。 !! 朱熹:《 中和旧说序》。 !$ 赵宁:《 岳麓书院志》卷 &。 !&《 南岳唱酬集》。 !+ 光绪《 湖南通志》卷 ’$,按《 真西山文集》卷 )% 亦 载此文,惟文字稍有不同。 !’ 光绪《 湖南通志》卷 $*)。 !" 光绪《 湘潭县志》卷 "。 !# 赵宁:《 岳麓书院志》卷 &,《 庙祀》。 $% 明·黄衷:《 岳麓书院祠祀记》,载赵宁:《 岳麓书院 志》卷 *。 "#
/
本文档为【宋代湖南书院与湖湘文化的形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