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2011-2015年)

2017-09-02 50页 doc 134KB 6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2011-2015年)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2011-2015年)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2011-2015年) 项目名称: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2011-2015年) 目 录 前言 1 1 项目背景 2 1.1 规划背景 2 1.2 建设意义 3 2 项目概况 7 2.1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内涵 7 2.2 自然环境现状 7 2.3 社会经济环境 8 2.4 资源现状 9 3 规划期限与范围 11 3.1 规划期限 11 3.2 规划范围 11 4 规划依据 12 4.1 法律法规 12 4....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2011-2015年)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2011-2015年)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2011-2015年) 项目名称: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2011-2015年) 目 录 前言 1 1 项目背景 2 1.1 规划背景 2 1.2 建设意义 3 2 项目概况 7 2.1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内涵 7 2.2 自然环境现状 7 2.3 社会经济环境 8 2.4 资源现状 9 3 规划期限与范围 11 3.1 规划期限 11 3.2 规划范围 11 4 规划依据 12 4.1 法律法规 12 4.2 政策文件 12 4.3 规程 12 4.4 相关规划 12 5 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13 5.1 指导思想 13 5.2 规划目标 13 5.3 规划原则 13 6 总体布局结构 15 6.1 总体规划布局 15 6.2 森林公园分区规划 17 6.3 森林游憩绿道网控制性规划 31 7 基础设施规划 34 7.1 服务设施规划 34 7.2 无障碍设施规划 34 7.3 交通设施规划 34 7.4 标识系统规划 35 7.5 环境保护规划 35 8 绿化提升改造 37 9 分期建设规划 38 9.1 提升整合15个现有景区 38 9.2 推进12个规划公园建设 38 9.3 新增5个主题森林公园 38 9.4 森林游憩绿道的建设 38 10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40 10.1 投资估算 40 10.2 资金筹措 40 10.3 效益分析 41 11 建设保障措施 44 11.1 组织保障 44 11.2 财政资金保障 44 11.3 政策法规保障 45 附 图 01 区位分析图 02 山水格局分析图 03 规划范围图 04 建设范围图 05 规划布局结构图 06 “一环”规划图 07 “二带”规划图 08 “四区”规划图 09 “四区”特征图 10 “八脉”规划图 11 三十二园布局图 12 绿道网规划图 13 绿道网服务设施规划图 14 森林公园分期建设图 15 森林公园投资分类图 16 绿道分期建设图 17 绿道类型断面图一 18 绿道类型断面设计图二 19 游径类型设计图 20 游径铺装类型示意图 21 滨河森林生态区标识设计图 22 山水景观游览区标识设计图 23 森林文化展示区标识设计图 24 绿化博览观光区标识设计图 25 景观活动示意图 前言 备受关注的“中原经济区”日前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区域和国 家“十二五”发展纲要,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值此 良好的际遇,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未来5年内,郑州要以‘建设郑州都市区、实现跨 越式发展、形成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为总体战略,着力改善民生,着力优化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环境保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质、提速、提效。” “建设郑州都市区,目标是要建设千万级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和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郑州都市区是以交通为纽带,以产业为桥梁,按照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和生态型的发展路径,将郑州周边的县(市)、乡(镇)统一纳入中心城区,按照新的城市功能区的标准,着眼于建设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的区域。 郑州在“十一五”期间已实现森林生态城造林100万亩的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提升目标,建设低碳、生态、宜居城市,为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贡献自己的力量。 “巨型城市”的规模和城市居民的需求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外部大量的森林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亟待保护、整合、挖掘和开发,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建设,能够整合城市外围大量的绿色资源,使绿地先城市建设而建设,在城市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将今日的森林公园变成明天的城市公园,森林游憩绿道转化为城市绿道,保证了未来城市空间中有足够的绿地面积,很大程度上避免城市病的产生,从更大尺度上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和健康宜居目标的实现。 1 项目背景 1.1 规划背景 1.1.1 中原经济区发展需求 “中原经济区”日前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交会处。发展规划中对郑州的城市发展做出了定位,提出要完善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机制,构建以郑州为中心,以郑汴(郑州、开封)一体化区域为核心层、以“半小时经济圈”城市为紧密层,以“一小时交通圈”城市为辐射层的“一极两圈三层”的空间开发格局;强化郑州先进制造、科技教育、商贸物流和金融服务功能,重点建设郑汴新区,推进郑汴一体化,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在构建总体空间发展格局和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规划提出依托黄河标准化堤防和黄河滩区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搞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绿化,推进平原地区和沙化地区的土地治理,构建横跨东西的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和 纵贯南北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 值此良好的际遇,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未来5年内,郑州要以‘建设郑州都市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为总体战略,着力改善民生,着力优化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环境保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质、提速、提效。” 1.1.2 郑州都市区发展需求 大郑州都市区的范围包括郑州市区、周边县市区、乡镇等,总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建设郑州都市区,就是以便捷交通为纽带,以产业为桥梁,以绿色生态为基础,按照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和生态型的发展路径,将郑州周边的县(市)、乡(镇)统一纳入中心城区,按照新的城市功能区的标准,着眼于建设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同时,左右逢源,上下衔接,呼应周边城市发展,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和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努力建设组合有序、优势互补、整体协调的现代化大都市。到2015年,全市人口规模达到9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 郑州都市区总体定位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为了郑州都市区的健康快速发展,在郑州都市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中,其中一个战略重点就是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都市区基础设施。坚持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交通建设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走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努力做到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在都市区范围均衡分布,加快形成都市连绵区,打造都市区建设的战略高地。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建设,能够给都市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1.1.3 巩固森林生态城建设成果需求 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为“一屏、二轴、三圈、四带、五组团”,一屏,指黄河绿色生态屏障;二轴,指纵贯和横跨郑州的107国道成南北、东西向分布的两条组织森林生态景观的主轴线;三圈,指依托郑州三条环城公路、结合公园与植物园,由绿色通道、森林公园及各类景观林、防护林等组成,作为大尺度的森林生态景观带,构造环匝郑州森林生态城的三层森林生态保护圈;四带,指以贾鲁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连霍高速、京珠高速四条主要河渠、道路构建的大尺度、辐射状生态防护林带为依托,沿路、河、渠、堤、农田、村镇住宅等建设四条不同尺度的防护林带;五组团,指 西北、东北、西南、南部、东南五大森林组团。 郑州森林生态城森林总量的发展目标为:到2005年,新增森林面积19058公顷,森林总面积72408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达到当前全市水平;到2010年,新增森林面积28963公顷;森林总面积101371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达到35%以上,达到全国城市较高水平;到2013年,新增森林面积14482公顷;森林面积115853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力争达到当时国际平均水平。 完善森林生态网络。重点加强主要水系防护林和绿色通道建设,积极恢复邙山、贾鲁河上游的丘陵岗地及东南沙丘等生态敏感区的森林植被,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扩大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构筑森林生态网络。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加快名特优经济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和林木种苗花卉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林业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林特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强化产业素质;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努力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弘扬中原生态文化。加强野生动植物及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倡导生态文化;结合郑州丰厚的人文景观资源,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推进森林生态旅游;加大古树名木、珍稀濒危物种种质资源和林区人文资源保护力度,保护森林文化遗产。 总之,至规划期末,初步建成与郑州城市定位(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良好、具有中原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商贸城市、现代化多功能的国际商埠)相匹配的森林生态郑州。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建设能够加快森林生态城建设目标的实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目前已经形成的100多万亩森林资源,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林一体化目标。 1.2 建设意义 建设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是郑州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具体行动,对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活休闲一体化、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1 构建大都市生态安全格局 随着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大力推进,都市区城镇空间的快速连绵发展和交通网络的密集交织,将会破坏区域自然生态中一些关键性的生态过渡带、斑块和廊道,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将会受到一定威胁。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未雨绸缪,以森林公园为生态基础,以 绿道为线,串联起破碎化的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有助于完善生态网络,增强生态空间的连通性;能够保护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徙廊道;还能够吸收水面、树林和灌木丛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作用。 1.2.2 打造人地和谐的宜居现代都市 目前郑州都市区内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亟待改善,娱乐游憩、运动健身等设施和场所较为缺乏,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休闲需要。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将城市外部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绿地与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连接起来,形成集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网络,在保护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同时,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提升森林公园周边乡村人居环境品质,将极大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活休闲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和谐共生,成为推动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1.2.3 提升土地价值 随着郑州都市区经济发展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深挖城市周边土地潜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内需促增长已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建设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除了带来生态效益外,还能直接带动森林旅游、运动健身、宾馆餐饮等休闲产业和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直接带动农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进而带动森林公园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做到“让经济快上去,让生活慢下来”。 1.2.4 保护文化资源 郑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森林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郑州市历史文化资源呈散点分布且缺乏系统整体的保护,保护与利用未能有效结合。通过建设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串联起众多历史文化资源,使历史文化资源及周边的环境既能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还有利于强化城市的文化特色,提高居民的地方归属感和自豪感。 