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七节法家与韩非子

2017-11-21 23页 doc 47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48706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七节法家与韩非子第七节法家与韩非子 《汉书?艺文志》“法家” 汉书?艺文志》 《李子》三十二篇。名悝,相魏文侯, 李子》三十二篇。名悝,相魏文侯, 富国强兵。 富国强兵。 商君》二十九篇。名鞅,姬姓, 《商君》二十九篇。名鞅,姬姓,卫后 相秦孝公, 列传》 也,相秦孝公,有《列传》。 申子》六篇。名不害,京人, 《申子》六篇。名不害,京人,相韩昭 终其身诸侯不敢侵韩。 侯,终其身诸侯不敢侵韩。 慎子》四十二篇。名到,先申、 《慎子》四十二篇。名到,先申、韩, 韩称之。 申、韩称之。 《汉书?艺文志》“法家” 汉书?艺文志》 《韩子》五...
第七节法家与韩非子
第七节法家与韩非子 《汉书?艺文志》“法家” 汉书?艺文志》 《李子》三十二篇。名悝,相魏文侯, 李子》三十二篇。名悝,相魏文侯, 富国强兵。 富国强兵。 商君》二十九篇。名鞅,姬姓, 《商君》二十九篇。名鞅,姬姓,卫后 相秦孝公, 列传》 也,相秦孝公,有《列传》。 申子》六篇。名不害,京人, 《申子》六篇。名不害,京人,相韩昭 终其身诸侯不敢侵韩。 侯,终其身诸侯不敢侵韩。 慎子》四十二篇。名到,先申、 《慎子》四十二篇。名到,先申、韩, 韩称之。 申、韩称之。 《汉书?艺文志》“法家” 汉书?艺文志》 《韩子》五十五篇。名非,韩诸公 韩子》五十五篇。名非, 使秦,李斯害而杀之。 子,使秦,李斯害而杀之。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 以辅礼制。 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 饬法” 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 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 则无教化,去仁爱, 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 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参考书目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 中华书局1986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中华书局1986年。 1986年 高亨《商君书注译》 中华书局1974 高亨《商君书注译》,中华书局1974年。 1974年 陈奇猷《韩非子集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陈奇猷《韩非子集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1974年 蒋重跃《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蒋重跃《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0 2000年 版社2000年。 郑良树《商鞅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郑良树《商鞅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002年 施觉怀 《韩非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韩非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002年 商鞅 商鞅:约前390-前 390商鞅:约前390 338年 338年,战国时卫国 名鞅,封于商, 人,名鞅,封于商, 故号商君。 故号商君。战国中期 杰出的政治活动家。 杰出的政治活动家。 深受秦孝公赏识, 深受秦孝公赏识,在 秦国厉行变法改革达 二十年之久, 二十年之久,致使秦 社会日新,国力日盛, 社会日新,国力日盛, 为后来嬴政统一六国 奠定了基础。 奠定了基础。 ——《商鞅评传》 ——《商鞅评传》 《史记?商君列传》 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 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 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 求见孝公。 求见孝公。 《史记?商君列传》 史记?商君列传》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是太子犯法。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 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 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 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 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 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后民莫敢议 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於边城。 令。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 „„秦发兵攻商君 杀之於郑黾池。 秦发兵攻商君, 君„„秦发兵攻商君,杀之 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 以徇。 以徇。 商鞅变法——舌战 商鞅变法——舌战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 君曰: 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 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 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 恐天下之议我也。 恐天下之议我也。” 公孙鞅曰: 臣闻之: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 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 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 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 骜于民。语曰: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郭偃之法曰: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 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鞅变法——舌战 商鞅变法——舌战 甘龙曰:“不然。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 甘龙曰: 不然。臣闻之: 圣人不易民而教, 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 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 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 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 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 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 察之。 察之。” 公孙鞅曰: 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 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 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 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 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 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 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 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 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商鞅变法——舌战 商鞅变法——舌战 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 杜挚曰: 臣闻之: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 不易器。 臣闻: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 其图之~” 其图之~ 公孙鞅曰: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 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 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 诛而不怒;及至文、 各当时而立法, 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 因事而制礼。 