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西安光电子产业发展报告

2017-11-11 27页 doc 54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西安光电子产业发展报告西安光电子产业发展报告 西安光电子产业发展报告 2007-03-28 12:22 西安光电子技术产业发展中心 西 安 光 电 子 行 业 协 光电子技术是当今世界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其技术 附表1 世界光电子产业各分项市场值统计 单位:百万美元 (二)世界光电子产业发展态势 据台湾光电科技工业协进会(PIDA)统计, 2004年全球光电子市场规模已达1980亿美元,较2003 年增长13,;2005年顺利突破2000亿美元;未来几年,全球光电市场仍会持续以11,的成长率发展,2006年将达到2500亿美元;2007年...
西安光电子产业发展报告
西安光电子产业发展报告 西安光电子产业发展报告 2007-03-28 12:22 西安光电子技术产业发展中心 西 安 光 电 子 行 业 协 光电子技术是当今世界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其技术 附表1 世界光电子产业各分项市场值统计 单位:百万美元 (二)世界光电子产业发展态势 据台湾光电科技工业协进会(PIDA)统计, 2004年全球光电子市场规模已达1980亿美元,较2003 年增长13,;2005年顺利突破2000亿美元;未来几年,全球光电市场仍会持续以11,的成长率发展,2006年将达到2500亿美元;2007年预计达2700亿美元。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全球光电市场趋势 资料来源:PIDA,2006 000亿美元的光电市场里,以平面显示著称的各类LCD、PDP和OLED,以及投 在全球2 影机等光电显示器的市场销售额比例逐年增加,达到约30,;而曾经比例最大的光通讯领域则仅占有13,(2000年所占比例高达29%);处于产业上游的光电组件领域,其市场销售额本来就不如下游的大,约占总体的9,。具体如下图: 图:全球光电市场各领域所占比例 上图柱形从左到右依次为:光电元件,光电显示器,光输出入,光存储,光通信,光电元件及激光。 资料来源:PIDA,2005 从光电子产业的竞争态势来看,各国正在采取得力措施,加速光电子产业的发展,未来竞争将更趋激烈。美国将光电子确定为国家发展重点,为此建立了若干个光子学技术中心,以及位于亚利桑那大学的“美国光谷”;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法国电信公司和阿尔卡特公司在巴黎南部联合建立了国家级光电子技术基地,成为法国光电子技术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与开发中心;德国确定光电子是21世纪初保持德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先进地位至关重要的九大关键技术之一;英国实施阿维尔计划,意图抢占光电子信息制高点;日本通产省联合十多家大公司组建了光子技术研究所;澳大利亚成立了光子联合研究中心,重点开拓信息技术和新产品;我国在武汉建立了“中国光谷”,经过近,年的发展,在光纤光缆、通信系统和激光设备方面形成了一些拳头产品,受到了产业界的高度关注。 从光电子产业主要领域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光器件正向小型化、高可靠、多功能、模块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光显示向真彩色、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大屏幕和平面化方向发展;光输出/入产品向多功能、高速化、低成本方向发展;光存储将更多地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开发出新一代高密度、高速存储技术和系统;光通信向超大容量、高速率和全光网方 向发展,超大容量DWDM的全光网络将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激光技术向全固化、超短波长、微加工和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激光技术与其它学科的融合以及应用领域范围不断扩大;光子计算与光信息处理产业、全光电子通信产业、光子集成器件产业、聚合物光纤光缆产业、聚合物光电器件产业和光子传感器产业等,将成为未来光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光电子技术不仅本身造就了规模庞大的光电仪器仪表产业,其涉及光学分析仪、比色计、平行光管、光谱成像、发射/吸收光谱仪、频谱仪、单色仪、CCD摄象仪监视系统、表面及内部结构缺陷无损伤检测仪、光学安全与防伪检测仪等,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各类仪器仪表的信息显示、设备互连和结果打印,对光仪电产业起着重要的支撑推动作用,推动着现代仪器仪表产业发展。智能光指针显示、光柱仪表显示器 、光学仪表板 、场致(电致)发光显示屏、光万用表等都是它在仪器仪表产业中的一些典型应用。 (三)世界光电子产业发展热点 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光电子领域,光通信与光网络的创新不断、光存储与光显示的潜力无穷和固态照明拥有的光明未来、多晶硅材料供不应求,是近年来光电子产业发展的四大热点,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引擎。 1、光通信与光网络创新不断 数据化、宽带化、综合化已成当前通信技术发展趋势,通信网络则向更加智能化、多业务、高性能、低成本、兼容性、灵活性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近5年来,尽管国际通信业并不景气,光纤通信业界处于动荡时期,大批中小企业破产或重组,但技术改进从未停滞,依旧蓬勃发展,创新不断。 光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通信网提供了巨大的传输容量和相对低廉的传输成本,有力地支撑了上层业务和应用的发展。但是,普通的点到点WDM系统只提供原始的传输宽带。随着网络应用加速向IP汇聚,需要建立一个经济高效、灵活扩展和支持业务服务质量(QoS)的光网络,以便进一步满足 IP业务对信息传输与交换系统的要求。为此,传统光网络正朝着智能化光网络(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演进,下一代网络(NGN)及开放的业务平台已经提上了各国的研究日程。 伴随骨干网和用户带宽的快速增长,接入网的宽带化、IP化和高性价比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在有线接入方面,除了发展xDSL和以太网等宽带接入技术外,以EPON/GPON为代表的宽带光接入技术也将成为研究与应用重点,光纤到驻地直至到户将逐步得到普及,目前处于全球领先的日本在光纤到户方面已进入服务阶段。在无线接入方面,具有更高速率、频谱效率和智能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也将获得应用。 2、光存储与光显示潜力无穷 信息存储与显示是人类应用信息最基本的两个环节。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存储与显示提出了永无止境的要求,包括对信息存储的容量、数据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以及对信息显示的质量和范围的高要求。由于社会信息总量以指数函数方式增长,信息存储与显示技术必须与之相匹配。预计存储密度的增长率不会低于摩尔定律,今后15年内信息存储量将增长近300倍;显示系统的清晰度则将至少提高10倍,达到4096像素,相应的传输速率将提高100倍。 能满足未来信息存储需求的重要技术之一是光存储。光盘作为光存储介质,还存在较大技术发展空间。除了利用短波激光器、大数值孔径物镜及各种超衍射极限分辨率技术以进一步减小记录信息符的尺寸之外,还可实现三维、多重多维信息存储。而且,由于光盘可以高速复制,生产成本低,因此它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可能成为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体。特别是当社会信息资源加工形成规模,全面实现数值化、标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时,容量达到TGb量级的光盘将成为为个性化实时电子出版物服务的主要载体。目前,新一代光盘的竞 争在国际上已经开始。 在信息显示领域,尽管目前普遍使用的阴极射线管技术相当成熟,但已经不能适应未来高亮度、高分辨率、大屏幕尺寸、大信息量、平板化、柔性化及集成化的显示发展要求。