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岐水_姜水与姜氏城

岐水_姜水与姜氏城

2013-05-10 3页 pdf 199KB 1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6519

暂无简介

举报
岐水_姜水与姜氏城 岐水 、 姜水与姜氏城 刘 宏 斌 炎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 , 几千年来炎 黄子孙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 。 本文拟 就与炎帝有关的岐水 、 姜水及姜氏城略作考 证 , 并就炎帝故里问题谈一点粗浅之见 , 就 教 于专家学者 。 关于炎帝的出生 , 文献古籍多有记载 。 《国语 · 晋语 》: “ 昔少典娶于有娇 氏 , 生 黄帝炎帝 , 黄帝 以姬水成 , 炎帝以姜水成 , 成 而异德 , 故黄帝为姬 , 炎帝为姜 , 二帝用师 以相济也 , 异德之故也 。 ” 《帝王世纪 》: “炎帝神农氏 , 长于 姜水 ,...
岐水_姜水与姜氏城
岐水 、 姜水与姜氏城 刘 宏 斌 炎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 , 几千年来炎 黄子孙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 。 本文拟 就与炎帝有关的岐水 、 姜水及姜氏城略作考 证 , 并就炎帝故里问题谈一点粗浅之见 , 就 教 于专家学者 。 关于炎帝的出生 , 文献古籍多有记载 。 《国语 · 晋语 》: “ 昔少典娶于有娇 氏 , 生 黄帝炎帝 , 黄帝 以姬水成 , 炎帝以姜水成 , 成 而异德 , 故黄帝为姬 , 炎帝为姜 , 二帝用师 以相济也 , 异德之故也 。 ” 《帝王世纪 》: “炎帝神农氏 , 长于 姜水 , 始教天 下耕种 五谷而食之 , 以省杀生 , 尝味 草木 , 宣药疗疾 , 救夭伤之命 , 百姓 日用而 不知 ” ; “ 神农氏 , 姜姓也 , 母 曰妊拟 , 有娇氏 女 , 登为少典妃 , 游华阳 , 有神农首 , 感生 炎帝 , 人 身牛首 , 长于姜水 。 ” 《史记 · 补三皇本纪 》: “炎帝神农氏 , 姜 姓 , 母 曰女登 , 有蜗氏之女 , 为少 典妃 , 感 神农而生炎帝 , 人身牛首 , 长 于姜水 , 因 以 为姓 。 ” 《通志 》、 《路史 》等许多 古籍中关于 炎帝 的 出生都有类似的记载 。 从 以 上文献可以看出炎帝乃 少典妃女 登 游华阳感神而生 , 成长于姜水之滨 , 故姓姜 。 因此 , 要考证炎帝的故里问题 , 姜水的位置 也就成 了首要问题 。 据北魏哪道元 《水经 注 · 渭水中》载 : “ 岐水又东 , 逸姜 氏城南为姜水⋯ ⋯与雍水合 而 东 , 会美 阳县之中亭川也 。 ” 由此可知 , 姜 5 2 水为岐水的一段 , 岐水向东流 , 经过姜氏城 南以下称姜水 , 且合流于雍水 , 雍水是渭河 北一条有名的河流 , 主要流域在今陕西风翔 、 岐 山境内 , 至今风翔仍被称为雍 。 岐水 、 姜 水合流于雍水 , 说明岐水 、 姜水位于关中平 原的西部 , 渭河 以北 。 关 于 岐水的记载最早见 于 《水经注 》: .. 雍水又东南流 , 与杜水合 , 水出杜 阳山 , 其 水南流 , 谓之杜阳川 。 东南流 , 左会漆水 , 水 出杜阳山之漆溪 , 谓之漆渠 。 故徐广 曰 : 漆 水出杜 阳之岐 山者 , 是也 。 漆渠水南流 , 大 峦水注之 , 水出西北大道川 , 东南流入漆 , 即 故岐水也⋯ ⋯ 。 ”从这段文 字可 以看出出西北 大道川 , 东南流人漆水的大峦水就是故岐水 。 漆水与故岐水合流后注人杜水 。 那么漆水位 置何在 ? 据 《岐 山县志》 (光绪 ) 记 : “漆水 出麟游县西百 二 十里 , 隋置普润 县西 之青青 山 , 在汉为漆县地 , 水 日漆渠 , 南流大峦水 注之 , 岐水 , 寰宇记云即大峦水也 。 ” 漆水既 然源于麟游县西百 二十里 , 那么漆水的支流 故岐水也只能位于麟游县的西南百里 左右方 位 。 《隋志》中也有普润县有岐水的记载 。 《明 一统志 》载 : “ (杜阳 ) 山在凤翔府东北 二 十五里 , 杜水所出 , 今谓之横水 。 ” 杜水即 今横水 , 《岐 山县志 》 (光绪 ) 云 : “ (横水 ) 源即漆岐 杜三水也 ” 。 与 《明 一统志 》记载相 合 , 由此说明 , 岐水即横水的一条支流 。 而 横水正好位于 风翔 的东北方向 , 自凤翔 县的 横水 乡西北 向东南流人岐 山境 内 。 《水经注 》 又 曰 : “二川 (指漆 、 岐二水 ) 并逝 , 俱为一 水 , 南与杜水合 , 自一 得岐水之 目 , 俗谓之 小横水⋯⋯逸岐 山西 , 又屈经周城南 , 城在 岐山之阳而近西 。 ” 从这里可以看出 , 岐水本 是横水的支流或上 游 , 东南流与漆水 、 杜水 合流后 , 通称岐 水 , 欲名小横 水 。 清雍正 《陕西通志 》、 光绪 《岐 山县志 》等地方志 也都持此观点 。 《辞源 》 (商务印书馆出版 , 1 9 8 0 年 8 月 ) 姜水条为 : 姜水 , 即岐水 , 在 今陕 西岐 山县西 , 源 出岐 山 , 南向与横水河 合流 , 人雍河 。 而今发 源于麟游县西南 , 东 南流经凤翔县横水乡 , 进人岐山后在河交与 雍水交汇 的横水河合流 , 人雍河 。 而今发源 于麟游县西南 , 东南流经凤翔县横水 乡 , 进 人岐山后在河交与雍水交汇 的横水河与古箱 中关于岐水的地望十分符合 。 所以 , 岐水应 是现在的横水河 。 岐水就是现在的横水河 , 那么 据 《水经 注》“岐水又东 , 逸姜氏城南为姜水 ” 的记载 , 姜水当是岐水 (横水河 ) 流经姜氏城南以后 的一段 。 《水经注 》: “岐水经 岐山西 , 又屈经周城 南 , 城在岐山之阳而近西 , 所谓居岐之阳也 , 非直因山致名 , 亦指水取称矣 。 又历周原下 , 北则中水乡成周聚 , 故 曰有周也 。 水北即岐 山矣 。 昔秦盗食穆公马处也 。 岐水又东 , 逸 姜 氏城南为姜水 。 ” 横水河 (岐水 ) 流人岐界 后 , 东南流于 今岐 山县大营乡河交村一雍水 河合流后 , 继续 向东南流 , 仍称为雍水或岐 水 (当地俗称后河 ) , 因其后 流前溶汇 了润德 泉水 、 南溪沟水等天柱山 、 箭括岭 (历史上 把横亘今凤翔 、 岐 山 、 扶风北边的山脉统称 岐 山 , 也有人认为岐 山即 天柱山或箭括岭 )以 西的小长 , 且 自西北 流入 , 故邮道元谓逞岐 山西 。 据 《岐 山县志 》(陕西人 民出版社出版 , 1 9 9 2 年 8 月第 1 版 ) 载 : “北魏太 和 十一年 (公元 4 87 年 ) 设岐州 , 领 3 郡 、 9 县 、 平秦 郡的周城县和横水县辖今凤翔东及岐 山东西 地 区 ” , 而周城县的辖 区就在今岐 山 县的东 部 。 岐水向东南流至 岐山大营牛家庵折向北 流 , 至故郡 乡庞宁村又折向东流 , 至益店镇 侯下湾又折向南流 , 至益店镇徐家河村又折 向东流 , 如同黄河正好拐 了一个 “ 几 ” 字形 大弯 , 与 “屈逸周城南 ” 的记载相符合 , 且 此地处 于岐 山之 阳 , 周城县辖区和周原中心 的南边 。 据哪道元的记载 , 岐水屈经周城南 后 , 继续向东流 , 经姜氏城南为姜水 , 说明 , 姜水即岐水 (雍水河 ) 流经今岐 山徐家河 以 后再经姜氏城的一段 。 关于姜水的所在 , 现代史学大家也有论 及 。 郭沫若主编的 《中国史稿》中认为 “姜 水在今陕西岐 山东是渭河的一条支流 ” 。 中国 上古史研究专家徐旭生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 代》认为 : “岐水在岐 山 的南面 , 当在今陕西 岐 山县城的东面 。 ” 综上所述 , 姜水乃岐水 (横水或雍水 ) 的 一段 , 即今岐山徐家河以东的后河或洋河 。 炎帝时代大致为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仰韶 文化晚期 , 对于姜氏城的理解不能用 后 世城的概念去套 , 因为那时期不可 能产生 现 在人概念中的城 , 所谓的城只能是氏族部落 的聚居中心 , 姜氏城也只能是姜姓氏族部落 的中心 。 