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简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及四诊并用的理由

2017-09-05 27页 doc 51KB 1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7320

暂无简介

举报
简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及四诊并用的理由五、问答题 1、简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及四诊并用的理由。 答: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察病,即在诊病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从而全面地认识疾病。?四诊并用,即在诊察疾病时,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病情资料。?从病辨证,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诊断疾病。四诊并用的理由是:疾病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表现是在多方面的,而四诊正是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只有四诊并用才能全面、详细地获取所需临床资料。此外,在复杂的、有时甚至出现"假象"的病证中,只有四诊并重,才能去伪存真,鉴别真假。 ...
简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及四诊并用的理由
五、问答题 1、简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及四诊并用的理由。 答: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察病,即在诊病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从而全面地认识疾病。?四诊并用,即在诊察疾病时,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病情资料。?从病辨证,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诊断疾病。四诊并用的理由是:疾病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表现是在多方面的,而四诊正是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只有四诊并用才能全面、详细地获取所需临床资料。此外,在复杂的、有时甚至出现"假象"的病证中,只有四诊并重,才能去伪存真,鉴别真假。 2、中医诊断学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四诊、辨证、诊病和病案四大部分。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个方面;辨证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八种辨证;诊病主要包括对疾病诊断的基本知识,如命名、分类等进行阐述;病案包括对医案和病历的读写。 3、何谓主诉,记录主诉时应注意什么, 答:患者就诊时所陈述的最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称为主诉。记录主诉注意事项是:?抓准主诉;?问清主诉所述症征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不要使用病名和病程,文字要精练。 4、恶寒和发热同时并见有何临床意义, 答: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是外感病初期 (即表证)的重要诊断依据。根据恶寒、发热的轻重不同,临床又可分为:?恶寒重,发热轻,主风寒 ?发热重,恶寒轻,主风热表证;?发热轻,兼恶风自汗,是太阳中表证 风证。 5、如何从恶寒发热的轻重判断邪正之盛衰, 答:一般来说,若恶寒发热均较轻者,是邪轻正衰;若恶寒发热俱重者,则邪正俱盛;若恶寒重,而发热轻者,则为邪盛正衰。 1 6、何谓壮热,试述壮热的原因、机制和兼症。 答:壮热是指病人高热不退,身热如灼,不恶寒反恶热的一种症状。其原因可以是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或风热之邪内传成里实热证。壮热的机制是因正盛邪实,邪正剧争,邪热鸱张,阳气亢奋,充斥于体内外所致。其兼症常有面赤,口渴饮冷,大汗出,脉洪大等症。 7、表证有汗与无汗各见到哪些情况: 答:?表证无汗,多属表寒证,因寒性收引,汗孔闭塞。?表证有汗,有三种情况。其一,属外感风邪之证,因风性开泄,腠理疏松而汗出;其二,外感风热之证,因热性升散,使腠理疏松而汗出;其三,为气虚外感之表证,因卫阳不足,肌表不固而汗出。 8、亡阴、亡阳之汗各有何特点,为什么, 答:亡阴之汗是大汗不止,汗出如油,热而粘手。由于体内津液枯涸,相对浓缩,邪热通过粘稠阴液从汗而泄,故热而粘手;亡阳之汗是大汗淋漓,汗稀而凉,因阳气将绝,元气欲脱,卫阳不固,故津液自泄而见汗稀而凉。 9、盗汗为什么"寐汗寤止, 答:盗汗之寐汗寤止多由阴虚内热所致。中医理论认为,阳入于阴则寐,故寐则卫阳行于体内,一方面使体表卫阳暂少而失密,二方面阳伏于阴则阴虚内热更甚,蒸化阴液从暂时失密的体表排出而成盗汗。而阳出于阴则寤,故醒则阳气从内而外行,使卫表失固的现象得到纠正,体内阴虚之热亦有减轻,故汗液蒸化减少,亦不能自然排出。 10、何谓耳鸣,怎样区别其虚实, 答:耳鸣是自觉耳中鸣响 ,妯潮水或如蝉鸣,妨碍听觉。一般暴起耳鸣声大,以手按之更甚者属实证,多因肝胆火盛,或阳亢于上所致,若渐觉耳鸣声小,以手按之减轻者,属虚证,多因肾虚精亏,耳失充养所致。 11、何谓痛经,临床证如何辨析, 答:、行经时腰腹作痛,甚至剧痛不能忍受,并随有经周期而规律性发作,称行经腹痛,简称为痛经。凡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剌痛者,多属气滞或血瘀;若小腹冷痛;遇暖则缓者,多属寒凝或阳虚;行经后小腹隐 2 痛,伴腰酸者,乃气血亏虚、胞宫失养所致。 12、阴虚潮热与阳明潮热有何异同, 答:阴虚潮热与阳明潮热均为发热定时而如潮汐。