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发光二极管显示、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已经成为当今信息显示的主流产品;场发射平板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等虽然尚未获得大规模应用,但由于其具备电耗低、画面品质高、视野宽等优势,代表了未来超薄显示的发展主流,将成为液晶和等离子显示的强劲对手,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显示技术。 3、固态照明拥有光明未来 固态照明是指用全固态发光器件作为光源的照明技术,目前主要包含半导体照明的发光二级管、LED灯和有机物发光二极管OLED。半导体LED灯作为照明光源,其光电转换效率高、供电电压低、使用寿命长,既可以有选择地发出单色光,也可以高效发出白光,可以大大节约电能。如高效率白光发光二极管作为新型高效节能固体光源,使用寿命超过10万小时,比白炽灯节电5-10倍,既节约能源又减少环境污染。为此,不少国家都制定了发展计划,积极抢占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根据美国固态照明LED路标,预计未来20年内,随着高效发光GaN系材料生产技术和高亮度LED器件封装制备技术的突破,半导体白光照明将成为照明技术的主流。美国能源部也曾预测,到2010年,美国将有55,的白炽灯和荧光灯被半导体灯所替代,每年节约电费可达350亿美元,半导体灯将形成500亿美元的大产业。目前我国能源危机日益严峻,预计2010年用电量将达到2.7万亿度,其中照明用电量超过3000亿度。由于同样亮度下,半导体照明用电量仅为白炽灯的1/10,所以有专家指出,只要有1/3的白炽灯被半导体灯取代,每年就能为国家节省用电近1000亿度,这相当于再造一个三峡工程。因此,从技术和应用来看,固态照明具有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 4、全球多晶硅供不应求 作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的多晶硅产品,目前世界市场供应紧张。特别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太阳能电池市场的迅速扩大,更使得多晶硅的供应雪上加霜。2006年国际市场上多晶硅的价格一度攀升至80,100美元/公斤。在2006年、2007年这种多晶硅供需不平衡的局面将会愈演愈烈。 (1)供应 世界多晶硅主要生产企业有日本的Tokuyama、三菱、住友公司、美国的Hemlock、Asimi、SGS、MEMC公司,德国的Wacker公司等,其年产能绝大部分在1000吨以上,其中Tokuyama、Hemlock、Wacker三个公司生产规摸最大,年生产能力均在3000,5000吨。据国外资料分析报道,2005年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8800吨,其中半导体级为20250吨,太阳能级为8500吨,半导体级需求量约为19000吨,略有过剩;太阳能级的需求量为15000吨,供不应求,从2006年开始太阳能级和半导体级多晶硅需求的均有缺口,其中太阳能级产能缺口更大。 (2)需求 当前,晶体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其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也依然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材料。多晶硅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按纯度要求不同,分为电子级和太阳能级。其中,用于电子级多晶硅占55,左右,太阳能级多晶硅占45,。随着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太阳能电池对多晶硅需求量的增长速度高于半导体多晶硅的发展,预计到2008年太阳能多晶硅的需求量将超过电子级多晶硅,至2010年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至少在30000吨以上,表1给出了世界太阳能多晶硅供需的预测。 表1: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供需差(估计) 单位:吨 资料来源:金属时评,2005年 (3)技术 多晶硅材料的生产技术长期以来掌握在美、日、德等3个国家7个公司的10家工厂手中,形成技术封锁、市场垄断的状况。目前在国外半导体级多晶硅生产技术中,除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外,还有硅烷热分解生产棒状、粒状多晶硅工艺以及SiH2Cl2热分解法等多种工艺。其中,改良西门子法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以生产棒状多晶硅为主、粒状多晶硅为辅,其主要优点是节能降耗显著、成本低、质量高、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随着今后单晶直径增大,石英坩埚同时被要求增大到极限时,可能会加大采用连续供料拉晶法,使粒状多晶硅的需求量与生产量提高。太阳能电池用的多晶硅,以前主要采用铸造硅技术生产,目前已经开始使用部分半导体级低档多晶硅和单晶硅的头尾料进行生长。 多晶硅的短缺已经引起了各个电子行业巨头的警惕。目前世界9大多晶硅厂商竞相开发直接由冶金级 硅制造太阳电池等级多晶硅的新技术,如表2。预计2007年后将陆续投产,成本约为目前多晶硅的一半,到2008年才能解决太阳能电池产业原料短缺的问题。 表2 制造太阳电池等级多晶硅的新技术 资料来源:化工资讯与商情,上海科技情报所翻译整理 二、我国光电子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概况 近10年来,我国光电子技术研究在国家“863”计划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很多领域同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缩小,某些技术和产品已经达到或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个别领域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我国光电子产业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光电子产业约占全球市场的5%,估计到2010年,我国将有450多亿美元的产值,将占全球10%左右的市场份额。 为了推进光电子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进程,全国建立了11个国家级光电子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所属的光电子重点实验室,5个激光光电子国家级研究中心,4个激光光电子国家 工程技术中心,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光电子技术研究开发骨干队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配套研发体系。 当前,我国光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产业领域: 1、光电器件 国内光电子产业在光电子器件、部件和子系统(如激光器、探测器、光收发模块、EDFA、无源光器件)等已经占领了国内较大的市场份额,初步具备同国外大公司竞争的能力,在毫无市场保护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力量争得了一席之地,市场营销逐年有较大的增长,个别产品还取得国际市场相关产品中的销量最大的成绩。我国相应研究发展基地和本领域高技术公司的许多产品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的空白,打破国外产品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同时争取进入国际市场。 2004年全国LED产量达到200亿只,增长率为25%,其中超高亮度LED约50亿只,增长率约50%。普通亮度LED芯片产量为30多亿只,超高亮度芯片(含四元系AlGaInp和GaN基蓝、绿芯片)产量为15亿只,20亿只。LED产值约130亿元,增长率为30%,从事LED的企业约500家(含LED应用产品开发和生产企业),从事LED产业的就业人员约4万人。目前LED产品的品种较全,除了普通的LED产品之外,还有各种背光源、信号灯、白光LED、功率LED以及LED特种照明产品等。LED产业的整个产业链配套能力还是较强的。 2、LED显示屏 从1993年至今,全国LED显示屏市场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长率为40%左右。