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多情自古伤离别

2017-09-02 16页 doc 35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0534

暂无简介

举报
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 ——高考送别诗复习 教学目标: 1、把握送别诗各异的情感,体会诗歌韵律美。 2、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鉴赏“离别”意象,解读“离别”的意蕴。 3、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即把握意象,再现意境,品味意蕴 教学设想:从分析意象入手,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写法,从而学习鉴赏送别诗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堂类型:鉴赏课 辅助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人有悲欢...
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 ——高考送别诗复习 教学目标: 1、把握送别诗各异的情感,体会诗歌韵律美。 2、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鉴赏“离别”意象,解读“离别”的意蕴。 3、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欣赏的即把握意象,再现意境,品味意蕴 教学设想:从分析意象入手,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写法,从而学习鉴赏送别诗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堂类型:鉴赏课 辅助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材„„ “人有悲欢离合”人的一生注定充满了聚合离散,早在先秦《诗经•小雅•采薇》中便有“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名句。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相见时难别亦难”,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抒写了大量的送别诗,所以,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知识梳理】 1(送别诗知识小结 送别诗标题常含“送”、“别”或“送别”等字词。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等。 ,(送别诗表达的情感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我们回顾下我们学过的送别诗一般表达怎样的情感,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如李白《赠汪伦》直接书写离情别意;王昌龄的《别刘胥》(“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抒发自己“天生贤才”,却终未被用的激愤;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重在对友人的劝勉;而柳永的《雨霖铃》则重在抒发离愁别恨。 ?依依不舍之情,如杜牧的《赠别(其二)》中“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眼中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黯然销魂的离别而伤心,移情于物,表现了不忍分离的笃挚情感; ?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关怀、安慰和祝愿,如高适的《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慰藉朋友的朴实话语中给人一种信心和力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慰中带着难舍难分 ?借诗倾吐胸中的积愤或明心志,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别刘谞》) ?抒发与亲友离别后的孤寂惆怅之心,“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怎样的情感, 对友人的留恋、关怀,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鉴赏这类诗必须仔细体味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的类型。 【高考透视】 2002—2009年高考共考了5首送别诗,如2006年湖北卷(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和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比较阅读)、2007年江苏卷(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2008年重庆卷(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等。所选的送别诗都具有借景抒情的特点。分析意象和分析手法是考查送别诗的两类主流题型。借景抒情是考查送别诗的命题核心点,杨柳、流水等意象是考查热点。 高考体验: (2006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韩 琮 暮春浐水送别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 ?凤城:京城。 1)这两首送别诗都写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做简要说明。 ( 答: 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因为赠别诗词是以抒情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华诗词独有的抒情方法,所以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意象),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 ,(送别诗的意象: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送别场面需要哪些关键词, ? 柳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考题回顾: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过,“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很多考生不理解《折杨柳》为赠别、乡思名曲,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 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典型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最早以杨柳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诗经•小雅•采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渭城曲》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酒 典型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解说: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 长亭、南浦、灞桥等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送别,此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当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 ?芳草、流水 典型诗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清平乐》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的《踏莎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解说:诗人常以连绵不断、远接天涯的春草和流水来比喻无穷无尽离愁,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夕阳、黄昏、明月 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莫非古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 典型诗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而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情景交融)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 ?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万里悲秋常作客”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李叔同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小结: 送别诗的常用意象: ?空间意象:长亭、灞桥、南浦; ?时间意象:黄昏、月夜、秋天; ?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 “长亭”、“南浦”、“柳”、“芳草”、“酒”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织在 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 课堂演练: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答案: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杨花”、“风笛”、“离亭” 。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迁移: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 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4分) (1)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1、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案:?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1) (2)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否相同。 答:?前两句写眼前的实景 ,后两句写分别后想像的虚景(未点明是分别后的想象之景,不得分)。 ?《送魏二》一诗表现了作者离别时的惆怅哀婉之情 ;《别董大》中的离别之情则于慰藉中寄希望,带有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1.(1)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抓住赠别诗中的细节描写,是深入领会诗意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诗歌创作的理论上来说,细 节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它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感的享受。 