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北海龙舟漫话龙舟

2018-06-16 25页 doc 49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1618

暂无简介

举报
北海龙舟漫话龙舟北海龙舟漫话龙舟 民俗 风情 北海龙舟漫话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扒龙舟、吃粽子~已成为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过去~有人认为扒龙舟可以驱瘟疫。民国期间编的《合浦县志》曾载:‚春夏之交~时有瘟疫发生~俗传龙船可以驱疫~谓每年闻龙船鼓疫势即杀。? 北海的扒龙舟~形成于何时~未见记载。清末著的《北海杂录》曾有一段扒龙舟的记述:‚五月五日~为端午节。角黍艾酒~风无甚殊~埠上惟广商敛资置一龙舟。届节则铺张旗伞~绕游河内。此外~渔人舟子~或三五为群~各以小艇竞渡为乐。士女往观~类乘一叶扁舟~河上逍遥~往来如织~亦一乐事也。?由此可...
北海龙舟漫话龙舟
北海龙舟漫话龙舟 民俗 风情 北海龙舟漫话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扒龙舟、吃粽子~已成为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过去~有人认为扒龙舟可以驱瘟疫。民国期间编的《合浦县志》曾载:‚春夏之交~时有瘟疫发生~俗传龙船可以驱疫~谓每年闻龙船鼓疫势即杀。? 北海的扒龙舟~形成于何时~未见记载。清末著的《北海杂录》曾有一段扒龙舟的记述:‚五月五日~为端午节。角黍艾酒~风无甚殊~埠上惟广商敛资置一龙舟。届节则铺张旗伞~绕游河内。此外~渔人舟子~或三五为群~各以小艇竞渡为乐。士女往观~类乘一叶扁舟~河上逍遥~往来如织~亦一乐事也。?由此可见~北海最迟在清末~已有龙舟竞渡的活动了。但当时的龙舟竞渡~不应在河内~因北海市区内并没有江河~而应在市区北面的海面上~或外沙的内港中。《北海杂录》说龙舟绕游‚河内?~这‚河内?也许是指外沙的内港。 民国期间~北海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据说多数年份都举办龙舟赛。其活动经费一般是由民间募捐的。筹办这项活动的~多由北海强北体育会或北海民众剧社这两个民间团体来负责。其中刘德、林锡岗、徐万全、蔡道春等人便是筹备这项活动的积极分子。 过去参加龙舟赛的~多是外沙、地角、高德、珠海东、沙脚、独树根等处的渔民或居民组织龙舟队来参与。各个龙舟队在赛前都要经过多天的训练。 龙舟赛一般在端午节的下午二、三点钟开始进行。比赛线路是从游泳场至龙皇庙(民权北路)这一段海面约1~000米的航道上~赛程约有4~000米。龙舟队必须来回竞渡两次~绕标争夺。比赛时~海面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数支龙精虎猛的龙舟队奋力拼搏~你追我赶~击鼓声、棹船声、吆喝声、鼓劲声~此起彼伏~欢快热烈地交织在一起。正是‚棹影瀚波飞万剑~鼓声辟浪闻千雷?。此情此景~动人心魄~催人振奋~令人宠辱皆忘~委为壮观。 龙舟赛的奖品~一般有金猪、米酒、活鹅、奖旗、西瓜等物。 端午节当天~与龙舟赛一起开展的活动~有时还有放鸭竞夺~闹花艇等有趣活动。 放鸭竞夺~是在龙舟赛前进行的~主要是为了营造多一番热闹气氛。龙舟赛前~先将大约几十只鸭用小艇摇出海面~在离海堤约100米处的海面上将鸭放游~任由各界群众游出海面去争夺。那时~谁捉到鸭就归谁~谁捉到的鸭多就算‚英雄?。 闹花艇~一般是在龙舟赛的前后进行的。在端午节的晚上~闹花艇更为热闹。当年~这项活动每年约有三几对的花艇参与。龙舟开赛时~花艇也在赛场不远的海面上。这项活动~也能为端午节增加一份热闹的气氛~尤其是在万人涌动的龙舟竞渡大场合上。 闹花艇~主要是由民间社团或私人出资组织的活动。当时~北海的音乐耍家张鸣清、郑德河、辣椒米(姓庞)等人~曾积极参与闹花艇的活动。花艇一般由两只或四只小艇拼成~艇面上铺设木板~并搭扎彩棚和张灯结彩。大的花艇~每艇约有二三十人。在花艇上~有敲锣打鼓的~有吹拉弹唱的~有些花艇还雇请能歌善舞的琵琶妹来演唱。花艇一般在龙皇庙北边的海面上开展活动。在花艇上~绿男红女~笙歌悦耳~海风习习~丝竹悠扬。那时~在寥廓的海面上~有龙舟竞渡~有花艇争闹~鼓声震天~渔帆片片~呈现出一幅如诗似画的热闹胜景。 龙舟赛结束后~花艇晚上还在离海堤不远的海面上漫游~并开展吹拉弹唱的曲艺演唱活动。‘在这星光点点、渔火闪烁的夜晚~还有不少人在海堤上围观~或雇请小艇跟随花艇漫游欣赏。 解放后~北海在解放初期~还举办了好几次龙舟竞渡活动。1984年~北海被列为对外开放城市后~中断多年的龙舟赛~又在1984年的端午节恢复举办了。参加这次龙舟竞赛的有北海港务局、华侨公社、地角公社、外沙公社等10个单位的龙舟队~香港渔民也参与了竞渡。竞赛结果~华侨公社、地角公社和联合捕捞公司的龙舟队~分别获得这次龙舟赛的前三名。这次龙舟赛~其热闹程度~据说是空前的。在1~000多米的海堤上~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在海面上~也有数百艘大小船只载满了围观的群众。据估计~这次龙舟赛~约有10万人到场观看。 1985年端午节~北海举办了首届屈原杯龙舟赛。参加竞赛的单位有新港镇(即原华侨公社)、地角镇、外沙渔业公司、虾业发展公司、海洋渔业公司、北海港务局、北海海运公司、以及香港合资渔船~共有八个龙舟队~约有数万观众到场观看。比赛结果~新港镇、地角镇、海洋渔业公司的龙舟队分别获得比赛的前三名。