2004年LED显示屏行业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目超过了50家;总销售额为2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5亿元,增 幅,为26%,其中全彩色显示屏增至11亿元,增幅达38%。若按重点企业的销售额占全国的80%计算,全国的LED显示屏销售总额约为30亿元,比2003年的24亿元增加了6亿元,约增长25%。 3、液晶领域 2004年是我国液晶行业发展的好年头。在2003年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全行业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增长。尤其是国内两大电子厂商上广电和京东方启动了第5代TET-LCD生产线的建设,这将极大地改变中国液晶行业的面貌,使中国液晶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截至2004年底,液晶行业协会会员发展到了119家。2004年全行业销售总值达到132.46亿元,比上一年增加73.06亿元,增长123%,其中液晶显示器件销售额107.79亿元,占81.38%;相关材料销售额12.04亿元,占9.09%;制造设备销售额1.29亿元,占0.97%;其他(包括配套服务、贸易等)11.34亿元,占8.56%。 4、激光领域 经过40余年、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我国激光光电子学研究获得了重大发展,不仅取得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而且还成功地推动了一大批实用技术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从事激光技术研究、激光应用产品研制生产的单位有400余家(不含光显示、光存储及一些光通信设备如光纤的生产单位),其中常年有定型产品生产和销售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单位有200余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已经形成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产业队伍。2004年已出现8个年销售额超亿元的生产单位,我国激光、光电子技术和产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截至2005年7月底,全国共有220家生产单位(其中,激光产品生产单位137个,全息制 品生产单位83个)上报了统计数据,在不包括激光音像制品与设备、光通信工程、激光条码等情况下,2004年全国激光产品市场销售总额达到36.89亿元,比2003年的28.62亿元增长28.9%。其中,激光产品的销售额为29.76亿元,比2003年的24.04亿元增长23.8%;全息制品的销售额为7.13亿元,比2003年的4.58亿元增长22%以上。受国内外多种不利因素影响,2004年中国激光产品出口创汇再度下滑,由2003年的2157.27万美元,降至1717.86万美元。出口创汇主要产品为:光通信、激光加工和激光元器件等。 5、红外技术 目前,我国的红外技术依然处在产业化的进程之中,较具规模的红外机构约有30家,其中多数为科研机构。在体制上,大部分机构实现了从事业单位向企业的转型,它们分别属于电子、兵器、航空、航天和船舶等集团公司。更多的红外机构或是规模偏小,或是独立法人的下属部门。随着改革的深化,已从科研院所和工厂独立出一些专业公司,其规模虽然偏小,产品较单一,但是市场竞争能力已有所增强。例如:人工晶体研究院改制后,2003年和2004年的产值和销售额均递增约50%。近年在红外高技术领域组建的一些公司(包括民营公司)具有较强生命力,如:进口非制冷焦平面阵列芯片后制造并销售非制冷热像仪的几家公司。外资和合资企业正在中、高端产品领域扩大它们的市场份。 (二)我国和国外光电子产业发展的差距 通过对国际和国内光电子技术和产业领域的分析,可以看出,光电子技术和产业是我国与国际水平差距相对较小的一个领域。目前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在器件综合水平方面,我国在通信领域常常是自己搞系统,器件靠进口,而器件产品是代表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关键。今后通信、信息系统的发展对光电子的器件及其集成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单纯搞系统的做法越来越没有发展空间。 2、在研发水平和产业化能力上,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向集成化转变,而我国尚不能迅速及时地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且创新能力较差。研发仍处于跟踪科研阶段,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 3、技术实力不足。光电子产业过于“基础”、过于“高难”,属于“技术推动”之列,我国的技术实力不足,产业的发展主要以市场拉动,技术主动推进型的发展较少。 4、资金不足和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国光电子产业发展的两道“瓶颈”。主要是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严重匮乏,缺少国家风险投资管理体系和风险投资的专门管理人才及有胆识的企业家,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在研发方面的进展。 5、在机制上仍未摆脱科研、生产、市场相互脱离的状况。 三、西安光电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西安光电子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西安地区光电子领域的企业数共有217家,主要集中在光电子材料、光通信器件和光电测量仪器等领域。根据西安市统计局以及西安国家光电子基地对西安地区光电子企业的调查统计,2004年西安地区的光电子行业工业总产值为55.5亿元,主营收入50亿元,利润3.3亿元,出口3亿元,全部从业人员2万人; 2005年,西安地区的工业总产值为47亿元,主营收入44亿元,利润1.8亿元,出口4.8亿元,全部从业人员2万人。和上年比较,工业总产值下降了15.3%,主营收入下降了12%,利润下降了45.4%,出口增加了45.5%。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国内显示器件正处于由传统的CRT显示器向先进的液晶和平板显示器件更新换代的转型时期,作为我市骨干龙头企业的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现有传统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大幅度下降,造成工业总产值减少了11.2亿元、主营收入 减少了11亿元、利润-2.67亿元。剔除彩虹公司的特殊因素,我市其它骨干及中小光电子企业则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其中工业总产值增加2.5亿元,增长10,;主营收入增加5亿元,增长24,;利润增加0.23亿元,增长16,;出口增长8,;全部从业人员基本保持持平。整个产业的主营收入及利润增长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出口额及比例也比往年有了显著的提高。2006年我市光电子产业继续保持着快速的发展,预计工业总产值达到51.23亿元,主营收入达到49.2亿元,利润达到2.07亿元。(2006年相关数字市统计局5月份才能对外公布) 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分析,我市光电子产业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中小企业居多数。在已统计的企业中,产值超过10 亿元的企业有两个;过亿元的企业有5个;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6个;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12个;产值在500—1000万元的企业有10个;100—500万元的企业有51个,占企业总数的24%;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60%。二是产品相对集中在四个领域。从总体上看,我市光电子产业技术内涵广,产品种类多,横跨光电子产业11个领域,但相对集中于光通信器件、光电材料、光电测量仪器、激光器件及应用等领域。其中光通信器件企业17个,光电材料与器件企业26个,光电测量仪器企业59个,激光应用企业16个,生产其它方面产品的企业则比较分散。三是企业效益良好。