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

2017-09-27 21页 doc 62KB 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 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 ——桂林分中心王老师 世界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然而爱孩子也要爱得理智,有原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滋长孩子的坏毛病,养成各种不良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因而在家里备受宠爱,然而事实证明,过分溺爱与娇惯会使子女遭到毁灭。对子女的爱,就是因为过了头,才变成了“害”。水之所以能溺死人,是因为人被水淹过了头,吸不到氧气而窒息。 目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性问题。从孩子的降生开始,到孩子成长的每一天,父母都抱着望子...
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
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 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 ——桂林分中心王老师 世界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然而爱孩子也要爱得理智,有原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滋长孩子的坏毛病,养成各种不良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因而在家里备受宠爱,然而事实证明,过分溺爱与娇惯会使子女遭到毁灭。对子女的爱,就是因为过了头,才变成了“害”。水之所以能溺死人,是因为人被水淹过了头,吸不到氧气而窒息。 目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性问题。从孩子的降生开始,到孩子成长的每一天,父母都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情为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但过分溺爱并不能使孩子成才,望子成龙这句话应该改为育子成龙,因为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倾向是颇令人担忧的,曾有一位儿童教育家说过: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 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是家长、老师、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关心的问题。事实上,如果过分溺爱孩子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会害了孩子,有人说,孩子就如成长中的小树,需要及时修枝、打杈,这样才会使孩子长成有用之材。 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时时有优越感,稍不顺心就拿生死当筹码,有因为父母不让玩游戏而轻生的,也有因为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而轻生的。这都有由溺爱导致的。 溺爱并不是爱孩子,而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被溺爱的孩子很难遵守规矩和约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会想到自己,自私自利,会以为规矩都是为别人制定的,与他们无关。使得孩子只知享受别人的爱却不知爱别人,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自私、冷漠、任性、放纵等不良性格。 其实,爱孩子,可以智爱。放弃用过分控制或纵容的对待孩子,用慈爱而坚决的方法教育孩子、培养孩子,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帮助,当孩子做错了事,父母要讲明是非,纠正错误,再以适当的方式示亲昵,使其感到父母依然爱他的。这样能激起孩子对父母由衷的爱戴与尊敬,也能使他感觉与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 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别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孩子会把自己痛苦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环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随着孩子的成长, 还要逐步扩大教育内容,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就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在你爱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优越感,常常眼高手低,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当他们看到别人的进步时,又很容易产生怨恨与沮丧的情绪。