法以时而定; 令各顺其宜; 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 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 国不必法古。 武之王也, 古而兴; 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 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 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 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 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 商鞅变法的具体 废除世卿世禄。即便是国君亲属, 废除世卿世禄。即便是国君亲属,若无军功也不 得列入宗室属籍。没有军功的人虽可以富有,但 得列入宗室属籍。没有军功的人虽可以富有, 不能尊贵。 不能尊贵。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论功授予爵位与田宅。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论功授予爵位与田宅。私 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刑罚。 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刑罚。 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 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 奖励耕织,抑制工商,强化税收。 奖励耕织,抑制工商,强化税收。 废井田,开阡陌。平毁井田中的纵横疆界, 废井田,开阡陌。平毁井田中的纵横疆界,奖励 垦荒。 垦荒。 推行县制。31县 县设令和丞由国君任免。 推行县制。31县,县设令 和丞由国君任免。 统一度量衡。制造度量衡标准器,全国统一施行。 统一度量衡。制造度量衡标准器,全国统一施行。 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 标准升约合今0.2 0.23公尺 0.2公 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 1标准升约合今0.2公 升。 制订秦律。参照李悝《法经》制订了秦国的法律, 制订秦律。参照李悝《法经》制订了秦国的法律, 公布于全国实行 烧诗书,禁游学。 烧诗书,禁游学。 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汉画像石“废井田、开阡陌” 韩非与《韩非子》 韩非与《韩非子》 韩非,约生于公元前280 韩非,约生于公元前280 年,战国晚期韩国人。 战国晚期韩国人。 曾受业于荀子,与李斯 曾受业于荀子, 同学。善著书,为法家 同学。善著书, 理论集大成者。韩王安 理论集大成者。 五年(秦王政十三年, 五年(秦王政十三年, 公元前234 ),秦攻韩, 公元前234年),秦攻韩, 234年 秦攻韩 韩非出使秦国,谋求和 韩非出使秦国, 平。第二年(公元前233 第二年(公元前233 年)客死秦国。 客死秦国。 韩非生平— 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韩非生平—《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 本於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 本於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韩非生平— 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韩非生平—《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 於是韩非疾治国不务脩明其法制, 於是韩非疾治国不务脩明其法制,执势以御 其臣下,富国彊兵而以求人任贤, 其臣下,富国彊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 之蠹而加之於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 之蠹而加之於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 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 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 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 故作《孤愤》 五蠹》 内外储说》 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 说林》 说难》十馀万言。 《说林》、《说难》十馀万言。 韩非生平— 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韩非生平—《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 五蠹》之书,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 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 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 斯曰: 此韩非之所著书也。 秦因急攻韩。 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 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 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 姚贾害之,毁之曰: 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 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 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 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 失矣。 失矣。 奉法:韩非思想之一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 弱则国弱。 弱则国弱。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 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 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 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 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 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 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 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 ——《韩非子?有度》 ——《韩非子?有度》 对单纯法治的批评 公孙鞅之治秦也,设告相坐而责其实,连什伍而同其罪, 公孙鞅之治秦也,设告相坐而责其实,连什伍而同其罪, 赏厚而信,刑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 赏厚而信,刑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 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然而无术以知奸, 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然而无术以知奸,则以其富 强也资人臣而已矣。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 强也资人臣而已矣。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 未败也,而张仪以秦殉韩、魏。惠王死,武王即位,甘 未败也,而张仪以秦殉韩、 惠王死,武王即位, 茂以秦殉周。武王死,昭襄王即位,穰侯越韩、 茂以秦殉周。武王死,昭襄王即位,穰侯越韩、魏而东 攻齐,五年而秦不益尺土之地,乃城其陶邑之封, 攻齐,五年而秦不益尺土之地,乃城其陶邑之封,应侯 攻韩八年,成其汝南之封;自是以来,诸用秦者皆应、 攻韩八年,成其汝南之封;自是以来,诸用秦者皆应、 穰之类也。故战胜则大臣尊,益地则私封立, 穰之类也。故战胜则大臣尊,益地则私封立,主无术以 知奸也。商君虽十饰其法,人臣反用其资。故乘强秦之 知奸也。商君虽十饰其法,人臣反用其资。 数十年而不至于帝王者,法不勤饰于官, 资,数十年而不至于帝王者,法不勤饰于官,主无术于 上之患也。 上之患也。 ——《韩非子?定法》 ——《韩非子?定法》 用术:韩非思想之二 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 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 ——《韩非子?难三》 ——《韩非子?难三》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 德也。何谓刑、 杀戮之谓刑, 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 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 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 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韩非子?