这次龙舟赛的经费~得到香港合资渔船、南方货运有限公司、北海外贸等59个单位或个人的捐款赞助。比赛的奖品有:奖金、米酒、西瓜、烧猪、活鹅、文化衫和锦旗等。 1986年端午节~也有七条彩色龙舟参与了龙舟竞赛。这些龙舟龙头高昂~精神奕奕。北海市市委书记王庆录还代全市人民~为参加比赛的港渔龙合资船队以及外沙渔业公司等七条龙舟提笔点睛。开赛时~锣鼓喧天~鞭炮轰鸣~一串串彩色汽球冉冉升空~数百只鸽子放飞于龙舟竞渡的海面上。鸽子在空中欢快地穿梭飞舞~与此同时~数百艘舰船顿时汽笛齐鸣。七条彩色龙舟在数万群众的欢呼声中奋力竞渡~呈现出一片欢腾的壮观景象。比赛结果~新港镇龙舟队又获得了第一名~蝉联了自1984年至1986年以来的三届龙舟赛的冠军~为旅越归国华侨赢得了荣誉。 北海舞狮杂谈 舞狮~是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是一种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据《辞海》载~舞狮历史悠久~在我国汉代就已经流行。 在佛教中~兽中之王狮子~曾被喻为释迦和佛教的威严。据《结灯录》载~释迦佛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其意思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在民间~百姓通常认为狮子是‚祥瑞?之物~舞狮能驱邪除恶~带来吉祥。加上狮子造型夸张~结构灵巧~额高且窄~面颊饱满~口阔带笑~下腭、耳朵及睫毛均可摇动~舞起狮来很逗人喜爱。所以~在春节期间或大的庆典~都有请人舞狮~烧炮助兴及送红包等习俗~为的是讨个吉利和讨个热闹。清光绪时~曾有人写了一首《舞神狮》的诗~其中有云:‚沸腾海涛呼天风~百兽之长差称雄。神歌神喜狮灵通~拔除不祥有福从。?从这几句诗里~也可知前人也认为舞狮是驱邪迎福的。 解放前~据老人说北海的舞狮活动在春节期间是比较活跃的~尤其是正月十五的华光游神~以及农历六月廿四的关帝诞~北海的狮龙队几乎都一齐出动~显得特别热闹。《钦廉民国日报》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七月二十五日~曾发了一篇‚北海通讯?~报道了关帝诞北海的游神盛况:‚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关帝诞~本市善长~事前筹备~沿门行捐~建醮游神……成串的神像在前领导……随后有三条长龙~五只雄狮……锣鼓齐鸣~喧呼满道……可算盛极一时?。由此可见~解放前的游神活动~ 舞狮舞龙是少不了的。 以前的狮队~大多都是地方武馆搞的。他们除了舞狮外~还有功夫表演。舞狮队在游行时~队伍里也有搬彩旗~有搬刀、枪、剑、戟、盾牌等兵器的。这些舞狮队~有的表演潇洒自如~有的表演刚柔相济~给群众带来丰富的民间艺术享受。 以前~北海较有名气的舞狮队主要有: 国武堂狮队。也叫高州狮队~是北海高州会馆的人搞的~人数比较多~阵容也比较大~林庆堂做师傅。高州会馆的人~主要是指在北海谋生的吴川、化州、茂名、廉江、高州、电白等地原属高州府的人~他们组织起来设立了高州会馆。 剑武堂狮队。是珠海东、中山东一带的人组成的~北方人崔华做师傅。 旋义堂狮队。由林殿云做师傅。 又名打铜十叔)做师傅。 同庆堂狮队。由潘廷松( 垌尾狮队。最先由‚斗鸡东?(花名)、‚虾仔?(花名)做师傅。其后郑仕福、莫秀芬做师傅。再后~由黄炳华、黄炳荣两兄弟做师傅。垌尾~即以前长青路一带的村落。 独树根狮队。由王家章做师傅。 地角狮队。由颠伍(花名)做师傅。 白屋狮队。由姓姚的做师傅。 以上这些狮队师傅~除了垌尾狮队外~其他的师傅一般也兼武馆的教头。垌尾狮队只舞狮~是没有功夫表演的。 北海的狮子~若按高矮分~有高脚狮~也有矮脚狮。矮脚狮也叫滚地狮。矮脚狮头上有角~高脚狮头上无角。国武堂等狮队舞的是高脚狮~垌尾舞的是矮脚狮。若按年龄分~狮子有太狮、壮狮和少狮之分。若按性情分~狮子有文狮和武狮之分。太狮一般由两个人合作扮演一只大狮子~但也有三个人一起扮演一个大狮子的。如国武堂狮队~它的太师就是分头、中、尾三部分由三个人协调来操作的。若由一个人扮演一头小狮子~在其中穿插起舞的~则叫做少狮。文狮和武狮~可从其表演特点来区分。文狮的表演特点是细腻活泼~神态温驯~有啃球、戏球、搔痒、舔毛、打滚、抖毛、摇头摆尾等动作。武狮的表演特点是勇猛豪放~好斗灵活~有跳跃、腾转、登高、跌扑等动作~以此来刻画狮子的威武性格。总之~文狮和武狮的动作技艺都是比较强的。 此外~还有一个头戴面具~手持蒲扇的“狮子郎”~参与表演一些风趣诙谐的情节。狮子郎~本地人称之为大头鬼~每个狮队一般都有一个~但大的狮队也有配两三个的。如北海国武堂的狮队~有一人扮雄鹰的~有一人扮狗熊的~还有一人扮大头鬼的。有的狮队则有一个扮大头鬼、一个扮土地公的。同时~每个狮队也配有一名小童或少女~拿着一只红绸扎成的花球以导引狮子起舞。 舞狮的舞蹈步法~也是很讲究的。有的舞步融入了武术之马步、弓步、立步、麒麟步、盘龙步、吊丁步、盘探腿等动作。其一举手、一抬足~还隐藏有粤剧台步之功架。 舞狮也是有套路的。有些狮队按出世、衔青、拜师、下山、除害、归山的套路进行。舞狮的动作~还要与锣鼓、音乐以及鸣炮的节奏和气氛相吻合。在舞狮的锣鼓中~有的有醒狮锣鼓、踏青锣鼓等套路。在舞狮的过程中~有时鼓点轻缓~节拍松驰~气氛平静。有时锣鼓快重~场面热烈~鞭炮齐鸣。舞狮的打击乐器~一般配有锣、鼓、钹。有些狮队还配有唢呐、号筒、叮叮等乐器。如垌尾狮队~以前是配有唢呐的。大的舞狮队~其锣、鼓、钹也有大小配套的~唢呐、号筒也有配几支的。以前舞狮 游行~因时间较长~舞狮队一般有两班人马互相替换。大的舞狮队约有三四十人之多。 解放后~舞狮的习俗也得延续和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垌尾、龙潭、四中的舞狮队表演不俗。