二者不同点是:?、病机上,阴虚潮热是阴虚生内热,阳明潮热是阳热亢盛所致;二者有虚实之别; ?时间上,阴虚潮热以午后或入夜发热较甚,晨起消退,阳明潮热每至日晡热增;?程度上,阴虚潮热多见烦热、低热;而阳明热盛以大热身热为主。?兼症上,阴虚潮热多兼颧红,盗汗,失眠等症,而阳明潮热兼见面赤、口渴、便秘,神昏等实热症状。 13、何谓癃闭,怎样辨别其虚实, 答:小便不畅,点滴而出者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者为"闭,统称"癃闭,因湿热蕴结,或瘀血、结石阻塞者多属实证;因年老气虚,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者多属虚证。 14、食欲减退常见于哪些病证,怎样鉴别, 答:食欲减退常见有四类病证。其一,脾胃气虚证,表现为口淡乏味,食少乏力、腹胀便溏,舌淡脉虚。其二,湿邪困脾证,特点是脘闷纳呆,头身困重,便溏苔腻。其三,肝胆湿热证,表现为纳少厌油,兼见黄疸,身热不扬。其四,食滞内停,多见厌食恶食,嗳腐吞酸,脘腹胀痛,舌苔厚腻。 15、试述失神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答:在疾病过程中,患者表现为目光晦暗,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呼吸气微,为失神的特征。失神重证者可进一步出现神识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然倒地,目闭口张,手撤尿遗等症。失神说明疾病已经发展到严重阶段,正气衰败,五脏垂危;精气将夺,预后不良。 16、何谓善色、恶色,各有何临床意义, 答:疾病中五色的表现以明润含蓄为善色,以晦暗暴露为恶色。善色表示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故为病轻,预后良好;恶色表示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故为病重,预后不良。 17、试述面部赤色的主病及临床意义。 答:赤色主热,是血液充盈于皮肤脉络所致。若满面通红,多属外感 3 发热或脏腑热盛之实热证;若久病两颧潮红,则属阴虚阳亢之虚热证;如重病面白时而泛红如妆,则为虚阳浮越于上,阴盛格阳之假热证。 18、临床怎样鉴别斑和疹, 答:若点大成片,或红或紫,平摊于皮下,摸之不碍手者是谓斑。若点小如粟,色红或紫、高出于皮面,摸之棘手者称为疹。从病机来看,斑疹若见于外感疾病,均为邪热郁于肺胃不能外泄,内迫营血所致,其中从肌肉而出者是斑,从皮肤血络发出者则为疹。 19、我国健康人的面色怎样, 答我国健康人面色的特点是红红黄隐隐,荣润光泽,表示气血充盛,精气内含,容光外发。但是由于体质差异,所处地理环境的区别,以及气候、职业、季节的不同,正常面色亦可稍有差异。此外,如因饮酒、跑步、七情等一时影响,使面色有所变化,但只要光明润泽者,亦属正常范围。 20、何谓四季平色,其形成原因如何, 答:人之肤色,特别是面色,随一年四季时令不同而微有变化,如春季稍青,夏季稍赤,秋季稍白,冬季稍黑,长夏稍黄,称之为四季平色。四季平色的产生是人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形成的,其变化不十分明显、也是暂时的。四季平色属常色范畴。 21、如何鉴别斑疹之顺逆。 答:不论斑或疹,若布点均匀,疏密适中,色红身热,先见于胸腹,后延及四肢,斑疹发后热退神清者,是邪去正安之顺证。若布点不匀,稠密成团,色深红或紫暗,身凉,先见于四肢。后延及胸腹者,斑疹发后身热不退,甚至神识不清者,是邪气内陷之逆证。 22、举例说明望痰辨别疾病的性质。 答:若痰稀色白,是外感风寒之征;痰黄而稠,为外感风热所致;若千咳少痰,夹有血丝,是燥热犯肺,损伤肺络,或肺阴亏虚,虚火灼络;若吐痰色绛如铁锈,是邪热蕴肺,损伤肺络;若咯唾脓痰腥臭,多为痰热搏结之肺痈。 23、简述中医舌诊原理。 答:舌与许多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 4 来:舌为心之苗,且为呼吸、消化的共同通道之要冲,为多气多血的器官;口腔之唾液系肾胃津液上潮所致;舌苔乃胃气所生,胃为水谷之海,故脏腑精气上荣于舌。综上所述,由于舌与人体脏腑、气血、津液都广有联系,故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反映于舌。 24、胖嫩舌与肿胀舌有何区别, 答:胖嫩舌和肿胀舌均属舌形胖大的病理形态,其区别在于:胖嫩舌舌质纹理细致,舌形浮胖娇嫩、其舌色多浅淡,主病多为虚为寒;肿胀舌体肿大而不嫩,若舌红而肿多因心脾热盛;若青紫舌而肿胀,多为毒邪上攻于舌。 25、试述舌苔形成的机制。 答:舌苔的生长系由脾胃之气上熏凝聚而成。正常舌苔是由于胃气上熏,胃津上潮,凝聚于舌面而成;病理舌苔是胃气夹邪气或食浊积滞上泛而成。若舌上无苔,则往往是胃气亏虚,胃津枯涸的表现, 26、举例说明望舌可辨别病邪的性质,病势的进退。 答:?辨别病邪的性质:红舌为热证,舌淡多主虚主寒,青紫舌为瘀血内阻。黄苔主热,白苔主寒,腐苔多食积,腻苔为痰湿。?判断病势的进退、舌苔由润转燥,是然盛伤津,主病进;舌苔由燥转润,由厚变薄,多为津液复生,病邪渐退。苔色由白转黄变黑,提示病邪由表入里,由寒化热,由轻变重。 27、腐苔和腻苔怎样鉴别,各主何病, 答:腐苔颗粒疏松,粗大而厚,揩之可去,如豆腐渣布于舌,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多为食积痰浊、亦见于内痈或湿热口糜,腻苔颗粒致密、细腻,揩之不去,如舌面涂布一层油腻状粘液,多因湿浊内蕴盛,阳气被遏,湿浊停积于舌面,主病为湿浊,痰饮,食积,湿热,顽痰等。 28、简述小儿指纹纹色变化及主病规律。 答:小儿指纹纹色变化主要有红、紫、青、黑、白等色变化:纹色鲜红多外感风寒;纹色紫红,多主热证;纹色青,主风证、痛证;纹色青紫或紫黑,是血络闭郁,纹色淡白,多属脾虚。 5 29、正常声音的特点是什么。简述病变声音的辨证规律。 答:正常声音的特点是:发音自然,音调和畅,言语清楚,言与意符。凡病变的声音重浊、响亮,气粗、有力者,多属实证、热证;凡声音轻清,低弱、气微、无力者,多属虚证、寒证。 30、何谓喘、哮, 临床怎样鉴别喘、哮, 答:患者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至鼻翼煽动,张口抬肩者,称为喘,喘有虚实之别。若呼吸急促似喘,且喉中有哮鸣声音者为哮。哮有寒热之分。喘和哮常并称。其区别在于喘以气息迫促为主,哮以喉中鸣响而言。哮在发作期间,每与喘喘兼,而喘则不一定兼哮。 