利润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个,100—500万元的企业有12个,50—100万元的企业有4个,5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171个,亏损企业25个,亏损总额3.26亿元(其中彩虹公司2.67亿元,其它企业0.59亿元)。据西安光电子专 业孵化器对园区 ?光通信产业 相比较国内其它地区,西安的光通信产业目前并不占优势,但在光通信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目前涉及这个领域并取得重要成果的如西安光机所的光纤及自聚焦透镜,西安邮电学院的光网络,西北工业大学的光波导,西安理工大学的开关,西安交通大学的集成光电子器件等。西安大唐电信、飞秒公司、同维通信技术公司、西古光缆公司、华光光电公司等在自聚焦透镜等产品的产业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先进光电子材料及器件 我市光电材料研发和生产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在非线性光学及光存储材料方面西工大和西安交大等单位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工艺:在红外探测材料方面西北光电集团,西北工业大学已具备生产能力;光纤方面西安光机所已经产业化;光学晶体材料方面,在紫外、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和人工微结构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多种人工晶体的生长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一些重要晶体满足了国内重大工程需求,一批高技术晶体已形成产品。 在器件与整机方面已初具规模。在小功率红外探测器件方面,已实现组合模块集成技术,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这种全固体化红外探测器件体积小、重量轻、转换效率高、使用可靠、工作寿命长且制作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生产,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解决了高效半导体耦合技术;微片结构的超小型高效全固化技术;高效紫外、深紫外、红绿蓝三基色(RGB)非线性变频激光技术;光电子加工及显示中的可编程光束精确控制技术等,发展了高效可调谐激光材料及激光器件。通过优化设计材料制备工艺、确定最佳的加工 过程、合理搭配红外材料和非线性光学晶体、改进相关的晶体质量等手段,实现了光电子的高效运转。可以预见,利用这一系列成果,能够创立具有我国特色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和很强的商业竞争力。 ?光电测量技术和仪器 西安光机所经过多年发展,已开发出系列化光电测量仪器产品,主要有:高速摄影机;光电经纬仪;成像光谱仪;ZGY-光电检测器;HFGY,60型高频光电检测器;医用光电仪器等。二零五研究所已开发出系列化军民两用光电测量仪器设备,主要有:系列化微光夜视仪器;系列化瞬态光谱、光度测试系列产品;红外热像仪;系列化激光测距机;系列化稳瞄跟踪仪;CCD几何参数非接触测量仪器等。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开发出了红外测温仪、光电经纬仪;系列化望远镜;激光尺;激光指向仪等。以上三个单位的产品在国内已形成特色。另外我市还拥有50多家从事光电测量技术开发和仪器生产的中小企业,使我市在全国光电测量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2)产业优势 目前,我市拥有西安北方光电集团、彩虹集团、大唐电信、西古光缆公司、陕西华光光电股份公司、解放军1001厂等10多家具有相当规模的骨干企业和200多家中小型民营光电子企业,形成了西安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的骨干企业群体。其中西安北方光电集团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强大的光电产品生产能力。西古光缆公司具有年生产光纤10万公里和光缆1.5万公里的能力。另外,西安以计算机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网络技术及产品、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电信和信息服务业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冶金、机电、化工、材料、生物、精密机械制造等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为光电子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支撑。 (3)人才优势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安邮电学院、西安石油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等单位,有相当强的光电子及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能力,并具有专业人才教育体系,在校的光电子专业的学生达到4000人;在高校及科研院所中,从事光电子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两院院士共有8人,从事光电子科学研究 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60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500人;另外还有上万名训练有素的从事光电子产业的技术工人。 (4)发展环境优势 西安拥有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简称国家光电子基地)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西安光电子专业孵化器。基地建设已列入国家级关中“一线两带”建设重点项目、陕西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和西安市科技局重点计划项目。目前基地已建成投融资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平台、创业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9个技术支撑平台。为我市整合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和支撑服务体系等资源,促进光电子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链接平台。作为西安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的核心,光电子专业孵化器占地面积33亩,建筑面积5.03万平方米,共可为100—150家企业提供物理孵化空间和专业化服务,其中一期工程2.4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基地以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方式,将孵化器、中小企业与技术支持平台、投融资平台、中介服务结机构有机链接起来,形成从人才到企业、从项目到产业、从产品到市场的完整的技术、人才、资本、信息服务体系。 西安地区拥有从事光电子技术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站、微光夜视技术实验室、光电子技术实验室、光电系统工程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从事光电子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所2个,设有光电子相关方向的专业研究所3个。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主要从事瞬态光学、光电子学、空间光学和信 息光学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中国兵器工业第205研究所(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光电子技术和光电子系统工程的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在国内军事光电子系统工程的研究中居领先水平。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安邮电学院、西安石油大学、西安测绘研究所、信息产业部20所、中国兵器工业第203所、204所、213所,航空618研究所、解放军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等,都有一批长期从事光电子技术研究的人才和团队,拥有大量从事光电子领域研发的技术装备,并在民用技术开发方面研究出一批先进成果。 