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五大淡水湖

2017-12-02 7页 doc 19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570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五大淡水湖中国五大淡水湖 鄱阳湖 一:地理位置::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km。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 3914 平方公里,容积达 300 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在九江的水面约 20 万公顷,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庐山区等六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二、鄱阳湖成因 鄱阳湖成因的说法不一,有构造说,地震说,也有海平面上升和海避之说等等。上述说法可以认为是该...
中国五大淡水湖
中国五大淡水湖 鄱阳湖 一:地理位置::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km。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 3914 平方公里,容积达 300 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在九江的水面约 20 万公顷,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庐山区等六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二、鄱阳湖成因 鄱阳湖成因的说法不一,有构造说,地震说,也有海平面上升和海避之说等等。上述说法可以认为是该湖形成的因素之一(但都不是鄱阳湖大水面形成的直接和主导因素。就都阳湖盆地而言,它是中生代形成的构造盆地,但盆地不等于湖泊,如上所述,鄱阳湖盐地自形成以后的漫长时期内并未积水成湖,而是一个流水盐地;地震活动表明新构造运动活跃,湖区确有小面积的湖面是由地震陷落而成,但决不是茫茫大湖;气候变暖、海面上升及其导致的海进,它不仅可以使洼地积水成湖,而且可以导致河流迁徙(但它也只能是湖泊形成的间接原因。都阳湖是个南高北低的吞吐型湖,高差达1lm,若湖口处没有阻挡的话,蝴水将会顺利地泄出,也就不会形成大湖面,远象汉晋时代,盆地内不存在大水体,却发育着完整的赣江水系,如《水经注?赣水》所记载的那样,“其水总纳十川,同臻一渎,俱注於彭蠡也,北入於大江。”《汉?地理志》则有,豫章水北入大江和湖汉水东至彭泽入江的记载? (豫章水和湖汉水也都是赣江的别称)都说明了盆地内虽汇聚了“五河”(即今修水、抚河、赣江、信江和都江,下同)等河流的来水,但并没有形成大湖面,或仅在湖口地堑内存在着一个小水域。近如目前,每年冬春季节,长江水位下降,“五河”来水量锐减,都阳湖的大水体也不复存在,只剩下纵横交错的河道和河间洼地上的“雁泊小湖”,整个湖面“旷如平野 。上述情况表明,鄱阳湖的存在与否,是长江和“五河” 来水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主要取决于长江水位的高低(主要指湖口段)。 三:污染事件:(1)2011年化工污水排放 江西九江金源化纤公司将超标污水直排鄱阳湖。酱色的工业污水在滩涂上流淌,两岸的泥沙也被“染”成黑褐色,工业污水一路蜿蜒流淌,最终流向鄱阳湖。 (2)2013年江西中石化漏油事件 由于中石化九江至樟树成品油输油管道(樵舍地段)发生漏油事件,泄漏的石油从农田流入小河,经潦河流入修河,最后威胁鄱阳湖。25日21时20分,环保部门对距泄漏点约49公里的鄱阳湖畔吴城镇河水断面取样,其表层石油类含量为0.531毫克/升。 洞庭湖 一:地理位置: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二:形成原因 洞庭湖是河道型湖泊,属泻湖性质;由于洞庭湖面积日益缩小,目前已成为洪道型湖泊,洞庭湖是长江中游最大的调蓄型湖泊和惟一的洪道型湖泊, 洞庭湖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然后又由大变小的演变过程。 1(湖盆的形成 洞庭湖区在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形成大小不一的盆地,西北部接受海陆交替沉降,东南部则长期隆起,喜马拉雅运动使第三纪岩层发生断裂、拗陷,盆地扩大。此时,湘江、资、沅、澧四水形成,流注湖盆,形成湖泊群。 