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吾日三省吾身”说起

2018-09-07 4页 doc 14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从“吾日三省吾身”说起从“吾日三省吾身”说起 从“吾日三省吾身”说起 李淑章 下面的语录,选自《论语?学而》篇,是该篇的第四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参(杨伯峻读“参”为shēn,有人则主张读cān,待考)是孔子的弟子,字子舆。曾参小孔子46岁。古今研究《论语》的专家,大多认为《论语》一书的主要编纂者就是曾参和有若(也是孔子的弟子)的弟子。 从称曾参为“子”这点来看,这则语录当为曾子之弟子所记。 历代学者对这段话的解释分歧不小。 首先,对“三”的解释就很不一致:有的解为三次;有的...
从“吾日三省吾身”说起
从“吾日三省吾身”说起 从“吾日三省吾身”说起 李淑章 下面的语录,选自《论语?学而》篇,是该篇的第四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参(杨伯峻读“参”为shēn,有人则主张读cān,待考)是孔子的弟子,字子舆。曾参小孔子46岁。古今研究《论语》的专家,大多认为《论语》一书的主要编纂者就是曾参和有若(也是孔子的弟子)的弟子。 从称曾参为“子”这点来看,这则语录当为曾子之弟子所记。 历代学者对这段话的解释分歧不小。 首先,对“三”的解释就很不一致:有的解为三次;有的释作多次,杨伯峻先生持此说;有的训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 其次,对“传”的解释也极不相同:有的认为指老师传授的学业,杨伯峻先生持此说;有的认为指向学生传授的知识,《论语正义》的作者宋代大学者邢昺(bǐng)和现代学者古棣即持此说。 最后,由于对“传”的理解不同,对“习”的含义也往往各执一词:有人解作复习,有人释为讲习或熟悉,还有人 认为应理解为采用。 下面是我的学习这则语录的札记。 首先,根据这则语录所处的语境,我认为,“三”字理解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较为合理,“吾日三省吾身”可译作“我每天在三件事上检查(省察)我自己”。《汉语大词典》对“三省”即解为“省察三事”,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里也是这么说的。 杨伯峻先生说:“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诚然,三可以当多次讲。但不能说古代文章中,只要在动词前加上三都表示多次。请看《论语?公冶长》篇的一则语录: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曰:‘再,斯可矣。’” 这则语录分明告诉读者:季文子做事前总要考虑三次,孔子认为太多了,考虑两次就可以。再,这里当两次讲;斯,当就讲。 三省与三思,都是动词前加了数字三:三省,是说在三件事上检查自己,正好与曾子所述的忠、信、习三种行为对应;三思,是说考虑三次,正好与孔子说的两次相照。 另外,还有人认为,“三”同“参(cān)”,“三省吾身”即参省自己。此说以《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为证,认为“参省”是 同义复词,两个字都是检查(省察)的意思。 上述荀子的那句话,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那就会智慧明达而且做事也不会犯错误了。 《荀子?劝学》中的“参省”,确实是同义复词。但“三”为“参”的通假字之说,虽然在古书中也能找到个别例证,可“三省”写作“参省”的例子却尚未见到。 恭录此说,供读者参考。 其次,大家都不否认这则语录出自曾子弟子之手,所以“传”,理解为曾子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比较合理。这样既反映出曾子的教学态度,也启示他的弟子应该怎样对待老师所教的知识。 清代学者焦循在《论语补疏》中写道:“己所素习,用以传人,方不妄传,致误学者。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显然,焦循认为“传”是指曾子向学生传授的知识。 杨伯峻先生把“传”理解为“老师传授我的学业”,并说:“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 不知他认为焦循的解释是旧注还是新注。 当然,杨先生把“传”理解为“老师传授我的学业”,也无不可。我只是说焦循等人的解释更有道理而已。 最后,说说“习”字。既然大家都认为所传的是知识, 那么,我认为“习”字也应与“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做同样的理解。 曾子是孔子学说的忠实继承者,他同样强调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所以,对于“习”字,还是理解为实践较好。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习”当通晓讲。举大家读过的语文课本所选《晏子使楚》为例:“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当然应该理解为通晓言辞了。所以,此说也不无道理。 顺便对初学者多说一句:这则语录中的“忠”当解释为尽心,不应理解为忠于国君;“信”当解作诚信,不应讲成相信。 综上所述,试译所析语录如下: 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情上检查自己:为别人办事有不尽心之处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讲信用的时候吗,传授给弟子的知识,自己有不实践的表现吗,” 以上只是我读《论语》的一点体会而已,决不强加于人。如果我的文章能够引起读者研读《论语》的兴趣,我就感到格外高兴了。 对上述语录之后,我深深感到,学习古代经典必须多读古人和今人的有关文章,然后用自己的脑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的认真而反复的思考,最后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看法。 看法形成后不妨写下来,或藏之于日记中自赏;或公诸同好,互相切磋。一旦发现别人讲的更有道理,那就毅然放弃自己的成见。 如此岂不乐哉~
/
本文档为【从“吾日三省吾身”说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