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卫生部文件

卫生部文件

2017-11-29 30页 doc 60KB 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卫生部文件卫生部文件 国中医药发„2008?16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 (2008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 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准确、客观评价中医 医院,促进中医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 势,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 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医疗服务,在总结经验 的基础上,我局组织对《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进 行了修订。现将《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
卫生部文件
卫生部文件 国中医药发„2008?16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 (2008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 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准确、客观评价中医 医院,促进中医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 势,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 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医疗服务,在总结经验 的基础上,我局组织对《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进 行了修订。现将《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以下简称《评价指南(2008年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 落实。 1 《评价指南(2008年版)》是建立我国中医医院管理评价 指标体系的重要基础,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国家医疗 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指南(2008年版)》重点适用于三级中医医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 以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在《评价指南(2008年版)》的基础 上,建立本辖区不同级别、不同类别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 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将 有关工作情况及时报我局。我局将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 院管理评价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修订《评价指南(2008年版)》,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全 面提高我国中医医疗质量和中医医院管理水平。 二??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2 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 一、医院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及中医药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 疗护理规范。 2.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定的诊疗科 目执业,医院及科室命名规范。 3.聘任和使用具备相应岗位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不 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禁止专业技术人员超范围 执业。 4. 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实行诊疗技术准入 和开展相应手术项目。 5.按照规定申请医疗机构校验。 6.按照规定发布医疗广告。 1.医院管理组织机构设臵合理,满足管理工作需要。 2.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并能及时修订完善,职 工熟悉本岗位职责及相关规章制度。 3.实行院长负责制,建立科学决策机制,“三重一大”事 项经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建立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制, 院级领导把主要精力用于医院管理工作。 3 4.院、科级领导了解、掌握国家有关医疗卫生和中医药管 理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专门的 管理专业知识培训。 5.制定年度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内容包括中医 药继承发展与创新及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等,并组织实施。 1.有适宜的人力资源配臵方案,落实岗位职务聘任制,卫 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和专业结构合理,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应 达到规定的比例,医院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和 科室领导的任职资格符合规定要求。 2.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准入、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医 师考核办法,建立专业技术档案。 3.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和梯队建设 制度并组织实施。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做好老中医经验继承、 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等工作。 4.加强中医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立学科 (专科)带头人选拔、培养、使用机制。 5.建立激励和奖惩制度,完善医院奖金分配综合目标考核 机制,实行按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工作绩效和中医药特 色优势发挥等取酬的分配机制。 4 1.有突发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故等)应急预 案并组织演练。 2.承担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3.及时、妥善处理医院突发事件。 4.在应急预案和紧急救援措施中,应保障中医药的充分参 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1.医院信息系统符合《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试 行)》,满足医院管理和临床工作需要。 2.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和高效,可连续、系统、准确 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控制和中医药特 色发挥情况等所需要的信息,能够与其他医疗机构、卫生行政 部门及中医药管理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3.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实行信息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 保障网络安全,保护患者隐私。 1.贯彻落实《会计法》、《预算法》、《审计法》、《医 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医疗机构内部会计控制 规定》等相关规定,只设臵一个财务管理部门,合理配备财务 人员,统一财务管理,加强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规范费用报 销和审批程序,医院、部门、科室无账外账和“小金库”。 5 2.加强对中医专项经费筹集及使用的管理。 3.建立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实行重大经济事 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4.实行医院成本核算,降低运行成本。控制医院资产负债 率,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保值、增值。 5.无科室出租承包,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不与医疗服务收入 直接挂钩。 6.按照《价格法》等有关价格政策,严格执行医疗服务收 费和药品价格。无国家规定之外收费项目,无分解项目、比照 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 7.执行国家药品、高值耗材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和价格政策 规定。 8.实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 准,采取价格查询、费用日清等措施,提高收费透明度。及时 答复患者的费用查询,处理价格投诉。 9.费用结算方式便捷。 1.有适宜的后勤保障管理组织、规章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后勤保障服务能够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满足医 疗服务流程需要。 2.水、电、气、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满足医院运行需要。 6 3.为员工提供餐饮服务;为患者提供营养膳食指导,提供 营养配餐、治疗饮食和中医食疗服务,满足患者治疗需要,保 障饮食卫生安全。 4.医疗废物和污水管理和处臵符合规定。 5.安全保卫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人员、设备、设施满足 要求。 1.有适宜的医疗仪器设备管理保障组织、规章制度与人员 岗位职责。 2.建立健全设备、设施论证、招标、采购、保养、维修、 更新和应用分析制度。按照《大型医用设备配臵与使用管理办 法》的规定,合理配臵使用甲、乙类大型医疗设备。 3.合理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4.保障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设备保 持待用状态,建立全院应急调配机制。 1.医院精神、医院宗旨、医院理念、质量方针等医院价值 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2.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 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3.