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杭州市萧山现代化发展道路

2013-04-28 5页 pdf 194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04593

暂无简介

举报
论杭州市萧山现代化发展道路 论杭州市萧山现代化发展道路* o 马 丁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 萧山区已连续多年获得中国十强县的称号, 其国内生产总 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也多年保持浙江省区县级首位。萧山区的实 力要超过浙江的不少地级市, 同时也高于某些中西部地区的省区。萧山区没有什么独特 自然禀赋和资金、技术等优势, 也没有享受国家给予的特殊的优惠政策。其现代化发展 道路的成功离不开其人文精神和在二、三产业方面的快速稳健的发展 主 题 词: 萧山 现代化道路 精神 钱塘江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 2005年中国十强县最 ...
论杭州市萧山现代化发展道路
论杭州市萧山现代化发展道路* o 马 丁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 萧山区已连续多年获得中国十强县的称号, 其国内生产总 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也多年保持浙江省区县级首位。萧山区的实 力要超过浙江的不少地级市, 同时也高于某些中西部地区的省区。萧山区没有什么独特 自然禀赋和资金、技术等优势, 也没有享受国家给予的特殊的优惠政策。其现代化发展 道路的成功离不开其人文精神和在二、三产业方面的快速稳健的发展 主 题 词: 萧山 现代化道路 精神 钱塘江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 2005年中国十强县最 新排名, 浙江萧山区荣获第七位。2004 年, 萧 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500133 亿元, 财政收入 53151亿元, 人均 GDP 超过 5000美元。¹ 国内生 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 实绩均继续保持浙江省区县级首位。萧山没有什 么独特的条件, 国家也没有给萧山什么特殊的优 惠政策, 那么萧山它是靠什么来取得令人骄傲的 成绩呢? 一 笔者认为, 萧山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在很大 程度上得益于当地人民有着传统的文化底蕴和传 统的经商理念。萧山现代化道路精神的核心内容 是 /奔竞不息, 勇立潮头。0 º 萧山位于浙江省北 部, 钱塘江南岸, 全境总面积 1420 平方公里。 从萧山的历史沿革来看, 1959年以前, 萧山都 属绍兴管辖, 因而绍兴的文化、风俗和语言等 等, 长期以来深深地影响了萧山。 绍兴文化是越文化的核心与精华, 其绵延几 千年的文化传统积淀非常深厚。作为越文化象征 之一的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0 的故事, 使绍兴获 得了 /雪恨之乡0 的称谓。古越国凭借着百折不 挠的决心, 以计谋为手段, 最后以弱胜强。这个 过程反映出古越人善用谋略和对战略目标极强的 执行能力。 5宋史#地理志6 也有越人 /人性柔 慧0 的记载。明清以来绍兴的师爷文化闻名天 下, 更是与这一特性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我们 所指的 /越文化0 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可泛 指越人的一切活动及其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的 总和。泛指的越文化从地域来讲, 除了萧山以外 还包括现有的整个绍兴地区, 这些地方的百姓自 古以来都称自己为绍兴人, 如 /越剧0 实际上源 于距绍兴较远的嵊县, 但不称为嵊剧, 而称为越 剧就是这个道理。 萧山人除了继承传统越文化以外, 还有其自 身特色。5萧山县志6 记述萧山人 / 喜奔竞、善 商贾0, 这反映了萧山地域文化的个性和特征, 可视作千百年来萧山人民面对钱塘江这一自然地 理环境所产生的人文精神与传统的越文化长期熔 铸的产物。萧山和绍兴的地理状况不一样, 古代 萧山要面对 /冷酷无情0 的钱塘江的河口地段的 激流, 正是这种潮涨潮落、塌江决堤、地瘠物乏 的生存环境, 培育了历代萧山人民敢冒风险、勇 于挑战、善抢机遇、矢志争先的弄潮儿精神品 格, 也正是在这一精神品格的催生下, 萧山商品 经济萌芽早、根基深。 /奔竞不息、勇立潮头0 的萧山精神在不同 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解放前, 它表现 为历史变革精神; 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它表 现为战天斗地的围垦精神。萧山在二十多年的时 #31# 5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6 2005年第 6期 o 马 丁: 论杭州市萧山现代化发展道路 间里, 先后组织 26 期, 有 128 万余人次参加的 大规模围涂工程, 共围涂造地 53万亩, 占萧山 陆地总面积的 25102% »。这对萧山的经济繁荣 发展, 减轻人口压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萧山 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围垦史, 是萧山人同钱塘 江作斗争的光荣历史, 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产物, 没有围垦就没有今天的萧山; 在 20世纪八十年 代, 它表现为 /历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 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0 的 /四千0 精 神; 在 20世纪九十年代, 它表现为 /抢上头班 车、抢抓潮头鱼、抢开逆风船、抢进快车道0 的 /四抢0 精神; 在 21世纪的 /钱塘江时代0 到来 的时候, 它表现为 /敢与强的比、敢同勇的争、 敢向高的攀、敢跟快的赛0 的 /四敢0 精神。