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小学部[教育]

2017-09-01 50页 doc 109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小学部[教育]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小学部[教育]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小学部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个人电子备课本 教师 陈阳 任课情况 科学 周次 日期 内容 备注 一 2月13日—17日 骨骼 二 20日——24日 关节 三 27日—3月3日 肌肉 四 6日—10日 骨赂、肌肉的保健 五 13日—17日 我们来养蚕 六 20日—24日 给蚕宝宝记日记 七 27日—31日 我们来抽丝 八 4月3日—7日 养蚕经验交流会 九 10日—14日 一切都在运动中 十 17日—21日 运动的快慢 十一 24日—28日 运动的方式...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小学部[教育]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小学部[教育]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小学部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个人电子备课本 教师 陈阳 任课情况 科学 周次 日期 内容 备注 一 2月13日—17日 骨骼 二 20日——24日 关节 三 27日—3月3日 肌肉 四 6日—10日 骨赂、肌肉的保健 五 13日—17日 我们来养蚕 六 20日—24日 给蚕宝宝记日记 七 27日—31日 我们来抽丝 八 4月3日—7日 养蚕交流会 九 10日—14日 一切都在运动中 十 17日—21日 运动的快慢 十一 24日—28日 运动的方式 十二 5月1日—5日 五一放假 暂定 十三 8日—12日 小车的运动 十四 15日—19日 摆 十五 22日—26日 力在哪里 十六 29日—6月2日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十七 5日—9日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十八 12日—16日 磨擦力的秘密 十九 19日—23日 降落伞 二十 26日—30日 调查 二十7月3日—7日 预测 一 二十10日—14日 复习考试 二 小学 科学 第 四 册教学内容及进度 课 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 1、骨骼 2课时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 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 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 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教 学 目 的 ?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 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 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 部的结构与组成。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 教 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材 重点 分 ?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 析 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 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难点 ?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 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电化教投影、课件 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具 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 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 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 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 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 子等观察工具; 教具 3(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些无肉 的猪骨头供学生观察用; 4(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 图; 5(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 6(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 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 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10(读一读: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11(补充: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12(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13(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14(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料。骨骼图资料:见《现代汉语词典》“骨骼”词条。 三、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队列训练——运动; (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 (3)呵护“小娃娃”——保护内脏器官。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颅骨保护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骨和肋骨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器官;盆骨等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器官)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说明】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能够体验到骨骼的不同作用,但他们在交流体验时往往周旋于事实本身而缺乏一定的概括能力,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把握交流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人体骨骼具有的多种作用。 7(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8(安全教育。 四、作业 1(看图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1)跳绳时;(2)吃饭时;(3)静坐时„„ 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 3(请爸爸妈妈做一次排骨汤,吃排骨时注意观察猪骨头的内部是怎么样的。选一根吃过的骨头带到科学课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 1(活动:分组组装人体骨骼模型,说说人体的骨骼由哪几部分组成。 2(思考:人体的骨骼系统有什么作用, 二、探索:了解骨头的特点 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各组学生从老师处领取一根煮熟的鸡腿骨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鸡腿骨;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鸡腿骨的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洗干净手,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思考讨论:根据观察结果,你认为骨和石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活动: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建议用多种方法描述骨头的特点) 三、观察:了解骨头的结构 1(讲述:在希腊文中,“骨骼”的原意是“一个死亡了的身体”。其实,骨骼中的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 2(观察活动:提供猪的腿骨解剖实物,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3(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4(提问: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 四、巩固拓展 1(谈话: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 2(补充: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 (1)摸一摸鼻子尖,感觉到了什么, (2)鼻尖中含有软骨。 (3)讲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 (观察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手的X光照片) (4)讲述:当人停止发育后,大部分的软骨被骨组织完全代替。当然,还存在少部分软骨,除了鼻尖的软骨外,在我们的膝盖处还有软骨。 附录:X射线,看透你的身体 通过拍X光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头是否健康或者断裂。 与可见光一样,X射线也是一种含有能量的光波。这种光波能够穿过一些活组织,但却穿不过骨头。在拍X光片时,要用一块铅板挡住身体的其余部分,因为铅是一种高密度的金属,能够吸收X射线,这样能使你在拍片中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穿过皮肤和其他身体组织的X射线投射到胶片上。当光照射到骨上,X射线被骨吸收,由于被骨吸收的X射线没有到达胶卷的底片上,当胶卷洗出来以后,上面清晰的白色部分就表示骨头。 X射线也有缺陷。首先,X射线不能用来观察皮肤、肌肉、结缔组织和内部器官的损伤情况;其次,X射线中的能量会损伤人体细胞,而这就是让你尽量避免照射不必要的X射线的原因。 1、骨骼 板 书 设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 计 有效的科学教学取决于学习材料、科学设备、视听媒体以及教学技术的可以获 得与组织安排。有效的学习环境不仅要求有特定的探究题目和学习活动所需的 专用设备,而且要求有范围广泛的基础科学材料。教师必须能拥有这些资源, 使自己不但能够选择出最合适的材料也能决定什么时候、什么场所以及用什么 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去利用这些资源。 