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黑三角咋变绿家园

2017-09-02 11页 doc 52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5706

暂无简介

举报
黑三角咋变绿家园黑三角咋变绿家园 黑三角咋变绿家园? :2010-02-24 :冯永强 通讯员 钟平 :中国环境报第7版 复制链接 现在的府谷,城市建设、环境面貌有了大变化,新建的河滨公园成了城市里的 一道亮丽风景线。 曾几何时,在处于晋陕蒙“黑三角”中心地带的陕西省府谷县,人们别说 穿浅颜色衣服,就连在户外行走,也会被污浊的空气呛得心慌。人们都这样调 侃:“要想死得快,就到外面锻炼去。” 但现在的府谷县,随着久违的蓝天归来,城里姑娘小伙子又穿上了白衬衣 白裙子。城市建设、环境面貌也有了大变化,新建的河滨公园成了一道亮丽的 风景...
黑三角咋变绿家园
黑三角咋变绿家园 黑三角咋变绿家园? :2010-02-24 :冯永强 通讯员 钟平 :中国环境报第7版 复制链接 现在的府谷,城市建设、环境面貌有了大变化,新建的河滨公园成了城市里的 一道亮丽风景线。 曾几何时,在处于晋陕蒙“黑三角”中心地带的陕西省府谷县,人们别说 穿浅颜色衣服,就连在户外行走,也会被污浊的空气呛得心慌。人们都这样调 侃:“要想死得快,就到外面锻炼去。” 但现在的府谷县,随着久违的蓝天归来,城里姑娘小伙子又穿上了白衬衣 白裙子。城市建设、环境面貌也有了大变化,新建的河滨公园成了一道亮丽的 风景线,“到河滨公园去”,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口头禅。 曾经远近闻名的“黑三角”府谷县,咋就变换了模样? 黎明曙光初起,晚霞染红天边。在府谷县河滨公园里,人们三三两两,或 运动锻炼,或散步聊天。此情此景要是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是天方夜谭。 在那时的府谷县城,连县医院的大夫都坦言,府谷县“肺病患者的肺几乎都是 黑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搬家,离开这里”。 现在河滨公园里一幕幕的精彩,即便是放在2005年,也只是梦话。“黑三角”污染迟迟得不到根治,老百姓积怨已久。有人一改经典歌词唱道:“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浓烟呛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机器的轰鸣,看惯了烟 尘的滚翻,在这片‘黑’色的土地上,到处都是‘三废’的污染”。老百姓忧 思与无奈,尽在言之中。 面对污染现状,2003年11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主持“黑三角”地区四县(旗)签订,要求在2003年11月30日前取缔关停落后产能、工艺和污染企业, 然而当地污染企业却玩“捉迷藏”,“黑色魔鬼”肆虐依旧。2004年初,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上刊登了《“黑三角”20年不见天日》的情况反映。 府谷县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陷入死胡同。中央和省里的调查组、督 察组一年内在府谷进行明察暗访就达20多次。2005年,府谷县污染治理不力,关闭小铁厂引发腐败案件,一批人受到处理。干部队伍“阵痛”之余,人心思 变;老百姓生存困窘,渴望蓝天。 上级的舆论的压力空前,新书记县长上任,首先遭遇“环境”尴尬。2005年12月,时任代县长张惠荣初来乍到,还未被人大正式选举任命,就因环境问 题被监察部门“训诫谈话”;2006年7月,原县委书记钱劳动刚进入府谷县境 内,就觉得几近窒息。后来他说,在那一刻他就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事关民生 的严重性了。 “训诫谈话”的第二天,时任代县长张惠荣带领几路人马下乡调查企业污 染现状,结果令他震惊:全县上千家工矿企业,大部分是高耗能、高排放、低效 率的小企业。 在县政府领导班子会议上,张惠荣语气凝重:府谷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换取了经济的暂时繁荣,而今天,我们要为昨天的代价承担后果。他提出“环 境立县”的发展战略,并在全县干部大会上郑重告诫:如果再不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治理污染,府谷的经济迟早会跌入低谷。 2006年年底,28家小铁厂终于关闭了。可是,这与县上新领导班子的期待, 与上级要求的治理目标差距甚大。 铁腕治污,人心所向。2007年春节前夕,府谷县环保局长姬瑜从陕西省靖 边县调任府谷,一路上他数了20多处冒黑烟的地方。县环保局在2006年全省环保系统“创佳评差”竞赛中被评为“最差单位”,大家情绪低迷。在见面会 上,姬瑜鼓励大家振作精神,大打翻身仗。府谷县委书记、县长见他第一面, 都要求污染治理半年见成效。无言的军令状,就是无形的动力。 2007年,环保局果然在全县100多个部门中脱颖而出,被县委、县政府命 名为“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在全省环保系统“创佳评差”竞赛中被评为最佳 单位。从市上到省里,评比时颇具争议,一年之内从排尾跃居排头,似乎难以 置信。褪去痛楚的黑色,归来久违的蓝天,去过府谷县的人,都说变化太大了。 府谷之变,首先是环保地位变了。耸立在繁华路段现代化的环保办公大楼, 就是环保地位提升的标志。环保队伍今非昔比,办公条件全县最优,设备装备 堪为一流。