在 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发展形势下, 在萧山融入杭州大都市、昂首迈进 / 钱塘江时 代0 的现实背景中。萧山人民立足改革潮、科技 潮、信息潮、招商引资潮等种种无形浪潮中, 坚 持工业化与城市化联动互进的 /都市型0 发展战 略, 以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增 /实力0, 以改革 开放和社会转型添 /活力0, 以环境建设和城市 转型强 /魅力0, 正式鲜明地体现了萧山精神的 时代特征。萧山区政府提出 /实力萧山、活力萧 山、魅力萧山0 正是对这一现象的准确概括。 二 萧山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制定和实施比较切 合实际的工业经济发展战略。萧山是个自然资源 比较匮乏的地区, 除了钱塘江水力资源较丰富 外, 所需原料和能源几乎都依赖外地。萧山的财 富积累不象其他沿海地区, 在原始积累时都或多 或少能依靠外来资本和海外华人资本, 它基本上 依靠自己创造出来的资本来完成积累。目前萧山 正处于迈向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 经 济、社会、城市三方面开始加快战略转型。在这 个剧烈的而又关键的社会转型过程中, 萧山政府 很好地把握了时机和尺度, 充分利用和结合本地 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把优势产业发展在先人一步的基础上, 以尽可能 低的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从而开创了一套 比较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 11结合本地特点, 积极发展拳头产品。萧 山自然资源贫乏, 市场狭小。这个局限性迫使萧 山产品必须走以全省和全国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 发展之路, 去发展独特的产业。外向型的经济意 味着大部分企业必须与其它地区的企业进行竞 争, 而在第三地市场中, 企业和政府往往鞭长莫 及。萧山企业群体, 对政府依附度小, 直接面向 市场, 生存几率大。市场的残酷竞争决定了只有 发展拳头产品和增加企业效率才能够生存。由于 确定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法规, 使得萧山的制造 业迅速增长, 贸易飞速发展, 工业制成品大量销 往外地和出口。形成了纺织印染、机械汽配、服 装羽绒、化工塑料等几大拳头产品。萧山被命名 为 /万向王国0、/中国纺织生产基地0、/中国羽 绒之都0、/钢结构之乡0 等称号。萧山万向集团 产值已达到200多亿元, 其生产的万向节和汽车 配件不仅主控国内市场, 更是誉满全球; 2004 年中国羽绒产业产值 200 亿元左右, 萧山就达 100亿元, 占国内 46%的份额; 萧山全社会拥有 代表纺织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无梭织机比例高达 83% , 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无梭化率达 90%以 上。¼ 21政府采取政治上鼓励, 政策上扶持, 着 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激励广大工业企业 做大做强, 这是萧山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大举 措。政府努力培养规模型、优势成长型、科技进 步型、单打冠军型的企业, 扶植重点工业项目, 鼓励企业创办企业技术中心, 倡导企业争创各级 名牌产品等等。在这些有效的经济政策刺激下, 萧山的经济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萧山经济快速发 展的主要原因: 一是率先进行转制, 机制优势充 分发挥。早在 1996 年, 萧山就对乡镇企业进行 转制, 民营经济一统天下, 经济活力大增; 二是 积极更新改造和技改投入。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 近几年来一直位居浙江省第一位, 萧山企业转制 后, 企业就进入大投入高涨期。更新改造投资 2000年11173亿元、2001年 16181亿元、2002年 20158亿元。½大投入带来大产出; 三是好花也要 绿叶扶。萧山区中小企业的比重相当大, 2003 年全区共有工业企业 12450家。这些企业船小好 调头, 它们形成产业群, 辅助大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萧山拥有一批全国、世界知名的公司, 如万 #32# 5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6 2005年第 6期 向集团、传化集团等。萧山大企业具有跨地区性 强, 技术水准高, 对全国和世界市场依赖性较大 等特点。 目前由一批大集团、大企业组成的 / 核心0 经济成为了萧山经济的有力支撑。萧山在 /做大 做强0 企业方面, 一是通过其连续不断的高强度 投入, 促进了一大批企业的发展壮大。二是政府 从管理上积极引导企业摆脱束缚企业发展的制约 因素, 引导企业进行现代化工艺的改造。三是走 向国际合作, 继万向集团之后, 传化集团、东南 网架也相继走向国际合作, 迈出了跨国经营的第 一步。2003年来, 萧山区共有超 10亿元企业 15 家, 超 5亿元企业 29家, 超 1亿元企业 157家, 完成工业总产值 739159亿元, 占全区工业比重 的56152%。¾ 3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萧山充分利用本 地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 投入了大笔资金和技 术力量发展和支持基础事业, 尤其在交通等方 面。最近, 韩国高丽研模株式会社决定在萧山经 济技术开发区落户, 韩国客商说, 萧山的基础设 施好, 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这儿实实在在的服 务。¿ 萧山尽管已有较好的交通条件, 但区政府仍 然继续加大以城市道路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的投入, 努力构筑现代化城区的框架。