当时大的舞狮活动都是由市体委负责组织。1956年2月~垌尾和龙潭的舞狮队~曾代表北海参加了合浦专区的民间文艺会演~垌尾狮队获得了优秀奖。1958年4月~垌尾和龙潭的舞狮队也一同参加了合浦军分区的民兵会演~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垌尾狮队~是一个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舞狮队。黄炳华两兄弟是舞滚地狮的高手~在北海舞狮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然而~1960年至1979年~北海的舞狮活动相对比较少~从1980年起~北海的舞狮舞龙活动又得到恢复~每年春节期间几乎都有舞狮活动。全市性的舞狮活动~一般由市总工会负责组织。 1980年春节~我市组织了港务局、航运局、建筑公司、搬运公司、手工业联社等五个狮队~共一百多人参加了全市的舞狮游行。舞狮队以解放路为中心~沿着中山中路一直舞狮游行至四川南路的市电影公司~游行路程长约2公里。途中还分别在四个十字街口~为群众表演醒狮和少林拳等武术。当时~舞狮队舞到那里~那里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那时~锣鼓声、鞭炮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汇成了一曲曲欢快的交响乐。据统计~当时的观众约有2万人。1982年~市总工会和市文化局也组织市建筑公司、地角文化站、高德文化站、港务局、航运局等单位的舞狮武术队~参加了全市的游行和表演~其规模和影响也不算小。 1989年4月8日至10日~北海市政府选派北海港务局的舞狮队~到桂林参加广西区‚三月三?的文化艺术节。4月8日至9日这两天~港务局舞狮队在桂林七星岩公园进行了四场专场的舞狮表演~并参加了环市大游行。舞狮队所到之处都受到群众的夹道欢迎。在七星公园表演时~围观群众水泄不通~每场观众约有数万人之多。舞狮演员的深厚功底、潇洒的动作和精湛娴熟的的表演技艺~以及动人的舞狮锣鼓~博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和经久不息的掌声~激动的群众几乎到了狂热的程度。狮队的大头鬼、土地公都把桂林人逗乐了。在这次盛会中~港务局舞狮队荣获‚优秀节目奖?和‚优秀演员奖?~为北海人民赢得了荣誉。 北海舞龙浅说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龙是能兴云布雨的神。过去人们用舞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还将龙当作是吉祥的化身~认为龙所到之处~人丁兴旺~平安吉祥。所以~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舞龙~也叫龙舞~是汉族民问舞蹈形式之一。其历史悠久~据有关记载在汉朝已有之。各地所舞的‚龙?~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材料扎成。龙身少则三节~多则十几节~但都为单数。有些9节或13节的龙身~全长约有二三十米。因‚龙?制作的材料不同~也有不同的称谓。用三色彩布做龙身的的叫‚布龙?,用长板凳札成龙身的叫‚板凳龙?,用稻草、柳枝等扎成龙身的叫‚草龙?,用荷叶、蝴蝶等装饰龙身的叫‚百叶龙?,还有用彩纸糊成龙身的叫‚纸龙?等等。有的龙身每节内都点燃有蜡烛的~称为龙灯。 北海的舞龙~约有百多年历史~所舞的多是布龙。据《北海历史》载~也有草龙。北海较有名声的舞龙队主要有: 外沙舞龙队。抗日战争前已成立~据说舞龙较精彩。该队由一帮骑客负责舞龙。骑客~即是帮客栈联系的客仔。约有三四十人。其中舞龙的约有十多人~其余的是敲锣打鼓的~轮班的等等。出游时 还扛有食格~食格内装有茶水、果品、包子等物。 独树根舞龙队。建于抗战前~全队有30多人。其中舞龙19人~八音班8人(敲大小鼓各1人~敲大锣、敲钹各1人~吹唢呐2人、敲牛钟钟2人)~其余还有引导龙的~搬龙凳的~扛鼓的~轮班的等10多人。 海安庄舞龙队。成立于1937年~结束于1956年~是由北海海员工会组织的~约有三四十人。他们曾去过香港、佛山等地学习过舞龙技艺及购置道具~是一支演技精湛的舞龙队。 下村舞龙队。始建年代不详。据说该队有位名叫大金眼鱼(花名)的舞龙人~人虽矮小~但舞龙尾极精彩。 北海过去的舞龙队~在春节期问及诞期游神时~其活动最为频繁。据1946年7月的《钦廉民国日报》载~关帝诞游神时~北海就出动了三条长龙。据一些老人说~诞期游神有次出动了七条龙~算是最多的一次。每条龙由多节组成~龙身以三色彩布相连~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表演时每人拿着一节的棍子协调舞动。 舞龙时~由1人持彩珠在前戏龙作舞。当龙舞起时~忽而高耸~忽而俯冲~时缓时急~九曲十回~舞姿别具一格。当舞至高潮时~便有人燃放烟花炮竹。此时~但见烟火四射~彩龙在火花丛中上下飞舞~似在云海中驰骋翻腾~加上唢呐声、锣鼓声、鞭炮声汇集在一起~显得气势雄伟、热闹非凡~营造了一种热烈的节日气氛。这种场面委实催人振奋~令人陶醉。 解放后~舞龙的习俗也得到延续发展~每年春节期间或大的庆典~也常见有舞龙队在城乡活动。 北海游神漫话 解放前~北海有不少人由于对各种自然现象缺乏理解~认为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有支配人们命运的各种鬼神~相信对它们礼拜祭献~即可获得庇佑和赐福。因而产生信神、信佛、信命运等宗教迷信思想。