1.2.5 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郑州市已在森林生态城范围内营造了101.15万亩生态林,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单一渠道,使市财政背上了较为沉重的“包袱”,而且管理效果较差。通过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建设,实行谁建设、谁投入、谁 管理、谁收益的办法,创新管理机制,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投资渠道,发挥市场经济“造血”功能,激发百万亩生态林地的生机活力;同时构建林、苗、果、花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森林生态系统,形成以森林旅游、特色林果、苗木花卉等优势产业为主,林农、林禽、林药等多种模式配套的林产业发展体系,拓宽林业富民渠道,促进都市区以林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1.3 案例分析 1.3.1 郊野森林公园 国外发达国家于上个世纪中叶已开始流行郊野森林公园的建设,如英国拥有350个以上的郊野公园,法国巴黎城市圈周边也有40余个,甚至有的国家还将这些郊野公园连接起来形成一定宽度的环城绿带,为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游憩空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内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国家战略经济区的经济发达城市,已将郊野森林公园的建设作为其“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付诸于实施:深圳市在其绿地系统规划中确立了22个郊野公园的布局;北京市建成八达岭生态郊野公园等42个,并与新城的11个滨河森林公园相连,形成环绕京城的郊野公园环;广州市新建了天麓湖郊野森林公园;上海市已建成的世纪森林生态园、滨江森林公园、顾村公园等郊野森林公园。如今这种在城市外围构建复合型的大面积的森林游憩空间,已成为经济发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标志和城市重要游憩地建设的发展新趋势。 1.3.2 美国东海岸绿道 美国东海岸绿道是一个已有25年规划、设计和建设历程的发展中的绿道系统,它跨越了约4 828公里,蜿蜒贯通于加拿大与基韦斯特之间,连接了所有的东部沿海城市。途经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马萨诸塞州、罗德岛州、康乃狄克州、纽约、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特拉华州、马里兰、华盛顿特区、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格鲁吉亚和佛罗里达等16个州, 25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总造价约3亿美元,全部建成后可为沿途各州带来约1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为超过3800万居民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规划实施从三个层次上相互衔接和控制,分别是宏观的区域层次、组织实施的地方层次和具体场所层次。 经过对美国东海岸绿道这个案例的分析,在四个方面对我们本次森林公园体系的总体规划具有指导意义:第一,运用绿道的连接功能在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中依据不同地 理位置的地域特色建立多种类型的绿道,将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中的三十二个森林公园串联成网,并通过绿道的建立为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进入森林公园体系提供绿色通道;第二,多方筹措资金,完善经营项目。在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中借鉴美国东海岸绿道联合社会一些组织和社团的办法,在森林公园体系中通过自行车赛、马拉松比赛等活动提升森林公园体系的人脉气息,从而带来商业契机,或者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多方社会资金的投入;第三,充分体现人性化和安全性设施的建立,在森林公园体系中为儿童、老人和残障人士提供优先通行权和无障碍通行设施,建立智能化的自行车租赁系统,由电脑系统统一管理,市民只需办理一张磁卡就可以在任一租赁点骑走或归还自行车,实现公共自行车的异地借还服务。第四,建立网站交流平台,让游客不出家门即可搜索和选择到理想的旅游路线,同时也成为一个宣传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良好媒介窗口。 1.3.3 珠三角区域绿道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的建设在我国属于首次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进行的绿道建设项目,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珠三角各地积极推进区域绿道的建设工作,目前珠三角区域绿道已基本建成,部分示范段建设已成熟完善。珠三角区域绿道网由六条区域绿道构成,跨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肇庆、惠州、江门等市,主线总长1690公里,绿化缓冲区总面积4410平方公里,可直接服务人口约2565万人,约占珠三角总人口的60%。并结合珠三角城乡空间布局、地域景观特色、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的特点,形成了“两环、两带、三核、网状廊道”的总体布局,两环即珠三角外部生态屏障环和内部湾区生态环;两带即东江和西江生态廊道;三核即三个森林生态核;他们共同组成的网状绿道系统串联了多元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绿色开敞空间,打造了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络式的珠三角“区域绿网”,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生活游憩空间。并根据绿道所处区域和资源类型、目标功能的不同,将珠三角区域绿道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种类型。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中最值得本次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总体规划借鉴的有三点:第一,总体规划,分级实施的建设模式。珠三角绿道的建设模式,是由广东省总体规划,各市区、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遵循总体规划纲要和绿道建设《指引》进行详细规划和实施建设;第二,选取绿道线路的程序。先有省级部门和规划部门通过对总体地形、地貌、生态安全格局以及绿道建设要求的综合考虑,初步划定线路,再经过征求各市区 的意见,对绿道线路进行修正,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6条绿道主干线。第三,整合现有资源及利用生态环保材料体现地域特色,展现绿色科技。在整个珠三角区域绿道的开发建设中,通过将废旧集装箱改造设计成各具特色的休息驿站,利用最直接的视觉渠道向人们阐释绿道的深远意义,塑造人性化空间,改造现有环境,维护和开发绿色环境,增加自行车、步行绿色交通导向,提醒和鼓励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自觉地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共建可持续性的和谐社会。 2 项目概况 2.1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内涵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涵盖了“都市森林公园”和“绿道”两个概念,并以此为理论指导,以郑州市周边原有的和新造的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基底,以为市民创造更好的游憩场所、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生态林业与商品林业的有机融合,形成景观丰富、布局合理、管理科学、功能齐全、效益良好的森林公园群体和森林旅游网络为目标,用线状的绿色通道空间连接点状的都市森林公园,共同形成集生态、娱乐、观赏、健身、科普为一体的环城森林游憩体系,涵盖生态基础设施、生态网络、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多功能使用模块、栖息地网络、野生动植物廊道、景观生态修复、传承发展历史文化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 2.2 自然环境现状 2.2.1 地理位置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有“九州之中,十省通衢”之称,交通、通讯便利,是全国铁路、公路、航空、通信兼具的重要枢纽;北临万里黄河,西依中岳嵩山,东、南接黄淮大平原,山水相依,资源丰富,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多样,区域交通便利。 2.2.2 交通条件 本次规划范围内有三环、四环等城市快速路贯穿其间,乡道、省道及生态景观道密布其中。规划区域是规划建设中郑州主要城市地铁的始发站和终点站;同时,也是中原经济区规划中主要城际轻轨的主要换乘站。郑州市郊各级公路网络完善,交通基础条件好,交通便捷,可达性强,为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2.2.3 地形地貌 郑州市横跨我国第二级和第三级地貌台阶,位于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差异明显。结构的基本轮廓是西北部、西南部为山地、丘陵沟 壑区,北部和东部为黄淮平原。全市自西向东从中山、低山、丘陵、平原过渡,相互分界明显。总面积中,山地2377平方公里,占31.9%;丘陵2255平方公里,占30.3%;平原2815平方公里,占37.8%。 2.2.4 气候 郑州市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全年气候主要受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制约,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高气爽、日照充足,冬季寒冷、雨雪少。 年平均气温14.3?,极端最高气温42.3?,极端最低气温-17.9?。年平均相对湿度67%。全年?10?的积温为4500?。年日照时数2181.8小时,无霜期210.5天。年降雨量632.4毫米,多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2.3%,以冬季(12-2月)最少,仅占5.7%。 2.2.5 土壤 由于长期的地质运动、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作用,郑州市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土壤类型,有褐土、潮土、风沙土、棕壤和水稻土等五个土类,十三个亚类,二十多个土属,一百多个土种。规划区内主要有褐土、潮土、风沙土三个土类。 褐土是面积最大的土类,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线以西的新密市、荥阳市等境内。郑州的褐土主要有褐土、淋溶褐土、石灰性褐土、潮褐土、褐土性土5个亚类。褐土分布的大部分地区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多孔,耕作性能良好。但是,水源比较缺乏,水土流失严重。 潮土是仅次于褐土的第二大土类,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线以东的平原区。包括市区近郊及中牟县、新郑市。郑州的潮土有潮土、脱潮土、盐化潮土和湿潮土4个亚类。其中,潮土亚类(即原黄潮土亚类)面积最大,在平原区广有分布,质地为砂土及砂壤土等,土壤的性能随不同的土属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风砂土是面积较小的一个土类,零散分布在中牟县北部、南部及新郑市和市郊东部的局部地区。主要有流动风砂土、半固定风砂土、固定风砂土3个亚类。多属细沙和亚沙土,漏水漏肥,有机质含量偏低。适宜种植耐旱、耐脊薄、抗风沙的植物。 郑州土壤的酸碱度普遍呈中性,部分偏碱性,PH值多在6.7-8.6之间。其有机质含量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含量最高的达2.99%,最低的仅为0.14%,一般在0.4-1.3%之间。全氮含量平均为0.57%,低于《全国土壤养分分级规定》的五级标准;速 效磷为2-15ppM,属重度缺磷;速效钾为60-150ppM,达到《全国土壤养分分级规定》的三级标准以上。 2.2.6 水文 规划区内现有黄河、枯河、贾鲁河、贾鲁支河、索河、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潮河、东风渠、双洎河等十余条天然和人工河渠,另有规划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和南截流沟,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流域。新郑、中牟全部和市区、新密大部以及荥阳东半部属淮河流域,荥阳西部、北部以及市区、新密一小部分属黄河流域。除黄河及枯河外,其余内河均属淮河二级支流贾鲁河流域,发源于本市的山区和浅山丘陵区,多为季节性河流,河道缺乏持续稳定的上游来水,不能形成连续的基流。夏季因降水集中,河水猛涨,水位剧升;冬春两季雨水少,形成枯水期。规划区内现有西流湖、尖岗水库、常庄水库、后胡水库、古城水库、金海水库、郭家嘴水库、刘湾水库、曹古寺水库、小魏庄水库、唐岗水库、河王水库、楚楼水库、丁店水库、三仙庙水库、曲梁水库等湖库。 2.3 社会经济环境 2.3.1 人口规模 至2010年底,郑州市总人口862.650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25.3627万人,6县(市)人口437.2878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 1967505人,增长 29.55 %。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8万人,占16.00% ;15-64岁人口为662.891万人,占76.84%;65岁及以上人口为61.7595人,占7.16%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范围涉及6区3市1县,总人口715.0056万人,人口密度1379人/平方公里。 2.3.2 行政区划 全市总面积 7446.2 平方公里,市区面积(建城区)303平方公里;郑汴新区规划总面积2127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郑州市区(303平方公里)的7倍大。现辖6区5市1县: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惠济区、上街区,郑东新区,巩义市、登封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中牟县。郑州都市区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 2.3.3 经济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GDP)4002.91亿元,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21位,中部六省第3位;比上年同比增长13.0%;人均生产总值4.9万元。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 64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6.8亿元,增长28.1%。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之下,充分发挥郑州市的比较优势,把提高产业竞争力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巩固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4 资源现状 2.4.1水资源 郑州位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633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3.39亿立方米。全市河流属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过境水主要有黄河和伊洛河,伊洛河过境水量约31.82亿立方米。黄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在西南部山区属弱富水区;中部丘陵地区及北部黄土丘陵,地下水埋深及变幅大,水源贫乏;东部平原地区储水条件良好,属中等富水区;伊洛河谷地带为强富水区。 2.4.2 土地资源 市域总土地面积7446.2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1.9,,丘陵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0.3,,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37.8,。 2.4.3 森林资源 自2003年以来,按照《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实施森林围城战略,努力打造森林城市。建成区周边近3000平方公里范围内启动了森林生态城建设、风沙源生态治理、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绿色通道和贾鲁河林带、尖岗和常庄水库周边水源涵养林等重点林业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新造林100万亩,其中重点工程新造林68.5万亩。新建、完善平原林网150万亩,绿化道路、河渠5600公里,林网间作控制率提高到93% 。森林建设成效显著,森林景观已基本形成,具备建设环城森林公园体系的基础。 2.4.4 旅游资源 郑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文物古迹、文化遗址众多,自然地貌复杂多样,高山、平原、丘陵、河流,构成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郑州周边的水资源丰富,河流水库众多,通过生态水系规划的实施,景观更加优美;黄河贯穿的中华文明,黄帝文化、青台遗址、汉霸二王城、圣水寺等等为都 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郑州绿博园的建设进一步丰富了都市区内旅游资源类型,对雁鸣湖景区、樱桃沟、黄河风景名胜区等原有景点形成了有力补充,为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基础。 