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医治病的方法

中医治病的方法

2017-11-14 20页 doc 39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治病的方法中医治病的方法 中医治病的方法(网上复制)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 更多? 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未济 发表于2009年12月26日 10:54 阅读(20) 评论(0) 分类: 学习 权限: 仅自己可见 序:中医宏观轮廓 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中医,特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老百姓。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医、研究中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非典的时候,叶欣、邓秋云二位护士长同被非典感染,但她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叶欣坚持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情始终没有好转而殉职;而邓秋云因全部采用中医治...
中医治病的方法
中医治病的方法 中医治病的方法(网上复制)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 更多? 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未济 发表于2009年12月26日 10:54 阅读(20) 评论(0) 分类: 学习 权限: 仅自己可见 序:中医宏观轮廓 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中医,特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老百姓。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医、研究中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非典的时候,叶欣、邓秋云二位护士长同被非典感染,但她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叶欣坚持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情始终没有好转而殉职;而邓秋云因全部采用中医治疗,并停用一切抗生素和激素,从而获得康复。其它的由西医判定为不治之症,而后经过中医治愈的案例不胜枚举。所以民间学习中医的队伍日渐庞大,中医方面的籍越来越多,养生保健方面的书籍、网站也是目不暇接,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人想学习却不知从哪里入手,即便学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即使是医学院的学生,一会儿学中医,一会儿学西医,害得中国学生整天背书,害得外国学生晕头转向。特别是对疾病的研究,人类的疾病数量达上万种,如果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而是一个病一个病地研究,那么人类就会为了治疗几万种疾病,而罗列出几万个治疗方法。一个医学生即便一天学习一种疾病,也至少需要几十年才能毕业,那么毕业之后也就该退休了。为了缩短学习年限,如果医学院分别按照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眼科、五官科、口腔科等分科教授学生,那么由于分科过细,毕业生就会出现隔行如隔山的现象,其知识面就会非常狭窄。例如,内科毕业生不会处理疮疖,外科毕业生不会处理感冒。这是医生吗,医生必须知识全面,才能专深一门。所以说不采取执简驭繁的研究方法,是绝对不行的。 好了,言归正传,在此说一说如何学习中医,阿明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将中医划分为五个层面:病因、病机、病群、治疗、养生。本文旨在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医划一个轮廓,让大家有一个整体概念,有了整体概念之后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门去研究某一个方向,就不会走偏,思路清楚,于己于人利莫大焉。 一、病因 病因即生病的原因,中医对于病因最典型的说法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阿明不才,将古人的说法略加修改,变成了“外感七淫、内伤九情”,这样就一网打尽了,外感七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疫疠”(疫疠即传染病);内伤九情包括“喜、怒、哀、思、忧、恐、惊、饮食、劳倦”。关于“外感七淫、内伤九情”,我在下一篇博文中专门描述,此处不再赘言。 二、病机 病机即生病的机理,古人总结出了19条机理,叫做“病机十九条”。阿明将生病的机理总结为三句话“气血亏空、寒湿滞重、经络不通”,一共十二个字,很简单吧。虽然简单,但这十二个字却可以解释所有的疾病。在这里解释一下“气”,很多人都不理解“气”是什么东 西,所谓“气”就是先天日月之精华、后天水谷之温煦,通俗地说,“气”就是热量和温度。 现在的人与古代的人相比,生存环境、条件都已完全不同,古人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生活很有规律,我们现代人为了挣钱,经常是加班加点,古人们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现代人都用各种各样的发明简化了,缺乏休息,缺乏体育锻炼,其结果就是气血亏空。 现代人物质丰富、体力劳动少,从而引起营养过剩,导致体能下降、各种疑难杂症频发,更严重的是,现在空气、水、食品的受污染状况严重,已影响到身体的内环境,血中杂质多,其结果就是经络不通。 