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小儿体外循环术120例呼吸道护理

2017-12-13 6页 doc 20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小儿体外循环术120例呼吸道护理小儿体外循环术120例呼吸道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第15卷第12期 1.2.2喂养注意事项喂养先从小剂量开始,每次2ml,每 2h1次,每次增加2—3ml,体重超过1800g时,每次增加3 ml;体重低于1800g时,每次增加2ml.出现呕吐,腹胀,胃 内残留等喂养不耐受者加用吗丁啉0.3mg/kg体重口服,3 次/d,无效者停喂1—2次;鼻饲若出现胃内残留,注回残留奶 液再补充至预计奶量,若下次仍有残留,则减少3,4ml;若出 现吐奶则追加吐奶量;测量腹围,若较前增加2cm则停喂1 次,持续腹胀或腹胀增加明显者,拍...
小儿体外循环术120例呼吸道护理
小儿体外循环术120例呼吸道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第15卷第12期 1.2.2喂养喂养先从小剂量开始,每次2ml,每 2h1次,每次增加2—3ml,体重超过1800g时,每次增加3 ml;体重低于1800g时,每次增加2ml.出现呕吐,腹胀,胃 内残留等喂养不耐受者加用吗丁啉0.3mg/kg体重口服,3 次/d,无效者停喂1—2次;鼻饲若出现胃内残留,注回残留奶 液再补充至预计奶量,若下次仍有残留,则减少3,4ml;若出 现吐奶则追加吐奶量;测量腹围,若较前增加2cm则停喂1 次,持续腹胀或腹胀增加明显者,拍摄腹部平片以排除坏死性 小肠结肠炎(NEC).保持氧气通畅以应对早产儿发绀,窒息 等并发症. 1.3观察指标每目的静脉补液量,奶量,体重情况,每 次喂养中断的次数,胎便排尽时间,过渡到母乳喂养的时间, 平均住院日情况;观察并记录患儿不同喂养方法时发绀出现 的频率,持续时间,每日早,晚喂哺前测量2次腹围;观察腹 胀,喂哺后患儿吐奶及呕吐情况;每日检查大便潜血试验,胃 出血情况,如有明显腹胀或大便恶臭等情况拍摄腹部平片以 排除NEC.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 统计学,计量资料以?s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 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正常新生儿吸吮母乳时用双颊和舌头挤压乳晕下的乳窦 来吸吮母乳,早产儿由于不具备吸吮能力或吸吮能力差常不 能直接吸吮母乳.合适的喂养方法对于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和提高生活质量尤为重要,一直是早产儿护理工作的研究重 点. 现在临床常用的早产儿喂养方法可分为胃肠营养和胃肠 外营养.有学者认为,由于早产儿在宫内没有储存足够的营 养,出生后面临一系列并发症及胃肠道吸收功能不完善.因 此,静脉营养甚至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意义重大. 但全静脉营养设备昂贵,对插管技术要求高,而且存在诸多并 发症,不易推广.胃肠道营养普遍采用胃管鼻饲法,但鼻饲法 喂养为侵袭性操作,有引起胃肠出血的危险.本研究发现,对 照组发生胃出血的几率明显增高,与胃管操作关系较大,鼻饲 法喂养还能使通气量减少,影响早产儿肺功能,以及对神经系 统发育有潜在的不良影响.长期置管增加了患儿的不适, 患儿家属的可接受度差,而且家属由于担心胃管脱出不敢参 与患儿的喂养,不利于亲子交流和患儿身心发育. 目前,临床常用替代胃管鼻饲的方法主要用滴管喂养. 早产儿口含滴管不易完全密闭,吞咽时易从口中挤出,且频繁 张口咽下空气过多,常导致腹胀,吐奶,而且滴管喂养不易控 制速度,喂养时间过长,患儿容易疲劳,不易吃饱.我们采用 改良的滴管喂养方法即棉签+滴管喂养法,弥补了上述不足. 由于棉花柔软舒适,早产儿可以完全闭合嘴唇,做到有效的吞 咽,而且患儿口含棉签不会频繁张口,咽下空气减少.研究表 明,此法喂养患儿腹胀及呕吐的并发症大大降低.此法有利 于锻炼吸吮能力,能更早地实现母乳喂养,缩短住院日,家属 经过简单亦可掌握喂养方法,增加亲子交流机会,更有助 于患儿身心发育.两组患儿体重增长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改 良的滴管喂养能够取得与胃管鼻饲法相当的喂养效果. 应用此法喂养时,应注意棉签棉花端不要全塞入早产儿 口中,防止棉花脱落于口腔.改良滴管喂养法同样适合于各 种病危早产儿及术后较虚弱的婴幼儿.此法不适用于吞咽功 能发育不全及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儿.采用改良滴管法进 行喂养,简便易行,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和各种病重早产儿的喂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肖梅.极低出生体重儿全静脉营养的支持疗法[J].小 儿急救医学,2002,9(1):7—8. [2]王晓蕾,薛辛东.经鼻留置胃管对新生儿肺功能的影响 【j].新生儿科杂志,2002,17(1):41—44. [3]樊杰.早产儿的发育支持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10):779—780. 本文编辑:姜立会2009—03—01收稿 小儿体外循环术120例呼吸道护理 李秀芬,彭书芹,郭玉风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临清252600) 2005年1月,2008年8月,我们共行d,JL体外循环术 120例,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呼吸道护理体会报 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08 本组患儿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5个月一6岁, 平均3岁.室间隔缺损60例,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3 例;房间隔缺损36例;动脉导管未闭22例;法洛四联症2例. 均行小儿体外循环术.以上病例均无肺部并发症发生,治愈 出院. 2呼吸道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术前多与患儿接触,根据情况带 患儿进入ICU病房,熟悉环境,让患儿做好与母亲分离的准 备,说明术后配合的注意事项,根据患儿的年龄,理解能力和 词汇掌握程度进行交流. 