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_4

2017-09-19 18页 doc 76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_4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 农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研究 中期评估 资      料 一、发表论文目录 姓  名 论文名称 级  别 时  间 刊物名称(颁奖部门) 刘宏友 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省级 07年第9期 《当代教育论坛》 覃业松 对弱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探析 省级 07年第3期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8卷第2期 陈琼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省级 07年1月 《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第459期 欧阳友雄 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 省级 05年...
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_4
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 农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研究 中期评估 资      料 一、发表论文目录 姓  名 论文名称 级  别 时  间 刊物名称(颁奖部门) 刘宏友 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省级 07年第9期 《当代教育论坛》 覃业松 对弱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探析 省级 07年第3期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8卷第2期 陈琼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省级 07年1月 《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第459期 欧阳友雄 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 省级 05年11月 学习方法报第317期 李德明 关于民主治班的实践与思考 省级 06年6月 当代教育论坛第66期 邬春平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心理教育 市级 06年12月 常德日报第5422期 周瑾 欣赏学生,给予学生爱的教育 省级 07年7月 《吉首大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4期 二、论文 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  刘宏友     中学生地理学习的心理特点,不仅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也存在着群体上的共性。由于地理作为高考科目的间断,导致了中学地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的下降,还由于部分中学地理教师教学方法的死板,以及教学目标评价的单一,导致许多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考试感到厌倦并由此产生紧张的情绪、畏惧学习的心态,以及注意力分散等心理障碍,这些都亟需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我调节。因此,中学地理教师要认真观察、、归纳和总结、摸清学生地理学习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采取适合的应对策略,克服学生地理学习的心理障碍,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和地理综合素质:     一、中学生地理学习非智力性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一)学习动机特点     中学生地理学习动机是学生个体发展和维持其地理学习行为的一种心理状况。由于受中学生的情绪、意志、爱好以及家庭期望、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影响、导致中学生地理学习动机差异很大,其中有远大志向激励下的“主动型”,受偏科影响的“被动型”,以及被家长逼出来的“应付型”等。不同的地理学习动机可以形成明显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价值观”。地理知识包罗万象,在农业生产、城市规划、行军打仗、商业贸易、国际交往、居家旅游等方面都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因此,教师要向学生讲述学习地理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从科学、生活、文化、美学等方面理解地理学科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二)学习兴趣特点     受传统地理教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就是“死记硬背”,而且由于部分教师对教材处理不当、教法呆板、语言生硬,更加重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厌倦心理,从而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是每一个地理教师应尽的义务,主要策略有:     1.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地理教师要精心准备,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对地理课“一见钟情”;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地图旅行、地理手抄报等方法,让学生对地理课始终有一种新鲜感;还要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由简单的地理现象分析,总结出复杂的地理规律和原理。     2.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形成认知冲突。教师要善于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融洽师生感情,促进兴趣迁移。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的关键。事实上,很多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常常因为师生感情而转移,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变化,努力改变师生的从属关系,在尊重、信任、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意志品质特点     地理学科的内容尽管趣味性很强,但学生普遍感到很难学。如教材的地图、气候,高中地理的地球运动、天气和气候、洋流成因和分布、地壳运动等、人文地理知识记忆的内容又很多,因为学不懂、记不住、考试成绩长期不理想,于是学生就产生了焦急、畏惧心理,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耐心。意志品质中的目的性、坚韧性、自制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还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和考试题,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从中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     二、中学生地理学习的智力性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一)思维能力特点 中学生地理学习思维差别表现在学生的年龄差异和性别上。