3 规划期限与范围 3.1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总期限为五年,2011年-2013年加快现有资源的提升改造,初步形成近郊绿道体系;2014年-2015年加快新增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完成都市区绿道网络建设。本规划相关的建设任务均在“十二五”建设期内完成。 3.2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的划分依据主要是从服务于面积约为1700平方千米的郑州都市区角度出发,根据郑州市森林生态城建设范围,郑州市地形地貌、山水资源的完整性,行政管辖范围,交通状况,服务范围,以及森林公园体系建设的基础要求等进行划定的,涵盖了都市区内及城市周边绿化资源良好的地段及林业和生态用地。 从行政管辖范围上来划分,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北到黄河河道中线,西北到荥阳与巩义 交界处,西南到新密市与登封市交界处,南部到新郑边界,东部到中牟与开封交界处,覆盖郑州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中牟县几个区域,规划范围总面积为5185.2平方千米。 从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建设需求及资源分布来划分,规划建设范围北起南水北调干渠与黄河交界处,沿黄河风景名胜区到雁鸣湖风景区;西北沿荥阳索河、枯河流域到洞林湖森林公园;西南沿贾鲁河从常西湖公园经龙西湖文博森林公园、樱桃沟、白寨等森林公园到圣水寺森林公园;南由新郑龙湖经曲梁、大枣园、黄帝宫等,延伸至具茨山森林公园,东到绿博园、中牟林场为界,建设区域总面积约373.7平方千米。 在这样一个森林资源良好的生态区域,选取建设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点和线,实现点、线结合,在城乡结合地带形成面状的游憩网络,来维护郑州的地形地貌、山水格局,并给郑州市居民及外来游客提供更为广泛的游憩场所,推进森林游憩绿地的多元性、公共性、开放性和连续性,以生态休闲、康体游憩为主旨,打造宜居、健康、文化、生态的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 4 规划依据 4.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1993]784号) 《城乡绿线管理办法》 《城乡黄线管理办法》 《城乡紫线管理办法》 《城乡蓝线管理办法》 4.2 政策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河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郑州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2011-2015)》 4.3 规程标准 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 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造林调查规划设计规程》(原林业部) 《营造林建设项目文件组成与深度要求》(国家林业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国家森林城市申报办法》(国家林业局) 《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4.4 相关规划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2005—2010)》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2003—2013)》 《郑州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2008—2012)》 《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2005—2020)》 《郑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13)》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5 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5.1 指导思想 围绕郑州市委市政府“建设郑州都市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和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战略,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要服务于这一战 略,充分发挥现有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提升其文化品味、经济价值和社会功效,通过 “整合资源、强化联系,充实内容、提档升级,完善设施,加强服务,划定绿线、加强保护”等措施,建设充满活力的郑州都市区森林生态系统,构建人地和谐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和城乡一体的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实现森林资源既保护又发展的双赢目标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的人居理想。 5.2 规划目标 在都市区内森林资源良好的生态区域,选取建设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点和线,实现点、线结合,在城乡结合地带形成面状的游憩网络,塑造生态的山水格局,并给郑州市居民及外来游客提供更为广泛的游憩场所,推进森林游憩绿地的多元性、公共性、开放性和连续性,以生态休闲、康体游憩为主旨,打造宜居、健康、文化、生态的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 5.3 规划原则 5.3.1生态优先 优先保护森林资源、水资源,发挥森林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净化大气质量等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体现自然与本土特色;在公园和绿道建设过程中,尽量避免大填大挖的高强度开发,避免毁坏自然或人工植被,在建筑选材上也要根据地方特色,选取易于施工、便于后期维护管理的材料。 5.3.2 整合资源 以黄河绿带、南水北调中线绿带、嵩山—贾鲁河绿带以及城市道路绿地、河渠廊道等为绿色纽带,整合自然、文化景观资源,保护林业资源,展现地域文化,提供森林观光、度假养生、野营烧烤、植物科普等休闲活动的都市区森林游憩胜地,打造健康宜居、传承文化、突出生态的绿色开敞空间。 5.3.3 城林一体 强化郑州市山水相依的空间格局,维系山水系统的联系性,深刻研究山水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使二者互相融合,并与郑州市城市发展战略相统一。通过“山、水、林、田、园、城”一体构思,将城市外围的森林、农田、林网、河流、湿地与城市绿网、水网有机联系,发挥森林游憩功能,完善游憩基础设施,推动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 5.3.4 统筹城乡 立足城乡一体,打造中原经济区生态网络中心结点。依据区域发展规划,强化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生态、游憩功能,扩大服务对象,高水平、高质量的编制规划建设, 为发挥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的领军作用树立生态标杆,为郑州都市区生态建设提供前瞻性的指导意见。 5.3.5人性规划 以休闲旅游为推动,加强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中的游憩服务功能建设;在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中以慢行交通为主,避免与机动车的冲突,同时充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完善标识系统、应急救助系统,以及与游客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保障游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3.6因地制宜 结合现有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交通网络、景点、及其服务设施等,避免重复建设,尤其是绿道网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绿色通道建设成就,通过环境整治、绿化提升等手段建设绿道,原则上不征地、不租地、不拆迁、不改变原有土地性质,较少土地补偿的投入。森林公园体系建设中的新增设施应利用优良性价比的、反映健康绿色生活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6 总体布局结构 6.1 总体规划布局 通过对规划范围内自然文化资源、林业资源、建设现状和社会经济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一环、二带、四区、八脉、三十二园”的总体规划布局结构。 6.1.1一环 环城森林游憩环,指位于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范围内距离郑州市中心6km到30km之间的环城森林游憩圈。 6.1.2 二带 黄河绿带:在中心城区北部西起南水北调中线与黄河交界处,东到雁鸣湖景区,强化其作为郑州北部生态屏障和沿黄河分布的滨河森林公园游憩带的重要地位。 南水北调中线绿带:沿南水北调干渠郑州段两侧200米范围内的蓝色生态景观游憩廊道。 两条绿带的建设,有助于城市生态格局的稳定,强化开敞空间的联系性,成为城市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同时连接主要的森林公园,构成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基本框架,满足市民郊野游憩、娱乐、健身的需求,从而更好的应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 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各种考验。 6.1.3 四区 郑州都市区范围内的森林资源依据地形地貌及场地特征可分为:滨河森林生态区、山水景观游览区、森林文化展示区、绿化博览观光区等四大森林风貌区。 (1)滨河森林生态区 规划特征:城河一体,生态宜居 该区位于郑州市区北部,濒临黄河南岸,西起荥阳广武镇,东至郑州市域行政边界,沿线包括汉霸二王城、桃花峪、飞龙顶、虎牢关、邙山水土保持园、黄河国家风景名胜区、花园口景区、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中牟雁鸣湖森林公园以及邙岭度假休闲观光园、丰乐农庄、马拉湾浴场、绿源山水、思念果岭等旅游休闲胜地。 规划建设面积11286公顷,森林覆盖率85%,是《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划定的生态敏感区、文化景观敏感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生态绿地建设区,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建设区域,如何在保护黄河沿岸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休闲文化产业是该区域发展的核心问题。 规划区内地形地貌多样,西部黄河风景名胜区以西为黄土沟壑地带,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东部为平原地貌,地形变化较小。区内自然资源非常丰富,风景名胜、人文历史古迹众多,距离市区不到10km,交通便利,休闲旅游产业初具规模,森林休闲旅游效应明显,目前已成为郑州市民节假日近郊游的首选之地。但是,各产业园区存在管理、服务混乱,各自经营,项目雷同、层次较低、趋向饱和等现象,缺乏项目统筹及引导性建设规划,导致黄河滩区大量土地被瓜分殆尽,开发利用状况不尽如人意。同时,该区存在交通组织不力,人流、车流混乱、公共服务设施不到位,导致公共交通出行不便,难以形成高品质、大众化的郊野旅游目的地。 因此规划提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构建良好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统筹协调各产业园区发展,充分发掘现有资源的潜力,以黄河大堤为主线,以非机动游憩通道为脉络,形成以黄河风景名胜区为核心,黄河滨河森林公园为纽带,整合、提升现有生态园、观光园的景观风貌及基础设施,提高其设施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将此处建设成为以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为基础,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依托黄河古战场公园、邙岭休闲观光园、黄河风景名胜区、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人文优势,打造成景观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功能多元化,可供市民生态旅游、度假养生、森林游憩、休闲娱 乐,并能彰显黄河文明滨河森林生态区。 (2)山水景观游览区 规划特征:城山一体,宜居健康 此区位于郑州市西部的索河、孔河和贾鲁河流域,北起连霍高速,西与上街接壤,南到新密境内的曲梁森林公园,整个区域属于郑州市总体规划中西部荥阳-上街组团的一部分,更是郑州城市总体空间结构中其中一个轴线上的重要节点,规划范围内有三条河流经过,丁店、楚楼、河王、三仙庙、尖岗、西流湖等多个水库,水资源充沛,西边紧邻浮戏山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丰富,规划区内有万山公园、环翠裕风景区等众多自然风景资源,楚汉文化闻名世界。除此之外,该区域距离郑州城区较近,有多条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城市主干道,交通便利,并与市区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城山一体的宜居健康城,而且在城市总体空间布局中,该区属于西部生态屏障的核心位置,是森林生态城建设的重要组团。如何利用较好的地理地形优势和良好的水资源形成山、水、林、城一体是该区规划的重点。 规划建设面积约为11685公顷,森林覆盖率约为86%,该区以其山水地形、森林资源优势,形成以城市河流为载体,以“四库一河”森林公园为核心,以万山公园、龙西湖森林公园等自然山水资源为依托,并与周边城区相连接,将该区打造成一个山水相间,产城相融,山、水、林、城一体的山水景观游览区。在开发水上游憩、休闲养生功能的同时,为郑州城乡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居住的健康城市,拓宽产业渠道,增加林地经济价值。 (3)森林文化展示区 规划特征:城林一体,宜居文化 位于郑州市南部,跨越新密市、二七区、新郑市三个行政区域,北起湛山森林公园,南到新郑具茨山,西起新密皇帝宫,区内西部区域为属黄土沟壑,地形起伏较大,东部地势较为平坦,有大量的森林和文化资源,该区南部更是以黄帝文化为胜,有岐黄文化、轩辕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多处名胜古迹。 规划建设面积约为9848公顷,森林覆盖面积约85%,规划范围内森林旅游资源多种多样,森林覆盖面积较大,景点较多,分布较广,怎样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整合现有资源,梳理文化脉络,形成以保护传承古文化与森林旅游完美结合的旅游度假胜地,是该区规划的重点。 本次规划以郑韩故城森林公园为核心,连同轩辕湖文化园、郑州大枣生产示范园等为一体,结合区域内森林植被丰富,地形高低错落的条件,形成城林一体的景观格局,打造以森林旅游、文化展示为主题的森林文化展示区。 (4)绿化博览观光区 规划特征:城田相融,现代新城 位于郑州市东部,属冲积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北起中牟北林场,经十一五期间建设的绿色通道到达东南部的郑庵、八岗森林公园,西与郑东新区相邻,东到中牟县林场边界,整个规划区域内的核心区位于郑汴产业带上,交通十分便利,产业发展前景较好,另外,区内有为中国第二届绿化博览会而建的郑州绿博园,有贾鲁河、东风渠等重要河流穿过,是城市水网覆盖区域,交通十分便利,文化古迹众多,更有中牟林场为林业基础,森林资源丰富,农业科技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郑州市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规划建设面积约为946.55公顷,森林覆盖率约为82%,规划以郑州绿博园为核心,打造科技博览、防风固沙、生态展示、森林游憩、水上娱乐、林果采摘为主要功能的游憩区,带动周围林业、农业、旅游业的发展,给市民提供各种娱乐开敞空间,将该区域建设成为都市区森林公园东部的亮点。 6.1.4 八脉 八脉,即枯河、索河、魏河、金水河、熊儿河、七里河、潮河、贾鲁河等八条城市重要水系蓝脉,通过八大水系蓝脉的景观建设,构建城市绿道网络体系,加强城市内部绿地与城市外围森林公园体系之间生态、物质、文化与精神的交流,实现城市绿地系统与都市森林游憩体系的互补与提高,实现城乡统筹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6.1.5 三十二园 依托四大分区,对已有的公园进行提升改造,对林木资源、自然文化资源较好地段新建或改建,形成32个都市区环城森林公园,它们各具特色,做为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中的重要景点,分别位于四个分区内。 滨河森林生态区包括:唐岗森林公园、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河滨河森林公园、黄河古战场公园、邙岭度假休闲观光园、雁鸣湖森林公园共6个主要都市区森林公园。 山水景观游览区包括: “四库一河”带状森林公园、郑州市植物园、常西湖森林公园、玉泉森林公园、南水北调带状公园、洞林湖森林公园、龙西湖文博森林公园、圣水寺森 林公园、樱桃沟森林公园、京襄城遗址森林公园、堂沟森林公园、龙湖森林公园、白寨森林公园、曲梁森林公园等14个主要的都市区森林公园。 森林文化展示区包括:湛山森林公园、郑州大枣种质保护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轩辕湖文化园、黄帝宫森林公园、苟堂岐黄森林公园、具茨山森林公园、郑韩故城森林公园等7个主要都市区森林公园。 绿化博览观光区包括:郑州绿博园、郑州治沙博览园、八岗森林公园、郑庵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等5个主要都市区森林公园。 6.2 森林公园分区规划 6.2.1 滨河森林生态区 该区以展现黄河景观、黄河文化为主,以黄河滨河森林公园游憩带为核心,以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为产业基础,规划建设总面积约为1128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5%,包括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河滨河森林公园、黄河古战场公园、邙岭度假休闲观光园、雁鸣湖森林公园、唐岗森林公园共6个主要都市区森林公园。