在以往的自然教学课堂上,虽然也开展一些观察、实验活动,但选用材料一 般并不太多,也不复杂。一开始上科学课,第一个感觉到的不适应便是材料的 准备,演示实验材料、分组实验器材、活动记录表格„„常常忙得脚后跟着不 了地。一次次活动、一个个实验以后,我分明感觉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教 学浓厚了许多,在一次次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实验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 后地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发言让人意外,他们的思考令人惊叹,他们的发现使人 记 折服。 因为我知道学习科学是学生们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学生们只有通过研究才能取得上佳的学习效果,因而总是想方设法地准备尽可能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开展观察、探究活动。一块小小的排骨、一张X光照片、一幅挂图„„物虽小,在科学课上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可见,提供有效的材料是提高科学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 课 题 2、关节 1课时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 式及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教 学 ?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目 的 ?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 由活动关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 ?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重点 ?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 由活动关节。 ?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难点 ?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 由活动关节。 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电化教课件、投影 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具 教 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材 分 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析 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 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 ——铰链、旋转关节——旋转 式门锁等; 教具 3(课前去菜场购买部分猪蹄、 去肉排骨等作为观察关节连接 的材料; 4(学生课前吃鸡、鸭、排骨 等的时候注意观察动物的骨头 与骨头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 示课题: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7(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 (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关节 板 书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 设 计 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是无限的。提一个留有思教考余地的问题犹如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在合适的气温、环境下,学这颗种子将生根、发芽、开花。 后 记 课 题 3、肌肉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 ?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 ?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 的特点与功能; ?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教 学 的; 目 的 ?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 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 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 ?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 的特点与功能; 教 ?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材 重点 的; 分 析 ?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 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 ?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 的特点与功能; ?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难点 的; ?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 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1(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个完整的电化教课件、投影 鸡翅膀解剖后供学生观察模拟具 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用; 2(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 教具 3(手臂活动模型; 4(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 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讲述: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揭示课题:肌肉)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肌肉的类型。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肌肉的特点。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说明】科学教材上没有涉及到肌肉的作用、肌肉的类型这几方面知识的介绍,这是教者增添的部分内容。作为知识的介绍,本人认为这些内容对学生正确建构有 关肌肉的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 5(小结:我们的身体上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2分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 (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1步的动作。 (3)思考、预测: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1步和第2步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检验一下你的预测。 2(预测: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3(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4(学生交流体验。 5(教师相机出示手臂活动模型,并观察教学插图,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6(学生阅读资料。 7(利用视频观察解剖好的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 【说明】有效的科学教学取决于学习材料、科学设备、视听媒体以及教学技术的可以获得与组织安排。有效的学习环境不仅要求有特定的探究题目和学习活动所需的专用设备,而且要求有范围广泛的基础科学材料。通过观察鸡翅膀上的肌肉来认识骨骼肌的结构与特点,这比纸板、橡皮筋做的手臂活动模型更直观、更生动。 8(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必须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 复到原来的长度。 五、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游戏:谁是木头人, 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3(作业: (1)做一个手臂活动的模型; (2)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其他的人体运动模型。 3、肌肉 板 书 身体上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设 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计 学生获得知识信息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的方式,另一种是“发教 现”的方式。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并适应于特定的条件。在大力学 后倡导“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的今天,很多人一提到“接受式学习”便记 认为那是机械的、被动的、落后的。其实,新课程的课堂上仍然需要“接受式 学习”,“接受式学习”对学生高效、经济地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直接接 受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的文明成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实际的学习 和教学中,“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的。奥苏 贝尔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必须既依据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与发现,又依据“接 受学习”来得到知识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 习动机,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唤起学生的经验积累来同化新知识,使新知 识的潜在意义得以实现。 课 题 4、骨骼、肌肉的保健 过程与方法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 用; ?能够根据教材指导开展合适的运动保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 ?