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珠小珠落玉盘

2012-09-10 4页 doc 39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05440

暂无简介

举报
大珠小珠落玉盘大珠小珠落玉盘 ——特级教师词语教学片段赏析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儿童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词语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个词语的意思,总是左一句“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右一句“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学生一脸雾水,茫然不知所措,课堂显得索然无味;很多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来查出词语的意思,工具书上的解释虽然准确,但那种标签式的理解并不...
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珠小珠落玉盘 ——特级教师词语教学片段赏析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儿童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词语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个词语的意思,总是左一句“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右一句“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学生一脸雾水,茫然不知所措,课堂显得索然无味;很多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来查出词语的意思,工具书上的解释虽然准确,但那种标签式的理解并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其结果是学生越查越糊涂。诸如此类的表面化、简单化的词语理解策略阻碍了学生词语的内化,造成很多学生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接触了很多词语,但在说话和作文时仍然词语贫乏甚至“辞不达意”。 那么,如何让词语教学精彩起来,让词语扎根在学生的心灵中,使理解词语的过程,成为学生开启心智,拓展想象、进行创造的过程?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到当今小语界的一些名师的课堂中去,去品味他们独具匠心的词语教学策略,领略他们那充满智慧的灵动课堂! 一、寻根——使词义理解更扎实 汉字和英语等西方国家的语言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是一种很强的“音形义”结合体,很多字都是根据一定实物的形体创造出来的,能够表达特定的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追寻汉字的创造之源,探求词语的本原意义,不但能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字形,而且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字义和词义。这样的词语教学过程将会因为植根于古代文化的丰厚土壤中而变得更加朴实、更加扎实。请看薛法根老师的《卧薪尝胆》教学片段: 师:“奴仆”见过吗? 生: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下人就是奴仆。 生:在王宫里的太监也是奴仆。 师:在古代,“奴仆”就是下等人。 生:我家隔壁的人家就有奴仆,那个女的天天给那家人家做事。(众笑) 师:那个女的到底是不是奴仆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人才是奴仆,老师把他们画出来。你可要仔细看哟! 师:(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这是什么人哪?(生笑)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要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这个字就是“奴仆”的“奴”。 师:(问刚才的学生)你看到过隔壁家的男人打骂过那个女人吗?(众笑) 生:没有。他们对那个女人挺好的。(众大笑) 师:在我们新中国,人与人是平等的,所以没有“奴”。 生:还有“仆”吗?(众大笑) 师:(在黑板上画“仆”字的象形文字。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羊”的标志,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在他的屁股后边还要插上几根尾毛,让他走在大街上。(边说边画,众大笑)如果是你,会觉得怎么样? 生:只有动物才有尾巴,很难为情。 师:不把人当人! 生:我会觉得耻辱! 生:我感到是一种屈辱。 生:这是对人的侮辱! 师:(板书:耻辱、屈辱、侮辱、羞辱、欺辱。归类,并引导学生齐读。) 师:不仅这样羞辱他,而且还要他整天干重活!(师画图形)这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过着悲惨的生活! 生: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生: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很痛苦! 生:他的命不值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杀死了。 …… 师:(脸色凝重地)这样的人就是“仆”!这个字就是“奴仆”的“仆”! 师: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他们又会遭到怎样的磨难呢? 生:(自觉地拿起课本读起来。)……  在教学“奴仆”一词时,薛法根老师另辟蹊径,通过展示“奴”、 “仆”二字的古文字形,让学生了解到这个词语的本原含义。在这样的追根溯源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奴仆”这个词语的表层含义——下等人,而且感受到这个词语中所包含的对对人的侮辱、对人性的践踏,对“奴仆”的认识升华了,切切实实地受到了一次古代文化的熏陶。可以想见,“奴仆”一词必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 二、比较——使词义理解更准确 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落花生》一课时,有一位学生把“后园”读成了“后院”,孙老师及时抓住这一生成性的资源,引导学生比较“后园”和“后院”两个词语的差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准确地理解了“后园”的含义。 师:你知道后园和后院有什么区别吗?(学生没反应) 师:这个“园”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1:可以组成“花园”,还可以组成“公园”。 生2:可以组成“游园”。 师:可以组成“菜园”,是不是?种菜的园子叫菜园,那么这个“院”可以组成什么? 生1:可以组成“庭院”。 生2:还可以组成“医院”。 师:还可以组成大学的、高校的,叫什么? 生(齐):学院 师:同学们有的可能会纳闷,我们平时写的都是“后院”,这里为什么写成“后园”呢?你知道吗? 生1:也许是后园的花草比较多。 师:你真会想! 生2:因为刚才听别人组词“公园”,所以我想后园可能是比较大的。 师:你看书上写大到什么程度? 生(齐):半亩空地。 师:是个很大的地方,我们城里人一家一户的院子比较小的,并且我们读到的,园子里可以种什么? 