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跨国婚姻的背后

2018-09-04 7页 doc 20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跨国婚姻的背后跨国婚姻的背后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姓名: 一、 案例简介 1999年,福特收购了沃尔沃。但是近十年来沃尔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福特继2007年亏损27亿美元之后,2008年亏损竟达到147亿美元,沃尔沃的亏损额也猛增到15亿美元。这年的12月2日,陷入绝境的福特正式考虑出售沃尔沃。瑞典当地时间2010年3月28日,吉利和福特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金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成立于1927年的沃尔沃是仅次与奔驰、宝马、奥迪的世界第四豪车品牌。 2008年,...
跨国婚姻的背后
跨国婚姻的背后 ——吉利并购沃尔沃 姓名: 一、 案例简介 1999年,福特收购了沃尔沃。但是近十年来沃尔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福特继2007年亏损27亿美元之后,2008年亏损竟达到147亿美元,沃尔沃的亏损额也猛增到15亿美元。这年的12月2日,陷入绝境的福特正式考虑出售沃尔沃。瑞典当地时间2010年3月28日,吉利和福特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金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成立于1927年的沃尔沃是仅次与奔驰、宝马、奥迪的世界第四豪车品牌。 2008年,福特传出欲将沃尔沃出售的消息。吉利立马成立了一个相关的项目组。项目组成之后对目标公司进行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和研究,制定收购总体的战略,以及制定整个操作的细致时间表、规划。 2008年9月,次贷危机变成金融危机,李书福认识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是吉利面临的一次全局性历史机遇,并将收购吉利真正提上日程。当时吉利秘密成立了以李书福为组长、3位组员构成的V项目小组。 2008年年底,福特明确要出售沃尔沃,吉利第一次向福特提交竞购建议书。 2009年1月,李书福到美国再次拜访福特汽车总裁兼CEO艾伦•穆拉利。双方高层就并购事宜第一次正式会面后,吉利对沃尔沃的并购流程快速展开。随后吉利正式接到了福特公司的邀请,进入沃尔沃并购流程。 2009年2月,吉利团队跟沃尔沃的团队在中国进行见面会,沃尔沃向吉利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2009年3月12日,吉利按照国际惯例向福特公司提交第一轮标书。递交标书时,李书福拿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排他性支持信函。 2009年4月,福特开放沃尔沃数据库,吉利进行全面调查,整个调查持续4个月之久。吉利项目组总共查阅了上百万字的,总共有6000多份文件。吉利聘请的财务顾问、德勤会计师顾问、富尔德法律顾问,全面参与尽职调查过程。 2009年7月30号向福特公司提交第二轮有法律标识的投标书。同时,李书福和顾问团队之一罗斯柴尔德银行不断向福特施加压力,理由是外界无端的骚扰会影响谈判协议。福特公司于10月28日正式宣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沃尔沃的首席竞购方。 2010年3月28日,李书福在哥德堡跟福特签署协议,李书福最终在知识产权部分争取到拥有并使用超过1万项核心专利和专有技术的资格。 二、 吉利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1997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总值超过200亿元,连续七年进入中国企业500200 亿元500强总值超过200亿元,连续七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五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中国汽车工业5050年发展速度最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成长最好”的企业。快、成长最好”的企业。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兰州、湘潭、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 三、沃尔沃简介 沃尔沃,英文名为Volvo,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由沃尔沃集团和沃尔沃汽车公司共同拥有。沃尔沃品牌于1927年在瑞典哥德堡创建,创始人是古斯塔夫?拉尔松和阿萨尔?加布里尔松。沃尔沃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商业运输及建筑设备制造商,主要提供卡车、客车、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应用驱动系统以及航空发动机元器件;以及金融和售后服务的全套解决。