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关爱孩子是一种神圣而伟大的情感,全世界的父母都在为孩子的成长付出自己的心血,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大的空间独立思考和做决定,让他们学习自己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放啊,而不是处处被照顾的无微不至,这样做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要教育好孩子就不能一味溺爱,有节制的爱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健康的性格,更加独立的面对生活,更加健康地成长。 溺爱孩子就是坑害孩子 2012-12-18 18:54:44| 分类: 教育小贴士|举报|字号 订阅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渐上升,少儿的身体素质急速下‎‎降,生存能力降低。这跟教育改革、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跟家长的溺爱分不开的。溺爱是匕首、是毒药、是坑害你的孩子,看一看溺爱孩子的 十种表现你占了那几种, 1、包办代替: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做。 2、大惊小怪:孩子稍微有点事,大人就忙前跑后。 3、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 4、害怕哭闹:只要孩子哭闹,一切原则全部作废。 5、当面袒护:家长教育观念有分岐,当着孩子争执。 6、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 7、过分关注:全家人时刻关照他,陪着他。 8、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9、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10、祈求央告:让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用恳求的态度。 上面这些资料源自一期心理访谈节目,名字好像叫“从大学教授到破烂王”,讲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几十年前本是湖南一所大学的法学教授,因为儿子在十几岁时犯下了一桩震惊全国的特大文物盗窃案,妈妈为了帮助儿子逃避处罚,也犯下了包庇罪,母亲和儿子一同坐牢,儿子出狱时已是人到中年,而妈妈也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家庭的悲剧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出狱而结束,出来后,妈妈觉得孩子这样都是自己造成的,觉得对不起孩子,不能让他再吃苦了,于是,老人家不让孩子出去找工作,整天闭门在家,靠她出去捡垃圾为生,先生和他们虽同住一个屋檐,但也是形同路人了,一家三口各住一个房间,孩子这个时候都已经是几十岁的人了,还只能靠妈妈来养活,而且,长期的禁闭生活,已经让他产生了严重的精神症. 真人真事,让人痛惜,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家庭的悲剧,心理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家庭教育中溺爱带来恶果的极端例子. 溺爱=过度阻碍,很是同意他的观点,溺爱其实不是爱,至少不是真爱,它是披着爱的外衣的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溺爱从出发的原动力到满足的对象,都来自于给予者,是给予者在满足自己内在的小孩,而"被爱"方只是他的投射对象,是他的替代品而已.所以,在被溺爱者的内心,往往深藏着愤怒,并充满着窒息感. 看完以后你还溺爱你的孩子吗, 溺爱与真爱容易混: 溺爱是无原则的 真爱是无条件的 体会一下,千万别混了,如果混了,效果就会是反的,你不想在机场被儿子拿刀刺的话,就不要溺爱孩子。 