31、如何从咳嗽辨别寒热虚实, 答:咳嗽的声音、痰的性状及兼见症状可鉴别证候的寒热虚实。咳声重浊,痰清色白,鼻塞不通,多由外感风寒,若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咯出者,多为肺热壅盛。若咯痰声低,痰多易咯,是寒咳或湿咳;如无力作咳,咳则气促,口吐白沫,是肺气亏虚;若咳声阵发,发则连声不绝,甚至呕恶咯血,是肺实病候;干咳无痰,是肺燥咳嗽或肺阴亏虚。 32、怎样鉴别少气、息微、短气, 答:一般来说,气息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者称少气。是因肺肾气虚所致。若呼吸浅表,较之少气更显微弱者称为息微,是阳气虚衰,肺气将绝之象。若呼吸急而短促,息快而不接续,似喘但不抬肩,虽急并无痰声者,叫短气,乃因痰、食实邪内阻,气机升降失常,或因元气大虚,气不足息之故。 33、:简述诊脉原理, 答:由于心主血脉,心脏的搏动推动着气血沿脉道环流周身,内至脏腑经络,外达四肢百骸,脏腑之气也通过血脉而作用于全身。故凡脏腑经络有病,气血盛衰,皆可影响于心、血、脉,使它发生变化而从脉象上反映出来,故切脉可以诊察气血盛衰和整体病变。 34、切脉独取寸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肺朝百脉,寸口乃手太阴肺经搏动之处,肺朝百脉。经肺经的作用运行全身;故五胜六腑的气血盛衰皆反映于寸口。?肺经为十二经的 6 始终,故可反映诸经脉之气血?肺脉与脾胃关系密切,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脾胃,而脾胃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在肺气作用下运行于全身,故寸口部可反映脏腑气血情况。 35、正常脉象的特点是什必, 答:正常脉象的基本形象是: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即得。脉数节律一致,一息四至;脉形三部有脉,不大不小;脉势上从容和缓,应指有力。其中尤以"三部有脉,和缓有力"最为重要,它反映了正常脉象的胃(和缓)、神 (有力)、根(尺部有脉)的特点。 36,生理性脉浮、脉迟见于何种情况, 答:?生理性脉浮见于:瘦人多脉浮,秋季多脉浮,?生理性脉沉见于:肥人多脉沉,冬天多脉沉。 37、试述浮脉之主病。表证为何可见浮脉, 答:浮脉主表证。浮而有力主表实证;浮数有力为表热证;浮紧有力为表寒证;浮滑为表证夹痰;浮缓为表虚证;表证多见浮脉是因为外邪袭表,卫阳奋起鼓邪外出,脉气鼓动于外故见脉浮。由于气血外鼓与邪相争,故切脉时举之泛泛有余,而体内相对势弱,故按之稍减,但并非气血亏虚,故按之不空。 38沉脉主病如何,里证为何多见沉脉, 答:沉脉主里证。若沉而有为为里实证;沉而无力为里虚证。沉数主里热,沉迟主里寒。若表寒重证,虽为表证亦见沉脉。里证多见沉脉的原因有二:其一,正气虚弱,脉气无力,故脉沉而无力;其二,病邪内郁,正邪相搏于里,气血被困,脉气外达受阻,故脉多沉而有力, 39、数脉主病如何。试述数脉的形成机制。 答:数脉为热证主脉 数而有力主实热;细数无力主虚热;浮数主表热,沉数主里热;滑数主痰热;弦数多见于肝火、阳亢,洪数为阳明气分大热;热证见数脉系因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热迫血行,致使脉搏加快。但是亦有因阳虚已极,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或虚阳浮越而见数脉者,但其脉必数大无力,按之豁空。 40、简述细脉的脉象、主病及脉理。 7 答:细脉的脉象特点是细小如线,应指明显;主病是气血亏虚和湿病由于营血亏虚,不充脉道,气不足则无力鼓动血行,故气血两虚脉体细小且软弱无力;湿邪内盛,压抑脉道,也可导致脉体细小。 41、试比较濡、细、弱脉的脉象特点。 答,濡脉是浮细而软之脉;细脉是细小如线,但应指明显之脉;弱脉是沉细而软之脉。可见三者皆有脉体细小,力量较弱之共性;但濡、弱二脉较之细脉更细更软;从脉位上看,濡脉偏浮、弱脉偏沉,三者同中有异,须当细辨。 42、试比较弦脉和紧脉之异同。 答:弦脉端直以长,如按弓弦;紧脉脉来紧张,左右弹手,如按转索。二脉皆有指感的力或脉体偏硬的感觉。不同之处在于,弦脉脉体在一直线上,直上直下,如按弓弦;紧脉较弦脉更有力,曲屈不直,如转动绳索,这是两脉的鉴别要点。 43:试比较促、结、代三脉之异同。 答:促脉、结脉、代脉三脉皆为节律不整之脉,皆动有歇止。其中,促脉是脉数而有歇止,歇止无规律,歇止时间较短;结脉是脉迟而有歇止,歇止亦无规律,歇止时间较短;代脉较慢,歇止有规律,且歇止时间较长。 43、举例说明如何决定脉症从舍。 答:决定脉症从舍的关键在辨别脉症真假。若症真脉假;应当舍脉从症。例如迟脉一般主寒,而阳明病人身热、汗出,也见迟脉,此乃实邪阻滞,脉气否畅所致,若脉真症假,应当舍症从脉。如阳明病人热结旁流、虽下利清水,但脉深实有力,反映了实热内结的证候本质。 45、何谓相兼脉,举例说明其主病规律。 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称相兼脉,或称为复合脉。其主病规律是组成该相兼脉的各单一脉主病的综合。例如,浮紧脉,浮脉主表,紧脉主寒,浮紧脉主表寒证。又如沉细数脉,沉脉主里,细脉主阴血亏虚,数脉主热,沉细数脉则主里虚热证,即阴虚内热证。 46、按虚里如何辨别病情, 答:一般来说,凡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是宗气积于胸中, 8 是键康之证。若虚里搏动微弱,是宗气内虚。如动而应衣,则为太过,是宗气外泄之征。若虚里动甚一时,不久即复原状者,多见于酒醉或疾走。若虚里搏动已绝,他处脉搏亦止,是病重之死侯。 47、按触痈疡,怎样辨别是否成脓, 答:若痈疡按之坚硬而热不甚者,为无脓;按之边硬顶软而热甚者,多为有脓;若轻按即痛者,为脓在浅表;重按而痛者。是脓在深部;若按之陷而不起者为脓未成;按之有波动感,说明脓已成。 48、简述症、病、证、辨证各自的含义。 答:?症是指疾病单个的症状或体征,如发热、头痛、气短、面赤、苔腻、脉细等等。?病,是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如白喉病、麻疹病、消渴病、肺痈病等。?证,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如风寒犯肺证,心火上炎证,脾不统血证,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等。?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求得当前证名的过程。 