在城乡~建了不少寺庙和教堂。计有华光庙、关帝庙、三婆庙、龙王庙、三皇庙、地母庙、龙母庙、鲁班庙、高德庙、康王庙、二圣庙、三圣庙、老爷庙、罗汉庙、镇海庙、神农庙、武帝庙、大王庙、花猫庙、张爷庙、侯爷庙、三清庙、武圣庙、土地庙等~他们把庙菩萨当作是地方的保护神。有些地方还建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礼拜堂等宗教场所。为此~有些人常开展求神拜佛、占卦算命、跳鬼还福、建醮游神、木偶迎亲、请神治病等各种宗教迷信活动。 在这些宗教迷信活动中~建醮游神可算是最为壮观的一幕~也是铺张浪费最大的一项迷信活动。建醮游神~是民间为神做诞期所举行的一种祭拜仪式。它包括请僧道设坛祭神~举行盛大的游神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禳灾除难~保佑平安~据《北海杂录》载~此项活动在清末已有之。始于何时~未见记述。 据一些老人说~民国期间~除1941年外~北海几乎每年都举办游神活动。其规模最大的为1938年和1939年~其次是1942年~这与抗日战争有关。当时~北海街上设祭最多时有68个~舞龙队最多时有七个。平时每年约有三四十个祭~舞龙队约有二三队。游神这项活动~解放后一两年还有举办~往后很少见到了。 北海的游神活动~最为热闹的可算是正月十五的华光游神了~其次是关帝和妈祖的游神~再次是康王等游神。三眼华光~传说是主管火烛的神。人们由于怕火灾~对它特别崇拜。每年的华光游神~ 是解放前北海最盛大的节日。据写于1905年的《北海杂录》载:‚北海每岁正月望日(望日即每月十五日)~附近各村如独树根等~例奉华光神出游~排列仪仗~遍游北海各街。所至辄恭设香案~民扶老携幼~焚顶烧纸~迎之道旁。是日也~锣鼓喧阗~士女踊跃~一年之内~推为极盛!?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关帝诞~关帝游神也是较为热闹的。民国35年(1946年)7月25日~《钦廉民国日报》以‚惊人的北海游神消耗?为~简要报道了关帝游神的盛况:‚(北海通讯)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关帝诞~本市善长~事前筹备~沿街行捐~建醮游神~那天上午八时~各人饱餐~由北海村关帝庙出发~关帝、三婆婆、三皇、龙王、华光~抬着成串的神像在前领导~每至一保~均设祭供奉~市民焚香礼拜。随后有三条长龙、五只雄狮、八辆车色饰仕林祭塔的一幕~锣鼓齐鸣~喧呼满道。最整齐划一的算是东镇的龙狮队。亦有与之媲美~实事求是的码头工友~他们精神赳赳。闻此次游神的消耗~数在千万元以上~可算盛极一时。? 华光庙位于独树根村的中间~北临北海村。独树根村每年都为华光游神组织三班守侍~每班约有三四十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出来做守侍工作。守侍的任务是负责募捐~筹集游神经费~还负责建醮游神的各项事务。 每年正月初五或初七~独树根村便派一班守侍分为几组出北海募捐。每组约有7人~其工作有收款的~有收米的~有登记的~还有征求各户在游神时是否要做‚散符?的。募捐后还要在主家的门口~贴上华光庙油印的一副符:‚华光游镇~保境平安?。募捐人的名单在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将先后用红纸抄贴在华光庙四周的墙壁上。募捐最多时约有几万人。 此外~各街坊以及各保甲有社王公的~也派人向本街坊或本保甲的居民募捐~以便筹款购买祭品。游神之后~又将祭品分发给捐款的各家各户。传说经游神祭祀过的食品~人吃后能得菩萨保佑。 募捐之后~正月十三日便在华光庙设道场做功德~时间一昼两夜。做功德前~在华光庙前用竹木搭一个醮棚~有如演戏的戏台一样。在醮棚两旁~各立有一条幡竹~竹高约有十多米。在独树根村的东西两头~也各立有一条十多米高的幡竹。这四条幡竹都贴有道巫画的长符。在竹竿顶上~还用红绸布扎有长长的符带~让其随风飘拂。华光庙做功德~是从十三日晚上开始的~一直做到十四日晚上零时结束。做功德时~约请十多个道士登台诵经、敲大锣大鼓及做道公戏。道士穿着长长的道袍~有喃有唱。独树根村派两班守侍负责跪拜。十四日晚~道场还有八仙贺寿、六国封相等道公戏上演。 正月十五日~这天将举行盛大的华光游神。游神前~华光庙的菩萨先要过火山。从早上七八点钟开始~就在庙的背后用约二三百斤的松柴~搭一个高约两米的番塔~用煤油点火燃烧~柴塔的火焰约有两米高。八点半左右~道士便从华光庙里用菩萨座椅扛出华光大帝、五谷大帝、三官大帝、坐相、庙祖、千里眼、顺风耳等菩萨~然后由人扛着跳过火堆。为何菩萨要过火堆呢? 有人说华光菩萨主管火烛~故必须过火。也有人说是为了烘干菩萨的屁股~使菩萨更威灵。其中华光、五谷、三官、坐相这几个大菩萨~每个菩萨均由四个人扛着跳过火堆三次。庙祖以及千里眼、顺风耳这三个小菩萨共置于一张八仙台上~上面还放有香炉~由四个人扛着也跳过火堆三次。 菩萨过火堆后剩下的柴头、火炭~当时有很多人抢着要回去~有的还拿去出卖。人传用此柴头、木炭煲水~人食了没有病~猪狗三鸟食了不发瘟~柴头入屋人丁兴旺。这些传说莫非是一种神话罢了。 菩萨过火堆之后~便有礼生喊礼拜祭~然后排好队列出发游神。游神从独树根村开始~由西村游往东村。该村约有几个祭点。大约九点钟左右~游行菩萨进入北海西头街。1925年初~北海才开始修筑中山路~约经二年才告竣工~所以~1927年前~北海的游神线路~一般由大西街(今珠海西路)入~经升平街(今珠海西路)、东安街(今珠海西路)、东华街(今珠海中路)、东泰街(今珠海东路)~直到海关转上崩沙口(中山东路)~再沿着沙脊街(今兴华街、中华街、民建一二街)到北海村~然后再回独树根村的华光庙。1927年后~游神线路大多是从中山西路入~经中山东路折入海关~再沿着珠海路回华光庙的。 