从更深层次来讲,溺爱表面上是无私伟大的,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是一种利用另一个生命来满足自己欲望的表现和行为,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溺爱孩子的家长其实根本没有为孩子着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家长有个经典的行为就是,如果看到孩子很痛苦,他们表面上会采取措施,等到孩子下一次再痛苦的时候,他还是用以前的,结果10几年都过去了,孩子依旧痛苦,自己还在沿用老办法,这一点就能证明,这样的家长根本没有为孩子着想,因为他从来不看效果,也就是说他其实并不关注孩子的痛苦,如果换一个真正爱孩子的家长的话,这位家长会体会到孩子的痛苦,他们会把孩子的痛苦当做是自己的痛苦,为此他就会想法设法让孩子不痛苦,他们要看到最后的效果,他们一开始可能也会用一些笨办法,但如果这些办法都没用的话,他们会另寻出口,比如他们会逼自己看,拜访专家,参 加讲座和家长训练营等等,总之他们要看到效果,而不是敷衍孩子,我们说这样的家长才是真正爱孩子的家长。 溺爱的含义 照顾者和儿童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特征。此时照顾者(通常是母亲‎‎)庇护孩子,同时也妨碍孩子试图作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对孩子的溺爱可能说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们无时无刻、无代价的爱造成孩子自私自利、不珍惜爱、不会给予他人爱的个性特征。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艰苦经历的影响,将自己的一切希望系于孩子身上,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产生了"绝不能让孩子遭一点罪、受一点委屈"的心理,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 溺爱的类型 (一)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二)温室培养型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教好的前程。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溺爱的危害 溺爱属于教导方面的异常,是一种家庭功能失调,是家长对子女一种畸形的爱,也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爱。溺爱所造成的后果有多方面: 1.自我中心化倾向 孩子从小就受"众星捧月"式的呵护,往往形成"自我中心化倾向"。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已 把所有的爱给了孩子,孩子已得到爱的满足,无需与同伴交往;有的父母爱子心切,当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红皂白,马上上前保护而不去了解原因。长期以往,所教育出来的儿童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满足,代人缺乏真诚,极少考虑他人感受,不会明辨是非、缺乏责任感。 2.妨碍独立自主能力培养 有调查指出,溺爱型家庭的幼儿比严厉型家庭和民主型家庭的幼儿更易发生。感统失调因为照顾者(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过分溺爱保护,怕孩子出事儿长期搂抱,剥夺了孩子接触坏境和爬行练习的机会;凡事包办替代,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再加上老人担心孩子被别人欺负和住房单元化,孩子很少出门,接受外界感觉信息刺激的机会少,在进入小学、中学或大学时,还要家长、同学帮他做事。由于家长溺爱和包办替代,使孩子以后的独立自主能力缺乏,无论是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还是就业,都有家长为其解决后顾之忧,而孩子坦然接受父母照顾。 3.耐挫能力差,形成不良习惯 在一些家境富裕的家庭里,父母的收入足以维持家庭的生活,孩子的愿望能够马上满足,缺乏为生活奋斗的体验。加上有的家长误以为只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花数万元进好学校,就能成才。长期的纵容导致孩子耐挫能力差。一点点生活中的小事即惹动较大的波动,稍有点挫折便丧失生活的勇气和完善发展自己的愿望。 4.不利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 因为溺爱而形成品德缺陷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性和为所欲为,要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转向寻求父母帮助。溺爱型家长一般很反感别人的批评,并不断为自己的溺爱行为寻找更多的借口以求得心理平衡,使教师的说服教育工作很难奏效。长此以往,对宝宝的成长,性格形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溺爱的矫正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对孩子爱得适当,爱得合理,才能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家长应怎样做到对孩子关系而不溺爱呢, 1.平等对待 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让孩子产生特殊优越感。