49、常用的辨证方法有哪些,各自应用的特点如何, 答:常用的辨证方法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其应用特点是,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基本纲领;病因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是辨别疾病中具体的病因和病性,是八纲中寒热虚实的深化;脏腑和经络辨证是病位 (空间位置)的具体的深化;主要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也是病位 (层次位置)的具体深化,主要用于外感时病的临床辨证。 50、何谓八纲,八纲辨证归纳了疾病的哪些情况, 答:八纲即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四对互相矛盾、着的八类证侯。其中,表里辨证说明了疾病的病变部位:寒热辨证说朋了疾病的性质;虚实辨证说明了邪正双方盛衰变化;阴阳辨证说明了疾病的属性,是辨别疾病的总纲,用以统括其余六纲。 51、何谓表证,表证为什么恶寒, 9 答:表证是指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外邪侵犯人体肌腠皮毛,出现恶寒、发热,苔白,脉浮为主症的一类证候。表证恶寒,是因为外邪客于肌奏、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肌肤失煦所致,由于加衣取暖并未祛除外邪,故恶寒得温不解。 52、何谓半表半里证,有何临床表现, 答:半表半里证是指病变既未完全在表,又未完全入里,而是处于表里之间的证侯。半表半里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神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53、试述表证,里证的关系; 答;表证和里证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表里同病,即表证和里证在同一个时期在同一病人身上出现,如病人外感风寒,内伤饮食。?表里出入,一是表邪入里,指外感病过程中,病邪由表入里,形成里证,如风寒表证,化热入里,成为肺热壅盛证;二是里邪出表,指某些里证,出现邪气从里向外透达肌表的症征,如湿温病人出现白培。 54、简述寒热错杂证候的特点。 答:所谓寒热错杂,是在同一患者身上,既有寒证,又有热证,寒热交错,同对出现。结合寒热出现的病位不同。临床又可分为:?上寒下热证,如胃中虚寒,下焦湿热,?上热下寒证,如胸中有热,肠中有寒,?表寒里热证,如外感风寒,食积内热;?表热里寒证,如脾肾阳虚,外感风热。 55、试述表寒证与里寒证的主要症状。 答:表寒证症状是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里寒证症状是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淡不渴或渴喜热饮,静而少言,尿清便溏,舌质浅淡,舌苔白,脉沉迟。 56怎样鉴别虚寒证与实寒证, 答;虚寒证患者畏寒肢冷,腹痛喜按,神疲乏力,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嫩少苔,脉沉细无力,实寒证患者畏寒肢冷,腹痛拒按,大便秘结,痰多喘促,舌苔厚腻,脉沉弦或弦紧有力。 57、何谓阴虚证,其临床表现特点如何, 10 答:阴虚证是在慢性病过程,由于阴津亏损,阴不制阳的虚热证候。其临床表现是:由于阴精亏虚,肌体失养;则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脉细等,由于阴不制阳;虚热内生则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58、阴虚发热,阴虚火旺,阴虚阳亢,、阴虚阳浮有何异同, 答,四证均属阴虚之变,但因体内精血津液亏损所致。但病理趋势不同,?概念区别:阴虚而生内热者是阴虚发热;若发热过盛者称阴虚火旺。阴虚不能制约阳气,阳亢于上为阴虚阳亢;若阴不制阳,阳气轻浮于上则是阴虚阳浮。?症状差别,阴虚发热以潮热、烦热、咽干、消瘦,舌红,脉细数为主。阴虚火旺是在上述症状的基础上兼见遗精、梦交等性欲亢进,相火妄动之症。若在阴虚的同时,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等症,是阴虚阳亢。若阴虚于下,且表现口燥咽干、目赤、牙痛等上焦虚火,则属阴虚阳浮。 59、简述亡阳证与亡阴证的基本表现。 答;亡阳证者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脉微欲绝,亡阴证者汗热而粘,手足温热,呼吸短促,面色潮红,脉细数疾。 60、何谓病因辨证,包括哪些内容, 答,病因辨证是根据疾病的症状,体征分析,推求疾病现阶段病因所在的一种辨证方法、病因辨证的内容主要包括六淫辨证,疫疠辨证,七情辨证,饮食劳逸辨证、虫兽外伤辨证等。 61、风邪犯表和风袭经络各有何临床表现, 答:风邪犯表者多见发热,恶风,汗出,鼻塞,头痛,身痛,咳嗽, 苔薄白,脉浮缓。风袭经络者颜面麻木不仁,口噤不开,口眼歪斜,甚至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等。 62、寒邪犯表和寒袭经络各有何临床表现, 答:寒邪犯表者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骨节疼痛,咳喘,苔白润,脉浮紧。寒袭经络者手足拘急,关节剧痛,得温减轻,遇冷加重,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紧或弦缓。 63、简述阴暑证的成因及表现。 11 答:夏季感寒者为阴暑,若夏暑季节,过食生冷,或贪凉露宿而发病。因夏暑热邪郁蒸,故见心烦,肌肤大热等热象。但感寒后寒束肌表,卫阳被遏,故又见头痛,恶寒,肢体疼痛,无汗等寒邪闭郁之症状。 64、温燥与凉燥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答:温燥与凉燥两者皆有恶寒发热症状及津液耗损症状。但温燥多发于初秋,乃燥热犯表所致,其症状恶寒轻,发热重,口干渴,少汗出,鼻咽干燥,咯痰粘稠,苔薄黄,脉浮数。凉燥多发于晚秋,乃燥寒犯表所致,其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咯痰稀白,苔薄白,脉浮紧。 