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找准切入点——以《边城》为例谈诗化小说鉴赏的切入点

2017-11-11 4页 doc 16KB 7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7320

暂无简介

举报
找准切入点——以《边城》为例谈诗化小说鉴赏的切入点找准切入点——以《边城》为例谈诗化小说鉴赏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以《边城》为例谈诗化小说鉴赏的切入点 刘先海 诗化小说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由于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设意境,因而学生鉴赏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笔者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边城》为例,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诗化小说鉴赏的切入点问题。 一、从命运诗化切入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教学的主旋律。然而,鉴赏诗化小说仅仅停留在人物形象这个层面远远不够,教师还应深入开掘,关注人物的命运走...
找准切入点——以《边城》为例谈诗化小说鉴赏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以《边城》为例谈诗化小说鉴赏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以《边城》为例谈诗化小说鉴赏的切入点 刘先海 诗化小说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由于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设意境,因而学生鉴赏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笔者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边城》为例,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诗化小说鉴赏的切入点问题。 一、从命运诗化切入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教学的主旋律。然而,鉴赏诗化小说仅仅停留在人物形象这个层面远远不够,教师还应深入开掘,关注人物的命运走向和最终归宿。 《边城》中的人物命运都是悲苦的。大老天保得知二老傩送也喜欢翠翠,于是出门闯滩,不料发生意外。傩送因为天保发生意外,在亲情和爱情的两难选择下,最后出走。爷爷因为身心交瘁,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离开了人世。田园牧歌背景下的边城人饱尝孤独的苦酒,或含恨而去,或孤独地苦撑。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小说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也许傩送无法面对死去的亲兄弟,内心承受着一辈子的愧疚之情,永远不想回到那条沅水,翠翠最后只得在那条破旧的船上独自守望。也许傩送明天就回来,但回来之后,还能接受翠翠那份沉重的情感吗, 还有一种可能,傩送和翠翠比翼双飞,在渡口重复上一辈人的生活方式,但这种令人窒息的情感氛围能给翠翠带来生活的幸福吗, 沈从文把翠翠对爱情的期许设置为一种守望的状态,一种不可预知的孤独守望。这样处理极大地丰满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增强了主题的表现力。 二、从细节诗化入手 没有细节,就没有小说的生命力。诗化小说情节平淡,节奏缓慢,学生往往找不到兴奋点。教师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鉴赏效果。 《边城》中,翠翠的人生归宿时刻牵挂于船夫(祖父)心中,他对同时喜欢翠翠的天保和傩送提出了走“车路”还是走“马路”的想法。船夫倾向于天保走“车路”,让媒人上门提亲。船夫的话很委婉,请看以下几处细节: 示例之一: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示例之二:祖父不加检点地笑着说:“ 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 爷爷,你疯了~ 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示例之三:祖父:“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 船夫显然没有思虑到翠翠的心思。船夫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能感受到翠翠作为一个青春少女对待爱情的那种特有的矜持和羞涩。一家人中,船夫唯独不提傩送,这让翠翠心急火燎。后来,船夫直接捅破那张窗户纸时,翠翠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心理反应,这显示了翠翠对爱情的执着和捍卫。这种心思由隐匿、憧憬逐步转变为直白、追求。在这种动态的细节刻画中,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而富有趣味。 一切细节都没有偶然性的成分。 不论是一个道具,还是一个人物的口头禅,不论是一种病态的怪癖,还是一种风俗特征,都不应该是偶然的,而应该有充分和饱和的前提条件。《边城》中多处出现了一句意思相差不多的话。 示例之一: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着笑说: “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示例之二:…… 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的鲤鱼吃去了。” 示例之三:“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 示例之四:“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 示例之五:“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去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据考证,“大鱼会吃掉你。”这句话近似于苗族人的口头禅,很有地方风俗特色。不仅如此,这里的“鱼”还别有深意。作为一种意象,“鱼”与“余”谐音,除具有汉族文化中象征着富贵有余的“余”之外,也借指生活、爱情的美满幸福。显而易见,这句话除了在情节上形成前后照应之外,还刻画了少女对待爱情所特有的矜持和羞涩,描摹了湘西苗族文化中深含的风情之美。 沈从文曾经明确地表示,什么时候作者的心“ 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边城》中对翠翠的细节刻画十分贴切,这是作者“ 贴”住人物的体现。 三、从人性诗化入手 诗化小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性的诗化,正如沈从文所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的显性主题是以浪漫的笔调、诗意的笔触写出了一种梦一般的意蕴,写出了作者精神上积淀下来的一段难以忘怀的感情,展现了边城的风土人情,昭示了边城人民的淳朴、善良和热情,凸现了人性中的优美和健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清澈的沅水哺育了边城人民的纯朴、善良和热情,展现出了边城人的亲情之美、爱情之纯和邻情之真。 这样解读还不足以读透沈从文的真实情感和《边城》中隐含的主题。沈从文曾说:“你们能够欣赏我故事的清晰,照例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够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沈从文到底有什么隐情,这涉及到《边城》中所要表达的诗性主题。沈从文在《长河?题记》中写道:“一九三四年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 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的庸俗人生观。” 《边城》是沈从文在蜜月期间创作的,作品中的二老傩送其实是作者情感渲泄的对象,尤其是文章结尾那种既不给人希望,也不令人绝望的悬而未决的状态,令人凄迷悲伤。另一方面,作者迷恋的湘西纯净优美的风景之美和风俗之美在现实中受到强烈的冲击。沈从文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进行对照,同时也把边城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照,表达了他对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怀想。观照现实,沈从文心中有无限的忧伤与无奈,在小说结尾,河水暴涨、白塔倒塌、渡船被冲走,这些都象征着古老湘西原始人性的毁灭。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同样对于乡土,如果说鲁迅以憎的方式表达他的爱,那么沈从文则以爱来包容他的憎。在《边城》中,他将一种有限的形象画面升华到无限的思想,将一种具体的人物情节提高到普遍的意蕴和诗情,使作品既展现出生活的实感和美感,又有了丰厚而博大的内涵。 (作者单位:荆州市江陵中学) 责任编辑姜楚华
/
本文档为【找准切入点——以《边城》为例谈诗化小说鉴赏的切入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