此区内各森林公园现状概况及规划定位如下: (1)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 现状概况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批准的20个湿地公园试点之一。占地面积为2390公顷,位于郑州市惠济区黄河浮桥和黄河公路大桥之间的黄河河道南侧滩涂。 自然条件: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部地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地区,又是我国鸟类迁徙三大中线的重要位置,具有典型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河床经过多年冲刷、淤积,形成了宏观地貌平坦,微观地形复杂多变的特点。动植物资源丰富,每年数量巨大的候鸟在此停歇、越冬或繁殖,位置十分重要。规划区湿地景观优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交通条件:交通便捷,距离郑州市北三环仅10公里。 ? 公园定位 定位:“生态保护之典范,科普学习之课堂,黄河文化之长廊,郑州品位之名片”为其形象定位。 主要展示湿地景观,同时为动植物提供一个天然的栖息地,以其独特的湿地景观特色吸引游客,普及黄河文化,同时提升郑州的城市形象。 (2) 黄河滨河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位于黄河大堤两侧,建设面积5600公顷。 自然条件:该公园主要建设区域西起惠济区江山路、东至中牟雁鸣湖,沿黄河大堤两侧,单侧宽度500-2000米,现状多为黄河防浪林、防风林,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但林种单一,林相单调,缺乏景观的异质性。 交通条件:交通便捷,距离郑州市中心约40分钟车程。 ? 公园定位 定位:黄河特色带状公园。以黄河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建设,以突出黄河流域不同的景观特色为主。根据规划区内的生态敏感程度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开发建设区和适度开发建设区等,平衡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现阶段应在原有风景林、防护林的基础上加大景观的建设,形成风貌各异的片区,同时完善交通、游憩、服务等基础设施。 (3)黄河古战场公园 ? 现状概况 黄河古战场公园位于荥阳市广武镇东北的广武山巅,北靠黄河,东与郑州黄河游览区接壤。包括:汉霸二王城、桃花峪、飞龙顶、虎牢关、郑州石榴种植保护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等景(区)点。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规划建设面积2000公顷。区域内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涵盖有汉霸二王城、“楚河汉界”等遗址,以及桃花峪景区。东接国家级黄河风景名胜区、思念果岭山水和丰乐农庄等旅游胜地,具有形成旅游和文化片区的潜力。 交通条件:距离郑州市约50分钟路程,路况良好。 ? 公园定位 结合郑州市“东引西进”战略,广武镇依托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不断创新的旅游产品,规划发展成为市民近郊休闲娱乐的集合空间,并将广武古战场森林公园定位为一个宣扬古荥汉文化、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以及体验农家生活的都市区森林公园。 (4) 邙岭度假休闲观光园 ? 现状概况 位于惠济区古荥镇的邙岭地区,建设面积350公顷。 自然条件:邙岭是郑州北邙山的主峰,为毛主席俯看黄河处。植被情况很好。现已有多个度假休闲会所和天然温泉、农家乐等项目。 交通条件:交通比较便利,距离郑州市中心约50分钟车程,路况良好。 ? 公园定位 在满足公园功能的前提下,强调景观的地域性和艺术性的表现及表现北方特色季相分明的大地园林景观,使之古拙、大气、恬静、自然天成。营造具有地域文化内涵、游园活动丰富、使之形成生态的集休闲、养生、健身、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能满足市民郊游活动的森林公园。 (5) 雁鸣湖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雁鸣湖森林公园位于中牟县雁鸣湖镇境内,属黄河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内绵延沙丘与湿地、鱼塘相间,碧波荡漾,浓荫遍地;山水相映,风光迷人。景区控制范围内有固住寺、张僧塔、孔子回车处、汉丞相萧何墓、赵氏渡口等历史和人文古迹。公园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和基础服务设施,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对景区的整体提升和与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融合连接。 交通条件:距郑州市约50分钟的路程,路况良好,是目前郑州市民经常出游的景点之一。 ? 公园定位 展示湿地环境景观,进行湿地生态教育,为大郑州的建设营造绿色生态基地,打造中牟县的旅游龙头和郑州市的旅游品牌。 开发方向为:综合整治、提升雁鸣湖景区现有的基础服务设施,依托雁鸣湖水体,开发森林游憩中心,湿地植物景观生态旅游,黄河渔村民俗旅游、美食旅游、科教旅游、疗养与康复旅游。 (6) 唐岗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唐岗森林公园位于荥阳市广武镇,南临连霍高速,北面紧接314省道。规划建设面积366公顷,水域面积180公顷。 该区域地域开阔,水质清澈,水资源丰富,涵养林面积较大;水库西侧有著名的青台仰 韶文化遗址和周朝黄帝大殿夯土层遗址。 交通条件:距离郑州市区约60分钟车程,路况良好。 ? 公园定位 唐岗森林公园是依托水库和周边林地而建,应依据现状资源和社会经济等情况对其功能、特色等进行重新定位,将唐岗森林公园打造成一个以水为主体,集游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避暑胜地;同时建成以展示青台仰韶文化为主的科学教育基地。 表6-1 滨河森林生态区规划指标控制表 序号 名称 地块规划控制指标 公共设施配建 强制性内容 引导性内容 1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用地面积 2390(公顷) “生态保护之典范,科普学习之课堂,黄河文化之长廊,郑州品位之名片”主要展示湿地景观,同时为动植物提供一个天然的栖息地,以其独特的湿地景观特色吸引游客,普及黄河文化 管理中心 自行车服务 用地性质 生态绿地 治安联防站 小卖 森林覆盖率 卫生服务站 园路基铺装场地 3-8%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5m 公厕 建筑密度 饮水站 2 黄河滨河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5600(公顷) 黄河特色带状公园,以黄河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建设,以突出黄河流域不同的景观特色为主,在原有风景林、防护林的基础上加大景观的建设,形成风貌各异的片区,完善游憩服务设施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公园绿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90%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5-10% 变电站 餐饮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公厕 建筑密度 ,30% 停车场 3 黄河古战场公园 用地面积 2000(公顷) 结合郑州市“东引西进”战略,广武镇依托其 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不断创新的旅游产品,规划发展成为市民近郊休闲娱乐的集合空间,宣扬古荥汉文化、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以及体验农家生活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5%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5-10%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4%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4 邙岭度假休闲观光园 用地面积 350(公顷) 在满足公园功能的前提下,强调景观的地域性和艺术性的表现及表现北方特色季相分明的大地园林景观,使之古拙、大气、恬静、自然天成。营造具有地域文化内涵、游园活动丰富,形成生态的集休闲、健身、文娱、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满足市民郊游活动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0% 卫生服务站 餐饮 园路及铺装场地 5-10% 变电站 小卖 建设用地比例 ,4%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5 雁鸣湖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400(公顷) 展示湿地景观,进行湿地生态教育;综合整治、提升雁鸣湖景区现有的基础服务设施,依托雁鸣湖水体,开发森林游憩中心,湿地植物景观生态旅游,黄河渔村民俗旅游、美食旅游、科教旅游、疗养与康复旅游,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生态绿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0%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5-10% 变电站 餐饮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6 唐岗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546(公顷) 以水为主体,集游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避暑胜地;同时建成以展示青台仰韶文化为主的科学教育基地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5%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5-10%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注:1、表中比例为占陆地面积的比例; 2、建设用地包括管理、服务、游憩等建筑用地; 3、森林公园建设用地指标参照风景名胜公园相关用地比例指标,观光园、文化园等参照综合性公园的用地比例指标。(详见公园设计规范 CJJ 48—92) 6.2.2 山水景观游览区 该区以“四库一河”森林公园为核心,以万山公园、环翠裕风景区等自然山水资源为依托,规划建设总面积约为11685公顷,包括“四库一河”带状森林公园、郑州市植物园、常西湖森林公园、玉泉森林公园、洞林湖森林公园、龙西湖文博森林公园、圣水寺森林公园、樱桃沟森林公园、京襄城遗址森林公园、堂沟森林公园、龙湖森林公园、白寨森林公园、曲梁森林公园、南水北调带状公园等14个主要的都市区森林公园。此区内各森林公园现状概况及规划定位如下: (1)“四库一河”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四库一河”森林公园指的是河王、楚楼、丁店、三仙庙四个水库和索河这条河流共同构成的森林公园体系。公园南起三仙庙水库,北至河王水库,全长35公里,水资源丰富;周边地形起伏大、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河流周边有塔山、万山等山脉,及占地约10平方公里的万山森林公园。 交通条件:距离郑州市中心约40分钟的车程,路况良好。 ? 公园定位 围绕“以水为脉、城水相融,打造生态和谐宜居荥阳”、建设郑州市民康体游憩的良好森林环境为指导思想,力图把“四库一河”森林公园打造成为一个以水景为主要景观, 集生态、游憩、康体、旅游等为一体的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中的最大亮点,成为都市区森林游憩环上最亮的一颗明珠,同时成为郑州未来的一个新城区和“西花园”。 (2)郑州植物园 ? 现状概况 郑州植物园位于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西路和西四环交叉口向南500米路东,原郑州市第二苗圃范围内,西四环以东,防汛路以北区域内,一期总用地面积861.84亩,合57公顷。目前为止共栽植乔木近5万株、花灌木70万株、藤本植物1.3万平方米、地被13万平方米、草坪14万平方米。 ? 公园定位 本次规划预对郑州市植物园进行扩建,同时纳入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之中,成为城内外游憩场所连通的重要节点,使之成为中原地区“植物博物馆”。 (3)常西湖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常西湖森林公园是以常庄水库和西流湖及周边水源涵养林为依托的公园,位于郑州市市区西南的贾鲁河支流贾峪河上,常庄水库是一座以防洪和城市应急供水为主的大型管理水库,距离郑州市区仅十几公里的路程,车程约20分钟。西流湖公园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吸引力,而且距离郑州市区非常近,便于人们到达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 ? 公园定位 将常庄水库和西流湖通过河流的连接整合为一体,形成常西湖森林公园,依托现有水面和林地等资源建设一个以水面为主体,为游人提供水上游玩、休闲、观光的避暑胜地。近期大力抓好库岸两侧水源涵养林建设和上游湿地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建设富有当地民居特色的生态休闲设施,积极开展水上娱乐和生态观光为主的活动,将林区建设成为层次丰富、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森林游憩地。 (4)玉泉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玉泉森林公园位于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金水河与南水北调运河交汇处,规划面积1200多亩。这里地形复杂、起伏较大,便于营造森林和塑造丘陵地貌特色景观。动植物资源丰富,现有大面积林地、果园,另有牦牛、藏西羊等人工养殖动物;南部有温泉断层点,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交通条件:位于郑州市四环以内,仅30分钟车程便可到达。 ? 公园定位 依据现有资源和地理环境优势,将玉泉森林公园定位为一个度假休闲、生态游乐、健身养生的郑州市近郊森林公园。同时,兼具动植物养殖保护、香草植物种植、丘陵地貌观光等综合性功能。 (5)南水北调带状公园 ? 现状概况 南水北调带状公园是以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两侧各200米的绿化带为生态基底而建设的带状公园,主要为西南城区和港区两段,其中港区9km,西南城区32km,全长41km,总面积约为1640公顷。紧邻城区和交通干线,交通便利,距离市区仅20分钟车程,便于到达。公园建设预计总投资约77亿元,其中拆迁费用58亿元,建设费用19亿元。 ? 公园定位 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将南水北调带状公园打造成传承和宣扬中原历史文化的窗口,同时以带状游憩为主,成为城市居民重要的休闲健身,游憩娱乐的都市区城市公园。 (6)洞林湖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项目位于荥阳市贾峪镇东南部,东至西南绕城高速公路,南与新密市白寨镇相望,西临贾峪镇北沟行政村,北至须刘公路。地貌属黄土半丘陵区,绵延的丘陵、清澈的湖水,绿色健康的自然环境构成了地块独有的养生特性,与相国寺、白马寺、少林寺等齐名的洞林寺也位于项目区内。 交通条件:距离郑州市8公里,有公交车直达,交通较为便利。 ? 公园定位 以生态位基础,地域文化为内涵,旅游度假为载体的宜居生态城。其主要功能包括:生态居住开发,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旅游度假综合开发等功能。 (7)龙西湖文博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该项目位于二七区侯寨乡尖岗水库南侧、东临郑密路、南临西南绕城高速,距市区5公 里。规划建设面积280公顷。 自然条件:该地区沟壑纵横、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为20-40m,目前植被覆盖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树种丰富,有各类树木600余种,是尖岗水库水源涵养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条件:交通非常便利,距离郑州市中心约30分钟车程。 ? 公园定位 树种资源库,生态游憩公园。以生态文化展示、植物化石搜集与保护、林业建设成就展览等为主要功能,同时保护中原地区优良乡土树种,引种驯化外地优良树木品种,丰富中原地区树木资源,同时成为浓缩中原丘岭沟壑地貌的避暑胜地。 (8)圣水寺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圣水寺位于新密市白寨镇杨树冈村圣水峪,始建于北魏后期,与“天中三林”齐名,盛于唐,繁荣于明清时代,当时寺内僧众达百人,目前佛寺正在重建中。寺前的圣水峪泉曾经是贾鲁河的源头。 交通便利,距离郑州市中心约40分钟车程。 ? 公园定位 定位:体现佛教文化的寺院景区。重现“飞阁凌云、仙泉水清、苍松翠柏、蝶舞蜂鸣、烟雾缭绕,朗朗经声”的景观,再现历史上香火兴旺的圣水寺。 (9)樱桃沟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郑州樱桃沟景区位于二七区侯寨乡南部,规划建设面积330公顷。樱桃沟村生态环境良好,以樱桃沟为中心,延绵15公里,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区域内主要以樱桃种植为主,景色宜人。除拥有自然旅游资源外,樱桃沟还具有200年历史的农家天井院、寨子、寺庙等遗迹遗址。 樱桃沟村目前农家乐已初具雏形,“樱桃节”期间,经营采摘的农户已经达到全村总户数的60%以上。基础设施基本具备,有部分游乐设施及野外拓展训练场地。 交通条件:目前已经形成旅游道路专线,且村镇道路与周边,周边有郑少高速、绕城高速、郑尧高速、107国道等紧密相连。距离郑州市约40分钟车程。 ? 公园定位 郑州市近郊以樱桃观光、樱桃采摘、樱桃节庆为主题特色,同时在樱桃淡季开展乡村休闲、乡村餐饮、乡村拓展、乡村人文观光等活动,晚上交通、住宿等服务设施,力争建成为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胜地。 (10)京襄城遗址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京襄城遗址森林公园位于荥阳市东南10公里的京襄城村周围,总占地面积约1440亩,栽植各类绿化乔灌木一百多种,5万余株。