65、何谓气虚,有何临床表现, 答;由于元气不足,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减退所表现的证候称为气虚证,气虚可见少气懒言,神倦乏力,声低气怯,呼吸气短,自汗,动则加剧,舌淡嫩,脉虚软无力。 66、何谓血虚证,有何临床表现, 答:由于血液脏腑、经络、组织失其濡养所表现的证侯称为血虚证、血虚证患者可见颜面、嘴唇、舌质、眼睑、爪甲淡白少华,头晕心悸,手足发麻,妇女经少色淡,甚至闭经,脉细无力等。 67、何谓血瘀证,有何临床表现, 答;凡是由于瘀血内阻所导致的病证称为血瘀证。皿瘀证患者的表现是?疼痛:其疼痛如刺,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夜晚加重。?肿块:多为外伤瘀肿。或内伤癥积。?出血:反复难止,色暗有血块。?紫绀:如舌紫、瘀斑、青筋。?,涩滞:即脉细涩,肌肤甲错。 68、血寒证和血瘀证均有舌质紫暗、脉涩、妇女经行不畅等,两证临床怎样鉴别, 答:从本质上讲,因感寒而血脉凝滞的血瘀证与血寒证并无区别,但在症状上有偏寒偏瘀的不同。血寒证重在寒象,故除舌暗、脉涩、月经不畅之外,其四肢逆冷青紫,少腹冷痛十分明显;血瘀证重在瘀阻,故除舌暗、脉涩,月经不畅之外,常有瘀肿疼痛,出血明显。 69、气不摄血和气随血脱有何异同, 答;两证均有出血和气之亡失症状,其区别在于,气不摄血是由于气 12 虚不摄血而致出血,其气虚在前,出血在后,出血呈小量持续;气随血脱是由于大量出血而致气随之暴脱,其出血在前,而气脱在后,出血呈大量出血,气脱亦呈亡阳之危侯。 70、何谓水肿,怎样区分阳水肿和阴水肿,:: 答:体内水液停聚,泛滥于肌肤,引起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者,称为水肿。其中;由外邪侵袭所致,病程短,性质属实的水肿是阳水肿;由于久病体弱,脾肾阳虚,病程长,性质属虚证之水肿,叫阴水肿。 71、痰证和饮证有何异同, 答,痰证和饮证都是由水液停聚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所致的病证。若由水液停聚,质地稠厚的痰停阻于局部或泛流于全身为病者,是痰证;若由水液停聚,质地较清稀的饮邪停积于人体胃肠、心肺、胸胁、组织间等处所致的病证,即为饮证。 72、何谓气逆证,胃气上逆和肝气上逆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气机升降失常,气上逆而不调所表现的证候称气逆证。胃气上逆则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可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 73、气不摄血证和血热证均有出血,临证怎样鉴别, 答:气不摄血证是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见出血的证候。其出血以慢性渗血多见。色淡质清,多为便血、尿血、肌衄等下渗、外渗出血;且有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血热证是脏腑火热炽盛,迫血妄行而出血,其出血以急性出血多见,色红质稠,多为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尚可见里实热证的表现。 74、何谓脏腑辨证,包括哪些内容, 答: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将疾病所反映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疾病所在脏腑病位,及其具体性质的辨证方法。称为脏腑辨证。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脏腑合病辨证及脏与脏合病辨证。 75、怎样鉴别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 答,心气虚证和心阳虚证的共同表现是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脉 13 虚无力。心气虚证在上述基础上兼见颜面淡白,神疲体倦,自汗少气,舌淡胖嫩,苔白;而心阳虚证在共同表现的基础上还有畏寒,肢冷,面色暗滞,心胸憋闷,心前区作痛,舌质或见紫暗,脉涩或脉结、代。 76、心血虚证和肝血虚证有何异同, 答:心血虚证和肝血虚证均属血虚,在脉症上均有眩晕,多梦,面白少华,舌淡,脉细等。心血虚证还可有心悸,怔忡,少寐,健忘,脉细弱等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的表现;肝血虚证还可见到爪甲不荣,视力减退,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等肝血亏虚,肝经失养的表现。 77、心阴虚证与心血虚证有何异同, 答:心血和心阴都具有滋养心脏和心神的作用。二证共同之处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不同之处是:心血虚证兼见眩晕,面白,健忘,唇舌甲淡,脉细弱等心失血养的表现;心阴虚证则可出现烦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细而数等虚热症状。 78、痰迷心窍证和痰火扰心证有何异同, 答:痰迷心窍和痰火扰心二证的病因均与痰浊有关;病位均以心神为主,症状上均出现神志错乱的表现,但性质上有寒热属性之别。痰迷心窍证因寒痰所致,多见神识痴呆,表情淡漠;喃喃自语,哭笑无常、舌苔白腻,脉缓或滑。痰火扰心证因痰热所致,其轻者心烦不寐,重者胡言乱语,打人毁物,哭闹无常;多兼里实热证的症状、体征。 79、试述风热犯肺证与肺热壅盛证的区别, 答:二证的致病原因均为热邪,病位与肺有关。其区别在于,风热犯肺证为风热之邪初犯肺卫,为表里同病,故其症状有身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咳嗽痰黄,伴口干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肺热壅盛证之病位在肺,病情较重,症状有咳嗽气喘,痰黄而稠,息粗胸痛,甚至脓痰腥臭,但无恶寒、脉浮之卫表症状 80、怎样鉴别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 答:燥邪犯肺证属实、属表,起病急,是因外感燥邪,耗伤肺 肺所致,多见于秋令,除干咳少痰、痰粘难咯、胸痛咯血之外,尚兼发热,恶 14 寒,苔薄,脉浮等表证现象;肺阴虚证属虚、属里,起病慢、是由于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致。