现代人经常在冬天贪吃反季节的寒凉食物;夏天人体毛孔大开的时候,频繁使用空调,人体不排汗,湿邪就无法排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的体内寒湿普遍很重,其结果就是血液流通不畅,造成供血不足,使各个脏器营养不良,功能下降,以致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堆积在血管里,造成血管壁的增厚,加速动脉硬化,使各种与血管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频发,同时身上、脸上会长痘、长斑,重者甚至会长肿瘤。 三、病群 病群即疾病的症候群,大家知道疾病有上万种,如果孤立地一个一个去研究,会把人累死,所以就有必要划分同类项,这里推荐刘弘章的分类法,把人体疾病分为16个症候群,这16个症候群是:1、肾气不足 2、风热袭肺 3、寒湿化热 4、中气下陷 5、湿热内蕴 6、胃阴不足 7、热入心室 8、阴虚内热 9、运化失常 10、血热妄行 11、脾不统血 12、脾虚夹热 13、瘀热互结 14、痰热壅肺 15、胃肠实热 16、阴虚阳亢。 同一个症候群中的疾病,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具体每一个症候群包括哪些疾病,详见下一篇博文。 四、治疗 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四种,叫做“一砭(bian)二针三灸四药”,“砭”即刮痧,“针”即针刺,“灸”就是使用艾叶灸烤,“药”即服用中药。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其治疗原理都是通经络、祛寒湿、补气血。 五、养生 现在关于养生书籍、文章可以说到处都是,有些是很有价值的,但也有很多属于哗众取宠,好看好吃好玩不管用,那么该怎样养生呢,养生最基本的原则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这里说说饮食有节,所谓“节”不是节约,而是节气,即按照季节去吃,简单地说就是吃那些“当地、当季、盛产”的东西,既便宜又养生,此处不细说了,下次我会单独写一篇关于饮食的文章。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中医宏观轮廓,即五个层次:病因、病机、病群、治疗、养生,每一个层次都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层面都研究透彻,建立一个宏观的概念, 对中医有一个总体把握,就不至于让人望而却步,至于你对哪一方面感兴趣,可以投入精力深入研究。不管怎么说,学习中医不会让你吃亏的,我看过一篇文章说,西医医生的平均寿命低于全民平均寿命,而中医医生的平均寿命高于全民平均寿命,这说明什么,大家自已判断吧 第一讲:外感七淫 内伤九情 几乎所有的人都生过病,但是谁都不愿意生病,俗话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既然谁都不愿意生病,那么我们就应该积极地预防,要想真正达到预防目的,我们就必须明白生病的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会生病呢,可能有人会说,生病的原因太复杂了,没办法描述。其实,中医早就对生病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所谓外感六淫是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造成疾病;内伤七情是指由“喜、怒、哀、思、忧、恐、惊”造成疾病。阿明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总结,发现在六淫、七情之外,还有一些致病因素,虽然中医里面也有所描述,但是,把一些重要的致病因素作为附属因素来描述,总感觉有些遗憾,也不太容易让人记住。阿明不才,将古人的说法略加修改,变成了“外感七淫、内伤九情”,这样就一网打尽了,时时记在心中,时时思考,时时观察生活,防病健身,岂不快哉~现详述如下: 内科疾病的病种多、范围广,历代医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内科疾病的分类作了尝试。例如《内经》首先按病因、病机、主症、病位进行分类,其中“病机十九条”就是典型的按病机、病位分类。以病因作为分类的依据,可以将内科疾病分为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两大类。这些分类方法,综合起来有病因病机分类、病位分类、脏腑分类,一方面反映了不同医家的学术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内科疾病本质的认识,古人为内科疾病分类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身体远远不如古人,所谓“富贵病”、传染病,已经将人们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如果对现代的致病因素不加以研究,生活方式不进行改变,无异于自取灭亡。简单地说,现代社会致病原因除了“六淫”“七情”以外,还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劳累过度、传染病(简称疫疠)。特别是饮食习惯,已经成为人类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传染病属于外部因素,饮食习惯、劳累过度属于内部因素,综合在一起,就成了外感七淫“风、寒、暑、湿、燥、火、疫疠”;内伤九情“喜、怒、哀、思、忧、恐、惊、饮食、劳倦”。 明白了所有的致病因素,时时记在心中,我们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燃。至于这些因素是如何使人体生病的,请看下文“人为什么会生病”。对于身体健康,我们要做个明白人,不要糊里糊涂把命丧 第二讲:人为什么会生病, 今天将第二讲:病机。 改革开放30 年了, 中国经济每年都以近10% 的速度发展,现在GDP 的总量已经超过英国, 居美国、日本、德国之后, 排在第四位, 并且有研究报告认为, 到2020 年, 中国将超过日本, 位居世界老二的位置,到2050 年,超过美国。之所以能做到这些, 都是咱老百姓玩命干出来的啊! 