1926年以前~华光游神当天~群众都要洗干净街道~门口还要挂上红彩的。1926年~当时有着进步思想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第十师进驻北海~当年~中共北海党小组也成立。那时~北海的革命风气较浓。市总工会曾发动群众掀起了反对封建迷信的运动~捣毁了市区内一些寺庙的菩萨。从此以后~华光游神就很少有洗街、挂红的习惯了。 游神队伍未入街之前~先有成十个道士分为几组沿街做散符。散符也叫喷火油或喷油火~是道士用煤油和酒~施以喷火的所谓法术~以作驱逐鬼怪~保宅平安的把戏。一般以两个道士为一组~需要做散符的人家先备有茶酒、香烛或祭品。两个道士进屋后~一个敲叮叮~一个在门口用剑划几划或拍一下木台~口中喃喃有词日:‚太上老君符龙出:华光大帝~保境平安!?并含一口酒~‚呸?的一声~向用煤油点燃的火把喷去~霎时~但见火焰猛起。道士喷油火之后~还给主家贴上一副华光庙油印的符:‚辟邪出外~引福入门?。随后~道士收了封包即离去。做散符的时间约为半分钟~封包一般为二个铜仙。 喷油火这种鬼把戏~比较容易引起火烛。1925年道士潘家华~在珠海东路16号蒋大姑家做喷油火时~曾引起了一场火烛。 游神队伍一般这样排列:纸船、贡香大镬、仪仗、菩萨、关令箭、狮龙队、马色或车色、高脚牌、化妆队等。这个游神队伍~一般年份有几百人~盛大游行时~将有过千人。 纸船~是由竹木做骨~用纱纸、红纸贴扎而成的。纸船还做有风帆等模型。纸船最初由两个人扛着走~后来把纸船扎在鸡公车上~一个人拉‚船?~一个人推‚船?。游神时~各家各户的人都在纸钱上吐口唾沫~并把它丢进纸船里~据说是为了消灾去难~把身上的灾难通过唾沫吐出~丢进纸船送出海去消灾。 跟着纸船的~是由两个守侍扛着的一只大铁镬。这是收纳群众贡香的。各家各户都烧有一大把香烛丢进大镬里~祈祷菩萨保佑平安。每年游神~北海都烧掉几百斤的香烛。当大镬里的香烛太多时~就将香烛倒在街边或倒在社王公边。 仪仗有灯笼、彩旗、长号、锣鼓和唢呐等。大灯笼有两个~守侍每人提着一个。大头锣用一面彩旗扛着~旗上写着‚金鼓?两字。继之有五至七对长号~号长约一米多。还有人扛着‚肃静?、‚廻避?等仪仗牌开路。 菩萨行列是游神的核心。是什么诞期~就以什么菩萨为主~其他菩萨为辅。当正月十五华光游神时~华光菩萨是走在前头的~接着是五谷、三官、坐相以及庙祖、千里眼、顺风耳等菩萨~后面还跟有其他庙堂的菩萨~如关帝、妈祖、康王、龙王、地母等神像。 菩萨也有轿坐的。华光等菩萨坐的是武轿(无轿顶)~妈祖等菩萨坐的是文轿(有轿顶)。大菩萨顶上还有布制的罗伞遮盖~其后~有一人敲着大锣。小菩萨后面有一人敲着小锣。大菩萨由四名守侍扛~ 小菩萨由两名守侍扛。 关令箭的人跟在菩萨后面~此菩萨令箭~用铁条做成~有1米多长~大如手指~重约1斤。传说被关令箭的人~菩萨会酬赏他。所以每年都有三四十岁的人自愿来关令箭。令箭由道士来关~从人的面部右边插进~穿过面部左边~有时还将令箭扭曲。关令箭的人坐在轿上~手托着令箭的尾端~作闭目养神状~有时也站着~由四个人抬。令箭的另一端有一块姜片~关令箭的人~其面部很少有血水流出。 菩萨后面还有八宝掌扇~多面彩旗~彩旗上绣有龙、虎、凤、狮、猴、蛇、鱼等动物的形象~此外~还有刀、枪、剑、戟、盾牌等古代兵器。这些彩旗和兵器一般由青少年守侍负责搬拿。 狮龙~传说为祥瑞之物。在游神过程中~狮龙翻腾~锣鼓喧天~大头鬼和土地公的诙谐有趣~每年狮龙队这些出色表演~都为游神增色不少。这些狮龙队有的来自北海的会堂武馆~有的来自独树根、外沙、红坎、九曲巷、垌尾等处。一般年份的舞狮龙~约有三四条龙~五六头狮。狮龙队里还配有锣鼓钹、唢呐等乐器。此外~还有北海民间的国武堂、剑武堂、旋义堂等处的功夫队的精彩表演。 马色队~后来也叫车色队~是由数十个戏班佬或青少年守侍~涂脂抹粉化妆成各种戏剧人物~骑在马上或站在黄包车上作各种人物造型的队伍。他们有扮‚八仙闹东海?的~有饰‚刘备过江招亲?的~有扮‚刘海取金蟾?的等等。如扮‚刘备过江招亲?~则饰有刘备、关公、张飞、赵子龙、周瑜及刘备夫人等戏剧人物。车色队是1927年北海开通马路之后才有的。以前都是马色队~化妆人物一般骑在马上作造型。车色是用坐黄包车代替骑马~车夫也习称为马夫。 踩高脚牌~约有10多人~他们都是北海街上的人踩的。踩高脚牌的人穿有不同颜色的长服装。高脚牌有一米多高~踩高脚牌的人~用木权支撑在腋下走动~这种表演有一定的难度~群众也觉得新奇有趣。 随后~有涂花面的化妆队~约有10多人~还有三几十穿有同样服装的青少年守侍~也尾随游行。 北海的游神祭点~一般年份也有几十个祭~除了每甲保或有社王公的街坊设有祭点外~有些人家做元宵节时也摆出祭品来设祭。每条街的祭点都燃点香烛~摆有金猪、鸡、鹅、鸭等五牲以及糕等祭品~有些人家还拿出古玩镜画等物品出来摆祭。每到一个祭点~都有礼生出来喊祭礼、读祭文~奠茶酒、烧纸钱炮竹等事宜。礼生宣读祭文时~希望菩萨保佑风调雨顺~生意兴隆~街坊平安。礼生还主持拜祭菩萨仪式~曰:‚各就各位~叩首……?街坊也有数十乃至数百人跪拜。 当菩萨吃祭时~狮龙队都停下~舞龙队将龙脚(舞龙的杆)插在龙凳上~长龙悬空而摆。此时~有不少小孩和抱着小孩的妇女~在龙底下穿来窜去~以祈小孩消灾去难~精乖听话~肯高肯大。菩萨食祭的时间视街上祭点的多少而定~一般是10多分钟。总之~当日要赶在下午六点钟左右回到华光庙。菩萨食祭后即燃放鞭炮~那时~菩萨又开行到另一个祭点。 整个游神队伍彩旗招展、前呼后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上香烟缭绕~人潮涌涌~热闹非常。写于1952年的《北海历史》~曾对北海正月十五的华光游神作了一番记述:‚元宵节——这是北海最盛大的节日……独树根的华光木偶也抬出来~着了红绿怪服的神棍道巫~南无南无的跟着蠢动……还有一长列的舞狮舞龙……街头巷尾还摆设有很多祭品……街上二、三万人挤成一堆~拥得真是水泄不通~团团环绕着这一蛇长行列。