从城墙遗址情况来看,京襄城整体呈“日”字形,南北长1722米,东西宽1418米,占地近3平方公里。目前遗存的城墙约1000余米,高3至9米不等,其中以东南城角最为高大雄伟,而东北城角保留的最为完整,1986年1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站在这里,还能十分清楚地看到这段距今2700多年郑国古城,历经战乱和岁月的变迁,城墙上的夯层和木棍架孔依然清晰可见,古城堆叠的土层就像砖层一样整齐,说明当时的人也很重视土质的选择和结构的混凝,夯层技术很科学、很高明。1994年,到这里来考察的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王育成曾把这段城墙称为“天下第一墙”。 ? 公园定位 以京襄城遗址为背景,以文物保护和生态建设为主旨,以发展旅游产业,弘扬古城历史文化,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能够保护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京襄城遗址,同时还将是我市重要的生态防护林地。 (11)堂沟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位于新密市白寨镇堂沟村和新郑市龙湖镇,依托马沟水库,规划建设面积200公顷。现状植被资源良好,林木覆盖率较高,品种丰富,同时有丰富的水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交通条件:距离郑州市中心约50分钟车程。 ? 公园定位 建成以新密溱源文化为主题的水景文化公园。结合周边丰富的水资源,将新密溱源文化融入其中,同时开发游憩服务设施,为郑州及新密人民提供水文化游憩地。 (12)龙湖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本项目位于新郑龙湖镇西南域,规划面积434公顷。自然环境优美,沟壑纵横,奇峰林 立,森林葱郁,林木覆盖率达到70%,有多种野生动物和鸟类的栖息繁殖,是人们良好的旅游避暑胜地。该区域周围没有工业项目,生态环境良好,是郑州市天然的后花园和“城市绿肺”。区域内包含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泰山村,和因黄帝文化而闻名的泰山等人文资源。 交通条件:龙湖镇地理位置优越,与郑州市区24公里,距郑州西南绕城高速6公里,规划中的地铁2号线和BRT城市公交线路终点都设在龙湖镇区。 ? 公园定位 积极开发泰山特色旅游,将黄帝文化和各景区结合起来,突出特色,吸引游客。同时,依托野生动物园的景观和人气资源,发展该森林公园的项目,加强都周边环境的建设,做好游览线路、生态景观的规划。 (13)白寨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位于新密市白寨镇白寨村,依托鱼池沟水库,规划建设面积200公顷。 自然条件良好,天蓝、山青、林密、气爽、人和,是郑州都市居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上佳之地。白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80%以上,林木基础较好。 交通条件:距离郑州市中心约40分钟车程。 ? 公园定位 开发森林资源,发展近郊生态、休闲游,同时充分利用水库资源,开发水景。 (14)曲梁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曲梁森林公园位于新密市曲梁镇,依托曹马沟水库,规划面积220公顷,水面面积300亩,林水资源丰富,周边植被茂密。东临郑尧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郑州市区南环路20公里,规划有黄帝宫旅游专线通过。 ? 公园定位 以构建自然野趣、粗犷质朴森林生态休闲园为特色,以“农业科技与生态旅游”为宗旨,以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为基础,围绕“水”、“绿”、“野”、“趣”四大主题,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突出农业观光的特征,形成一个融观光性、可参与性和具有乡土气息及农业文化内涵的自然、清新、质朴的生态观光园。 表6-2 山水景观游览区森林公园规划指标控制表 序号 名称 地块规划控制指标 公共设施配建 强制性内容 引导性内容 1 “四库一河”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6022(公顷) 围绕“以水为脉、城水相融,打造生态和谐宜居荥阳”、建设郑州市民康体游憩的良好森林环境为指导思想,力图把“四库一河”森林公园打造成为一个以水景为主要景观,集生态、游憩、康体、旅游等为一体的都市区森林公园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公园绿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0%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5-10% 变电站 餐饮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2 洞林湖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689(公顷) 以生态位基础,地域文化为内涵,旅游度假为载体的宜居生态城。其主要功能包括:生态居住开发,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旅游度假综合开发等功能 管理中心 饮水站 开发用地 450.5(公顷)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生态绿地 138(公顷) 卫生服务站 小卖 道路及铺装场地 ,10% 变电站 餐饮 基本农田 68(公顷) 垃圾中转站 文物古迹用地 9.93(公顷) 停车场 建筑限高 H?24m 公厕 3 龙西湖文博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280(公顷) 树种资源库,生态游憩公园。保护中原地区优良乡土树种,引种驯化外地优良树木品种,丰富中原地区树木资源,同时成为浓缩中原丘岭沟壑地貌的避暑胜地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90%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3-7% 变电站 快餐 建设用地比例 ,4%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4 常西湖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380(公顷) 大力抓好库岸两侧水源涵养林建设和上游湿地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建设富有当地民居特色的生态休闲设施,积极开展水上娱乐和生态观光为主的活动,将林区建设成为层次丰富、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森林游憩地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公园绿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0%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5-10% 变电站 快餐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5 郑州植物园 用地面积 80(公顷) 城内外游憩场所连通的重要节点,使之成为中原地区“植物博物馆”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公园绿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5%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3-8% 变电站 快餐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停车场 建筑密度 公厕 6 玉泉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80(公顷) 依据现有资源和地理环境优势,将玉泉森林公园定位为一个度假休闲、生态游乐、健身养生的郑州市近郊森林公园。同时,兼具动植物养殖保护、香草植物种植、丘陵地貌观光等综合性功能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5%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3-8%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7 南水北调带状公园 用地面积 1640(公顷) 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将南水北调带状公园打造成传承和宣扬中原历史文化的窗口,同时以带状游憩为主,成为城市居民重要的休闲健身,游憩娱乐的都市区城市公园。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公园绿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90%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5-10% 变电站 餐饮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8 樱桃沟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330(公顷) 以樱桃观光、樱桃采摘、樱桃节庆为主题特色,辅助乡村休闲、乡村餐饮、乡村拓展、乡村人文观光等功能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90%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5-7% 变电站 餐饮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9 白寨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200(公顷) 开发森林资源,发展近郊生态、休闲游,同时充分利用水库资源,开发水景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90%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5-7%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10 堂沟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200(公顷) 结合周边丰富的水资源,将新密溱源文化融入其中,建成以新密溱源文化为主题的水景文化公园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5%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3-8%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11 京襄城遗址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96(公顷)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90%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5-7% 变电站 餐饮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12 龙湖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434(公顷) 依托野生动物园的景观和人气资源,积极开发泰山特色旅游,将黄帝文化和各景区结合 起来,突出特色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5%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3-8%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13 曲梁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220(公顷) 以, 构建自然野趣、粗犷质朴森林生态休闲园为 特色,以“农业科技与生态旅游”为宗旨,以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为基础,围 绕“水”、“绿”、“野”、“趣”四大主题,突出农业观光的特征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5%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3-8%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14 圣水寺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1000(公顷) 体现佛教文化的寺院景区。重现“飞阁凌云、仙泉水清、苍松翠柏、蝶舞蜂鸣、烟雾缭绕,朗朗经声”的景观,再现历史上香火兴旺的圣水寺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5%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3-8%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注:1、表中比例为占陆地面积的比例; 2、建设用地包括管理、服务、游憩等建筑用地; 3、森林公园建设用地指标参照风景名胜公园相关用地比例指标,观光园、文化园等参照综合性公园的用地比例指标。(详见公园设计规范 CJJ 48—92) 6.2.3 森林文化展示区 该区以郑韩故城森林公园为核心,以体现生态、文化为主,规划建设总面积约为9848公顷,包括湛山森林公园、郑州大枣种质保护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轩辕湖文化园、黄帝宫森林公园、苟堂岐黄森林公园、具茨山森林公园、郑韩故城森林公园等7个主要都市区森林公园。此区内各森林公园现状概况及规划定位如下: (1)湛山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湛山森林公园位于中牟县九龙镇东南部。东、北以南水北调渠为界,西以京珠高速为界,南邻张庄镇湛庄。距中牟县城30公里,京珠高速公路3公里,新郑国际机场2公里,豫04省道3公里。交通便利,距离郑州约40分钟车程。 地貌为黄淮平原中的沙丘或平沙地,地面起伏较大,岗洼交替。土壤土体松散、渗透性好。植被丰富,有刺槐、大枣和耐旱灌木等。 ? 公园定位 以沙地活动、森林浴、果实采摘等健身休闲活动为主的开放式城郊型省级森林公园。 (2)郑州大枣种植保护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 现状概况 郑州大枣种植保护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位于新郑市薛店镇西南部,南临S102省道,东距京港澳高速公路10公里,西临新郑市郭店镇,北侧紧邻潮河,总面积537.97公顷;该区属黄淮平原地带,大部分为沙壤土,且紧邻潮河,水资源丰富。新郑大枣历史悠久,品质优良,驰名中外。 ? 公园定位 以大枣新品种培育和展示、科普、观光游乐、休闲度假于一体,建成综合性的,国内一流的大枣种植专类园,集中收集、保护大枣种质资源;同时开展林业种植、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活动,结合枣乡风景游,成为都市区森林公园游憩线路上的亮点。 (3)轩辕湖文化园 ? 现状概况 位于新郑市中华路桥和裴大户寨坝之间的黄水河河道区域内,这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有107国道,新郑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距郑州约60分钟车程。 ? 公园定位 通过对区间2.31km河道进行生态景观治理,使之成为联系郑风苑、轩辕湖公园的绿色廊道,从而进一步完善新郑市中心城区滨水绿地系统。强调公园景观的城市化与商业化,将其打造为本土集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景点。 (4)黄帝宫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黄帝宫是中原腹地人文、自然景观具备的风景区,坐落于风光绮丽的武定湖畔。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南37公里,新密市东部,被誉为“中华人文始祖圣地”、“天下第一宫”、“八阵兵法研创地”。占地面积3200亩,其中武定湖水域面积800亩。5000年前,黄帝在此立宫建殿、筑台拜将,与风后研创了我国最早的八阵兵法,开创了华夏一统基业,是海外华人“寻根游”的文化之源。 交通条件:距离三环37公里,驾车时间约40分钟,自行车时间约200分钟。 ? 公园定位 定位:体现黄帝文化的景区,结合景区现有的水资源,人文资源,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景区的形象,加强景区的文化氛围。 (5)苟堂岐黄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岐黄文化,又称岐黄之术,是中医文化的代名词。岐,指岐伯,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一位名医,曾任黄帝的医官。黄,指轩辕黄帝。截至目前,新密境内发现与岐黄文化有关的遗址、胜迹、地名、山川、庙宇约五十余处。为“岐黄文化”的发祥地。 岐黄文化开发区域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主要涉及新密市苟堂镇的8个行政村。区域内现有生态林面积37509亩,森林覆盖率59.81%。 ? 公园定位 依托当地的药材基地资源,及道教、佛教文化和黄帝文化,将岐黄文化园打造成一个高档的休闲养生胜地,成为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中的又一大特色,使都市区森林公园游憩功能更加完备。与新郑的具茨山黄帝文化相连接、融合,形成高档型文化片区。 (6)具茨山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具茨山森林公园位于新郑市西南部具茨山区,西接新密,东临平原,南望禹州,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4667公顷。兼具历史文化景观和自然风景景观,最具特色的是黄帝文化。2005年被划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具茨山是人文始祖黄帝部落活动的核心区域,山上分布大量的黄帝文化资源。据统计,具茨山黄帝文化遗址共有46处。堪称中华文明圣山,可将其打造成黄帝文化的旅游中心。 具茨山周边为广袤平原,生态服务价值超凡;具茨山作为中原地区的生态高地,固碳释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美化景观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也是具茨山开发旅游产品的重大优势。同时,具茨山拥有中原地区稀缺的大面积水域,可满足郑州、新郑及周边其他城市居民亲水的心理和实际需求。 