可见于四时。除干咳少痰,痰粘难咯、胸痛咯血之外,常兼消瘦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81、脾气虚证、中气下陷证、脾不统血证,脾阳虚证在临床上有何异同, 答:上述四证中脾气虚证是基本证侯,其他三证均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故均可出现腹胀纳少,大便稀溏,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等症。在此基础上若兼有脘腹重坠,便意频数,肛门重坠,久泄脱肛,子宫下垂或其他内脏下垂,即为中气不足证;若见吐衄便崩等出血症时,即为脾不统血证;若脘腹隐痛,喜温喜按,四肢欠温,舌淡而胖,苔白滑,脉沉无力时,即为脾阳虚证。 82、寒湿困脾与脾阳虚证有何异同, 答:二证均可见到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口淡不渴,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苔白等症。但寒湿困脾因外感寒湿所致;故有脘腹痞闷,泛恶欲吐,头身困重,脉濡缓等。而脾阳虚证因寒湿内生所致,故有四肢不温脘腹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 83、怎样鉴别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 答:二证均有肝之阳热向上之征,肝火上炎证一般以肝经循行部位如头、目、耳、胁的实火炽盛为主要症状,表现力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胁肋灼痛,突发耳鸣耳聋,头痛头胀等;而肝阳上亢证一般以肝阳亢于上,肾阴亏于下作力辨证要点,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肝阳上亢之病势不如肝火上炎之急,但病程较长久。 84、肝风内动四证有何异同, 答:肝风内动四证均有眩、麻、抽、颤等动风的表现,其区别在于:?肝阳化风证:眩晕欲仆,头摇肢颤,言謇舌强,卒然倒地,半身不遂:常兼头痛项强,腰膝酸软,脉弦细,证属下虚上实证。?热极生风证: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多兼见高热神昏,躁扰如狂,舌红,脉弦数,证属里实热证。?血虚生风证,手足震颤,肌 15 肉动,关节拘急,四肢麻木,多兼眩晕耳鸣,面白甲淡,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证属里虚证。?阴虚动风证:手足蠕动或瘛纵,常兼潮热,消瘦,咽干,舌红少津,脉细而数,证属阴虚内热证。 85、为什么说"肾多虚证"、"肾多兼病", 答:?肾精为全身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宜藏不宜泄,故肾藏精是肾的生理特征;若肾有病,则易致封藏失职,不藏则泄;不足则虚,故肾病多虚证;?因于肾阴为全身阴液的基础,肾阳为全身阳气的根本,故肾在生理上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易于与其他脏腑病变兼并而见,故肾多兼病。 86、如何鉴别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 答:二证均有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发落齿松,两尺脉弱等肾虚之象,其区别在于:肾阳虚证病人有全身虚寒之象,且由于肾阳不足,气化失权而出现男女生殖、二便、水液代谢障碍;肾阴虚病人有全身虚热的表现,同时伴有虚火内灼,性欲亢进的表现。 87、肾精不足证与肾阴虚证如何鉴别: 答:二证均为肾之阴精不足所致病证,均可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发落齿松,健忘,经闭等症。其区别在于:肾精不足证一般并无虚热之象,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生殖功能低下之病变;肾阴虚证大多有虚热症状,具有阴虚火旺,性欲亢进的表现。 88、怎样判断肾阴亏虚已发展到阴虚火旺, 答:肾阴亏虚的患者一般可见形体消瘦,眩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女子经少,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等。若在此基础上出现颧红唇赤,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虚烦不寐,男子梦遗,女子梦交,溲黄便结,脉细而数,则可判定肾阴虚证已发展到阴虚火旺的阶段。 89、心肾阳虚水肿与脾肾阳虚水肿如何鉴别, 答:二证水肿都是以肾阳虚衰,气化失司为病理基础,临床均可见到肢体浮肿,腰以下肿甚;小便不利等症状。但心肾阳虚之水肿是由于肾虚寒水上凌于心所致,故尚可见心悸、怔忡,唇舌青紫等心阳亏虚,心脉失养的见症;而脾肾阳虚之水肿是脾肾水液代谢障碍所致,故常兼见腹胀,便溏等脾阳亏虚,运化失职的症状。 16 90、肝火犯肺和肺肾阴虚证均可咯血,临床如何进行鉴别, 答:肝火犯肺证之咯血是因肝火上炎,灼伤肺络,其发病急,病程短,、咯血量多,血色鲜红,常伴有胸胁灼痛,烦热口苦等症。肺肾阴虚证之咯血是因阴虚火旺,灼伤肺络,发病较缓,病程较长,咯血多为痰中带血,血色鲜红或晦暗,常伴有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咽干音哑等症。 91、心脉痹阻证的原因有哪些,怎样鉴别, 答:心脉痹阻的主症为心悸、怔忡,心胸憋痛,痛引肩臂,其常见的原因为瘀阻、痰凝、寒凝、气滞。若痛如针刺,舌紫暗、紫斑,脉细涩或结代,为瘀阻心脉;若胸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者、为痰阻心脉;若剧痛暴作、得温痛缓,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者,为寒凝心脉;若胸心胀痛,胸胁胀闷,与情志有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者,为气滞心脉之证。 92、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和肾气不固证的男女患者,在生殖障碍方面各有何临床表现, 答:?肾阳虚证:男子阳痿、精冷;女子宫寒不孕。?肾阴虚证,男子遗精、早泄;女子梦交、性欲亢进。?