2008年,府谷县环保局再次评为全省环保系统“创佳评差”的最佳 单位。府谷环保人感言,自从“环境立县”战略确定之后,环保地位提高之快、 环保事业发展之速,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陕西市县环保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县里不管人、不管钱。从前的府谷县, 经济“繁荣”,环保“萧条”。环保局只有3间办公室,局领导占两间,几十号人挤1间,人均不到1把椅子;几辆汽车是要报废的;仅有的两件设备仪器 是测烟尘的林格曼望远镜和噪声监测仪。环保执法“乏力”,办公条件全省最 差,被省领导点名批评过。 新一届领导班子实施“环境立县”,先从改变环保队伍这种软弱无力的状 况入手。原来准备新建环保大楼的决定落实不及时,环保局长姬瑜到任立即争取,环保大楼于2007年5月动工,2008年12月入驻。县财政拿钱,老旧车辆得到更新,又投资200多万元配备齐监测设备,县城的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年 底也建成运行。还从县人才库选聘了20多名大学生,县里负担工资,环保局用 人。干了20多年环保的姬瑜体会尤深。他说,这么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外部环境, 干不出名堂,对谁都难以交代! 在府谷,过去发展是第一要务,环保工作深不得,浅不得,看眼色行事。 现在环保是党委和政府的第一要务,成了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切入 点。县委、县政府“一把手”都把环保“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府谷县环保局同志说,时任县委书记钱劳动下乡必进企业检查环保,周末只要在县里,都 上山上巡查“冒烟”。有一天傍晚,钱书记在五虎山顶发现某硅钙厂冒烟,打 电话要求立即查处,他还亲自赶到现场看着偷排被制止了才回宿舍,第二天还 忘不了询问处罚的结果。 环保成了第一要务,融入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县屠宰场搬迁,新址选在 黄河边,被环保部门挡了将。涉及环保的事,县上各个部门全力配合。环保地 位提升了,环保工作来实的、动真的,无所顾忌。 环保局长姬瑜一上任就提出“14项措施打造蓝天碧水”,出手先碰硬,上 任先查处了一批违法排污企业,起到震慑作用。为了严格执法,照章办事,环 保局把36项执法规定印制成册,人手一本;把全县的企业按照行业、产业分类 加强管理,制定了煤矿、镁业、电石、铁合金等行业的整改,分行业进行 专项执法活动。2008年,“沿黄企业”整治一个标准,不管多大的老板,要罚 必行,罚得老板们心服口服。 风向变了,企业对环保的态度转变了。过去老板玩“捉迷藏”,整天打听 环保执法人员的动静行踪;现在老板们把心思用在治理上,环保成了企业第一 选项,“违法偷排”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全县企业环保年投资7000万元以上。 2006年,府谷全县征收排污费700多万元。2007年翻番到1300万元,2008年 增加至1500万元,2009年达到2600万元。环保监管力度略见一斑。 “小兰炭”(是指用神府煤田盛产的精煤块烧制而成的一种新型炭素材料) 污染排放占了府谷全县污染排放总量的一半,关停“小兰炭”企业堪称府谷污 染治理的攻坚之战。县政府制定停电、停水、停贷、停运、停原料的“五停” 措施推动污染治理。时任代县长张惠荣指示:“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衡量,一个政策落实”,要求工作人员先拿自己的亲朋好友的两个厂子开刀。这一刀, 堵住了众人的嘴,也堵死了“小兰炭”老板们的退路。 环保实行“一票否决”,领导们人人有治污指标任务、有环保考核目标。 在拆除一家兰炭厂时,老板答应拆了,却拖着不动手,府谷镇党委书记郭务卿 在厂区守了4个小时,不达目的不撤离。 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了,财税收入减少了,却完成了艰巨的产业升级。2006 年以来,府谷县取缔关闭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270家,仅关闭125家“小 兰炭”企业一项,按2008年市场价格,年影响税费达3.5亿元。 在府谷县李家石畔兰炭产业园众鑫公司的入口处,“和传统的昨天告别,向的未来迈进”的标语分外醒目。众鑫老板张占良这两句话,既是他的心 迹表白,也是小兰炭产业绝地逢生的写照。 张占良在2000年从事兰炭生意,建过六七个厂子。2004年末兰炭市场最红火时,上面要求停产,他第一个停了。他告诉记者,陕西省环保厅长何发理来 府谷县给老板们做的报告对他触动很深,认识到污染环境行不通了。第二年他 主动搬迁企业,远离公路,还搞了循环利用的活性炭项目。 2009年,张占良的两个厂子都在第三批关闭企业之列,他又第一个带头关 闭了厂子。他与几个老板联手筹划建成60万吨兰炭生产线,荒煤气回收利用,配套1万吨金属镁,煤焦油回收了,除尘设施安全运行,废水处理循环使用, 厂区绿化硬化,车间无烟无尘。试产那天,张占良发言的主题是“向规范的未 来迈进”。 天变,道亦变。府谷县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力推园区经济和循 环经济。县主要领导亲自跑省进京,联系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权威的专 家教授,为府谷县的发展把脉问诊,论证规划。组建了府谷煤业、镁业、煤化 工、煤电冶化四大民企集团,规划兴建了4个工业集中区和8个兰炭产业园。入区进园,优先发展清洁、节约的新型产业。