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世界发达经济体临港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2-12-25 4页 doc 36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6460

暂无简介

举报
世界发达经济体临港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发达经济体临港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海洋运输是目前世界上运输成本最低的方式,临港产业具有突出的转运成本优势,因而成为濒海国家集中力量发展的重点。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实践证明:依托沿海优势和廉价的海运优势,大力推进以“大进大出”为特征的临港产业发展,进而发挥带动效应,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发展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总计32000多千米,沿海港口众多,临港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认真研究世界发达经济体临港产业发展经验,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世界发达经济...
世界发达经济体临港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发达经济体临港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海洋运输是目前世界上运输成本最低的方式,临港产业具有突出的转运成本优势,因而成为濒海国家集中力量发展的重点。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实践证明:依托沿海优势和廉价的海运优势,大力推进以“大进大出”为特征的临港产业发展,进而发挥带动效应,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发展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总计32000多千米,沿海港口众多,临港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认真研究世界发达经济体临港产业发展经验,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世界发达经济体临港产业发展经验   1.日本临港产业的发展及其经验   日本是个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其发展优势是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湾。二战以后,日本经济腾飞,得益于其沿海临港产业的迅速崛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日本充分利用其优良海港和漫长海岸线的优势,形成了东起鹿岛,向西经千叶、东京、川崎、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西至北九州,包括京滨、阪神、中京、濑户内海、北九州五大工业区。这五大工业区面积不到日本的1/6,人口约占3/5,工业产值约占3/4,工业高度集中,钢铁、机械、炼油、化学、电子工业尤为突出。   “京滨工业区”位于东京湾沿岸,以横滨港为依托,以东京都和横滨市为核心,以关东平原为腹地,产业主要以机械工业、印刷出版业和化学工业为主。“阪神工业区”以大阪湾为中心,后枕广阔的近畿为冲积平原,其工业结构与“京滨工业区”既有类似之处,在产值上占第一位的也是机械工业,也有不同之处:“阪神工业区”的钢铁工业所占比重较大,纺织工业产值大大高于“京滨工业区”。“中京工业区”南临伊势湾、三河湾,面对太平洋,北靠浓尾平原。“中京工业区”的机械工业特别是运输机械制造业非常发达,其规模居各大工业区之首,占日本运输机械制造业产值的1/3以上,日本最大的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基地就在这里。“北九州工业区”位于日本九州岛的北部,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其核心部分在福冈县,产业以机械制造业、钢铁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为主。濑户内海是位于四国岛与本州岛西南部之间的内湾海域,素有“日本地中海”之称。“濑户内海工业区”由环濑户内海的冈山县、广岛县、山口县、香川县和爱媛县组成。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该工业区利用廉价的进口资源,发展起钢铁、化学和机械工业,在濑户内海沿岸建起了大型港口和各种工厂,“日本地中海”已变成了一条“产业运河”,产业主要以机械工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食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为主。   日本临港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1)大力推进港口建设,提升港口在临港产业中的基础地位。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海运交通是日本的经济命脉,以海运交通为动脉、以港口及其腹地为平台这种规模、高效的临港产业模式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因此,无论是在战后经济恢复期(20世纪50~60年代)还是经济起飞期(20世纪70~80年代),日本都把大力推进港口建设作为临港产业发展的基本任务。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港口进入密集开发期,“三湾一海”地区以深水港建设为主要内容,以适应重化工业、钢铁业、造船业等临港产业发展需要。进入经济转型期,日本政府依然高度重视港口建设,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人与地球相协调的港口技术》作为港口发展与建设的基本政策与方针。21世纪初,日本又颁布了《开拓新世纪的港口技术发展展望》对港口的开发建设进行规划与指导,港口开发与建设在日本临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2)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动临港产业优化与升级。产业政策对日本临港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京滨工业区”的横滨港为例,二战之后的经济恢复时期,日本开始实行带有倾斜性的产业政策,即大力发展煤炭、电力、钢铁等基础性临港工业,从而为全国的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在此期间,横滨市制定了“横滨国际港都建设综合基本”,在根岸湾和大黑町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工程,建成了东京火力发电厂、日本钢管等基础性临港工业,随后,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临港产业相继崛起。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横滨开始引导临港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如日本石油、三井化学、石川岛播磨造船得到快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横滨的临港产业开始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机床、电子、汽车制造成为主导产业,其中,日产汽车已经开始占领海外市场,并逐渐成为汽车界的巨头之一。   (3)重视立法和完善港口政策,保障临港产业布局的有序与集聚性。日本对于港口、临港产业的发展与布局,一直重视立法,即以政策和立法的形式进行。二战后,在港口建设大规模开展之前,日本就颁布了《港口和海港法》(这是第一部有关港口和海港的建设、改进、管理和运作的基本法),对港口的开发与建设进行规范与指导。此外,日本还对临港产业布局、技术升级等进行了立法规范。进入21世纪,日本开始推行产业集群政策,期望对产业布局进行科学整合,合理推动。以横滨港为例,所有造船、石油化工、电力、钢铁、汽车等“大规模装置型”原材料工业都集中在根岸湾和金泽区。这些企业大都有自己的专用码头,运载燃料、原料的船只可直接靠岸卸货,而产品出厂也从专用码头直接装船外运。纺织业、食品加工、家用电器、电子计算机、仪器仪表等产业布局在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合理空间布局。既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又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新加坡临港产业的发展及其经验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堪称工业区发展的典范。1961年8月,新加坡国家经济发展局成立,裕廊工业区建设正式启动。