这一连串正是旧社会封建色彩的具体表现~是北海一年一度 最热闹的日子~估计一下所损失的~恐怕要超过一亿元人民币。? 游神队伍游完北海街之后~即前往北海村三板寮(今区船厂西侧)。那时~由道士燃点香烛、并喃经将盛满市民唾沫的纸船推出大海。此举是表示送走瘟神~为市民消灾去难。 至此~游行的菩萨将各归各庙。华光庙的菩萨约在下午六时回到庙前。那时~道士又要举行散醮仪式~请菩萨回庙。那时~道士点燃香烛~口中念念有词~以丢校杯的方式问菩萨可准抬回庙去安座。校杯又名杯珓~用竹木或牛角制成~其状如剖开的两半鹅蛋~但中空如杯~是旧时占卜吉凶的用具。占卜时~将校杯投空落地~观其或仰或俯~以定吉凶。当道士投校杯若出现圣杯(一仰一俯)、宝杯(两个均俯)、阳杯(两上均仰)时~表示华光庙的菩萨准许回庙~否则~道士还得继续投校杯~直到出现这三种杯为止。菩萨请回庙后~拆除醮棚~拔除幡竹~鸣放鞭炮~以示游神完满结束。 北海武术剪影 武术~是用武之技术。它对增强体质、锻炼意志~都起到良好的作用~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份珍品。 在北海~据一些老人说~在清末民初已有几位武林高手表现不俗~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是杨寿坤。是杨善鉴的父亲~杨善鉴曾任北海民众剧社社长和北海镇镇长。杨寿坤的武功以刀叉见长~尤其是其马步快速多变~产马步伐既快又远~较有特色。在他的家中~常置有刀枪剑戟等兵器。他因武功好~曾被政府委任为维护地方治安的武官。 二是沙毛脚夫妇。沙毛脚(别名)姓李~是高雷地区人~清末时以海盗为生~周身生毛~人称其为‚沙毛脚?。据说他武艺超群~尤其能适应水底生活。他的夫人沙毛脚二奶据说也是武林中人~曾在少林寺习武~善熟轻功~好舞刀弄剑。有一次~沙毛脚被清兵围困于北海独树根的华光庙~在危难之际~沙毛脚二奶骑了匹高头大马直插重围~翻身越墙解救了沙毛脚脱险。后来~沙毛脚接受朝廷招安~出任廉阳水师统带~这是负责北海一带海防治安的武官。 三是千斤力、八百力。这是清末独树根村两个功夫师傅的别名。他们曾向独树根村的王振林、王振裕、王振彪、王金德、王猷等人传授了宗六连功夫。此后~宗六连功夫在独树根村便世代相传。以前北海游神时~该村的武术队常伴随舞狮队一起游行~用刀、枪、剑、棍等器械~表演了王家功夫。 四是刘叶云和沙煲六(别名)。他们于民国十多年至三十年间~曾在北海广州会馆教过武术。 民国三十年左右~因日本侵华~国难当头~北海曾掀起练武的热潮。1941年前后~北海有国武堂、剑武堂、旋义堂、庆武堂等武馆相继开馆收徒~并聘请武林高手教习武艺。当时~尤以国武堂的规模为最大。 国武堂武馆。习武的都是在北海谋生的高州府人~多为码头苦力和小贩~尤以安铺人为多~约有300人。林庆堂是该武馆的师傅。教习的是少林洪门十大形功夫~其中有龙形拳、蛇形拳、豹形拳、鹤形拳、象形拳、狮形拳、马形拳、猴形拳、虎形拳和彪形拳等~功夫馆址设在旧猪巷~即今和平路近市二幼处。 剑武堂武馆。位于珠海东路近旧菜市处。是北海东镇二保内的人组成的~近珠海东和中山东一带~ 约有百余人。抗战后~有一个北方佬名叫崔华~在那里做武馆师傅。负责该武馆的~还有陈有明、庞国良等人。 旋义堂武馆。馆址位于沙脊街白坟坡~即今民建街。林殿云任武馆师傅~抗战后他曾在那里开馆教一帮后生仔~约有七八十人。 此外~还有一些小型武馆也招收徒弟习武: 王家章~又名花三叔~抗战前后曾在独树根村教习宗六连功夫~主要是收王姓家族弟子。 曹德义~又名金牙六。约于抗战前在北海开过武馆~有徒弟十多人。主要教石宗拳~有刀棍等器械~馆址在今四川北路近外沙桥处。 杜润生~博白人~解放前在高德开过武馆~教习猴拳。 凌贵龙~人称贵龙叔~住北海民生路3号。他曾收过徒弟教习少林咏春拳以及少林十大形功夫。此外~还有打铜十叔~曾在风炉铺~今中山路支农商店西边开过武馆。颠五(别名)在地角也开过武馆~教习宗六连功夫。还有一个姓姚的师傅~在白屋也开过武馆。 1942年~合浦一中(今北海中学)曾组织过一个以练武为主的‚一中技艺社?~由体育教员金殿驹负责指导~教习太极拳~宗六连等武术。在校庆期间~曾由王琼远、王澄远等人表演了‚胸中碎大石?~南拳~宗六连等气功和武术~还有魔术、滑稽戏等小品表演。 总之~在民国三十年前后~北海在武术方面群雄聚会~侠客如云。他们之中~有形意拳师林庆堂、咏春拳师凌贵龙、伏虎拳师李矮仔、宗六连拳师王家章、关东大侠崔华、陈家太极拳师郭文辉、内功师林殿云、龙虎豹拳师龚其山、广州武侠关仰山、豹拳名师凌超兰、龙拳名师龙八等等。他们的声誉遍及广东南路地区。 当时北海的武术~也流派纵横~种类繁多。既有南拳北拳、长拳短拳~也有少林、武当、峨嵋各派的拳术。在器械方面~既有蔡家棍、蔡家锏~也有南路棒、北派叉~还有太极剑、太极鞭等等。 他们的武术动作~有的刚柔相济~形意统一,有的快速多变~节奏鲜明,有的吼声如雷~以震敌胆,有的外柔内刚~富有弹性,有的藏而不露~内静外猛,有的结构严紧~动作朴实,有的轻柔徐缓~如流水行云。总之~他们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形成了各种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的套路。‚上打雪花盖顶~下打柳树盘根,左打蛟龙出海~右打猛虎归山?。‚出枪似潜龙出水~入枪如猛虎入洞?。这些口语~都是在抗战期间流传在北海武术界的口头禅。 解放后~武术精华也得到继承和发展。贵龙叔、花三叔等拳师有时还收徒传授。在春节期间~有时也有武术队伴随着舞狮队出北海街表演。有些武术学校~也培养出一批较为出色的武术人才。如出生于1950年的洪肇达~他的武术和气功就有较大的成就。