从年龄看,初中生更易接受以感性材料为主和富含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初中学生即使有直观教具的支持,在学习地图、时区、日界线、等高线等知识时也会产生心理障碍。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空间知觉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但在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上仍不很成熟,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仍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趋向成熟。从性别差异上看,男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善于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方法学习地理,而女生形象思维能力与记忆力较强,在对不同地理事物、地理区域进行比较、分析时,女生的系统性和仔细程度强于男生。当今高考地理试题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策略有: 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在形象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利用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识图、读图、用图,在头脑中建立稳定而完整的表象,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原料,激发好奇心,克服地理学习的知识障碍和心理障碍。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发现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如观察天文、气象、水文、调查工农业布局、环境污染等。 (二)记忆能力特点 中学生记忆能力差异主要反映在男女性别差异上。男生理解记忆、抽象记忆能力较强,如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方面优于女生。而女生的机械记忆、形象记忆较强,如对地理事实的记忆优于男生。提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记忆能力的主要策略有: 1.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图像,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如在学习中国政区时,教师要把各省的开头描述成各种具体的形象,并在他们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 2.构建知识网络。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主要是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把众多地理知识加以综合概括、整理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便于记忆和提取。 3.创新记忆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老师都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很多可贵的记忆方法。有口诀、歌谣、谐音记忆法等。如北美五大湖从东往西依次是安大略湖、伊利湖、休伦湖、密歇根湖、苏必利尔湖,可以用谐音“俺一体秘书”记忆。 (三)观察能力特点 中学生较之儿童时代学习的自觉性,目的性方面有了很大发展,持续性和概括性也有很大提高,但他们毕竟处在心理的发展阶段,存在着粗心、意志薄弱、易受不良情绪和旧经验干扰等。男女观察能力也有差别、男生喜欢探索自然地理的各种事物,喜欢摆弄地球仪、矿物标本等,而女生则喜欢记忆性强的人文地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策略有: 1.进行实地观察,感知地理事物。教师要设计好观察的内容、方法,明确观察目的,再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全面观察、记录和比较分析。如学习“等高线”时,由于知识很抽象,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如果教师把学生带到野外,指导学生实地观察山谷、山脊、鞍部等地形特征的差别,教学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要组织矿物采集、美术、摄影、地理制图等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达到能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形象概括,实现地理事物图文转换的目的。如让学生对常见矿物进行采集和观察,从矿物的形状、颜色、硬度、透明度、条痕、解理、断口、磁性、自然延展性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地理事物、概括地理事物特点的能力。载《史地教学研究》 对弱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探析 覃业松(石门县第一中学,湖南石门  415300)     摘  要:在学校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学生的体质、智力、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身体上存在着一些缺陷,而常规的学校体育又以“尖子生”为主要培养对象,或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因此忽视了对学校体育中这部分弱势学生的教学和指导,忽视了这部分学生自我价值的开拓与发展,在分析了这种现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弱势学生;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1  导致弱势学生不能正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1.1自身原因的影响     某些学生身体存在特殊性,如身材过于矮小、肥胖,生理疾患,肢残智残等先天的遗传因素缺陷,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低于正常的同龄人,在体育实践中总是落后于他人,在体育课中怕别人笑话,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在参加体育运动时表现不主动,甚至害怕上体育课。 1.2周围环境的影响     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大部分都是集体活动,而这类学生由于运动能力低下,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往往会成为集体活动的“累赘”,遭到周围同学的“嫌弃”,很难体会到体育课带来的乐趣,加之自尊心的作用,使得他们越来越排斥体育活动,尤其排斥集体体育活动,他们即使是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也会避开同学,一个人单独锻炼。 1.3家庭环境的影响     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营养,但不太注重孩子的体育锻炼,因此校园里出现了“肥胖型”或“豆芽型”的学生,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低于平均水平,有些家长自己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参与锻炼的心理。还有一些家长对体育锻炼不了解,加上看到自己孩子身体的特殊性,认为体育锻炼会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不敢让孩子过多地参加体 育锻炼。 1.4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制约的影响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围绕既定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果与程序,在体育教学组织活动中,大多数都是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然而体育教学中教师上课形式呆板,教师对弱势学生没有区别对待,强制性要求他们练习难度大或者危险性动作,甚至用不良语言刺伤学生,对完不成动作的学生进行体罚、 粗鲁责备。