建筑风格、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医院环境 7 形象建设中体现中医药文化。 4.设立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列入医院年度经费预算, 并确保中医药文化建设必需的场地、设备等资源。 1.建立院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院务公开的 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 2.动员广大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力,积极参与院务公开。 3.院务公开内容符合规定,公开形式便利、快捷、有效。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建立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责任制,院长为医疗质量 管理第一责任人,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完善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组 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医 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监管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 整改。 3.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及医学伦理、 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输血管理和护理质量管 理等委员会(组),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 1.制定医疗质量与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8 2.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强化“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 意识和参与能力。 3.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 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中医病例讨 论制度、会诊制度(包括外出会诊)、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 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 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交接班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4.加强对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理法方药应用水平的检查、 分析、评价,不断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的 发挥。 5.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按规定报告医疗不良事 件,不隐瞒和漏报。 1.医疗技术服务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符合诊疗科目范围, 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保障安全、有效,严格执行各项 医疗技术的操作规程。 2.医疗技术管理符合规定,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 准入、分级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 9 3.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损害 处臵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 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 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4.科研项目的医疗技术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 按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 5.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 下,积极探索临床诊疗新技术。 6.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淘汰的技术。 1.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 特色的具体措施。确定的重点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 势并保持相对稳定, 主要研究课题与重点病种相结合。 2.制定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案,并定期 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不断优化诊疗方案。 3.提高重点病种的辨证论治水平,具有独特的中医药诊疗 方法和医院中药制剂,中医治疗率达到有关要求。 4.医师队伍结构符合有关规定,重视本专科名老中医学术 经验继承,加强专科学术继承人培养。学术(科)带头人及人 才梯队满足专科中医内涵建设需要。 10 1.门诊布局合理,方便患者就医。 2.有分诊、导诊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 3.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臵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 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开设的中医药特色专病门诊 达到有关要求,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4.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 5.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 1.急诊科独立设臵,布局合理,满足急诊工作需要。 2.急诊专业设臵合理,能够提供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医 疗服务。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诊疗常规,提 高急诊中医药使用率。 3.急诊专业队伍稳定,人员相对固定,医务人员经过急诊 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有熟练掌握中医、中西医结合 知识与技能的人员指导急诊工作;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 上(含主治医师)主持或指导,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 功率。 4.急诊设备设施完备,急救设备、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急 诊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中、 西医急诊知识和技能。 11 5.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尤其是 首诊负责制和会诊制度,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 提高急诊分诊能力,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科间紧密协作, 建立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6.加强急诊留观患者管理,提高需要住院治疗急诊患者的 住院率,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72小时。 1.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特色病种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 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对主要病种 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 措施,不断优化诊疗方案。 2.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方案制定诊疗计划, 并进行定期及实时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 疗计划。 3.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健全住院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业务 管理制度,加强医疗管理。 4.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及其他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南。 5.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 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 12 漏报。 6.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 7.开展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8.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和重大手术报告、审 批制度。有创诊疗操作按手术诊疗管理。 9.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 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 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 10.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 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 11.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 1.重症监护病房布局合理,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 能、任务相适应,科间紧密协作,保障诊疗工作需要。 2.医务人员实行岗位准入管理,强化理论和技能培训,提 高业务水平和运用中医药知识技术的能力,提高中医药在重症 抢救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3.建立健全重症监护病房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危重患者抢 救成功率。 4.严格执行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 13 1.按规定设立感染性疾病科,严格执行门诊患者预检分诊 制度。 2.