能够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预防并在出现意外受伤时进行初步 的救护。 知识与技能 教 学 目 的 ?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 ?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 ?知道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 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正确的运动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进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 ?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 重点 ?知道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教 材 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伤。 分 ?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 析 ?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 难点 ?知道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 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伤。 1(体操、游泳、健美操等各种电化教课件、投影 体育运动项目比赛过程的录具 像; 2(武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 目的相关资料介绍; 教具 3(“食物金字塔”等电教资料; 4(部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品; 5(各种防护知识资料介绍。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1(律动: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 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骨骼和肌肉执行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揭示课题:骨骼、肌肉的保健) 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视频资料:人们参加晨练、同学们在学校参加锻炼的活动镜头) 3(学生交流介绍。 4(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自由阅读教材11页资料)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 (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 (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 7(交流: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 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 9(交流、小结:做广播体操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身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 10(拓展: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其内容繁多,门派林立,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极大的健身价值。(视频资料:武术的健身价值)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某位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提问: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3(活动指导:溜冰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请一生当模特,出示相关护膝、护腕、手套、头盔等,体会这些装备在活动中的防护作用) 【说明】溜旱冰是学生们喜爱的一项活动,但大多数人并不太注意活动中的防护。利用模特的形式提供一个完整的防护性装备示范,目的是想指导学生认识各种防护装备的作用,同时也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当添置运 动的防护性装备。 4(总结: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样就可以帮助避免扭伤和脱臼。此外,在活动中穿戴适当的安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头盔、护膝、垫肩、手套都可以帮助你避免受伤。同时,你还应该穿适合运动的鞋子。另外,运动前应该留意你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在特定的马路或者跑道上滑冰、跑步或者骑自行车,你就不大可能被一辆小汽车或其他人卷入到事故中去了。 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 (如果你确实受了伤,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将一块冰敷在受伤的部位并高高地抬起,这样能把疼痛和肿胀降低到最低程度。当你受伤后,一定要把受伤情况告诉家长、老师或者其他长辈。如果老师、医生或者护士给你医疗指示,你一定要配合他们,遵照他们所说的去做。若伤口没有痊愈,不要马上就参加运动,给骨头和关节充分愈合的时间,这样你就能够避免旧伤复发。) (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 (不要让肌肉过于疲劳,运动量不要突然增大,要循序渐进。) (3)防护知识介绍。 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四大营养素: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D、C)。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具体见附录) 3(拓展:营养与健康。 蛋白质是构成及修补人体肌肉、骨骼及各部位组织的基本物质,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发育迟缓,骨骼和肌肉也会萎缩。肉类、海鲜和牛奶等动物性食品是完整的蛋白质来源,植物性来源则可以从豆类、谷类及核果类中获得。钙质则是制造骨骼的原料,可以促进生长并增加骨头密度。所以每天喝两杯牛奶,是累积骨本的好方法。维生素D是另一个令骨头强健的营养素,除了可以由牛奶和鱼肝油、动物肝脏等食物中获得外,每天晒10,15分钟太阳,人体便可以自行制造维生素D。 【说明】教师课前可以准备部分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一些营养与人体骨肌肉保健方面的知识。 五、拓展延伸 1(总结: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2(延伸:身边的科学 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五种方法,然后与家人讨论对每一项活动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把它们都列出来。思考:如何将这些安全措施付诸实践呢, 4、骨骼、肌肉的保健 板 书 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设 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计 达、体力充沛。 “如何精心照料你的骨骼肌呢,”问题一提出,很多学生都睁大了眼睛无言以 对。对于参加体育训练活动并不频繁的他们来说,这个问题暂时或许价值并不 大,可对于他们今后的健康和安全呢,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一生而非一时的, 在他们年少的时候对健康保护知识能够多一些了解,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必定 是有益的。 教 学 下面的这些资料对学生的行为指导很有用处: 后 记 锻炼对于保持肌肉的力度和柔韧性很重要,锻炼使单个肌肉细胞变大,进而使 整块肌肉变厚,肌肉越厚就越结实。如果在赛前先做热身运动,可加强肌肉的 柔韧性,进而提高比赛成绩。 与骨和关节相类似,骨骼肌也会受伤。一些避免骨和关节受伤的相同预防措施 也能帮助避免肌肉受伤。例如,热身能提高关节的柔韧性,也能提高肌肉的柔 韧性。此外,使用适当的安全装备也能保护你所有的组织以及肌肉的肌腱。 有时,尽管采取了适当的预防措施,肌肉仍然会受伤。当肌肉过于疲劳或者拉 伸过度就会引起肌肉紧张和拉伤。肌腱也会被拉伸过度或局部撕裂,长时间锻 炼后,骨骼肌会痉挛。当肌肉痉挛时,整块肌肉强烈收缩并一直处于拉伸状态。 课 题 第二单元 1 我们来养蚕(2课时) 过程与方法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 ?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知识与技能 ? 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教 学 ? 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 目 的 ? 能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 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 ? 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重点 教 ? 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 材 分 ? 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难点 析 蚕卵、桑叶 电化教投影,课件 教具 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一大片蚕卵)谈话: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2、教师谈话:这是一种动物的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卵吗, 3、学生猜想。 4、教师并没有马上向大家公布答案,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两个雪白的蚕茧。 (学生似乎一下子猜想到了什么。) 5、教师讲述: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 二、我想知道的问题 ?、说说我们知道的。 1、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2、学生汇报。 3、教师讲述:小小的蚕对人类的作用可大呀~ ?、讨论我们想知道的。 1、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从中选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再补充一些需要学生研究的问题。 4、教师讲述:同学们就蚕提出了各种饶有兴趣的问题,要想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有的可以通过一边养蚕一边研究。 三、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1、教师讲述: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观察蚕卵的变化。 