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

2017-09-19 10页 doc 75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苏轼生平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情况一览表 高二年级7班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名称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 备  注 课题组组长 指导教师 研究主导课程 语文 相关课程 历史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 组长:          组员: 分工: 课题提出的背景 通过阅读苏轼的文学...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
苏轼生平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情况一览表 高二年级7班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名称  苏轼的生平事迹研究 备  注 课题组组长 指导教师 研究主导课程 语文 相关课程 历史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 组长:          组员: 分工: 课题提出的背景 通过阅读苏轼的文学作品,对苏轼的有关资料感兴趣,从而开始对苏轼生平事迹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的 与意义 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增加了对苏轼的了解,增进了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能接触更多的课外文学作品,增长知识。 课题研究内容 苏轼的生平事迹 课题研究的步骤 开题时间   年   月   日 预期结题时间   月   日 具体 安排 第一周收集文献资料 第二周整理,删减资料 第三周综合资料 第四、五周完成编写 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 以调查报告形式来表现苏轼的生平事迹 成果表达形式: 文字、论文 班主任 指导教师意见 课题领导小组意见 参考资料 《苏轼生平》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 甘谷一中高二7班  丁行行 【组长】                   魏丽强  王强胜  严东东 【组员】 一、提出问题 苏轼作为一个诗人和词人,其成就是不可忽视的,他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跨越时空激励着我们积极进取。苏轼的诗词是值得我们深层研究的。 二、研究目的 (一) 通过了解苏轼诗词作品,了解苏轼的思想。 (二) 通过深层学习苏轼的诗词,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研究过程 (一) 通过查找书面资料,上网,发放调查问卷100份,了解苏轼的诗词对中学生的影响 (二) 收回问卷100份,统计结果。 (三) 总结资料,编写论文 四、研究结果 (一)、了解苏轼 1.作者小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做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诗,词,赋,散文,成就均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家世 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苏轼作为北宋多才多艺的大才子,其诗词一直被视为珍宝,保留至今。其中《水调歌头》《江城子》等多篇名作被选入小学,中学生教科书。苏轼的大名早已家喻户晓。苏轼的是个对于现代人的文学素质和人生态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我们的调查中,在表示苏轼对其有影响都含有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对其有着重大影响。 3.相关链接 唐宋八大家: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 明初朱后最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此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4.相关人物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画,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5.仕途 政治之路十分坎坷,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神宗时苏轼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四十三岁时,发生了著名的李定“乌台诗案”,他因此事入狱,几死,翌年被贬至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被章敦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终年六十六岁。南宋时追谥文忠。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他在各地居官清正,为民兴利除弊,政绩颇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实证。 6.轶闻 轶闻宋哲宗元佑四年七月三日,到杭州任知州。元佑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7.风格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焕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8.文风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9.诗风 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词风 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在中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1、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 3、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11.书法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12.画风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13.著作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 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14.