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认识防晒霜的成分与选择防晒霜

认识防晒霜的成分与选择防晒霜

2017-11-20 1页 doc 11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认识防晒霜的成分与选择防晒霜 孟令红 角屋重树:中日小学科学课程与学力的比较研究 - 21 -   一、研究的目和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以中国为主体、日本为 客体的小学科学教育的中日比较研究,更加深入 地理解中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同时,为我国 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 经验。本文中小学科学中国部分是指小学自然 (或小学科学),日本部分是指小学理科。 本研究是在课程和学力两方面的中国与日本 的比较研究。小学科学课程方面从教育目标、教 育内容、课时安排、评价四个侧面进行比较;学 力方面,首先,明确本文的学力是指在课程基础 之上...
认识防晒霜的成分与选择防晒霜
孟令红 角屋重树:中日科学课程与学力的比较研究 - 21 -   一、研究的目和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以中国为主体、日本为 客体的小学科学教育的中日比较研究,更加深入 地理解中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同时,为我国 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 经验。本文中小学科学中国部分是指小学自然 (或小学科学),日本部分是指小学理科。 本研究是在课程和学力两方面的中国与日本 的比较研究。小学科学课程方面从教育目标、教 育内容、课时安排、评价四个侧面进行比较;学 力方面,首先,明确本文的学力是指在课程基础 之上的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思考;其次,界定了 学力的构成要素:知识Ⅰ(机械记忆知识的再 现)、知识Ⅱ(多个知识的适当运用)、实验技 能(实验和与之相应的必要的技能)三方面要 素。然后,制定了学力调查问并进行实施与分 析。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中日比较   本文的小学科学课程是指中国 年《九年1992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试用)》和 日本 年《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理科》。从以1989 下四方面对两国的小学科学课程进行了比较。   (一)教育目标的比较   教育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各学年的教育目标。    、总目标1   中国的小学科学总目标是:指导学生获得一 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 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 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 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1]   日本的小学科学总目标是:亲近自然,进行 观察、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 情感,同时谋求对自然的事物、现象的理解,培 养科学的看法和观点。[2] 从情感方面、知识方面、技能方面[3]对小学科 学教育目标的中日比较来看,在知识方面和技能 方面两国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情感方 面两国除都有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之外,中国有 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日本有培养科学观点的内 容。具体参考表 (见下页)。1 、各年级的教育目标2   关于各年级的教育目标,中国是分为低年级、 中年级、高年级分别进行的,日本是 年级各年3-6 级分别进行的。各年级的教育目标的特点具体参 考表 (见下页)。2 中日小学科学课程与学力的比较研究* 孟令红 角屋重树 摘要:本研究以中国为主体、日本为客体对中国和日本的小学科学教育从课程(教育目标、教育内 容、授课时间安排、评价四个方面)和学力(学力由知识Ⅰ:机械记忆知识的再现;知识Ⅱ:多个知识 的适当运用;实验技能:实验和与之相应的必要的技能三方面要素构成)进行了调查比较研究。