西安在保证光电测试仪器的质量,实现光电测量仪器校准检定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站挂靠在兵器工业第二零五研究所,该计量站负责国防系统光学计量最高标准的研制、建立和保存,负责国防军工系统光学测量仪器的校准、检定工作。2003年,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批准,可在民用部门开展校准检测工作。目前该站已建立22项光学计量标准,拥有40多台套精密测量设备,在红外辐射, 激光参数,光度、光谱光度,成像光学,光学材料和微光夜视等多个方面开展校准检测工作,这就为保证我市光电测量仪器的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 2、面临的挑战 (1)对优势资源的整合度不高,难以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同一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各干各的,导致西安地区发展光电子产业的力量比较分散,形不成一个拳头,影响了产业的凝聚力和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影响了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扶持资金,影响了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难以在国内外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优势。 (2)发展资金缺乏,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光电子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收益、技术更新速度快的产业。按国际惯例,光电子行业企业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3%以下的难以生存,3%,5%可以维持,5%以上方能发展。根据有关调查,由于银行谨慎放贷、筹融资渠道缺乏等客观原因,西安地区绝大多数的光电子企业都面临着产业资金不足,生产流动资金匮乏的问题,由于投入不足,研发经费得不到保障,就会导致关键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产品开发滞后,制约企业规模扩张和产品规模的形成,严重影响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3)研发力量分散,存在着低水平的重复现象。我市不少科研单位在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许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比如西安光机所的光纤、自聚焦透镜和磁光玻璃,西安交通大学的铁电光电材料,西北工业大学的红外探测材料以及非线性光学材料和光存储材料,西安理工的半导体人工晶体,西安工业大学的半导体光电薄膜等。但由于缺乏从材料、器件的实验室研究到应用开发和产业化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无法高效率地将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工程化研究开发而实现产业化,进而变成地域性和产业性的经济优势,从而使得我市的光电子行业的整体水平与国内,国际同行存在着一定差距。 (4)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中小企业在融资、信用担保、研发仪器设备,以及在大学、科研院所寻求合作伙伴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困难。近几年尽管西安国家光电子基地和西安光电子专业孵化器为光电子中小企业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但由于自身的服务能力有限,服务覆盖面还不大,在专业化的深度服务方面还做得不够。 (5)扶持光电子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比较薄弱。政府还没有像扶持微电子、集成电路、软件产业那样,专门为推动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现有税务政策规定,企业产值达到180万人民币以后必须由 原来的小规模纳税人强制转换成一般纳税人。由于高科技企业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 原材料采购成本低、采购成本和产品销售价格比价低、增值税难以抵扣的特殊性,导致高科技企业、尤其是光电子类企业由小规模纳税人转换成一般纳税人后所负担的实际税负远远高于转换前,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光电子技术及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西安地区光电子产业发展设想 1、发展思路 西安光电子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瞄准国内外光电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趋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科技大会精神以及相关的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企业为主体,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动力,整合优势资源,突出产业发展重点,抓住重大项目,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体制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产业发展的配套支撑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政府产业引导和资金投入,实施产业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的服务平台;根据西安的实际,选准切入点,加速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群体和产品群体,建立和完善优势领域和优势产品的产业链,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到2010年,使我市成为我国光电子技术及产业的研发及生产经营的重要基地。 2、发展目标 2007年光电子产业实现产值60亿元;2008年实现产值72亿元;2009年实现产值90亿元;2010年实现产值110亿元。 到2010年,光电子及相关企业达到35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通信、光存储、光显示、光传感类及各种光有源、无源器件等产品达到100余种;各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到8000人,从业人数达到4万人,人才在产业间的分布趋于合理,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趋于合理,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基本适应,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工业总产值达到110亿元。说明:以2006年的产值为基数,按照年均增长率20%测算)。 3、发展重点和重大项目 (1)电子式互感器 西安地区互感器行业在国内具有很强的实力,西安电力集团、西安西互互感器制造有限公司、西安宏泰互感器制造有限公司等传统互感器产业在国内享有盛誉并占有很大市场份额。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在互感器方面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是国家高压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国内其它地区比较,这些都为电子式互感器产业在西安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西安同维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的纯光型电子式互感器,西安华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光隔离电子式电力互感器,西安高研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的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都已经投入市场,并在电网上运行。