家长应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家给大家一起玩;吃东西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惯。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平等相处的习惯。 2.不要轻易满足要求 当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时,不能轻易满足。孩子撒娇要家长买玩具,家长不能爽快答应,反而可以跟他提条件,例如一个月内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应买给他。让孩子学会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3.避免隔代溺爱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然而很多父母觉得爷爷奶奶辈的教育跟不上形式,但是又不好过多指责。家长应该首先和老人沟通好,遇到孩子做错事时,老人可以到别的房间去或者借故出去,让家长单独来解决。刚开始,可能孩子会继续哭闹、扔东西, 当发现无人理他时,孩子就会有些恐慌,哭闹就会减弱,最后可能会主动找家长承认错误。 4.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家长就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如,幼儿期的自理能力培养是独立性培养的主要内容,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吃东西前后或便后自己洗手等。 溺爱孩子七大可怕后果 作为父母,宠溺孩子的心理当然可以理解,自已的孩子谁又能真的狠下心来打骂批评,有时候道理也懂,可人是感性的,涉及到自已的孩子,毕竟是亲骨肉怎能做到不宠不溺,不过人也得有理性的一面,为了孩子的将来,作父母的有时还真的必须恨下心来理性一点,适当地宠爱孩子是应该,但不能过度,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毫无原则的过度宠溺,对孩子有百害无一利,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不成器了才后悔莫及。父母过度宠溺孩子会有些什么后果, 孩子变得自私自利。被过度宠溺的孩子,由于长期被父母的溺爱所包围,根本不知道为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又自利。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就应该自私一点,这样才不会吃亏,实在是大错特错,自私也许能谋一时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业必定迟早会失败,感情生活也一样,所以孩子可以学习不够好,或者不够聪明,但绝对不能过于自私自利,否则将来后果难以设想。 孩子性格骄横乖张。孩子被宠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由于父母一切让步,也满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无理要求,其骨子里就养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听他的,敢于骑在父母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乖张专横。 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老大,谁也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办,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变得懒散,偶尔做一点事也是丢三拉四,更没有纪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纪律,他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于立足。 孩子不懂礼节目无长辈。由于父母的过度宠溺,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不礼貌行为也没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更没有基本的做人礼节,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礼节礼貌为何物。 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孩子人际关系障碍。由于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行事专横无纪律,目中无人,自然无法与人和谐相处,与他人的交流也变得障碍,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而被过度宠溺的孩子总以为自已是皇帝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为人着想,总站在不平等的角度来行事,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其人际关系必然一塌糊涂,必然成了孤家寡人,学习就业以及爱情婚姻可能都变得困难。 