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中国女中音声乐发展的现状与提高途径

2017-10-31 7页 doc 21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doc】中国女中音声乐发展的现状与提高途径【doc】中国女中音声乐发展的现状与提高途径 中国女中音声乐发展的现状与提高途径 2009年1月 第29卷第1期 河北学刊 HebeiAcademicJournal Jan.,2009 Vo1.29No.1 中国女中音声乐发展的现状与提高途径 刘宁希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本文阐述了关声唱法中女中音声部的概念,分析了中国女中音声部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了对女中音概念上 的一些误区及在演唱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提高女中音声部教学,作品创作和艺术活动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doc】中国女中音声乐发展的现状与提高途径
【doc】中国女中音声乐发展的现状与提高途径 中国女中音声乐发展的现状与提高途径 2009年1月 第29卷第1期 河北学刊 HebeiAcademicJournal Jan.,2009 Vo1.29No.1 中国女中音声乐发展的现状与提高途径 刘宁希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本文阐述了关声唱法中女中音声部的概念,分析了中国女中音声部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了对女中音概念上 的一些误区及在演唱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提高女中音声部教学,作品创作和艺术活动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女中音;声区;音域;作品 [作者简介]刘宁希(1959一),女,安徽省合肥市人,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研究. [中图分类~-]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09)01-0206-03[收稿日期]2008—11一O1 中国女中音声部的发展历程 女中音又称次女高音,其声音属性是宽厚,深 沉,温婉,柔美.就其声部发展而言,与中国女高音, 男高音等声部相比,十分缓慢,亦很薄弱,尤其是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中国有影响的女中音歌唱 家几乎是空白,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叶至80年 代,在声乐舞台上才渐渐出现屈指可数的几位女中 音歌唱家,如苏凤娟,罗天婵,关牧村等.与女高音, 男高音等声部歌唱家的人数众多相比,女中音则 "物以稀为贵".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一般只分男声与 女声,由于审美观点和语言习惯的原因,以高声部多 见.可以说,民族传统演唱中几乎是高声部一统天 下,因此也蕴育了大量的高声部作品.20世纪二三 十年代,随着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与外来音乐文化 的渗入,学堂乐歌,填词歌及艺术歌曲的流行使得西 方美声唱法逐渐被中国大众所接受.这个时期产生 了一些适合女中音演唱的作品,如聂耳创作的歌曲 《梅娘曲》G调,《铁蹄下的歌女》F调等.这些歌曲 不仅注重民族风格与艺术形式的统一,而且还将抒 情性与时代性融合在一起,音域范围十分适合女中 音演唱.但当时只是美声唱法的雏形阶段,还没有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美声唱法的女中音声部.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声唱法在中国得到广泛传 播与发展,在主要大城市陆续成立了音乐艺术院校. 此时,女中音声部的建立开始有了起色.然而,受传 统声乐审美习惯的影响,女中音声部基本上游离于 歌坛之外,尚未占有一席之地.如在新歌剧《白毛 206 女》,《刘胡兰》,《洪湖赤卫队》,《柯山红13》与《刘 三姐》等剧目中基本上没有为女中音声部的角 色及唱段,为女中音创作的歌曲也很少见.可见,女 中音声部的发展是滞后的,加之"文化大革命"十年 动乱,更给中国声乐界带来巨大冲击.现革命的 充满"时代激情"的英雄主义形象及"革命样板戏", "语录歌"一度取代了歌唱艺术.衡量声乐艺术的 遭到了严重扭曲,对各声部的声音要求是"高, 重,亮,硬"的所谓"英雄"式嗓音.而抒情,柔美自 然的歌唱几乎成为音乐舞台上不能容纳的异端.这 种违背生理与科学的粗暴反审美要求,扼杀了许多 优秀人才,迫使一些歌唱家不管是什么声部,什么种 类,都一律唱样板戏,语录歌,造成中国声乐界声音 概念混乱的现象,女中音声部更是错乱不清,并表现 为两个极端:要么扯着嗓子往上喊,要么就压着喉咙 撑着唱.