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针刺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精品-doc】

2017-11-30 50页 doc 109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针刺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精品-doc】针刺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精品-doc】 针刺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吴 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武汉 430077) [摘 要] 目的:观察气至病所针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臀上皮神经损伤病例随机分成“气至病所”针法组与常规针法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气至病所组治愈率优于常规组,,0.01,。结论:“气至病所”针法是一种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P [主题词] 臀上皮神经损伤/针灸疗法,疼痛/气至病所,刺法 臀上皮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患。笔者于1997年3月,20...
针刺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精品-doc】
针刺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精品-doc】 针刺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吴 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武汉 430077) [摘 要] 目的:观察气至病所针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臀上皮神经损伤病例随机分成“气至病所”针法组与常规针法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气至病所组治愈率优于常规组,,0.01,。结论:“气至病所”针法是一种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P [主词] 臀上皮神经损伤/针灸疗法,疼痛/气至病所,刺法 臀上皮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患。笔者于1997年3月,2002年2月间,采用“气至病所”针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78例中,男54例,女24例;年龄24,58岁,平均33.6岁,对照组42例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6,56岁,平均34.2岁。两组病例中发病时间最短1天,最长8年。病史中有腰臀部急慢性损伤者43例,有风寒湿侵犯者36例,无明显受伤或风寒湿侵犯者21例。过去诊断中有63例被诊断为坐骨神经痛,28例被诊断为椎间盘突出,10例被诊断为梨状肌损伤。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诊断 (1) 患侧臀部有疼痛或麻木感,有时可出现大腿后外侧反射痛,有或无外伤史。 (2) 局部有明显压痛,有时可扪及条索状物,该处触痛尤为明显。 (3) 疼痛严重者,可出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胞肓、志室、环跳、殷门、阳陵泉、阿是穴(臀上皮神经走行处有条索状物或压痛处即是取穴处),随症最多用4个穴。穴位经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环跳穴用4寸)一次性针灸针刺入,在穴位局部施手法得气后,倒卧针,指尖指向疼痛处,继续小幅度提插捻转,直至使针感逐渐放散至患者疼痛走行线上(气至病所),接上G6805-2电针仪,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限,留针设定20分钟,偏寒湿者酌用艾灸。每天1次,5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2天,接着进行下一个疗程。 2(2 对照组 除不采用气至病所针法外,取穴、施针得气、艾灸、电针频率、强度、留针时间、疗程等均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腰臀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全部消失,腰及下肢活动自如;好转:疼痛、麻木等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腰臀部酸胀感,腰及下肢活动基本正常;无效:腰臀及腿部疼痛、麻木等症无明显改善,活动功能受限。 3(2 疗效结果 两组第一疗程后,疗效比较见表 表1 第1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27(34.6)* 治疗组 78 51(65.4) 0(0) 100.0 对照组 42 5(11.9) 35(83.3) 2(4.8) 95.2 2与对照组比较,χ=10.21,*P,0.01,表明治疗组在第1疗程后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第2疗程后,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第2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56(71.8)* 治疗组 78 22(28.2) 0(0) 100.0 对照组 42 11(26.2) 30(71.4) 1(2.4) 97.6 2与对照组比较,χ=23.79,*P,0.005,表明治疗组在第2疗程后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痊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 典型病例 费??,男,38岁,工人,初诊日期:1998年8月3日。病史:无明显损伤及其它诱因下,右腰臀突然感到酸胀疼痛,腰不能转侧俯仰,贴麝香止痛膏及口服西药(药名不详)其效不显,遂来我院就诊,就诊时已是第3天,其时疼痛牵及右腿后侧,咳嗽及变动体位则疼痛加重,寝卧不安,神疲,纳差,二便调。查体: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受限于50?,4字试验阴性,梨状肌紧张试验阴性,髂嵴中点下3,,cm处可扪及条索状硬结,按之胀痛,深压则放散至大腿后外侧,脉弦,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腰椎正侧位片提示:腰椎生理曲度正常,退行性病变。取穴阿是(条索状硬结处)、胞肓、环跳、殷门,经用上述气至病所针法治疗1疗程后,症状大为改善,继续治疗第2疗程后痊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 5 讨论 臀上皮神经损伤是引起腰腿痛的一个常见病,且易与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骶管狭窄、腰肌劳损、梨状肌损伤等症相混淆。该病病因有人认为是臀上皮神经走行的特殊解剖位置关系——分成四段有6个固定点,这些孔道如狭窄或固定点的软组织被牵拉、神经被卡压则易引起水肿、渗出、瘀血,或臀肌肌束断裂、痉挛等,而产生无菌性炎症,产生腰腿[2,3]疼痛症状。祖国医学多将该病归属于痹证。痹者,闭也,气血闭阻不通也。劳作姿势不当,经络、筋经受损,血离脉络,气滞血瘀,若复感风寒湿邪,痹阻于经络,客于筋经,气机不通,不通则痛,则发为本病。 志室、胞肓、殷门均为膀胱经腧穴,环跳、阳陵泉则为胆经腧穴,该两条经脉循行部位恰与该病疼痛及其放射部位相一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以上腧穴都在该病病痛局部或附近,故取之作为治疗该病之要穴。臀上皮神经损伤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臀部的疼痛局部可扪及条索状或圆形硬结。笔者多年诊治该病症的体会是,治疗该症一定要取其条索状物的疼痛局部作为阿是穴,若取穴部位准确,手法得当,针感常可直达疼痛放散的局部(病所),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针刺疗效。 值得一提的是,曾有人认为该症出现的条索状物是臀上皮神经因损伤水肿、炎性增粗引起的,但也有人经手术证实:条索状物实为肌纤维变性,均非神经离槽变粗所致。不过神[3]经周围多有淤血、水肿或瘢痕组织,结缔组织团块等。笔者多年治疗该症的临床实践也证实,针刺该症所出现的条索状物或“筋出槽”的局部是安全的。 《普济方?针灸门》曾记载:“捻针,使气下行至病所”,《金针赋》中更进一步指出:[4]“„„待气沉紧,倒针朝病”,“运气走至疼痛之所”。可见,气至病所针法早就是古代针灸大师临床常用的刺法了。笔者学习将之应用于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确效应卓著。至于取效的确切原理,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6 参考文献 1 毛宾尧,林圣洲.临床骨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98 2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40 3 朱汉章,柳百智.针刀临床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57,160 4 明?徐凤.针灸大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22,128 双针并排深刺腰阳关为主治疗根性 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12宋鲁成 孙兆英 (1(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中医科,济南 250014; 2. 济南槐荫人民医院) [摘 要] 目的:观察采用双针并排深刺腰阳关为主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56例根性坐骨神经痛病人采用双针并排深刺腰阳关为主的治疗~随机设立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8%~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双针并排深刺腰阳关为主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可以提高疗效。 [主题词] 根性坐骨神经痛/针灸疗法 腰阳关 根性坐骨神经痛大多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了构成坐骨神经根的腰、骶神经根血液供应不正常,导致了神经根水肿,神经根内血流减慢,神经根组织的代谢废物积聚,从而导致神经根功能改变引起坐骨神经痛。对此,笔者采用双针并排深刺腰阳关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56例,取得了比常规针刺法更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选发病1,4天的门诊病人,110例中,男61例,女49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9岁,平均52.5岁。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双针并排深刺腰阳关的治疗组56例,常规针刺腰阳关的对照组54例。 1(2 诊断依据 [1] 根据临床疼痛鉴别诊断学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人均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并通过CT或腰椎X线片排除了肿瘤和结核所致的坐骨神经痛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主穴:腰阳关。配穴:三焦俞(双)、大肠俞(双)、承扶、委中、承山、阳陵泉、昆仑,下肢均取患侧。操作:令病人伏卧。取两根2.5寸不锈钢毫针先后并排垂直刺入腰阳关穴,两针的间距约0.3,0.5 cm,刺入深度约2寸,应使针尖抵达后纵韧带为止,因为行针阻力较大,只可以进行缓慢提插捻转,以得气为度,不必追求病人有无放射感。其余穴位按常规操作。根据情况采用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1日1次,每周针5次,10次为一疗程。 2(2 对照组 取穴疗程同治疗组,但腰阳关按常规针刺法,深度为0.5,1寸。其余穴位也按常规操作。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活动自如,随访1年无复发;显效:症状与体征明显减轻或部分消失,或临床治愈后1年内有复发,但复发时症状与体征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有效:症状与体征改善较大,但劳累和天气变化时可有加重;无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3(2 治疗结果 经2个疗程治疗,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结果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6 12(21.4) 25(44.7) 13(23.2) 6(10.7) 89.3 对照组 54 6(11.1) 9(16.7) 29(53.7) 10(18.5) 81.5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双针并排深刺腰阳关为主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4 讨论 坐骨神经痛属于祖国医学“痹证”和“腰痛“范畴。其外因多由感受风寒湿邪,或闪挫撞击,或积累陈伤,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其内因多由肾、督脉阳气虚衰所致。督脉起于胞中,后行于腰、背、项、头后部的正中线,贯心、络肾。总督一身之阳经,为阳脉之海。腰阳关为督脉在腰部的要穴,双针深刺腰阳关不仅可以疏通局部经筋、经脉之气血,还可宣导一身之阳气。更重要的是双针加深刺可使刺激量大且深,作用范围广,从而达到经气内外相通、上下相接的目的,故本法止痛作用较强。 [2]从现代医学来看,坐骨神经由腰4,5神经根与骶1,3神经根前支组成。导致根性坐骨神经痛的因素很多,有椎间盘突出、黄韧带损伤和肥厚、脊柱炎、外伤、马尾的炎症等,所有上述因素均可使神经根组织和其周围组织代谢障碍,引起坐骨神经痛。如果按常规深度针刺腰阳关,则难以使针尖到达病灶,疗效自然就差。而深刺腰阳关时,针可先后通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蛛网膜、马尾,最后抵达后纵韧带,因此,对于上述组织结构本身或其周围组织的病变而可能导致的坐骨神经痛,双针并排深刺腰阳关为主的治法是一较理想的疗法。由于脊髓末端在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腰阳关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故[3]深刺腰阳关不会伤及脊髓。 5 参考文献 1 宋文阁,等.临床疼痛鉴别诊断学.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317 2 朱汉章,等.针刀临床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9 3 中国医科大学,等.