他曾毕业于河南省精武国术学校~以及中华气功进修学院等院校~曾师从杨梅君、王培生等多位武术气功名家。在他担任北海市工人文化宫艺校校长的10年问~由他执教的太极拳、圆功拳、八卦拳以及气功等班有50多期~培训学员已逾万人。他曾被西藏、北京、深圳、海南等地的总工会或科技馆邀请去传授功法、交流技艺。他演示的蛋上走八卦、双脚倒立歌唱等100多个项目~令人赞叹不已。他的个人传略、功法和~已被收入《中国当代气功全书》、《中国当代气功名人辞典》等书。 北海旧习俗小记 修 斋 旧 俗 修斋~也叫打斋~本地人多称为做斋或喃斋。修斋~是丧事人家请道士祭祷~以求消灾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一般有叮叮、锣仔等击乐器作诵经伴奏。 写于清末的《北海杂录》~在北海‚风俗?记载中~曾提到打斋法事:‚迷信神权~中国通病~而北海土入迷信颇深……土人信神~因信巫……巫之惑人~术至不一。一为打斋~谓以超度亡人也……近日打斋~愈出愈奇~有所谓亡人沦落地狱畜道者~巫人乔装~一如优人~叫号跳跃~作破地狱~名 ?写于1932年的‚合浦县风俗调查纲要?~也有提到合浦县曰‘木莲破地狱’。怪诞支离~一至于此! 的修斋旧俗:‚遇有丧事~亦常延僧道修斋~所费甚钜?。 修斋是怎么回事呢?我曾采访过一些道士。据他们说~旧时有人认为~人死后将会进入阴间六道~其中有天道、地道、人道、佛道、鬼道、畜道。如果人死后进入地道、鬼道或畜道~将不得投胎回人间~或则在地狱中受困~或则变为厉鬼幽魂~或则化为牲畜。如果人死后进入天道~则受天奴役。如进入佛道~则随佛而去。如果人死后进入人道~则可再投胎回到人间。同时~过去人们还认为~人死后灵魂不死~需要活人加以照料~而死者之幽灵既可为生者赐福禳灾~也可为生者带来麻烦~因而使人对亡人产生既崇拜又惊惧的心理。遇有丧事~不管家境贫富~常请僧道修斋~供斋酬神~以祈超度亡灵~辟邪去秽~寻求平安。其迷信花费是很大的。 修斋~除诵经外~主要有斩畜、破地狱和舞鬼史等法事。 斩畜~是为了堵截亡人走进畜道而做的。一般奔丧人家在‚六七?请道士做斋时~常做这个法事。做斩畜时~道士用面粉做成十二种动物。即十二生肖~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道士做斩畜时~口中念念有词~除龙虎两兽之外~其余10个粉制的动物~一律将其斩碎~并把它们抛进滚烫的油镬里~最后将油炸的面粉兽畜丢掉~意谓断绝亡人之畜道~使亡人不用做畜牲了。为何道士不斩龙虎两个面制的动物呢?俗传龙为天子~虎为大臣~故不能斩。有的奔丧人家~有时也用羊仔、猪仔或生鸡给道士来斩的~这可谓是斩真的畜牲了~为的也许是使斩畜法事更加灵验。 破地狱~是为了亡人不入地道~不在阴间作厉鬼而做的法事。做破地狱时~道士身穿道袍~手持宝剑~口中念念有词~乱跳乱舞~随后~将覆盖在地上象征东南西北中的五个饭碗~用剑打碎~并将烂碗丢掉。其用意是断绝其地狱之路~召回亡者之幽魂~以便可转世回人间。 舞鬼史~是为了亡人不入鬼道而做的法事。做舞鬼史时~道士戴着大头鬼~随锣鼓钹等击乐器的伴奏声边跳边舞~口中念念有词诵说经文。其用意也许是以大头鬼来吓地府里的小鬼~以便闯进地府去召回亡者之幽魂~免遂迷津。 若是死者死得不正常~或是雷击而死~或是江河浸死等意外死因~前人认为死者的身手不干净~也有人请僧道来做上刀梯和做过火山等法事的。 做上刀梯时~先用两根老竹或两根木条做梯杆竖立在地上~在梯杆上还扎上锋利的马刀来分格。做上刀梯时~道士穿上道袍~口中念念有词~在锣鼓叮叮等击乐声中~赤脚空拳从锋利的马刀上爬上。刀梯约有两层楼高。道士爬上刀梯的高处后~又口中念念有词在高空中散发鬼画符~让飘散的画符任由人家争拾~以冀讨个平安大吉。据说~道士爬刀梯时~其重力主要放在手攀的马刀上~以分散脚底的承受力。 做过火山时~道士穿一身白袍~先用几十笠火炭烧一条长约十多米、宽约80公分、厚约20公分的火炭条。道士待火炭烧至过心时~然后用木条将火炭压实。然后用辰砂水喷一下火炭条~使其火焰 压下~随后~道士穿一身白袍~并将手袖裤脚都扎实贴紧~口中念念有词~横卧落地从火炭条上快速滚过~滚过时火花飞溅~但火炭一般烫伤不了人。有些奔丧家属~背着神主牌、赤脚浸了辰砂水之后~也跟着从火炭条上飞快走过~以求脱灾脱难~因辰砂水有减轻烫伤的作用~一般快速走过汤伤也不大。 有些庙堂醮会做功德时~也有做上刀梯、过火山这两种法事的。据传是为了使菩萨更威灵。有些道士为了升级介身~也有做过火山、上刀梯等法事的。 还 祖 愿 旧 俗 过去~由于迷信风行~当小孩出世时~其父母便向神台祀奉的六祖许愿:如果祖公保佑生下的孩子肯高肯大~平平安安~长大成亲时~即请道士来做法事答谢。当孩子(一般是男孩)长大结婚时~在结婚前一天~其父母即请道士来做咬犁头、翻板凳、滚勒床等法事~以便向祖公还愿。 做咬犁头时~先用谷壳烧红一个犁头~道士用长带扎住自己的头顶~用一根棍子顶起犁头~随后口中念念有词~含一口已放有辰砂的烧酒~‚呸?的一声~向犁头喷去~但见白烟腾起~道士即用门牙咬住犁头~从屋外咬回屋内。这个法事过程就叫咬犁头。 做滚勒床时~一般用野生植物东风桔做勒床。东风桔这种植物~枝干上长满有较硬的勒钉。道士压平勒床之后~穿上扎紧的道袍~口中念念有词便从勒床上滚过~一般勒钉扎不伤身子。滚过勒床之后~主家是要送封包给道士的。 翻板凳~这个节目较简单。翻板凳时~道士口中念念有词~从板凳上翻几个跟斗就结束了。板凳多少不限~在屋内或屋外翻跟斗也不限。 出 嫁 旧 俗 解放前~闺女出嫁是有很多旧习的。有些旧习还充满了迷信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理性的增强~那些充满迷信色彩的出嫁习俗慢慢的消失了。以前的出嫁旧习~只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来回味。 过去闺女出嫁~有哪些习俗呢?