传世名作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4.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江城子】 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7.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8.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 9.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1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1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夜】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 13.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庐山烟雨】 1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 15.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1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17.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 19.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八声甘州】 20.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 (二)、苏轼诗词对中学生的影响     苏轼作为北宋多才多艺的大才子,其诗词一直被视为珍宝,保留至今。其中《水调歌头》《江城子》等多篇名作被选入小学,中学生教科书。苏轼的大名早已家喻户晓。苏轼的是个对于现代人的文学素质和人生态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我们的调查中,在表示苏轼对其有影响都含有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对其有着重大影响。 然而,我们的调查中,仅仅有42%的人表示苏轼诗词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其他的则选择不填或直截了当地填 “无”。而在“有影响的42%人中,有一小部分人的回答还具有一定的敷衍性,甚至有一些写出诸如“考试多拿些分”,“背诵背到头晕”此类的话,但也有少数同学认为读苏轼的诗词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更豪放,也可以用于写作当中,使自己的作文富于文采。很难想象,一个在北宋叱咤风云,才华可与之匹敌的人寥寥无几的大才子,对现代人的影响的调查结果竟如此令人咂舌,可见,现代人对苏轼诗词的精华的了解还是不够,苏轼的诗词虽大多为人所知,但其真正的内涵还是少有人能够体会到。 (三)中学生对苏轼词风的了解 经调查,有90%的中学生对豪放风格有较大的认识,而对于他的旷达风格词和婉约风格词只是稍有了解,经本组成员决定,对东坡先生的词风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苏东坡的多样词风 苏东坡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有力。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成员,其诗能不受成规束缚,形成“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富有理趣的“东坡体”;其词突破了传统词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以诗为词,开创了宋词的新时代,不愧为宋代文学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 1.苏东坡是词史上一个词派的开创者 苏东坡是词史上一个词派的开创者,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揭幕人.苏词内容充实,风格多样,故为当世学人所崇尚;北宋之后,苏词对南北两方均有浣影响:在北方,《东坡乐府》盛行于中州,著名词人蔡松年、吴激、元好问《中州集》所搜集的词作,几乎都以苏词为依归;在南宋,叶梦得、陈与义、张孝祥、辛弃疾等,他们的爱国词成为南宋词坛的主流,直至元与南宋灭亡,苏词一直滋养和影响着后世的词人。 2.苏东坡词的多样化风格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变歌者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侧重表现作者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这是对词的一大解放。苏轼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感情丰富,故其词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豪爽旷放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透淡逸者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回转者有之,绮丽绝艳者有之,即不能以“豪放”一词囊括,也不能用“婉约”一语标称,就风格而言,苏词是又能豪放,又能婉约,两种风格非但不相互排斥,而且是刚柔相济,即苏轼自谓的“刚健含婀娜”。(注4)后人认为苏词风格豪放,目之为豪放之宗,主要是指的是其能以雄放之笔遣辞驰骋,意境超脱,扩大了词境,打破了词的“法度”常规,并非专指气势豪迈、气象恢弘、笔力刚建。毫无疑问,这也确实是他的一种风格,《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来的的确豪气逼人;但苏轼同样有不少言情咏物之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喋恋花·春景》是其代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读来确也婀娜委婉。故苏词风格多姿多彩,确具大家风范。(注5) 3.苏东坡的魅力人格和多样化词风相辅相成 苏东坡的一生,是本性自然流露的一生,其人品与词风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正是文如其人,词风天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风华绝代的旷世奇才。 (1)苏东坡的思想与人格 被贬黄州是苏轼思想的重要转折点,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后期又参入了大量的佛、道思想,外儒内佛。儒家的淑世精神与佛道化解人生苦难的虚幻意识互补,使他的人生观未发展到对社会人生的厌恶和伤感,他在经以佛老庄禅超物我、齐生死的虚无思想化解人生忧患的同时,亦含有一种儒家士大夫在恶劣社会政治环境中追求道德人格完善的意味。