肾精不足证: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肾气不固: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量多,或胎动易滑。 93、何谓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有何关系, 答:六经辨证是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传变的特点总结出来的外感病辨证方法。在六经辨证的全过程中,贯穿着八纲的基本内容:如六经病证的划分,太阳、阳明、少阳三阳病多表,多实、多热证;而太阴、少阴、厥阴三阴病证多里、多虚、多寒证。具体来看,太阳病属表,阳明病属里,少阳病属半表半里;太阴病属里虚寒,少阴病分里虚寒和里虚热证,厥阴病属寒热错杂证。 94、试述六经病证传经的类型特点。 答:?循经传:即按照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的次序相传。?越经传:即依六经次序隔一经或两经相传。?表里传:即互为表里的两经相传,如太阳一少阴;少阳--厥阴;阳明一太阴。 17 95、简述太阳病辨证的纲领及机制。 答:太阳病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作为辨证提纲。头痛恶寒是因外邪所致,凡感受风寒之邪,因卫阳被遏,肌表失煦而恶寒;经气不畅则头痛,正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则必见脉浮。因此三项是太阳病所特有症状,故为太阳病之提纲。 96、太阳伤寒证和太阳中风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为什么, 答: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两证鉴别的要点在于:有汗、无汗,脉浮缓或脉浮紧。太阳伤寒以寒邪犯表为主,寒性收引,腠理闭塞,故无汗;卫气不宣,故脉浮而紧。太阳中风以外感风邪为主,因风性开泄,使腠理疏松,故见汗出,营阴受损,脉象松弛故见脉浮缓。 97、怎样鉴别阳明病经证和阳明病腑证, 答:阳明病见于外感病邪热炽盛的极期阶段。如果无形之邪热弥漫全身,充斥于阳明之经,以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为主症者,是阳明病经证,如果邪热由经入腑,与肠中糟粕搏结,致成燥屎内结,同时出现潮热、汗出、腹满而痛,热扰心神则循衣摸床;神昏谵语等,是阳明病腑证之征。 98、少阳病为何以"口苦、咽干、目眩"为辨证纲领, 答:少阳病发病的原因有二:其一是由于太阳病失治误治传来,邪犯肌腠的少阳胆经,以致胆气郁结,胆火上炎;其二是外感风寒,同时诱发少阳经,引动少阳胆火上炎。而口苦、咽干、目眩皆是胆气郁结,胆火上攻所致的表现,故作为少阳病的辨证提纲。 99、怎样理解六经病证中"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含义, 答:太阴为脾,阳明即胃。胃经阳旺则邪从燥热而化,脾阳不足则邪从寒湿而化,故阳明属燥热伤津的里实热证。而太阴属寒湿为患的里虚寒证。由于脾胃同属中焦,互为表里,故二经之病变可以互相转化,从阳从实而化则为阳明病证,从阴从虚而化则为太阴病证,此即"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含义。 100、心肾不交证与少阴热化证有何异同, 答:两证皆为心肾水火既济失调,心阳偏亢,肾水不足所致之证,故 18 其临床表现多有相似,均可出现心烦不眠,咽干咽痛,舌红,脉细数等症。但心肾不交多见于内伤久病,肾水久虚,故其肾阴虚损期显,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突出,而少阴热化证多由于外感病的后期,因病邪从阳化热,热伤营阴,故火热之症明显,咽喉疼痛、口舌生疮等症突出。 101、何谓卫气营血辨证,简述卫气营血的意义 答: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借用卫气营血的概念来概括外感温热病整个病程发展演变的一种辨证方法。其意义是以卫、气、营、血分别代表温热病发展过程中四类不同的证候类型,也标志着病邪浅深,病情轻重的不同层次及传变规律,并以此作为临床立法处方的依据。 102、简述卫气营血辨证证候传变的形式。 答:卫气营血传变的形式有顺传和逆传两种形式?顺传:即按照卫分---气分---营分---血分之次序传变,它标志着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到重,邪气逐渐探入,或邪气同里出表,病情由重到轻,逐渐好转的过程;?逆传即不依次序传变,又分两种,其一是不循次传,如卫份未罢,又入营分或血份,如;逆传心包。其二是指病邪传变迅速,病情重笃凶险者,如"气营同病"、"气血两燔"。 103、临床怎样鉴别卫分证与太阳伤寒证, 答:可从三个方面予以考虑?病因,卫分证因温热病邪所犯,太阳伤寒证因风热之邪外袭?途径,卫分证多外邪从口鼻而入,手太阴肺经受邪,太阳伤寒证外邪从皮毛而入,侵犯足太阳膀胱经。?症状:卫分证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渴,脉浮数为主症;太阳伤寒证以发热轻,恶寒重,头项强痛,口不渴,脉脉浮紧为主症。 104、简述舌诊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意义。 答,?辨舌苔:白苔邪在卫分;黄苔邪在气分,苔黄厚腻属湿温为病,苔黄干燥为温热所致病;舌苔润者是津尚存,舌苔干焦燥裂是津液忆伤。?辨舌质:舌红润为气血旺盛,舌尖边红是卫分证,舌鲜红为邪入气分,舌红绛是热入营分,舌深绛是邪已深入血分。 105、辨口渴在卫气营血辨证中有何指导意义, 答:口渴是温病过程中常见症之一。辨口渴可判断津伤的轻重及病邪 19 的性质。一般邪在卫分,伤津不甚,故口渴不甚。邪入气分,热盛津伤,故口渴较甚。其中口渴喜冷饮为感受温热病邪;若渴喜热饮或渴饮不多则为湿温所致;若自觉口不甚干渴多提示邪热入营,营阴蒸腾上潮于口所致。 106、辨发热在卫气营血辨证中有何意义, 答,发热为温病过程必有症状。且随着病程不同,发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若发热与恶寒并见,是温病初起之卫分证。若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者,是气分热盛标志,若日晡潮热为热结肠腑;身热不扬为湿温蕴结气分之象。