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2017-09-19 5页 doc 40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我国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研究 【内容提要】:在现阶段,一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主要的是产业竞争力。单纯的由资源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不一定具有竞争优势,单纯根据资源禀赋来确定自己的国际贸易结构,企图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出口导向,就会跌入“比较利益陷阱”。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然而现实中不少发展中国家却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现象,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因此,有的学者倡导中国应该发展竞争优势,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然而,生产要素...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我国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研究 【内容提要】:在现阶段,一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主要的是产业竞争力。单纯的由资源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不一定具有竞争优势,单纯根据资源禀赋来确定自己的国际贸易结构,企图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出口导向,就会跌入“比较利益陷阱”。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指导,然而现实中不少发展中国家却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现象,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因此,有的学者倡导中国应该发展竞争优势,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然而,生产要素存在匹配效率的问题,单方面加大对某一要素的投入,而不变动其他相关要素,不仅全要素生产效率难以提升,而且此要素本身效率也难发挥,从而边际效益递减(林毅夫。   两种观点都是从我国总体宏观的角度上分析和把握的,正是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才促成了我国改革开放这些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使学者从竞争优势理论的角度来寻求解决方法,以促进我国贸易和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 我国对外贸易背景 自我国加入WTO,我国对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既要积极规避金融危机对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又要妥善处理当代新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问题。在新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不断的新的挑战。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发展成为一个对外经贸大国,但是还算不上一个对外经贸强国。在新的世纪里,我国的目标应当是从一个对外经贸大国发展成为对外经贸强国。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现时还有许多差距。 (一)存在的差异 1、 我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小。 2、 从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结构看,我国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偏低。 3、 从资本流动情况看,我国外资流入与对外投资均小于居世界贸易前列的国家。 4、 从贸易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看,我国与居于世界贸易前列的国家相比,还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经济贸易法律法规体系。 5、 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排位落后世界水平。从国内产业发展、国际化程度、政府管理、金融服务、基础建设状况、企业管理水平、科学与技术实力、人口素质等指标所反映的综合竞争力看,总的看来都比较落后。 (二)、 我国对外贸易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规模更加宏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如此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具有极大的优势,归纳如下: 1.贸易依存度优势和市场优势 (1)贸易依存度优势 贸易依存度亦称“外贸依存率”“外贸系数”。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正处在一个上升的时期。外贸依存的大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之深,对外贸易发展之快,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日益相融合,这有利于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2)市场优势 地大物博领土广阔说明我国贸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人口多意味着对于商品的需求量大,所以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劳动力优势 我国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相对低的劳动成本带来了低价的优势,凭借这种优势我国的产品乐意以极强的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市场。 3政治经济体制优势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实时的改变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政企分开、分工明确。政府对经济的指导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了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宏观调控为主。企业由此直接面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整合与应用 (一)、现阶段比较优势在我国运用所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主要指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从这个理论上看,我国的出口主导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比较优势理论需要一系列严格的前提假定才能成立,这与现实经济相差很大。虽然从1957—2004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20.6%提高到93.4%,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则由79.4%下降到6.58%,基本实现了出口结构从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了极大改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总体上说,中国占全球商品出口和进口的比例由1993年的2.9%和2.6%分别上升到2005年的7.4%和6.1%。自1995年以来,中国出口和进口的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18.9%和17.9%。2001年两者比重分别为9.89%和90.11%,第一次达到10∶90的状态。而到了2005年初级产品出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分别为***3%和93.56%。其出口份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48.2%上升到58.3%,是我国最主要出口部门的地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与当地企业合资或合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要素优势,降低自己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能享受到中国合资或合作企业所提供的市场信息、销售网络、人力资本、与中国其他企业的联系、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以及有关中国的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外资投资企业出口份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增长,表面上优化了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但由于出口规模过大,是我国外贸顺差的主要造成者,贸易顺差的扩大导致了我国贸易摩擦的频发,而中方资本的收益却相比较小,且在某种程度上恶化了我国的国际市场环境。 (二)分地区实行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比较优势理论来看,我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我国却没有简单的依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分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玩具,服装,简单电子电路)一直在我国出口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也出口大量的高尖端产品。我国的出口结构是一个人均收入水平相当于我国三倍的国家才具有的(丹尼·罗德里克)。这是因为我国既有东部发达地区又有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因此,类似上海这样的地方从比较优势来说可以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且其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存量比较高,可以通过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来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像贵州这样的地方则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三、各地区实行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路径选择   从上面我们看出由于地区差异的存在,我国一方面可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同时说明我国是一个“超大国”,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或兼有二者等不同的贸易策略。 首先对不同的地区我们应采取不同的贸易策略,在上海我们应通过投资带进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培育竞争优势。所谓竞争优势战略就是指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征,全面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加大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的能力,培育要素的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逐步掌握自主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获利。而像在贵州这样劳动力相对比较充裕的地方我们应采取比较优势策略,来引导企业增强其自生能力,获取贸易分工的比较利益,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从表中我们看出,上海等处在表左栏的地区不仅资本相对丰裕,而且高级人力资本也相对丰裕,高级人力资本的劳动属于复杂劳动,而贵州等处在表右栏的地区的劳动多属于简单劳动,我们知道复杂劳动相当于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处于左栏的地区尤其处于左栏上部的地区要充分利用其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人力资本投入,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获取较高的贸易收益。而贵州等处在表右栏的地区,尤其是陕西、四川和重庆等地这些区内有不少可以承当地区增长角色的城市,这些城市在吸引外资时应着重吸引跨国公司来建立研发中心,通过技术外溢来取得某些行业的竞争优势。但对于表右栏的大部分地区来言,应该发挥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 总体来说,对于东部发达地区主要推行竞争优势战略,辅以比较优势,但这里的比较优势其要素的质量也相对较高,譬如人力资本禀赋的比较优势;对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着重推行比较优势战略,个别地区辅以竞争优势,甚至专一采取比较优势战略。并且即便同一省内,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又有某些要素优势的地市县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权重取舍也应不同。这就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官员、专家和企业家共同协商,研究制订真正适合当地情况的贸易策略。 (三)、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根据中国目前国情并结合传统理论的分析方法,中国目前的比较优势为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劳动成本,但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差别表明,我国存在着一大部分素质较低的劳动力资源,使得本国在参与国际竞争时优势并不显著,从而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竞争优势就不一定为劳动募集型产品。从而,如何从比较优势的陷阱中走出,成功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将是我国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下面将根据波尔的钻石体系模型对中国的各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由图知: 1、 在生产要素方面:我国拥有较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但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我国劳动力资源素质偏低,从而会导致资源利用不足,进而衍生至自然资源的浪费。而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企业通过技术的进步和革新已经将生产力效率提升到机械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我国的相对优势状态。 2、 在需求条件方面: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迅速增长,人民需求的多样化和大量化为企业的大量生产和创新生产提供了可能,也在一种层次上使得国外的进口日益盛行。这也要求国内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产品创新迎合大众需求。 3、 在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方面:我国基本已经能够通过企业间的合作与支持促进内部的发展与协调。比如目前的代销等方式,都能反映这一点。 在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方面: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特点,各企业是否能够适应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将是成功的关键点,目前国内企业企 4、 业结构日趋晚上,在国内市场竞争方面也趋向良性发展。 根据上述分析,现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 首先,要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将现有的和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2、 中国企业首先要保证本土市场不能丢,否则损失太大。然后再适度打出去,协调好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相互关系,不能丢了国内市场而去开发国际市场。 3、 需要鼓励和支持国际间人员的交流培训。在国外,大企业提供国际培训时发生的费用计入企业的运营成本,政府对这部分费用免税,因而企业也有积极性,这一点可以酌情效仿。 4、 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人力资本投入、技术投入以及提高其技术密集度,使其由简单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智力劳动密集型,提升劳动力水平和素质。 5、 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各产业"走出去"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国内各企业通过联合"走出去"的机制和措施,加强实力,避免恶性竞争,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对国内相关产业有较大拉动作用的产品的海外出口扶持力度。 6、 最后,要促进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参与,要采用跨国公司、知识产权交流等多种形式拓宽我国的国际贸易渠道,促进国际商务发展与竞争优势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第1卷,2002,(2).   [2] 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J].经济研究,1997,(6).   [3] What's so special about China's expotrs? Dani Rodrik,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4] The relative sophistication of vhinese exports,Peter K. Schott.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
本文档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