局部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344 针灸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张林昌 肖凯杰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针灸科,河南 开封 475000) [摘 要]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08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3.7%~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针灸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痤疮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颜面、胸背,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疮、囊肿和结节损害,反复发作,不易治愈,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6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系我院门诊病人,共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5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31岁;病程最短为半年,最长为5年。对照组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30岁;病程最短为5个月,最长为4年。 多数病人呈周期性发作,所有病例均经本院专科确定诊断,并经过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两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分布基本均衡,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针刺疗法:穴取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随症选穴,面部发疹多取四白、下关、颊车;背部发病多取大椎、风门、肺俞。针法:取双侧合谷、曲池、血海,快速进针,得气后用泻法捻转提插3,4次,余穴常规针刺,行平补平泻手法,然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穴位注射法:穴取双侧肺俞、足三里,操作:患者仰卧,肘正中静脉区常规消毒,用5 ml注射器6号针头,抽取静脉血3 ml,常规消毒足三里穴皮肤,将注射针垂直刺入穴位,得气后且回抽无血再注入静脉血2 ml,出针后用创可贴敷盖针孔,再令患者俯卧、消毒肺俞、进针向大椎方向斜刺,使针感向头面部及背部放射,回抽无血后注入静脉血1 ml,退针后如上法处理,两侧穴位交替使用,每周注射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作注射的穴位本周内不作针灸治疗。 2(2 对照组 单纯采用针刺治疗,取穴及操作同治疗组的针刺疗法。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治愈:痤疮消失,无新痤疮出现,随访半年无复发者;有效:痤疮大部分消退或消退后又有少数痤疮出现者;无效:经过2个疗程治疗痤疮未见明显好转或未坚持治疗者。 3(2 治疗结果 见表1,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配自血穴位注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治愈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 65 54 10 1 83(1 98(5 对照组 43 25 16 2 58(1 95(3 4 典型病例 陈??,男28岁,本院职工,1997年8月12日初诊。面部痤疮3年,以额部及两 颊较密集,呈米粒大小丘疹,少数如黄豆大小,有暗红结节,尖端有白色脓点或黑点, 有痒痛感,舌质红,脉数。诊断:青春期痤疮(热毒型)。用上法自血穴位注射5次, 针灸1疗程,面部丘疹消失60%,偶有新发,穴位注射10次,针灸2个疗程面部丘疹尽 消,随访半年未复发。 5 讨论 痤疮的临床表现说明是以阳明经为主的热邪火毒蕴结之象,故以取阳明经腧穴为主,循经选取与局部近取相结合,曲池、足三里为阳明经之合穴,“合治内腑”故而取之;合谷是手阳明经原穴,有泻脏腑蕴毒之功;血海属足太阴脾经,有活血化瘀、祛风利湿之效。局部取穴可改变颜面区及背部血液循环,使代谢正常,起到祛瘀、降脂消炎的作用 自身血注入穴位后,有一个较长的吸收过程,丰富的血细胞抗体等,维持着缓慢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皮质腺增生,抑制皮质腺分泌功能,增强了自身免疫能力。针灸配合自血穴位注射呈双重治疗作用,它确实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小儿遗尿22例 疗效观察 周从连 (赣榆县中医院,江苏 222100) 小儿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笔者用醒脑开窍法治疗22例遗尿患者,均获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2例患儿均为其它方法治疗无效的患者,其中男19例,女3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17岁。22例均经摄片排除先天性隐性脊柱裂。 2 治疗方法 以醒脑导气,通关利窍为主,滋肾培元,补益脑髓为辅。先刺双侧内关穴,直刺1,1.5寸,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手法行针1分钟,继刺水沟穴,向鼻中隔下斜刺5分,用雀啄手法至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穴,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成45度角,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手法之补法,使患者下肢抽搐3次为度,关元、中极两穴用补法直刺1寸左右,留针20,30分钟,1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一疗程结束休息5天,视情况再作下一疗程的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经治疗后遗尿症状消失,夜间叫醒后头脑清醒,且3个月未复发者;显效:治疗后遗尿基本消失,夜间叫醒后头脑清醒,但在劳累后有时还有尿床现象;无效:经治疗遗尿现象不减,或治疗中断者。 3(2 治疗结果 22例患者,经治疗痊愈16例,显效4例,无效2例。无效者均为患儿不能忍受,治疗中断者。 4 典型病例 刘??,男,15岁,初中毕业生,家长代诉,患者自幼尿床,至今未见好转,因考入高中需要住校,这才到处求医治疗,曾口服中西药治疗未效,经当地老中医针灸2月效果不显,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刻诊:面黄肌瘦,头发稀疏,性格内向少言,诉每晚尿床1,2次不等,父母叫起时自己神志不清,不知去小便,晨起时却不知夜间发生的事,夜梦多,纳不香,舌淡,苔薄白,脉细弦。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2个疗程而痊愈。 5 体会 遗尿是一种症状,除少数儿童因有隐性脊柱裂、脊髓栓系综合征等疾病外,绝大多数遗尿症儿童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疾病,是由于先天肾气不足和大脑神经功能失调或大脑发育不全所致。这类患儿夜间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间唤醒排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比较困难。其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遗尿。《甲乙经》说:“虚则遗溺”。遗尿症的患儿体质一般多虚,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督脉入脑,总督一身之阳气,而脑为“真气之所聚”,神即气也,就人体的生命活动而言,脑主真气而藏元神,并通过命门与肾结合形成肾间动气而激发心、肝、脾、肺之气,主导正常生命活动,这就是现代中医学关于生命中枢的脑—肾学说。针刺水沟穴,可调督脉之阳气而醒脑神、开清窍,脑之神气激发肾间动气,而使机体生命活动恢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水沟穴可改善脑及内脏血流量,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心功能。内关主心病,心主神明,故有醒神之功。关元、中极主治下元虚损,遗尿不禁,三阴交调理脾肾,主治脾肾虚损之遗尿。诸穴合用,共奏醒脑开窍止遗之功。 针刺治疗牙病术后疼痛36例 刘燕飞 (马鞍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243011) 牙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牙病手术损及牙髓及冠周神经,故疼痛剧烈。2001年1,6月,笔者运用针刺治疗牙病术后疼痛36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患者30例门诊病人,外科住院病人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6岁,其中20,30岁5例,31,45岁23例;46,56岁8例;继往有牙痛病史者34例,首次发病手术者2例。 2 治疗方法 合谷、商阳为主穴,配穴:颊车、风池、行间、太溪。取直径0.4 mm,长1,1.5寸毫针2枚,三棱针1枚,健侧穴位常规消毒,合谷直刺1.0寸,进针快,轻提插、慢捻转,得气后,运针右捻转泻法,针有紧涩感时,慢插紧提3,5次,顺时针摇针柄10,15转,留针20分钟。隔5分钟运针1次。配以按摩手阳明经穴;商阳三棱针点刺出血2,3滴。一般1天针1次,3次为一疗程。商阳刺血隔日1次。针刺期间停服任何止痛药物。 3 疗效观察 36例中,显效(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8例,占22.2%;有效(痛感消失或减轻)25例,占69.4%;无效(疼痛无缓解)3例,占8.3%。总有效率为91 .7%。(其中1例治疗1次后放弃针疗)。 4 典型病例 某女,55岁。患有牙髓炎病史2年,一天前行拔牙术伴神经灼封术,手术部持续性钝痛,连及颌面,饮食不能,夜难入寐。遂就诊。查口腔:牙龈稍红肿,见少量淡红色溢血,口味臭,舌红苔白,脉弦涩。取健侧穴位合谷,得气后针用泻法,留针30分钟。刺商阳出血,配以按摩手阳明经穴,引导针感上行。20分钟后痛缓解,一个疗程后疼痛完全消失。可食流质,夜寐得安,随访一周无复发,痊愈出院。 5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牙病手术中可能损及牙冠周及牙髓神经,故痛剧烈。现代研究证明,针刺有调节机体神经功能的作用,针刺麻醉早已用于临床。针刺术后镇痛亦有报道。中医认为牙痛与胃肠郁热和肾阴不足有关,胃肠之热多郁于阳明经而化火,火循经上炎颌面故牙痛。牙病手术后,气血亏损瘀滞,经脉闭阻,发为痛症。取阳明经之合谷、商阳2穴,清热利腑,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四总穴歌》云“面口合谷收”,手阳明大肠经脉分别入上下齿,合谷为其原,针用泻法,清泻阳明之火,疏通经络,调气血,热去、气血行则痛缓。商阳为井金,点刺出血,一则激活阴阳,活气血;二则洞泻阳明经火,釜底抽薪,薪无则热退,痛除。二穴并用,共达祛火,行气血,通经络的目的,收“通则不痛之效”。 由于人文、社会等多种因素,相当部分人接受针疗时,要求针刺少,见效快,故取穴宜少而精,对医务人员,取穴定位准,进针深浅得当,行针手法有效对疗效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强疗效,可酌加配穴。如:肾阴不足加太溪滋肾阴,肝气犯胃加行间泻肝火,夹风火者加风池等。 牵引、针灸结合手法治疗200例颈椎病观察 姜水现 张露丽 杜卫国 (禹州市顺店中心卫生院,河南 461687)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部椎体、椎间盘或附件韧带、关节紊乱以及骨质增生,压迫或者刺激神经根、脊髓、椎体动脉或交感神经所引起的综合征候群,笔者运用针灸与卧式牵引结合手法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在200例患者中,男55例,女145例;年龄45,70岁119例,30,45岁81例。 临床症状:颈部强硬,肩部沉困,手指麻木强硬者56例;颈肩部疼痛,手臂窜痛麻木者84例;眩晕欲呕,夜不寐,肩背痛者14例;颈部疼痛,手臂凉痛者46例。 2 治疗方法 2(1 仪器 手摇式简易牵引床一台,颈椎牵引带一副,腰椎下节牵引带一副,28号针灸针若干。 2(2 牵引 200例患者均采用卧式牵引。其牵引方法如下:患者仰卧牵引床上,颈椎牵引带固定在一边床头中央,与患者卧位时和头额部在同一高度,固定头颈部。腰部固定腰椎固定带,其固定在另一边设有螺旋杆的床头上,绞动螺旋杆向外牵引,以患者能忍受为度。5分钟后,再拉紧牵引带,以患者口不能言为适。再牵引20分钟后,稍放松5分钟。共牵引30分钟解下牵引带。 2(3 手法治疗 患者坐位,暴露颈部,背对医者。医者在患者颈部先以轻柔的推法、滚法治疗5分钟,再以两手在肩部做轻柔的拿法、弹拨法,以颈部舒适为度。然后在颈部做头颈部拔伸法,如此反复20分钟,以揉法结束。 2(4 针灸治疗 主穴用肩中俞、大椎、华佗夹脊穴C~C、列缺。配穴:手指麻木者针肩髃、曲池、支47 沟;头痛、眩晕欲呕者加内关、风府;手臂凉痛者加灸法。 治疗:每天1次,15天为一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进行评定。需继续治疗者,2天后,进行第2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症状消失,能正常工作者;显效:主要症状消失,一般工作能胜任;有效:治疗后原来的症状减轻;无效:和原来病情基本一样。 3(2 疗效结果 200例中,痊愈174例,占87%;显效20例,占10%;有效4例,占2%;无效2例,占1%。总有效率为99%。 3 典型病例 李??,女,48岁,农民。1998年8月16日来我院门诊部就诊,自述颈部强硬,头痛,眩晕欲呕,肩臂酸困痛,拇指、食指、中指麻木不能工作。检查,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椎间孔挤压试验(+),X线检查:C,,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C/C椎间隙前窄后4767宽。诊断为颈椎骨质增生伴椎间盘突出。按上述方法治疗,5次明显好转,治疗10次后症状全部消失,又巩固治疗5次而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4 体会 颈椎病为中医“痹证”“麻木”病的范畴,病变部位在颈项部,症状表现在背部及上肢,为督脉、手三阴手三阳经的循行路线,多为伏案工作者长期伏首积累过重,伤及经络气血瘀阻所得。针灸牵引结合手法,能够解除椎体等组织对神经根的挤压,疏通督脉之气,打通手三阴三阳经,舒筋活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则麻木自清。此法使用较其它单一治疗和悬吊式牵引治疗有见效快、痛苦小等特点,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 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40例 12关利响 刘桂贤 (1.河北省兴隆县人民医院针灸科, 067300;2.河北省兴隆县中医院儿科) 近几年,笔者应用火针点刺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比较满意。兹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均为门诊患者,经皮肤科明确诊断。