另外,场地器材的陈旧、缺乏安全感等等,也会导致弱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害怕的心理,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 1.5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影响     体育作为德、智、体的一部分,是每个学生综合测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和班主任在测评的时候都会排斥这部分学生,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他们的体育成绩都不可能达到优秀,因而测评也就不能优秀,这会极大的影响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体育合格》实施以后,体育成绩是否达标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升学,这无疑对学生的积极性是个巨大 的打击。     以上各因素严重制约了弱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笔者通过走访得知,其实大多数弱势学生是愿意和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只是他们的生理上的特殊性以及各方面给他们的压力,在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阴影,使得本来就自卑、自弃的他们对体育锻炼更加望而却步,他们不能、不愿,甚至不敢与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这使得弱势群体变得更加弱势。 2  帮助弱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体育锻炼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它对于身体处于发育期的学生来说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951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指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乃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有强健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除此之外,帮助弱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也有其特殊的意义。 2.1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实现是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现行的教育教学法规以及由上至下各学校体育管理部门都要求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享有体育锻炼的权力,这是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所规定的,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所决定的。弱势学生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对象,他们有权力像其他学生一样获得正规和正常的教育。 2.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学校体育课是引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是引导学生健康爱好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手段。对这些弱势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多参加体育锻炼以及学会如何锻炼,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自觉参与锻炼,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毫无疑问,对这些弱势学生有针对性地安排进行一定量的体育锻炼,以及体育保健、医疗体育和矫正体育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改善体质状况,提高健康水平,塑造良好的体型。 2.3克服自卑,恢复自信,健康心理 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这些弱势学生忘掉自己的特殊性,积极主动地参加集体活动,克服自卑、自弃和恐惧的心理;由于他们身体的特殊性,在这些学生以后的生活当中,会遇到比常人更多的挫折和困难,体育锻炼可以从心理上提高其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力;体育锻炼多是集体活动,多参加集体活动当然可以增进与他人的交流,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其社会化。 3  帮助弱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体育教育当然也不例外。体育课教学的立足点是学生,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全过程中体会到愉快、积极的心理体验,获得知、情、意、行的统一及全面发展。所以,学校体育教学应该采用多渠道帮助弱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3.1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体育教学当中,弱势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心理上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他们会觉得自己技不如人,不想在大家面前”现丑”、“自取其辱”。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当中降低练习难度,多给予保护和帮助,多用积极语言鼓励学生,重塑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练习的热情,使其在学习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在体育教学当中,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任务、要求,应该是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完成的。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完成一般要求的教学活动上。但是对于这部分弱势学生,教师应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因人而导,因材施教,在制定课的任务的时候就适当降低对弱势学生的要求。但是也不宜过低,而应积极引导,循序渐进。为了使他们也有信心和兴趣积极地参加锻炼。在安排某些项目练习时,可变换其所学动作的某些技术特征,如练习时间、数量、强度、器械的高度、重量等,以降低练习难度来适应他们的特殊性和需要。教师在照顾好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给他们多一些指导。在分组教学时尽可能将他们分在同一组,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学生水平的提高与发挥,又有利于这些弱势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使他们课有所练,练有所得。     另外,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也应该做到区别对待,传统的考核评价只是评定学生最后的成绩达到的程度,其弊端早没有体现个体差异,如果对弱势学生也适用这种评价,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锻炼积极性,也有失公平,显然是不合理的。