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 规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 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3.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要求,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 制,职责明确。 4.医院的建筑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 求。 5.落实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消毒灭菌监测、必要的环境 卫生学监测和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6.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感染性疾病 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 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 住院、出院、死亡病人的床单位处臵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7.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项目的管理,包括呼吸机相关 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臵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透析相关感染等。 8.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14 手卫生规范、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9.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相关证明进行 审核,按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实施严格的清洗、消 毒或者灭菌,并进行效果监测。 10.开展耐药菌株监测,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协助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管理。 11.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医院感染控制相关 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卫生安全防护工作,保障职工安全。 1.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 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装臵安 全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制定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工作制度和各 类人员的岗位职责。 2.临床医学检验、病理、医学影像等医技部门提供的专业 服务能满足医院的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项目能满足临床需要。 3.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 4.临床检验实验室集中设臵,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实验 室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质控,保证质量,同一医院不得重复开 展相同的检测项目。 15 5.临床实验室按照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不 得使用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没有质控的临床检验项目 或科研项目,不得向临床出具检验报告。 6.病理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诊断符合率较高。病理切片、 蜡块保存符合规定。 7.放射诊疗科室的环境、设备、设施符合环境保护及生物 安全防护要求。 8.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技部门服务满意。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 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 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和《处方管理办法》、《医院中药饮片管理办法(试行)》等 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制定、落实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 办法并持续改进。 2.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合理,管理规范,能为 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西药的 药学服务。 3.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要。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 管理机制。 4.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 16 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建立临床药师制,临 床药师数量合理,负责临床药物遴选、处方审核以及参与查房、 会诊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合理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 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特别是对用药失误、滥用药物的监测, 指导医师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 的咨询服务。 5.药事部门的人力资源配臵合理,能适应医院业务需要。 充分发挥老中药专家的作用,继承中药鉴别与炮制经验。禁止 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技术工作。 6.加强对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的购臵、使用与安全保管。 7.加强中药饮片采购的质量管理;严格中药饮片调剂、煎 煮、临方炮制及医院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8.患者与医师、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 1.落实《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2.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 要。无非法自采供血。 3.建立输血质量全过程监控,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 合理用血。 17 4.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 作规范。 5.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 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 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贯彻落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医、中西医结合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 有关法规、规范。 2.医疗文书书写真实、客观、及时、准确、完整、规范。 3.建立、健全病历全程质量监控、评价、反馈制度,重点 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提高病历质量。 4.建立病案管理制度,保存时限符合规定要求,按规定借 阅、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保护患者隐私。 1.护理管理组织 (1)严格按照《护士条例》实施护理管理。健全护理工作 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 并保证实施。 (2)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护理管理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 18 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对各级各类护士的资质、各岗位的技术能力有明确要 求。 (2)制定并实施各级各类护士的在职培训计划,护士的中 医基础知识与技能满足岗位需要。 (3)对各护理单元护士的配臵有明确的原则与标准,病房 护士与床位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4)有紧急状态下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预案。聘任制护 士要与在编护士同工同酬,在晋升、晋级、培训等方面享有同 等待遇。 3.有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有基 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建立可追 溯机制;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按照《中 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书写护理文件, 定期质量评价;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护理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4.临床护理管理 (1)执行《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开展整体护理与辨证施护。 (2)在专科(专病)中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建立完善专病 中医护理常规与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9 (3)基础护理与等级护理措施到位。体现人性化服务,落 实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提供心理护理服务。 (4)护士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治疗提供规范服务。 (5)对围手术期护理患者有规范的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 务制度与程序。护理措施到位。 (6)提供适宜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7)各种医技检查的护理措施到位。 (8)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要求正确记录。 5.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 (1)对危重患者有护理常规,措施到位,记录规范完整。 (2)护理管理部门对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血 液净化等部门进行重点管理,定期检查、改进。 (3)保障监护仪的有效使用。 (4)保障对危重患者实施安全的护理操作。 (5)保障呼吸机使用、管路消毒与灭菌的可靠性。 (6)建立与完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6.有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 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如各类导管脱落、患者跌倒、压 疮等;能够应用对护理不良事件评价的结果,改进相应的运行 机制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 7.手术室与中心供应室的管理 20 (1)手术室与中心供应室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的要求。 (2)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程序、操作常规。 (3)与临床保持良好的沟通机制,满足临床工作和住院患 者的需要。 三、医院安全 1.开展全员医疗服务安全教育,提高医疗服务安全意识。 落实医疗服务安全监督、分析、评价和改进工作。 2.建立医疗纠纷防范和处臵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制定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按照 规定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 3.有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 4.有明确的患者安全目标,并组织实施。 1.医院基本建设符合规划要求和《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建筑布局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满足医疗服务流 程需要。 2.设备、设施安全运行,防止漏电、漏气、漏水等。具有 双路供电系统和自备发电配送能力,保证手术室、导管室、产 房、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血液透析室、输血科(血库)等 21 重点部门的用电需要。 3.消防通道畅通,无障碍物。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 专人管理,设有消防预警系统。有火灾事故的应急预案并定期 演练。遇紧急状态时有与外界通讯联络的可靠方式和安全畅通 的疏散路线。 1.建立医用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等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 制度并认真落实。 2.有处理放射事故等意外事件的预案。 3.加强对放射科、检验科、医用氧舱、同位素室、氧气供 应室、危险品仓库、配电室、压力容器及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 全管理。 四、医院服务 1.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选择权等。按 照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进行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 验、手术、麻醉、输血以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等,取得患者 书面知情同意。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 2.建立并实施院务公开制度,按规定及时发布有关医疗服 务信息。 3.建立并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公开患者投诉渠道和流程, 22 及时、妥善处理投诉,对存在问题分析总结,落实整改。 4.充分发挥医学伦理委员会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作用。 5.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 1.贯彻执行《医德考核办法》,尊重、关爱患者,主动、 热情、周到、文明为患者服务。 2.有医德医风建设的制度、奖惩措施并认真落实。 3.医院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通过职务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4.严禁推诿、拒诊患者。 5.提供多层次的医疗护理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医疗 需求。 6.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患者和社会对 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1.门诊有就诊咨询、导诊以及其他便民服务。 2.服务环境和设施清洁、舒适、温馨,服务标识规范、清 楚、醒目。 3.入院与出院、诊断与治疗、转科与转院等连续性服务流 程合理、便捷。 4.优化流程,简化环节。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 等服务窗口的数量、布局合理,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23 5.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缩短出具检验、 检查报告时间。 五、医院绩效 1.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履行相 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2.认真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社会公 益性活动。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和社区、 支援边疆卫生工作、援外医疗等指令性任务。 3.根据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提供全面、连续 的医疗服务,为下级医院转诊的急危重症患者和疑难病患者提 供诊疗任务;为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开展双向转诊。 4.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开展健康教育、科普宣传,普及防 病知识,开展重大疾病、传染病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工作。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事故紧急医疗救援任 务。 5.承担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三级医院承担高等中 医院校的临床教学和实习工作,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建立中 医人才分层次培养体系,多渠道培养高级中医临床人才;承担 下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 研课题。 24 1.医院年门诊人次、急诊人次、急诊抢救人次、手术人次、 入出院人次。 2.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医师年均出院人次,医师 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 3.平均住院日、术前住院日、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 总床日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病床使 用率、病床周转次数。 4.门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门诊患者人均药品费用、住院 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住院患者人均药品费用、住院床日平均费 用、门诊处方人均费用,与上年度的比较。 1.药品收入及占业务收入的百分比,其中中药收入占药品 收入比例,中药饮片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医院中药制剂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药品进销差价收入及占业务收入的百分比,与 上年度的比较。 2.单价在2000元以上的一次性耗材收入占医疗收入的百 分比。 3.医疗服务收入占业务收入的百分比及与上年度的比较。 4.百元业务收入的业务支出、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人员 经费占业务支出比例、管理费用占业务支出比例。 25 5.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增长率、净资 产增长率、流动资产收益率、固定资产收益率、收支结余率。 6.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7.成本核算。 六、中医医院部分评价指标 1.中医类医师占医师的比例 2.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剂人员总数比例 3.重点中医专科数量,其门诊量占全院门诊量的比例 4.中医特色专病门诊数量,其门诊量占全院门诊量的比例 5.开展中医诊疗技术的项目数 6.医院感染现患率 7.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 8.医疗事故发生件数、等级、责任程度 9.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10.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 11.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 12.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 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 13.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 14.已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26 15.职工对医院管理组织机构和领导工作满意度 1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 17.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 18.患者与医师、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 19.患者、医务人员对医院后勤服务满意度 20.医院资产负债率 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2.平均住院日 3.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 4.同一病例7日内再住院率 5.病床使用率 6.病床周转次数 7.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 8.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9.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 1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 11.麻醉死亡率 12.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 13.病历合格率 14.辨证论治优良率 27 15.中成药辨证使用率 16.中医治疗率 17.中西医结合治疗率 18.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 19.