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6岁;病程最短一个月,最长8年;初次发病者30例,2次以上发病者10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24例,泛发性神经性皮炎16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主穴为阿是穴(病变区域)。配穴:脾俞、肺俞、膈俞、阴陵泉、三阴交、风市。 2(2 操作方法 局部常规消毒,选用中粗火针,将针身烧至白亮后迅速点刺穴位,视病变区域于阿是穴刺3,9下,点刺深度1,3分,其它穴位点刺3,5分,均不留针。每周治疗3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一周进行下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判定 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半年未复发;有效:症状明显减轻,皮损缩小1/2以上;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 3(2 治疗结果 40例中,痊愈2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4 典型病例 夏?,男,38岁,干部。2001年5月17日就诊。主诉:颈部两侧瘙痒2年余。查:颈部两侧皮肤增厚,皮疹暗红,干燥,搔之有脱屑,状如牛领之皮,瘙痒剧烈,过食辛辣及劳累后加重,舌苔薄白,脉濡细。诊为神经性皮炎,取阿是穴、膈俞、风市、脾俞、阴陵泉,依上法火针治疗2个疗程,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5 讨论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以皮肤苔藓化和阵发性皮肤瘙痒为主症,好发于颈项、肘窝、腘窝、背部、骶部、股内侧、会阴、阴囊等部位,多见于成人及老年人。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于“牛皮癣”“瘙痒症”等范畴。本病多因为风湿热之邪蕴于肌肤、阻于经络,日久耗伤营血,血虚皮肤失于濡养,致使皮肤粗糙瘙痒,甚至脱屑。治疗当以养血活血,祛风止痒,除湿清热为主。火针点刺阿是穴加强刺激,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除湿止痒;膈俞为血之会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养血活血,祛风止痒;肺俞、风门、风市通络祛风止痒;脾俞、阴陵泉健脾除湿清热。诸穴合用,共奏散风除湿清热,养血活血,熄风止痒之功。另外,本病顽固易复发,患者应避免精神紧张及过度劳累,禁用烟酒,限用辛辣食品及浓茶、咖啡等,以防止对皮损部位的理化刺激。 治牙痛经验介绍 12徐世洪 徐世芬 (1(乌鲁木齐推拿职业学校,新疆 830001;2.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徐占英教授,六十年代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及教学已有35年,在运用针灸治疗常见病时,疗效显著。在选穴、配穴及手法操作上,既可看出他对传统治法的娴熟,更能看出他不拘一格的独到之处。牙痛为口腔科疾患的症状之一,虽算不上什么大病,但病发往往影响患者进食、睡眠,十分痛苦。徐教授以太阳穴为主,辨证配穴治疗牙痛甚效,现介绍如下。 1 太阳穴的取法及针刺方法 1(1 取法 正坐或仰卧或侧伏,于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中点外开一寸之凹陷中取穴。 1(2 针刺方法 用三寸针向下横刺,过颧于内达颊车前,使针感散发上下颌及颊车部。 1(3 辨证配穴 风火牙痛:下牙痛配曲池、合谷、外关,上牙痛再加内庭;胃火牙痛:配内庭、二间;虚火牙痛:配太溪;龋齿牙痛:配太溪、耳门。 1 典型病例 2(1 何?,男,30岁,干部,1991年3月5日就诊,左侧下牙痛2天,其痛甚剧,不能进食,不能入睡,口臭、便秘、溺黄,舌红苔黄,脉滑数,辨证为胃火牙痛,取3寸毫针,针左侧太阳穴,针尖达颊车前,行捻转泻法,酸麻胀感向上、下颌,及颊车扩散,疼痛大减,再取内庭、二间,泻阳明经热,留针20分钟,间歇行针3次则痛止,一次而愈。 2(2 卢?,男,41岁,教师,1998年9月1日就诊。满口牙痛,时作时止半年余,其痛日轻夜重。前边有十几个牙根松动,晨起有牙向外拔感。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虚火牙 痛,即取3寸毫针针太阳穴,针尖达颊车前行捻转平补平泻法,再针太溪用平补平泻法以滋阴降火,留针20分钟,间歇行针3次,其痛减轻。再针3次而愈。 2 体会 3(1 太阳穴,文献记载多治头痛、目疾、口眼歪斜等症,只有《新针灸学》记载治牙痛。徐教授说“太阳”不治牙痛与刺法有关,文献记载针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不能治牙痛。今用3寸毫针,向下横刺,针过上关、下关前而达颊车穴前,下关和颊车是治牙痛的要穴。一般上牙痛取下关,下牙痛取颊车,而用三寸长针刺太阳,针感向上颌、下颌、颊车部扩散,与透穴近似,且取得较针下关、颊车更好的效果。 3(2 针太阳穴治标,针配穴治本 牙痛为标,而引起牙痛的原因为本,针太阳有立即止痛的作用,而要使其不再复发,必须还要治其本,那就必须对证配穴。牙痛主要与胃经郁火和肾阴不足有关。风邪外袭,郁而化火,火邪随阳明经上窜而发牙痛,属于实证,实则泻之,配曲池、合谷、外关以祛风清热,按手阳明入下齿中,足阳明入上齿中,下齿痛取合谷,上齿痛加内庭,此循经取穴,加强治本作用。胃火牙痛为大肠、胃腑蕴热,循经上炎,配内庭、二间,内庭为胃经之荥穴,“荥主身热”;二间为大肠荥穴,又为子穴,“实则泻其子”,取内庭、二间以泻阳明实热。 虚火牙痛是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引起的牙痛,属于虚证,虚则补之。太溪为肾经输穴又为原穴,取之滋阴降火。龋齿牙痛由多食甘酸,牙齿不洁,浊秽食齿而致。而在人群中,同样多食甘酸,口齿不洁者,有患龋齿者,有未患龋齿者。徐教授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患龋齿者偏于肾虚,配太溪以补肾坚齿,加耳门,可长时间留针(2,4小时),以提高疗效,止痛后须及时补牙,不然易于复发。 3(3 牙痛患者多影响饮食、睡眠,针刺时应选择适当体位,应用适当刺激强度,并注意观察,以防晕针。 穴位注射加针灸治疗枕大神经痛120例 史艳玲 (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内蒙古 028000) 枕大神经痛是指后枕部枕大神经分布区的疼痛,是针灸门诊常见病,约占头痛就诊人数5%。常见原因有颈椎疾病、寰枕部先天畸形、枕部损伤、椎管内病变、感染或中毒性神经炎(流感、风湿病、糖尿病、酒精等中毒继发症状)等。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穴位注射加针灸治疗本病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均为门诊收治的病例,男46例,女74例;年龄26,54岁,平均40岁;病程2,90天。单侧痛102例,双侧痛18例。 2 治疗方法 2(1 穴位注射 取穴:风池,枕骨粗隆与乳突连线的内1/3处(取患侧,若双侧痛则双侧同取)。用药:2%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维生素B100 mg、维生素B0.1 mg 、当112 归注射液2 ml。上药混装10 ml注射器6号针头内备用。方法:患者取低头伏案位,风池穴处严格皮肤消毒后,即可进针,针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1寸,当针进入枕大神经处时,患者诉有后头部放射感,稍退针回抽无血即可将上药注入。3日1次,一般1,3次临床可治愈。 2.2 针灸治疗 穴位注射后休息30分钟或隔日后进行。 主穴:风池、天柱、脑空、玉枕,配穴:外关、后溪,均取患侧,若双侧痛则双侧同取。操作方法:双侧痛患者取低头伏案位,单侧痛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选准穴位,常规消毒。首选风池穴进针,针尖微向下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提插捻转,使病人得气有麻胀感并向上传导达后枕部。次针脑空穴,先直刺2,3分,后针尖向下沿皮透刺风池穴,再次针玉枕穴向下平刺透向天柱穴,最后握拳取后溪,直刺取外关,捻转得气后接G6805电疗仪,使用疏密波,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头痛消失,风池穴压痛阴性,颈部活动正常;显效:头痛明显减轻,风池穴轻度压痛,颈部活动稍受限;无效:症状、体征、功能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本组120例,痊愈102例,占85.0%;显效15例,占12.5%;无效3例,占2.5%。 4 体会 枕大神经起自第二颈神经后支,于风池穴由深层组织浅出,分布后枕部。多由感染或中毒性神经炎、颈椎病、枕部损伤等因素刺激、压迫枕大神经,继发神经炎性改变,引起枕大神经分布区疼痛。此属中医“头痛”“枕后痛”范畴。太阳主一身之表,其经脉自脑后上行巅顶循项背;少阳经脉布枕后部及两侧,循行于项部,且风池穴归属少阳经,故“枕后痛”责在太阳、少阳二经。多由外感六淫或先天不足、或外伤跌仆等导致太阳、少阳经络血脉闭而不通,逆而不顺所致。治疗采取循经取穴法,首选风池穴位注射,药物直达病所。利多卡因首先阻断了神经对疼痛的传导通路,迅速止痛,激素局部给药,更充分发挥抗炎、止痛、消肿、抗毒素等作用。维生素B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修复,当归注射液活血化瘀,与上药共同作用病变组织,改善病理状态使患部气血通畅,疼痛迅速消失。由于药物的持续作用时间有限,所以注射间隔期间配合针灸以巩固治疗。遵循“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近取太阳、少阳二经之病部穴位风池、天柱、脑空、玉枕与本经远道穴外关、后溪相配以疏通太阳、少阳经络之气,通则不痛。穴位注射与针灸合用,充分发挥针、药、穴协同作用,既增强与延续了穴位的治疗效能,又使药物直接作用病变部位,以期在局部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明显缩短了疗程,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针刺结合低频电疗及TDP照射治疗枕神经 嵌压综合征 朱遂银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 448000) 枕神经嵌压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枕部和后颈部刺痛或刀割样放射性痛,且伴有颈肌痉挛,头颈强直,枕下压痛并向乳突及枕顶部放射,头颈部活动及咳嗽时诱发疼痛。在临床中此病不算大病,却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自1995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结合电疗治疗该病21例,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月余;病在左侧6例,右侧11例,双侧4例。均为门诊病例。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疗法 取穴:患侧风池、天柱、肩井、后溪穴。操作:用30号1,1.5寸无菌毫针刺入以上各穴位。风池穴向下颌方向刺1寸,针感向患侧枕颞部放散;天柱穴直刺0.8寸,酸胀为度;肩井穴直刺0.5寸,平补平泻手法,酸胀为度;后溪穴直刺0.5寸,强刺激少许,针感向颈枕部放散为佳.每隔10分钟捻针1次,留针30分钟。 2.2 感应电刺激疗法 针刺完毕,将感应电疗机阴阳两极分别置于枕下和后颈部,电极下加0.5 cm厚湿棉垫,调适当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 2.3 TDP多功能治疗仪照射 在感应电刺激电疗同时,将TDP多功能治疗仪辐射板对准枕颈部,距离约40 cm处照射30分钟。 以上方法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枕颈痛消失,头颈部活动自如;显效:枕颈痛基本消失,头颈活动稍有不适;无效:枕颈痛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治疗2疗程后,痊愈18例,占85.7%;显效3例,占14.3%。其中1次治愈4例,3次治愈4例。总有效率100%。 4 典型病例 崔??,男,32岁,工人,1998年3月9日8时由他人送至我科就诊。代诉:枕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咳嗽及呼吸引发剧烈疼痛,项上线处和风池穴压痛,并向头顶放射。X线检查排除颈椎结核、骨折、肿瘤,初步诊断为枕神经嵌压综合征。用上法治疗1次即愈,为巩固疗效,又治疗2次,随访2年未复发。 5 体会 枕大神经由颈2(C)后支构成,枕小神经由C,C发出,当寰枢关节脱位、半脱位、223 C或C有微小移位时,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筋膜炎、局部淋巴结肿大引起局部炎性渗出、粘12 连等均可压迫枕神经而诱发枕神经嵌压综合征。枕神经为少阳、太阳经循行部位,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治疗以少阳经穴和太阳经穴为主,取要穴风池、天柱、肩井、后溪舒筋活络,通经止痛;结合感应电刺激电疗,纠正颈椎的微小移位,松解粘连,疏通经脉,同时向中枢神经传送冲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解除枕神经嵌压症状;与此同时,辅以TDP照射治疗,应用TDP生物效应,热效应功能,镇痛消炎,提高局部神经的痛阈,促进致痛因素的消失,使受损神经末梢修复。三法相配,相得益彰,疗效确切,大大提高该病治愈率。 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 柏树祥 (蛟河市新站镇河南社区卫生服务站,吉林132506) 笔者自1991,2001年间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均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法治疗56例患者,男14例,女42例;年龄15,67岁;发病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30年。 1(2 诊断标准 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7月第4版《内科学》805页上的诊断标准:(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5)有皮下结节;(6)手X线摄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稀疏和关节间隙的狭窄);(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有上述7项中4项即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主穴:曲池、足三里、风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配穴:视关节肿胀疼痛部位而定,如脚趾痛取太冲、八风;踝关节痛取解溪、昆仑、太溪;膝关节痛取内外膝眼、梁丘、鹤顶、委中;髋关节痛取秩边、环跳;腰椎痛取痛点相应部位的夹脊穴;肩关节痛取肩髃、肩井、肩贞、肩内陵或痛点部位;腕关节痛取外关及痛点部位;颈椎胸椎取痛点部位相应夹脊穴及阿是穴。 2(2 所需物品 医用埋线针数支,大小镊子各1把,将1号羊肠线剪成2,3 cm适量,用生理盐水浸泡2小时后取出,放入75%酒精内浸泡30分钟后待用。碘酒棉球、酒精棉球及医用胶布、一次性注射器、普鲁卡因备用。 2(3 埋线方法 患者充分暴露埋线所需穴位,用碘酒棉球在穴位上做标记并消毒,再用酒精棉球脱碘,持装有普鲁卡因的注射针在每个穴位上麻醉时先得将针头斜面朝上,当针头斜面刺入皮下时先推出1个小丘,边推药边进针,至埋线所需深度为止,然后左手持小镊子夹1段羊肠线将其一端放在注射过麻药的针孔上,右手持医用埋线针缺口向下压住羊肠线一端将其推入穴位。背俞穴在穴位外0.5寸处以45度角向脊柱方向进针,勿直刺,以免伤及脏腑。