二柄》 ——《韩非子?二柄》 对单纯术治的批评 申不害,韩昭侯之佐也。韩者,晋之别国也。晋 申不害,韩昭侯之佐也。韩者,晋之别国也。 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 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 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 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 则奸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则道之, 则奸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则道之,利在新法后令 则道之,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悖。 则道之,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悖。则申不害虽 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 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故讬万 乘之劲韩,七十年而不至於霸王者,虽用术於上, 乘之劲韩,七十年而不至於霸王者,虽用术於上, 法不勤饰於官之患也。 法不勤饰於官之患也。 ——《韩非子?定法》 ——《韩非子?定法》 重势:韩非思想之三 慎子曰: 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 蛇与螾螘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 螾螘同矣 蛇与螾螘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 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 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 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 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 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 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而矢 高者,激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 高者,激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 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 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 禁则止。由此观 之,贤智未足以服众, 禁则止。由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 诎贤者也。 诎贤者也。 ——《韩非子?难势》 ——《韩非子?难势》 对单纯势治的批评 夫乘不肖人於势,是为虎傅翼也。桀、纣为高台深 夫乘不肖人於势,是为虎傅翼也。 池以尽民力,为炮烙以伤民性, 纣得乘四行者, 池以尽民力,为炮烙以伤民性,桀、纣得乘四行者, 南面之威为之翼也。使桀、纣为匹夫, 南面之威为之翼也。使桀、纣为匹夫,未始行一而 身在刑戮矣。势者,养虎狼之心, 身在刑戮矣。势者,养虎狼之心,而成暴乱之事者 此天下之大患也。 也,此天下之大患也。 且夫尧、 纣千世而一出, 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随踵而生 世之治者不绝於中,吾所以为言势者中也。 也;世之治者不绝於中,吾所以为言势者中也。中 上不及尧、舜而下亦不为桀、 者,上不及尧、舜而下亦不为桀、纣,抱法处势则 背法去势则乱。今废势背法而待尧、 治,背法去势则乱。今废势背法而待尧、舜,尧、 舜至乃治,是千世乱而一治也;抱法处势而待桀、 舜至乃治,是千世乱而一治也;抱法处势而待桀、 纣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也。 纣,桀、纣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也。 ——《韩非子?难势》 ——《韩非子?难势》 法、术、势的综合运用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 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 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 著於官府,刑罚必於民心,赏存乎慎法, 著於官府,刑罚必於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 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於上, 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於上, 臣无法则乱於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臣无法则乱於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韩非子?定法》 ——《韩非子?定法》 故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 故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无术以御 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 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身处佚乐 之地,又致帝王之功也。 之地,又致帝王之功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法、术、势的循环互补 在韩非那里,法治需要由术来补足, 在韩非那里,法治需要由术来补足,术治又 需要法来补足,势也需要法来补足, 需要法来补足,势也需要法来补足,若再进 一步,就会发现,法其实也需要势的补足, 一步,就会发现,法其实也需要势的补足, 术也需要势的补足,势又需要术的补足, 术也需要势的补足,势又需要术的补足,三 者互为条件、互相需要、互相补足, 者互为条件、互相需要、互相补足,存在着 循环互补的关系。 循环互补的关系。 ——蒋重跃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蒋重跃《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蒋重跃《 因时变法的主张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 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 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 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 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 禹决渎。近古之世, 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 征伐。 今有构木钻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今有构木钻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 决渎於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决渎於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 禹之道於当今之世者, 尧、舜、汤、武、禹之道於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 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 之备。 ——《韩非子?五蠹》 ——《韩非子?五蠹》 之备。 主张清除五蠹之民 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 则称先王之道, 是故乱国之俗, 学者则称先王之道 以籍仁义, 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言古者, 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者, 为设诈称,借於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 为设诈称,借於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 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 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者,积於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其 积於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 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 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 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 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 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 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 怪矣。 