对于他们的成绩考核与评价,既要考虑他们的健康水平和买际能力,又要考虑他们能够达到教学的基础要求,因为评价体育 教学效果首先是—种教育评价,即必须从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原理出发进行评价,使其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各种变化,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持续不断地向新的学习目标迈进。 3.2 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为他们选择锻炼的项目和内容 由于弱势学生的特殊性各不相同,体育老师应建立他们的健康档案,并与医务室或医院联系,共同设计出因人而异的锻炼项目和内容,在锻炼过程中,体育老师应教会学生自我控制和调节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太小,则起不到锻炼的作用,太大则不利于健康,这一点对于他们来说表现得更为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弱势学生在锻炼时却不能忘掉自己的特殊性,不能一时兴起,超过了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这样就会“过犹不及”,有损健康。 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很广泛,可以这样说,身体在动就是在锻炼,所以在实践中,锻炼的项目和内容不会因他们身体的特殊性而受到大大的影响,只要肯参与,其选择的空间也很大的。如心肺功能不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慢跑、乒乓球、太极拳等强度和量都不大的项目;肥胖的学生可以选择有氧健身操、跳绳以及中等强度的球类项目等;瘦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中长跑.武术项目,或者做一些简单的体操和形体训练。 3.3 多渠道消除其心理障碍和自卑感     据调查,弱势学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多数是心理因素,其实他们也很想和别的同学—起锻炼,但他们自身的特殊性使他们形成了自卑、孤僻酌性格,害怕遭到同学的叽笑,而最终作壁上观,因此,学校、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应该经常做思想工作,倡导互帮互助,通过班集体的力量帮助这些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和自卑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营造一个没有歧视的环境,这样,他们才会从心理上真正忘掉自己的特殊性,继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的各项活动中去。     学校、班集体应通过班会、团队活动等多种集体活动教导同学们应互帮互助,消除歧视;体育老师应向他们讲解体育锻炼的意义,鼓励他们多参加锻炼;同学之间更不应该以嘲笑、嫌弃的态度对待他们,而应以热情、欢迎的态度帮助他们一起参与体育锻炼。 3.4体育锻炼中多以实质行动帮助他们     弱势学生由于身体上的缺陷或不足,常常会在运动中遇到一些困难和不便,对于正常人来说也许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尽其所能也难以逾越,所以,教师和同学除了帮助他们战胜自卑、获得自信外,还应多以实质行动帮助他们参与到运动中去,弱势学生,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弱势学生,他们在运动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大多采取逃避的态度。例如肥胖的学生参加跳绳运动,在他逃避的时候,教师应该多以鼓励的态度支持,同学为了消除其自卑和怕“出丑”的心理,都积极主动来与其一起跳绳,这样,这位弱势学生很快就会融人其中,而且在以后的运动当中也会表现得积极,教师可以针对弱势学生的特殊性给予特别的“关照”,每人安排1—2个合适的同学在课后帮助他们,结成“对子”,开展“一帮一”,利用晨练,课后和课间时间,多给予保护和帮助,在技术上进行辅导,在心理上给予鼓励,由于是同学,教与学,帮与带均较自然,有利于消除差生在教师面前的羞怯与自卑,同时也能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促进同学团结,增加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体育成绩。 3.5家庭和社会配合,培养其自觉锻炼的习惯     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应该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动员,才能真正帮助弱势学生加入到正常的锻炼群体中去,并逐步培养其自觉锻炼、终身锻炼的习惯,教师应根据弱势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布置课外体育作业,如跳绳、太极拳、哑铃练习等,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端正家长的思想,共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家长也应该多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条件的还应该多陪孩子一起练习,这样从心理上更能够给孩子以鼓励和勇气,给弱势学生一个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社会责无旁贷,而且社会的影响力会更大,社会必须与家庭和学校联合起来,为弱势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没有歧视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弱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才更有信心,更有勇气,锻炼的效果也才会更好。 4  小结与建议 4.1小结     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肥胖、瘦弱、肢残、智残等弱势学生,他们是参加体育锻炼的弱视群体,但是,体育锻炼对于他们来说意义更加重大,体育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帮助他们参加体育锻炼,使他们在“战略”上忘掉自己的特殊性,以正常人的心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在“战术”上重视自己的特殊性,在体育锻炼中学会自我调控,最终达到强身健体和学会如何强身健体的方法的目的。 4.2建议     (1)在各级各类学校都会有弱势学生的存在,体育教师应该正视他们的存在,关注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2)在体育教学当中应区别对待,为弱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内容和项目,并教会其锻炼的方法,促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为弱势学生创造—个没有歧视的正常的缎炼环境,帮助他们找回自信、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载〈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8卷 参考文献: [1]李燕强,中小学体育“差生”群体的教学[J]. 体育学刊,2003,(6). [2]郑柏武,浅谈体育差生的转化[J].龙岩师专学报,2002,(6).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陈  琼 (湖南省石门县一中415300 )     一、渲染气氛,沟通情感,培养兴趣,促使产生创新思维     为了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的英语并配以丰富酌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要善于使用微笑教学,并辅之于风趣、幽默,因为往往充满诱因或悬念酌语言,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增强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他们学会用英语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来说,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英语,从而给学生产生创新思维创造了和谐的环境。     