2(湖盆的扩大 在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湖盆区域的地壳运动以下降为主,湖盆扩大,但湖水不深,属断陷式浅水型湖泊。公元450,524年,荆江太平、调弦两口溃决,长江水进入洞庭湖平原,开始干扰洞庭湖水系,迫使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湖泊扩大到五百里。唐宋时期,随着荆江北岸“云梦泽”的消亡,洞庭湖继续扩大,南连青草湖后,又西吞赤沙湖(今南县附近),横亘七八百里,成为汪洋浩渺的八百里洞庭。 3(湖盆的衰退 1852年起,随着藕池、松滋两口的出现,荆江四口分流局面形成。约占荆江45%的泥沙,经由四口排入洞庭湖,加速了洞庭湖的淤积。洲土发育快,人工围垦日盛,湖盆开始逐渐萎缩。经过100年时间的演变,洞庭湖由全盛时期的6000平方公里缩至今日的2625平方公里。 洞庭湖水域具有生活饮用、航运、渔业养殖、工业、农田灌溉、旅游、调节气候等多种用途和功能。它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江河吞吐器”,除了调蓄、滞洪外,每年还接纳来自沿湖和三口四水上游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此外,还要接纳从各入湖河道输入的成千上万吨污染物。湖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渔业基地,除了几百个内湖渔业、水产养殖场外,洞庭湖还是天然的淡水渔业养殖场。根据工农业生产及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湖区已建成大小水库4409座,塘坝43.89万座。由于泥沙淤积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洞庭湖水位变幅不一,形成了特殊的“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的湖泊自然景观。 先秦两汉时期,洞庭湖又称“九江”,它汇合了湘、资、沅、澧四水及荆江的分洪水流,向北流入长江。当时江水能到达澧水下游并过九江,即分流通过洞庭湖,而荆江南岸至澧水下游的地势为北高南低(这与现在的情形正好相反)。由于荆江上游的长江流域及四水流域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原始森林保存尚较完好,水土流失情况极为轻微,因此,洞庭湖虽然接纳四水与荆江分流洪水,但入湖泥沙很少,水流清澈。据历史资料测算,当时的湖泊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以上。 三:污染事件:由于水污染导致大面积的江豚死亡 太湖 一:地理位置 太湖,在江苏省南部,邻接浙江省,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她是我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湖面海拔3.33米,最深达48米,面积2338平方公里。 二:形成原因 首先有可能是由于陨石冲击而成陨击坑!但是并没有在当时就形成太湖,但是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一个当对地势较高的坑!里面没有水或少有水!一直到春秋战国时,人们都可以在这片区域生产生活!当然这才有了湖底的发现!但是在一天当地或附近的一场地震引起进一步地陷而汇水成湖!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太湖!这也可从“震泽”地名上可得出!“震泽”就是地震而成泽!不光是太湖,还有上面得到的澄湖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三:污染事件:2007太湖蓝藻事件 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值,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从而引发了太湖蓝藻的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水质。 洪泽湖 一:地理位置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发育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原是泄水不畅的洼地,后潴水成许多小湖。在我国秦汉时代,它们被称为"富陵"诸湖。其中以洪泽湖最大,面积2069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 二:形成原因 洪泽湖的形成,具有三大因素。 其一,地壳断裂形成的凹陷,是洪泽湖形成的自然因素,胚胎始于唐宋以前的小湖群。