当有一天,我们的生活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了,好日子还没来得及享受, 人却提前Over了。就在前几天,同仁堂股份董事长张生瑜于凌晨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年仅39岁。2004年,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在上海病故,年仅38岁。傅彪42岁死于肝癌,高秀敏46岁死于心脏病,陈晓旭42岁死于乳腺癌......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年纪轻轻就突然死亡的事情时有发生,我们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真的该好好总结一下了,为什么要这样生活,我们追求什么,我们最后又得到了什么, 上一讲讲的是病因,其中“劳倦”就是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天我讲一讲病机。 病机即生病的机理,古人总结出了19条机理,叫做“病机十九条”。阿明将生病的机理总结为三句话“气血亏空、寒湿滞重、经络不通”,一共十二个字,很简单吧。虽然简单,但这十二个字却可以解释所有的疾病。在这里解释一下“气”,很多人都不理解“气”是什么东西,所谓“气”就是先天日月之精华、后天水谷之温煦,通俗地说,“气”就是热量和温度。 再简单解释一下经络,说起经络,很多人心里有疑问:经络是什么,经络真的存在吗,关于经络的存在与否,中科院院士祝总骧教授通过各种物理实验,已经证实经络确实存在,就像神经系统,虽然我们肉眼看不见它,但它确实存在。那么,经络是干什么的呢,简单地说就是: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人体有十二条正经,正好对应着六脏六腑,再加上任脉、督脉,一共有十四条主要经络。这十四条经络就是中医治病的路线图,在这些经络上共分布着三百六十多个穴位。经络畅通,人体就不会生病,经络不通,人就会生病,就会疼痛。 现在的人与古代的人相比,生存环境、条件都已完全不同,古人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生活很有规律,我们现代人为了挣钱,经常是加班加点,古人们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现代人都用各种各样的发明简化了,缺乏休息,缺乏体育锻炼,其结果就是气血亏空。 现代人物质丰富、体力劳动少,从而引起营养过剩,导致体能下降、各种疑难杂症频发,更严重的是,现在空气、水、食品的受污染状况严重,已影响到身体的内环境,血中杂质多,其结果就是经络不通。 现代人经常在冬天贪吃反季节的寒凉食物;夏天人体毛孔大开的时候,频繁使用空调,人体不排汗,湿邪就无法排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的体内寒湿普遍很重,其结果就是血液流通不畅,造成供血不足,使各个脏器营养不良,功能下降,以致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堆积在血管里,造成血管壁的增厚,加速动脉硬化,使各种与血管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频发,同时身上、脸上会长痘、长 斑,重者甚至会长肿瘤。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但病死并不是必然规律。在二十几年前,农村还有不少寿终正寝、无疾而终的老人,现在越来越难见到了。白血病、高血压种种疑难病也没有现在这么多。除了环境变坏,人们不得不饮苦食毒以外,人类心性的变化也是重要的原因。据《黄帝内经》说,上古的时候,有病只要用“书符著箓”就可以了。中古的时候,生病用针石可以治愈。到近古,已经非汤药不可了,所以有了神农尝百草。到了现代,百药无效的病越来越多了。各种各样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造成了人体“气血亏空、寒湿滞重、经络不通”。这,就是人为什么会生病的原 第三讲:疾病分类 这一讲比较枯燥,很多人会认为疾病分类是医生关心的问,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其实,仔细想一想,医生真的可靠吗,比如说西医,西医是讲究对症治疗的,西医不去研究疾病本质问题,而是一个病一个病地提出治疗,这就把同一类疾病搞得很复杂。拿流感来说,今年流行的是A病毒性,于是提出一个治疗方案,大家会治了。可是,明年流行的是B病毒性,大家就不会治了。如果后年流行的是C病毒性,大家就更糊涂了。这叫没有抓住疾病的本质,却高举解除病人痛苦的大旗,确实迷惑了很多人:你发热吗,给你退热;你疼痛吗,给你止痛;你失眠吗,给你镇静;但是疾病本质是什么呢,对不起,搞不清楚~所以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明白一些疾病常识,即使不能给自己看病,也可以对医生的水平做出判断,避免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 西医通常按科分类,比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眼科、五官科、口腔科等分科,那么由于分科过细,医生就会出现隔行如隔山的现象,其知识面就会非常狭窄。 中医辨别疾病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八纲辨证、三焦辨证等等,从而对疾病形成各种分类方法。脏腑辨证始于《内经》,张仲景《金匮要略》奠定了脏腑辨证的基础,华佗《中藏经》专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等,使其初具系统性,其后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脏腑辨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得到较大充实与发展。六经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纲领,是以阴阳为总纲,分为三阴三阳两大类,分别从邪正关系、病变部位、病势进退缓急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个阶段的病理特点。