二、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兴趣,从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SEFC新教材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学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教师要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幻灯片显示,那么课堂会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利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和利用多种现成国内外教学软件在多媒体技术平台上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插图的再创既要忠实于教材的原有设计,又不能受其束缚,内容可以合理取舍或增删,要以服务于教材为宗旨。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即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和动脑,进行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在合作制图中,我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制作并组合插图部件,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参与插图再创造既能减轻教师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画面之间比例要求协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灵活,改进教法,巧设疑问,升华创新思维 教学的多样化,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长久。只有教学的内容、形式、思维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才能实现灵活的教学,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力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处理;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讲述和探讨,启发引导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辅助教学活动。通过辅助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和自信,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我利用早自习,要求每天一名学生讲解三道试题,做到了人人参与,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要求每天一名学生讲解三道试题,做到了人人参与,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时刻给予他们表扬,这样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主动钻研,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课文教学时,我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比如,对于阅读课文,我经常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比如变更,续篇和概括性复述。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只有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发展,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同时注意给予积极的评价,学生才能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并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奏出美妙的歌。 (载《英语周报》2006-2007学年第28期总第459期 2007.1.13) 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途径 O欧阳友雄(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它既是意识活动的动力,又是在社会中个人与他人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在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多因素中,情感是—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赞可夫曾说:“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情感是思维的原动力,没有情感就没有思维动力。学生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思维的开展和思维活动的强度。如果学生对教师敬佩而信赖,有着美好的情感,那么他就会专心听课,这种良好的情感状态对于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及智力的发展将起积极作用,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本文拟定了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作—个初步的探索。     一、培养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热情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和形体的语言、情感态度、表情等传递着他的情感信息,学生则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关心程度和对教师的尊敬程度来反馈情感信息。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鼓舞师生双方的情绪,焕发教师的“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1.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师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并很好地去了解学生,把每—个学生都理解为具有个人特点和性格结构的人,努力做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和研究者,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与他们建立平等友好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坦诚相待。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起分担失败的忧伤,共享胜利的喜悦。     2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天赋,不过这种天赋能否被挖掘出来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今的社会,各行各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不论具备哪方面的才能都会在社会上占得一席之地。因此,每个学生具备的特长都要让他们充分地发挥出来。在每个人的特长领域中学生会充满自信、找到自我,让他们从不同的方面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增强其自尊心和自豪感,师生关系也将变得更为融洽。