1999年,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 四、 具体并购动机分析 (1)重塑品牌形象 品牌作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构成是具有十分重要而长期性的意义的,沃尔沃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它的“安全”,同时沃尔沃品牌还代表着环保的理念,而纵观吉利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窥见吉利对于品牌形象提升的迫切性和战略性。吉利是于1997年才正式涉足汽车产业领域的,因而在“lock-in effect”的作用下会碰到强烈的市场阻碍效应,为了以一个低门槛的条件进入市场,吉利选择了低成本战略,豪情、优利欧和美日等即是典型的代表,“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虽然让我们佩服于吉利服务消费者的真诚立场,但是一个避免不了的问题是吉利已经成为了廉价车的代名词,从2007年开始,吉利提出战略转型,而此次并购行为对于吉利的战略转型思 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项交易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它将能够使吉利摆脱低端品牌的形象,借助沃尔沃“最安全车”的品牌形象加快战略转型的步伐,在国内外汽车市场上重塑和提高品牌影响力。 (2)战略转型需要 2007年吉利提出战略转型,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而此次的并购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借助外力完成吉利的技术优势积累和升级。吉利品牌的重塑不仅仅是靠对沃尔沃的并购和品牌效应的嫁接,更根本的应该是对于自己产业核心技术的升级。众所周知沃尔沃拥有世界级的安全技术、低碳技术等,吉利若是能够通过此次的并购来实现对于沃尔沃核心技术和相关的知识产权所有权的话将会在汽车行业里建立起强大的技术垄断优势,这种由于受保护的核心技术所建立起的竞争力是十分强大而不具有替代性的,因而这对于吉利的技术优势积累和长期的发展战略来说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3)通过海外并购内部化所获得的有长期价值的资产为自身的资产 此次吉利队沃尔沃的并购有涉及到沃尔沃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的获得问题,吉利不可能花那么多资金去买一个空壳,而更加看重的是沃尔沃的核心生产技术和知识产权。一般来说,跨国并购的目的是在于获得有价值的优势资产,特 别是无形资产,如技术,品牌以及相联系的机器设备,生产团队等等,以缩短自主研发的周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核心竞争力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多的份额。并购成功意味着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对沃尔沃相关资产的使用权利,但是从长期发展来说,并购的目的是将这些获得的具有长期价值的资产内部化为自身的资产,这样才能够进行长期的开发和形成技术优势的长期持有,这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来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当然吉利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母体”国际化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战略 (4) 吉利不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吉利一直都将会秉承已经确立的新战略时期的企业愿景:让世界充满吉利。这不仅仅是吉利的一个口号式的愿景,吉利也正是在这样实践着的,从吉利控股集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我们可以得知吉利预计要在2015年前在海外建成十五个生产基地,实现二分之一外销的目标,使吉利汽车成为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品牌。2002年创建的吉利国际是吉利控股集团的一级子公司和唯一的进出口窗口。作为吉利国际营销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吉利国际秉承“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理念以“实现2/3出口的伟大梦想”为最高目标。目前以俄罗斯、乌克兰为首的各代表处发展 迅速,专业化营销队伍深入市场,各代表处运作模式日趋完善,吉利汽车在海外市场以颇有口碑,并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但是这仅仅是吉利进军海外市场的开始,吉利作为一个国内的自主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而沃尔沃刚好可以以其老牌高级汽车品牌形象帮助吉利进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吉利的国际化影响扩大所带来的即将是吉利在国内外双重市场的竞争性的增强,无疑是符合吉利的发展目标的,此次并购能够促进吉利“母体”的国际化,对于吉利的最终目标和愿景的实现都是具有战略导向的。 