一些老人曾这样对我说过: 闺女出嫁前的一个月~新娘晚上要作哀怨难舍的哭嫁。伴随哭嫁的有伴嫁的姐妹~有新娘的母亲等女性亲属。哭嫁的内容~大概有父母恩重、母女难离、姐妹难分、别后眷恋等依恋话语。哭嫁~实际上是哭唱。当唱惜别情时~有时唱:‚睡到三更大半夜~枕头几高泪几长,睡到三更大半夜~金鸡开口银鸡啼……?等等。 晚饭前夕~即出嫁前一日~新娘是要穿上白衫白裤的。俗传~晚饭前夕将有白虎来侵害新娘新郎~但白虎只担(食)红的不担(食)白的~故晚饭前新娘就得穿上白衣裳~以避免白虎的伤害。 第二天~迎亲轿来(新娘又要哭别祖宗才上花轿。当上花轿时~新娘的弟妹将大米撒出门外~其用意是让金鸡食米~保护新娘。那时~新娘从花轿上丢下封包答谢弟妹。 新娘的花轿在未行之前~外家就先叫人带两条猪肉挂在男家的门口两旁~俗传新娘到婆家时~又将有白虎来侵害~若预先在门口挂上猪肉~白虎将担(食)猪肉而不担(食)新娘~新娘来时~也得到有效保护~免遭白虎所伤害。这叫做‚截白虎杀?。 出嫁当日~新娘戴大头花、凤冠、披肩、着红衣、红裙、红鞋、十指均戴银指甲~还用红帕覆盖头部。送嫁的有新娘的伴嫁姐妹等多人。 在送亲路上~彩旗招展~罗伞伴行~还有以唢呐、号筒、头锣等打击乐器组成的八音班随行演奏。‚八音?的曲目有多种多样~随着迎亲的场合、环境、气氛、时间的不同~八音所演奏的曲目和所用的乐器也是不同的。当新娘拜别父母兄弟姐妹时~二支唢呐即吹奏《姐妹分离》或《流星赶月》~当新娘将到婆家时~唢呐则吹奏《小开门》。当新娘新郎拜堂时~唢呐则吹奏《拜堂笛》。当新娘出入门时~两支号筒则吹奏《大号》~当新娘上轿时~号筒则吹奏《大开门》等等。 新娘到婆家时~扶新娘下轿后是要撑阳伞遮护的~新娘移步时还要以草席相接~当扶至祖堂后~新娘新郎一同拜祖宗、一同拜天地~夫妻互拜后~还拜阿公阿妈、家翁家婆、亲戚大小等等。当晚食完酒席后~新娘还要敬甜茶给亲友~所得封包归新娘所有。 第二日早晨~新娘要捧水给亲属洗面~每人还发一条面巾~新娘复敬甜茶~亲属回赠封包。 第三日早晨~新娘回娘家。男家准备饼、米乙等礼品给新娘带回。新娘的弟妹将坐轿来相接。当晚新娘又要赶回男家~并从娘家带回面盘脚盘等物。 第六日和第十日~新娘也分别回娘家一次~也是当日早去晚回。 四月八~做乌发 四月八~做乌发。这是过去的一个习俗。乌发~即是约一寸长大小的布人仔。 农历四月八日~过去本地人常用杂色布碎做乌发~以分给每个小孩挂在颈上或放在口袋中~当到五月初五时~便把分发给小孩的乌发收齐~放进用西瓜壳做成的船仔内。另外~还用谷糠象征性地包两条粽~连同西瓜壳船一同放进海里漂流~这叫做送老乌。当时~人们有这样的迷信~认为四月八~做乌发~以及五月初五送老乌将给孩子带来吉祥、送走灾难。那时~有些人还给小孩烧艾火~洗香茅水~或是在额上(两眉问)或手腕上点红黄~以期辟邪。 上 灯 旧 俗 过去~在正月前数月有生养子孙的人家~为保佑子孙平安吉祥~在正月常有上灯的习俗。 当时~北海也有人专门扎花灯卖的。花灯用麻骨、花纸及沙纸贴扎而成。花灯内置有灯盏和灯芯~用花生油作燃料~有些花灯~里面的人物图案还能走动的~这叫做走马灯。 走马灯是利用冷热空气对流的原理而制作的。花灯的制作~一般分为灯身、灯画、灯饰三部分。灯身主要靠用麻骨、竹木和沙纸的绑扎技巧。灯画是在灯身的糊纸上写诗作画~成为一幅幅画面。灯饰是将彩穗、玉佩等物悬挂在花灯上作装饰。 要上灯的人家~一般在正月初二便购置花灯~悬挂于家中神堂或悬挂于社坛庙堂里~一般挂至正月十五日或正月十六夜完灯。上灯的人家~每晚还得去添加油料和挑添灯芯。 鬼 节 旧 俗 相传每年农历七月~阎王都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地狱中那些冤魂厉鬼~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的施祭。所以~有些人称农历七月为鬼月~本地人称七月十四日为鬼节。 俗云:“芋头烧纸~祖公欢喜。”过去一些迷信鬼神的人~在鬼节里常备牲品拜祭祖公以及无主孤魂~夜里还要施幽。在牲品中~人们宁可舍鸡而不离鸭。相传鸭能凫水负衣纸过奈河。祭品中~也多有芋头炆猪肉~以讨祖公的欢喜。此外~还买桥板米乙来拜神~相传这桥板米乙相当于桥板的作用~有助于厉鬼渡过奈河到人间领祭。夜里~群众都在街口路边烧很多香烛纸钱、纸衣等冥品~还撒葛薯 丝、绿豆芽、饭菜等祭品~有些人家还撒米、撒铜钱来施阴济阳。 在七月十四那天晚上~偶尔也有一些青年人~到海边沙滩去施幽~在那里做蛤乸鬼的游戏。约十时左右~有一帮青年仔约十多人~在沙滩上用香烛围一个圆圈~其中一人扮作蛤乸鬼状扑在圆圈的中心~其余青年则围在香烛周围~每个人都用大车螺(文蛤)壳相互敲击~一边敲、一边喃唱:“蛤乸鬼、蛤乸神~机谷子、发头晕……?那时~香烟燎绕~明月当空~击声震耳~持续不断。约20分钟后~“蛤乸鬼”大显神通~乱窜乱跳~翻身滚地~把沙滩上的香烛全部都滚平。再过20公钟~“蛤乸鬼”才慢慢清醒过来。 这个罕见的民间娱乐活动~与灵山县的民间艺术“跳岭头”里的捉蛤精~有点少少的相似。 乞 巧 节 旧 俗 农历七月七日夜~叫七夕~是过去民间妇女的一大节日~每逢七夕~妇女们都要进行对月穿针引线等游戏~还向天上的织女乞求穿针的智巧。所以~七夕月下穿针~也叫穿乞巧针~七月七日~也称为乞巧节。在唐宋时期~七夕乞巧之风已很盛行。宋代的七夕~已演变为一个相当隆重的民间节日。 过去~每逢七夕~本地的居家女子都祭天拜月~她们用一个托盘~上面盛有果品和谷芽~托盘的中间安放有一盏油灯。点燃香烛后~少女他便向天拜祭~向牛郎织女祝贺七夕相会。拜完之后~将谷芽吊干留作药用。俗传用此谷芽煲水饮~可治发烧等病。 是日~很多人家都用瓦瓮盛装清水存放~认为七月七水久藏不腐~饮后清凉。
/
本文档为【北海龙舟漫话龙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