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溶出度检查法

2017-10-19 6页 doc 18KB 1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溶出度检查法溶出度检查法 溶出度测定法 第1页共4页 标 题 溶出度测定法 编 号 STP-QQ-425 版 本 ? 页 数 共4页 起 审 批 签 名 签 名 签 名 草 核 准 日 期 日 期 日 期 人 人 人 起草部门 颁发部门 生效日期 年 月 日 送达部门 份 数 目 的: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范 围:适用于溶出度的测定。 责任者:操作员 规 程: 1、简述 1.1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 程度。它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一种模...
溶出度检查法
溶出度检查法 溶出度测定法 第1页共4页 标 题 溶出度测定法 编 号 STP-QQ-425 版 本 ? 页 数 共4页 起 审 批 签 名 签 名 签 名 草 核 准 日 期 日 期 日 期 人 人 人 起草部门 颁发部门 生效日期 年 月 日 送达部门 份 数 目 的: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范 围:适用于溶出度的测定。 责任者:操作员 规 程: 1、简述 1.1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 程度。它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 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的试验方法。 1.2 溶出度测定法是将某种固体制剂的一定量分别置于溶出度仪的转篮(或烧杯) 中,在(37?0.5?)恒温下, 在规定的转速、溶剂中依法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测定 其溶出的量。 1.3 本方法适用于片剂、胶囊剂及颗粒剂的测定。 1.4 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转篮法、第二法桨法、第三法 小杯法。 1.5 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2、仪器与用具 2.1 溶出度仪 2.1.1 仪器的组成:溶出度仪主要由电动机、恒温水浴、篮体、篮轴、搅拌桨、圆 底烧杯及杯盖等组成。 2.1.2 仪器的装置与使用:按溶出度测定仪SOP进行操作。 2.1.3 仪器的校正:为使同一种药物的溶出度测定得到良好的重现性,应对新安装 的溶出度仪采用校正片进行校正,对已使用过的仪器也应定期或在出现异常情况时采用 校正片进行校正。 2.1.3.1 溶出度校正片分崩解型和非崩解型两种,崩解型为泼尼松片,非崩解型为 水杨酸片。 2.1.3.2 校正片测定前,应先调试所用仪器,上述两种校正片只适用于六杯式溶出 溶出度测定法 第2页共4页 度仪。 2.1.3.3 按溶出度校正片使用说明校正仪器时,应注意在吸收度的 测定与溶出度的测定前,均需将溶液经滤纸滤过,不宜使用滤膜滤过。 2.2 取样器:注射器(5、10、15、20ml)及取样针头。 2.3 滤过器:滤头及滤膜(?0.8μM)。 3、操作方法 3.1 仪器的调试 3.1.1 每次使用前应检查转轴是否垂直,与圆底烧杯的轴线间偏离要小于?2mm,旋转应平稳、无颤动。稳速误差不得超过?4%。 3.1.2 水浴的温度应能使圆底烧杯内溶剂的温度保持在(37?0.5)?。 3.1.3 第一法法的转篮在旋转时的摆动幅度不得超过?1.0mm,取样点位置应在转篮上端距液面的中间、离烧杯壁10mm处。 3.1.4 第二法的搅拌桨在旋转时的摆动幅度不得超过?0.5mm,取样点位置应在桨叶上端距液面的中间、离烧杯壁10mm处。 3.1.5第三法中的搅拌桨右旋转的摆动幅度不得超过?0.5mm,取样点位置应在桨叶上端距液面的中间,离烧杯壁6mm处。 3.2 测定前的准备:按各药品项下的规定,量取规定量的经煮沸放冷或经脱气处理 的溶剂,置1000ml圆底烧杯内;调节温度水浴加热,使杯内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 按各药品项下规定调节转速;调节轴高度,使转篮底部或桨叶底部与圆底烧杯底部的距 离为(25?2)mm。 3.3 第一法:取供试品6片(个),分别放在6个干燥的转篮内,将转篮降入溶剂 中,同时开启仪器,并立即开始计时,除另有规定外,至45分钟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0.8μm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取续滤液,照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算出每片(个)的溶出量。 3.4第二法与第三法:取供试品6片(个),分别投入6个操作容器内(用于胶囊剂 测定时,如胶囊上浮,可用耐腐蚀的金属线轻绕于胶囊外壳),同时开启仪器,并立即 开始计时,除另有规定外,至45分钟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0.8μm 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取续滤液,照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 算出每片(个)的溶出量。 3.5 对照品的测定:精密称取对照品适量,用规定的溶剂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规定 的浓度或与供试品溶液浓度相当的对照品溶液,除另有规定外,经0.8μm滤膜滤过, 照供试品溶液的测定方法测定。 4、注意事项 4.1 在达到该药品规定的溶出时间时,应在仪器开动的情况下取样。 溶出度测定法 第3页共4页 4.2 第一法在供试品进入溶剂后,立即开启仪器并同时记时;第二法和第三法在供 试品接触液面后,立即开始计时。 4.3 滤膜应浸渍在蒸馏水中,至少浸泡一天以上。 4.4 水浴中的水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水浴液面应略高于圆底烧杯内溶剂的液面。 4.5 检查每个圆底烧杯内溶剂的温度应为(37?0.5 )?,为保证恒温,实验时应加有机玻璃盖,各杯之间的温差最大不超过0.5?。 4.6 溶剂的pH值应使用pH计。 4.7 溶剂须经脱气,气体的存在可干扰测定结果。 4.8 中国药典规定用滤膜滤过,但对用滤膜滤过时有吸附作用的供试品,要用其它 无吸附的滤材滤过。对照品溶液须用相同的滤材滤过后再进行测定。 4.9 实验结束后,应将篮轴、篮体或搅拌桨从电动机上取下,用蒸馏水冲洗,晾干 后妥善保存。 5、记录与计算 5.1 记录(记录以下内容) 5.1.1 方法,溶剂及加入量,转速,温度,取样时间。 5.1.2 取样体积、滤材。 5.1.3 测定方法: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或荧光分光光度法应记录测定波长与吸 收度或荧光强度。高效液相色谱法应记录测定波长与峰面积或峰面积比值。用对照品时, 应记录称取量与稀释倍数、取样体积、滤材。 5.1.4 溶出量计算值6个、平均值1个。 5.2 计算溶出量以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数示 5.2.1 用吸收系数时的计算 A,10,S溶出量,,100% 1%E,B1cm 5.2.2 用对照品时的计算 A,S,Mr溶出量,,100% Ar,Sr,B 5.2.3 符号 A为供试品吸光度、峰面积或峰面积比值; B为供试品规格(mg); S为供试品稀释倍数; Ar为对照品吸收度、峰面积或峰面积比值; Sr为对照品稀释倍数; 溶出度测定法 第4页共4页 Mr为对照品的重量(mg); 1%E为吸收系数。 1cm 6、结果与判定 6片(个)中每片的溶出量,按标示含量计算,均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除另有规定外,限度(Q)为标示含量的70%。如6片(个)中仅有1片(个)低于规定限度,但不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时,仍可判为符合规定。如6片(个)中有1片(个)低于Q-10%,应另取6片(个)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个)中仅有2片(个)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时,亦可判为符合规定。供 试品的取用量如为2片(个)或2片(个)以上时,算出每片(个)的溶出量,均不得 低于规定限度(Q),不再复试。
/
本文档为【溶出度检查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