交通条件:距离新郑市区20分钟车程,距离郑州市区60分钟车程。 ? 公园定位 具茨山森林公园已经是一个以黄帝文化为主,综合功能齐全的风景游览区,在景区原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其基础设施和服务等方面进行更高层次的提高,将具茨山森林公园推向郑州市民、河南市民,推向海内外。 (7)郑韩故城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郑韩故城,位于新郑市区周围,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之间的三角地带。它是公元前8世纪中叶至公元前23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如今地面所遗存的城墙巍然耸立,连绵起伏,蔚为壮观,民间俗称“四十五里牛角城”,是目前世界上同期保存最完整最高大的古城墙之一。 交通便利,周边有107国道,新郑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距郑州约60分钟车程。 ? 公园定位 根据现有规划进一步完善,将遗址公园建设成为体现郑韩古城风貌的历史游憩型森林公园。公园建设分为三段特色保护展示区:北城墙郑新路至中华北路区域,展示内容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都城——郑韩故城、商都殷墟等。微缩模型及城墙夯土剖面展示厅、制陶遗址模拟展示城墙和北城墙拐角区域,展示郑韩两国重大历史事件——“黄泉见母”、“诸侯相盟”等典故,以及夯土城墙博物馆。郑风苑至人民路区域,展示铸铜遗址、郑韩时期重要历史人物以及郑韩时期重大战役。 表6-3 森林文化展示区森林公园规划指标控制表 序号 名称 地块规划控制指标 公共设施配建 强制性内容 引导性内容 1 湛山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260(公顷) 以沙地活动、森林浴、果实采摘等健身休闲活动为主的开放式城郊型省级森林公园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5%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3-7%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2 郑州大枣种植保护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用地面积 537.97(公顷) 以大枣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为首要目的,融新品种培育和展示、科普、观光游乐、休闲度假于一体、国内一流的大枣种植专类园和全国最大的大枣种质资源保护基地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90%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5-7%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2.5%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3 黄帝宫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213(公顷) 体现黄帝文化的景区,结合景区现有的水资源,人文资源,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景区的形象,加强景区的文化氛围建设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0%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3-8%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停车场 建筑密度 公厕 4 具茨山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4667(公顷) 建成以黄帝文化为主、综合功能齐全的风景游览区,在景区原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其基础设施和服务等方面进行更高层次的提高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5%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3-8% 变电站 快餐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5 苟堂岐黄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2500(公顷) 依托当地的药材基地资源,及道教、佛教文化和黄帝文化,将岐黄文化园打造成一个高档的休闲养生胜地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5%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3-8% 变电站 餐饮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6 郑韩故城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1600(公顷) 根据现有规划进一步完善,将遗址公园建设成为体现郑韩古城风貌的历史游憩型森林公园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5%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3-8%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4%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7 轩辕湖文化园 用地面积 70(公顷) 强调公园景观的城市化与商业化, 体现季相景观、文化内涵、产业展示、生物防护等方面内容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公园绿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绿地面积 33(公顷)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10%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4%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公厕 注:1、表中比例为占陆地面积的比例; 2、建设用地包括管理、服务、游憩等建筑用地; 3、森林公园建设用地指标参照风景名胜公园相关用地比例指标,观光园、文化园等参照综合性公园的用地比例指标。(详见公园设计规范 CJJ 48—92) 6.2.4 绿化博览观光区 该区以绿博园为核心,以森林游览、水上娱乐、林果采摘和绿化、防风固沙科技博览为主要景观,给市民提供各种娱乐开敞空间,规划建设总面积约为946.55公顷,包括绿博园、郑州治沙博览园、八岗森林公园、郑庵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等5个主要都市区森林公园。此区内各森林公园现状概况及规划定位如下: (1)郑州绿博园 ? 现状概况 郑州绿博园位于郑州市区以东郑汴产业带白沙组团与官渡组团之间的生态绿化防护带 内,万三路以东,中央大道以南,人文路西侧,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96.55公顷。 自然条件:现状绿博园的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具有各个省市及企业单位的展园,景观良好,文化丰富,展园精致。展会后将作为城市公园继续开放使用。 交通条件:从金水东路中州大道沿郑开大道向东,距离郑州市中心约35分钟车程。 ? 公园定位 定位:郑州大型综合展览型公园。集中展示国内外优秀的绿化技术、绿化成果、绿化科技,展示各地区及单位不同的绿化风采。 (2) 郑州治沙博览园 ? 现状概况 郑州治沙博览园位于中牟县林场境内,以中牟林场北林区连霍高速以南林区为主体,南至郑汴产业带北界,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带,沙质土壤,原为风沙治理地带,现有很好的防风固沙林和连绵的沙丘。紧邻雁鸣湖景区,有较多的客流量和景观资源,交通便利,距离郑州市约50分钟车程。 ? 公园定位 根据该公园的地理位置和现状资源特征,通过引种世界各地的沙生植物,使用先进防沙治沙技术和经验,建成人工防沙治沙科研、科普、宣教、研发基地及博物馆。展示沙漠化演变过程,防沙治沙历史和成就。 (3)八岗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位于八岗乡单家村丈八沟两侧,利用现有沙岗原有林建设森林公园,规划面积170公顷。现有大面积的原生刺槐林,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差,无完善便利的交通。距郑州市三环车程约60分钟。 ? 公园定位 根据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现状资源情况,将该区域定位为一个具有自然野趣、可进行野营训练等郊外活动的生态型森林游憩地。 (4)郑庵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位于九龙镇后王村东南、郑庵乡白庄村西北,利用现有大面积的原生刺槐林建设森林公园,面积160公顷。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不完善,距郑州市三环车程约 60分钟以上。 ? 公园定位 根据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现状资源情况,将该区域定位为一个具有自然野趣的生态型森林游憩地。 (5)中牟森林公园 ? 现状概况 中牟森林公园位于中牟县东部,以中牟林场中林区为主体,三面环绕贾鲁河,规划建设面积300公顷。该区域拥有良好的林地资源,林木葱郁,林相整齐,针阔叶混交,森林自然景观比较优美,地势平坦,有官渡古战场等旅游资源。 交通便利,北临郑汴物流通道,东临S223,距郑州约50分钟车程。 ? 公园定位 针对该区域的林地资源优势和平坦的地理优势,结合都市观光农业,将该区定位为一个市民森林游憩,康体健身的,体验田园风光的森林生态氧吧。 表6-4 绿化博览观光区森林公园规划指标控制表 序号 名称 地块规划控制指标 公共设施配建 强制性内容 引导性内容 1 八岗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170(公顷) 简称为具有自然野趣、可进行野营训练等郊外活动的生态型森林游憩地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0%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5-10%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2 郑庵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160(公顷) 根据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现状资源情况,将该区域定位为一个具有自然野趣的生态型森林游憩地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0%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5-10%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3 中牟森林公园 用地面积 300(公顷) 针对该区域的林地资源优势和平坦的地理优势,结合都市观光农业,将该区定位为一个市民森林游憩,康体健身的,体验田园风光的森林生态氧吧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0%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5-10%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3%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4 郑州绿博园 用地面积 196.55(公顷) 郑州大型综合展览型公园。集中展示国内外优秀的绿化技术、绿化成果、绿化科技,展示各地区及单位不同的绿化风采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公园绿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绿地面积 109.5(公顷)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22.41% 变电站 快餐 建设用地比例 ,8.5%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5 郑州治沙博览园 用地面积 120(公顷) 通过引种世界各地的沙生植物,使用先进防沙治沙技术和经验,建成人工防沙治沙科研、科普、宣教、研发基地及博物馆。展示沙漠化演变过程,防沙治沙历史和成就 管理中心 饮水站 用地性质 林地 治安联防站 自行车服务 森林覆盖率 ,85% 卫生服务站 小卖 园路及铺装场地 3-8% 变电站 建设用地比例 ,4% 垃圾中转站 建筑限高 H,9m 停车场 建筑密度 ,30% 公厕 注:1、表中比例为占陆地面积的比例; 2、建设用地包括管理、服务、游憩等建筑用地; 3、森林公园建设用地指标参照风景名胜公园相关用地比例指标,观光园、文化园等参照综合性公园的用地比例指标。(详见公园设计规范 CJJ 48—92) 6.3 森林游憩绿道网规划 6.3.1 森林游憩绿道网的内涵和定位 “森林游憩”突出了绿道网络的类型,主要是利用林地打造复合型、多元化的森林游憩空间。森林游憩绿道网是指在规划范围内,由多条以森林游憩功能为主,以体现绿色通行为主要目的,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基础上,依托沿黄道路、南水北调干渠、贾鲁河两岸等水系干道,利用郑州现有的各级绿色通道、林带、林区及其中机耕路和防火通道,在32个都市区森林公园和其他旅游景观资源之间,建立连续无间断的绿色森林游径,并相互交叉形成绿色网状结构。 游径内交通仅限自行车、游览车、电瓶车、步行、骑马等非机动慢行交通方式,并与城市内部快速通道和河道等绿廊相连,在森林公园体系与市区交汇处设立多个机动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换乘点、步行便捷进入点和游客服务站点,使城市居民可以快速方便的到达森林公园体系。在机动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相交地带建立互通立交或采取信号灯控制,保证游憩路线的完整性、安全性。 在沿城市道路分布的绿道内部设立自行车和人行通行标志,与机动车道分流,缓解城市交通负担,增加城市交通的通畅性,在一些比较醒目的位置设置自行车或步行标志,鼓励低碳出行,从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通过对现状资源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将森林游憩绿道网定位为一个集休闲游憩、康体健身、绿色生态、低碳环保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的线性绿色生态游憩廊道。 6.3.2 森林游憩绿道的构成 森林游憩绿道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绿化缓冲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为 绿道使用者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是建立绿道的生态基底,也是与其它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隔离带,有一定宽度,可供动植物迁徙;第二部分,绿道活动区,包括供绿道使用者通行的游径、休息的驿站、交通工具换乘点、服务管理设施等一切基础设施所在范围,在游径沿途还设有引导绿道使用者通行的绿道标识,及能够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等。 6.3.3 森林游憩绿道的类型 在这个体系中依据地形地貌及资源特征的不同将森林游憩绿道共分为四种类型:郊野森林型、滨河景观型、河流堤岸型和绿色道路型四大类,并依据相关道路设计规范及建设案例,对绿道的不同区域宽度进行界定。其中位于郊野林地的由市林业部门筹建,位于城市地段的由其它相关或管辖部门筹建。 郊野森林型:在城市外围大面积的造林区域,建设自行车道、生态游览步道和休闲游憩设施,穿梭于林下,道路的路面多采用自然青石或透水砖铺面,形成郊野森林生态型绿道,这类绿道的绿化缓冲区的宽度双侧?100m,依据人步行速度1m/s,及人类正常活动范围将绿道活动区宽度定为15m-40m。 滨河景观型:位于大型河流湖泊沿岸,以滨河防护林为生态基础,以体现自然生态和景观游憩功能为主,绿化缓冲区?200m,绿道活动区为8m-30m,游径多设计成曲线形的游览步道,时而穿梭于河边,时而隐匿于林中,和水面一起形成多层次的一道优美的滨河风景线。 河流堤岸型:位于索河、贾鲁河、南水北调干渠等沿城市内河流分布的河流堤岸型绿道,这类绿道景观丰富、构成要素和功能多样化,与城市内部河流廊道相连通,既可以是人们上下班、连接城市内外的绿色通道,又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绿色开敞空间,同时还是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它的使用频率要高于其他类型绿道,因此这种类型的绿道更要突出人性化、多元化,它的绿化缓冲区?10m,由于这种类型的绿道所处地理位置用地面积较少,所以绿道活动区宽度一般在5m-10m。 绿色道路型:沿城市道路、省级公路或“十一五”期间所建设的绿色通道分布的绿色道路型绿道,和道路之间有一定的绿化缓冲区,在与道路交叉地带设置互通立交、信号灯提示、无障碍设施、换乘站等,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具有给城市居民提供通行、游憩空间,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体现城市社会文化特征的功能。这种类型的绿道位于城市外围的绿化缓冲区?10m,位于城市内部的绿化缓冲区?3m,绿道活动区为3m-10m。 6.3.4 森林游憩绿道路线的选取 依托自然文化资源、林业资源、河流分布、道路交通和森林公园的分布状况等条件,在市域范围内选取5条能够连接主要旅游资源的森林游憩绿道,全线总长约800公里,绿化缓冲区覆盖面积约160平方公里,需要建设的绿道活动区总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这5条绿道分别依托不同类型的风景资源、河流、道路,形成了5种各具特色的绿色游憩空间,强化了郑州整体山水格局。 ?号绿道:以沿黄公路和郑州西南绕城高速两侧的林地为生态基底,串联了北部的黄河古战场公园、邙山森林公园、沿黄公园、雁鸣湖森林公园、东部的绿博园、中牟森林公园和治沙博览园,东南部的以林果采摘为主的八岗、郑庵、湛山森林公园,西南部沿郑州西南绕城高速西侧的花卉观光产业带和林地,连接圣水寺森林公园、洞林湖森林公园、京襄城遗址森林公园等,形成由黄河景观带环绕市区到达潮河与南水北调干渠的交汇处的环城绿道干线。该段绿道主要以滨河旅游观光、绿化博览和花卉观赏为主要游憩资源,全线总长约为220公里。本条线路主要体现滨水休闲、科普宣教、文化体验、花卉观赏等特色。 ?