不符合产业布局、不是循环经济 的项目一律不准入园。“众鑫”张占良说,听了时任代县长张惠荣在全县人大 会上的报告,感觉府谷工业有希望了,却没预料到来势这么猛,来得这么快。 不快怎么能行!产业升级,无异于一场产业革命。几百家企业关了,每家 损失几千万元。政府推行“三远离”、“三不批”的刚性政策,仅仅指给阳关 大道还不够,还要一帮到底。关了这么多企业,没有引起大的动荡,关键是后 续项目跟上了。时任代县长张惠荣如是说。 不猛怎么了得!府谷污染有血的教训,关停兰炭等企业,我们付出了巨大 代价。我们就是要在处理“环境”与“发展”二者关系上做大的尝试。时任县 委书记钱劳动如是说。 为引导企业入驻工业集中区,府谷转变政府职能,统一征地、规划、投资 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凡是入园项目,政府资金上给予扶持,资源上配 置优先。更为可贵的是,政府把项目前期工作一包到头,提供优质服务。园区 的区域规划和环评,政府出钱组织统一做,土地、环保、发改委、银行的相关 手续,书记县长带队到市上省里协调办理。 环保与企业的关系向来被视为“猫和老鼠”的关系。在府谷县,环保局转 变作风,为了提升环保治理水平,环保局按行业组织老板们走出去,跑遍了周 边省市县,考察治污设施,学习治污经验;环保局主动牵线搭桥,提供信息服务,促使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企业治污,省市有补助,环保局主动提供信息; 企业上项目,环保局跟踪服务,办手续、选厂址、环保监理,尽心尽力。企业 也十分认可环保部门的作为。府谷县环保局长姬瑜说,过去“三边”企业监管 难、治理难。现在搞项目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大升级,对环保部门来说 是求之不得的事情,环保一定要走在最前头。 府谷上下卯足劲“抱团过冬”,过了产业升级的难关。现在,神华、大唐、 华能、鲁能、陕煤、陕投等大型企业集团纷纷落户,四大工业集中区初具规模, 府谷煤炭资源开发向集约和深度转化。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规模经营 集中,18条新型兰炭生产线,条条都是循环经济产业链。当年因偷排被曝光的 镁业集团老总王伴,致力于清洁生产,金属镁焦炉尾气综合利用全国出名,现 在他的90万吨捣鼓焦和配套金属镁、免烧砖和镁渣水泥的节能减排大项目,进 了陕西省“13115”工程名单。 府谷县硅钙产量占全国60%,是传统优势企业。仅2007这一年,硅钙企业的环保投入就相当于建厂的投资。随着硅钙准入门槛抬高,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县上规划硅钙企业进清水川工业集中区,老炉型仍满足不了环保要求,被环保 局否决。县硅钙协会满世界地寻求新炉型、新技术,听说俄罗斯有2.5万千伏安炉子,便组织人去那里考察。 严格的措施收到了成效。府谷县3年内万元GDP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了60个百分点,能耗下降了12个百分点。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降低了成本,企业抵御 金融危机能力大为增强。全县GDP和财政收入以年均30%和80%的速度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全省第35位跃居第3位。 由此,府谷县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新 路子。 2004年上任就来府谷县给老板们上环保课、每年多次在府谷县检查工作的 陕西省环保厅厅长何发理,目睹府谷巨变,感慨良多。他认为,曾经是陕西污 染治理重点区域之一的府谷,为探索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环保新道路,提供了 生动的实践,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是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好途径。 环境变了,人亦变了。现在的府谷县投入3亿多元组织实施了通道绿化、 环县城绿化、新农村绿化、厂矿区绿化等“增绿”工程;投资两亿多元建成了 10公里黄河大堤、千亩河滨公园、三大休闲广场;投资两亿多元实施集中供气、 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突破70%;林草覆盖率达到19.8%;城区绿地率20.2%;人均公共绿地11平方米;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5%。城市品位大幅度提高。 环境变了,人的素质也提升了。万源集团的老总刘过门就有主动捡垃圾的 事情。他的企业从前“黑榜”有名,过去应付环保,上头检查暗访,政府打招 呼。这一届领导态度强硬,环保不行就关,他的企业环保设施换了三代。刘过 门说,从2006年以后,府谷企业观念大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环保。现在,珍 惜来之不易的好环境,是大家的普遍心理。 天蓝,山绿,水清。好环境,新生活。许多受不了污染而离开家乡的府谷 人,家乡办厂、他乡置房的老板们的家人,纷纷搬回来了。根在府谷,业在家 乡,割不断的是乡音乡情。贾乃和就是其中一个。2003年以前搬到榆林,2008年又搬回来,房子买在河滨公园旁,夫妻俩每天早早起来,在公园锻炼身体, 感觉比客居他乡好多了。 从前老板比名车,比名牌,比豪宅;现在比贡献,比回报。民营企业家高 乃则把扶贫行动扩展到3个村,荒山绿化道路绿化投资上千万元。