2、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是什么样的,形状怎样,大小怎样,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小结:蚕卵扁圆形,像小米粒大小,中间有些凹下去,即将孵出的卵黑灰色。卵只剩空壳是白色的,壳上有小洞。 第二课时 一、从卵里面出来的小生命 1、播放蚕卵孵出的资料片。思考:有什么新发现, 2、(用毛笔轻轻把蚕卵分发给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刚孵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并给它取个名字。 3、讨论: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 4、教师小结:蚁蚕是黑色的,像小蚂蚁似的。蚁蚕一出壳就要吃,因此要赶快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二、我们一起养好蚕 1、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能让蚁蚕长得又大又壮, 2、教师讲述:大家对养蚕方法和蚕的知识已经有了部分了解。下一课我们将举行领养活动,请大家作好准备。 1、我们来养蚕 板 蚕宝宝在卵里会不会饿死, 蚕卵 ? 蚁蚕 书 设它只吃桑叶吗,它还吃别的食物吗, 小米粒大小 蚁蚕是黑色的, 它计 也要呼吸空气吗,它用什么来呼吸, 中间有些凹下去, 像小蚂蚁 蚕宝宝能在树上长大吗, 即将孵出的卵黑灰色。出壳就要吃。 蚕会不会生病,生了病怎么办, 蚕长大要花多长时间, 什么时候才能结茧, 蚕喜欢不喜欢阳光, 教师要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学生提出了问题就说明他在进行思考,哪怕这个教问题没有什么价值,但至少对学生来说是有价值的。既然蚕卵中也有生命,学学 生们也会像呵护蚕宝宝那样来呵护蚕卵。因此,在观察蚕卵的时候,学生们的后 观察活动除了细致外,还有一份小心。这节课学生非常喜欢。 记 课 题 2 给蚕宝宝记日记(2课时)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3、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 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5、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知识 1、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教 学 2、知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 目 的 3、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 大。 4、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3、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 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5、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 重点 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 材 难点 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分 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 电化教课件,投影 教具 析 蚕的一生标本 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我们在饲养蚕宝宝的同时还要为它们记好成长日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提问:蚕宝宝吃什么,如果没有桑叶,可以用什么代替桑叶, 2、告诉学生可以用莴笋叶代替桑叶,但要记住不可以两种叶子混吃,如果用莴笋叶,一开始就用并不要改变。 3、布置学生做好记录 4、谈话:蚕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有几天不吃不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 5、请了解的学生介绍:怎么蜕,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 6、提问:蚕为什么蜕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7、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你见过吗, 8、布置: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 剪开一个茧子观察,再用手碰一碰。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究蚕 1、讨论:剪开的茧子能活吗,(做好观察记录) 2、提问: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 3、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 4、强调为保证交配成功可以将几家的蛹放一起。 5、归纳蚕的一生 (1)蚕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 (2)小结并板书 二、布置作业 记好观察日记,过段时间进行交流。 板给蚕宝宝记日记 书 卵——幼蚕(蚕宝宝)(四次蜕皮) 设 计 蚕蛾——蚕蛹 教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并不都能亲自照顾蚕宝宝。大多数学生依然停学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对于蚕宝宝的照顾也缺乏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使得不少后蚕宝宝或营养不良或体色发黄,甚至死于非命,非常让人痛惜。看样子,在珍记 爱生命的教育上还需要近一步的加强。 课 题 3 我们来抽丝(2课时)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2、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掌握抽丝的一般技术。 3、测量一根丝的长度。 教 学 知识目标 目 的 1、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 2、学会缫丝的方法。 情感目标 1、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 2、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 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缫丝的方法 教 材 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缫丝的方法 分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电化教课件,投影 析 (课件)。 具 2、实验器材:蚕茧、炊帚、小 教具 水槽、小锅一只、小苏打、缠 线板、直尺。 3、学生收集种桑、养蚕、缫丝 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欣赏真丝织物(课件投影) 2、 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真丝织物。 3、揭题: 我们知道美观大方、华丽高贵的真丝织品是用蚕丝纺织而成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 得到蚕丝呢,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 (1)提问 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的国家,你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传说和历史吗, (2)小组内交流 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剪贴成一张学习小报。 (3)集体交流 (4)小结 教师讲评各组交流成果,说明华丽的真丝织物是用蚕丝织成的。 2、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1)谈话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吐丝结成茧,蚕茧又是怎样加工成蚕丝的呢, (2)阅读26页课文 (3)讨论 开展抽丝活动需要的材料、活动步骤、小组分工、结果预测、注意的问题等 (4)交流抽丝方法 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 接着把蚕茧放在开水浸泡10-15分钟,同时加入配好的小苏打。 再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接着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 最后记录测量结果。 (5)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活动 (6)汇报测量结果 (7)师生小结 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最长达3000米,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 “纤维皇后”。 第二课时 一、巩固总结 1、讨论: (1)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业的贡献有哪些, (2)你是通过哪些方法知道的, 2、说一说抽丝的方法,你认为抽丝技术的关键是什么, 二、布置作业 1、课后探究对蚕茧抽丝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2、查阅资料: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 板 我们来抽丝 书 养蚕历史悠久:5000多年(丝绸之路) 设 如何抽丝:把表面的乱丝摘掉。 计 开水浸泡10-15分钟 找出丝头,抽丝,测量 教 学生对于古代丝织品的辉煌成就有很大的兴趣,而且也了解了不少关于学“丝绸之路”的知识。在抽丝之前能细心听老师指导,抽丝时能做到认真小心, 后十分难得。只是由于手法非常不熟练,抽取的丝经常断,不过通过失败,他们 记 也总结了不少经验,并知道抽丝的艰辛,了解人民的辛苦。 课 题 4 养蚕经验交流会(2课时) 过程与方法: 1、讨论蚕一生的变化; 2、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教 学 2、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 目 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 2、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3、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 4、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 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 教 难点 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材 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电化教课件,投影 分 教具 的标本、图片或录像。 