在这种良好的情感作用场中,如果教师能施得法,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甚至会由不感兴趣转变为喜欢、热爱,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二、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种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长时间地、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此,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充分挖掘数学的内在美感因素,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教师要善于通过展示数学美学生在对数学美的欣赏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一般可以在提出数学问题时,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思维美和方法美,促使他们自觉的去掌握它;在把知识加以整理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和谐统—和简洁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而且品尝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例如,复数概念的引入,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方程X+2=0在小学里为什么解不出来(当时不知道负数),方程x2 -2=0在初一时为什么解不出来(当时没有学无理数),当我们把正数扩充到有理数,又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数的运算律有没有发生意义呢?现在我们又面临同样的问题:方程x+1=0,x2+2=0,x2+a =0(a>0),而一般的方程a x2+bx+c=0(a≠0,△= b 2-4ac<0)我们还是不会解,这时参照过去的方式引出一种数——当然这种规定应尽可能简单,使上述方程均有解,在这种规定下,数的运算律还成立吗?上面的引入朴实无华,没有用到高深的数学理论,却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美的创造规律进行创新思维,与此同时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创新遵循的和谐统—,又在高的层次上取得统一的美学创造规律。     2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激发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例如:“今天以后的第2 2005天是星期几?”的问题,必能激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信心,便拥有了决心、意志、勤奋、耐心以及不屈不饶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斗志,其潜力就会得到充分挖掘,潜质得到彻底发挥,最有可能取得成功。一般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功欲,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坚定他们成功的信念。     1.通过分层递进,创设目标情境,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感受成功的喜悦就是当个体达到预定目标时的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帮助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为核心,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心理,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勤反馈的方法。这就是以大多数学生努力一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起点,将教学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把学生的挫折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能力自觉地参加大量的教学活动,积极思维,在下一个目标层次中,快速反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例如:教师在讲解“统计和概率”这一知识时,让学生充分体验“统计过程”,这种体验和感受不应该由老师强加于学生,而必须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从调查、操作等活动中摸索、探索出来。在统计教学中,教师设计“摆一摆”“分一分”“排一排”等操作活动,此外,还要;激励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现他们的动手和造能力。经过多次试验操作,终于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积极的情感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知识和情感统一、和谐地发展。知识是发展的基础,情感是发展的动力,忽视知识的教学是空中楼阁式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  关于民主治班的实践与思考 李德明(湖南省石门一中  特级教师)     一.治班讲民主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而彝荣的责任     1.民主来之不易。爱国、民主、科学是“五四”运动的光辉旗帜。为了推翻封建专制,争得人民民主,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十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建立了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人民共和国。 2.民主用之不易。我们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告诉我们:要真正实行人民民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否则就不会有“刮共产风”,就不会全民“大炼钢铁”,就不会有十年动乱。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实行民主治班也不容易。它远不如家长制顺手而有速效,同时还有小气候,大环境,老师与学生的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运作起来要麻烦得多,要费力得多。   3.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实行的村级干部的海选,给我们提供的这样的信息,高度成熟、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正向我们走来。我们班主任工作者应该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去育人,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育人,应该教育我们的中学生具有正确的民主意识,了解正确的民主形式,运用合法的民主手段,去自觉和有效的干预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参与国家政治建设,从而使他们成为新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二、尊重学生人格是实行民主治班的思想基础 专制制度下的人没有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人应具有的权利,统治者掌握着对一切人的生杀予夺之权,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在意的行动,可以在顷刻间被剥夺生命!连人的生存权都得不到尊重,当然就更谈尊重人格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才是尊重每位公民人格的真正开始。尊重他人的人格,是拥护社主义制度的表现.享受别人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就是接受社会主义的雨露滋润。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学生才会真正尊重老师,才会真正热爱学校,这样的学生走出校门后,才会是一个好公民。