全县2007年至今,企业家们筹资3个多亿,60%以上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府谷企业家群体 回报社会建设新农村,成为一种掀起绿色之潮的社会新风尚,被国务院扶贫办 誉为“府谷现象”。 “天不变,道亦不变”。曾经被称为“黑三角”的府谷县,“道”变了, 天亦变了。褪去痛楚的黑色,归来久违的蓝天,“金三角”焕发出无限活力。 记者对位于晋陕蒙“黑三角”地带的陕西省府谷县并不陌生,2005年记者曾去那里采访过。当时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而迅猛发 展的县域经济之外,还有与之不相匹配的恶劣环境:一路所见到的焦炭、电石、 硅铁、硅钙等企业无不冒着污浊的黑烟,本来就光秃秃的黄土地也因此变得更加 乌烟瘴气。 几年过去了,府谷县把“环境立县”作为根本发展战略,铁腕治污,终于让黑色褪去,蓝天重归。府谷县的变化,只有科学发展,环境优先,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府谷县这块“黑”土地能有如此大的变化,说明只要下决心,污染是能够治理好的。府谷县的污染,无论在全国还是陕西来说,都可以说是鼎鼎有名,当然这个名是因为污染重才备受人们的关注而引起的。在府谷县这块“黑”土地上污 染治理都可以取得如此明显的效果,其他地方没有理由治理不好污染。府谷县拿 出的铁腕治污的勇气和魄力,其他地方如果也能像府谷这样,污染这顶“黑”帽子不愁摘不掉。 府谷之变还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环境变化和经济发展并非是天生的矛盾,对落后污染企业的关停取缔可能在短时间内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环保是经济发展质量跃升的助推器。府谷县这几年大力关停落后产能,用环保手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县GDP和财政收入不但没停滞或倒退,相反以年均30%和80%的速度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全省第35位跃居第3位,就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严格环保标准,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企业来说是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对一个区域的经济来说则是提供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府谷之变也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环境治理能不能搞好,能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和地方政府“一把手”有很大关系,如果地方政府“一把手”能真正把环 保放到一个地区长远发展战略地位上去抓,能切切实实把环保工作抓起来,愿意放弃暂时的GDP增长去换取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个地方的环境治理就能取 得真正的大变化。如果仅仅一心盯着GDP数字的增长,不但不能为人们提供一个 宜居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相反本地经济也会因为在低水平上的长期徘徊而缺乏 长期发展的后劲。 府谷之变,关键是抓到了点子上,下对了“环境立县”这颗棋子,一盘棋皆活。府谷县走出的这条经济增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对很多地方来说,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环境报”或“来源:中国环境”“来源:中国环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 均属于中国环境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环境报、非中国环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 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 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擅自篡 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环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中国环境网评论所登载的文章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环境网的立场和观点。媒体转载请 注明稿件来源。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 律责任。 中国环境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环境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环境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
本文档为【黑三角咋变绿家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