姜水的所在明确后 , 姜氏城的位置 就比较明确 了 , 前面考证了姜水即岐水 (横 水或雍水 )流经今岐 山徐家河以东的河流 。那 么 , 据 “岐水逸姜氏城南为姜水 ” 的记载 , 姜 氏城当在今岐 山县益店 、扶风 县新店一带 , 而 且在今岐 山益店 一带仍有姜 姓群众 。 吕思勉在 《古史辩 》第七册中篇第七章 《神农与炎帝大庭 》中认为 : “姜氏城 , 在今 陕西岐 山县南 。 ”《大清一统志 》: “姜氏城 , 在 岐山县南 。 ”而现在却有人认为今宝鸡市南的 清姜河就是姜水 , 姜城堡就是姜氏城 。 但因 雍水位于渭河以北 , 姜水则不可 能在渭河以 南 , 何况 《水经注 》中也有清姜河的记载 , 当 时称扦水 , “渭水又 与扦水合 , (扦 ) 水从周 53 道谷北逗武都故道县之故城西 , ⋯⋯ 又东北 历 大散关 而人渭水也 。 ” 郭沫若主编 的 《中国 历 史地图集 》 中明确地将姜水标注 于渭河 以 北 , 且与今横水河位置基本一致 。 徐旭生关 于这一 问题曾说 : “姜氏城在渭河北 , 水经注 中说得很清楚 , 姜城堡在 渭河南 , 而渭水在 这几百 里内全在原中间走 , 没有改道的可能 。 然则姜城堡与姜氏城虽有两个字相同 , 一定 不是一个地方⋯⋯ 所以说宝鸡县志勉强附会 的说法靠不住 。 ”而且周人女始祖姜妮的居住 地都也位 于姜水的下游 , 所以姜氏城不可能 在渭河 以 南 。 据 1 9 8 8 年 文物普查资料统计 , 岐 山县共有各类新石器时代遗址 12 4 处 , 其 中 , 8 9 处含仰韶 文化成份 , 57 处含龙山文化 成份 , 且 大多分布在今横水河 以 及雍水的北 岸 。 这说明岐水 、 姜水流域当时是 比较发达 的 , 了为姜氏城的位置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经考证 , 岐水 、 姜水为同 一条河流 , 只 是分段命名 , 具体即今流经岐山县中部的横 水河及横水河与雍水合流后的后河 , 而姜姓 氏族部落的活动中心 也就在此及其下 游一 带 , 这 一带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岐 一部分 , 岐 水 、 姜水位于西岐大地 , 那么 , 中华民族始 祖之一 的炎帝故里也就在这 一地 区 。 (上接 7 0 页 ) 显而易见 , 以上 四个级别唯有 “ 中二千 石 ” 的年棒达到并超过 了二千石 , 其它均不 足此数 , 仅仅号称罢 r , 故唐人颜师古指出 : 中二千石 者 , 实得二千 石也 。 中之 言 满 也 。 ⋯⋯ 言 二 千 者 , 举 成 数 耳 。 j 从这 里 可 知 , “ 中 ” 尚表 示满 、 超过之意 。 估 计这应是 当时 的 一 种习惯用法 。 由此来看 , “中劳 ” 之 “ 中 ” , 亦 当如之 。 “ 中劳律 ” 则应 是关 于满 (超过 ) 劳绩的法律 。 而那种单言 的 “劳” , 不过表示达到或接近 的意思 。 如此 , “ 中劳 ” 与 “劳 ” 的区别也就 一清二楚 了 。 其 它 “ 中功 ” 等 , 依此视之 , 亦皆可涣然冰释 。 这样一 种关于 “ 中劳 ” 的理解 , 或庶几更近 其本 旨 。 注 释 八)(( 睡虎地秦墓竹简》, 文物出版社 1 9 7 8 年平装 本 , 第 1 3 5 页 。 1 9 9 0 年精装本与此同 。 º “甲 乙 ” 代表 《居 延汉简 》甲乙编 , “ 甲” 代表 甲 编 , “ 乙 ” 代表乙 编 , “新 ” 代表 《居 延新简 》。 以 下皆同 , 不再一一注明 。 〔犷蒋非非 : 《汉代功次制度初探》。《中国史研究 》19 9 7 年第 1 期 。 河、《汉书 , 外戚传 》颜注 。 另 《宜帝记 》颜注亦有相 类似的 , 可参阅 。
/
本文档为【岐水_姜水与姜氏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