关节部位视局部情况而定进针角度,埋线后用酒精棉球及医用胶布粘贴针孔,避免出血及污染,48小时后揭掉胶布即可。 2(4 注意事项 埋线后1周之内勿洗澡,初次埋线后针孔疼痛较重,个别患者有发热现象,1周后埋线部位形成包块或硬结,这些症状均属正常反应,不必处理,可自行消失。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10月《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的疗效标准。完全治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关节活动正常;X线检查病变静止,侵蚀减少;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转阴;半年以上未复发。基本治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关节功能有所恢复,血沉下降,类风湿因子转阴;5个月以上未复发。好转:症状减轻。无效: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56例患者完全治愈32例,占57.1%;基本治愈16例,占28.6%;好转7例,占12.5%;无效1例,占1.8%。有效率98.2%。 4 典型病例 栾?,女,21岁,已婚,1993年3月26日就诊。患者临产满月后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经某医院诊断并常规治疗而未愈,现已5个月。面容憔悴,身体消瘦虚弱而无力,膝、踝关节均肿大疼痛,不能自己行走,上肢腕及指关节红肿疼痛,晨起不能握拳。查:Bp14/9 kPa,P:76次/分,T:36 ?,脉濡缓,舌淡苔薄白。化验检查血RF阳性。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予以上述穴位埋线治疗,埋线1次后症状明显减轻并能自己行走,5次而愈。血RF转阴。随访7年未复发。 5 体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RA属中医痹证范畴,由脏腑素虚,营卫虚弱,而风寒湿乘虚内袭,久而成痹。晚期关节僵硬、畸形并丧失劳动和自理生活能力。笔者临床运用穴位埋线治疗RA并观察其疗效,早期病例治愈率较高,晚期病例可以减轻疼痛症状,但难以治愈。穴位埋线是将异体蛋白羊肠线固定在体表一定穴位里,使其产生长效持久柔和的治疗性刺激,经络将其治疗性刺激传到有关的部位和内脏,发挥机体的调节功能。据报道,羊肠线刺激经络穴位后体内的生化测定:肌肉合成代谢升高,分解代谢降低,肌蛋白、醣类合成增高,乳酸、肌酸分解降低,从而提高了肌肉的营养和代谢。埋线所取背俞穴主要调节脏腑功能,充实营卫之气;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用于祛风利湿,调和营血;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又是强身壮体的保健穴,实验证明针刺足三里穴后,中性多核白血球对细菌吞噬能力和吞噬指数显著增高。诸穴相配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御寒抗病能力;关节周围穴位埋线是本着“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又因RA病变始于关节滑膜及周围的韧带,出现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产生非化脓性炎症。通过关节部位埋线可以改善炎症灶的血液循环,恢复滑膜及韧带的正常功能,阻止病变部位恶化,促使肿大关节及炎症的吸收。通过主、配穴埋线可改善整体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气血,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即达到治疗RA的目的。 针灸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 临床观察 赖宏忠 林凌峰 (德化县中医院,福建 362500) 笔者从1995年以来,应用针刺结合温针、拔罐等方法治疗,已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35例病人,并设对照组24例进行比较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均为门诊病人,治疗组35例,其中男5例,女30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2岁,平均36.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3年。对照组(药物组)24例,其中男2例,女2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8岁,平均38.9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9例。所有病例都是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而确诊,两组病人无明显差异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选穴:主穴取曲池、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肾俞、太溪。配穴:风重加用风门、风池;寒重加用关元;湿重加用丰隆、中脘;疼痛剧烈,加用阿是穴。 (2)操作:选用30号毫针针刺,每次选4,6个主穴,针刺后,用1 cm长的太乙药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直到其烧尽。热盛者,针刺后在痛点点刺放血、拔罐,每次放血不超过3个部位,放血治疗3日1次。上述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 留针30分钟,15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2(2 对照组 即药物组,服用芬必得300 mg,每日2次;大活络丹1丸,每日2次。15天为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疗效评定标准按198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昆明会议修订的 ,1,标准。其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近期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35 23(65.71) 6(17.14) 5(14.29) 1(2.86) 97.14 对照组 24 5(20.83) 4(16.67) 10(41.67) 5(20.83) 79.17 由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控制率和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41岁,于1999年3月13日就诊。主诉:反复双手指间关节肿痛3个月。3个月前因被雨淋湿之后感双手指间关节肿痛,活动不利,曾服用药物(具体不详),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并有晨僵2小时。今就诊针灸科门诊。现双手指间关节疼痛、肿胀,并有全身酸痛,神疲乏力,晨僵,舌质红,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弦细。查:双手指近端指间关节对称性肿大,1级肿胀,疼痛2级。查:RF(+),ESR 67 mm/h,ASO>500 U。中医诊断:痹证,气血不足、寒湿内阻。西医诊断:RA。予上述方法治疗,3个疗程后,诸症消失。化验指标皆为阴性。随访1年,未发作。 5 体会 由于RA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多见于30,50岁女性,我国人口的发病率达0.32%,0.38%,由于常累及软骨和骨质,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畸形和功能障碍,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它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许多医家称之为“顽痹”。由于其病因尚不明确,发病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当今尚缺乏根本的治疗方法。笔者在临床上应用针刺为主的治疗方法,同时应用温针治疗,可达到温通经脉、散寒祛风之功效。对于热症患者应用点刺放血,以泻其热。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取得了满意疗效。由于本组病例数量有限,有待于临床上进一步验证。 6 参考文献 1 周翠英,等.风湿病中西医诊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43 现代推销理论在针灸国际化中的应用 刘 全 指导:吴 强 (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99级,福州 350003) [摘 要] 针灸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是较早为世界所认识的~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认识”还刚刚进步到“部分认同”~步伐稍显缓慢。笔者从现代推销理论着手~以现代推销理论原则为经线~横向寻找针灸走向世界的突破口~希望能找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金针之路”。以图能加快针灸国际化的过程。 [关键词] 现代推销理论原则 针灸国际化 1 现代推销术及其重要性 推销是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推销员确认、激活和满足顾客的需求,并达到买方和 卖方长期的互惠互利的目标。推销的特点是以说服为核心,以顾客为向导,是传递信息的过程,并且,推销活动要受到各种环境的制约。推销的基本方式为“AIDA”模式。即: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ing(唤起顾客兴趣);Deside(激发购买欲望);Action(确定购买)。 推销,既是说服与暗示,也是沟通与要求。婴儿用哭声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存在,政治家 借各种传媒宣传自己的政治产张,艺术家用表演诠释自己的人生理念——这些实际上都是在进行推销。在竞争分外激烈的今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守株待兔”族早已无法生存,只有大胆而有技巧地将自己推销出去,才能充分领略“外面的那个天”。 2 针灸在世界上的现状和剖析 20世纪70年代中国以针刺麻醉为突破口,在国际社会掀起一股渴望了解针灸和应用针 灸治病的热潮,西方医学界逐渐消除了对针灸的误解,部分人还对针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成立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制定了《穴位名称国际标准》等。至90年代,针灸的临床应用范围已扩大到四个方面,即经络诊断、针刺麻醉、针灸保健及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的病症达800余种,其中约30%,40%疗效显著。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ion of Health NIH)举行针灸听证会,认为针刺疗法对许多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作用确实,而且副作用极小,在部分疾病中可以广泛应用。这就为针刺疗法和针灸医学在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中加速普及和推广奠定了重要学术基础,为中医针灸进一步走向世界提供有利机遇。时至今日,全世界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针灸医疗,从事针灸的人数约20,30万人,有些国家和地区还开展了针灸教育和针灸研究工作。 一个文明古国用千年的历史、亿万人的亲历,证明了针灸的显著疗效和低毒副反应,可为什么在这个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针灸还没能为世界所广泛接受,还没被列入主流医学呢,NIH有关针刺疗法听证会的总结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针刺疗法目前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原因,是“尚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疗效的对比资料,以及进一步的理论上的研究”。有鉴于此,现今国际国内针灸界都一起在向这两个方面努力。可是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别,不仅仅是历史差了数千年。文化背景和语言的巨大差异——就连人们思考的方式也完全不同——使中西方的交流,只要是涉及到语言文化的,都存在着不小的困难。针灸、中医不仅仅是医学,更是哲学,中国的哲学。所以要让西方人按他们的思维方式完全认同针灸,那委实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将针灸作为一种商品,运用商业法则,进行合理、合适的推销,这可能对已经高度商业化的西方社会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3 现代推销理论在针灸国际化中的应用 针灸国际化中使用推销,就是要充分摸透外国人的脾气口味,对症下药。先寻求突破口,占领了突破口,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了。如何寻找突破口,如何缩短时间,推销便是很好的一条捷径。 前面提到了推销术的“AIDA”模式,即“引起注意、唤起兴趣、激发购买欲望、确定购买”,对照针灸现状,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已经很成功,通过针灸麻醉,很有技巧地引起了世界的注意;现代医学在征服各种危害人类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医源性和药源性的病症,现代医学界开始对毒副作用小的针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回归大自然的时尚,又使患者对一切“绿色”的东西很感兴趣,这怎样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乃至最后接受针灸治疗,谁都知道要“大力推广”,可是“大力推广”是一句空话,实际点,就是推销——成功的推销。 成功的推销,就是灵活地运用推销原则,并最终达成“长期互惠互利”的目标。现在笔者将联系“戈德曼推销原则”,将目前流行的推销十大原则应用于针灸国际化的推广中。 (1)“你推销的不仅仅是商品,而是产品的使用价值观念”。在针灸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要推广——要让世界接受的是什么。我们推广的不是“仅仅作为医疗保健手段‘之一’的针灸”,而是针灸有异于其他医疗手段的特殊“使用价值观念”;我们推广的不是一种游离于主流医学外的“替代疗法”,而是“以良性、双向调整为特点的,高效、安全、经济、方便又无创伤”的,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一种“绿色”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使用价值”是商品与物品之间的区别点。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特性。推广针灸,不是“生产什么买什么”,而是“需要什么买什么”。时代呼唤自然的回归,人们向往“绿色”物品,而针灸又恰有这一方面的优势。