目的是 通过比较研究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同时,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具有可操 作性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学力;中日比较 作者简介 :孟令红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北京 )/ 100044 角屋重树日本广岛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日本东广岛市 ) / 739-8524 本文是孟令红 年日本广岛大学博士论文《中国の初等理科教育の分析的研究——学力の形成を基底にして》的一 * 2003 部分。 《外国中小学教育》 年第 期2008 5 - 22 - 表 小学科学总目标的中日比较1 中国 日 本 情感方面 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 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使他们身心健康 发展。 亲近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科学的看法和观 点。 知识方面 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谋求对自然的事物、现象的理解。 技能方面 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进行观察、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 小学科学各年级的教育目标特点的中日比较2 中国 日本 一年级 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常见事物的显著特征。着重 培养他们的比较、分类等思维能力。二年级 三年级 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常见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着重培养他们的概括、推理等思维能力。 通过比较调查自然事物或现象的性质。 通过寻找、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调查自然事物· 现象的变化。四年级 五年级 指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它们的运动变 化规律。着重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通过控制变量的实验,调查自然事物现象的规· 律。(量的变化) 六年级 通过发现引起事物变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调查自然事物现象发生变化的本质。(质的变化)· 从表 可以看出,两国都是由认识自然事物的 2 特点和性质开始,然后到高年级的对自然事物或 现象变化之间的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分析因果关系 的复杂能力的培养。只是中国是分低、中、高年 级来明确各年级阶段的目标;而日本是明确每个 年级的具体详细目标并且始终贯彻一条明显的 “主线”——比较(通过比较明确某一物质的性 质)、联系(发现两个以上物质或现象之间的联 系)、量变(明确影响事物或现象发生变化规律 的多个要素之间的量变关系)、质变(明确引起 发生质的变化的原因)。这条“主线”具有联系 的、不间断的、逐渐由简单向复杂变化(由一个 变量向两个变量、多个变量增加,由量变向质变 的转化)的特点。与日本的特点相比,中国好像 在低、中、高年级各年龄阶段进行的是不同的 “模块”——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别是认识事物 的显著特征、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不同事物之 间的联系和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这可以说是由 低级“模块”和高级“模块”“拼成”的特 点——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比较、分类、概括、 推理、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培养的“模块”组 等。中国的“模块”与日本的“主线”比较,可 以说日本的教育目标更加具体、详细而且具有一 贯性。   (二)教育内容 中国的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分为生物;人 体;水、空气;力、机械;声、光、热;电、 磁;地球;宇宙八部分。日本的小学科学的教学 内容分为「 生物与环境」;「 物质与能量」;A B 「 地球与宇宙」三部分。两国的教学内容的对应C 关系参考表 。3 表 中国和日本小学科学教育内容的对应关系3 内容 中国 日本 备注 内 容 生物 「生物与环境」A 生物部分人体 水、空气 「物质与能量」B 理化部分 力、机械 声、光、热 电、磁 地球 「地球与宇宙」C 地学部分宇宙 孟令红 角屋重树:中日小学科学课程与学力的比较研究 - 23 - 从表 可以看出,中国的生物;人体部分与日3 本的「 生物与环境」部分是生物部分;中国的A 水、空气;力、机械;声、光、热;电、磁部分 与日本的「 物质与能量」部分是理化部分;中国B 的地球;宇宙部分与日本的「 地球与宇宙」部分C 是地学部分。