前期这三家企业生产、研发上都投入了较多人力、财力,技术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核心部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国内电子式互感器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西安同维电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加了国家标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及“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两项标准的编写工作。这两项标准已向国家标准委报批,即将发布实施。建议以这三家企业为主,基地牵头组织相关生产、制造、研发、检测、配套、用户等资源,形成西安电子式互感器产业链,依托西安资源形成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最终在数字化变电站方面取得突破。 (2)以照明工程为切入点,加快LED冷光源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使其成为西安光电子的规模产业。 西安地区在LED冷光源和太阳能应用方面起步早,技术成熟,目前在高新区有10多家企业开发LED冷光源矿灯和LED照明灯,但都是各自为战,规模也不大。而在太阳能的基础研究方面,西安交通大学、西京公司、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的技术水平都处于国内领先地 位;在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单晶硅生产设备方面,西安理工大学的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我省商洛地区拥有丰富的硅矿。因此,发展冷光源和太阳能技术及产品开发方面西安有很好的基础。建议成立该项目协调机构,组织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及西安光机所、西安交通大学等研究所和大学,从硅材料的生产、单晶硅和多晶硅生长设备的研发生产、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到太阳能应用技术及产品研发和生产、LED冷光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可行的项目包,争取国家立项,经过4—5年的发展,使LED冷光源和太阳能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在西安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产业。 LED照明作为第四代新型节能环保照明光源,其广泛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LED新型光源具有寿命长、发光效率高、显示指数高、功耗低、工作温度低、方向性好、工作电压低、无紫外辐射等优点,是目前所有照明灯具的理想的替代产品。西安在LED照明光源开发应用上起步较早,在市政照明光源应用研发方面 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产品已进入国内市场,由西安企业实施的吴堡—子洲段隧道LED照明工程将于今年3月动工。建议市政府尽快在西安市建立LED照明示范道路,为市政公共照明大幅度节能降耗积累经验,同时也为西安从事LED照明的企业尽快进入这一市场领域提供机遇。目前,北京、上海、厦门、武汉等城市正在筹备安装各自城市的第一条LED道路照明示范样板路,西安也应该和有能力率先进入全国LED照明应用先进城市行列。 (3)建设西安地区“塑料非球面透镜研发中心和加工基地”。 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中科院西安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等单位在非球面透镜设计方面的技术水平在全国乃至国际都处于领先地位;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院校和庆华电机厂、华山机械厂、昆仑机械厂等军工企业在模具设计、加工及热压成型等方面的技术和能力在国内也是屈指可数的;西安丰唐公司等企业在光电非接触检测方面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因此,西安地区在塑料非球面透镜项目上可以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成品检测等完整的产业链。在不需要进行大量投资的情况下,组织好就很快可以形成西安地区光电子的一个支柱产业。建议以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中科院西安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等单位为龙头,组织“塑料非球面头镜研发中心和加工基地”。一开始可以由西安国家光电子基地牵头,组织相关企业、研究所、院校等单位设立专为发展塑料非球面透镜产业的虚拟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手机、相机、望远镜、工业内窥镜(广角)、医用内窥镜(广角)等非球面透镜应用市场。同时,由西安国家光电子基地组织项目打包,争取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科技部的经费支持。经过2—3年的市场培育和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实体企业,并在“十一?五”期间形成西安地区光电子的一个支柱产业。 (4)迎接“光纤入户”的到来,以自聚焦透镜的研发、生产和波分复用技术的提升(DWM)为切入点,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和产业。 总体来讲,西安在光通信方面基础比较薄弱。但在自聚焦透镜和波分复用技术方面有比较强的研发实力和生产能力。要充分发挥西安的特色,在光通信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从目前来讲,西安应当加快相关光器件的研发和生产。建议成立项目协调领导机构,组织中科院西安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西安飞秒公司、西安同维科技有限公司、西古光纤光缆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华科光电有限公司、西安众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安赛朴林机电技术研究所、西安华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精英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陕西亚联电信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市华光电子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与光纤通信相关的自聚焦透镜的研发生产;组织西安创联集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 大学及大唐通信开展波分复用技术(DWM)及光器件的开发,经过3—5年的积累,抓住 “光纤入户”到来的机遇,很快形成西安新的产业。 (5)加快机器视觉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随着工业自动化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机器视觉作为光电子产业的一个特定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西安地区在机器视觉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有一定的实力。但是,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2005年以来,在西安机器视觉研究发展中心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西安的机器视觉产业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建议由西安机器视觉研究发展中心牵头,组织协调该领域的企业和研究单位,采取得力措施,推动机器视觉产业快速发展,使其尽快成长为我市的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6)形成检测、测量仪器领域产业集群。 