身热夜甚是热入营分,夜热早凉是邪留阴分之血热伤阴证;低热不退是温病后期,肝肾阴虚、邪少虚多之征。 107、何谓三焦辨证,上中下三焦包括哪些病证, 答:三焦辨证是清代医家吴鞠通创立的以三焦所属脏腑经络在温病过 程中的病理变化说明温病传变规律,并以此作为温病辨证论治的依据的一种辨证方法。上焦病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病变;中焦包括足阳明胃,足太阴脾和手阳明大肠;下焦包括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的病变。 108、试述三焦病证传变的特点。 答:三焦病证一般由手太阴肺转入中焦为顺传、若由肺经传入上焦心包经则为逆传。中焦不愈则多传至下焦,这是一般传变规律。但在传变过程中,有时上焦未罢又见中焦证候,或中焦未除又现下焦证候;或由上焦径直传下焦,或起病即见中焦或下焦证候等,亦当分辨。 109、三焦辨证之逆传心包证与卫气营而辨证之营分证皆有"神昏谵语",临证有何区别, 答:可从两方面鉴别:?病机:逆传心包证因热陷心包,痰热阻窍所致;热入营血证是邪热入营,扰及心神所致。?症状:逆传心包证之谵语神昏较重,常伴有身体灼热;四肢厥冷,舌謇语塞等;热入营血证的神昏谵语较轻,常伴有身热夜甚,心烦不寐,且无肢厥舌謇。 110、试述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答:二者都是关于温热病的辨证方法,卫气营血辨证是将温热病的发展变化概括为四个层次,以气血病变为核心;三焦辨证是将温病发展规律概括为三个阶段,以脏腑病变为主线,卫气营血辨证与脏腑的关系不甚 20 密切,而三焦辨证则未能详尽阐释温热病的病理过程。所以临床应用时两种辨证方法应结合起来,才能指导温病的辨证施治。 111、何谓经络辨证,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经络辨证是运用经络学说的理论,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与某经络病证有关,拟判断所患疾病之病证属何经络,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经络辣证的主要内容包括十二经脉病证和奇经八脉病证。 112、十二经病证的特点是什么, 答:十二经病证的特点是:?脏腑病证与经脉所属部位的症状相兼,如,手太阴肺经病证可见咳喘、气逆及臂痛等。?经气失常所表现的证候相兼,如足太阳膀胱经病证可表现为头痛、项强、寒热等症。?数经合病证候的表现,如足厥阴肝经受病,除胸胁满闷之外,肝气犯胃,则呕逆;肝气犯脾则飧泄;肝气实而致膀胱不利;则癃闭等。 113、阴维、阳维两经不能维系时有何表现, 答:阴维维系人身诸阴,是维维系人身诸阳,只有两脉互根,人体才能保持阴阳平衡。若阴维、阳维不能自相维系,则出现病态,如导致阳气耗散,表现为精神颓丧、或动作不能自主;或阴液耗伤,则周身萎软无力。 114、与经络辨证关系密切的古典医籍有哪些, 答:经络辨证源于《内经》,后世多有发挥。十二经病证首见于 《灵枢、经脉》,而奇经八脉病证则以《难经》的第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七、二十九难以及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论述甚详。此外,还有滑伯仁的《十四经发挥》喻昌的《医门法律》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张山雷的《经络考》等均为经络辨证提供了不少参考资料。 115、何谓病历,学习病历写有何意义, 答:病历是医务人员对疾病诊治的科学记录。病历是保证患者得到正确诊断和适当治疗的先决条件。写好病历能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病历反应了医师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的思维及具体措施,是衡量医院,考核医师工作质量的之一;病历给临床教学和学科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读好写好病历是每一位医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116、中医病历如何分类, 21 答:中医病历包括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门诊病历又有门诊初诊病历和复诊病历之不同;住院病历包括完整病历和有关住院期间的其他记录,包括入院记录、病程记录、交班记录、接班记录、会诊记录、转科记录、转院记录、手术记录、出院记录和死亡记录等。 117、何谓门诊病历,记录有何要求 答:门诊病历是医师对门诊病人的病情和医疗情况所作的记录。由于门诊病人较多,时间较短,故门诊病历的书写要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条理清楚,文字通顺而精练,书写整洁;要用的中医名词,综合病情,正确书写;要求当时完成。 118,何谓病程记录,有何记录要求, 答:病程记录是对病人住院期间的病情演变、。诊疗经过及有关情况的记录。病程记录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写;根据病情及诊疗需要确定记录间隔时间;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防止记录成"流水账";一般应由经治医师书写,值班医师只作重点记录。 119,会诊记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一般情况,如会诊的时间、地点、人员、主持人、记录者。?病情简介,简要记录经治医师向会诊人员介绍的病情。?讨论记录,即扼要记录每位发言人的主要内容。?会诊意见,即讨论之后会诊人员拟定的诊疗措施。 120、对再次住院的中医完整病历有何要求, 答:?如患者因新疾再次住院,仍须按首次住院完整病历重新编写,并将旧疾列入既往病史之中。?如因旧疾复发再次住院,只将过去病历摘要及上次住院后至此次入院前的病情诊治情况记入新的病历之中,而对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从略,但如有新的情况且与此次发病有关者,应加以补充说明。 22
/
本文档为【简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及四诊并用的理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