我们应抓住这个趋势和优势大力推广针灸在无创痛、低毒副作用方面的优势。 (2)“在决定购买某样产品以前,只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这里点明了消费群体具有盲目性从众性。推广针灸的最终目的,是使大多数的人能首选或考虑选择针灸作为治疗和保健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推广的对象是没有什么医疗常识的大多数的普通民众, 而非少数具有专业知识的群体。我们作了许多努力在针灸现代化上,无非是想取得西方主流医学的认同。可为什么不多花一点时间和金钱再说服盲目的消费者来认同我们,来一场“由下而上”的“革命”。当年针灸打响走向世界的第一枪时,首先对我们感兴趣的不是西医专业人员,而是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记者。利用消费者的盲目和从众性,及现代商业社会的广告效应,再加上针灸本身的实力和魅力,不难抓住消费者的心。“阳春白雪”既然曲高和寡,不如“下里巴人”。 (3)“习惯势力是推销员的最大敌人,同时也可以成为推销员的最好伙伴”。这就要说到西方主流医学对针灸国际化的影响了。现代医学凭借其先进的技术设备、精确的诊断、客观的数据和立竿见影的疗效,确立了在当今主流医学中无可替代的权威地位。权威性也就意味着排他性,因此给了针灸国际化许多阻力。能不能化“敌”为友,就需要很高的技巧。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对方强调针灸在什么什么方面有优势、在什么什么上比西医强,这是扬威法,更是树敌法。我们寸土必争,现代医学当然分毫不让。要迅速将双方的共识提升到“为人类健康服务”的高度,在这一伟大共识下,求同存异或冰释前嫌、携手共进都是可行的。针灸在镇痛、麻醉方面的疗效,不是已经为西方同道广泛认同了,为什么,因为这样确实能减少病人痛苦~中国人强调“知难而上”,逆流挽舟,虽然有挑战精神,但明显费时费力,犯了“愚公移山”式的错误。鸟折下翅膀是为了下一次的振翅,人弯下膝盖是为了下一次腾空。针灸的暂时低头,也是为了将来的迎头赶上。 (4)“积极推销和倾力推销是截然不同的”。积极推销是“顾客需要什么我就卖什么”,而倾力推销则是“我推销什么就卖什么”。很明显,前一种抓住了顾客的需求,从而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主动性,而后两种比较消极,缺乏竞争力。针灸的国际化推广亦然。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推广的基础,也是推广的目标。坚持这一基础,是推广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5)“没有任何人只单单考虑产品的质地优良便采取购买行动”。除了产品的质量因素外还有宣传、价格、服务、运输、售后等诸多因素可以影响购买。这一点可以这样理解:消费者在决定购买商品前,会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但也可以这样理解:出售商品时,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消费者是有盲目性的,前一点不现实,后一点正是我们需要的。推而广之,针灸当然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胜过现代医学,但只要充分发掘并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吸引并影响患者的选择。譬如在乳腺增生病上,西医除了手术摘除外,尚无特效疗法。而针灸通过辨证施治,却能收到不错疗效,为许多惧怕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新选择。西医手术见效快而创伤重,西药峻猛而毒副作用强,这是现代医学的劣势,也是针灸的优势。 (6)“产品价格本身很少是达成交易的主要原因”。针灸推广过程中,不应一味强调“价格低廉”。不要因为针灸“MADE IN CHINA”就不敢提价格。“物美价廉”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优质的服务,当然要有相匹配的价格。价格定位,在整个针灸的推广战略中占有很大比重。既要考虑群体的可接受价格,又要考虑到自身的市场定位,以免有“水货”之嫌。千年前,中国瓷器风靡西方,尽管价格不菲,趋之若鹜,因为这是文化和工艺的精炼。适宜的价格,既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又是对消费者的尊重。 (7)在推销中与顾客争论而获胜往往意味着推销的失败。在产品推销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顾客的非难,或是挑三拣四、或是无理刁难。此时若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与顾客争吵,不论输赢,推销都已失败。在针灸的国际化推广中,一定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毕竟我们的对象是没有什么医学知识的群众。怎样处理呢,首先要明确,顾客之所以会非难,会挑剔,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购买的想法,想进一步了解产品,或是因为要压抑内心的购买欲望而为自己找借口。不论是哪一种,都说明了你已成功地激发了顾客的兴趣,而且使他们有了购买的意图。因此我们不必激烈地与顾客争吵,而应抓住顾客已具购买意图的心理,就顾客的一些疑问进一步展开宣传,慢慢打消疑虑,或使他们的购买欲望进一步加强。顾客是上帝,与上帝争吵,当然讨不到好。 (8)在“推销时并未对顾客发表任何意见,也很少能达成一项协议”。接着第7条,与顾客争吵固然不好,但对顾客的意见避而不答,就更不好了。道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谁会买一件自己看来一无是处的东西呢,因此针对顾客的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和误解,我们还应当礼貌地指出并纠正,是“据理论证”,不是“据理力争”或“得理不让”。 (9)“仅仅更改某句话的几个字可能达成一项协议或葬送它”。语言是思想的反映,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推广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当然还有很高的外语水平,才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选择最合适的语言。明智的大公司都自己培养营销人员,因为这样的人才会更好地了解公司的产品、公司的文化。针灸国际化,也需要一批针灸界自己培养的高水平的营销人员,既对中医、针灸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又精通外语、熟悉外国文化。这样的人才能在寥寥数语间抓住患者的心。 (10)“顾客并不总是正确的”。上帝也会犯错,不是吗,可是对于上帝的错误,我们又能怎样呢, 4 结束语 现代推销是一门技巧性很高的艺术,也是一门推广的哲学,既适用于产品的推销,也适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是金子,但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会闪闪发光,数千年成功经验证明针灸确实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或许是金子蒙上了尘埃,或许是人们的眼睛蒙上了尘埃,针灸这块金子至今还没发出它应有的光芒。针灸的国际化需要推广,而现代推销理论恰如一阵清风、一盏明灯,相信它能拂去尘埃、驱逐阴霾,使针灸重新在人们眼前耀眼夺目。 针灸临床发展需要怎样的针灸医师 王春芳 (武昌车辆厂职工医院针灸科,湖北 430062) [摘 要] 了现存针灸临床的弊端~提出了针灸临床改革的方向~最终结论是针灸临床的发展必须提高针灸医师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素质。 [主题词] 针灸临床 发展 针灸医师 现存弊端 改革 针灸医师是针灸临床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已是针灸临床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事实,但唯有良好的针灸医师才能真正成为针灸临床发展的动力,反之则成为阻力。针灸医师的良好性取决于所受医学教育的程度,病人及病情的判别性,治疗手段的多样性。 作为一个良好的针灸医师,除了理所当然地要具备现代医学组织对医师的一般要求或通行要求以外,从根本上说,要具备有效解决针灸临床中具体的病人及病情的综合能力。比如病人类型、病人心理、病变范围、病变程度、病变阶段等表现病情特点或状态的最重要最基本东西必然会对针灸医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挑战。基于此,我们来谈谈针灸医师在针灸临床发展中的地位、现状及发展方向。 1 针灸医师面临针灸临床的特殊性 用中医针灸理论指导临床,为病人解除疾苦,是针灸临床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现行的针灸临床,无疑是必须体现中医针灸理论所要求的一般规律,但它又有特殊的质的,用针灸疗法开展针灸临床工作,并且针灸临床科的设置本身又有其特殊性。针灸临床分科不是采用西医对人体疾病的认识,按生理学系统分类进行分科,而是以针灸疗法分科的。针灸临床的这种一般性与特殊性,显然对针灸医师的现存状况会发生不同影响。制约针灸临床发展的因素还有经络的实质还在探索中,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与不能完全与现代科技理论相结合的经络理论并存;针灸临床在中医院受重视与在西医院不受重视并存;少量针灸专业人才从事针灸临床与大量专业水平不高者从事针灸临床并存;少量一专多能的针灸医师与大部分仅以针灸谋生者同时存在;少数患者对针灸疗法的认可与大部分病人的盲目无知并存;现代针灸教育的开放性与传统针灸教育的保守性、落后性同时存在等等。这些因素表明针灸临床的发展模式所需要的社会条件较差,必须有针对性地尽可能快地加以调整与改变。基于上述因素,作为一名合格的针灸医师,除必须具备一般医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外,至少还要承担如下职责,这种职责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中西医结合、一专多能。第1,充分吸取现代科技的精华,不断完善与更新知识结构,跨越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间的鸿沟,缩短针灸现代化的进程;第2,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特征,创造和运用多种治疗方法,更深入更广泛地开展针灸临床工作,提高针灸临床的疗效水平。 2 现行针灸临床存在的弊端 对于针灸临床发展来说,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人才问题,包括人才的结构,人才的数量,人才的素质。立足于发展中医药事业这个大背景来考虑现实中国的针灸临床工作,其不合理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如下3方面:第1,针灸独立分科的不合理性,以针灸疗法作为分科标志,容易误导患者,以为去针灸科看病必定针刺,甚至有的医患人员视针灸科为医技科室,并不能检查诊断疾病;第2,治疗手段单一落后,大部分针灸医师只局限于针法或灸法,并没有充分满足针灸临床工作的需要,致使部分病源流失;第3,人员素质偏低,局限于历史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针灸医师大部分未经正规专业学习而走上临床,致使针灸从业人员起点低,社会关系各异,难以管理和规范。80年代初,各地中医学院均开设了针灸本科专业,这就为针灸临床相继输送了一批新鲜血液,但在目前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各类照顾顶职、转行上岗行为大有人在,甚至挤走正规军,致使目前大批针灸学士滞留学校,抑或弃医从商。应该指出,这种分科不合理,手段单一,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是以医疗部门对政府、微观经济单位对宏观管理部门的隶属关系为基础的。因此,造成了针灸人才的浪费和流失,在面临针灸临床研究与发展时,往往力不从心效益低下。 3 针灸临床改革的方向 按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要求,改革现行的针灸临床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如中医药事业的政策落实,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塑造等都是其中关键环节,必须下力气抓好。着眼于针灸临床本身从改革方向上必须把握好以下3点:第1,取消以针灸疗法分科的形式,在各科设立针灸治疗组,使针灸象药物一样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手段而被采用;或者作好针灸适应症的宣传,选择疗效较明显的病种及病人,使针灸科形成固定的病源群,然后根据每个针灸医师的特长按病种分类管理病人。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病尽所治。第2,针灸医师应以针灸事业为基点,不断进取和创新,做到一方多法,因病因法,具体体现在如下3方面:?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支奇葩,针灸医师担负着挖掘和弘扬经络、腧穴等理论的历史重任,务必献身于针灸事业;?针灸疗法是一门古老的医术,在没有完全被人们认可的情况下,许多病人,尤其是年轻患者易产生惧针惧灸心理,因而仅做针灸治疗是不易被患者接受的,宜广泛开展按摩、足疗、药疗等多种方法,以适应各类患者;?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同样针灸临床医师必须吸取现代医学的精华,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例如风行于20世纪90年代的小针刀疗法是一种起源于针灸而不同于针灸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疗法,它以强大的生命力吸引了数十万医务工作者去研究,针灸医师理应率先研究,为我所用。第3,完善针灸医师的开放教育与针灸医师的管理。针灸临床所面临的疾病是从上到下,从内到外,这决定了针灸医师需要系统而全面的理论基础,丰富而深刻的临床实践。因此,定期定量对针灸医师进行开放教育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去神经科、骨伤科的进修等。有了良好的人才,之后需要的便是人才的管理,针灸医师的临床地位在中医院勿庸置疑,在综合性医院尚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比如职称问题和待遇问题等,这些原则性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针灸临床发展。 经络科学本质与针灸诊疗规律及原理 ——再论经络概念剖析和与血管及其神经的关系 袁其伦 (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重庆 400030) [摘 要] 将经络的科学本质应用于针灸学的理论阐释和临床实践中。科学地总结出一般性,反射性,调节、防御性,兴奋性,调节、交感抑制性,抑制性,调节等三大规律。这些成果涵盖了传统针灸学的诸多调节法~也指导了现代临床诊疗效果的提高。由此又可以合理地将针灸针麻原理归纳为生理应激。总之~通过笔者三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在本质继承传统针灸学的基础上~不仅进一步佐证了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可以充任经络的主要物质基础~而且还一脉相承地率先创建了科学的现代针灸学体系。 [关键词] 经络本质,交感神经系统~诊疗规律~生理应激原理,现代针灸学 众所周知,经络本质的揭示及针灸针麻原理的总结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声望的重大问题,面对国外研究的快速发展,我国针灸界早就有了空前的紧迫感。