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充要条件

2012-11-15 4页 doc 71KB 8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14775

暂无简介

举报
充要条件第一章 集合及其运算 数学基础模块 上册 1.2.1 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 2. 能在判断、论证中灵活运用上述三个概念. 3.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形成概念.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问题:判断命题“如果 x=...
充要条件
第一章 集合及其运算 数学基础模块  1.2.1 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 2. 能在判断、论证中灵活运用上述三个概念. 3.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形成概念.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问题:判断命题“如果 x=y,则x2=y2”是否正确. 师生一起感受命题推理. 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新 课 新 课 新 课 1.命题与推出.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遇到“如果 p,则 q”形式的命题,这种命题的真假要通过推理来判断.如果p真,证明q也为真,那么“如果p,则q”就是真命题.这时我们就说,由p可推出q. 符号记作:p ( q, 读作:“p推出q”. 2.推出与充分、必要条件. p推出q,通常还可述为 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这就是说, 如果p,则q;(真) p ( q; 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这四句话表达的都是同一意义. 例1 (1)“如果 x=y,则 x2=y2”(真)这个命题还可表述为哪几种形式? (2)“在△ABC中,如果AB=AC,则∠B=∠C”(真)这个命题还可表述为哪几种形式? 解 (1)“如果 x=y,则 x2=y2”(真)这个命题还可表述为 x=y ( x2=y2; 或 x=y 是 x2=y2 的充分条件; 或 x2=y2 是 x=y 的必要条件. (2)“在△ABC中,如果AB=AC,则∠B=∠C”(真)这个命题还可表述为 在△ABC中,AB=AC(∠B=∠C; 或 在△ABC中,AB=AC是∠B=∠C 的充分条件; 或 在△ABC中,∠B=∠C是AB=AC 的必要条件. 1 教材P22 练习A组第1题. 练习2 教师写出四种等价说法中的一种,学生说出其他三种. 3.充要条件. 观察例1(2)“在△ABC中,如果 AB=AC,则∠B=∠C”. 反过来,“在△ABC 中,如果 ∠B=∠C,则 AB=AC”这个命题是否正确?若正确,用刚学过的“推出符号”和充分、必要条件怎么叙述? 引出充要条件的概念. 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p ( q ),p又是q的必要条件(q ( p ),则称p是q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记作 p ( q. 显然,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条件.又常说成q当且仅当p,或p与q等价. 例如:两个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是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充要条件. 4.综合练习. 例2 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填空: (1) x 是整数是 x 是有理数的 ; (2) x=3 是 x2=9的 ; (3) 同位角相等是两直线平行的 ; (4) (x-2)(x-3)=0是 x-2=0的 ; 练习3 教材 P22,A组第2题. 例3 已知 p 是 q 充分条件,s是 r 必要条件,p 是 s 充要条件.求q与r的关系. 解 根据已知可得 p ( q,r ( s,p ( s. 所以 r ( s ( p ( q. 所以 r ( q. 即,r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 r 的必要条件. 练习4 用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填空: (1) a=b 是 a c=b c 的 ; (2) 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相似的 ; (3)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是四边形是矩形的 ; (4) a+5是无理数是 a 是无理数的 . 生:结合引例,阅读教材P21第1行到第15行,每四人为一组讨论:p推出q还有几种表达方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弄清几个关键词:推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同时强调这四句话表达的都是同一意义. 师:板书例题,引导学生用四种不同的表述方法表述同一命题. 让各个学生参与到练习中来. 教师分析例1中的(2),引导学生得出充要条件的定义. 生:比较例1中(1)和(2)的不同,得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仅看“前推后”是不够的,还要看“后推前”. 师:你能举出几个充要条件的例子吗? 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可简记为: 1. 前推后充分; 2. 后推前必要; 3. 互推充要. 练习3学生模仿练习. 师:出示例题. 生:讨论,理清各命题之间的关系. 师:总结学生发言,梳理解题思路,板书解题过程. 生:思考、讨论,说出练习4各题的结果. 师:引导学生订正答案,并说明原因,加深对各种条件的理解. 从实例直观感知概念.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几种表达方式的理解是难点,通过观察、自学、类比、思考突破学生这一思维障碍. 通过例题1,熟练使用四种不同表达方式,加深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理解. 练习2使学生熟悉四种等价说法的相互转换,为例3做准备. 在分析例(2),的基础上得出“充要条件”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关系.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引导学生用刚学过的数学语言描述初中的等价命题,培养数学语言的应用意识. 在板书例2的过程中,突出解题思路与步骤. 通过例3,将不同表达方式的转化运用到判定中,加深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理解. 加深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理解,形成技能. 小 结 1. 前推后充分. 2. 后推前必要. 3. 互推充要. 4. 不能推,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学生阅读教材 P21~22,畅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引导梳理,总结本节课的. 梳理总结,针对学生薄弱或易错处强调总结. 作 业 教材P25,习题第1、2题. 学生课后完成. 巩固拓展. 22 21
/
本文档为【充要条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