怪矣。 ——《韩非子?五蠹》 ——《韩非子?五蠹》 法家与韩非 《汉书艺文志》“法家” 汉书艺文志》 《李子》三十二篇。名悝,相魏文侯, 李子》三十二篇。名悝,相魏文侯, 富国强兵。 富国强兵。 商君》二十九篇。名鞅,姬姓, 《商君》二十九篇。名鞅,姬姓,卫后 相秦孝公, 列传》 也,相秦孝公,有《列传》。 申子》六篇。名不害,京人, 《申子》六篇。名不害,京人,相韩昭 终其身诸侯不敢侵韩。 侯,终其身诸侯不敢侵韩。 慎子》四十二篇。名到,先申、 《慎子》四十二篇。名到,先申、韩, 韩称之。 申、韩称之。 《汉书艺文志》“法家” 汉书艺文志》 《韩子》五十五篇。名非,韩诸公 韩子》五十五篇。名非, 使秦,李斯害而杀之。 子,使秦,李斯害而杀之。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 以辅礼制。 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 饬法” 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 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 则无教化,去仁爱, 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 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先秦法家学说的发展脉络 韩非子韩非子-法、术、势的综合互补 申不害申不害-术 李悝李悝-法 商鞅-法 商鞅 法 慎到慎到-势 参考书目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 中华书局1986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中华书局1986年。 1986年 高亨《商君书注译》 中华书局1974 高亨《商君书注译》,中华书局1974年。 1974年 陈奇猷《韩非子集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陈奇猷《韩非子集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1974年 蒋重跃《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蒋重跃《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0 2000年 版社2000年。 郑良树《商鞅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郑良树《商鞅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002年 施觉怀 《韩非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韩非 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002年 商鞅 商鞅:约前390-前 390商鞅:约前390 338年 338年,战国时卫国 名鞅,封于商, 人,名鞅,封于商, 故号商君。 故号商君。战国中期 杰出的政治活动家。 杰出的政治活动家。 深受秦孝公赏识, 深受秦孝公赏识,在 秦国厉行变法改革达 二十年之久, 二十年之久,致使秦 社会日新,国力日盛, 社会日新,国力日盛, 为后来嬴政统一六国 奠定了基础。 奠定了基础。 ——《商鞅评传》 ——《商鞅评传》 《史记商君列传》 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 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 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 求见孝公。 求见孝公。 《史记商君列传》 史记商君列传》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是太子犯法。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 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 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 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 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 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后民莫敢议 此皆乱化之民也” 尽迁之於边城。 令。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 „„秦发兵攻商君 杀之於郑黾池。 秦发兵攻商君, 君„„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 以徇。 以徇。 商鞅变法——舌战 商鞅变法——舌战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 君曰: 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 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 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 恐天下之议我也。 恐天下之议我也。” 公孙鞅曰: 臣闻之: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 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 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 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 骜于民。语曰: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郭偃之法曰: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 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鞅变法——舌战 商鞅变法——舌战 甘龙曰:“不然。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 甘龙曰: 不然。臣闻之: 圣人不易民而教, 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 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 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 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 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 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 察之。 察之。” 公孙鞅曰: 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 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 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 居官 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 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 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 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 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 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商鞅变法——舌战 商鞅变法——舌战 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 杜挚曰: 臣闻之: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 不易器。 臣闻: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 其图之~” 其图之~ 公孙鞅曰: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 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 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 诛而不怒;及至文、 各当时而立法, 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 因事而制礼。 法以时而定; 令各顺其宜; 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 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 国不必法古。 