八纲辨证,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从八纲辨证来看,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这么多的分类方法,即使是专业医生,也很难深入彻底地研究并消化吸收,所以说不采取执简驭繁的研究方法,是绝对不行的。 在这里,我推荐刘宏章的分类方法。刘氏把人体疾病分为16个症候群。医生根据病人的主诉,通过望、闻、问、切,就能迅速归纳到某个症候群,于是就按照这个症候群去治疗。最重要的,刘氏将16个症候群与现代疾病建立了对应关系,这样大大简化了治疗,因为同一 个症候群中的疾病,虽然看上去互不相干,却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按照病人主诉、症候群、对应疾病,将16个症候群列举如下: 第一条:主诉:全身无力,腰疼阳痿。症候群:肾气不足。主治:不育症、多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症、延缓衰老等。 第二条:主诉:发热流涕,咳嗽痰多。症候群:风热袭肺。主治:感冒、咳嗽、急性支气管炎、非典型肺炎、肺炎等。 第三条:主诉:发热腹疼,里急后重。症候群:寒湿化热。主治:霍乱、急性痢疾、急性胃肠炎等。 第四条:主诉:全身无力,腰腿肿胀。症候群:中气下陷。主治:粘液性水肿、虚胖、多睡症、重症肌无力等。 第五条:主诉:阳黄、发热腹胀,午后加重。症候群:湿热内蕴。主治:肝炎、肝硬化、疟疾、疰夏、艾滋病、性病等。 第六条:主诉:纳呆便秘,疲乏烦躁。症候群:胃阴不足。主治:亚健康状态。诸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石症、慢性胆囊炎、单纯转氨酶增高性肝损伤、青春期或者更年期综合 症、习惯性便秘。 第七条:主诉:夜寐不安,癫狂梦醒。症候群:热入心室。主治:癫痫、精神分裂症、戒毒等。 第八条:主诉:多吃多喝,多尿便秘。症候群:阴虚内热。主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 第九条:主诉:嗳腐吞酸,腹泻无时。症候群:运化失常。主治:慢性结肠炎、胃和十指肠溃疡等。 第十条:主诉:硬结不疼,翻花流注。症候群:血热妄行。主治:乳腺癌、痔疮、肺结核、恶性实体瘤、境界瘤等。 第十一条:主诉:全身无力,出血不时。症候群:脾不统血。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第十二条:主诉:晨起白尿,腰腿肿胀。症候群:脾虚夹热。主治:慢性肾炎、尿毒症等。 第十三条:主诉:畏寒疼痛,晨僵历节。症候群:瘀热互结。主治:跌打损伤、良性肿瘤、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第十四条:主诉:心烦憋气,咳嗽痰多。症候群:痰热壅肺。主治: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第十五条:主诉:发热红肿,便秘疼痛。症候群:胃肠实热。主治:疮疖、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 第十六条:主诉:眩晕、心烦憋气,暮乱语堑。症候群:阴虚阳亢。主治: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震颤麻痹等 第四讲:中医治病方法(1)-刮痧 中医的治病方法可以分为四种,叫做“一砭(bian)二针三灸四药”,“砭”即刮痧,“针”即针刺,“灸”就是使用艾叶灸烤,“药”即服用中药。有人问了,为什么把刮痧排在第一,这是因为刮痧的历史最为悠久。 【刮痧来历】 “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这种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也就是说刮痧已经有几万年的历史了。古时候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就是“刮痧”疗法的雏形。 之所以向大家先推荐刮痧法,是因为它的治病、防病功效最为显著。刮痧擅治轻浅之患,是治疗疾病初起的首选方法。但凡对感寒、中暑、受风、突发的肠胃病、颈椎病、肩背痛、皮肤病(忌刮患处)等等新发急发之病,都有应手之效。操作也极为简单,只需一块牛角板、一瓶刮痧油(精油也可),循着受损的经,以和皮肤45度以下的角度,轻轻刮拭即可。刮出的痧点旁观者看着吓人,当局者只觉爽快,且不影响洗澡。几天后便被新鲜血液吸收,随尿排出体外了。刮痧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适应病种非常广泛的自然疗法。早在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他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话,就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 【刮痧疗效】 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刮痧施于皮肤,对机体的作用大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作用 一、预防保健作用 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 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中,卫气调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脏》)。健康人常做刮痧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二、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治病作用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液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三)舒筋通络 临床经验得知,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它们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中我们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四)信息调整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据之一。