因此近数十年来,我国将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勿庸讳言,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是国家科研队伍却至今仍未取得重大突破。笔者认为,其中根本原因就是许多研究者因循守旧,缺少创新思路,因而久久未能开拓出新局面。 笔者不仅认识到了针灸针麻研究中的误区,而且以自己三十多年的潜心钻研,并通过临床-理论-临床的反复验证过程,终于使许多重大难题得以攻克。下面就针灸针麻原理及诊疗规律等问题作一阐释。 1 针灸针麻研究的误区和新区 1(1 研究思路方面 科技现代化的春风早已吹进了传统医学的大门。尽管传统医学有许多精华和经验需要继承和挖掘,但是也应该看到其中有许多不科学的东西,特别是这些东西越来越与当代概念相碰撞,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乱和损失。这已经明显影响了中外医学的交流,也妨碍了我国新医药学的早日创建。难道传统医学及针灸学的现代化非要遵从古代的框架和术语吗,难道本质的继承和科学的创新就不是研究之路吗,伟大的爱因斯坦说过:“事物的任何一次革命性突破,都不是具体方法技术的积累和改变,而首先是观念和意识的改变。”由近几十年经络及针灸科研的艰难经历,可以反衬出针灸学现代化的创新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 另外,可以说众多的实验研究已经为现代针灸学的总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面对科研成果的堆积而使人们无所适从的时候,就特别需要有人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汲取各学派之长和众资料之精,归纳和提高科研成果的内在价值,从而系统地完成众多科研的大目标。笔者就是这样在理论和临床方面潜心研究坚持了三十多年,在实验针灸学的基础之[2]上,努力走出研究误区和开拓新区,从而以创新精神基本完成了针灸学现代化的科学模式。 1(2 物质基础方面 作为植物性传出神经的交感神经及其相应的内脏性(交感性)传入神经是很常见的解剖学生理学名词。可是由于它们两者常常混合在一起,更由于内脏性传入神经在解剖上与躯体性传入神经“无有差别”,所以人们往往忽略了它的存在。在许多文献和研究资料中,却用交感神经一词以概之,违背了神经反射弧的基本概念。这种情况在躯体性神经占主导地位的针灸研究界,更加重了一些科研的误导,致使许多人有意或无意地放弃了生物医学这条已知结构的已知功能和未知功能的研究之路。 面对这种误区,在1986年北京召开的“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上,笔者正式宣读了经络本质的“血管及其神经学说”,和针灸针麻机理的“系统性调节学说。”这两个学说的根本点就是以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的物质性来认识经络的主要科学基础,以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的功能性来阐释针灸针麻原理及诊疗规律。这样就开辟了针灸针麻原理研究的一个新区,从而取得了从文献、理论和临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这些都集中表现在了笔者先后出版的100万字的中西医结合的专著之中:即《现代针灸学概[3][4][5]论》、《现代针灸学的理论与临床》、《现代针灸学临床实用手册》。 2 现代针灸学的五诊法 在传统医学的诊断手段中,通过望、闻、问、切而知晓经络及它所反映的证候,千百年来成功地防治了中华民族的各种疾病。笔者吸取了这些经验,又科学地以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为基础,并以占主导的和灵敏的交感性神经为重点,提出了以望、问、按、切、检等五种方法的经络复合诊断法。通过这种五诊法,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机体的各种机能状态,以及器官或组织的功能状况,从而更适用于现代针灸临床的实际情况 。 2(1 望诊 现代针灸学把望诊的重点放在精神和形色两方面,这是因为它们能较好地反映交感神经系统及血管系统的机能状态,从中也本质地反映了经络的机能状态。例如望诊中患者性情急躁,易于激动,神经过敏,气粗多言的精神状态,以及面红耳赤,或两颧潮红的形色状态,也都可以用整体或局部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来解释。 2(2 问诊 问诊的重点在冷热、汗、痛3个方面。例如患者告之恶寒怕冷,手足发凉;身冷少汗或冷汗;机体麻木或痛觉迟钝,那么就可以用整体的交感神经功能低下来解释。如果局部组织痛觉迟钝或麻木,则可用该局部的交感神经功能低下来解释。 2(3 按诊 按诊的重点在局部形态和感觉方面。例如多个穴段皮下有结节或条索状物,相应部位有温度升高或痛觉过敏,并且对全身已有明显影响,那么就可以用该处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来解释。 2(4 切诊 现代针灸学认为脉象本质是通过血管(如桡动脉)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反映心血管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变化,进而诊测人体生理病理的状态。例如数脉可以用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来解释,并在各种发热、心动过速、高血压等病症中多见。 2(5 检诊 现代针灸学吸取了现代医学中的各种进步和新颖技术,如多种物理检测、化验、X线、CT、内窥镜等都可积极应用,并用来为针灸学的诊断和治疗服务。例如现代针灸的经络检诊,由于穴温和穴电都能及时和细微地反映出血管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因此应该是比较好的经络诊断法,这在临床已有较多应用。 3 现代针灸的调节规律 对于国内外几十年来的大量研究成果,笔者认真作了梳理和归纳,并以在经络复合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交感性神经为红线,从而获得了针灸众多调节效应的规律性认识。这些科学认识揭示了针灸调节机理,使传统针灸学中的医理和治则等得到了合理地说明。 3(1 一般性(反射性)调节规律 在针灸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中,笔者把通过比较局限的神经节段性反射活动为主要调节作用的一类规律归纳为一般性调节规律。例如比较典型的例子可以举如河北董承统教授对“烧火山”和“透天凉”的研究。他们认为在烧山火手法作用下,针下可出现温热感,同时肢体容积曲线上升,反映了末梢血管呈舒张反应;在透天凉手法作用下,针下出现寒凉感,同时引起肢体容积曲线下降,反映了末梢血管呈收缩反应。另外在临床治疗中,如以局部艾灸治疗冻疮,以轻揉按摩治疗局部皮肤痛,以针刺阿是穴治疗网球肘等。这些基本上都是通过比较小的或中等刺激量,又以局部穴位或患处(阿是穴)为主要刺激对象的针灸方法。 对于其中的特点,可以分析得到是以中枢的比较局限的反射性联系为主,尽管这种联系可以在脊髓、延髓,以至脑桥等处发生,但较少发生弥散性的植物性神经反映和体液反映。自古流传的“心胸内关谋”“肚腹三里留”治疗经验,在很多情况下的针灸调节也应归入这一规律。其中以交感性神经局部节段的自主性反射活动及效应,解释了针灸相应穴位对内脏器官的特异性调节作用。 3(2 防御性(兴奋性)调节规律 在针灸治疗中有一类情况,即应用强烈的针灸刺激作为激源以激活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为特征,并以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兴奋为主要表现的调节。我们把这一类的调节规律归纳为防御性调节规律。其中安徽马如纯教授的实验研究提出,在强烈或特别强烈的刺激作用下,很容易激活兴奋阈值较高的外周神经纤维,如?和?类纤维及其末梢所形成的各种感受器。由此就可激活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并通过后者的弥散性反射活动影响到整个机体的兴奋作用。其中以延髓兰斑核、下丘脑室旁核以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为主。这种神经—体液的一系列变化,可以促进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增强机体的防疫抗炎能力。 临床研究表明,在医治某些疾病如休克、昏迷、神经麻痹以及急性扭挫伤、淋巴管炎等感染性疾病时,往往可以应用大或很大的刺激量(如三棱针刺血),作用于某些对痛觉比较敏感的穴位(如人中、十宣、阿是穴等),那么就可以出现复苏,提高血压,促进新陈代谢,及抗炎、消肿等功效。即使治疗某些慢性病如慢支炎、哮喘、淋巴结核、痔疮等也可以在相关穴位用化脓灸、穴位埋藏、三棱针挑刺等刺激量大的方法刺激之,并能达到上述功效。很明显,防御性调节规律的特点是以全身性的神经-体液反应为主导,亦有针刺局部痛阈暂时上升,血液免疫和内分泌等系统随之被激活等表现。但必须指出的是,当刺激量过大造成伤害时,机体内部将出现病理应激过程。 3(3 交感抑制性(抑制性)调节规律 在针灸治疗中还有一种情况,即把针灸刺激作为一种激源,以激活中枢内啡肽能神经和5-羟色胺能神经为特征,并以交感神经系统发生抑制为主要表现的调节,我们把这一类的调节规律归纳为交感抑制性调节规律。北京的韩济生教授比较系统的研究资料指出,在比较强烈的针刺刺激下,可以比较容易激活兴奋阈值较低的外周神经纤维,如?和?类纤维及其末梢所形成的各种感受器。由此又激活机体内部的脊髓胶原区,延髓中缝大核,中脑中央灰质,下丘脑弓状核等处,并形成以交感神经系统抑制为主要表现的交感抑制性调节反应。 临床研究表明,在医治某些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失调症和多种痛症的时候,如果应用痛感不明显或可耐受的中、大刺激量作用于那些对压觉敏感的穴位并产生针感,那么就容易产生较好疗效,从而达到镇痛、降压、调节脏器功能,修正神经失调,恢复机体平衡等目的。究其特点,是以全身性的神经-体液反应为主导,并仍存在着局部神经反射;在刺激适宜并持续的情况下,不仅交感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而且这种抑制还可扩散到大脑皮层进而达到内抑制的新境界。 4 针灸针麻原理的总结 通过上述当前针灸研究中3种典型方式方法的归纳,以及相应中枢变化的总结,使3种针灸的现代调节规律显露了出来,进一步说,其中不仅可以完全涵盖古代针灸经验中的各种法则或治法,而且在笔者30多年的临床治疗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6]深入的研究还表明,蔡翘教授提出的生理应激概念。完全适合于认识针灸刺激及功效,这也就是说三大调节规律在内涵上反映了针灸针麻的生理应激原理。笔者以经络的科学本质为枢纽,进一步归纳出了针灸针麻刺激时可以激活的体内主要的物质基础,即生理应激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交感神经系统,血管系统,血液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递质系统,中枢痛觉调制系统,内脏系统等七个子系统。在实施针灸针麻术时,可以产生各子系统内相应的反应性调节和子系统之间的平衡性调节。这两种调节反映了以经络为红线的针灸针麻的各种功效。在这种原理的指导下,如果能有的放矢地应用3大调节规律于临床治疗,那么就可以实现能预期的良好疗效。 例如针刺麻醉术是久经考验的,但其科学道理却众说纷纭。然而,站在生理应激原理的立场上,针麻术本质上是以实现全身性的交感抑制性调节为主,达到大脑皮层内抑制深度的一种刺激方法。国内外的资料还表明,尽管气功,以及瑜伽、暗示、松弛反应等也能诱发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的降低或抑制过程,但针麻不仅以有实际刺激机体感受器和有针刺刺激的神经节段反射为特点,而且还有部分中枢神经核团出现兴奋过程的现象。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证明上述分析,深入研究则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气功本质和人体生命科学中的许多奥秘。 5 针灸学新的施治法则 在传统针灸疗法的施治法则中,体现了古代医家对调节规律的一些经验总结。例如“补虚”与“泻实”,“治本”与“治标”,“治急”与“治缓”,“扶正”与“祛邪”等等。但是,这些治则比较笼统,概念比较含混,基本处于经验水平,在现今的实际应用中出入较大,因而影响了临床疗效的明显提高和针灸交流的科学推广。现将现代针灸学中的新施治法则简介如下。 5(1 逆反治疗法 逆反法是一般反应调节规律的应用之一。此法适用于局部交感神经功能的相对亢进或相对低下的状况,并以与器官或组织表现的症状相逆或相反的针灸办法治疗之。此法的特点是选取与病灶有基本相同躯体性或交感性神经节段的穴位,应用超小、小或中刺激量的针灸方法,激发相应神经节段反射,进而调节该病灶的功能状况,得以治疗病症和恢复平衡。其中的调节效应与病灶器官或组织的原有功能状况有很大关系,因此具有双向性。此法类似于古代“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办法。因此在针灸临床中,逆反法多应用在局部止血、解痉、消肿、止痛,以及内脏器官的调节等方面。例如治疗由寒湿所引起的冻疮时,应用艾灸或红外线照射等温热治疗,就是典型的逆反治疗法。 5(2 顺应治疗法 顺应法是一般反应调节规律的应用之一。此法除了应用与器官或组织表现的症状相顺应的针灸办法之外,其余的皆与逆反法相同。顺应法临床多用于局部交感神经的相对亢进或相对低下的状况时的止痛、除热、逐瘀,以及内脏器官的功能调节等方面。例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红肿痛热局部症状时,就可以用艾灸或红外线照射“以红制红”和“以热制热”;用三棱针刺血并拔罐“以痛制痛”和“以肿制肿”,就可理解为顺应治疗法。 顺应法还可应用于在机体原有基础之上增进功能的保健治疗。例如在平常状态时,通过针刺曲池穴以防止血管硬化并预防高血压病;通过灸疗足三里以强健胃肠道消化功能和腿部行走能力等等。 5(3 抑衡治疗法 抑衡法是交感抑制调节规律的应用之一。此法适用于治疗全身性(包括局部影响全身的那些病症)的交感神经系统机能的相对亢进或绝对亢进的状态。抑衡法要求选择那些非常敏感(除痛觉外)或靠近神经束枝的那些穴位,并以中等或大刺激量法刺激之。为了实现和深化抑制性调节的神经—体液反应,刺激时程应持续约15,30分钟。这些刺激条件可以激活体内的生理应激系统,进而在体内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高的兴奋性,以及增加血中内啡肽的含量,并达到调节平衡的目的。因此,抑衡法的特点,一是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在已经升高的情况下恢复到平常态或平衡态;二是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在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加强该系统的抑制性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抑衡法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当代生活和工作节奏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例如属全身性病症的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内脏器官病症如心动过速、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内分泌失调症如甲亢症、糖尿病等。针刺麻醉术也是典型的抑衡法,使交感神经系统处于抑制和稳定的状态,从而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5(4 通激治疗法 通激法是交感抑制调节规律的应用之二。要求和机理基本与抑衡法相同,但多以通过疏通血管,激发神经粗纤维达到治疗多种躯体痛、神经痛及脉管疾患等所引起的交感神经系统的相对或绝对亢进状态。例如腰腿部肌肉痛、坐骨神经痛、各种神经炎,及脉管炎、血管阻塞性疾患等。通激法常选择阿是穴及对痛觉不特别敏感的穴位;又应用拔罐、刺络拔罐、穴位注射、推拿按摩等医术刺激之,以改变器官或组织的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并促其产生抑制效应。