具 析 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 (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看书第28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 (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 1、谈话:在我们养蚕的这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3、讲解: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 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 5、对照书上28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 6、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7、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8、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二、巩固应用 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三、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板养蚕经验交流会 书养蚕注意事项: 设勤除蚕沙,经常清理蚕房 计 桑叶必须洗净擦干 四次变态:蝴蝶,蜜蜂 教 课堂气氛活跃,不少同学和大家分享了他的养蚕小窍门。比如如何更快速,学干净的处理桑叶,如何给蚕宝宝清理房间,如何在蚕宝宝要上山时,给它们搭后建更理想的结茧场所。汇报的同学汇报的详细,听的同学听得仔细,并不时提记 出自己的问题,效果很好。 课 题 第三单元 1 一切都在运动中 过程与方法 教 学 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定性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目 的 科学知识 1、知道位置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知道可以用运动的时间、方向或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并画出相 应的示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运用辩正的眼光看问题。 重点 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定性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 材 难点 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定性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分 方位图,指南针等 电化教课件,投影 教具 析 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什么是位置, 2、提问:你的位置在哪里, 3、指导学生在坐标图上画出自己的位置 4、小组交流:看看每个人的位置都在哪 二、自主学习 1、通过活动,对参照系做进一步的了解 (1)通过“升旗台的位置在哪里”活动,对参照物做进一步了解 (2)学会利用运动的时间或距离来表示位置 (3)小结:要想清楚一个物体的位置,可以从方向、运动的时间、距离等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2、指导学生利用方位、距离、运动的时间表示位置 三、巩固总结 1、总结本课教学内容 2、了解运动的相对性 (1)讲述:借助参照物可以说明物体在什么方位,然而位置是可以移动的。凭已有经验,树是不动的,我们坐在车厢内也是不动的,但看到窗外的树、电线杆等向后移动,可以判断是车在向前移动,我们人是跟着车向前移动。 (2)提问:你还见过类似的例子吗, 四、布置作业 你最喜欢的小区的一处景点,请画出你家到那的路线图。 板一切都在运动中 书什么是位置, 设参照物: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计 路线图 教本课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一二年级的教材中已有涉及,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学因此设计本课的重点在于突出科学课的特色,使“老内容”通过新方法让学生后乐学,好学,想学。我在教学中也设计了找朋友,电影院看电影对号入座等方记 式使问题更有趣味。效果较好。 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活学活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课 题 2 运动的快慢 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会使用秒表。 2、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用通过一定 教 学 距离所用的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知道运动方向也。 是物体运动的表现,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目 的 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 获得更多的信息。 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用通过一定 距离所用的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知道运动方向也。 教 重点 是物体运动的表现,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材 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用通过一定 分 距离所用的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知道运动方向也。 析 难点 是物体运动的表现,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皮尺、秒表。 电化教课件,投影 教具 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 认识 1、感受29页四幅图,猜一猜谁移动得快, “假如它们进行的距离一样,情况会如 何呢,” 2、龟兔赛跑的故事。 “兔子为什么没有得第一呢,” (启发学生考虑距离,时间的要素) 3、使学生意识到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进行衡量。这就是 常 说的运动速度。 活动二:在测量与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 1、测一测走路的速度 (1)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花多长时间, 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走5米花了多长时间, (2)用正常步伐走5秒能走多远, 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5秒钟走了多远, 2、给运动速度排序p30 活动三 认识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方向 1、让学生阅读资料P31,去发现台风预报时,强调方向的重要性。 2、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说一说一些运动的方向 拓展 观察判断缓慢的运动 课本P31四幅图 问:(1)这些物体也在运动吗,运动得快还是慢。 (2)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也在运动,(参照物) 2、运动的快慢 板 运动的快慢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 书 ——运动速度 设 运动速度:(1)快慢 计 (2)方向 教本课内容学生很容易掌握,生活中的问题总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但也 学容易使学生产生骄傲的情绪,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的很好。 记 3运动的方式 课 题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出物体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 式。 2、能够用图示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3、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4、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的异同点。 教 学 科学知识 目 的 1、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的运动特点和异同点。 2、认识到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关系。 3、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重点 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的运动特点和异同点。 教 难点 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材 教师——风车 电化教课件,投影 分 教具 分组——木块,易拉罐,钢尺,具 析 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这个静止的小球运动了,物体运动的方式是什么,今天就来研究物体的 运动方式。(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提问:你知道物体有哪些运动方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认识移动、转动、滚动三种运动方式 1、实验:让木块运动 2、描述,木块是怎么运动的 3、演示:木块运动(木块上表明小红点) 4、讲述:木块是向前移动的,我们可以用图表示 5、演示:风车转动(风车上标上红点) 6、讨论:风车的运动方式,及示意图画法 7、分组玩易拉罐,想想易拉罐的运动方式并画出示意图(巡视时提示要在一拉观 上做记号) 8、讨论,比较,并用集合图表示 9、观察钢尺、橡皮筋的运动特点 1)分组活动:观察钢尺和橡皮筋的运动特点,并能画出示意图。 2)汇报并小结。 3)回忆荡秋千 4)提问:荡秋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给这种运动方式起个名字。 5)讨论:运动方式的异同点,并用集合图表示。 三、巩固总结 1、总结 2、扩展:P35这些物体包含哪些运动方式, 板物体运动的方式 书 平动——转动——滚动——震动——摆动 设 (转动+平动) (大幅度的震动) 计 ,(讲究“层次性”是我设计这节课的一个特点,问题的层次性、材料的层次性、 探究深度(思维)的层次性、兴趣的层次性,所以学生学习时不疲惫,时间过 得很快,教学效率较高。,(低中年级的儿童学科学,进行科学探究,预设怎 样的目标较恰当。过高和过低都不好,目标的预设也要动态生成,一切从课堂 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前,他们有自己关于运动方式的原有经验,我还是 倾向于在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能达到怎样的程度就达到怎样的程度,重在经历 探究的过程,感受一定的探究方法,感受探究学习的乐趣。,(要上出比较优教秀的科学探究课。我认为提怎样的问题、对生成性的问题怎样处理很重要。