这种声部概念不清的问题甚至一直影响到 今天,误导了大众对声乐艺术审美的取向.因此,在对女中音的训练及声部概念上远不如女高音声部那 么清晰,明了,更不及女高音那么"出才"率高. 2O世纪8O年代以来,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 交流13益扩大,一批批国际知名的声乐教授和世界 级歌唱家纷纷来中国表演,献艺,授课.如文化部曾 三次邀请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教育家吉诺?贝吉 与美籍男低音歌唱家斯义桂来华讲学等等.他们对 歌唱艺术的理念及先进的教学手段等对中国的声乐 教学和对声部的概念理解均产生了很大影响.同 时,国家也不断选派歌唱家与声乐教师出国进修,学 习,国际间的学术交往越来越多.在音乐舞台上渐 渐出现了女中音的身影,如罗天婵,苏风娟,关牧村 ?艺术学研究? 等.特别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女中音歌唱家关 牧村深受大众喜爱,红遍大江南北.此时,中国的声 乐教学艺术有了飞跃性提高,老一辈声乐家的才智 得到充分发挥,音乐院校又相继出现了一批声乐教 育家,他们都为国家培养出许多优秀歌唱家并在国 际声乐比赛中纷纷摘取大奖,如詹曼华,苗青,梁宁, 杨光等等.这些成就充分说明,中国声乐界对女中 音的声乐教学及声部概念有了质的变化以及新的认 知. 对女中音声部声区的比较与认识 据有关专家论证,人的嗓音自然分为三个声区, 即低声区(胸声区),中声区与高声区(头声区),而 且无论哪个声部都在自己的音域内有三个声区.那 么,作为女中音的声区应该在怎样的音域内呢?笔 者认为,女中音可分为偏高的和偏低的女中音两种. 一 般说来,女中音嗓音应根据其音色,音域,声区的 界阶以及自然声区的分布来确定.温婉,宽厚,柔美 的音色为其主要的声部属性.其低声区大致在a— e,中声区为e--d,高声区为e.一a,其音域范围 大致在a一a.一些偏低的女中音低声区还可以 往下一个小三度,偏高的女中音可以往上一个小三 度,其高声区几乎和戏剧女高音差不多,仅差二度, 只是音色较女高音略暗一些.实质上,鉴定女中音 的声部要比其他声部复杂得多.在当前的教学中, 声部错乱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如受错误的演唱方法 或传统声乐审美的影响,偏爱"高"声部,盲目模仿 自己喜爱的高声部歌唱家的演唱等.这样不仅容易 掩盖歌者真实的嗓音条件,而且还往往导致误唱.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是中国女中音 歌唱家演唱的鼎盛时期.期间,许多女中音歌曲及 歌唱家家喻户晓.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打起 手鼓唱起歌》,《假如你要认识我》,《一支难忘的 歌》,《祝酒歌》,《宝贝》,《美丽的梭罗河》等.这些 作品声区的共同特点是音域比较窄,一般在中低声 区使用较多,很少甚至没有高声区或避开高声区. 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打起手鼓唱起歌》的音域 为b--e,《一支难忘的歌》的音域为f-_f2,《祝酒 歌》的音域为b一e,《驼铃》的音域为g一e,等 等.由此可见,这些歌曲的音域基本处于中,低声 区.这一方面说明那个时期的女中音歌唱家在中, 低声区的运用上比较习惯,自如,另一方面也说明中 声区与高声区的协调统一尚有待提高.其实,作为 一 个声部,无论是高声部或中声部,也不论男女声, 都应该有其完整的音域,具有技术上与声区上的相 对统一,这样才能表现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音乐形 象,更能充分体现不同声部的特质.如世界着名作 曲家莫扎特的歌剧《蒂托的仁慈》中,女中音塞克图 斯的咏叹调"我走,我走"的音域是d一b,比才 《卡门》"塞维利亚老城墙旁边"的音域是b—b,罗 西尼《灰姑娘》"不再独坐炉火边悲伤"的音域是 a--b,古诺《罗密欧与朱丽叶》"小鸽子,你在哪 儿"的音域是d'一c.,等等.在这些作品里基本上 囊括了女中音的音域(高,中,低声区),大至有两个 八度,从中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女中音所应该 具备的音域与发声技术. 关于发展女中音声乐的几点思考 目前,中国音乐教育的水准日益提高,并培养出 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女中音声部也不再那么 "稀有",甚至在2007年的中国金钟奖声乐大赛中, 冠军系由年轻的女中音歌手获得.然而遗憾的是, 在中国社会性音乐舞台上却很少见到她们的踪影, 虽偶尔露一下面,有时演唱效果亦颇让人失望,很难 与她们在演唱大段的高难度的外国作品时挥洒自 如,行云流水般的洒脱相比.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 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当代中国歌曲创作虽很繁荣,涌现出一些 脍炙人口的作品,但精心为女中音谱写的歌曲太少, 真正贴近生活,旋律优美并符合女中音声区音质特 色的好作品更是微乎其微.