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前辈风雅 无处不在

2017-11-13 4页 doc 16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前辈风雅 无处不在前辈风雅 无处不在 作为富家公子,张氏当年吃喝玩乐,固属常情。观其日记,几乎每天都少不了饭局聚会,舞榭尽兴,或各色博戏等。而其于书画,则更痴迷入骨。日记中不仅与诸友同好互出所藏、品评鉴玩、切磋交流等,开卷随见,并且还多记其对书画鉴藏的潜心研究和真知灼见。 陈麦青 《张葱玉日记?诗稿》 张珩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1年7月第一版 274页,59.00元 出生于1914年的张葱玉先生,落地便有身价:其家族南浔张氏,从高祖张颂贤经营蚕丝发家,到祖父张石铭(钧衡)以盐务、土地房产、金融投资等并举拓展,资产已达两千多万;叔祖张静江,...
前辈风雅 无处不在
前辈风雅 无处不在 作为富家公子,张氏当年吃喝玩乐,固属常情。观其日记,几乎每天都少不了饭局聚会,舞榭尽兴,或各色博戏等。而其于书画,则更痴迷入骨。日记中不仅与诸友同好互出所藏、品评鉴玩、切磋交流等,开卷随见,并且还多记其对书画鉴藏的潜心研究和真知灼见。 陈麦青 《张葱玉日记?诗稿》 张珩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1年7月第一版 274页,59.00元 出生于1914年的张葱玉先生,落地便有身价:其家族南浔张氏,从高祖张颂贤经营蚕丝发家,到祖父张石铭(钧衡)以盐务、土地房产、金融投资等并举拓展,资产已达两千多万;叔祖张静江,非但在海外有丝绸茶叶、玉器瓷器、书画古董等大宗买卖,更以资助孙中山革命,贵为声名显赫的辛亥元勋、民国大佬。1927年,张石铭去世。至1930年,诸子析产分家,除去债务,各得两百万。时葱玉虽年仅十六,却因父亲张仲苹(乃骥)溺水早逝,便直接继承,遂成名符其实的百万巨富。而自幼即得家中富藏古籍善本、金石碑刻的熏陶,又与精通版本目录之学的伯父张乃熊(芹伯)、酷嗜古玉钱币的叔父张乃骙(叔驯),以及作为书画鉴藏大家的舅公庞虚斋(莱臣)、嘉业堂藏书楼主人刘承幹等亲友,时相往还,耳濡目染之下,得天独厚的张葱玉先生,出道亦早。1933年,当时前辈学者、《书画书录解题》作者余绍宋先生就曾称许:“葱玉年仅十九,而看画颇有眼光。”(余子安编《余绍宋书画论丛》,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12月)吴湖帆先生也在1939年4月19日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评价:“葱玉年才廿六,所藏法书为海内私家甲观,而自书仿元人亦至佳,洵少年中英俊才也。”(《丑簃日记》,载梁颖编校《吴湖帆文稿》,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9月)故其虽在1963年五十不到就像祖辈父辈那样身患绝症、英年早逝,但积累的心得著述,还是相当精到可观。无论是生前已刊的《怎样鉴定书画》、《两宋名画册》解题说明文字等,还是身后据其手稿整理影印的巨编《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文物出版社,2000年12月),皆多所创立,极具学术价值,为书画研究领域公认的权威名作。而今,其1938年至1941年的日记残存,以及题作《西村诗课》的诗稿,又有幸整理行世,更让人从一个新的角度,透过那些真实难得而又生动有趣的细节,对其人其事乃至其学,有更加深入直观的了解和更多可资参照的认识。 杨仁恺先生《国宝沉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彩印版)一书中,忆及他1963年4月在北京荣宝斋收购处巧遇已成碎片的北宋大书家米芾名作《苕溪诗》卷时写道: 当奇迹出现之时,特别是《苕溪诗》竟然能安然无恙、死里逢生,无不为之狂喜。而友人张珩先生一生最钟情于米芾,如能亲自摩挲,又不知其狂喜超过我辈若干倍也。我于是当天用电话与之取得联系,将此奇迹告诸好友。闻此,兴致最强烈的莫如张珩先生,他恨不得马上驱车荣宝斋。适暮色将临,店方人员还得处理善后事项„„翌日上午,友人张珩与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来到荣宝斋后院客厅,经理侯恺在场,首先将已经拼凑齐全,用同高同长度的白纸衬托,平放在案桌毛毡之上,大家已看不到原先那种乱纸一团的模样,光彩耀眼的剧迹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怎能不使张珩内心迸发出连声叫绝的惊叹之词。随即摒住呼吸,专心展阅诗卷„„必须指出,张珩先生一生酷爱米氏书,已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他的中小行书,全用米法,惟妙惟肖,为众所周知。可是,有几人知道,他这次赶来观看《苕溪诗》真迹墨宝时,肺癌病兆已经被医院诊断出来。