急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项目数量 20.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21.急重症中医治疗率 22.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 23.急救物品完好率 24.普通门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本院医师比例 25.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 26.急诊留观时间 27.治愈好转率 28. 门诊患者中预约患者比例 1.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系统学习中医的比例 2.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比例 3.基础护理合格率 4.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 5.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 28 1.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 2.CT检查阳性率 3.MRI检查阳性率 4.检验、心电图、超声、影像常规检验检查项目自检查开 始到出具结果时间 5.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 6.成份输血比例 7.输血适应证合格率 8.临床检验室内质控、室间质评项目及结果 9.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 果时间 1.处方合格率 2.急诊中药调剂煎煮时间 3.中药饮片调剂质量 七、三级中医医院指标参考值(二级中医医院指标参考值 由各地自行制定) 1.中医类医师占医师的比例?70% 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90% 29 3.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剂人员总数?70% 4.重点中医专科?3个 5.中医专病门诊?30个 6.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数?22项 7.医院感染现患率?10% 8.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9.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10.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11.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 ?10分钟,中药饮片调剂等候时间?20分钟 12.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手术、麻醉、 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13.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100% 14.已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85% 15.职工对医院管理组织机构和领导工作满意度?80% 1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90% 17.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 90% 18.患者与医师、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90% 19.患者、医务人员对医院后勤服务满意度?90% 30 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平均住院日?21天 3.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4.病床使用率85—93% 5.病床周转次数?17次/年 6.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55% 7.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8.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9.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10.麻醉死亡率?0.02% 11.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 12.病历合格率?90% 13.辨证论治优良率?90% 14.中成药辨证使用率?90% 15.中医治疗率(各省根据本地情况及不同科室自行制定) 16.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各省根据本地情况及不同科室自 行制定) 17.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 18.急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3项 19.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20.急重症中医治疗率(各省根据本地情况及不同科室自 31 行制定) 21.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30%。 22.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23.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的本院医师比例?60% 24.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25.急诊留观时间?48小时 26. 治愈好转率?90% 1.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中系统学习中医护理人员的比 例?95% 2.全院开放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比例1:0.4 3.基础护理合格率?90% 4.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 5.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2.CT检查阳性率?70% 3.MRI检查阳性率?70% 4.门急诊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超声、影像常规 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 32 免疫(特殊免疫学检测除外)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 果时间?6小时,一般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 果时间?4天。 5.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 ?30分钟 6.成份输血率?85% 7.输血适应证合格率?90% 8.临床检验室间质评项目及结果 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9.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 果时间?48小时 1.处方合格率?95% 2.急诊中药调剂煎煮?2小时 3.中药饮片调剂分剂量误差??5% 注:部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说明 病床使用率 是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与“实际开放总 床日数”之比。 病床周转次数 是指“出院人数”与“平均开放床位数” 33 之比。 平均住院日 是指“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与“出院人数” 之比。 实际开放总床日数 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钟开放病床数之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患者占用,都应计算在内。包括因故(如消毒、小修理等)暂时停用的病床,不包括因医院病房扩建、大修理或粉刷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的病床。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钟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钟的住院人数)之总和。包括实际占 用的临时床位,患者入院后于当晚12点钟以前死亡或因故出院 所占用的床位。 平均开放病床数 即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 指出院者(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 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 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住院日数的总和。 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指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人次数与抢 救总人次数之比。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诊断符合患者数/(出院患者数-疑诊患者数)*100%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人数与手术患 34 者总人数之比。 CT检查阳性率 指CT检查中检出阳性的人次数与CT检查总人次数之比。 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 指药品收入与总收入之比。 总收入 指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 性资金。总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 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药品收入 指医疗机构在开展医疗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 中、西药品收入。 门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 又称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即(医疗门诊收入+药品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 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 又称出院者人均医疗费用。即(医疗住院收入+药品住院收入)/出院人数。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 即诊疗人次数/平均医师人数/251。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 是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医师人数/365。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指医疗机构在某一时期内法定传染病 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漏报病例数+已报告病例数)的百分 比。 35
/
本文档为【卫生部文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