城市现 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 代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中, 主城区内按照 /内成 网、外成环0 的市区道路建设要求, 通过总投资 达49亿元的 / 19180 道路建设工程的实施, 使 道路逐步形成网络。到 2004 年底止, 市区道路 总长已达211155公里, 道路总面积50185万平方 米。À城区面积也由 1997 年的 15153平方公里扩 大到 3211平方公里, 开通公交线路 18条, 公交 营运车辆 185辆, 客运总量达到 2390 万人次, 比 5 年前增长 2194 倍。955 公里、1050 公里、 111812公里, 这是 2002- 2004年萧山的道路里 程的增长数; 1417万辆、2117万辆、2611万辆, 这是三年来萧山区快速攀升的机动车车辆数。Á 在道路网规划中, 萧山区初步设想, 到 2007年, 萧山的公路交通要做到对外交通高速化、主城区 到各镇交通快速化、通村公路等级化、全区公路 网络化。 三 1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实行经济多元化发 展。随着萧山经济的发展, 它的产业结构也迅速 进行了调整。2004 年, 萧山产业结构增比重: 第一产业为 613% ; 第二产业为 6017%; 第三产 业为 3310%。完成财政总收入 53151亿元, 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 25170 亿元。而在 1995 年, 萧山 第一产业为 1211%、第二产业 5713%、第三产 业3016%。Â由此可见, 短短八年间, 萧山的国 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增加 314%; 第三产业增 加了 214%; 同期第一产业却减少了 518%。同 时, 第一产业的相对量虽然下降了, 但绝对量仍 在不断增加。 一是财政收入。对国家来说, 衡量一个地区 对国家的贡献大小, 不是看它的总产值是多少, 而主要是看其向国家上缴的财政收入。2004年 萧山区完成财政总收入 53151亿元, 财政收入以 多年保持全省县级首位。近十年来萧山区仍保持 全省的领先地位应该说是不容易的, 因为在 1996年国家将原属萧山市三镇划出成立新区, 滨江区的产值 1995 年占萧山市的 1016%。lv 2004 年, 滨江区 GDP 实现 127亿元, 财政收入 28亿 元。 二是对外贸易。萧山于 1988年被国务院列 入沿海经济开放地区, 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 长。2004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 41144亿美元, 增 长4811%, 其中进口 16129亿美元, 出口 25115 亿美元, 分别增长 5718% 和 4215%, 实现贸易 顺差 8186亿美元。lw 31旅游业。萧山旅游资源丰富, 名胜古迹 颇多。萧山以发展假日经济和旅游节庆为切入 点, 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中国国际 (萧山) 钱江观 潮节、第五届杜家杨梅节、萧山人游萧山、桃花 水母展等一系列活动, 承办了全国化纤工业发展 论坛等 40多个全国性会议。2006年杭州承办世 界休闲博览会, 它将进一步促进萧山区旅游业的 良性发展。2003年全年接待游客 19418万人次, 其中境外游客 6148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 1316亿 元。lx 21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提高国民素养。 #33# 5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6 2005年第 6期 o 马 丁: 论杭州市萧山现代化发展道路 萧山在经济上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重要 原因之一, 就是十分重视教育, 通过教育为其经 济发展提供了素质良好的人才, 从而为萧山现代 化的实现铺平了道路。在这方面, 萧山政府的主 要措施是: 一是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促进教育事业 的蓬勃发展和良性循环。政府十分重视教育, 不 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校 容校貌日新月异。近三年, 全区教育系统基本建 设总投资近 10 亿元。目前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计 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育设备的配备达 100%, 平 均每 1415名学生拥有 1台计算机; 60%以上中 小学建立校园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 100%开设 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 务教育, 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接近或达到 100%。ly由于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长期巨额投资, 所以, 萧山中小学各级各类学校的设施都比较齐 全和现代化, 萧山校舍建设走在全省前面。 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中教育 与职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职高与普高比为 51B 49。lz由于萧山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熟练技 工, 萧山很早就开始从改革中等教育入手, 力求 克服教育和现代生产经济相脱节的现象。萧山是 我国较早建立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地区, 先培 训后就业, 已成为一种制度。在萧山旅游、运输 等行业均有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 (如民办杭州侨 星高级中学) 培养和训练专门人才, 以提高业主 和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 管理经验和行业道德水 平。 