这个过程所实现的镇痛、舒缓肌肉痉挛及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等功效,正是治疗上述病症所需要的。 5(5 防疫治疗法 防疫法是防御反应调节规律的应用之一。此法适用于全身性(也包括局部)的交感神经系统机能相对低下或绝对低下的状态。防疫法强调选择那些分布有丰富血管和淋巴管、神经的穴位,及对痛觉敏感的穴位,并要求以大或超大刺激量法刺激之。以此就可通过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和血液免疫系统,从而激活生理应激系统,并以兴奋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为主轴迅速提高机体内的防御免疫能力。这对于维护机体平衡和治疗需要增强免疫机能的各类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如多种传染病的初期和中期,各种炎症性疾病,以及肿瘤和艾滋病等;也适合于治疗超敏免疫反应如荨麻疹、哮喘等病症。防疫法突出了针灸疗法调动机体内部防疫抗炎能力等内因的特点,尽管刺激量有时超大甚至有痛感,如三棱针刺血和化脓灸等,但临床仍然有广泛的应用。 5(6 复兴治疗法 复兴法是防御反应调节规律的应用之二。此法适用于全身性的交感神经系统机能的绝对低下状态,及局部交感神经功能的相对或绝对低下的状况。复兴法要求选择大或超大刺激量刺激对痛觉敏感的穴位、及有丰富血管和淋巴管、神经的穴位,以激活局部的交感神经及整个交感神经系统,从而提高局部神经的复苏能力或兴奋整个机体的防御反应系统。所以此法的局部适应症有各种神经性和肌肉性的麻痹或瘫痪,如面神经麻痹、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等;其全身性适应症如休克、昏迷等。复兴法的特点是注重提高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与防疫法注重于免疫抗炎有些不同。例如在治疗慢性病时,为减少患者的痛苦可少取痛觉敏感穴,但可采用多种针灸办法复合治疗之;刺激强度以能耐受为度但可延长刺激时间等。 6 小结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经络的物质基础主要是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的论点的基础上,本文继续在针灸学领域内,诸如诊断、调节规律及原理、治疗法则等重大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应用。这不仅一脉相承地佐证了经络的科学本质,而且还创新地发展成了科学的针灸学——现代针灸学。这种新体系近十多年来在国内外已有了[7,8]一定的影响。也许有些人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见解,但是现代针灸学的出现是近几十年针灸科研催生的硕果,也使传统针灸学的科学精华已经可以与现代神经—体液理论有机地联系起来了。因此,这种崭新模式和科学体系也应该是现代世界所需要的现代针灸学~ 7 参考文献 1 徐斌,杨兆民.实验是建立现代针灸学的基础.中国针灸,2000;20(3):183 2 王岱.针灸学科学体系的新模式.北京针灸骨伤学报,1996;1:57 3 袁其伦.现代针灸学概论.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 4 袁其伦.现代针灸学的理论与临床.香港:华杰国际出版有限公司,1997 5 袁其伦.现代针灸学临床实用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6 蔡翘.Selye应激学说与生理应激.生理科学进展,1963:5(1):1 7 Yuan Qilun. O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1999; 10(4):361 8 张俊庭总主编.共和国名医专家大典.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378 火针治验点滴 张进成 (新疆石河子党校卫生所,新疆石河子832000) 火针即古代“焠刺”。因须将针具烧红刺入病变区或穴位,使人望而生畏,致使用者越来越少。笔者从事针灸三十多年,实践证明只要选择好适应症,刺法正确,其疗效为其它方法所不及。今将使用中点滴经验介绍于后,敬请同道批评指正。 1 浅表部位脓肿 用火针点刺脓肿顶端。直径大于1 cm的脓肿呈梅花状刺,排尽脓液无须引流,外敷消毒纱布,治疗1次即可痊愈。点刺时病人几无痛感,尤其指趾端脓肿,可立即止痛。 例1 刘?,73岁,左耳郭囊肿,到医院多次穿刺引流并注入硬化剂,致软骨感染,形成3 cm?2 cm?1 cm脓肿,用火针点刺五点,流出米汤样夹有豆渣状脓液,2周后创面平复,无复发。 例2 石?,15岁,左食指端剧痛,伴畏寒,发热2天,就诊时见指端脓肿形成,火针刺出脓液后痛即消失。1周后病指端表皮脱痂。 2 颈部淋巴结核 火针施术时,押手固定病灶,针刺深达核中心髓质部,呈品字形每核刺3针,肿大的淋巴结可在2周左右开始消散,针后不留疤痕。 病例 张?,40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者如枣,小者如花生仁,质韧活动尚可,无压痛,病理切片为淋巴结核。经正规抗痨治疗半年,包块无变化,用火针刺后10天,包块开始减小,一月后消退。 3 刺疣 赘疣 直径小于3 mm者,火针从疣顶端中央直刺达基底部,使之破坏中心血管。稍大者从疣顶散刺3,5针,疣体即可逐渐干结。多发性者只针最早出现的那个或最大的一个,其余的可随之自行消散。带蒂赘疣只针疣蒂部周围,然后以针体横行灼烙,使之脱落。 病例 高?,60岁,右侧腰部长一蘑菇状赘疣5 cm?5 cm?2 cm大,已三十余年。近期时有疼痛,红肿,逐渐长大。用火针围刺其蒂部,再横烙断蒂,2周后焦痂脱落。一年后随访,原长疣处仅留黄豆大色素沉着。 4 肱骨外上髁炎 找准痛点,以痛点为中心用细火针呈梅花状点刺,针尖要触及骨膜,一次无效可间隔一周再刺,最多3次即可使症状消失。 病例 孙?,45岁,扳筋工。右肱骨外上髁处疼痛2年,不能从事原工种,不能持重,常于夜间睡眠时痛醒,经多种方法治疗无效。用火针点刺痛点2次,疼痛消失。恢复原工种。 5 腱鞘囊肿 用火针刺透囊壁两点,挤尽粘液,针1次即可。本法简单,且不易复发。 6 鸡眼 火针刺其中心部,穿透角质层,一次即可逐渐脱落。 7 指趾甲下血肿 从甲背瘀血处刺两针挤出瘀血,可立即止痛,如及时治疗尚可防止脱甲。 8 小结 火针是一种创伤性物理刺激,利用高温针具刺入体内,造成组织点状深部烙伤,使局部蛋白质变性,细胞崩解、炭化,导致机体产生某些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如溶酶体释放的介质以及T淋巴细胞产生的多种淋巴因子等趋向病变区,诱导机体对病变组织的免疫作用,促进病灶的消散、吸收、修复、重建。 中医把火针称为“燔针劫刺”,用其热和针刺的双重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使机体恢复健康。 火针疗效与刺法密切相关,其手法要求一是针体必须烧至红透;二是快速,用1/10秒以上速度进出针。在病人有痛感时,治疗已结束。 针刺加揉法治疗腱鞘囊肿 胡 俊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 654100) 腱鞘囊肿是一种生长于关节囊上或腱鞘内的囊性肿物,内含胶样粘液,生长缓慢。常见于腕背、踝前、足背等处。笔者从1988年至2001年用针刺加揉法治疗腱鞘囊肿35例,并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中,男5例,女30例;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1,6年。发于 腕背者30例,腕踝前者4例,手掌心掌指关节处者1例。其中有8例是经手术治疗后又复发者。临床症状:局部肿大,缓慢发生或偶然发现,局部酸胀不适,握物或按压时可有疼痛感。中医证候分类:气滞型16例,表现为囊肿稍软可推动,时大时小,局部可有疼痛或胀感;瘀结型19例,表现为多有反复发作病史,肿块稍小而硬,可硬似软骨,患肢可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功能障碍。 2 治疗方法 (1)针刺:在囊肿四周用针灸针斜刺穿通囊壁,视囊肿大小而定进针4,6针,囊肿中央视其大小直刺进针1,2针,常规行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用捻转平补平泻法行针1次,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 (2)揉法:拔针后在囊肿处稍加压揉法治疗30分钟(至囊肿变平软且局部发热为止),每日2,3次,20天为一疗程。 一般治疗各一疗程即可。 3 治疗效果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正常,35例经上述两法各1疗程治疗后均痊愈,且随访2年以上未见复发。 4 体会 本病多于关节劳损或外伤情况下发生,以青、中年多见,而且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腕背及腕掌面的桡侧,掌指关节的掌侧面等处。常规治疗有非手术治疗:挤破加压包扎、针刺疗法、封闭疗法、小针刀疗法、药物疗法及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往往作为根治本病的疗法,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病例中有8例是手术治疗后又复发者,此外手术疗法还留下手术疤痕。笔者10多年来采用针刺加揉法治疗腱鞘囊肿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是由于本病在祖国医学中称之为“胶瘤”,分为气滞型及瘀结型,而针刺有调气血,通经络、消肿散结,活血化瘀的作用;揉法又能消散肿胀和气血凝滞,具有缓和针刺后疼痛的作用。稍加压按揉,使囊肿内胶样粘液能从穿透的囊壁处挤出,随着按揉时局部组织新陈代谢的加快,能促进囊肿周围的血液循环,促进胶样粘液被周围组织吸收,消除肿胀,两种疗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故而取得满意的疗效。 针刺外关治疗急性腰痛78例 曹小弟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浙江 310006) 急性腰痛是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腰脊椎具有负荷重力及活动范围大的生理特点,因而每当负重过大或弯腰取物时姿势不当,用力过猛或突然转侧身体等均可使腰部周围肌肉猛然收缩而产生疼痛和功能障碍. 本组7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半天,最长3天。 取穴:外关(前臂背侧面,腕关节上2寸的桡骨与尺骨之间)。 方法:用1.5寸毫针直刺外关穴,进针得气后以捻转手法为主,中强刺激,行针3分钟留针,留针期间医者托起患者的针刺前臂嘱患者从座位上慢慢站起、坐下,反复2,3次,然后坐着留针5分钟,再中强刺激一遍。温针5分钟,随后嘱患者再次起立作幅度稍大的腰部自主运动,3分钟后慢慢离开原位做下蹲起立运动2,3次(在做腰部运动时最好旁边站立一人保护),共留针20分钟后起针。患者一般均感觉腰部疼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幅度明显增大,直至功能完全恢复。 结果:用上述方法治疗78例全部治愈,其中1,2次治愈58例,占74%;3,5次治愈20例,占26%。 体会:急性腰痛从经络而论属于“经筋为病”。由于闪腰引起局部经络受阻,向脉凝滞而使病人气血运行失畅,气滞血瘀而令人作痛不能转侧活动。因此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是治疗损腰的基本法则。外关穴乃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是手少阳与厥阴脉气相通部位,且通阳维脉,不仅有疏通经络,理气活血、通理三焦之功能,而且具有充实三焦之元气并引导经气出纳运化于一身之效果。 中医中药、针刺抢救厥证案 黄顺发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广东 510220) 吴??,女,77岁,退休,因中风后遗症在我院开设家庭病床一月余。患者平素身体较弱,胃纳差,痰多,二便失禁,近日来病情加重,一直处于嗜睡状态。2002年11月6日上午8时40分,余出诊至患者家中,见其家人惊慌失措,原来患者忽然昏厥,喉间痰鸣,呼吸气粗,张口呼吸,舌头卷缩。余见患者忽然昏厥,肢体较冷,未见口眼喎斜,亦无四肢抽搐,考虑为痰厥。遂将患者头部侧于一边,并松开其上衣钮扣,急针其水沟、合谷、丰隆穴,施捻转提插泻法,百会、足三里穴用捻转提插补法,同时,余一边运针,一边嘱其家人将安宫牛黄丸用少量开水溶解,并用药匙装少量药液置在患者鼻子旁边,稍片刻,患者口微张,余将少许药液倒入其口的一侧,一会儿,患者将口慢慢张开,遂将剩余药液缓慢、多次倒入其口里,并不时用棉签把喉部的痰液从嘴里弄出来,约十分钟,患者痰鸣声渐渐消失,舌头卷缩症状减轻,气促症状减少,反见呼吸微弱,汗出,BP 70/30 mmHg,HR42次/分,口唇紫,面色苍白,脉沉细微弱,余考虑为气厥。即用高丽参10克,制附子10克,生姜3片(约6克),用水煎至半碗水(约100 ml),并将稍热的药液缓慢、多次倒入患者口中,15分钟后,BP 92/63 mmHg,HR64次/分,舌头无卷缩,脉稍缓。余临离开患者家时,嘱家人在下午继续按上方煎服给患者服用。 按语: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厥证常见于休克、低血糖晕厥、癔病性昏厥等。其病因可由突受惊骇、悲恐劳累、失血过多、痰食停滞、骤逢恼怒等原因所致。病机主要由于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异,气血运行失常而致。辨证时应首先分别虚实,实证常见气壅息粗,四肢僵直,牙关紧闭,脉沉实或沉伏;虚证则见气息微弱,张口自汗,肤冷肢凉,脉沉微细或面白气微,汗出而热,舌红,脉微细数。治疗实证可先用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虎证属阳虚气脱者,急用参附汤灌救,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益气救阴。并应配合针灸治疗。在临床中,余发现厥证病人,多为虚实挟杂,在抢救治疗时必须分清虚实,若出现痰鸣气粗等实证,应首先遵循急治其标的原则,以化痰开窍醒神之法治疗,祛除痰湿以防阻塞气道,危及患者生命。由于这些病人多为标实本虚,因此在化痰开窍醒神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四大生命体征,当出现呼吸微弱、血压、脉搏较正常低下时,应考虑本虚的显现,此时应立即运用回阳固本的治法来施治。对厥证病人,不强求详细检查,在诊断基本明确的前提下,运用一切手段进行抢救。对于平素身体较弱或有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病人,建议患者家中备有安宫牛黄丸、高丽参,以防突发厥证抢救之用。对于实证用安宫牛黄丸,虚证用高丽参。对于昏迷病人,必须运用一切手段催其苏醒,并设法将痰液排出,以防痰液阻塞气道,导致窒息。催其苏醒的中医方法有针刺、指压穴位、根据证型的不同通过口或鼻饲灌服安宫牛黄丸、参附汤等。针按穴位有(1)实证:水沟、合谷、涌泉、十宣(或点刺放血)。(2)虚证:百会、气海、关元(均艾灸)。 针灸减肥概况 雷 红 (武汉市四医院针灸科,湖北 430033) 单纯性肥胖是指无明显病因可循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重增加或分布异常的病症。它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据文献报道,针灸减肥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且有明显的与肥胖相关的生化指标的改变,现整理如下。 1 临床研究 1(1 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 单纯性肥胖的诊疗标准可谓众说纷纭,难以众口一词。 ,1,[2]黄氏等BMI?25为肥胖标准。毛氏等以儿童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30%为轻度[3]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 50%为重度肥胖。