孩子健康状况不良。孩子被宠溺过度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也许就是对孩子身体的损害,要么过于挑食,营养不良,要么就是任性暴饮暴食,过于肥胖,两者都是健康的大敌;由于懒惰,更不会去锻炼身体,于是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从小就落下病根子,对今后一辈子的身体状况都会有影响。 专家问答我要提问 孩子在家不听讲道理怎么办 我的女儿4岁多了,在幼儿园老师表扬她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但在家里很多时候表现得随心所欲,在她做错了事的时候心平气和地跟她讲道理,好象充耳不闻,不得已提高声且音声俱厉才算有点反应,有时候哭完了也能说出为什么错了,能保证下次不再犯,但不久又故‎‎态复萌,怎么办呢, 茅于燕 你的孩子在 幼儿园 很听老师的话,,回家却表现得随心所欲,充耳不闻你们的教导,我觉得问题很可能出在你们身上。 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不要溺爱。可能你们对她的溺爱时间久了,自己也习惯了,她要怎么就怎么,到发现要管她了,就管不了了。自己想一想哪些方面过于迁就的(如穿衣、吃东西、看电视、玩玩具、外出等),就从这些方面慢慢改。 2、给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讲得简单,讲的道理她能懂,而且是在她刚刚发生错误以后讲(时间间隔长了,就忘了是为什么讲的了)。 3、千万不要声色俱厉,因为讲道理是以理服人,不是以大的声音、可怕的样子服人。再说,以声服人,会“要求”愈来愈高,那么,要高到什么程度、严厉到什么样子才算到头呢, 4、平时也要结合看的图画书、动画片讲一些好行为,以帮助她形成良好行为,不犯错误。 5、和老师交换意见,让她更好地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要求孩子听家长的话,也可以向老师讨教怎样和这个年龄的儿童讲道理。 怎样教育由外婆照看的孩子 您好,我和我先生均在国外,只能暂时把17个月的儿子放在外婆家里。孩子各方面发育都很好,但是脾气很大,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把手里的玩具扔掉,有时还要拧人,经常会拧得外婆很痛,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去制止他的这种行为,由于不在父母身边,我非常担心孩子的教育,我打算明年最晚年底把孩子接到身边,但是我不知道这一年多的时间的分离会不会给孩子的心理和性格上造成影响,尤其孩子喜欢拧人,对这种孩子,应该采取什么教育方式比较好, 茅于燕 孩子由父母自己照看,对孩子的发展当然最好,但是,就有些情况。由于父母均在国外,只能把孩子托在外婆家抚养。从介绍上看,孩子各方面发育都很好,只是脾气很大。很可能外 婆对孩子的起居,悉心照料,但是太宠爱,以致养成他性格上有一些,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 孩子还小,性格上的一些赞美及时纠正还是有效的。根据你目前的情况,我想提以下几点建议: 1、能有机会回国一趟,和孩子外婆开诚布公谈一谈最好,告诉姥姥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更重要的是立一些规矩。比如不能扔掉玩具、不能拧人,遇到不高兴的事,可以告诉姥姥,让姥姥给你解决等。同时自己和孩子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一两个礼拜),观察一下,也检查一下,要切实看到变化再走。 2、执行规矩是痛苦的,往往老年人不能坚持。一定要让老人明白 溺爱 的害处,孩子再大一点,要纠正就更困难了。 3、在你们不得已非到国外工作不行的情况下,一定要常常打电话、写信来询问孩子情况,常把自己的照片寄给家里,让姥姥给孩子看,告诉他妈妈回来高兴。姥姥千万不要不理会爸爸妈妈,只是自己带孩子。须知孩子知道“别的地方”有爸爸妈妈,也会使他有归属感,而归属感对儿童心理正常发展是极重要的。 4、如果有可能,现在马上把孩子接到身边照看,当然最好,但是,如果不可能,一定要和姥姥谈好,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更重要的是培养他的良好习惯(现在已出现不良习惯的苗头了),要密切注意,坚持执行规矩(不是立刻能见效的),要反复讲,碰到具体情况要结合具体情况讲,久而久之,会有效果的。千万不能再溺爱了,这样,只能是害孩子,而不是爱孩子了。 幼儿园有无权利让儿童退学 我的孩子三周岁上了县里的一所市五星级幼儿园,今年五周岁,现在要升中班了,但园方因孩子太顽皮,常常欺负同伴,引起家长不满,老师无法胜任的理由让孩子退学,幼儿园有此权利吗,我的孩子就不能上幼儿园, 请求专家尽快给我帮助。 茅于燕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幼儿园 可以让儿童退园,因为幼儿园是一个教育机构,它的任务是培养、教育学龄前儿童。即使儿童比较顽皮,常欺负同伴,也还是要教育,绝对不能把儿童推出园门了事。 