他那种谈笑与生死之际的旷达情怀,历经磨难而始终乐观向上的精神,任性逍遥、随缘自适的生活态度,正是这三种思想合力的结果。他援佛道入儒,又始终保持正直士大夫的人品气节;儒家道德人格的浩然正气,支撑着佛老的静达旷放,成就其虚静高洁的心态和淡泊超拔的性格,使其一辈子具有坦荡坚贞的品格、随缘自适的心态和风流潇洒的气度。(注6) 也正是苏东坡有这样的人格特点,他的词也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其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的。 (2)《定风波》为例,看苏轼的词风和人格魅力 元丰二年,苏轼因“托事以讽”写了一些与王安石变法有关的诗文,被人弹劾为“包藏祸心”,于是在湖州任上被捕,入御史台狱。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乌台史案”。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定风波》这首词就是他谪居黄州时所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春天,他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相看新买的农田,路上遇雨,因为没带雨具,同行人都怨声哀叹,惟有苏轼从容不迫,泰然视之。事后,他便写了这首词来记述这次经历。(注7)词的上片开门见山,点名题目。骤雨突至,扑面而来,穿林打叶,声声入耳,然而诗人此时却不慌不忙,漫步徐行,且吟且啸,快乐无比。夕阳西下,一抹斜阳笼罩着山顶,似乎在迎接着诗人。此时此刻,诗人原来的酒意经过风雨的洗礼。早已消散,回望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处,斜阳已收起了光辉,一切都消失了。经过阵风骤雨,得来的往往是轻松平静的惬意。自然界如此,人生路途上又何尝不是这样。这里所写的是诗人经历风雨的感受,又何尝不是他对自己经历一切政治风云的体验与反省?这是一首抒情词,更是一首哲理词,塑造出一位在烟雨中吟啸徐行的人物形象,使我们领悟到一种超然于利害得失之上的人生观与处世态度。(注8) 苏轼一生任途坎坷,曾多次遭到贬官,曾先后被贬到黄州、惠州、谵州等地。但政治上的一次次打击、迫害并没有泯灭他的政治理想和拯济苍生的信念。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在他脑中是统一而不矛盾的,他平生倾慕贾谊、陆,政治上他主张“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生活上他认为“游于物之外”则“无所往而不乐”,以安然自得的态度来以安然自得的态度来对待每件事。所以,他虽一再贬官,却能泰然处之,内心旷达,处变不惊。他每到地方上任后,始终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关心人民,格尽职守。他虽然碾转迁徙,但每到一处都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赋税、体察民情。这些造福百姓的政绩深受百姓的欢迎,他的处境也得到当地百姓的同情。在当地,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依旧没有改变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旺盛的创作热情,即使远贬惠、瞻时期,他也能够随遇而安,不但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出现了又一次的创作丰收。这期间他写了大量诗词与书札散文,诗风恬淡超拨、精深华妙,成为苏轼一生创作的最后锦锈。 苏轼一生积极入世,是封建时代仁政爱民的清廉官吏的代表。他多才多艺,成就斐燃。他的思想、作品以及他的为人,都为后世所钦佩景仰。他的光辉形象将永垂史册,他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我是河南汝州人,从苏东坡传记和很多资料获知,他曾在汝州生活三年,任团练副使等小职,他对汝州情有独钟,汝州东二十五公里处,有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三苏坟。一九八七年高中毕业时,我和同学们骑单车去拜访,今年暑假,我特意带儿子前往,根据导游介绍,苏东坡确实埋葬于此,其弟苏辙为了陪伴兄长,也随其后葬于此,而他们的父亲苏洵则是衣冠冢。 哦,悠悠伟人逝去,英灵永在,安息于此,则是我们汝州人的骄傲。伟人苏轼,词彩多姿,后人难忘!   (四)中学生喜欢的苏轼诗词 经调查,大部分中学生尤为喜欢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与《江城子》,在100名学生中,喜欢《水调歌头》的占百分之七十一,喜欢《江城子》的占百分之五十九。经本组成员决定,对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与《江城子》进行深入研究,赏析如下: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赏析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 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胡仔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 五.总结 苏轼作为北宋文坛宗主,其诗文书画皆精,才高一世,他的诗词为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他的诗词对后世影响极大,特别是对学生。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还可以在写作中为我们所用,而且他的诗词为后世所喜爱和流传,以《江城子》、《水调歌头》为中学生所喜爱,一句句经典名言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中。苏轼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感情丰富,故其词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豪爽旷放者有之,清透淡逸者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回转者有之,绮丽绝艳者有之。他是词史上第一个词派的开创者,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揭幕人。 六.体会与心得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完成这篇研究性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深入研究了苏轼的诗词,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我们领略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提高了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通过发放关于苏轼调查问卷,小组成员紧密合作,到甘谷一中高二级和高一级发放问卷、收回问卷、统计问卷结果、总结问卷,不仅锻炼了自己,提高了交际能力,更使我们的友谊更加坚固更加和谐。 文档已经阅读完毕,请返回上一页!
/
本文档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