这一结果与董 中村· [4]的研究也是一 致的。此外,中国的学习项目是 个,而日本是201 个。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教学内容比日本的要79 多。   为了具体说明两国的教学内容有什么不同, 对两国具体的学习项目进行了比较。其结果为:    、中国的教学内容难度比日本大。例如,光1 的反射、折射、透镜、压力等内容在日本是中学 的学习内容,而中国是小学的学习内容。    、中国的教学内容范围比日本广。例如,有2 关力学方面的学习内容,中国涉及有浮力、压 力、引力、弹力、摩擦力、杠杆、单摆等,而日 本只是集中到单摆、斜面、杠杆。    、两国在理化部分的教学内容中相同的学习3 项目是比较多的。   (三)课时安排   关于两国的小学科学课时的安排,在董中村· 的研究中也提到,中国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1995) 六年共 课时,日本是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四年共272 课时。420   从小学科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率来看,根据 中国 年《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试行)学1992 习指导》[5]和日本 年《小学校学习指导要1989 领》[6]中规定的课时进行计算,中国占 %,日4.2 本占 %。7.3   从两国相同的学习项目的课时分配上看,对 理化部分的相同学习项目的课时分配进行了比 较,结果参考表 。4 表 小学科学相同内容(理化部分)的课时安排的中日比4 [7][8] 相同内容 (理化部分) 中国 日本 年级 课时 年级 课时 物质的溶解 3 3 5 11 水的三态变化 5 4 4 8 物质的燃烧和空气* 5 4 6 7 杠杆* 6 1 5 10 热胀冷缩 4 3 4 9 电磁铁 6 2 6 8 日本所涉及的内容比中国多些 * 从表 可以看出,相同学习项目的课时分配日 4 本比中国多。因为中国的学习项目多(中国201 个、日本 个),总课时又少(中国 课时、日79 272 本 课时),所以每个学习项目的课时分配也就420 少。   (四)评价   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 大纲(试用)》中对各年级阶段的教学内容的基 本要求分为“知识”和“观察、实验、操作”两 部分。日本在《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中没有具 体的记述,但在《小学校儿童指导要录》(相当 于中国的学生评价手册)中有详细的要求,要求 分为“对自然事物或现象的关心、热情、态 度”、“科学的思考”、“观察、实验的技能、 表达”、“对自然事物或现象的知识、理解”四 方面。具体详细情况参考表 和表 。5 6 表 中国的小学科学评价的方面5 [9] 知识 观察、实验、操作 了解:不要求识记,不考查。 知道:能说出或写出所学知识的要点,能识别学过的自然 事物。 理解:能懂得所学知识的道理,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理解 自然界中有关的简单问题。 初步学会: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操作。 学 会:能独立进行正确操作。 《外国中小学教育》 年第 期2008 5 - 24 - 表 日本的小学科学评价的方面6 [10] 对自然事物或现象的关心、 热情、态度 科学的思考 观察、实验的技能、表达 对自然事物或现象的知识、 理解 亲近自然,积极地进行调查 自然事物或现象的活动,热 爱自然,同时将这种情感或 态度运用到生活中去。 从自然的事物或现象中发现问 题,有目的地进行比较、寻找 关联、控制条件,多方面地进 行探究、调查,研究、分析结 果,科学地认识自然事物或现 象,解决问题。 观察自然事物或现象,有计 划地进行实验,根据目的选 择、使用实验器材,并把观 察或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准确 地表达出来。 对自然事物或现象的性质、 规律及相互关系等的理 解,并具有对自然事物或 现象的看法、见解。 从表 可以看出,中国对“知识”方面的评价 5 分为了解、知道和理解三个层次;对“观察、实 验、操作”方面的评价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 层次。   从表 可以看出,一方面日本对“对自然事物6 或现象的关心、热情、态度”和“科学的思考” 这两方面的评价中国没有;另一方面,日本的 “对自然事物或现象的知识、理解”和“观察、 实验的技能、表达”方面的评价相当于中国的 “知识”和“观察、实验、操作”方面的评价。 但是,关于技能方面的评价,中国只是注重操 作,而日本不仅仅是操作,还包含有对实验的计 划、实施以及根据目的来选择并更好地使用实验 器材等,同时还要求能够把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准 确地表达出来。  