五、吉利收购案融资分析 (一)吉利海外并购融资背景分析“蛇吞象”,资金是关键。 经过12年的发展,吉利成为国内著名车企,销售收入突破了165亿元,然而并购往往需要巨额资金,在吉利整个收购中,至少需要180亿元人民币,想要吞下著名豪华车品牌沃尔沃,关键是融资借债。政府支持成推动力。收购沃尔沃,吉利背后有国内银行、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利于海外并购融资。从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很多条款上采取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做法,大大拓宽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 (二)吉利海外并购融资分析 确定收购价格。资料显示,吉利将以18亿美元的总资金收购沃尔沃的所有股权,吉利花费18亿美元的代价收购沃尔沃,不到当年福特收购价的三分之一。资本市场融资方式分析。企业并购融资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从企业并购融资的机构来说,除了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都是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机构。吉利资金的安排,一半是在国内,有吉利51%以上股份的资金,也有国内主权银行收购或者并购资金。在海外,有超过相当于27亿美金一半的资金。该笔资金中已包括用于收购沃尔沃的18 亿美元,9 亿美元的运营资本主要将用于新产品相关项目。李书福将其融资与国内建厂紧密捆绑。李书福的融资策略是——哪里投资,未来基地落户哪里。中国银行浙江分行与伦敦分行牵头的财团承诺为吉利提供5年期贷款,金额近10亿美元,吉利还与中国进出口09银行签署了贷款协议。此外,吉利自身在香港上市,拥有较强的造血功能。吉利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车获得了高盛的3.3亿美元的资金。瑞典和比利时 政府也为吉利在当地的低息贷款提供担保。同时由于高盛的介入和收购沃尔沃的前景被资本市场所看好,吉利H股已由2009年8月28日的1.81港元/股上涨至2010 年4月1日的4.15港元/股,融资空间进一步打开。 (三)吉利海外并购融资风险分析 首先,吉利需要综合考虑自身资本情况,是否有足够合理的资本结构来支撑, ”的吉利,此次收购成且融资方式是否能与资本结构相契合。被业界惊呼“蛇吞象 功的关键在于融资借债。资产负债率提高,大大提高了财务杠杆。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规模的杠杆收购,是通过杠杆撬动一个很大的资本来完成这个收购。因此,过高的杠杆率成为吉利收购过程受到的众多质疑之一。其次,沃尔沃连年亏损,债务缠身,如何扭亏盈并尽可能规避风险,同样考验着吉利的智慧。与此同时,沃尔沃工会提出的不裁员、不转移工厂等苛刻条件也为吉利设置了重重障碍。李书福说沃尔沃2011年扭亏为盈,如果未来3年,沃尔沃的现金流仍然不能“反哺”吉利,收购将造成巨额的债务负担,以及不能裁员造成的高人工成本负担。对于吉利而言,现金流不能达到理想状态的时候,吉利是否能够保证现金流的安全。因此吉利在融资问题方面也需防范现金流量融资所带来的风险,力求达到投资与现金流量的平衡。 六、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的财务战略展望 吉利现在已经进入战略转型期,从以前的‘造最便宜的轿车’转型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汽车’。对于收购后的沃尔沃,李书福要让吉利和沃尔沃自主经营,保持各自品牌的优势和独立性以及信誉度,但一旦沃尔沃与吉利联姻,国际品牌沃尔沃国产化,其品牌价值一定会被打折扣,而会有多大程度的贬值,取决于决策层为品牌留存度做多大的努力。除了在湘潭建立生产基地之外,吉利打算在近几年之内增加几个整车生产基地,扩大规模似乎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后的共同选择,但这样的共同选择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即忽视文化和人力资源整合的风险,对于企业并购来说,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却不少,原因恰恰在于此。事实上,吉利和沃尔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细分市场品牌,吉利不会为短期内降低成本而牺牲沃尔沃的品质,吉利之所以收购沃尔沃,正是看中了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和核心技术。正在摆脱低端汽车制造商的吉利汽车,会格外珍惜即将到手的沃尔沃的品牌价值,也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持沃尔沃世界级品牌的传统地位。吉利已经制定了沃尔沃的销售计划,即“沃尔沃复兴计划”,计划四五年后销售达200万辆,短期销售目标是全球销售达100万辆。
/
本文档为【跨国婚姻的背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