1968年6月1日,经济发展局的工业园区部独立出来,成立了裕廊镇管理局(JTC),美孚、埃索等大型公司先后入驻园区,化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裕廊工业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80年,JTC制定了十年总体规划,先后建设新加坡科学园、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和配售中心。此时,裕廊工业区基于新加坡经济发展已较为成熟的特点,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重点发展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企业,1992年,建成新加坡第一个国际商业园区。1997年,推出“21世纪工业用地计划”。进入新世纪以来,裕廊集团通过强化公司化运作,经过多年的发展,裕廊工业区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工业园区之一、全球化学品枢纽之一、世界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石油转口贸易中心、世界十大石化中心之一。拥有世界第三大散装液体码头,下辖35个子园区、7000多家公司,雇佣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贡献25%的GDP,同时,裕廊港口与全球50多个国家和8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运输关系,被评为“亚太区最佳集装箱码头”。   裕廊工业区临港产业发展的经验:   (1)合理选择园区核心行业,并围绕核心行业深入拓展,保证园区整体竞争力。首先根据自身优势条件,结合外部发展机遇,选准园区发展的支柱产业。然后,以支柱产业为核心,按照产业链进行合理延伸,按产品和功能进行拓展,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与资本积累,根据自身能力与外部需求的实际情况,发展新的核心产业,增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实力,提高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保证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2)合理介入行业的相关环节,拓展盈利渠道,建立长期发展的路径。通过对行业细致分析,全面介入各个相关环节,获得多样化的收益,具体包括:通过集约利用土地,获得土地转让收入;通过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提高园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同时获得增值收益;伴随着行业与园区内企业的发展,保持长期收益;利用园区发展积累的经验,向海外拓展;利用园区成功的影响,提供园区规划与建设服务。   (3)通过科学规划,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眼长远发展,准确把握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合理引导企业投资;同时,强调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要符合投资需要,并与原有城市设施和工业部门配套,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超前规划建设一体化的生产和配套设施。遵循“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目前,裕廊岛仅使用了其中1/3的土地面积。按照总体建设规划要求,先投入主要力量建成部分基础设施,迅速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为了有利于原料、产品和用水通过管网输送,建设环岛的产品服务走廊。岛上输送蒸气、原料、成品、工业用水等管道,形成协调有序的生产操作系统。在重视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各种社会服务设施同步发展。   (4)实行市场化的管理和开发模式。裕廊岛的管理和开发模式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政府不作为园区开发主体,不直接参与具体管理;二是行政管理与开发管理分开,开发管理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自主投资、自担风险。1965年成立的裕廊镇管理公司(即现在的裕廊集团公司)负责经营管理整个工业区,实行“集中式管理,一站式服务”,提供从土地选择、设计、施工、公用工程接人到仓储运输、信息网络、税务计算、海关出入等全方位服务,加快外商投资项目的建设,缩短投资周期。   (5)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大力发展产业链经济。以引进跨国公司投资为重点,大力引进国外资本,陆续引进壳牌、美孚、埃克森、Pupout、Eastman、Sumitomo、Chevron、Celanese等国际前100强的大型跨国化工公司投资设厂。由炼油后衍生形成乙烯系列、丙烯系列、乙酰基系列、环氧乙烷系列、羟基合成系列、苯酚、丙酮系列及苯乙烯系列等完整的产业链。   二、对我国港口城市临港产业发展的启示   1.强化产业布局导向,推动临港产业集群化发展   产业布局是产业结构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从静态上看,产业布局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从动态上看,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当前我国临港产业布局的主要导向是促进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临港产业综合竞争力。临港产业布局规划要着眼长远,做到科学合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充分体现产业升级的要求;要合理安排集聚区内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形成完整的体系,促使产业加快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2.完善产业体系,推动临港产业链条延伸   在临港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由于一般制造产业附加值低,只有不断地扩大产能,维持生存。然而,只要市场萎缩、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售不畅,企业马上面临经营危机。为了解决附加值低的压力问题,临港产业必须考虑往产业发展中高附加值的区块来移动。因此,完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条延伸,提升产品整合性的服务,必须通过各个生产环节附加值的整合来提升整体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把握经营方向,推动临港产业横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发展   横向一体化又称“水平一体化”,即企业通过同一生产阶段的规模扩展而实现的一体化。这种规模扩展可能是以原有产品的形式对外扩展,也可能是以新产品的形式对外扩展。通过横向一体化,企业可以实现在更大范围的市场进行更大规模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从而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后向一体化就是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原材料供应商,拥有和控制其供应系统,实行供产一体化。在生产过程中,物流从反方向移动,即通过获得供应商的所有权或增强对其控制来求得发展。   4.优化产业供应链,促进临港产业间互动协同发展   一个有效的供应链能保证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进行资源配置、完善设备管理、实现渠道优化、协同生产作业计划等。优化供应链就是以核心企业为龙头,把各个参与供应链的企业有效地组织起来,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最好的产品,最快地满足用户需求,以达到快速响应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目的。只有自觉融入到全球供应链的体系之中,占领供应链高端位置,才能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优化供应链推动临港产业协同生产,使供应链上下游产业进行紧密合作,形成优势互补,通过整个供应链的优化提高供应链的精益程度,增强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相关企业、整个产业和区域内产业圈的竞争优势。实现供应链建设从企业小循环到产业中循环和产业间大循环的跨越,实现从提高单一企业竞争力到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和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跨越。 物流信息网
/
本文档为【世界发达经济体临港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