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关于鲁迅先生与周作人的恩怨

关于鲁迅先生与周作人的恩怨

2018-03-14 5页 doc 17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关于鲁迅先生与周作人的恩怨关于鲁迅先生与周作人的恩怨 童小辉 要写鲁迅先生,我三次提笔而驻。虽与鲁迅先生不是一个世纪的人,可是我总是感觉与之颇有些渊源。 曾经,我也是一名文青,诗词小说、散文杂文无一不爱。无奈,梦想与现实总是容易被眼睁睁的看着擦肩而过。社会上的这些年,已然中了行尸走肉的毒。其中不乏阿Q精神的共鸣。 曾记得初次接触到鲁迅先生是一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章。不知道是与先生有缘还是从小便有些文学的神经,我与当时的小伙伴们看待这篇文章的感觉非常不一样。这文章与其他小伙伴们而言是作业是任务,可是当时于我而言是理想是向往。当时我多么...
关于鲁迅先生与周作人的恩怨
关于鲁迅先生与周作人的恩怨 童小辉 要写鲁迅先生,我三次提笔而驻。虽与鲁迅先生不是一个世纪的人,可是我总是感觉与之颇有些渊源。 曾经,我也是一名文青,诗词小说、散文杂文无一不爱。无奈,梦想与现实总是容易被眼睁睁的看着擦肩而过。社会上的这些年,已然中了行尸走肉的毒。其中不乏阿Q精神的共鸣。 曾记得初次接触到鲁迅先生是一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屋》的文章。不知道是与先生有缘还是从小便有些文学的神经,我与当时的小伙伴们看待这篇文章的感觉非常不一样。这文章与其他小伙伴们而言是作业是任务,可是当时于我而言是理想是向往。当时我多么盼望着有一个这样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啊。什么美女蛇飞蜈蚣,人形的何首乌云云,太美妙了。回头想想,如今我喜欢写科幻悬疑天马行空的东西多少是有些受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影响。所以,初识鲁迅先生我是很有好感的,感觉他就像个独居山间茅草屋中的温和仙人。随后,伴随着风筝线的拉长,我已然在一种独具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所谓先进的教育体制的成功塑造中,迎着风飘上了半空。悬在空中的时候,我又慢慢接触了鲁迅先生的《社戏》《孔乙己》《狂人日记》等文章。陡然间发现,温和的仙人也有愤怒的时候,而且不止一次的咆哮。 于是,我也开始了我的青春躁动时代,在“研习”了几篇先生的杂文后,便开始学着用笔锋去横眉冷对那些当时认为可憎的人们。我的第一个讨伐对象便是当时颇有些名气的王朔先生。原本不认识王朔,可以说根本就没听过。作为80后的我们,当时我们男生的文学偶像只有金庸先生,王朔何许人也,哪儿来的,不置可否,无所谓。可是,一篇报道让我气不打一处来。王朔先生痛骂金庸为四大俗之一。血气方刚的我哪里容得你一个无名小卒(当时我们眼中)这般放肆的诋毁我的偶像。于是,我学着鲁迅先生的腔调将讨伐王朔的杂文放进了高中的语文作文上。没想到语文老师居然颇为赏识,全班一节课上通读表扬,更是赞誉我颇有些鲁迅先生的感觉。自然,洋洋自得中我笑得有些合不拢嘴。当然,出于国人的中庸之道,我还是会捂着嘴的。如此一来,我便认为我和先生有着一些渊源,至少是一种敢于批判的的共鸣吧。 然而,入社会多年后,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不堪。鲁迅先生正如老师所说的在绝望中依然保持战斗的英雄。而我在生活的磨练中似乎逐渐沦为一个在绝望中得过且过的牺牲品。悲哉哀呼~不经意间,我从自认为与鲁迅先生站在统一战线的一个战士变成了他笔下的一个原型。孔乙己亦或是啊Q,谁知道呢~ 这学期的文学修养课,突然让我心中那团已然灭了十一年的文青之火重新泛起似乎可以燎原的火花。老师每节课的文化现象与名人的讲解让我勾起了少年的那些年回忆。首先感谢老师,把我从现实中抽离出来让灵魂好好的看一眼从前的自己,那些年的梦想。特别是上节课老师讲解鲁迅先生的时候,咯噔一下,一种莫名的愧疚感在心中油然而生。面对一个在绝望中都在斗争的英雄,我无法不羞愧。 文学课上,我是第一次听闻了不少鲁迅先生的个人生活的故事。以前,鲁迅先生虽是 我的偶像,但是我不曾像其他追星族一般对于偶像进行毁灭性的爆料挖掘。一则是我希望保留心中对偶像的那种不可被触犯的好感,因为我知道人性之中不可能有真正的唯美之人,再好的人也会有让你觉得不当之处,所以保留一定的距离便可以保鲜那份美好;二则便是懒得去探究这些,于我而言我只需要吸收有用的东西便可,这也是鲁迅先生教我的,他说过要拿来主义。 如今,在文学课上听老师讲解了诸多先生的生活轶闻,还是颇有些兴奋。这种心态似乎与我之前所提不愿探究偶像私生活的观点有些相悖,其实不然,因为每个人都有猎奇与偷窥心理,人性使然而已。 课余下来,我最为兴趣之点在于先生与其弟周作人先生的矛盾之谜。于是,我鼓起勇气,再次提笔写上几句讨伐的文字。而这次讨伐的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先生。因为,我需要捍卫我的偶像~ 在老师的讲解中,鲁迅先生的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有着沉重的打击。