目前,西安地区从事光电检测、测量仪器产品生产的企业已有近六十家。近几年来,除几家传统的大型国企外,涌现出了以西安爱德华测量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兴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富润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光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安华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西安中星测控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小型科技企业,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并在业内形成了大地测量仪器、温度测控仪器、光电医疗仪器、低压电器系列四大产品系列,其中很多产品在关键技术和市场占有率上,都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各企业各自为战,加上光电检测、测量仪器领域涉及面广,市场较为分散等原因,企业整体的发展速度较慢,没有形成产业链和产业聚集、集群效应,没有形成地区产业优势。 西安地区在人才培养、仪器校准检定、产品研发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和雄厚的基础。一、西安市高校密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学院等院校都设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或与测试计量与仪器仪表相关的本科专业及硕士或博士点。西安光机所和兵器工业第二零五研究所也有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点;二、西安在保证光电测试仪器的质量,实现光电测量仪器校准检定方面具备雄厚的基础。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站挂靠在兵器工业第二零五研究所,负责国防系统光学计量最高标准的研制、建立和保存,可用于国防军工系统和民用部门光学测量仪器的校准、检定工作。已建立22项光学计量标准和40多台套精密测量设备。可在红外辐射,激光参数,光度、光谱光度,成像光学,光学材料和微光夜视等多个方面开展校准检测工作;三、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的红外测温仪、光电经纬仪、系列化望远镜、激光尺、激光指向仪等产品、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高速摄影机、光电经纬仪、成像光谱仪、光电检测器、、医用光电仪器等产品以及中国兵器工业第二零五研究所的系列化 微光夜视仪器、系列化红外热像仪、系列化激光测距机、系列化稳瞄、跟踪仪、瞬态光谱、光度测试系列产品、CCD几何参数非接触测量仪器等产品在国 2 、整合优势技术资源,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 进一步调查梳理我市光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和重点产品开发,瞄准市场需求,整合优势科研与人才资源,大力推动产学研的合作与联合。建议由省市政府相关部门和西安国家光电子基地牵头,组织协调相关大学、研究院所和企业,对一些共性技术和专有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并在每年的科技项目计划中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还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要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把研究开发的重点转移到技术创新上来,加速构建我市光电子行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保证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要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产学研合作可以项目或课题为纽带共建中试基地、工程研究中心或技术开发实体,构筑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捆绑式合作的新模式,改变项目中试、放大及产业化风险由企业独家承担的做法;产学研合作可实行校企智力资源共享和校企联盟,加强信息和人才资源的交流利用,有效地解决重大技术难题;高校、科研院所可筑巢引 凤,扶助企业建立校内、院所内科研基地;产学研合作还可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才密集、科研基础雄厚、信息灵等优势,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技 术诊断,或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与企业联合培养技术创新人才。 3、抓住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产业链。 要克服长期以来存在的产业处于离散的状态,实行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重大项目为纽带,整合优势技术和产品,形成拳头,建立和完善产业链,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西安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壮大。 (1)近期先从产业基础较好的光电检测设备、电子式互感器、非球面透镜、LED照明工程、光纤通信器件及机器视觉等项目和产业做起。 (2)每个项目都要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生产上中下游产品的企业及相关的技术研发和检测、配套单位参加,成立一个项目组织协调机构,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个方面可以借鉴西安机器视觉研究发展中心的做法。 (3)政府应对这些重点项目给予指导和资金扶持,将其列入相关计划,优化产业环境,促进其尽快成长壮大。 (4)以打包的形式向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申报项目,以引起关注,并争取资金支持。 4、加强融资体系建设,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1)建议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市政府应为光电子产业设立专项发展基金,作为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市科技局应增加每年为光电子设立的专项科技经费,并随着产业的发展逐步有所增加。 (2)政府应设立贷款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并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 (3)建立区域性融资体系。在融资渠道上,除了寻求政府支持和争取银行信贷等方式之外,应大力发展多种模式:一是积极筹措社会资本,解决产业大规模发展的资金来源。二是进一步改善软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三是完善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注重积极吸纳各类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解决风险投资的退出问题。要根据风险投资的发展特点,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估系统,提高风险投资的成功率,建立和完善会计审计制度,增强投资者信心。四是充分发挥技术产权交易所的作用,解决创业活动中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问题,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动,为知识资 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结合搭建平台。五是可以考虑在光电子企业体系内部建立产业互助基金,解决企业短期流动资金困难。