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2018-01-16 9页 doc 23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1.试述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作好记录。 (2)加强病情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一般每天测量4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天1次或2次。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2,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3,观察治疗效果。 (3)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热的...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1.试述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实施降温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作好记录。 (2)加强病情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一般每天测量4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天1次或2次。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2,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3,观察治疗效果。 (3)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热的消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促进病人舒适:鼓励休息,安置舒适体位,调节室温及避免噪声,以保证病人能安静休息。保持皮肤清洁,及时为高热病人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着凉,避免对流风。对于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 (5)安全护理:高热病人有时会躁动不安,谵妄,应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用床挡,约束带固定病人。 (6)心理护理:发热病人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护理中应经常探视病人,耐心解答各种问,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给予精神安慰。 2.试述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 (1)测量体温前,应清点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度以下。 (2)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病,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忌口温测量。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禁忌腋温测量。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者禁忌肛温测量。心肌梗死病人不宜测肛温,以免刺激肛门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动过缓。 (3)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时,首先应及时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食粗纤维食物,加速汞的排出。 (4)避免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洗。 (5)新入院病人每天测量体温4次,连续测量3天,3天后体温正常者改为每天测2次。 (6)手术病人,术前1天晚上8时测量体温,术后每天测量4次,连续测量3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3.试述给药的基本原则 (1)按医嘱准确给药:医嘱必须清楚,准确,护士对医嘱有疑问时,应及时向医师提出,切不可盲目执行,液不可擅自更改医嘱。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理人员在执行药疗时,务求做到给药的“五个准确”,即将准确的药物,按准确的剂量,用准确的途径,在准确的时间内给予准确的病人。因此,应做好“三查七对”,三查指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查七对的内容)。“七对”是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3)安全正确用药:准确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备好后及时分发使用,避免久置后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给药前应向病人解释,以便取得合作,并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提高病人自我合理用药能力。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使用前应了解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 (4)观察药效与不良反应:要动态评价药物疗效,如用硝苯地平治疗心绞痛时,应观察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强度,心电图等情况。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病人安全用药。如服用强心苷类药物的病人脉率低于每分钟60次或心律不齐时,提示可能发生中毒反应, 并暂停使用。 此外,还应检查药物的质量,对疑有变质或已超过有效期的药物,应立即停止使用。 4.试述口服给药的注意事项。 (1)需吞服的药物通常用40度至60度温开水送下,不要用茶水服药。 (2)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如酸类和铁剂,应用吸管吸服后漱口保护牙齿。 (3)缓释片,肠溶片,胶囊吞服时不可嚼碎。 (4)舌下含片应放于舌下或两颊粘膜与牙齿之间待其融化。 (5)在一般情况下,健胃药宜在饭前服,助消化药及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在饭后服,催眠药在睡前服,驱虫药宜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 (6)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应准时服药,以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 (7)某些磺胺类药物经肾脏排出,尿量时易析出结晶堵塞肾小管,服药后要多饮水。 (8)服强心苷类药物时需加强对心率,心律的检测,脉率低于每分钟60次或节律不齐时应暂停服用,并告知医生。 5.试述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对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其臀大肌尚未发育好,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最好选用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4)若针头折断,应先稳定病人情绪,并嘱病人保持原位不动,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同时尽快用无菌血管钳夹住断端取出,如断端全部埋入肌肉,应速请外科医师处理。 (5)对需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选用细长针头,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如因长期多次注射出现局部硬结时,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予以处理。 6.试述雾化疗法的主要适应症。 (1)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减轻咳嗽,稀释痰液,帮助祛痰。 (2)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使呼吸道通畅,治疗哮喘等疾病。 (3)预防呼吸道感染:常用在胸部手术前后。 (4)湿化呼吸道:配合人工呼吸器使呼吸道湿化。 (5)治疗肺癌: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肺癌。 7.试述无痛注射技术的要领。 (1)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取合适部位,使肌肉放松,易于进针。 (2)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拔针快,推药慢。推药速度要均匀。 (3)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选用细长针头,进针要深。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一般先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再注刺激性强的,同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8.列表说明静脉输液常用的溶液及作用。 