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罗中立《父亲》

罗中立《父亲》

2017-10-08 4页 doc 34KB 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罗中立《父亲》罗中立《父亲》 罗中立 《父亲》 我第一次看到这幅作品,是在我 四年级的美术课本中。当时我以为是 描述陕西农民的生活形象,但看到左 下角写的是“父亲”,我的你内心第 一次受到强烈的震撼。 罗中立,原籍四川璧山县,1948 年生于重庆郊区,幼年在父亲影响下 学画。1968年于四川美院附中毕业 后,去钢铁厂当工人,1978年考入四 川美院油画系,1981毕业, 油画《父亲》以纪念碑式的宏伟 构图,以领袖像的尺寸,运用超写实 的表现手法,强调了真实的面貌,充 满了人性关怀,包含深情地刻画了中 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产生了强有力的 ...
罗中立《父亲》
罗中立《父亲》 罗中立 《父亲》 我第一次看到这幅作品,是在我 四年级的美术课本中。当时我以为是 描述陕西农民的生活形象,但看到左 下角写的是“父亲”,我的你内心第 一次受到强烈的震撼。 罗中立,原籍四川璧山县,1948 年生于重庆郊区,幼年在父亲影响下 学画。1968年于四川美院附中毕业 后,去钢铁厂当工人,1978年考入四 川美院油画系,1981毕业, 油画《父亲》以纪念碑式的宏伟 构图,以领袖像的尺寸,运用超写实 的表现手法,强调了真实的面貌,充 满了人性关怀,包含深情地刻画了中 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产生了强有力的 视觉冲击力,深深打动了无数中国人。 从这幅力作中不难看出,中国美术走 向了写实的艺术高峰,作品内容更多 体现了关注民生的思想内涵,是中国 历史发展阶段的真实写照,是中国美学重新被重视的有力见证。 看到这幅油画,让每位读者的意像中充满了这位纯朴的农人,不禁让我感怀,这也许是作者对父亲及终年耕作土地的默默感恩。画家笔下浓厚的油彩和西方现代艺术中超写实的手法巧妙地采用了特写构图,精微而细腻的笔触,淋漓的汗水从脸上的毛孔中渗出。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父亲画面,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父亲》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之美。颂歌般的画面色彩十分庄重,生动感人,是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 鲜明的影象总是能一下射入脑海,于是撞击到心灵的某个部位,久久不能释怀。第一次看到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中国农民的形象就开始在我心中定位。面朝着的黄土,背朝着的天,混着泥土的汗水,深邃不见的眼,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农民一生的缩影。 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 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 画家以深沉的感情,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他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显然,我们能从画和目中知道画中人的两个身份:农民和父亲。他是一位农民父亲。父亲为了儿女的奔波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农民父亲为了儿女的耕作是一种血泪的劳苦。我注视画中的这位农民父亲,日光强烈照射下的脸都能反射出光来,我愈发觉得这张脸像一张明镜,照映着我们的心,明镜中仍有深深的裂痕,那是春下秋冬的风雨无阻,那是冷暖不知的岁月旅途。 此画问世是在我们整个民族经历了十年浩劫这个重大灾难之后,它所激起的不只是观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命 运的深深思索。 《父亲》这幅画构思的产生,是罗中立从看到一位守粪农民后开始的。他说“我要为他们喊叫”这就是我构思这幅画的最初冲动。开始画了守粪的农民,以后又画了一个当巴山老赤卫队员的农民,最后才画了《我的父亲》,开始画的名字是“粒粒皆辛苦”,后来,一位老师提议改成《我的父亲》。他说我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家,但为农民说话的很少,老实话就更少,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主人。我采用领袖像的尺寸画农民,就是为了更充分地表现细节。我尽量搜集各种特征,如鼻子旁的痣,老百姓都叫“苦命痣”,他们的确认为命中注定一辈子受苦;“卷耳朵”老百姓说是怕老婆,我用来表现农民的天性善良、驯服,不会反抗。画干裂的嘴唇,手指上的倒刺,锯过的粗瓷碗,以及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是精心推敲过的。这位农民的形象,实际上在我脑中是多少农民形象的概括。我就是闭着眼睛也能画出来。只有哪个圆珠笔,是一位领导同志建议画点“社会主义制度新农民的特征”加上的。我想不至于影响很大视线,就同意了,我的确是怕不能取得展览的资格啊~ 罗中立《父亲》这幅力作,当时也打动了《美术》编辑,并在1981年第一期《美术》杂志封面上选用了。罗中立也因此画被誉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 今天,当我们再次面对曾经打动过无数人的《父亲》时,一种咄咄逼人的沧桑感会油然而生,同时又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伟大艺术作品的产生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啊~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中重读《父亲》也就更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了。 面对《父亲》,我们仍能领受一种逼人的烧灼感。那张被疲劳所摧残,被太阳所炎晒而布满皱纹的脸,将是我们无法忘却的脸,他是你我精神上共同的父亲,也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父亲》点燃我们心中沉积已久的热情,无论是作者的创造,还是读者欣赏,都是赋予艺术的伟大使命~ (此文节选于网络)
/
本文档为【罗中立《父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