是学有的放矢还是不切实际,是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开发,还是置之不理。问题应该后讲究开放性、目的性、生成性,尽可能把问题的“一切权利”――包括问题的开记 发、分析、思辨、整合、寻找答案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以问题始至问题终” 应该成为我们科学探究学习的“常规”。,(尽量体现探究指导的价值。孩子们 的探究要指导吗,怎样指导。新课程提倡让孩子们自主的去学习探究,有些老 师就认为指导型的探究课价值就不高了,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的思想了,我认为 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低中年级的儿童学科学,进行科学探究还是要以指导为 主,不能放的太开,探究的根基打不牢,就想“飞”起来自己探究是不现实的, 所以老师还是要该指导的就指导,该告诉的就要告诉,不能因噎废食。那么怎 样指导呢,老师要注意指导孩子们思考着探究,要有目的,方法在讨论的基础 上尽量科学。要注意培养儿童探究的品质――认真、细致、团结、合作。这些 应该很重要。 课 题 4 小车的运动(2课时)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 学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目 的 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跟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起的作用。 小车从斜坡滑下冲出去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重点 小车运动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 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控制变量。 材 小车、用来搭斜坡的木版(长5电化教投影,课件 分 米)、尺子、木快、胶带 具 析 教具 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 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一辆小车,谈话:同学们都玩过小车吧,小车都是怎样运动的呢, 前进、后退、转弯、转圈等等 2(引出问题:小车还可以上坡、下坡。 3(教师演示小车下坡。 4(提问: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你们认为它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系呢, 二、研究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1(学生分组讨论。 2(教师将学生提出的假设记录下来。 如果提出的假设较多,就要进行筛选,引导学生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如果提出的假设较少,就要启发学生思考,尽量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选定斜坡长度、小车重量、坡度大小这三个因素。这种引导需要教师运用一些教学策略,不能硬性规定,否则这个环节就失去了意义。 3(谈话:大家提出的这些条件都有可能影响到小车向前冲出去的距离,那我们就 来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 4(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1)以探究坡度大小是否影响距离为例,引导学生领会如何控制变量。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坡度,那么就要确定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坡长和车重,或其他因素。 注意: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3)学生明确后,分成几组,每组认领一个变量,小组同学互相讨论,拿出自己研究这个变量的计划,在全班交流。 (4)大家互相评价,对计划的可行性作出论证。 (5)各组按计划反复多实验几次,教师巡视指导。 检查各组的变量是否控制得好,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 (6)通过实验发现小车冲出去的距离和斜坡的坡度、坡长、小车的车重有关系。 第二课时 一、研究小车行驶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1(看一段录象:一辆体积庞大的载重汽车在公路上缓慢的行驶。 2(提问: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与什么有关系 3(学生提出假设。 4(分小组制订研究计划,各小组选择一个条件,要把相关的因素都考虑进去。 测量小车在通过给定距离所需时间,给定距离就是指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在这个实验中时间的测量最关键。 5(小组交流计划,互相补充,修改。 6(按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 由于第一次测时间,要教会学生使用秒表,对测得的结果进行选择。书后的活动记录还要求用坐标的方式标出实验结果并连成线,通过曲线可以清楚的看出拉力对车速的影响。这种记录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7(通过实验发现小车行驶速度的快慢和载重量的大小、拉力的大小、桌面的摩擦力大小有关系。 二、延伸、拓展: 谈收获和体会 板 小车的运动 书 影 小车的重量 越重越远 设 响 斜坡的长度 越长越远 计 因 斜坡的坡度 越大越远 素 小车的车型 。1、解放学生手、脑、口,重视实践性 教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靠教师讲书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知识和结论,决不是科学教育。通过本堂课的教 学,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在“做中学”,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步骤。学生后 在动手实践中得出科学结论,完全体现了科学知识在课堂上的再现,解放了学记 生的头脑、手、口,重视了学生的实践性的培养。 2、让学生主动去参与,重视自主性 本课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 学认识程序,对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 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进行研究。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都需要 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 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教师在示范、引导下解决第一个实验“研究与坡度 有关”之后,让学生运用方法,自主实验,选择另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体现了 教会学生研究科学的方法,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3、给予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机会,重视启发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 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本课给了学生充分的 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时间,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 学生的思考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本节课在控制变量、作变 量观察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示范以及具体操作方 法的指导。只有方法指导到位,放开手让学生自己研究才有保证 课 题 摆(2课时)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做出假设;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 学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目 的 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短,摆 得就越快; 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 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重点 能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 材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摆长影响摆的快慢的规律。 分 线绳、回形针、圆铅笔、量角电化教 教具 析 卡片、剪刀、胶带、计时器。 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看书上第40页摆钟,你见过吗,想一想这个钟走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2、教师出示一个单摆,请学生说出它有几个部分,认识“摆重、摆长、摆角”。 3、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摆。 二、对“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作出假设 1、各小组让摆摆起来,记录在15秒内摆动多少次。 2、汇报结果,发现不同,试着找一找原因。 3、提醒学生注意:要让摆自由落下,不要推它。另外摆从出发点摆过去再摆回来算一次。 4、重新测量一次,再看看结果。 5、第2次测得的结果仍有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来预测一下,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6、各小组预测后汇报,师生归纳整理,预测的情况可能有三种:与摆角、摆长、摆重有关。 三、组织学生制定实验计划 1、各小组从摆角、摆长、摆重这三种影响因素中任选其一,参考第41页例子,制定研究计划。 2、交流研究计划,师生共同修改完善。 如研究“摆角”的小组,应明确测量时保持不变的因素是什么,摆角的大小有三次改变,用什么来测量等问题; 研究“摆重”的小组,应明确测量时保持不变的因素是什么,,测量中需要增加什么材料,怎么增加等问题; 研究“摆长”的小组,应明确测量时保持不变的因素是什么,测量中分别需要多长的摆线等问题; 为了统一,时间设定为15秒一次,每一种情况做五次。 3、各小组进一步完善计划,明确分工及注意事项。 四、分组实验,记录数据,汇报总结 1、各小组领取所需材料,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2、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3、 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 讨论:通过测量记录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找出摆的快慢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5、 学生交流、质疑。 第二课时 一、根据15秒钟摆动的次数,确定合适的摆长 1、出示研究问题:全班分为10组,每组设计一个摆的长度,使摆在15秒钟摆的次数为7—16次。 