主要有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 其二,黄河夺淮是形成洪泽湖雏形的客观因素。宋建炎二年(1128年)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决阳武,至梁山泊分南北二支,南支与泗水合,南流入淮,此为黄河改道之始。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由利津入海,黄河夺淮长达近700年之久。由于黄河居高临下,倒灌入淮,黄淮合流,流量增加,水位抬高,将富陵湖、破釜塘等大小湖沼、洼地连成一片,汇聚成湖。 其三,大筑高家堰(洪泽湖大堤‎‎)是洪泽湖完全形成的人为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洪泽湖被称为人工湖。 三:污染事件:由于水污染大量虾蟹死亡 巢湖 一:地理位置:古称焦湖,位于江淮之间,是中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它地处合肥、巢湖二市和肥东、肥西、庐江三县境内,西有大别山屏障,因地理位置险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总面积820平方公里,东西180里,水域辽阔,四周河沟渠道360多条,纵横交错,曲折回环;沿岸山矶耸立,沙滩众多,湖中有山,山中有水,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二:形成原因 地质学家考证,巢湖是由于地层局部陷落潴水而形成的,为一典型的构造断陷湖。从其形态看,至少由四组断裂所组成,其中以北北东、北西西两个‎‎方向的活动性断裂为主。巢湖区域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我国东部巨大而著名的"郯城(山东郯城)--庐江(安徽庐江)断裂带"正好斜贯巢湖而过,很可能是巢湖形成的主干断裂。追溯到大约7000万年前,巢湖一带白垩纪沉积盆地的产生,就明显地受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和北西、东西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形成了古河、肥北和古城等断裂凹槽。凹槽好比是水库,沉积物好比是水库中蓄的水,凹槽断陷越深,沉积物堆积越厚,反过来沉积物的厚度,基本上就可以代表当时地壳断陷的深度。据钻探资料,古河凹槽中的白垩纪地层厚度达1,2千米,说明当时断陷是十分强烈的。 到了约2500万年前的早第三纪时,这种构造控制更为突出。在上述凹槽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长条状的花岗凹槽或肥东凹槽,沉积了湖相红色砂砾岩和火山岩等。据钻探证实,在肥东梁园镇南边,第三纪地层厚640米,在肥西花岗,第三纪地层厚度达1800米,都充分证明当时这些凹槽断裂下陷的深度。近代巢湖的形成,就是在这些凹槽的构造基础上发展的。杨志坚编者:《四海五湖话沧桑》,海洋出版社,1987年版,第208页。喜马拉雅运动对本区有一定影响,沿构造断裂有安山岩系喷发,局部地区还有辉长岩侵入和玄武岩喷发。第四纪初由于受到气候变迁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盆地上升为剥蚀区,同时形成红色剥蚀面。第四纪中期,构造盆地下沉,成为附近山地的集水洼地,然后汇水成为一大水体。直到晚更新世棕黄色亚粘土堆积后,巢湖盆地受拱曲掀斜运动,地面产生不等量下降。滨湖地带经河川切割,形成波状起伏的岗冲地形,巢湖至此才告定型。王洪道等:《我国的湖泊》,第136,137页。从巢湖区域内断裂作用、地震活动、温泉出露种种现象均说明直到今天,地壳的这种升降 运动仍然还在继续,只是表现比较缓慢而已。初始形成的巢湖湖盆比今天的湖区要大得多,西可能到六安的双河镇,北近合肥,南与庐江的白湖水域串连相通成一体。以后,由于湖盆内不断接纳了杭埠河、丰乐河、派河、南肥水等带来的大量泥沙,还承受了湖区周围山地洪水期挟带的大量泥沙,致使湖区不断被充填淤塞。堆积填淤的泥沙,主要来自巢湖的西部和西北部,湖盆内河流三角洲发育,所以湖盆的面积西部萎缩也最快,最显著。据《庐洲府志》记载,肥西县三河镇1855年以前,还只是河流入湖口刚出现的一个小沙洲,而到1907年,它的位置却远离了湖滨,而现在与巢湖相隔已有十五六千米了。这里的填淤速度平均每10年推进1千米,十分惊人。这也是现在巢湖水 西部浅东部深的原因。目前,巢湖的主体有不均衡的缓慢下沉趋势。如北岸中庙一带,已北移数百米,原来沿岸的村庄、农田已没入湖区;而南岸却又相对上升,湖岸线弯曲不齐. 三:污染事件:蓝藻事件 工业废水,导致湖水富营养化,长出大片蓝藻覆盖湖面吸收氧气,水中生物不能生存,导致大量死亡,又形成污染~~
/
本文档为【中国五大淡水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