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透过现象看本质

2017-12-02 3页 doc 14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迅影:www.xunying.tv 摘 要: 作者通过对一节习题教学公开课的分析,阐明在习题教学中应该对典型题进行数学现象探究,获取不变的本质属性,然后进行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等变式构建梯度性问题系统,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论证能力. 关键词: 现象 本质 变式教学 解题是数学教学中的基本形式,一般学生都比较重视,但学生对题目往往拿来就做,没有分析,不善于探索解题思路,不善于总结解题规律.有些习题,教者认为简单,没有深入挖掘,结果学生一知半解,面对变式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为此,教师要从大量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 迅影:www.xunying.tv 摘 要: 作者通过对一节习题教学公开课的分析,阐明在习题教学中应该对典型题进行数学现象探究,获取不变的本质属性,然后进行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等变式构建梯度性问题系统,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论证能力. 关键词: 现象 本质 变式教学 解题是数学教学中的基本形式,一般学生都比较重视,但学生对题目往往拿来就做,没有分析,不善于探索解题思路,不善于总结解题规律.有些习题,教者认为简单,没有深入挖掘,结果学生一知半解,面对变式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为此,教师要从大量题海中为学生选取合适习题,挖掘蕴含在显性具体知识载体中的隐性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对习题进行探究、变式、应用,由点到面,由题及类,解一例,会一片,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系统性和变通性,笔者通过对本校一次教研活动――习题教学研讨课的剖析谈谈认识与思考,以抛砖引玉. 1.原题呈现及分析 这道题的解答并不困难,通过已知各边对应高的长度,利用面积法得到两边之比,再利用周长即可求得各边长. 面对这样一道较常见的习题,如果缺乏反思与联想的解题习惯,也许一叶障目,对隐蔽在其基础性和示范性背后的偌大探索空间视而不见,那将与一次绝好的能力训练机会擦身而过. 2.我们的实践 2.1隐藏任务还原数学现象 呈现题干:如图一,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36,AE?BC于点E,AF?DC于点F. 问题1:平行四边形被分成几部分, 答:三部分,其中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问题2:平行四边形中有哪些边、角关系, 答:除平行四边形已有的边角关系外,还有:AE?BC=AF?CD;?B=?EAF=?D;四边形内角和为360?„„ 追问:(1)若?B=60?,则?EAF=;(2)若AB=10,BC=15,AE=8,则AF=, 答:(1)?EAF=60?,(2)AF=6 意图:去掉例题的解答,让原题变成动态的、可变的,从题干出发,引导学生探究题目中的隐含信息,复习了面积法、同角的余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关系等相关知识,让他们“自己提出多个问题”并解决它们,每一步的探究都是对该题呈现的数学现象的一次次还原,既完成该题蕴含的知识梳理,明确本题需要的解题策略储备,更清楚自主摸索走向结论的方向. 2.2铺路搭桥凸现数学本质 变式:如上图,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52,?B=60?,求AE+AF的值.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是由原题演变而来的,在角、高及周长之间通过不同信息输入,完成三者之间的关联转化,利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性 质,结合方程思想、整体思想求解.在求解过程中使学生更逐渐认清问题本质,明白得出的结论或结果具有曲折性、借鉴性和创造性. 2.3设陷思辨提升思想维度 问题4: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52,AE=5,AF=8,求CE+CF的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有图呈现与无图形呈现的图形变式设陷设置,由静图到动图,引入高的位置落点的判定,诱使学生犯错反思、剖析,积极纠错,再寻根刨底,不仅强化对本题数学本质的理解,更真正做到思想上的“正本清源”,提高思维严密性. 3.实践后的反思 习题教学既不是为了一个题目,又不是为了一个解答,而是为了给学生一种体验,从中领悟数学思想、形成思维模式.从一个题目到一个模式,不是简单做题可以达到的.当我们改变题目的结构,以一种“不完整“的状态出现,在提问上为学生的思维留下棱角,布下思维的空缺,开放式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到别样的新鲜,产生探索的欲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正如没有水位差就没有水流一样,只有恰当地认识差,才能造成认识流.当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观察、归纳、联想、猜想等思维能力,会刺激他们对每一点知识信息的理解回收,同时进行更多数学信息的输出,并在整个课堂中不断保持这一动态平衡. 还原数学现象,凸现问题本质,往往揭示的是数学问题的核心、梳理的是知识的重点、暴露的是学生的盲点,它消除了抽象的数学理论架构和学习者认知之间的障碍,易化了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过程和途径,减轻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及缩短了学生的学业时限,有利于提高数学习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可法.初中数学解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钟善基.教学思想录――中学数学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张光军.初中数学考试失分点例释.龙门书局,2002.
/
本文档为【透过现象看本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