你可以找幼儿园领导,问他该园的章程中有没有这样一条,如果没有,那么他们是没有理由让你孩子退园的(当然不会有这么一条)。如你们还想送孩子入这所幼儿园,可以据理力争,还让他们收下你的孩子。如果他们拒不执行,可以向他们的上级反映。受教育是每个儿童的权利,不容践踏。 另外,你们也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要欺侮小朋友。这种不良行为,很可能是家长溺爱造成的。应该教育孩子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不要霸道。这种教育工作要反复地做不是一两次说理可以有效的。 孩子有了欺侮同伴的毛病,到任何幼儿园都不会受欢迎。所以要重视、要教育,不要全怪老师和小朋友家长。 如何在长辈面前教育孩 子 茅教授:您好~ 我的宝宝现在一岁半了,因为一天早上不好好吃饭,惹奶奶生气,奶奶就生气地把他抱到地上,他也生气了,一边拿起一个面盆就用力摔在地上,很响,接着又拿第 二个盆往地上摔,一边还哭得很伤心。平常我的宝宝脾气也大,不合他意就闹。请问,我该怎么对待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好既不让奶奶生气,又能教育好我的孩子不乱扔东西, 茅于燕 你提的问题的确非常重要,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尤为突出。 孩子的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保育观点往往不一致,这源于两代人的社会环境、阅厉、文化程度等的不同造成的。 教养孩子不一定年轻的父母就一定比长辈好,有时老人的意见和方法更适合家里的孩子。当然也有时老人由于 溺爱 ,形成了孩子许多不良行为,这也是有的。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周围的人步调一致很重要。日本育儿专家内藤寿七郎博士说得好:“当奶奶和母亲之间意见不一致时,为难的是婴儿。”怎样求得一致呢,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可能的话,大家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就孩子的教育方法、存在缺点、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如何做等,充分地进行讨论和商量,再去决定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这时孩子不在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2、在讨论孩子教育问题的场合,母亲千万不要一味的批评老人的教育方法,甚至举出例子来,比如:某天某日宝宝打了邻居的亮亮,姥姥不但不批评宝宝,反而怪亮亮没有把玩具手枪让宝宝玩。应该耐心地、善意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3、有时,特别在孩子有病的时候,应该听取老人的经验,他(她)看提多,提些建议,对孩子会有好处。 4、当然,在一般情况下,母亲是育儿的主要负责人。父亲和老人应该支持母亲顺利地养育孩子。当母亲在教育孩子时采用的方法有不对的地方时,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批评她。事过之后,父亲和老人可以心平气和地对母亲采用的不当的方法进行劝说(孩子不在场),这样,既能保护母亲的自尊心,又能纠正她的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对她和孩子都有利。 5、三代同堂的家庭有好的一面,也有难办的一面。好的一面是多了一两位帮手,父母亲上班去了,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比交给任何人放心,特别是在饮食起居方面,可能比父母亲还好。难办的一面是老人往往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母亲 批评孩子 时,他(她)愿当保护伞,使父母亲的教育落空,孩子的坏毛病也愈来愈严重。所以,三代同堂的家庭要注意人多的好处,也要防止矛盾的产生。 6、当母亲和奶奶之间有些不协调的地方时,重要的人物是能对双方交换意见的父亲。父亲要努力起孩子母亲和自己母亲之间的沟通作用,这对双方都有好处,切不可在妻子面前批评老人,也不要在自己父母面前批评妻子,否则会使矛盾扩大,几方面都成为受害者。 7、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家庭成员(如是三代同堂的家庭,则有老人、有父母、有孩子,如是核心家庭,则有父母、有孩子)一定要友好相处,老人和父母之间、父亲和母亲之间,都要协调好,任何两者之间有了矛盾,主要受影响的是孩子。 8、有时,在发现孩子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时,很容易发生老人和父母亲互相责怪的情况,这是万万使不得的。孩子出现毛病,家里人(包括老人和父母亲,如有其他人同住,也都可以算作家里人)要冷静,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如午睡,邻居抱他出去玩等等),坐下来,认真交谈,一致想出对策,再去执行,绝对不要把责任完全推给对方。 