号绿道:沿南水北调中线布置,全线总长约160公里,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两侧各200米绿化为基底,贯穿郑州市南北,不仅起到连接常西湖森林公园、玉泉森林公园等景点,还起到连接其他4条线路的作用,使5条绿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便于进入。本条线路主要展现南水北调工程的现代科技,同时成为市民通行的绿色廊道。 ?号绿道:贾鲁河—嵩山绿道,由东部中牟森林公园到西部的圣水寺森林公园和三仙庙水库,全长约140公里,属于城市河岸型,山水游憩型绿道,连接了东部的绿博园,市区内部的城市公园,以及西南部的常西湖森林公园,并通过两条支线延伸至嵩山风景名胜区。本条线路主要体现城市河流风光,滨水休闲,生态宜居等观赏游览特色。 ?号绿道:沿索河、潮河分布的河流堤岸型绿道,以及南部沿郑石高速两侧林地分布的郊野森林型绿道。?号绿道为三条路线组成,第一条线路由沿黄公园出发,经索河连接的河王、楚楼、丁店、三仙庙四个水库形成的四库一河观光带,到达贾鲁河-嵩山绿道;第二条路线由玉泉森林公园出发,沿郑石高速西侧林地,向南连接樱桃沟、堂沟、龙湖、白寨、曲梁等几个以森林观光为主的森林公园,再向南延伸到以历史文化为主的皇帝宫森林公园、苟堂岐黄森林公园和具茨山森林公园;第三条路线主要为郑州东南部的潮河观光带。全线总长约160公里。本条线路主要体现休闲度假、森林养生、康体保健 以及展现黄帝文化等特色。 ?号绿道:为?号和?号绿道之间的枯河流域,以及由四库一河森林公园南部出发跨过?号绿道,沿双洎河到达新郑南部的郑韩故城森林公园,再由轩辕湖湿地文化园出发沿黄水河北上,经新郑大枣园、曲梁森林公园到达白寨森林公园,全长约120公里。本条线路主要体现了溪流景观、森林观光及湿地观赏等特色。 6.3.5 绿道中的游径及铺装类型 (1)游径类型 依据绿道的使用者通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六种类型: 单向、单用途游径:主要位于城市街道、山地溪流景观等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段,或者作为越野游径,优先通行的步行道等,仅供自行车行或人行的单一功能的游径,路面较窄,一般为0.8m-2.5m。 单向、多用途游径:这一类游径也是国内最常见的一种,可供人行和自行车行等多种通行方式共同存在,游径路面宽度2.5m-6m不等,甚至更宽。游径两侧会提供路线指示牌和标识,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游客提供说明。 单向、分时游径:这类游径较少,并且主要位于特殊地段,满足不同游客在不同时间游玩或使用,这种游径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又避免了对占用其它游径造成的同一时段同一条游径上人太多而导致的意想不到的问题。一般游径路面宽度为1.5m-3m。 单向、多路段多用途游径:这类游径目前应用比较少,但却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类型。它是把同一条游径划分成不同区段,比如一条60公里长的游径,0-20公里段可以提供给散步者使用,20-40公里段提供给自行车爱好者使用,40-60公里段则提供给骑马爱好者使用。 多向、多用途游径:这一类型游径使同一公共场所内容纳了多种功能的游憩服务项目,有多个不同功能的分区。这种类型的游径往往占用空间比较大,比如一条硬质路面的自行车道、一条软质路面的步行道和一条滨河的木栈道,他们可以整段或局部平行设计,相互之间通过2-5m的绿化带隔离,但又可以相互穿行。这类游径的路面宽度比较复杂,需根据不同地段、不同功能等条件而定。 多向、单用途游径:这一类型的游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游客。通常可进行一些比赛性质的活动,由某类俱乐部或某一组织投资修建,如慢跑俱乐部、长跑俱乐部或自行车俱乐部等。这类游径的宽度一般为2m-6m。 总之,无论哪种游径,人行道的宽度一般为0.8m-3m之间,自行车道为1.5m-4m之间,其他交通方式一般为1.5m-6m之间。 (2)铺装类型 游径路面的铺装材料的选取主要取决于游径的主要功能和类型,并保证所选材料能够与绿道及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能够代表当地特色或文化特征,展示绿色环保,区别不同类型的绿道;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材料是否易于获取、管理和施工等。游径的铺装材料主要以生态环保型为主: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个别地段根据环境需要采取青石、塑木、卵石等,形成不同感觉的游径路面。 7 绿道网基础设施规划 7.1 服务设施规划 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体系中的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安全保障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几种类型。 管理设施为管理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两类项目,主要位于规划区域和城区内外主要交接部位,以及森林公园体系中的主要旅游景点周围。 商业服务设施为售卖点、自行车租赁点、饮食点等,满足森林公园体系中游客的日常生活需求,某些已经建成的森林公园内部已具有这样的设施,需要对其提升、规范。 游憩设施主要为一些进行公共活动场地(儿童游乐场、健身场地、篮球场等)和休憩点。 科普教育设施包括科普宣教设施如科普馆、解说设施、展示设施等。 安全保障设施包括治安消防点、医疗急救点、安全防护设施和无障碍设施。 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公厕、垃圾箱和污水收集设施。 7.2 无障碍设施规划 无障碍设施的规划主要遵循人性化原则进行设计,包括交通衔接设施和残障通行设施。因为在整个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中不同公园内部、绿道之间、绿道和城市道路之间往往会发生交叉、冲突,所以在这些位置考虑规划能够使各种交通互不干扰、相互通行的交通衔接设施;对森林公园体系中行动不便、视力或听力障碍、体能不便者、有智力障碍等使用者提供比如可触摸信息和标志,或者有语音功能的信息提示等等。 7.3 交通设施规划 交通设施主要是指为通过乘坐机动交通工具到达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游客提供便捷、生态、安全的停车场,为绿道使用者提供在绿道中通行一定距离之后需要休息的驿站。 通过实地考察和选点,在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与市区内部和其他城市交界处共设置了16个一级机动车入口和停车场。机动车入口和停车场基本上都位于绿道的边缘,远离生态敏感区,或者位于已有的道路或公路附近,通过游径与绿道相连。停车空间包含大型、中型,以及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并设立教育标识牌,鼓励使用非机动车及公共交通。停车场的地面采用自然生态的材料。另外,在绿道上的主要及重要景点附近,为残疾人提供方便的无障碍上下车区域和绿色通道。 休息驿站分布于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中的各个方位,主要依据不同类型的绿道设置驿站之间的距离。森林生态型绿道中的驿站间距为15-30km,滨河景观型绿道的驿站间距为8-15km,城市河岸型绿道和城市道路型绿道根据场地周围的城市现状设施而定。 7.4 标识系统规划 7.4.1 标识系统分类 标识系统是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引导游客通行的重要设施,在标识系统规划中应避免标识过多而造成的环境杂乱和信息过载,标识牌必须清晰、简洁且符合规范,并按照规定严格设置。本次规划中为了满足这类使用者的需求,增设了盲人能够识别的点字标识牌或手册。 体系中的标识主要分为六类:信息标识、路线标识、引导标识、规章标识、警示标识、建筑标识和无障碍标识。 信息标识设置在路面、交叉路口,以及森林公园关键入口处。有明确的地址和地名,通过里程、街区等能够使警察、消防员、急救人员迅速到达森林公园体系中的出事地点, 往往设置在明显可见的地方。 路线标识主要通过标识上的线路图和当前位置,指引游览方向和游览线路。大部分通过图形配以简单文字进行说明。 规章标识用于提示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的信息,例如绿道游径中不允许机动车通行、可进入时间和速度的限制或允许使用、操作等。根据相关规范设置标识的大小、颜色范围等。 警示标识用于提醒人们各种各样的危险,如小心路滑、陡坡等路况变化。有一定的尺寸和性状,至少在距离危险处15米设置。 建筑标识用来提供前方服务建筑的功能,便于游客寻找使用。 无障碍标识主要为有障碍的使用群体提供信息。 7.4.2 标识风格定位 根据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四个分区的不同地域特色,将标识系统的风格定位为四种类型。 滨河森林生态区:以琉璃黄颜色为主要色调,主要信息标识、线路标识和规章标识采用方钢材质,其它根据环境需求采取符合环境特色的材质,标识上图案采用与黄河相呼应的浪花图案装饰,突出区域特色,整体简洁明快。 山水景观游览区:以青花蓝颜色为主要色调,以起伏的山水地形为理念,主要信息标识采用类似山体形状的造型,并赋予水云花纹,展现山水风采。 森林文化展示区:以中国红颜色为主要色调,彰显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标识风格以彰显中原特色为主。整体设计遵循简洁欢快、耐用坚固,环保美观的原则。 绿化博览观光区:以国槐绿为主要色调,整体造型稳重端庄,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营造绿色活力的气氛,标识图案采用树枝状展现区域特色,展现绿色科技。 7.5 环境保护规划 7.5.1 生活废水 生活废水须经过生物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排入水体,即通过排水管网排入区内已有的污水处理管网体系。 7.5.2 废弃物 在保护区入口处向游人发放垃圾袋,要求游人将废弃物装入垃圾袋后就近投入垃圾箱,或带出保护区焚烧掩埋处理。 7.5.3 废气 区内无工矿企业所产生的废气污染,进入区内的汽车,要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机动车辆须经环保部门检验,符合尾气排放标准,持环保部门颁发的尾气排放合格证后方可进入保护区;有效控制其它生活废气污染,加快区内炉灶改造,从节柴逐步过渡到以沼气、液化气等燃料代替薪柴或煤。 7.5.4 噪声处理 噪声环境质量能够满足一类标准,区内茂密的林木也能够起到削减噪声的功能。 7.5.5 节约能源措施 (1)合理选择和配置设备、设施,最大限度降低水、电、煤、气的消耗。 (2)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发挥设备的功效,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在生产经营中达到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的目的。 8 绿化提升改造 规划区内现状绿化基本为建设森林生态城时大规模种植的片林,林相比较单一,缺乏色彩、层次和季相的变化,建设森林公园体系,要对林相比较单一的片林进行改造,丰富林种、季相和层次,尤其增加花灌木和地被的种植,复层式种植,形成近自然森林群落,在可视范围内逐步形成风景林。总体风格把握上避免城市化、装饰味的特征,体现山林野趣。具体如下: (1)森林游憩道缓冲区:临路一侧增加灌木规模种植,林下种植地被,种植宽度3-5m,竖向上形成郁闭的空间,遮蔽黄土裸露。灌木和地被品种以适生的地域品种为主,如迎春、连翘、紫薇、木槿、石榴、小叶女贞、石楠等。地被品种可结合现地野生品种进行繁育,将部分观赏度较高的野生品种扩大种植,形成独有的特色。同时增加部分易于管理的地被品种和宿根花卉品种,丰富林下景观,主要品种如五叶地锦、小叶扶芳藤、二月兰、紫花地丁、蛇莓、萱草、鸢尾等。滨水处在视线可视范围内形成水生、湿生向陆生过度的植物景观,改善水质的同时丰富滨水景观,主要品种如荷花、睡莲、芦苇、蒲草、菖蒲、垂柳、旱柳、乌桕、水杉等。 (2)节点绿化:在车辆换乘点、泊车处、休息驿站等位置进行重点绿化,遮荫、美化结合,与建筑和设施搭配,形成风格各异、特色突出的植物景观。植物品种可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品种,增加宿根花卉、观赏地被和造型植物的点缀,如鸢尾、红花酢浆草、麦 冬、石楠球、小叶女贞球、大叶黄杨球等。 (3)森林公园内绿化提升改造:根据公园现有植物情况,结合公园性质和使用功能进行绿化提升改造,形成不同特色的森林群落,如疏林草地、密林、林荫花海等特色种植。节点处进行植物造景,形成精致生动的植物景观。 9 分期建设规划 通过对郑州周边近郊的风景资源、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的有效整合、提炼,并结合城市总体绿地系统规划,以及郑州市近郊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特征等,对所选取的32个森林公园的地理位置、资源现状、特征和现阶段的规划经营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森林公园体系的分期建设规划。 9.1 提升整合15个现有景区 在所选取的森林公园中有一部分已经建设经营了一些年,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吸引力,有大量的游客,但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还需政府等部门对其进行规范、提升,并在短期内即可完成建设,形成功能齐全、管理完善的都市区森林公园。 此类公园作为2011-2013年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有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河滨河森林公园、龙西湖文博森林公园、郑州绿博园、黄河古战场公园、邙岭度假休闲观光园、雁鸣湖森林公园、“四库一河”森林公园、具茨山森林公园、郑州市植物园、常西湖森林公园、龙湖森林公园、樱桃沟森林公园、圣水寺森林公园和黄帝宫森林公园等15个森林公园。 9.2 推进12个规划公园建设 这类森林公园已经被划定为生态敏感区或生态保护区,并且已经做出了相关规划,还未实施建设。对这类森林公园还需明确定位,补充功能,完善设施,规范管理,并加紧建设,强化与其他森林公园之间的联系。 此类公园作为2013-2014年建设的主要内容,需加快建设进度,主要有唐岗森林公园、玉泉森林公园、郑州大枣种质保护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京襄城遗址森林公园、南水北调带状公园、堂沟森林公园、白寨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湛山森林公园、洞林湖森林公园、轩辕湖文化园和郑韩故城森林公园等12个森林公园。 9.3 新增5个主题森林公园 通过对这部分森林公园的基础资料、资源状况的调查分析,依据本次规划的总体布局, 对他们进行分类,功能定位,并做出规划建设思路;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吸引投资建设。 作为2014年到2015年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有苟堂岐黄森林公园、曲梁森林公园、八岗森林公园、郑庵森林公园和郑州治沙博览园等5个森林公园。 9.4 森林游憩绿道的建设 通过对郑州都市区内地形地貌、道路、河流等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对森林游憩绿道的分期建设如下: 一期建设:2011-2013年,初步形成近郊绿道体系。这类绿道距离市区较近,有大量游客,有良好的绿化基础,需要在林地间建设游径和完善基础设施,对现有绿化整合提升,使之与本次森林公园体系和谐相融,并在交接点的处理上做出合理的设计; 二期建设:2013-2014年,对于距离市区较远,有较好的森林资源、河流廊道和景观基础的地方,增加景观游憩功能,建设游径,满足交通连接和通行,完善基础设施,并结合某些相关规划进行规划建设,加强政府监管和施工监管,并对不合理处及时修正,完善设计;2014-2015年,对距离市区有一段距离,需乘车前往,不易到达,林地资源较少,或目前不能确定建设场地的,但却起到连接森林公园和其他风景名胜区作用的绿道,划定绿道宽度,增加绿化面积,建立游径,完善基础设施。 10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0.1 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总面积为37337公顷,总投资估算为289.1亿元,依据建设资金来源及土地权属建设不同,分类如下: 社会融资开发建设的公园15个,计投资114.4亿元,全部以社会融资为主;根据土地使用权属投资建设的公园17个,计投资166.7亿元,其中社会融资18.5亿元,县(市)区财政28亿元,市级财政26.2亿元,其他资金102亿元;游憩绿道建设投资8亿元,其中县(市)区财政4亿元,市级财政4亿元。详见下表。 表10-1 郑州市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表 序号 项目 投资来源 建设 规模 (公顷) 投资 (万元) 合计 (万元) 社会融资 (万元) 县(市)区 财政(万元) 市级财政 (万元) 其他 (万元) 合计 37337 2891000 1329000 320000 302000 1020000 一 社会融资开发建设的公园 17413 1144000 1144000 1 黄帝宫森林公园 社会融资、需要政府政策上给予扶持 213 30000 30000 2 苟堂岐黄森林公园 2500 60000 60000 3 “四库一河”森林公园 6022 400000 400000 4 樱桃沟休闲度假观光园 600 100000 100000 5 玉泉森林公园 80 12000 12000 6 雁鸣湖森林公园 400 200000 200000 7 具茨山森林公园 4667 100000 100000 8 邙岭度假休闲观光园 350 20000 20000 9 郑州绿博园 196 30000 30000 10 洞林湖森林公园 689 20000 20000 11 白寨森林公园 400 80000 80000 12 堂沟森林公园 300 50000 50000 13 京襄城遗址森林公园 96 2000 2000 14 郑州大枣种质保护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500 20000 20000 15 唐岗森林公园 366 20000 20000 二 根据土地使用权属建设公园 16704 1667000 185000 280000 262000 1020000 1 常西湖森林公园 城建资金 380 200000 200000 2 郑州市植物园 80 40000 40000 3 南水北调带状公园 1640 770000 770000 4 黄河古战场公园 地方财政投资建设、郑州市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部分按照总投入30% 给予奖补 2000 60000 60000 市级财政共计补助80000万元 5 曲梁森林公园 地方财政投资建设、郑州市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部分给予补助 220 20000 20000 6 郑韩故城森林公园 1600 80000 40000 40000 7 轩辕湖文化园 70 10000 10000 8 龙湖森林公园 434 60000 20000 40000 9 郑州治沙博览园 120 10000 10000 10 湛山森林公园 260 20000 20000 11 八岗森林公园 170 10000 10000 12 郑庵森林公园 160 10000 10000 13 中牟森林公园 300 30000 30000 14 黄河滨河森林公园 市财政负责基础设施投资,县(市)区与河务局负责服务性及经营性项目投资 5600 100000 30000 60000 10000 15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市财政负责基础设施和服务性项目的投资,经营性项目社会融资 2390 47000 25000 22000 16 龙西湖文博森林公园 280 160000 80000 80000 17 圣水寺森林公园 1000 40000 20000 20000 三 游憩路线(绿道) 属地投资建设、市财政给予奖补 3200 80000 40000 40000 10.2 资金筹措 项目共涉及32个森林公园和5条游憩通道的建设,总投资289.1亿元,本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社会融资132.9亿元,占总投资的46%;县(市)区财政投资32亿元,占总投资的11.1%;市财政投资30.2亿元,占总投资的10.5 %;其他投资102亿元,占总投资的35.3%。 