2、各小组选择研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计时、记数、量长度一定要准确、细致;需要各小组反复实验,反复调整,要有耐心,最终根据要达到的次数,确定合适的摆长。 4、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二、寻找摆长影响摆的快慢的规律 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把书上的表格填好。 2、组长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上。 3、观察呈现出什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4、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对于摆的研究,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还有什么实验想做, 三、小结 摆 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次/10秒 摆角大小 角大?快 角小?慢 1 板2 书3 设4 轻 重 重?快 轻?慢 5 计 6 7 摆线长短 短?快 长?慢 8 9 1、在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有时并不是整数次,学生难以记录。有的不教 到一次则也算摆一次,有的不到一次就忽略不计。这样就造成组与组之间的误学差增大。因此,我认为在实验设计前,教师必须直接说明或引导学生明白误差 的存在,确定一个能使误差减到最小的计数方法。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让学生后 上台再次操作,再现误差并让同学寻找原因。 记 2、让学生制作一个摆时,教师事先提供的材料,如钩码,线的长度,各 组最好是不等的。这样制作出来的摆就各不一样,有利于学生的猜测。 3、适时实施“生成性”问题的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高超体现。如让学生设计 一个15秒刚好摆7.5次的摆,最好是在内插的过程中渗透,而本人却失去良 机,只能在课的最后很生硬的塞给学生这样一个课后任务。 4、我深受体会了“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科学教学要求。本堂课没有让学 生对三种假设进行一一研究,而是选择其一进行深入探究。这样学生在有限的 时间内专心于一个目标获得了最大的收益。 5、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中具有充分的思考、设计和动手实践的机会。 课 题 第四单元 1、力在哪里 过程与方法: 教 学 1(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目 2(能够通过弹棋子游戏发现力的三个要素; 的 科学知识: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1(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重点 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 难点 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材 分组实验器材:磁铁与小回形电化教课件,投影 分 针、海绵、橡皮筋、橡皮、皮具 析 教具 球、软木塞、钩码、木块、锤 子、有光滑桌面的桌子、若干 同样大小的棋子或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开展有关力的话题的讨论与研究 1(生思考: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力,它们叫什么, 2(小组内讨论并记录。 3(全班讨论:力有哪些,并对表格中所例举的力加以分类, 重力 磁力 压力 浮力 磨擦力 拉力 弹力 球向上抛起 帆船前进 水车运动 磁铁吸起回形针 吹气球 钟摆摆动 橡皮将钢笔字擦掉 用锤子钉钉子 讨论:力是怎样产生的, 了解到: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或拉(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生在师指导下小组合作做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现象,以及发现了什么, 2)思考:用一块磁铁吸拉一个回形针和手拖拉一个纸箱之间力的不同。 3)生经过讨论发现:这两个力都是一个物体拉动另一个物体,但磁力不需要直接接触而是隔一段距离来作用于另一个物体的;绳子的弹力却需要直接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二、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弹棋子或硬币游戏,领会发现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学生分组作游戏。 2(做完游戏后,思考 :如果要让自己得到高分,应该怎样弹棋子。 3(全班讨论,并发现:要想使棋子被准确地弹入圆圈内,除了要恰到好处地控制力的大小外,还要注意弹棋子的运动方向,撞击另一个棋子的点。 4(师生共同讨论发现: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作业:找到生活中的力,并找到三要素。 板力在哪里 书 无处不在的力 设 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受力点 计 玩棋子游戏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因为小学生具有好胜性,特别是采用比教 赛形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会为了得到高分,而积极动脑寻找获得胜学利的最好办法,这样就在无意识中认识了力的三要素。力的现象是学生司空见 惯的。本环节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观察,找出力的存在。这样,后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反思能力;另一方面说明记 力的普遍存在,力无处不在。 课 题 2、物体形状改变以后 教 学 过程与方法: 目 的 能够探究与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能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 能描述观察到的物体原来和受力前后的一些变化。 知识与技能: 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认识弹性物体形变会产生弹力; 了解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弹力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 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重点 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难点 弹性与弹力的概念。 教 教师:弹簧、钩码、钉有钉子电化教课件,投影 材 的木板; 具 分 小篮子内:橡皮筋、海绵、橡 教具 析 皮泥、气球、橡皮、木块 操场:排球、篮球、大皮球、 跳跳球、气球等 教学过程: 一、研究弹簧 1、出示打开会跳出玩具的盒子, 猜猜盒中有什么,讨论:盒子一开,玩具为什么会自己跳出来, 2、弹簧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 自己玩玩弹簧,交流自己的发现。 边讨论教师边填表。(附后) 3、介绍弹簧 其实常见的弹簧有2种,比较 拉簧和压簧,并继续填表。 4、这两种弹簧有什么相似之处, 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弹性;而物体这种要恢复原状的力叫弹力。 5、弹簧具有的这种弹性非常重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弹簧,例举。 二、研究其他弹性物体 1、除了刚才老师给你们看的有趣的盒子外,弹力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任选老师准备的排球、篮球、大皮球、跳跳球、气球等,到操场上玩一玩,感受一下。 2、回家后可以继续观察,继续感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板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 书 弹力:物体形状改变以后使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弹力。 设 弹力有弹力范围 计 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一些弹性物体施加各种作用力,发现弹性物体教 的共同特征。为了实验的科学性,除了准备一些弹性较强的物体外,还要准备学一些弹性不很强的物体,以便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各种材料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审视、分析和比较,学生就会发现哪一类物体具有弹性,使后 学生对弹性有一个科学的、理性的认识。《科学课程》指出:“科学探究能记 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 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 讲授教给学生。”我想本环节的活动能较好地达到这一要求,学生自己在活动 中的发现,应该是记忆深刻、终生难忘的。 课 题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会用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 3、能够通过游戏对物体的平衡现象进行研究。 科学知识: 1、认识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所引起的。 教 学 2、认识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目 的 3、了解物体的平衡与物体重心的高低和支撑点是否在重心的作用线 上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 2、体会到任何的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 3、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 重点 研究重力,测量物体重力。 教 难点 通过实践操作,研究重力平衡现象。 材 分组——弹簧测力计,各种小电化教课件,投影 分 物体,平衡实验研究材料 具 教具 析 教师——弹簧测力计,演示材 料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单介绍牛顿 2、讲述牛顿对落地苹果提出问题的故事 3、询问:你知道苹果熟了,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有的学生可能会答是由于地 球引力,那就直接进入什么是地球引力的探讨) 4、讨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和苹果落地相似的现象, 二、自主学习 1、认识重力 1)讨论:刚才我们说的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2)讲述:物体受到的这种拉向地面的力就是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是因为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引力而产生的。 