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内关穴,输入调整信息,可调整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电波动,增加冠脉流量和血氧供给等。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动等作用。 (五)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六)行气活血 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起到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作用。 美容用的刮痧板是一块小小的玉石。大家都知道,玉石自古就是美容的佳品,今天人们又给刮痧板塑造了一个秀美的身材,刮痧板的每一个部位都有着优美的曲线和特殊的功用。如今刮痧板不但成了时尚白领、爱美女士们离不开的好朋友,也成了美容师的好帮手,美容院纷纷把刮痧板当作吸引顾客的招牌。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人们惊喜地发现刮痧板不仅美容、祛斑,还能除痘、消皱纹呢。您一定奇怪,以前只听说过刮痧能治病,难道也能养颜美容吗,这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吗,其实只要了解刮痧板为什么能治病,就自然容易了解为什么能养颜美容了。面部刮痧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使局部组织营养增强,促进皮肤组织细胞的生长,清除面部的有害物质,从而保持面部的健康美容——红润细腻 第四讲:中医治病方法(2)-针刺 中医的治病方法可以分为四种,叫做“一砭(bian)二针三灸四药”,“砭”即刮痧,“针”即针刺,“灸”就是使用艾叶灸烤,“药”即服用中药。人们通常把针疗和灸疗放在一起,统称“针灸”,但我认为,针疗和灸疗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今天专门讲一讲针刺疗法。为了尊重人们的表达习惯,以下使用“针灸”一词,其本意却是针刺疗法。 【针灸的起源有点玄】 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黄帝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起源,可能在石器时代。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 小小的银针为什么能治好那么多连西医都没办法解决的奇难杂症呢,一般的老百姓很难回答这个问题。针灸疗法是运用针刺的物理性刺激,通过腧穴与经络的传导作用,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对许多疾病,如针刺太阳治头痛;针刺颊车或下关、 合谷止牙痛;针刺内关止心悸;针刺足三里治肠胃疾病等,有非常显著的疗效,而且工具简单,不用药物,治疗方便,收效迅速。其法虽简,其理却深 穴位知多少】 很多非针灸人士经常发出“人体的穴位这么多,真的很难记”这种感叹。实际上人体只有361个经穴。所谓经穴也就是经脉上的穴位。经脉以外也还有很多穴位,即经外奇穴,这些穴位皆有特定的功效。现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又发现了耳穴、手穴、足穴、踝穴、鼻穴等,这些穴位对于治疗某些疾病亦有其特别的效果 【针灸疗效】 自从首例针灸麻醉成功以来,针灸逐渐被西方所接受。早在1981年,联合国就公布了针灸治疗三十几种疾病有肯定的疗效。实际上,在我国一般的疾病都可以用针灸治疗,但以神经科疾病为主。针灸治疗的常见病种包括:中风后遗症、周围性面瘫、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各种神经损伤、各种关节退行性病变、肌肉劳伤等。针灸镇痛的效果确实很好,对于牙痛、胃痛、胆绞痛、肾绞痛,经常能针到病去。有时候针灸急救效果也不错,对于急性腰扭伤、癫痫昏倒病人,只掐一下人中,也许病情马上得到缓解;高热的病人针一下大椎穴或曲池穴,高血压的病人针一下百会穴,心绞痛的病人针一下内关穴,也许会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一些西医或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或根本没有办法的疾病,不妨试一下针灸治疗,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针灸中有一种疗法叫天灸,就是三伏天在患者背部的穴位上贴药,其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就有非常肯定的效果;对于顽固性失眠,贴贴耳穴,按按手上的神门穴,效果也不错。 针灸在治疗很多疾病方面有特别的效果,但也不能把针灸说得太神了。武打小说经常描绘这样的情景:一个五脏俱伤,不省人事的人,神医或武林高手针刺某个穴位,患者马上就能站起来。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么回事。针灸也是一种治疗手段,过于夸大其功效,就变成了伪科学了 第四讲:中医治病方法(3)-艾灸 中医的治病方法可以分为四种,叫做“一砭(bian)二针三灸四药”,“砭”即刮痧,“针”即针刺,“灸”就是使用艾叶灸烤,“药”即服用中药。今天说说灸疗。 【灸法起源】 灸疗是中医学中非常古老的疗法之一,灸疗历史悠久,其起源已难稽考。但从文物出土、社会发展规律、文献记载等方面探索,灸疗远在文字创造前即已萌芽。火的应用为灸疗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人们发现身体某一部位的疾病受到烘烤而感到舒适和缓解,在利用火的过程中不慎灼烤了某处,竟然使某种疾病得到减轻或消失,于是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疾病。