9、在老人生日或国家有关节日时,卖点鲜花、礼品给他(她),或陪他们外出看看朋友、到公园坐坐、买点他们心爱的衣物,以表示感激之情,这样可以增进相互的感情,对孩子的教养十分有利。 宝宝不愿意说话怎么办 我的孩子差两个月两岁,就是不愿意说话,我们都很着急,儿科医生看后说没有问题,只是关键期没有注意引导,是这样的吗,平时我们说话都听得懂,一岁多时会叫妈妈,现在高兴时才会叫,或者小嘴动动不出声,很羞的样子。问朋友,朋友讲有的孩子说话就是迟,是这样的吗,说话迟会影响智力发展吗,平时应注意什么,如何来引导呢,谢谢~ 茅于燕 儿童在一岁至三岁这个年龄段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有的科学家研究,两岁儿童的词汇量可达270个字。你孩子已经快两岁了,能懂话,就是说不好,可能原因有这么几个: 1、平时语言环境不够丰富,可能是家里人都上班,没有人说多少话,而语言是从 模仿 学会的; 2、遗传:有的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有一点遗传因素,他后来也会说了; 3、过份溺爱。孩子最早讲话往往是要一个什么东西,不要一个什么东西,要什么人抱,不要什么人抱等等。过份溺爱的孩子,往往不用开口,只有一点意思,家里人已经为他办好了,或者说满足了。他就没有要,或者没有机会开口说话了,久而久之,也就不说话了; 4、有的儿童有其发展的特点,就是开口 说话晚 一点。至于说话迟会不会影响智力发展,这要看说话迟的时间、程度,不能一概而论。有时,智力落后,也会影响说话晚的。你的孩子什么话都听得懂,只是不大会说,这就不像智力有问题。 可以试试这些方法帮他开口说话: 1、家长要有一个正确态度,不过份焦虑不要当孩子的面表示他不会说话,“多么笨”。 2、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家里总有人在说话给他听。比如:“我在给宝宝拿奶呢~”“我在给宝宝叠被呢~”“小花碗哪去了,哦~在架子上面呢~”“你想吃蛋糕吗,说吃蛋糕,我给你去拿”等。有的话,只要求他听(这对他学说话也有用,听多了,无形中就说出来了),有的话要他回答,在回答不出时帮助他,多说几遍要他回答的话。 3、从一个一个字开始教,每天有20分钟的教说话时间,大人和孩子相对而坐,大人说一个字,如“花”,让孩子看着你的嘴,即看你的口型,再鼓励他“出气”,吹出这个“花”的音。有一点表示就表扬。很多孩子就这样学会说单字的。 4、空闲时和他一起看图画书,看一页,讲一讲,等待他模仿主要的那个字。同一个故事可以反复多讲,重点字更要多重复。 5、对他讲话时提高嗓门儿,放慢速度,这对学说话有很大好处。 6、多提问,自己作答,让孩子熟悉问与答,他的“任务”是“答”。 7、尽量用简单句,把主要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要求他模仿时,,也是从字开始:“我”,“吃”,“饭”,到简单句:“我吃饭”。先不学复合句,待以后说话熟练了再学。 8、当孩子有一点想开口的意思时,就马上表扬。 9、孩子如果想说一个意思(比如喝水),只要他说出“水”一个字音来,你就可以帮他扩展成:“喝水”,当他会说这两个字时,就再扩展成:“我喝水”。不要一下子就让他学会:“我喝水”这句话。 10、当他和不常在一起的亲人(如奶奶、姥姥)在一起时,他往往会说一两个字,亲人听不懂,你就要帮他“补说”,使句子人家能懂。他听多了补说后,慢慢就学会说完整的句子了。 11、开始教他说话最好不用代名词,因为太抽象。最好说称呼,如:妈妈,爸爸,奶奶,姥姥等。 儿子和我不亲,怎么办 我自己把天儿带到10个月,回奶奶家给他断奶,然后我来深圳,他和奶奶在家——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我们这边什么都稳定下来后,就把他和奶奶都接来了,可天儿现在什么事都缠着奶奶,也不让我抱,和奶奶特亲,国庆七天假,我全心全意陪他玩,培养感情(自己都累病啦)8号我上班,下午回去,他好像有找不到和我的感觉了„„唉,真的好伤心啊~怎么办, 茅于燕 孩子和谁亲,这是与他和谁生活在一起生活,有很大关系,所谓日亲日近、日远日疏,就是这个意思。特别是10个月左右的孩子,他已经有一点懂事了,他知道奶奶对她好,想要的东西都能满足他,所以对奶奶特别亲。现在,奶奶和他一起住你们这个家,虽然他原来和你最亲,可是,现在你们却搬到深圳,住在一所新房子里,这新房子对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虽说你们本来最亲,但隔了两个月(这两个月他的 思维 疏远了,所以在这个极生疏的环境里,有他心爱的奶奶,对你还有一定的生疏感,所以他就更加依恋奶奶了。) 你说花了国庆七天假陪他玩,想换取他对你的亲近,结果并未如愿,你很伤心。其实,你不必伤心,孩子对谁产或疏,不是一下子就改变的,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才有可能。 建议你从现在起和奶奶一同照顾他的生活。虽然你每天上班,但还是可以利用假日或下班以后的时间多照顾他,慢慢地他会改变的。 美国有一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研究是关于母亲和孩子是不是天天在一起就能和孩子最亲,结论是:时间长短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母亲能理解孩子、能解决孩子的“困难”、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对她最亲。如果你在时间上能满足他的要求(当然不是一味的 溺爱 ),也一样可以让孩子和你亲。