武之王也, 古而兴; 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 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 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 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 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 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废除世卿世禄。即便是国君亲属, 废除世卿世禄。即便是国君亲属,若无军功也不 得列入宗室属籍。没有军功的人虽可以富有,但 得列入宗室属籍。没有军功的人虽可以富有, 不能尊贵。 不能尊贵。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论功授予爵位与田宅。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论功授予爵位与田宅。私 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刑罚。 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刑罚。 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 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 奖励耕织,抑制工商,强化税收。 奖励耕织,抑制工商,强化税收。 废井田,开阡陌。平毁井田中的纵横疆界, 废井田,开阡陌。平毁井田中的纵横疆界,奖励 垦荒。 垦荒。 推行县制。31县 县设令和丞由国君任免。 推行县制。31县,县设令和丞由国君任免。 统一度量衡。制造度量衡标准器,全国统一施行。 统一度量衡。制造度量衡标准器,全国统一施行。 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 标准升约合今0.2 0.23公尺 0.2公 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 1标准升约合今0.2公 升。 制订秦律。参照李悝《法经》制订了秦国的法律, 制订秦律。参照李悝《法经》制订了秦国的法律, 公布于全国实行 烧诗书,禁游学。 烧诗书,禁游学。 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汉画像石“废井田、开阡陌” 韩非与《韩非子》 韩非与《韩非子》 韩非,约生于公元前280 韩非,约生于公元前280 年,战国晚期韩国人。 战国晚期韩国人。 曾受业于荀子,与李斯 曾受业于荀子, 同学。善著书,为法家 同学。善著书, 理论集大成者。韩王安 理论集大成者。 五年(秦王政十三年, 五年(秦王政十三年, 公元前234 ),秦攻韩, 公元前234年),秦攻韩, 234年 秦攻韩 韩非出使秦国,谋求和 韩非出使秦国, 平。第二年(公元前233 第二年(公元前233 年)客死秦国。 客死秦国。 韩非生平— 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韩非生平—《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 本於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 本於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韩非生平— 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韩非生平—《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 於是韩非疾治国不务脩明其法制, 於是韩非疾治国不务脩明其法制,执势以御 其臣下, 富国彊兵而以求人任贤, 其臣下,富国彊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 之蠹而加之於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 之蠹而加之於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 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 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 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 故作《孤愤》 五蠹》 内外储说》 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 说林》 说难》十馀万言。 《说林》、《说难》十馀万言。 韩非生平— 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韩非生平—《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 五蠹》之书,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 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 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 斯曰: 此韩非之所著书也。 秦因急攻韩。 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 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 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 姚贾害之,毁之曰: 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 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 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 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 失矣。 失矣。 奉法:韩非思想之一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 弱则国弱。 弱则国弱。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 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 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 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 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 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 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 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 ——《韩非子有度》 ——《韩非子有度》 对单纯法治的批评 公孙鞅之治秦也,设告相坐而责其实,连什伍而同其罪, 公孙鞅之治秦也,设告相坐而责其实,连什伍而同其罪, 赏厚而信,刑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 赏厚而信,刑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 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然而无术以知奸, 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然而无术以知奸,则以其富 强也资人臣而已矣。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 强也资人臣而已矣。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 未败也,而张仪以秦殉韩、魏。惠王死,武王即位,甘 未败也,而张仪以秦殉韩、 惠王死,武王即位, 茂以秦殉周。武王死,昭襄王即位,穰侯越韩、 茂以秦殉周。武王死,昭襄王即位,穰侯越韩、魏而东 攻齐,五年而秦不益尺土之地,乃城其陶邑之封, 攻齐,五年而秦不益尺土之地,乃城其陶邑之封,应侯 攻韩八年,成其汝南之封;自是以来,诸用秦者皆应、 攻韩八年,成其汝南之封;自是以来,诸用秦者皆应、 穰之类也。故战胜则大臣尊,益地则私封立, 穰之类也。故战胜则大臣尊,益地则私封立,主无术以 知奸也。商君虽十饰其法,人臣反用其资。故乘强秦之 知奸也。商君虽十饰其法,人臣反用其资。 数十年而不至于帝王者,法不勤饰于官, 资,数十年而不至于帝王者,法不勤饰于官,主无术于 上之患也。 上之患也。 ——《韩非子定法》 ——《韩非子定法》 用术:韩非思想之二 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 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 ——《韩非子难三》 ——《韩非子难三》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 德也。何谓刑、 杀戮之谓刑, 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 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 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 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韩非子二柄》 ——《韩非子二柄》 对单纯术治的批评 申不害,韩昭侯之佐也。韩者,晋之别国也。晋 申不害,韩昭侯之佐也。韩者,晋之别国也。 