尊重学生的人格最难的是要尊重后进生的人格,特别是犯了错误的后进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做到以理服人,个以力吓人.不以位置威信压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真.就要正,就要公,就要诚。就会想方设法使每个学生都受到公正的待遇。     三、实行民主治班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公正、公平的班级民主机制 1.建立民主机制的前提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念。要帮助他们分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成熟的参与者,成为社会主义法制的模范遵守者。 2.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班长由竞选产生,班委会成员由班长提名,并交全班大会通过。 3.要建立公正的评价机制和公开的监督机制。4.要建立全员参与机制。即实行“三轮流”和“一任期”:值日班长轮流;小组长轮流;班级黑板报主编轮流;班长和班委会实行任期制。     四、应该明确的几个认识 1.实行民主治班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特别是要让学生具有正确的民主意识,否则会适得其反。 2.实行民主治班不是削弱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恰恰相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班主任的责任将会更加重大。而且由于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将会进一步促进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 3.正确看待民主治班实施过程中的成绩和问题,事实已经证明,认真实行了民主治班,真正坚持了科学育人,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来说是不错的,他们上大学后的适应能力和步人工作岗位以后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是比较强的。中学时代的小组长,能竞选成功当上学生会主席、学习部长的例子不少。但民主治班也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素质太差的学生也难以靠民主治班的措施一下于提升到特别的高度。要把班级工作做好,要靠班主任在学校领导下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要靠科任老师的管教管导,要靠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例如,为转变班级中一名十分散漫的学生,我在充分尊重其人格的基础上,在家长的配合下,采取了每天三次“特快专递”的管教措施,逼他学习,推他进步,终于使这名学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民主治班实验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个小小的音符,但它却有大大的文章可做。我决心认真实验,不断探索,继续做好这篇文章,我也真诚地欢迎大家都来做这篇文章。(载《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6期下半月刊) 世上没有坏孩子 ——欣赏学生,给予学生爱的教育 周  瑾(石门县第一中学,湖南石门  415300)     摘  要:作为教师,最大的职责便是“教书育人”,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我们便必须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给予学生真诚的爱的教育.而“欣赏”的内涵便包括了“责任、尊重、理解、宽容、鼓励”等要素.如何做到欣赏自己的学生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学会适当的赞美学生;其次教师要创设一个支持性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中欣赏学生;最后,欣赏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要克服偏见.     关键词:本质需要;赏识教育;欣赏;尊重;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教师,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生命历程就是与无数的孩子打交道的一生.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便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深厚 的文化功底.但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无限的爱心、耐心、有发展的眼光、有诲人不倦的情怀和能识千里马的伯乐慧眼,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与学生进行最直接、最 深切、最平等的心灵对话,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下健康成长.     我是一个青年教师,在5年的教学中,我更深地体会到了一个老师一辈子要面对无数的学生,懂得欣赏学生,会助学生成才,会助他们成功;反之,很可能是教育的失败.因为 在学生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教师毫无疑问充当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生的引路人.青少年在人生价值观、思想观开始有了雏形的时候,教师对他们的欣赏无 疑是一种信任,一种仁慈,一种激励.欣赏,让师生之间有了理解和沟通,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欣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航,蕴藏着师者的浓浓情意和殷殷期望.欣赏不是阿谀,它是真诚的,是对学生的肯定,是对学生的挚爱,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凝聚,也是教师博大胸怀的表现.只有我们教师敞开胸襟,像陶行之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 去”,就一定会发现学生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欣赏的东西.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会有被人认可、喜爱和不被认可、不被喜爱的地方.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也是常人,要做到放下所有的偏见,摒弃自己的好恶,放下对成绩好的学生习惯性喜爱的心理,对所谓的“差生”厌恶的惯常心理是有难度的.但是也正是作为教师,我们在履行“教书育人”这个神圣职责的时候,始终要坚持相信“每个孩子的心灵都一定有他可爱的地方”.在学生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认为自己是重要的,对自己有一种满足和欣赏,他们不仅希望得到同学的称赞和欣赏,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这种称赞和欣赏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坚持心和成就感,甚至会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作为教师,我们不妨在钻研业务之余读读《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这是一本很好的书,里面的教育案例短小精悍,点评更是画龙点睛,深刻透彻.案例展现的都是在平时教学中常见的熟悉的情境,但不同的处理方式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老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显得多么重要.一次严厉的惩罚,一句尖刻的话语,一回漫不经心的作业批改,一个对错事件的误判,会打击他们的信心,造就越来越多的后进生;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活动的机会,会使其奋进,促其发展.