2.1.2呼吸道准备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至少面罩吸 氧2次/d,每次30min,保持spo:>95%以上,以提高机体氧 分压.4岁以上的患儿,教会患儿躺在床上手放于胸部,练习 深呼吸后,利用腹肌的作用力,同时伸舌张口,使声门开放,便 于排出气体达到有效咳嗽,如此反复练习,至少2次/d,每次 15min. 2.2术后护理.. 2.2.1保证有效通气?呼吸机各项参数的设置和监测,为 防止肺泡萎陷及使已萎陷的肺泡复张,减少肺问质和肺泡渗 液,改善通气功能,提高氧分压,加用PEEP在3—5emH0(1 cmHO=0.098kPa),氧浓度在60%以下,呼吸频率新生儿30 — 40~/min,<1岁25—30次/min,1,3岁20,25~/min,4 , 6岁18—20~/min,7,12岁16,180;/minJ.?妥善固 定气管插管,防止插管移位.气管导管顶端的理想位置位于 支气管隆突以上1—2cm或X胸片中第2胸椎水平.连接呼 吸机后用胶布和寸带妥善固定牙垫和气管插管,防止患儿吞 咽,头部活动与吸痰时刺激性咳嗽均可使插管向深部移动或 向外脱出.并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准确记录.气管 插管有过深或脱出的倾向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回病房3O rain后拍床边X片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另外,以避 免头部大幅度摆动,避免频繁吞咽,以免引起喉,声带与气管 损伤.因疼痛或对插管不适应而出现躁动时,应给予适量的 镇静药.?气囊护理.气管插管的气囊充气适当,保持适当 的张力,气囊充气压力过大,时间过长,可压迫局部,引起黏膜 坏死或出血,对于机械通气在24h以上者,应每3,4h将气 囊放气1次,放气以能维持呼吸机辅助呼吸为度,每次5— 10min,然后充气.放气减压前必须先吸出口腔,咽部及支气 管内的分泌物. 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第15卷第12期 2.2.2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患儿术后应定期进行肺部 听诊,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 术,先吸气管再吸口腔.每2h吸痰1次,根据分泌物多少,可 缩短或延长吸痰时间.吸痰时选择相当于气管插管内径1/2 粗细的吸痰管(6,8号),有利于空气进入肺内,以免负压过 大导致肺不张,插入深度在气管插管顶端0.5—1.0cm,再做 捻转向上吸引.吸痰前应短时间内将FiO:浓度调至100% (约6,12S),使呼吸机内的氧浓度达到100%,监护仪SaO:> 95%以上时进行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免引起吸 引性黏膜损伤.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 心率增快或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发绀时应停止吸痰. 2.2.3体疗术后加强体疗,体疗一般于术后4h开始(根据 病情),定时变换体位.如病情稳定翻身每2h1次,轻度适宜 叩击.这样可以松动分泌物促进分泌物的引流和肺泡的膨 胀J.拔除气管插管后,鼓励患儿坐起,在床上适当活动,对 于3岁以内不会吸痰的患儿,应用鼻导管吸痰.避免餐后进 行.术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 进排痰,以减少气道压力. 2.2.4抗生素的应用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呼吸系统及 其他系统的感染,注意遵医嘱用药,用药准确,及时,以维持有 效的血药浓度.出现感染时,及时采集痰标本,血标本送检, 以确定病原体. 2.2.5环境因素术后减少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保持 病室湿度在60%,65%,防止由于病室干燥引起呼吸道黏膜 干燥.ICU病房接患儿前彻底消毒,除医务人员外,其他人员 严禁入内.每日用强氧化离子消毒液喷洒消毒.必要时紫外 线照射30min. 参考文献: [1]蔡映云.呼吸重症监护和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 出版社.2006:601. [2]朱蕾.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J].国外医 学:呼吸系统分册,1996,16(2):99—100. [3]刘艳红.小儿体外循环术后呼吸道的护理[J].中国误诊 学杂志,2008,8(8):1885—1886. 本文编辑:姜立会2009—03—12收稿 中心静脉导管在帽状腱膜下血肿中的应用及护理 孙吉花,刘永良,宋月雁,沙珍萍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256603) 2007年3月,2008年4月,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 负压引流帽状腱膜下血肿l4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4—24岁. 均为外伤致帽状腱膜下血肿患者,血肿面积占颅骨面积40% , 80%,出血量为8O,150ml.头皮肿胀,触之质软,均有波 动感.均经颅脑CT检查除外颅骨骨折. 1.2方法根据血肿范围,大小剃除头发,备皮,在血肿低垂 位选点,常规消毒,一般不需局部麻醉,右手持导管穿刺针从 低垂点进入,皮下潜行约0.5cm,继续进针,见血后引入导丝, 固定导丝拔除导管穿刺针,用扩张器扩张入口后退出扩张器, 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导丝导入血肿腔,用手固定导管拔除导丝, 应用透明敷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一般不做缝合固定,然后外 接负压吸引器,用调节器控制引流速度. 2结果 所有患者经持续负压引流2,6d治愈,平均5d;引流量 为50—250ml/d,平均为80ml/d.其中活动较多的2例患 109
/
本文档为【小儿体外循环术120例呼吸道护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