三十二个森林公园中社会融资开发建设的15个,包括皇帝宫森林公园、苟堂岐黄森林公园、“四库一河”森林公园、樱桃沟休闲度假观光园、玉泉森林公园、雁鸣湖森林公园、具茨山森林公园、邙岭度假休闲观光园、郑州绿博园、洞林湖森林公园、白寨森林公园、堂沟森林公园、京襄城遗址森林公园、郑州大枣种质保护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唐岗森林公园; 城建投资建设的3个,大部分资金已经落实,包括常西湖森林公园、郑州市植物园、南水北调带状公园; 财政补助建设的10个,包括黄河古战场公园、曲梁森林公园、郑韩故城森林公园、轩辕湖文化园、龙湖森林公园、郑州治沙博览园、湛山森林公园、八岗森林公园、郑痷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 市重点开发建设的4个,包括黄河滨河森林公园、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龙西湖文博森林公园、圣水寺森林公园。 10.3 效益分析 项目的建设以郑州市森林生态城建设为依托,在发挥其生态效益的同时,积极发掘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森林生态建设成果为民所用。 10.3.1游人容量测算 项目规划建设面积37337公顷,在不损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的前提下,保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公园的性质、所处位置的敏感性及规模等因素,确定游客人均占有面积指标,计算游人容量,作为确定内部各种设施数量或规模的依据,也是今后管理上控制游人量的依据,避免公园因超容量接纳游人,造成人身伤亡和园林设施的损坏等事故,并为城市规划部门验证绿地系统规划的合理程度提供依据。 据测算,本规划所涉及各公园、绿道等游人容量共计约275.5万人,详见下表。 表10-2 郑州市都市区森林公园游人容量表 序号 项目 总面积(公顷) 人均占有面积(?/人) 游人容量(万人) 合计 37337 275.50 一 城市公园 3065 51.06 1 常西湖森林公园 380 ,60 6.33 2 玉泉森林公园 80 ,60 1.33 3 郑州绿博园 196 ,60 3.26 4 郑州市植物园 80 ,60 1.33 5 南水北调带状公园 1640 ,60 27.33 6 洞林湖森林公园 689 ,60 11.48 二 风景名胜公园 16297 162.97 7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2390 ,100 23.90 8 黄河滨河森林公园 5600 ,100 56.00 9 具茨山森林公园 4667 ,100 46.67 10 郑州大枣种质保护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500 ,100 5.00 11 邙岭度假休闲观光园 350 ,100 3.50 12 樱桃沟休闲度假观光园 600 ,100 6.00 13 黄河古战场公园 2000 ,100 20.00 14 轩辕湖文化园 70 ,100 0.70 15 郑州治沙博览园 120 ,100 1.20 三 森林公园 14755 29.51 16 湛山森林公园 260 ,500 0.52 17 八岗森林公园 170 ,500 0.34 18 郑庵森林公园 160 ,500 0.32 19 中牟森林公园 300 ,500 0.60 20 龙西湖文博森林公园 280 ,500 0.56 21 圣水寺森林公园 1000 ,500 2.00 22 龙湖森林公园 434 ,500 0.87 23 郑韩故城森林公园 1600 ,500 3.20 24 曲梁森林公园 220 ,500 0.44 25 白寨森林公园 400 ,500 0.80 26 堂沟森林公园 300 ,500 0.60 27 京襄城遗址森林公园 96 ,500 0.19 28 唐岗森林公园 366 ,500 0.73 29 黄帝宫森林公园 213 ,500 0.43 30 苟堂岐黄森林公园 2500 ,500 5.00 31 “四库一河”森林公园 6022 ,500 12.04 32 雁鸣湖森林公园 400 ,500 0.80 四 其他 3200 32 33 游憩绿道 3200 ,100 32 注:表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指标的确定根据《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等相关规范确定,并取最小值计算游人容量。 10.3.2 经济效益 (1)直接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全年公休日达110天以上,加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项目实施后可年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以上,按人均消费80元计,每年直接经济效益在28亿元以上,并且以15%的增长速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2)间接经济效益 建设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开展农、林、牧、药、副等多种经营,促进周边社区种植业、旅游业和其它行业的发展,调整农民种植结构,逐步增加农民收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0.3.3 社会效益 建设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社会效益明显,主要体现在: (1)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建立以及游憩区内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项目的建立,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提高周边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效益巨大。 (2)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游憩、科普教育及文化传承的场所。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中人文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它的建设对城市居民休闲、健身、养生、交流等作用重大,通过组织夏令营、科普宣传等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同时感受文化传承、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树立环保、生态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打造城市名片,提高郑州市知名度。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建设能够极大程度上改善郑州市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从而在吸引投资、满足公众欣赏自然、感受自然等多重需求下,提高公众对城市的信任度和自我的幸福感、调动公众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提升城市的凝聚力与竞争力。 10.3.4 生态效益 构建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立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使整个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大量的休闲游憩场所,同时固碳放氧、保持水土、削减洪峰,保障了城市的生态安全。通过测算都市森林公园体系内34204.27公顷的 森林面积,每年固碳41.39万吨、放氧25.89万吨、保水515.8万方、保土102.6万吨、滞尘41.05万吨,还具有杀菌、净化空气、保护野生动物、减少地质灾害等生态效益。年生态效益中可计算部分折合约78.79亿元。 11 建设保障措施 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是一项跨县(市)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开拓性、综合性系统工程,其持续时间长,工作任务重。整个体系涉及范围比较广,面积比较大,性质多样化,必须有完善的保障措施才能使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建设顺利完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1.1 组织保障 11.1.1保障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规划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 将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规划融入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是保障规划有生命力的重要前提。在科学编制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要力争人大批准实施,保障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将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规划必然与时俱进而不断完善,相应标准也必然要逐渐提高。 11.1.2强化组织机构,统一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应成立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工程指挥部,协调政府各部门参与林业和绿化建设,特别是协调、财政、科技、规划、国土、园林、环保、农业、水利等部门,做好全市绿化工作,统一规划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形成统一的森林公园规范管理体系和综合执法体系。同时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制、理顺投资体制,明确目标责任,真正把发展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优美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11.1.3加强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建设 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行业协会管理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网络,以服务为宗旨,以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为目的,为林业生产、旅游服务经营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特别是在林木、花卉种苗生产方面,要在生产供应、科技推广、技术咨询、人 员培训等方面,切实为经营者提供政策、技术、供求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11.2 财政资金保障 11.2.1加大公共财政对都市区森林公园建设的投入 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应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来建设,把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作为公益性事业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在人、财、物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11.2.2积极吸纳国际资金,争取国家、省级政策、资金支持 充分利用国家稳健的财政政策,整合郑州市林业优势资源和优良资产,策划精品项目,积极争取国债、银行政策性贷款支持;对国家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国债资金、外资等资金向重点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倾斜;适时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争取“碳汇交易”、“国家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等国家建设项目和工程,筹集森林公园建设资金。 11.2.3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创新森林公园投入机制 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森林公园建设的政策和机制,健全各种所有制森林公园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营造各种所有制、各类投资主体公平竞争的森林公园发展环境;按照“谁建设、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严格遵循“不征地、不赔偿”的建设机制,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承包、租赁、兼并、收购、出售等经营方式,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部门投资发展森林公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研究制定新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绿色产业;严格执行国家已出台的各类林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切实落实林业建设的信贷扶持政策,加大贴息扶持力度。 11.3 政策法规保障 11.3.1 立法保障“生态绿线”,建立动态监督机制 通过立法保障郑州市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范围(即“生态绿线”)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立其编制程序、调整程序,明确“生态绿线”的主管部门为郑州市林业局,并规定其负有的法律责任和管理义务。对于不按法律规定程序,对“生态绿线”作出违法行为的部门或个人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建立“生态绿线”的动态监督机制,由市林业局负责运用“3S”等技术手段对线内的建设情况进行监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向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通报;依法对线内新建和改造的建设项目实施规划管 理;监督、指导、配合对线内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的查处工作。 11.3.2 严格生态用地管理,建立项目准入制度 制定“生态绿线”管控政策,对于需要进入“生态绿线”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由项目主体提出申请,报经郑州市林业主管部门和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后,组织编制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选址论证报告经专家咨询、论证后,征求市国土资源、环保、农业、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区政府意见。经选址论证符合“生态绿线”管控政策的建设项目准许进入生态控制区,按照选址论证报告提出的相关控制要求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的详细规划,并依相关程序进行项目建设。经选址论证确定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不符合“生态绿线”管控政策的建设项目,不允许进入生态控制区。 11.3.3 尝试开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探索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法,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资金安全运行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使用效益,落实好惠民措施,并逐步提高林地补偿标准,切实保护林农合法权益。同时,要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用经济手段来逐步调节各方利益平衡,促进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1.3.4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全民生态道德水平 由于森林公园体系的游憩空间多分布于郑州市外围的生态敏感地或生态保护地,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树立环境危机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形成全社会参与建设的氛围。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坚决杜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倡导绿色生态出行、休闲、旅游理念,如采用步行、自行车等环保交通工具、不乱扔垃圾、维护森林植被、保护水体等。
/
本文档为【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2011-2015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