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处处都那么重要.对于教师来说,也许教学生涯中的很多小事我们不会在意,甚至会遗忘,但对于学生来说却都是大事。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成人对他的评价.他们的心灵敏感而脆弱,渴望成人的肯定.需要成人的鼓励、喝彩和掌声.即使是一句简单的称赞,一个关切的问候都能给他们带来莫大的鼓舞.教师通过关心、关注、表扬、赞赏来调动受教育者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以激发其学习动力,挖掘其学习潜力,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让学生成才的目的,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奉行“赏识教育”,它的核心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它的本质就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教育中永不磨灭的关键词: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和宽容,其实最后都汇聚在一个字上——爱.唯有爱自己学生的老师,才会真正在意学生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才会宽容、理解的去看待每个孩子或有意、或无意犯下的错,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让他们从老师的身上学会起码的对待他人的方式.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生涯中,很多时候,我们作为中学教师,却并不能够真正做到能赏识自己的学生,能充分给予学生平等的爱护与关怀.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其中首先有社会的因素,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教师本身就承载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分数”、“成绩”不得已成了教师追求的最大目标,在这种情况下,面对那些不“听话”、不“循规蹈矩”的学生,教师最大的教育目标便演变成了“压制”他们、“改造”他们、让他们“听话”.其次,则是教师自身的心态问题.受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或者是“严师 出高徒”理论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过分强调了老师的绝对权威,强调学生对老师的服从,而一旦这种心态演变成了一种习惯的思维模式,那么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就会在有意或无意中回避了对学生的赏识.固然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但教师的威信其实是树立在自身的人格魅力的基础上的,而这种人格魅力就源自于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与尊重.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欣赏学生呢?     一、教师要学会适当的、真诚地称赞学生,这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与感情.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待,他们往往会更加的努力,来向老师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我们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妨多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内在的动力,让他们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去责备、埋怨学生要有效得多,这样比会让学生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他们的学习或犯下的错误.每个孩子都有他可爱的地方,都有他值得称赞的地方,我们要充分相信这一点.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观.”只要作为老师的我们有一颗愿意欣赏的心.那么每个学兰哪怕是细微处的优点,我们都是能觉察到的。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表达对学生的肯定、鼓励、赞美的话语,无意于给学生爱的关怀。     当然,不是说欣赏学生,便是要放弃“批评”这种教育方式.赏识并并不意味着迁就和放松要求.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达出我 们对个人的要求.”用信任和尊重传递出来的期望和要求,远比任何说教、严厉批评更有效果,更持久,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学生的青少年,他们的思想观、价值观还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有时候还缺乏分辨能力,违反原则的错误,我们教师在教育时,必须明确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妥的地方,同时也在赏识的前提下,充分相信学生改正错误的能力,给他们足够的机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二、创设一个支持性课室教学环境,在课堂中欣赏学生.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接触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欣赏学生的主要舞台.一堂课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决不能只是简单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应该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精神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言,为他们思想中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真诚地喝彩,让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释放.因为真诚的欣赏可以融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堂中学生一个正确的回答,一个巧妙的解题,一个新颖的提问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     三、欣赏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要克服偏见.     (1)不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判定学生的优劣;     (2)不因为学生犯过错而轻易对学生下定论;     (3)不以家庭背景取人;     (4)不凭个人好恶对待学生.     (5)不能对学生使用体罚.     世上没有坏孩子,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欣赏学生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这才是作为教师我 们最大的收获.(载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7卷2007-07) 参考文献: [1]周  弘:《赏识你的孩子》.成都:四川少儿出版社, 2000。 [2]周  弘:《教你如何赏识---赏识教育操作篇》.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 [3]盂繁华.《赏识你的学生》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
本文档为【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_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