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试析程度副词修饰名词问题

试析程度副词修饰名词问题

2017-10-15 3页 doc 12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103

暂无简介

举报
试析程度副词修饰名词问题试析程度副词修饰名词问题 引言 关于副词能否修饰名词,从六十年代以来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仍未达成共识。一般语法书和教科书在谈及此问题时都指出,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事实上,在现代汉语口语和口语色彩比较浓的书面语作品以及一些报刊杂志中,“副+名”的现象如“很中国”“很女人”等经常出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就此试论述之。 “副+名”存在的语义基础 一种语言的产生,总具有一定的理据的。“副+名”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使副词产生了修饰名词的功能,令名词产生了接受副词修饰的功能。下面我们就从名词的语义特征分析入手,来揭示...
试析程度副词修饰名词问题
试析程度副词修饰名词问题 引言 关于副词能否修饰名词,从六十年代以来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仍未达成共识。一般语法书和教科书在谈及此问题时都指出,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事实上,在现代汉语口语和口语色彩比较浓的书面语作品以及一些报刊杂志中,“副+名”的现象如“很中国”“很女人”等经常出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就此试论述之。 “副+名”存在的语义基础 一种语言的产生,总具有一定的理据的。“副+名”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使副词产生了修饰名词的功能,令名词产生了接受副词修饰的功能。下面我们就从名词的语义特征分析入手,来揭示其存在的理据,并概括能进入“副+名”组合中的名词在语义方面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般而言,名词除了具有直接反映、概括事物本质的意义以外,还有附加其上的一系列其他意义,据此把名词的词义分为理性义和非理性义。其中非理性义我们根据它们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情况不同而分为性状义和量度义。 能够进入“副+名”组合的名词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都具有某方面的性状特征或量度义,而且这种形状特征或量度义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很多“副名组合”从表面上看是临时的,但这种临时性又多有现实的基础。 “副+名”的语法特征和语用价值 “副+名”组合在句子中可以充当形容词性短语能够充当的各种句子成分,其中的名词 +名”结构中的名词不能用数量短语作定语。 在语法功能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副 我们知道,语言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立新求简是语言表达的一条准则。言语交际讲求经济节省,言简意赅。“副+名”这一组合就适应了这样的要求,在当前社会口语和口语色彩较浓的书面语中已流行。我们使用汉语,一贯遵守着一条语用原则,这就是:借助语言背景,言语尽可能简练。只要能顺利交际就尽可能采用简洁的形式来表达。“副+名”这种刚出现是有点游离常规的形式之所以能被人们接受,也正是因为在表达上和理解上不但不存在歧义,而且能增强表达效果。 另外,“副+名”组合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心理的要求。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外部条件,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会影响不同的语言形式产生。在六七十年代的大陆文学作品中,很少有作家用“副+名”这种形式。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的开放心态和现代意识的增强,对语言表达也更加追求新异,语言也出现了精彩纷呈的变化,“副+名”即是其中之一。而且,由于社会节奏变快,人们处处讲求效益和效率,“副+名”也顺应了一种删繁就简的社会心理要求。同时,语言表达主体和渠道日益大众化和多层次化,以前以文学作品为主,当下广播电视语言、法律语言、广告语言、口头语言、网络语言等在语言生活中的地位日渐突出。人们在语言运用上的求新、创新的意识带动语言中体现个性的东西相应增多,语言使用者的求新、求异倾向和“副+名”本身所具有的突出表达功能相适应,便成为其迅速发展的动力。反过来,“副+名”组合的这一功能又推动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灵活性和语言的不断发展,使得语言更好地为人类的交际服务。它在广告语中的频频出现即为体现。 结论 长期以来,我们的现代汉语化的主导意识就是“规则本位”,将静态的规则作为规范的,多根据描写制定出自己的语言规则,再用规则去看待新出现的语言现象,从而使语言的功能表达被忽视了。对程度副词修饰名词这一语言现象很难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其原因之一是受到“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这一规则的限制。语言不但有其保守性、稳定性的一面,更有开放性、灵活性的一面,而后者正是语言的生命力之所在。对“副+名”这种语言 现象,我们应该突破静态的语言规则,以语用为核心,促进语言的生动活泼和多姿多彩。
/
本文档为【试析程度副词修饰名词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