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 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 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 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 则奸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则道之, 则奸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则道之,利在新法后令 则道之,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悖。 则道之,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悖。则申不害虽 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 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故讬万 乘之劲韩,七十年而不至於霸王者,虽用术於上, 乘之劲韩,七十年而不至於霸王者,虽用术於上, 法不勤饰於官之患也。 法不勤饰於官之患也。 ——《韩非子定法》 ——《韩非子定法》 重势:韩非思想之三 慎子曰: 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 蛇与螾螘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 螾螘同矣 蛇与螾螘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 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 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 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 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 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 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而矢 高者,激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 高者,激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 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 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 禁则止。由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 禁则止。由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 诎贤者也。 诎贤者也。 ——《韩非子难势》 ——《韩非子难势》 对单纯势治的批评 夫乘不肖人於势,是为虎傅翼也。桀、纣为高台深 夫乘不肖人於势,是为虎傅翼也。 池以尽民力,为炮烙以伤民性, 纣得乘四行者, 池以尽民力,为炮烙以伤民性,桀、纣得乘四行者, 南面之威为之翼也。使桀、纣为匹夫, 南面之威为之翼也。使桀、纣为匹夫,未始行一而 身在刑戮矣。势者,养虎狼之心, 身在刑戮矣。势者,养虎狼之心,而成暴乱之事者 此天下之大患也。 也,此天下之大患也。 且夫尧、 纣千世而一出, 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随踵而生 世之治者不绝於中,吾所以为言势者中也。 也;世之治者不绝於中,吾所以为言势者中也。中 上不及尧、舜而下亦不为桀、 者,上不及尧、舜而下亦不为桀、纣,抱法处势则 背法去势则乱。今废势背法而待尧、 治,背法去势则乱。今废势背法而待尧、舜,尧、 舜至乃治,是千世乱而一治也;抱法处势而待桀、 舜至乃治,是千世乱而一治也;抱法处势而待桀、 纣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也。 纣,桀、纣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也。 ——《韩非子难势》 ——《韩非子难势》 法、术、势的综合运用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 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 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 著於官府,刑罚必於民心,赏存乎慎法, 著於官府,刑罚必於民心,赏存乎慎 法,而罚加 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於上, 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於上, 臣无法则乱於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臣无法则乱於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韩非子定法》 ——《韩非子定法》 故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 故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无术以御 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 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身处佚乐 之地,又致帝王之功也。 之地,又致帝王之功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法、术、势的循环互补 在韩非那里,法治需要由术来补足, 在韩非那里,法治需要由术来补足,术治又 需要法来补足,势也需要法来补足, 需要法来补足,势也需要法来补足,若再进 一步,就会发现,法其实也需要势的补足, 一步,就会发现,法其实也需要势的补足, 术也需要势的补足,势又需要术的补足, 术也需要势的补足,势又需要术的补足,三 者互为条件、互相需要、互相补足, 者互为条件、互相需要、互相补足,存在着 循环互补的关系。 循环互补的关系。 ——蒋重跃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蒋重跃《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蒋重跃《 因时变法的主张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 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 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 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 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 禹决渎。近古之世, 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今有构木钻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今有构木钻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 决渎於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决渎於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 禹之道於当今之世者, 尧、舜、汤、武、禹之道於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 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 之备。 ——《韩非子五蠹》 ——《韩非子五蠹》 之备。 主张清除五蠹之民 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 则称先王之道, 是故乱国之俗, 学者则称先王之道 以籍仁义, 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言古者, 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者, 为设诈称,借於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 为设诈称,借於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 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 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者,积於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其 积於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 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 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 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 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 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 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 怪矣。 怪矣。 ——《韩非子五蠹》 ——《韩非子五蠹》
/
本文档为【第七节法家与韩非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