魏氏等以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20%为肥胖,20%,30%为轻度肥胖,31%,50%为中度肥胖,,[4]50%为重度肥胖。汤氏等以体内脂肪超过全身体重的30%即为肥胖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体脂含量,30%为轻度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0%,50%,体脂含量超过35,45%为中度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体脂含量超过55%,65%为重度肥胖。而以治疗一个疗程后体重下降4 kg以上或腹围减少10 cm以上为显效,以体重下降2,4 kg或腹围减少5,[5]10 cm为有效,体重下降不足2 kg,腹围减少不足5 cm为无效。高氏依据1989年全国第二届肥胖症会议修订的标准,以体重下降至标准体重为临床治愈,体重下降5 kg以上,体脂下降>5%为显效,体重下降3,5 kg,体脂下降,2%为有效,而体重下降,3 kg为无效。[6]李氏则以体重,标准体重20%,体脂百分率男子,20%,女子,30%或BMI,26为肥胖诊断标准,依据1987年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症学术会议讨论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疗效标准,以体重下降,5 kg ,体脂下降百分率,5%为显效;体重下降在2 ~5 kg,体脂百分率[7]下降1%~5%为有效;而体重下降不足2 kg,体脂百分率下降不足1%为无效。娄氏则以体重下降?10 kg为有效,腰围减少?10 cm为显效,体重下降?3 kg,腰围减少?4 cm为有效,体重下降?3 kg,腰围减少?4 cm为无效,体重恢复?3 kg,腰围恢复?4 cm为反弹,作为疗效标准。 1(2 治疗方法 针灸减肥方法也是各有所长,百花齐放。 1(2(1 单纯针刺法 [8]李氏等 用针刺方法,视患者证型不同选用不同穴位,采用不同补泻手法,结果治愈[9]2.5%,显效62.5%,有效27.5%,总有效率达92 .5%。娄氏等将121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6个组,观察针刺、控制饮食、运动在减肥中的作用。针刺组仅针刺,取穴以脾胃二经为主。[10]结论:针刺能明显提高减肥疗效,并且97.8%不反弹。方氏采用针刺天枢、滑肉门、足三里、丰隆等阳明、太阳经穴治疗268例单纯性肥胖患者,疗程60天,结果显效113例,好[11]转130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90.67%,且随访2年无复发。王氏观察1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针刺组和饮减肥茶对照组,针刺主穴为脐周八穴(天枢、滑肉门、外陵、下脘、石门)。辨证配穴。结论:针刺组总有效率90%,体重指数平均降低2.45?0.53,与对照组[12]疗效比较P,0.01。高氏采用辨证取穴针刺天枢、中脘、气海、太渊及耳穴神门、大肠等[13]治疗肥胖症68例,总有效率为94.1%。沈氏等针刺华佗夹脊治疗单纯性肥胖,取T-T夹35脊穴,进针1,1. 5寸,留针30分钟。结论:显效40%,有效50%,无效10%,总有效率90%。[14]刘氏等用辨证取穴治疗919例单纯性肥胖胃肠实热型患者,临床治愈198例,显效230例,有效418例,无效73例,总有效率92.1%。 1(2(2 其它疗法 [15]李氏用按摩治疗31例单纯性肥胖症,主穴:梁丘、公孙、三阴交、足三里,选择肥胖部位穴位为配穴,同时以电动针灸按摩器在脂肪堆积部位来回震动。结果:腹围缩减平均[16]为2 cm,大腿围缩减平均为6 cm,体重平均减少3.6 kg,总有效率87.1%。汤氏等以五脏刺中的合谷刺应脾气为依据,采用合谷刺,取中脘、关元、带脉3穴为基础穴,以脾胃入[17]手,配合按摩手法治疗单纯性肥胖36例,总有效率83%。周氏等用耳穴贴压加经络减肥仪治疗单纯性肥胖200例。方法:取口、食道、胃、小肠、大肠、饥点、皮质下等耳穴,贴王不留行籽,并将经络减肥仪极片放于腰、腹等脂肪堆积部位。结果:显效88%,有效12%。[18]李氏用针刺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症80例,穴位分两组,足三里、阴陵泉、丰隆只针刺,其它选穴针加罐,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结果近期临床治愈占30%,显效17.5%,有效38.75%,[19]总有效率86.25%,88.57%无反弹。魏氏等用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治疗单纯性肥胖病100例,根据不同辨证采用不同穴位,用相应补泻手法,耳穴取饥点、内分泌、肺、神门。结果:近[20]期临床治愈17例,显效26例,有效47例,总有效率90%。盛氏等用穴位埋线减肥663例,用2%普鲁卡因穴位皮肤下局部浸润麻醉,其中452例获满意效果,占85.93%。王氏等[21]针刺、耳穴治疗单纯性肥胖136例,结果,体重减轻有效率为100%。治疗前23例血清-脂蛋白增高,治疗后有14例恢复正常;7例血糖高于正常,治疗后4例恢复正常;2例血糖低于正常,治疗后恢复正常;有11例不同程度脂肪肝,治疗后1例未查出。 2 实验研究 以往对针灸减肥观察最多的指标是体重,而随着我们医疗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不断地进行动物及实验研究,越来越多地从更客观的角度去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各项相关指标的改变,从而进一步认识针灸减肥的原理。 [22]刘氏等应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小肠黏膜,肝组织形态以及针刺后发生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小肠粘膜、肝组织均出现了形态学的异常,褐色脂肪组织细胞体积增大、充盈,脂滴增大,胞质内线粒体减少,细胞间质变窄,[23]毛细血管减少。针灸治疗后上述形态学的异常均出现逆转。曲氏观察52例肥胖患者血浆皮质醛固酮水平下降,血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含量升高,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24]0.05或P,0.01。针刺治疗后患者体重减轻,上述各项指标也得到了明显纠正。孙氏等研究了75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针灸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肥胖指标、血钠、血钾、血浆渗透量和醛固酮的变化,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取得满意的减肥效应同时,对患者 的血钠、血钾、血浆渗透量和醛固酮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同时还改善了患者的水盐代谢。刘[25]氏等观察了41例并发高血压患者针灸前后肥胖指标、脂质指标(如TC、TG、VLDL-C、TC/HDL-C、CA)、生理指标(唾液分泌量、心率、呼吸等)和能量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1 表明,针灸治疗取得了很好的减肥效应,同时它对过食、血压植物神经功能、脂质水平及能[26]量代谢具有良好调整作用。詹氏等观察了针刺对肥胖大鼠的体重、食欲及摄食中枢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能使肥胖大鼠的食量、体重明显减少,同时还能调节摄[27]食中枢异常NE:DA:5-HT:5-HIAA含量,并使之趋于正常。刘氏等采用中枢神经核团推挽灌流和生化技术,观察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病胃肠实热型大鼠的肥胖指标及下丘脑外侧区(LHA)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和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肥胖组LHA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而5-羟色胺(5-HT)含量及ATP酶活性低于正常组(P,0.05,P,2+2+-HT含量、Mg酶及Ca-ATP0.01,。针刺使肥胖大鼠减肥同时,使HLA中NA含量回降,5 酶活性回升(,0.05,,0.01,。结论,针刺对肥胖大鼠的调整作用可能是针刺减肥的关PP[28]键因素之一。马氏对31例脾肾阳虚型肥胖者针灸治疗,发现针灸能促进小管对钠离子的排出,从而达到调节水盐代谢的目的。 3 展望 肥胖是21世纪三大疾病之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减肥方法是所有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而针灸减肥正符合了上述要求,且疗效确切。临床实践证实了针灸减肥确实能减轻患者的体重,且从各方面也总结了针刺减肥的原理。一方面,针灸能抑制食欲,抑制胃肠道吸收功能,减少能量的摄入,另一方面,针灸又能促进能量代谢,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的动员,达到减肥的目的。实验证明了针灸减肥有其科学性、可靠性,它有客观的临床实验与动物实验做依据。针灸在达到减肥效应的同时,也对身体其它的不适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针灸减肥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随着肥胖患者的增加及我国特定的种族类型,要确定一个统一的肥胖标准,在此基础上,再建立一个统一的减肥疗效标准,更有利于观察针刺减肥的效果。其次,在针灸减肥过程中,如何克服针刺过程中的痛苦,也是一个发扬、普及针刺减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针灸减肥方法多样,取穴各不相同。能否通过实验研究来寻找几个对减肥有特别疗效的穴位,再者,现代医学对肥胖的认识已到了分子生物水平,肥胖基因的表达产物-瘦素,已被证实为脂肪细胞分泌的[29]一种激素,有资料表明,搞清人类肥胖基因的作用机制,就可以利用相关基因或产物治疗肥胖,这正好也给我们针刺提供了契机。如何将中西医有效的结合起来,从分子生物水平来探讨针刺减肥的效应,是我们临床工作者未来的目标与任务。 4 参考文献 1 黄培基,游捷,等.单纯性肥胖、2型糖尿病人血清瘦素水平.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9): 685 2 毛霞,马沛然.小儿单纯性肥胖Leptin和脂代谢的改变及相互关系.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12) 3 魏利群,刘志诚.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治疗单纯性肥胖病100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2)32 4 汤柯,任玉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6例.陕西中医,1997;18(2):80 5 高洪生.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68例.陕西中医,2000;21(5):223 6 李明高.针刺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症8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1;11(6):27 7 娄玉方,张雅珍,等.针刺在减肥中作用的临床研究.上海针灸杂志,2001;20(2):12 8 李嘉,刘志诚.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病40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8;18(9):539 9 娄玉方,张雅珍,等.针刺在减肥中作用的临床研究.上海针灸杂志,2001;20(2):12 10 方桂梅,吕桂泽.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病268例远期疗效观察.中医杂志,2001;42(1):23 11 王红玉.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60例临床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1;(4):27 12 高洪生.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68例.陕西中医,2000;21(5):223 13 沈洁,侯庆.针刺华佗夹脊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0;19(1):29 14 刘志诚,孙凤岷,等.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中医杂志,1997;38(3):155 15 李红阳.针刺按摩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1例.广西中医药,1996;(5):35 16 汤柯,任玉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6例.陕西中医,1997;18(2):80 17 周云英,陈守真.耳穴贴压加经络减肥仪治疗单纯性肥胖200例.福建医药杂志,1997;(2):122 18 李明高.针刺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症8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1;11(6):27 19 魏群利,刘志诚.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治疗单纯性肥胖病100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2)32 20 盛建辉,胡滨,李建中,等.穴位埋线减肥663例体会.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4):362 21 王玉,杜伟斌.针刺耳压治疗单纯性肥胖136例疗效观察.哈尔滨医药,2000;(4):60 22 刘志诚,孙凤岷,等.针刺对肥胖大鼠作用的形态学观察.针刺研究,1999;(12):307 23 曲惠卿.针刺肥胖病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及血脂含量的影响.中国针灸,1994;14(1):1 24 孙凤岷,刘志诚,等.针灸减肥及其对水盐代谢的影响.针刺研究,1996;(6):20 25 刘志诚,孙凤岷,等.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血压患者的调整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9): 522 26 詹秀琴,韩燕.针刺对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及机理探讨.中国针灸,2000;20(7):437 27 刘志诚,孙凤岷,等.针刺对肥胖大鼠下丘脑外侧区单胺类递质和ATP酶活性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 杂志,2000;(7):521 28 马小平.针灸治疗脾肾阳虚肥胖症的临床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93;12(2):56 29 徐淑静,徐明同,傅祖植.肥胖基因和瘦素.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9;15(2)
/
本文档为【针刺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精品-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