虽然暂时保密没他,可他察颜观色,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在瞒着他,于是感到莫名的不安。就在这个当儿,他心上的阴影才消逝得一干二净。 张葱玉先生于米芾书法所下功夫,虽能由其那手极得米字神韵的书法一望即明,但从《日记》中,似更可窥见其平日具体用功之一二: 灯下临《群玉堂帖》。(1938年2月2日) 新购元章《方圆庵记》影本,灯下临一过。(1938年3月2日) 假临翁所藏旧拓《文皇哀册》来戏临一过,知米老于此得力多矣。(1938年3月28日) 夜不能睡,因起坐临元章帖,至天曙始已。(1938年6月27日) 有时甚至在为人写字之前,也要先临后作: 临米芾三帖一过,并书燮梅、鹅书二扇。 久不作书,不能佳也。(1940年1月13日) 而《苕溪诗》更是每岁除夕必临的功课: 戊寅除夕,是晚吃年夜饭„„归已二时许。复临池作书,写《苕溪诗》一过,此予每年例也。(1939年2月18日) 读此,对杨氏所记张葱玉先生亲见此卷真迹时,竟连久缠心头的绝症阴影也暂时抛置脑后的那种兴奋,也许会有一种更加深切的理解。惜张氏于该年8月终因手术无效辞世,而此卷修复又需时日,因此,即便是其生前一直撰写到1963年的《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也未及录补。 米芾此卷损毁状况及修复始末,虽杨仁恺先生等多有述及,但徐邦达先生《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6月)中,特记当年补装修复诸人姓氏,似为他人所未详者: 此卷近年从长春伪满宫流出,为人裂坏,全缺了“念养心功不厌”六字,半缺“载酒”二字,少缺“岂、觉、冥”三字,即本录加?者。李东阳篆书大字引首和卷末项元汴题记,也多失去了。一九六三年故宫博物院收得,由杨文彬补纸重装,再由郑竹友根据未损前照片,将米帖缺字勾摹补全。 徐氏所记能将米氏此卷据照片勾摹补全者郑竹友,原本是上海滩上的书画掮客,也是一个假造古画的高手。近日颇为畅销的《安持人物琐忆》(陈巨来撰,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1月)中,有《记造假三奇人》一文,专述当年沪上汤临泽(安)、周龙昌及郑竹友三人假造书画之事。其中记郑氏名筠,“广东人,出身未详,仅知其为一能画之掮客而已。据人云,他与扬州画家许徵白(昭)二人合作造假古画以为生活者„„郑氏于造假画事,殊不讳言,据其自云,创作非其所能,只要有一真本,渠可临摹,一丝不走样的”。1949年后,“郑本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六二年余回申后,始知已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聘之至北京故宫,专司修补古画工作矣,月薪近二百元云。此人与汤、周相较,技似稍次,而收获胜于前二人也”。此与徐邦达先生所记,当可并读。 作为富家公子,张氏当年吃喝玩乐,固属常情。观其日记,几乎每天都少不了饭局聚会,舞榭尽兴,或各色博戏等。而其于书画,则更痴迷入骨。日记中不仅与诸友同好互出所藏,品评鉴玩、切磋交流等,开卷随见,并且还多记其对书画鉴藏的潜心研究和真知灼见。如1939年7月、8月间直至1940年11月,一直在为清初享有盛名却无著录传世的书画收藏大家梁清标,补辑《蕉林书画目》。又1941年1月23日记:“至荣宝斋购齐白石画一帧,精妙绝伦。拟装成横卷,以俟五百年中识者鉴赏。”同年2月25日:“余购齐白石画二帧,观者嗤怪,因跋而藏之,不复示人。”凡此,皆显其不凡的识见和独到的眼光。《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第一编(1960年)中,亦有齐氏画作二件之著录,一为《喜鹊》,“纸本,高三三?一公分,宽三四?一四公分,墨画喜鹊一,墨气浓郁,神态如生„„戊子(1948)年作。”一为《芦蟹》轴,“绢本,凡高七十三公分,宽四十一?五公分,水墨画„„神态琼绝,明清以来善画蟹者,虽徐青藤、李复堂,知其不能过此„„虽未署年月,以画格观之,当是七十以后、八十以前之作。” 张氏日记中,还时有以高价购买历代书画的明细,尤其是1938年7月至9月间,偕其伯父张乃熊专程赴津沽料理祖屋出售,事毕之后,仍有新得书画携归。而张氏友人曹大铁先生《梓人韵语》(南京出版社,1993年7月)中专叙张家的《富乡歌》长篇,也于诗注中称:“癸未(1943年)冬,葱玉出售祖遗天津两大公寓,北游燕京,以所得悉购文物„„忆葱玉北行所得,余独爱赵子昂《双松平远图》卷,短短四尺许,付联准券三万元,相当烚赤三百两,可谓昂矣。”因知张氏当年为得所爱,每每不惜巨资,甚至还出售祖产。虽然同吃喝玩乐一样,都常常是一掷千金、进出数万,也拿得起,放得下,但与挥金如土时的毫无吝色相比,其于书画藏品的转手,却往往不那么轻易: 叔重欲得予周昉卷,拟值万伍千金,予未许也。(1939年8月23日) 伯韬同叔重来,携张萱《唐后行从图》见示。人物凡二十七人,大设色,竹树用墨,真古画也。余八年前见诸蒋氏,绢縻不可触。后携往日本重
/
本文档为【前辈风雅 无处不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