一是他的婚姻生活,另一个就是与弟弟周作人的失和。先生生前一直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他默默地承受着,直至逝世。 先生与其弟周作人的不合,大致是说鲁迅先生因涉及偷窥其弟妹羽太信子洗澡引起兄弟失和之事。哎呦我去,这简直是要让我摔盘子啊~亲兄弟的不合大都是因为家产,而作为两位大文人居然被说成了不合的原因是因为朋友妻不可欺~真的是三条汗下无节操啊~我不信,十分的不信。因为文人的心态我多少还是有些感触的,鲁迅先生不可能去苟且那些偷窥洗澡还是弟妹洗澡之事。文人多少都有些傲骨清高,就算是再色的文人也会有正当的方式去展现。比如说郭沫若先生,好色有道,偷窥什么洗澡啊,直接多娶几位妻子不就可以了吗,何必干那种累心伤神之事。偷窥洗澡实在是太低级了,别说大文豪了,就是一般的文青也难以放下身段去实践。再看被偷窥之人,羽太信子。我查了一些资料,此人相貌平平,无任何女神的特质,有何可以偷窥之处呢, 抛开这些不谈,事情发生后我们来看看当事人的处理方式。鲁迅与周作人的分手,是1923年7月19日。那日,周作人给鲁迅递来一封断交信。信中说: 鲁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前一日,鲁迅日记中写道:上午启孟自持信来,后邀欲问之,不至。 此前五天的日记有过这样一段文字: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 许寿裳著《亡友鲁迅印象记》写道:鲁迅爱住北平,但是他的西三条胡同住屋,是出 于不得已而经营的。他原来在北平购得公用库八道湾大宅一所,特地回南去迎接母太夫人及家眷来住,这宅子不但房间多,而且空地极大。鲁迅对我说过,“我取其空地很宽大,宜于儿童的游玩。”我答,“诚然,简直可以开运动会。”鲁迅那时并无子息,而其两弟作人和建人都有子女,他钟爱侄儿们,视同自己的所出,处处实行他的儿童本位的教育。……鲁迅对于两弟非常友爱,因为居长,所有家务统由他自己一人主持,不忍去麻烦两弟。他对于作人的事,比自己的还要重要,不惜牺牲自己的名利统统来让给他。作人的妻羽太信子是有歇斯底里症的。她对于鲁迅,外貌恭顺,内怀忮忌。作人则心地糊涂,轻听妇人之言,不加体察。我虽竭力解释开导,竟无效果。致鲁迅不得已移居外客厅而他总不觉悟,鲁迅遣工役传言来谈,他又不出来,于是鲁迅又搬出而至砖塔胡同了。从此两人不和…… 南屋是他的藏书室。说起他的藏书室,我还记得作人和信子抗拒的一幕。这所小屋既成以后,他就独自个回到八道湾大宅取书籍去了。据说作人和信子大起恐慌,信子急忙打电话,唤救兵,欲假借外力以抗拒,作人则用一本书远远地掷入,鲁迅置之不理,专心检书。一忽儿外宾来了,正欲开口说话,鲁迅从容辞却,说这是家里的事,无烦外宾费心。到者也无话可说,只好退了。这是在取回书籍的翌日,鲁迅说给我听的。我问他,“你的书全部都已取出了吗,”他答道,“未必。”我问他我所赠的《越缦堂日记》拿出了吗,他答道,“不,被没收了。” 扔书、没收~这种字眼实在是让我有些不堪,一个当弟弟的对于支撑了整个家族的大哥如此的无礼~读书再多何用,鲁迅先生是伟大的,他受了种种诬蔑委屈,搬出了八道湾,而对于作人和信子的事,日记上却一字不提。而此后的周作人却在《中年》、《志摩纪念》、《周作人书信(序言》、《论妒妇》、《责任》、《蒿庵闲话》等文章中,不指名地挖苦鲁迅多妻、纳妾、色情等,这样的恶语,我很感慨他是如何下得起手去写的,不辩解,是高明人的做法,这里有人间最深切的无可奈何之感。周氏兄弟先前的一切友爱与亲情,在瞬间变成了粉末。真是让人扼腕叹息。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始作俑者到底是谁呢,我认为就是那个趾高气昂的小日本:羽太信子。 鲁迅的另一个弟弟周建人,这样回忆羽太信子: 鲁迅在教育部的薪金每月三百元,还有稿费、讲课费等收入,周作人也差不多。这比当年一般职员的收入,已高出十多倍,然而月月亏空,嚷着钱不够用。在绍兴,是由我母亲当家,到北京后,就由周作人之妻当家。日本妇女素有温顺节俭的美称,却不料周作人碰到的却真是个例外。她并非出身富家,可是气派极阔,挥金如土。家中有管家齐坤,还有王鹤拓及烧饭司务、东洋车夫、打杂采购的男仆数人,还有李妈、小李妈等收拾房间、洗衣、看孩子等女仆二三人。更奇怪的是,她经常心血来潮,有时饭菜烧好,忽然想起要吃饺子,就把一桌饭菜退回厨房,厨房里赶紧另包饺子……这种种花样,层出不穷。鲁迅不仅把自己每月的全部收入交出,还把多年的积蓄赔了进去,有时还到处借贷,自己甚至弄得夜里写文章时没有钱买香烟和点心。 有人说,男人的拯救,有时是要依靠女人的。那么男人的堕落,势必也有女人的作梗~这也是以至于周作人后半身背负骂名的一种前因吧。好吧,到此我不得不感叹一句:一切皆是命啊~ 兄弟失和一事,周作人终生没有原谅鲁迅,因为他没有真正理解鲁迅;而鲁迅终其一生没有真正怪过周作人,因为鲁迅是真正理解周作人的。鲁迅对周作人的理解,周作人到了晚年也是非常感动的,当然感动并不代表谅解。其实说到底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真正受损失的不是鲁迅而是周作人~
/
本文档为【关于鲁迅先生与周作人的恩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