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但遗憾的是,往往被许多人忽略了。人们只注意“萧萧斑马鸣”这一典故的使用,称赞其达到“鬼斧神工”佳境,却只字不提“挥手”这一淡到极点的细节描写。其实,淡到极点,也就妙到极点,你看,无论是行人还是送别的人,大家都沉浸在深深的别情中,尽管心中的有“不尽长江滚滚来”般的别情,但为如刀似的别愁所割断,心知“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却只能“欲说还休”,欲哭无泪,把千言万语都融在这一“挥手”之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境界,要不然的话,这一细节动作何以流传至今,千年不衰,还有,课本里柳永《雨铃霖》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则更为典型,词人以非常细腻的描写,刻画出主人公离别时愁苦的容态,凄恻的内心,极其深刻地揭示出离别时的无穷悲痛。你看,男女主人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互相注视,泪眼汪汪,他们一句话也没说,已经到了哽咽不能语的地步。与李白的“挥手自兹去”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可以用黄庭坚《新喻道中寄元明》(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稻午风凉。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来出这样一道题: “这首诗尾联的„一百八盘携手上‟中的„携手‟这一细节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感情,妙在哪里,” 回答前就应该运用“有包孕的片刻”这一理论进行思考,然后作出如下的回答:“„携手‟ 非常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兄弟之间的深厚亲情。作者侃侃道来,充满亲情,不须雕琢,自见意切。” 鉴赏示例 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上阕前两句用 的手法,三四句用 句的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阕借惜春表达了 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 ?这是一首送别诗。“眉眼盈盈处“四个字有两层意思,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比喻 设问或双关 惜别 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一指有着眉眼盈盈的那个人。 练习: 2、 6、阅读下面王勃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亭月夜送别(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江亭月夜送别(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 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达感情方面写法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评点《江亭月夜送别(其二)》这首诗时,称赞“寒”字之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离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地表达离情。 同意。作者感到此夜江山寒,一个“寒”字极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 【方法指津】 1(离别诗抒情方式 离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借眼前景写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意:本节关节点在情景关系上,两诗通篇写景,均是眼前现实之景,三四句所写之景具有什么 审美特征, 问题设计:“黄鹤楼”、“烟花三月”与诗题中“送孟浩然”有何联系, 意境是诗词最本质的美学特征,读诗在于得其境,如何欣赏三四句的意境, 李诗意境苍茫阔大,许诗意境凄凉迷蒙,写尽友人离去后诗人怅惘迷茫的心情。 ?虚拟情景写情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写情?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注意:本节关节点在三四句所写情景的真实性和情感性,情为虚,景亦为虚,但虚中有实,虚实 变化如何把握, 问题设计:王诗中第三句中“忆君”作何解,“遥”字有何妙处,“愁听清猿梦里长”一句如何 欣赏, 李诗中“良夜”“明月”两个意象对诗境有何作用,着“从此”二字有何妙处,?以物作喻写情 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意:本节关节点本体与喻体的关系上,情为虚,物为实,虚实如何结合, 问题设计:王诗第三句中“春色”可否换为“秋色”,为什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匠心, 鱼诗中以水作喻的手法是否见过,本诗此处有何独到之妙,与王诗相比,喻意有何不 同, ?情理相劝写情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意:本节关节点在怎样劝慰友人。三四句劝慰友人,一以情相劝,劝其更饮,离情更重,为人 为己;一以理相劝,劝其自宽,为人解忧,更觉宽厚。 问题设计:王维生活在大唐国力鼎盛之时,当时唐朝经营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远离中原,无 异于异域。“劝君更尽一杯酒”与一二句有何联系, “莫愁前路无知己”说明了董大怎样的心境,为什么有这种心境,诗人的观点又是怎 样,诗人这种知己观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结:唐人离别诗常用借景抒情、以物作比、虚拟将来、情理相劝的手法来表现离情别绪,风格上大多忧郁伤感。 2(离别诗分类鉴赏 生离死别是情感的极至,“咏别”是历代诗歌永久的主题。唐人离情诗中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内容各异,情感各异。 有的缠绵悱恻,凄清感伤;有的清新乐观,洒脱放达;也有的离伤中透出身世之感,际遇之悲。 ?凄清感伤之别:有一种感情“失去才知道珍贵”,这就是离别之情。如果说爱情是缠绵悱恻的悲歌,那么友情则是情牵意绕的古曲,而亲情更是感天动地的乐章。也许相见就意味着离别,离别就意味着伤感,但有谁能否认这离别是美的,这伤感也是美的。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以“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落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次句虽平直、刻露却因承上句而无平淡之感,倒为全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但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寒云给人以沉重阴冷之感,烘托了悲凉的心境。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仍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伤怀合在一起,形成全诗思想发展的高潮。四联仍归到悲字遥望远方掩面而泣,最后一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清新乐观之别:离别是一种痛,痛得令人肝肠寸断,难道离别只有涟涟的泪水和无尽的哀伤吗,正如并非所有的聚会都令人欢欣一样,并非一切离别都让人伤怀。有一些诗人敢于跳出送别诗伤感的通套,对离别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或对美景加以赞扬或对友人寄以祝福,其清新乐观的精神境界会让人耳目一新,为送别诗添上了明快积极的一笔~ 送人游岭南?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少时离开家乡去作万里旅游,岭南的风景到了深秋还郁郁葱葱、生气勃勃。行路两旁有绿竹红花,就是猿猴长啸,听起来反而会感到幽静。 ?渗透身世际遇之别: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一件事情。离别的感情,往往会激发人们更多的感触,而这感触又往往与身世际遇有关。如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www.zxywzy.cn 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小结:抓意象、品位意境、注意借景抒情、烘托的作用。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鉴赏送别诗首先要根据诗题弄清送行者与被送者,标题显示送行者是作者王观,被送者是鲍浩然。 其次,要从分析意象意境、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离愁别绪、依依不舍、孤独寂寞、怅然若失、诚挚关怀”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上片提到流水和青山两个意象,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送春归”点明作者为春天刚刚逝去而满怀伤春之愁,“送君归”则再添别恨,“和春住”暗含惜春祝愿之意。 最后,分析作者为突出离愁所运用的手法,答题时要用到“直接抒情、移情于物(拟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类术语。《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新丽”处表现在:(1)比喻巧妙,用语绮丽。把朋友归去路上清澈明亮的江水喻为美人(也可指鲍浩然思念的人)流动的眼波,把团簇纠结的山峦喻为美人蹙损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秀美可爱。(2)语带双关,意蕴丰富。“眉眼盈盈(美好之貌)处”有两层意思:一指清丽明秀的江南山水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千万和春住”既表达了和鲜花如锦的春天住在一起的惜春之情,又喻含祝愿朋友与家人团聚之意。 【巩固练习】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09届高三语文第7次月考) 送柴侍御?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 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1 襟怀,那是一种 的心态。(2分) 2(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答案:1.送别,乐观/豁达/开朗/积极都可(2分) 2.我同意。诗的第二句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写自己送朋友离开,也不觉得悲伤,因此看似无情,(1分)但诗人接着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肯定,一句反诘,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2分)这两句既对朋友表示宽慰,又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更显体贴与深情。(1分)
/
本文档为【多情自古伤离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