31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努力使经济增长和 社会发展相同步。经济发展是一个社会发展和进 步的重要因素, 但经济发展并不能自然转化为社 会稳定发展和进步的因素。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同 时, 才能够使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即物质文明 与精神文明一道上。从而形成一种和谐循环, 使 经济增长与社会的发展互相促进, 互为动力。对 此, 萧山自有它成功的经验。 一是建立初步完整的社会保障体制。萧山在 经济发展的同时, 十分注意改善劳动人民的生 活。萧山区政府非常注意解决下岗就业问题, 因 此建立统筹城乡劳动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趋势, 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更是创建和 谐创业环境的重要内容。萧山在统筹城乡劳动保 障方面发挥全省领跑、全国领先的作用。首先建 立健全网络系统, 着重解决农村就业问题; 其次 完善政策, 逐步做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城 乡并轨; 再次进一步加强就业培训和配套服务。 二是和谐的劳务关系。萧山的社会相当和谐 和稳定, 这同萧山的和谐的劳务关系有着密切的 联系。2002年, 150多家在萧山投资的台资企业 没有一家对政府有投诉、没有一家有劳资纠纷, 没有一家出现安全事故。台湾机电电子同业公会 在综合调查了内地 2000多个中小城市后, 多次 将萧山列为 /极力推荐投资城市0 第一名。萧山 劳力中有 60多万人是外来民工, 这些外来民工 占萧山佣工人数的一半以上, 他们对萧山的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功不可没。 但由于民工数量大, 素质良莠不齐, 在其中难免 会出现极少数无良分子。萧山有关部门采取了一 系列的措施: 保障和维护外来打工人员合法权 益; 加强对出租房和流动人口的管理; 消除歧视 外地民工等陋习; 对外地民工进行素质教育和岗 前培训; 加强对犯罪分子的震慑作用和打击力 度。由于政策到位措施有力, 因而整个萧山的社 会环境相当和谐和稳定。 萧山现代化道路取得今日之成功与治理萧山 的地方官员的素质和付出的辛劳有着密切的关 系。俗话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萧山的党 政领导继承优秀的越文化和萧山精神的传统, 坚 持邓小平理论, 坚持改革开放, 为萧山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年 来, 萧山还向全省各地输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干 部。 当然, 萧山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之处。第一, 萧山高科技的工业项目不多, 尤其 是半导体、IT 企业、生物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 业更为缺少。现有的企业大多数属于是粗放型、 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产品附 加值低的企业。第二, 科技文化软实力和知识人 力资本供给等相对不足, 使萧山区域创新能力有 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萧山区域创新从全省 2000 年的第 2位下滑到 2002 年的第 7位。l{第三, 农 村人口比例过大, 土地集约化不高, 城市化水平 偏低, 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偏小, #34# 5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6 2005年第 6期 增长不快, 长此以往将会制约其经济的发展。第 四, 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2004 年, 萧山区 江河水系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饮用水源地水质比 上年略有下降。城区酸雨率为 6315%, 与 2003 年相比, 酸雨率上升了 115%。l|另外萧山区的森 林覆盖率现状值 2113% , 远远低于浙江省平均 森林覆盖率接近 60%的水平, l}它与萧山的经济 实力很不相称。 目前我国学术界、理论界对萧山现代化道路 了解不多, 研究者更寥若晨星。综上所述, 萧山 的工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和其他经济领域在我国 是具有鲜明特色的, 因此加强对萧山现代化道路 的研究, 不仅对萧山本身而且对其他地区来说, 也都是有很强借鉴意义的。 注 释: ¹刘长年. 腾飞的浙江 ) ) ) 浙江经济现状解 读.杭州出版社, 2005. P 99- 100 º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宣传部主办.萧山宣 传网 »萧山市土地详查办公室、萧山市农业区划 办公室.萧山市钱塘江滩涂垦区土地资源开发利 用现状调查. 1994年 4月 ¼¾lwlx萧山区人民政府.政府网 ½ l{陆立军. 区域创新 ) ) ) 基于浙江的研究 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P 102- 100 ¿萧山日报. 2003年 9月 7日 ÀÁ萧山区交通局. 萧山交通信息网 Âlv山市统计局. 萧山市统计年鉴. 1996年. P12、P11 lylz萧山区教育局. 萧山教育信息网 l|杭州市萧山区环保局. 2004年环境状况公 报 l}钱江晚报. 2000年 2月 23日 ( * 注:本文系 2004- 2005年度杭州市社联 重点课题成果。) 作 者:马丁 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旅游文化与资源开发教研室主任 310036 (责任编辑:陈 宁) #35# 5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6 2005年第 6期 o 马 丁: 论杭州市萧山现代化发展道路
/
本文档为【论杭州市萧山现代化发展道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