不要伤心,孩子慢慢会好的。 孩子不礼貌的坏毛病如何改 儿子三岁了,有个不礼貌的毛病,如果家里人惹了他不高兴,他就会大声嚷嚷:“我不要你,你走~”语气又凶又气自己还一边哭,你如果真走他又会更大声地哭着叫你别走,真让人头疼,我该怎么办, 茅于燕 礼貌指行为符合社会规范、道德规范,指容貌、语态、姿势符合社会要求。对小年龄儿童就没有这么严格了,主要指对人和蔼、和睦相处、共享玩具、在公共场所不打闹、在餐桌上安静地进餐、到客人家不大声喧吵、不乱拿东西、在一定场合会使用礼貌语言:请、谢谢、对不起等。 我们说一个孩子不礼貌,就是指上述的行为他没做到。 你的孩子对人说话态度、语气不好,就是不礼貌的表现,也就是对人不和蔼。 礼貌是在社会环境中由成人(父母、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老师等)的教育下学来的。 要培养或纠正孩子的不礼貌,可以试试这样做: 1、家长要加强自身精神文明的意识,自己要首先有礼貌,作出有礼貌的榜样。 2、对孩子一两次无礼貌的行为要及时纠正,不要溺爱,不要以为孩子小,说话口气又凶又狠没有关系。纠正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调、语态,不要也是又凶又狠,否则倒成了他学习的榜样了。你纠正他的时候语气要严肃、坚定,有威严,让他感到有压力,不能再这样说了。 3、冷处理。你真走不走,要看情况,不要他叫你走,你就走。而且你走了,他叫你回来,你不要回来,暂不予理睬,让他感到他这样说话不对。千万不要他叫你走,你就走,他叫你别走,你就赶快回来。不要受他指挥。 4、事情过去了,要耐心地和他讲道理,不能对人又凶又狠,爸爸妈妈不喜欢这种行为。 5、通过一同阅读有关礼貌的图画书,来教育他,有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6、礼貌用语、餐桌上的礼仪要训练,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练习。比如:请、谢谢、对不起等,要给机会说,让他在适当情景表现。 7、某一天,孩子做了有礼貌的行为,要表扬。 宝宝脾气急怎么办 我的儿子已一岁七个月了。他平时很乐观,总是笑嘻嘻的,很少有哭的时候。但他做事总是没有耐心,比如玩套圈玩具,做两次做不好就发脾气、哭闹、抓别人的脸或又急又狠地咬自己的手指。以前遇这种情况我们都会告诉他不要急慢慢来,并教他方法更急躁。,可这会让他 另外,他做错事总不让人说。比如:他抓小姐姐的脸;当温和他批评他或温和地对他说他正要往嘴里放的东西不能吃时,他就会特别委曲,撇着嘴,眼圈红红地往大人怀里扎。我总觉得他似乎太脆弱了,但又不知该怎么做才好。 平时我们都很尊重他,即使做错事也很少对他嚷,总是耐心地讲道理。 请问您这是否和我们平时对他的态度太温和、太尊重他的个人意愿有关呢, 谢谢~ 茅于燕 你所说的情况,应该说并不上什么大问题,而正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心理表现,不过,他在程度上稍为“偏激”了一点。这个年龄的儿童刚刚具备的一些初步的简单生活、经验等,他们对做一件事有成功(如高塔搭好‎‎了、珠子穿上了)非常高兴,但对于失败(如玩套圈玩‎‎具套不上)就非常生气,采取大哭大闹、抓人咬自己的激烈做法。 你们的做法基本上是正确的,比如态度温和、尊重他的意愿等,但有几点我还想说几句: 1、一岁七个月的儿童自我意识刚刚萌发,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不同意见,有错(当然许多时候他并不知道是错的)不让人说。 2、这个年龄的儿童 注意力 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暂,只有几分钟,你说他做事没有耐心,实际上与注意力短暂有关。在他年龄大些,情况会好些,所以不用太着急。 3、教给他玩的方法很重要,你们也是这样做了,但不要一次教的时间过长,要把玩的方法分几次来教,这样他就愿意学了。 4、他发脾气时,表现比较激烈,又哭又闹,又抓又咬,不要马上批评或制止,最好是冷处理,待他稍为平静一点时,再带他玩别的玩具或活动。 5、语言的教育,或者说讲道理,对这个年龄的儿童来说为时还过早。首先,他要懂说的是什么,其次,他要能把道理和自己做的行为联系起来,这对于一个一岁七个月的儿童来说是太难了。著名的育儿专家日本的内藤寿七郎博士曾经说过:“从3岁半至4岁左右,便可对孩子逐渐开始进行„语言的教育?了”;“大脑的发育已能达到凭自己的判断懂得言语中„不行?是指„不能 做这件事?的意思”。所以对你的孩子还是要用行动教育,比如给他别的玩具玩、陪他一起玩、 抱他到户外走一走、用摇头摇手表示不要这样做等。 6、你说和平时对他态度太温和、太尊 重他的个人意愿,也是有关的。过分的溺爱、姑息,对孩子也没有好处。当然耐心、心平气 和地制止一些不良行为是必要的,有个分寸的问题。 7、“委曲”这个词用得可能不恰当当, 实际可能是认为不对表示,鼓励,这并不是太脆弱的表现。 溺爱相关知识点 , 驱走宫寒 , 磨牙 , 胆囊炎 , 囟门 , 内分泌失调 , 退烧药 , 胚胎停育 , 不孕症 , 止咳药 , 宫寒 , iga肾病 , 缓解孕吐食谱 , 新生儿湿肺 , 无排卵性不孕 , 孕期防辐射 , 新生儿热痱 , 男性保健 , 月子水品牌 , 酸性食物 , 手指甲上有白点 , 包皮水肿 , 逍遥丸 , 润肤灵 , 身高体重计算器 , 排卵自测 , 头孢克肟
/
本文档为【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