生(齐):花生。 师:可以种花生,像一个菜园子,是不是? 生(齐):是的。 学生把“后园”读成了“后院”,体现出他们对这个词词义的理解模糊不清,这时,孙老师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组词,联系生活比较两个词语的不同点,不仅纠正了字音,还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了对课文中“后园”一词的理解,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精当,使学生养成读书习作字勘句酌的好习惯。 三、追问——让词义理解更深刻 词语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让学生能熟练地背下某一词语的意思,而是让他们理解并会在各种语言环境中准确地运用。而要想让学生达到自由运用的境地,光靠工具书上的那些解释和说明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解释是脱离了具体语言环境的一种理性的概括,学生就算将它背的得滚瓜烂熟,也不一定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教师必须将学生带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使词语的内涵得以显露,为学生准确地运用打下基础。请看支玉恒老师教学《飞夺泸定桥》中“浩浩荡荡”一词的片段。 师:谁能讲一下“浩浩荡荡”的意思?  生:“浩浩荡荡”就是气势浩大。形容人数多,气势浩大。 师:人数众多,气势浩大。我给你举个例子吧。比如今天老师们来听课,人数很多,气势也挺大。“浩浩荡荡”地坐了满屋子的老师。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这不是人数多,气势很大吗?(对刚才的同学)你的错出在哪儿自己纠正吧! 生:“浩浩荡荡”还得是行动着的。 师:还得是行动着的。这点补充得对不对? 生:对。 师:对是对了,不太准确。我再举个例子:自由市场上人多不多? 生:多。 师:自由市场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浩浩荡荡。行不行? 生:不行。 师:错误出在哪儿了? 生:还得是行走着的。 师:自由市场上的人也没有躺下呀?(笑声) 生:还得是整齐的。 师:不一定是整齐的。 生:还得是形成队伍的。 师:有点道理了。 生:还得是向同一目标去的。 师:对,有方向性。大家行动一致向一个方向,这才叫“浩浩荡荡”呢。那么我再举个例子,长江之水,浩浩荡荡流向东海。这回可没有“人”了啊,行不行? 生:行。 师:谁说行?你说为什么行? 生:因为长江是向东海流去的,是有一定目标的。 师:对,有一定目标。规模大不大? 生:大。 师:没人行不行? 生:行。 师:其实这个词原来就是形容水势浩大的,后来把它借用来形容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呀,行走的队伍呀,等等。 当学生借助工具书说出“浩浩荡荡”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时,此时在学生脑中停留的只是对这个词语“浮光掠影”的理解,虽然准确,但不够精当。支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通过多次举例和追问,带领学生挖掘出词语的深层含义,(形容人数多,气势浩大,而且有一定的目标,规模大。)这样的追问深化了学生的理性认识,使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感悟——使词义理解更丰厚 词语的“生存”环境是它所在的文本,对一个词语的理解不能只靠学生去查工具书,应该让学生联系具体的的语言情境来获得对词语的整体感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到鲁迅救助一位受伤的车夫时,对车夫的外貌描写用到了“饱经风霜”这个词。如果学生单靠背词语解释“饱经风霜是形容一个人经历了很多的艰辛和磨难”,显然不行。这种纯理性的识记,只能是应付考试,而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没有多大作用。我们来看看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饱经风霜”这个词的。 老师先请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饱经风霜的脸,再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位车夫的脸。对此,学生的反应相当活跃。有的说:车夫的额头上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眶深深地陷进去,颧骨高高地突出来。有的说:车夫的脸蜡黄腊黄,他实际上只有三十来岁,但是看上去却已经五十开外了。有的说:车夫的头发乱得像一堆稻草,脸色灰黑、脸颊精瘦,明显的营养不良。 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从这张饱经风霜的脸上还能看出些别的什么来?学生反应更热烈了,有的说:“我看出车夫干活肯定非常累,不管是烈日酷暑,还是暴风骤雨,为了家庭生活,他都要拼命地拉车。”有的说:“我看出车夫的家里肯定很穷,吃了上顿就没了下顿。”有的说:“我看出车夫的身体肯定不好,他因为身体有病、营养不良、干活又累,所以他的健康肯定很糟糕。” 这时候,老师动情地说:“是呀!就是这样一个车夫,那么冷的天,还赤着脚在拉黄包车。现在,他的脚被玻璃片刺破了,深深地嵌入了脚掌,地上淌了一滩血,他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他想站起来但又起不来。同学们,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学生也跟着动了感情。一个说:“我一定会用黄包车把他拉到医院去。”一个说:“我一定会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给他。”一个说:“我一定马上打电话给我爸爸,我爸爸是个医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的。”有些词语,也许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它的意思,但会使用它,而且用得恰倒好处,这是因为学生在反复地接触中已经感悟出词语的意义了。但更多的情况下,词汇在学生的大脑中往往处于消极状态,换了一个新的语言环境就不能运用,这跟老师重理性分析、轻感性理解的词语教学方式不无关系。王老师在教学“饱经风霜”一词时,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描述、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饱经风霜”这个词的形象、情味和意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饱经风霜”这个词带着形象、情感和色彩融化为学生的血肉、深入到学生的骨髓、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又一个鲜活的元素,运用起来必然会得心应手。 《沉入词语》一书中指出:经常跟词语打交道的人,能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因此,我们要把语言文字当成水,跳下去,去触摸她、拥抱她、感觉她、亲吻她,全身心的,直面语言文字,观察、感觉、咀嚼、推敲,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如鱼得水。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但要学习名师,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研究理解词语的策略,让我们的课堂孕育出无限的生机。
/
本文档为【大珠小珠落玉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