溶液种类:葡萄糖溶液,常用制剂: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主要作用:补充水分,热量。 溶液种类:等渗电解质溶液,常用制剂: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主要作用: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和渗透压平衡。 溶液种类:碱性溶液,常用制剂:4%或1.4%碳酸氢钠溶液。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失衡。 溶液种类:高渗溶液,主要制剂: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主要作用:利尿脱水,消除水肿,降低颅内压。 溶液种类:右旋糖酐溶液。常用制剂:右旋糖酐70,右旋糖酐40.主要作用:扩充血容量。 溶液种类:代血浆。常用制剂:羟乙基淀粉、氧化聚明胶,聚乙烯呲咯酮,主要作用:维持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溶液种类:血液制品 常用制剂:5%白蛋白,血浆球蛋白 主要作用:纠正低蛋白血症,增强免疫力。 溶液种类:高营养液 常用制剂:复方氨基酸,脂肪酸 主要作用:提供热量,补充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葡萄糖及水分。 9.试述周围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2)根据病情需要安排输液顺序,合理分配药物。 (3)对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 (4)输液前要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药液滴尽前要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拔针,严防造成空气栓塞。 (5)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对于刺激性强或特殊药物,应确认针头已刺入静脉内时再输入。 (6)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对有心,肺,肾疾病的病人,老年病人及婴幼儿以及输注高渗,含钾或升压药液的病人,要适当减慢输液的速度。 (7)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滴入是否通畅,有无溶液外溢,并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输液反应。 (8)若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要严格掌握留置时间。一般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3—5天,最好不要超过7天。 10.简述输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 (1)原因: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症反应。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2)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放慢滴注速度,并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同时,有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4)处理:1,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溶液行湿热敷,每天2次,每次20分钟。2,超短波理疗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3,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 1. 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 (1) 术后出血:出血可发生在手术切口,空腔脏器及体腔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止血 不彻底和凝血机制障碍。 (2) 术后发热:可分为非感染性发热和感染性发热。术后早期38摄氏度以下的发热多 为非感性发热,39摄氏度以上的发热则需考虑感染性发热。 (3) 术后低体温:人工低体温手术、术中输入大量的冷液体、手术创面扩大等均可造 成术后低体温。 (4) 术后感染:常见的有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脓肿、尿路感染和真菌感染等。 (5) 切口裂开:组织愈合能力差、切口缝合缺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等是切口裂开的 常见原因。 2(麻醉前用药及其目的 (1)麻醉前用药的目的:a: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状态。b:抑制唾液及气管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手术后术后并发症。c:对抗某些麻醉药的毒副作用和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d:提高痛阈,增强麻醉镇痛效果。 (2)常用的麻醉前用药:a:安定镇痛药,如地西泮、咪唑西泮、异丙嗪等;b:催眠药,如 苯巴比妥那等,c: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等。d:抗胆碱药: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此类药物主要是抑制多种腺体分泌而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抑制迷走神经反射,对于心动过速、高热、甲亢病人,不用阿托品而改用东莨菪碱。术前药用法:成人苯巴比妥那0.1g加阿托品0.5mg,麻醉前30分钟肌内注射。 3试述麻醉方法的分类 麻醉方法主要分为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和局部麻醉三大类。全身麻醉又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肌内注射麻醉、直肠麻醉等,全身麻醉是可控和可逆的,病人清醒后不留下任何后遗症。椎管内麻醉又分为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局部麻醉是指表面麻醉、局部侵润麻醉、区域阻滞、神经丛阻滞、节阻滞和神经阻滞。 4试述手术切口缝线拆除的时间和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 (1) 拆线时间:应根据切口部位、局部血液供应情况、病人年龄以及有无感染等确定。 一般头面颈部切口在术后4~5天拆线;下腹、会阴部6~7天,胸、上腹、背、臀部 7~9天,四肢10~12天,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天。有时可采用间隔拆 线,青少年可适当减少拆线时间,年老或营养不良者可延迟些。 (2) 切口分别类:a清洁切口用I 代表,指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部分切除术。b: 可能污染切口,用II代表,指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分切除术。 皮肤不易彻底灭菌部位,6小时内的伤口经清创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 都属此类。C:污染切口用III代表,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阑尾穿孔的切除术。 (3) 切口愈合分级:a: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b: 乙级愈合用已字代表,指愈合欠佳,愈合初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 液,但未化脓。c:丙级愈合用丙字代表,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4) 切口愈合记录:如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愈合优良。则记以“I-甲”,胃大部分切除术 后切口发生红肿,则记以”II-乙”,余类推。 5骨折的定义 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中断 6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2反常活动3骨擦音和骨擦感 7骨折的愈合过程 1血肿机化演进期 此期护理的重点是保证骨折的有效固定 2原始骨痂形成期 此期骨折逐步修复至临床愈合,所需时间较长 3骨痂改造塑形期 此期护理重点是加强功能锻炼,掌握劳动强度 8骨折的临床愈合 1骨折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2局部无反常活动3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的骨痂通过骨折线4外固定解除后,肢体能满足一下要求:上肢能向前平举达1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能连续行走3分钟,并不少于30步。注意勿有意提前试验,以免造成再骨折或影响愈合5连续观察2周骨折不变形 9、石膏固定的并发症:1.血液循环障碍。2.压疮、3缺血性挛缩、4石膏综合症、5骨筋膜室综合症。 10、牵引术 1 定义 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达到整 和维持复位的目的。2、适应症:1、骨折2关节脱位3、关节及其周围的病变 。种类1.皮牵引2、骨牵引3.兜带牵引 并发症 1、过牵综合征 多发生于颅骨牵引时,为牵引过度导致的血管、神经损伤。主要为重量过大。2、窒息、3、皮肤水泡压疮4、血管和神经损伤5牵引针滑脱6针眼感染、7废用性萎缩、8足下垂9坠积性肺炎10便秘
/
本文档为【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