三、小学科学学力的中日比较 学力的比较是通过学力调查进行的。对学力 的界定已经在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中提到过, 即本文的学力是指在课程基础之上的基本的知 识、技能和思考。   (一)调查问题的构成 通过对中日小学科学课程的比较,可以看出 在理化部分两国的教学内容是比较相似的。因 此,为了便于比较,学力调查的问题主要是在理 化部分的内容,由知识Ⅰ、知识Ⅱ和实验技能三 方面的要素构成。 知识Ⅰ:是对机械记忆方面的知识进行再现 的问题; 知识Ⅱ:是对多个知识的适当运用方面的问 题; 实验技能:是对实验和与之相应所必要的技 能方面的问题。 学力调查的具体问题主要是参考日本 年1997 文部省( 年开始改为文部科学省)实施的日2002 本全国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调查[11]的问题、日本标 准[12]和文溪堂[13](日本和文溪堂是两个出试 题的专门机构)所制作的问题选择的。详细 情况参考表 。7 表 调查问题与学力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对应情况7 内容部分 题目的题号 调查问题的目的 题目的数量 知识Ⅰ 知识Ⅱ 实验技能 空气、水 1 (1) (2) 对空气可以被压缩,但水不能被压缩知识的再现 2 2 (1) (2) 对水与水蒸气之间变化知识的再现 2 3 (1) 对氧气、二氧化碳性质知识的再现 1 3 (2) 对实验结果进行判断 1 热 4 对热胀冷缩知识的再现 1 5 (1-3) 对金属、水的传导知识的再现 4 6 读取温度计的技能 1 力 7 (1-3) 在杠杆实验中,对杠杆平衡的理解和表达 3 8 (1) (2) 对跷跷板平衡方法的掌握,会计算杠杆平衡时力 臂和作用力大小的关系 3 9 (1) (2) 对工具的支点、力点、作用点的理解和归纳 4 10 对单摆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的考察 1 孟令红 角屋重树:中日小学科学课程与学力的比较研究 - 25 - 电、磁 11 (1) 对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的再现 2 11 (2) 对磁铁可以吸引铁的知识的再现 12 对一节干电池组成的电路的知识的再现 2 13 (1-3) 对串联、并联电路的判断 3 14 (1) (2) 调查通电导线的作用的实验装置的组装和实验结 果的读取 2 15 铁钉被磁化的性质的知识的再现 1 16 (1) 对电磁铁简单知识的再现 1 16 (2) (3) 判断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 17 (1) (2) 调查匝数与电磁铁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3 18 (1) (2) 对电磁铁性质的实验结果的解释 2 总计 16 15 10 41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中国是北京 名小学六年级学196 生;日本是东京 名小学六年级学生。115   调查时间:中国和日本都是在 年 月进行2001 3 的。   调查的有效回答(是指回答了调查问卷中所 有问题的)人数:中国 名,日本 名。  62 73   (三)调查结果   为了比较中日的学力情况,首先,对每个问 题回答正确的记 分,回答错误的记 分进行得分1 0 统计,对调查问题进行了置信度的检验。其次, 对两国整体的总分情况进行了比较。再次,对设 定的学力的各构成要素情况进行了比较。具体详 细情况如下。    、置信度的检验1   为了检验学力调查问题的置信度,对调查问 题的置信系数 进行了计算。结果中国为(Cronbach) 、日本为 。中国的置信系数比日本的略低0.68 0.73 些,但是可以认为是确保调查问题内部的一贯 性。    、总分分布情况的中日比较2   下面,看看两国总分的分布情况。表 是对两8 国总分分布情况的一个概况。 表 总分分布的中日比较 %8 ( ) (中国 ,日本 )N=62 N=73 表 学力的各要素平均值的中日比较9 (中国 ,日本 )N=62 N=73 正确率 中国 日本 100-76 27.4 46.6 75-51 62.9 49.3 50-26 9.7 4.1 25-0 0 0 要素 问题个数 平均值 值t中国 日本 知识Ⅰ 16 11.34 11.43 0.29 知识Ⅱ 15 9.89 10.89 2.28* 实验技能 10 5.44 6.56 4.00* 总计 41 26.66 28.89 2.70* :p<   :< ** 0.01 * 0.05 从表 可以看出,正确率在 %的比率日 8 100-76 本比中国高, %的比率和 %的比率中75-51 50-26 国比日本高, %的比率两国都为 。25-0 0    、构成学力的各要素(知识Ⅰ、知识Ⅱ、实3 验技能)情况的中日比较   ⑴构成学力的各要素的情况 对构成学力的各要素的平均值是否存在差异 进行了检验,其结果参考表 。t 9 从表 可以看出,总分平均值日本比中国高,9 并有显著差异。从构成学力各要素来看,关于知 识Ⅰ要素两国的平均值是没有显著差异的;关于 知识Ⅱ和实验技能要素的两国平均值日本都比中 国高,并有显著差异。 ⑵构成学力的要素情况 为了明确两国的学力构成情况,对构成学力 的各要素进行了因子分析(主成分析法),其结 果参考表 。10  表 因子分析结果的中日比较10 中国 日本 因子 因子得分 因子 因子得分 知识Ⅰ 0.88 知识Ⅱ 0.76 《外国中小学教育》 年第 期2008 5 - 26 - 从表 可以看出,如果把因子得分在 以上10 0.56 的因子看成是一个构成公共因子的条件,那么, 日本的三个因子都可以;而中国只是知识Ⅰ和知 识Ⅱ两个因子可以。由此可以得出日本可以把知 识Ⅰ、知识Ⅱ、实验技能三个要素构成学力的构 造;而中国的学力构造是不能把实验技能看作是 学力构造中的一个要素。   四、小学科学课程和学力的中日比较对我国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从学力调查得到“知识Ⅰ的得分两国 没有差异,知识Ⅱ和实验技能的得分两国存在差 异”这个结果 考虑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首先,中国的课 时比日本少,但学习内容比日本多;其次,中国 由于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学习很多的内容,在技能 方面的评价只是侧重操作,所以,没有在观察、 实验活动中运用已学过知识的机会;再次,与日 本相比,中国在评价方面没有包含“对自然事物 或现象的关心、热情、态度”和“ 科学的思 考”,导致中国更注重“教”,对学生的理解、 学生的思考方面关注较少。 (二)对“双基”——知识、技能的反思或 再认识 如果把知识分为知识Ⅰ:机械记忆的知识和 知识Ⅱ:多个知识的适当运用;技能也分为技能 Ⅰ:独立、正确的操作和技能Ⅱ:实验和与之相 应的必要的技能即对实验的计划、实施以及根据 目的来选择并更好地使用实验器具,同时能够把 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准确地表达出来。中国过去所 说的“双基”更多的是Ⅰ层次的,很难说达到了 Ⅱ层次。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并不是不需要重视 “双基”了,而是应该提高“双基”的层次,并 且需要“借助”“对自然事物或现象的关心、热 情、态度”和“科学的思考”的方面来提高“双 基”的Ⅱ层次。 (三)希望中国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育教学 改革中,在教学目标或教学评价方面增加“科学 的思考”这方面的考虑   最后一点要说明的是,本研究的学力调查, 虽然都在两国的首都进行,但没有经过严格的抽 样、取样,不能说是代表本国的整体情况,从中 看出的一些问题,仅供大家参考、研讨。   本研究虽然是对两国目前正在实施课程的前 一轮课程进行的比较,但是,就调查问卷中所涉 及的空气、水、热、力、电、磁部分的全部内容 也都包含在两国目前正在实施的课程内容中,因 此,对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仍不失其参 考和借鉴的价值。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九年义务[1][9] 教育全日制小学 自然教学大纲(试用) .北京:人民 [M] 教育出版社, . , .1992 1 3 文部省.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解说理科编 .日[2] [M] 本东京:大藏省印刷局, . .1999 9 粟田一良等.小学校理科教育研究 .日本东[3] [M] 京:教育出版, . .1988 15 董玉琦中村敏弘.中国と日本の小学校の自然(理[4] · 科)カリキュラムの比較考察 .日本理科教育学会研究[J] 紀要. : .1995(1) 1-6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5] 行)学习指导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M] 1992 文部省.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 .日本东京:大[6] [M] 藏省印刷局, . .1999 9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等.九年义务教育六年[7] 制小学 自然 教师教学用书(第五册 第十二册) .北 - [Z]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1997 教育出版株式会社编集局.教师用指导书 理科[8] 年 年 .日本东京:教育出版.3 -6 [Z] 文部省.小学校儿童指导要录 .日本东京:文[10] [M] 部省初等中等教育局, .1991 文部省.教育課程実施状況に関する総合的調査[11] 研究報告書——校——科 .文部省初等中等教育局,[R] .1997 日本標準.理科 テスト 学年 .[12] Super S 3-6 [G] .2000 文溪堂.理科 基礎 基本の評価 学年 .[13] · 3-6 [G] .2000 知识Ⅱ 0.58 实验技能 0.70 实验技能 0.36 知识Ⅰ 0.56
/
本文档为【认识防晒霜的成分与选择防晒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