3)引导学生讨论:悬在半空的物体受到地球引力吗, 2、认识重力的大小,学习测量重力 1)出示钩码:它受到多大的重力了, 2)讲述:用弹簧做的测力计可以测出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 3)认识单位,会使用。 4)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并汇报。(强调单位) 3、通过时间活动,研究重力平衡现象 1)分组玩小人,发现:怎样使小人站的稳。 2)汇报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物体重力平衡的例子。 4)小结:物体的重心低,物体的支撑点在重心的作用线上,东西就能平衡。 三、巩固总结 1、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2、总结。 板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书 地球引力形成重力 设 引力单位:牛顿(N) 计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环节将教 “测一测各种物体的重力”调整为“我想知道的重力问题”的目的就是想为学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研究 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例如:重力有方向吗,如何测重力的大小,如何找物体的后 重心,怎样的物体站得更稳,假如离开了地球的吸引会怎样„„ 让学生通过记 预测、假设、实验、记录、交流、辩论等方式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使学生 从小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 题 摩擦力的秘密(2课时) 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能够设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实验; 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力研究的结果; 科学知识 教 学 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 目 的 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的粗糙程度有 关; 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重点 能够设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实验; 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 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力研究的结果; 教 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的粗糙程度有难点 材 关; 分 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析 教师:砂纸八张、布料八块、电化教课件,投影 测力计八只、立方体一只,烧具 杯八只,矿泉水瓶子一只、绳 教具 子五十公分。 学生:矿泉水瓶子一只、绳子 若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身边的摩擦现象和摩擦力 1、我们一起来搓一搓手,使劲搓,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谈话:摩擦除了产生热量,还有什么作用呢,(自由说) 这些摩擦都产生一种力,你们觉得这叫什么力呢, 二、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你还知道那些力,(自由列举)什么样的力才能称为摩擦力呢, (2)用你的文具制造一个摩擦现象,分析一下摩擦力产生需要怎样的条件, (3)提示性问题: 摩擦力发生在什么位置,它的方向是怎样的,物体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4)归纳一下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板书出来 (5)刚才我们谈到了运动的物体才产生了摩擦,那么这个概括是否准确呢,看一看这个实验。 (6)请两个同学推桌子,只用力,但不让桌子移动。 (7)说说看在刚才这个过程中,有摩擦里吗,是什么阻挡了我们移动桌子。 (8)你认为应该怎样说说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强调:接触、有运动趋势)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研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1、我们来看一场比赛,请大家猜一猜谁会获胜, 2、把石块、木块、橡皮放在木斜坡上。同时让他们下滑,看谁先落到底。 3、你猜对了吗,想一想,他们滑下来时为什么有快有慢, 4、分小组讨论一下原因。 5、汇报个组的猜想。大家的猜想很多,现在继续去讨论一下,你们能设计一个怎样的实验,证明一下你们的想法。 6、看看怎样用老师让你们带来的设备实现你们的实验, 提示:瓶子里的水可以作为什么因素,布料和砂纸又可以做什么研究因素, 7、看一看书上的同学是怎样设计的。谁来介绍一下, 8、做实验记录:用品、步骤、方法记录 9、初步汇报一下。 10、自由探究活动。 11、汇报研究过程,以及得到的结果。 12、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都研究了影响物品下滑速度的因素,其实他们都是摩擦力的秘密。请大家看一看老师的这个比赛,他们谁会先落地, 13、把几件滑坡上的物品同时自由落体,让学生看谁先落地, 14、为什么在斜坡上他们的速度就会不同呢,什么力量阻挡了他们的速度, 15、影响他们速度的就是摩擦力。那么刚才大家影响的有关因素都是影响摩擦力的因素。那么可以从大家的研究中看出摩擦力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二、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1、现在我们看一看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阅读书本) 2、你还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3、关于摩擦力还有许多有趣的内容,大家可以课后继续去探究。今天课上我们就研究到这里。 板摩擦力的秘密 书 摩擦力大小与摩擦表面的关系 设 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计 教本课的教学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某些环学节进行适当的整合,充分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大教学观。 探究摩擦力的两个实验,以“循序渐进,先扶后放”的原则组织教学。第后 一个实验主要渗透了“怎样一个过程才是科学意义上的探究过程”的思想,让记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得 出结论”这样一个过程,获得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直接体验。第二个实验开放性 程度更大,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其过程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这就为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样的设计淡化了知识目标,突 出了发展目标,使本课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预测能力,动手实践能 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都有所提高。同时,活动也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思想。 课 题 降落伞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科学知识: 1、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 教 学 2、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目 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2、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品质。 3、产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索的精神。 1、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 2、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重点 1、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 2、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难点 教 材 1、线段、衣夹、手帕、牛电化教投影,课件 分 皮纸、塑料代、剪刀、秒表、具 析 材料袋内制作降落伞的材 料。 教具 2、各种各样的降落伞,实 验记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同学们在电视、电影上都见过降落伞,降落伞为什么能起到保护人或物 的作用呢,它降落快慢与什么有关呢,我们今天来探究。 (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活动一:认识降落伞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 1、播放降落伞下降的录像。 讨论:降落伞下降时都受到哪些力, 2、汇报。 3、小结。 活动二:制作简易降落伞,并测试降落伞的下降速度。 1、观察材料。 2、提问:制作降落伞时应注意什么, 3、讲解制作方法。 4、学生进行制度。 5、测试降落伞的下降速度。 ?学生合作交流。 ?汇报。 活动三: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1、讨论: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汇报。 3、根据你选择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4、进行完善。 5、学生活动。 6、集体交流。 三、巩固、评价。 1、提问:通过探究,你都认识到了什么, 2、提问:关于“力”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作业:自己设计实验,研究有关“力”的问题。 板降落伞 书 设 伞面 伞绳 重物 计 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以参与者、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身份与学生展开平等的教 对话,为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学生自我展示的时学空,对学生的想法和做法都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小组交流、汇 报实验方案,展示实验过程和结论等环节中,学生能畅所欲言、尽情表达,并后 时有发散性思维火花闪现,学生的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成了学习的记 主人,探究过程成为了一个愉悦的活动过程。
/
本文档为【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小学部[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