在春秋战国时,灸疗就已经很盛行。关于灸疗,考古学者在甲骨文中发现了商周时代应用灸法治病的记载,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左传》,里面详细记载了公元前518 年有一个叫“缓”的医生给晋景公诊病的过程。通过长期的实践,人们从使用各种树枝灸烤,发展为用艾叶灸烤,形成了现在的灸法。 【灸法疗效】 针刺和艾灸并称针灸,与针刺不同,灸疗是一种用艾火熏烤穴位的方法,具有无创、绿色、环保的特点。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艾灸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另外艾灸对哮喘、肺结核、痢疾、疟疾、肠炎等有显着疗效外。WHO传统药物合作中心的丹尼拉?巴戈泽博士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早在1979年,WHO就已列出适合针灸治疗的300种疾病。 【灸法治大病】 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刮痧善治轻浅之病,针刺善治经络之病,灸疗善治膏肓之病。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灸疗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出现了医院重“针”轻“灸”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灸法耗时费力,医生必须全程观察,及时调整火力,掌握不当可能造成皮肤灼伤,而且灸法的治疗收费也较低,医生无利可图,使得不少医院针灸科都重“针”而轻“灸”,甚至只“针”不“灸”。据了解,大多数医院针灸科里,90%以上的患者仅接受针刺法,不少患者对灸法毫无所知。 【灸疗养生】 艾灸具有奇特的养生保健作用,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防治。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施灸能提高白细胞的功能,加速抗体形成,增加机体防御力,对呼吸、循环、消化、生殖等系统有调节作用,起到一定的保健防病作用。我国已故著名中医研究员刘炳凡老先生在《颐年金名-预防提要》中强调:“有疾宜先治,无疴应早防。”“关元足三里,常灸保安康。”保健取穴一是关元穴,二是足三里穴,三是整体调节备用穴。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印会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他强调“继承不泥古,发展需创新”,在中医理论方面多次提出了自己的创新观点。中医需要发展,对于广大的中医工作者来说,应当肩负起创新的历史使命。 现代化的艾灸治疗仪是传统艾灸材料与光电仪器的结合,在现代新型热源的作用下(如红外线、磁疗)充分发挥艾的药物效用,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第五讲:中医治病方法(4)-中药 中医的治病方法可以分为四种,叫做“一砭(bian)二针三灸四药”,“砭”即刮痧,“针”即针刺,“灸”就是使用艾叶灸烤,“药”即服用中药。今天说说中药。 古代的中药呈现在病人面前的主要是汤药,熬汤药可是一件费时费力的活儿,讲究浸泡、滚开、小火慢煲,而且汤药熬出来之后口感极差,令人苦不堪言。现代社会随着工业技术的普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中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琳琅满目、包装精美的中成药,这样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用药。 【中药七情】 中药不管是汤药也好,成药也好,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多种药材配伍而成,既然是配伍,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就像人与人之间配伍,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之说,中药与中药之间有七种不同的关系,简称“中药七情”,简单描述如下: 单行:只用一味药发挥药效。 相须: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药效。 相使:两药合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相杀:一药能抑制或消除另药的毒副作用。 相恶:一药能破坏另药功效。 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另药的毒副作用。 相畏:一药的毒副作用能被另药抑制或消除。 对于相恶、相反、相畏这样的关系,是中药配制时需要避免的,什么药材与什么药材之间会产生不好的作用呢,为了便于记忆,人们总结出了中药药材的“十八反”、“十九畏”,具体内容就不说了,反正大家又不是药剂师,那些枯燥的内容让药剂师们去背诵吧 【方剂分类】 目前常用中成药有两千多种,从治病的功能、作用角度可以划分成十八类,如下: 第一类 解表剂 第二类 泻下剂 第三类 和解剂 第四类 清热剂 第五类 温里剂 第六类 补益剂 第七类 固涩剂 第八类 安神剂 第九类 开窍剂 第十类 理气剂 第十一类 理血剂 第十二类 治风剂 第十三类 治燥剂 第十四类 祛湿剂 第十五类 祛痰剂 第十六类 消食剂 第十七类 驱虫剂 第十八类 涌吐剂 至于说医生给病人看病,选择哪类药剂,选择哪些验方,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具体情况,通 过辨别病人的各种症状,分析病机、病理,辨证施治。只要找到疾病的根源,而不是头痛医 头脚痛医脚,中药治病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
本文档为【中医治病的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