、 5、抓住机遇,大力推动光电子基地和专业孵化器的建设。 西安国家光电子基地和光电子专业孵化器是我市光电子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的核心。当前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技发展纲要,加强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和陕西省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契机,进一步加快自身的发展,使软硬环境建设和孵化功能、服务水平都跨上一个新台阶。 建议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光电子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尽快启动和实施孵化器二期建设工程,进一步扩大光电子企业集群,增强综合竞争力。光电子基地在继续巩固和提高已建立的5个服务平台和9个技术支撑平台的同时,必须加快完善技术创新研发平台,扶持建设光电子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技术标准服务、专业测试与行业测试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完善产业发展条件平台,加强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服务,力争建设成为陕西省首批科技产业示范基地。 光电子专业孵化器是国家光电子基地的核心。建议市政府结合西安的实际,尽快研究制定孵化器和支持孵化器发展的优惠政策,并加大对孵化器建设的投资力度。光电子专业孵化器要以聚集高水平的创业企业家,转化高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孵化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流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目标,努力完善创新孵育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为推动我市光电子产业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6、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各种服务平台 要针对光电子中小企业存在的各种困难,拓展新的服务范围,强化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新的服务平台。 (1)建立研发和创业平台。积极推广西安国家光电子基地的经验,由企业和大学共建创业实验室,针对一些中小企业研发新产品过程中缺少技术和人才的困难,由企业提出研发项目需求和研究经费,由大学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双方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权责利,研究成果通过有偿转让或联合成立公司实行转化。光电子专业孵化器作为中介组织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并牵线搭桥不断为创业实验室引荐和推介合作企业。 这样的体制使科研成果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应用方向和市场价值,有利于成果转化和尽快实现产业化。应在光电子行业大力推广这种模式,建立更多的创业实验室,以解决中小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的困难。 (2)建立光电子专家库。由西安国家光电子基地调查收集我市有关大学、研究院所、企业光电子领域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名单以及各个专家的基本信息和专业特长,汇集成册,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咨询和寻求合作提供方便。 (3)建立光电子行业共用信息平台。在努力办好西安国家光电子基地网站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光电子专业网站,在招商、投资、贸易、金融、人才引进、产品供求、产权转让、生活服务等方面提供全面、迅速、便捷的信息服务。 (4)完善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扶持创新服务、技术评估和技术经纪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鼓励科技人员从事各种技术中介服务,建设一个门类齐全、操作规范、服务上乘的中介服务体系。 7、加强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 切实落实国家已有的有关税收激励政策;用好最近国务院及陕西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配套政策;积极借鉴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深圳等地的经验,尽快出台有利于西安地区光电子企业发展的专项法规和制度,如给予光电子产业享受与集成电路和微电子产业相当的相关政策;在西安地区建立光电子领域重点工程专项,加强规划,协调发展,实行投资倾斜政策;对发展光电子产业实行优惠税率政策,在海关、工商、税务等方面建立便捷、快速、低成本的"绿色通道"等。政府部门要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扰乱经营秩序等不法行为和不正当竞争,为经济发展服务。 8、实施人才战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着眼于我市光电子产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为我市光电子技术及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要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重点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坚持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在我市光电产业中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 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要采取切实措施,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学科 带头人;要构建完整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基金体系,努力形成优秀青年科学家群体和技术专家群体;同时也要发挥好老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传帮带作用。 积极倡导留学人员长期或短期回国工作,鼓励他们通过项目合作、兼职、考察讲学、学术休假、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为国服务。对引进紧缺人才要制定计划,特事特办,重点引进特种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先进光电测试仪器及系统等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专家,以及科技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给予优厚的薪酬、提供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等措施,吸引海外高级人才。建立海外高级人才信息网络,研究制定聘用海外高级人才从事公务工作的具体办法。发展和规范引进海外高级人才中介组织。对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工作,要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制度。要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发展人事代理和人才中介机构,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两个市场主体到位,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才市场供求主体的合法权益。 2007年3月28日
/
本文档为【西安光电子产业发展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