正如着名音乐家李凌所 说:"一般的歌曲在一些作曲家的心目中,是不分声 部的.以至每个歌唱者的音质,音色特点,声部声区 中那些部位的音调性格怎样,如何才能发挥这些声 部的最有活力的音调,甚至连具体歌者的专长,这些 问题都是注意得非常不够的."I1~(P236)高质量的音乐 作品创作直接影响到大众审美情趣的指向,不仅能 给声乐教学提供鲜活的学习"蓝本",又能让歌唱家 充分展现美妙的歌唱才华. 其二,在中国声乐教学和教材中存在着高,中, 低声部不平衡的问题.女中音声部的训练学习过程 中绝大部分使用的是外国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曲等, 较少选用中国艺术歌曲和当代创作的优秀歌曲,歌 剧作品更是屈指可数,这就给教学与学习带来一定 局限性,并因此而容易忽视对中国民族语言,民族声 韵及行腔的深入研究.由于缺乏对民族歌曲的兴趣 和熟悉,也易造成只重声音和发声技巧,以能唱外国 作品或以能在国际声乐大赛上获奖为旨归.一些歌 唱家在演唱本土作品时在声腔,声韵及民族语言等 方面则显得苍白无力而缺乏应有的内在韵味. 207 河北学刊2009?1 其三,在音乐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对于女中音 的教学还不够.笔者认为,应该统一对女中音 训练方法的共识,这种共识要有系统性,包括对女中 音的音域及声区的科学要求,更正过去那种认为唱 不出高声区就是女中音的片面认识.当然,根据学 生不同的嗓音条件,可将女中音分为三种不同类型: 即偏于低,中声区,偏于高,中声区,以及高,中,低声 区相统一.这种划分,不仅有利于对女中音的训练, 而且有利于其演唱事业良性发展.同时,声乐教育 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好的教材,因此,搜集和整理,选 辑出一批规范的女中音曲目是大有必要的.当前, 女中音曲目匮乏(尤其是中国作品)且不成系统,这 '不仅影响女中音的教学,也影响女中音全面技术的 平衡发展,更影响歌手的舞台艺术实践活动. 其四,缺乏广泛的社会性表演平台,得不到文化 主管部门的欣赏与重视.长期以来,在众多的音乐 舞台上,很少有女中音的一席之地,如每年的央视 "春晚","同一首歌"及一些节日型的大型晚会上几 乎很少听到女中音的歌曲,在两年一届的全国青年 电视歌手大奖赛中女中音选手也是寥寥无几.由于 女中音歌手很少得到在社会性舞台上实践的机会, 大多只能呆在象牙塔里"孤芳自赏",因此也得不到 大众的鉴赏与信息反馈. 208 总之,随着声乐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性音乐 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高等音乐院校教育进一 步趋向国际化,声乐教育水准在国际声乐界日渐提 升,对女中音声部的概念及训练方法有了较为清晰 而明确的认识,女中音的"出才"率大为提高.然 而,在当代中国主流音乐舞台上仍没有保证其常年 施展歌喉的平台.艺术需要百花齐放,不同的民族 与不同的声部,流派,唱法更应竞相争艳,给大众以 完整的声音审美引导.我们的歌唱家应以唱好中国 优秀作品为本,在字,声,腔,韵与歌唱技术的融合协 调上多下工夫,以训练有素的歌喉努力唱好体现我 们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作品.我们的作曲家创作范 围应再开阔些,形式再多样些,能悉心了解女中音音 色,音域和音质的特点,谱写出一些真正适合女中音 演唱的好作品.我们的音乐艺术文化应该是一种多 元格局,有着真正意义的上百花齐放,能为大众呈现 出不同声部,不同形式,丰富多彩的优秀曲目,同时 又能普及和提高大众的声乐审美艺术观念. [参考文献] [1]李凌.歌唱艺术漫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 TheDevelopingStatusQuoofMezzo——sopranoin ChinaandImprovingApproaches LIUNing—xi (DepartmentofMusic,SchoolofArts,Anhui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Abstract:Thispaperexpoundstheconceptofmezzo—sopranoofbelcanto, analyzesthehistoryofChina 台mezzo—sopranoandthestatusquo,pointsoutsomemistakesintheconceptofmezzo—soprano.teach. ingproblemsandcomesupwithsomeconsiderationsofmezzo—sopranoteaching,creationandartistic activities. KeyWords:mezzo—soprano;register;gamut;musicpieces [责任编辑,校对:把增强]
/
本文档为【【doc】中国女中音声乐发展的现状与提高途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