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沙盘游戏治疗个案

2017-09-19 7页 doc 20KB 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沙盘游戏治疗个案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沙盘游戏治疗个案 〔关键词〕沙盘游戏;阿斯伯格综合症 一、引言 阿斯伯格综合症,又名亚斯伯格症候群或亚式保加症,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它属于弥漫性发展障碍,是自闭症候群中较轻的一种。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并没有广泛的言语延迟,而且绝大多数儿童的智力处于或高于平均水平。其主要症状是社交困难、沟通困难及固执或兴趣模式有限。现今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改善症状和技能为基础,采用行为治疗、沟通技巧训练等。多数个案会随着疗程的推进而有所改进,然而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沙盘游戏治疗个案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沙盘游戏治疗个案 〔关键词〕沙盘游戏;阿斯伯格综合症 一、引言 阿斯伯格综合症,又名亚斯伯格症候群或亚式保加症,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它属于弥漫性发展障碍,是自闭症候群中较轻的一种。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并没有广泛的言语延迟,而且绝大多数儿童的智力处于或高于平均水平。其主要症状是社交困难、沟通困难及固执或兴趣模式有限。现今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改善症状和技能为基础,采用行为治疗、沟通技巧训练等。多数个案会随着疗程的推进而有所改进,然而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障碍仍可能持续存在。 沙盘治疗是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来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强调创造过程本身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是沙盘游戏疗法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非语言交流和象征性意义是沙盘治疗的本质特征。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通过玩沙、摆放玩具,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治疗师默默陪伴和见证下,创作出沙盘作品,其过程本身就是治疗师与来访儿童之间一种信任关系的建立,也是来访儿童对外沟通的一种表达。目前国内关于沙盘游戏治疗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成效研究还比较缺乏。鉴于此,本研究采用沙盘游戏对一名7岁阿斯伯格综合症男童进行干预,并治疗过程和效果。 二、背景与评估 个案基本信息:木子(化名),男,7岁,现就读于普通,有陪读;家庭成员包括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父母都是研究生学历,在政府机关就职,奶奶是退休小学教师。 成长经历:木子的母亲在孕期有轻微的铅中毒,剖腹产。木子2岁才学会说话,说话时喜欢刻板重复,分不清“你、我、他”。喜欢一个人玩游戏,不主动与人交流,我行我素,自我管理能力差,常伴有焦虑情绪。4岁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症,曾在康复机构训练2年。。 因父母工作繁忙,木子的日常生活主要由爷爷奶奶负责。爷爷奶奶对他比较溺爱,不论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他。爸爸对木子要求比较高,常以暴力方式来教育他,所以木子很怕爸爸。妈妈对木子比较有耐心,比较讲究教育方法。 评估情况:木子目前在正常学校上二年级,会写名字和一些简单的字,可以背短诗、唱儿歌或是讲小故事,但数学学习不太理想。上课时木子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发出怪声,要不就是发呆或做机械的撕纸动作。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会发脾气,甚至自伤。不愿与同学说话或交流,喜欢一人独处。在家里,由于家人溺爱,木子的情绪更是难以控制,稍不称心就要大哭大闹。很少听家人的话,总是按自己的方式做事,很少出现依恋行为。 三、治疗工具及程序 1. 沙盘:1个57×72×7(cm)沙箱,沙箱内侧呈蓝色,装有一半干沙子。沙具架上有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家具、生活用品、交通运输工具、食品(果实)、石头贝壳以及其他九大类缩微沙具约1500件。 2. 工具:数码相机,对沙盘作品拍照留存。记录表,记录儿童创作作品的过程以及作品的特征,以便分析。 3. 治疗程序 木子的沙盘治疗只包括个体箱庭疗法,没有家庭成员的参与。实施程序如下表: 四、 治疗过程与结果 木子从某年11月到次年1月,共进行了7次沙盘治疗。在沙盘治疗期间没有接受其他治疗帮助。 第一次治疗 木子刚进沙盘室时很紧张,一直没有抬头。当他看到沙箱和沙具时,连书包和棉衣都没有放下,就迫不及待地用手触摸沙具。木子摆放沙具的速度很快,先放交通类的沙具,待沙架上的交通类沙具全部放在沙箱里,再堆放另一类沙具。当治疗师发出“停止”这个指令时,木子没能按指令停下来,仍然以更快的速度将沙具往沙箱里堆,边放边说:“堆~堆~”治疗师多次制止,木子仍不听指令,情绪开始变得烦躁。 木子初始作品(见图1)呈现堆积、杂乱无序的状态。他给这幅作品取名为“机器人”。他认为机器人是无所不能的,它有强大的力量去摧毁一切(《变形金刚》是他比较爱看的动画片,里面机器人给他的印象很深)。混乱是一种受伤主题,表现出木子内心的无助状态。机器人可能是他向往的强大自我。 第二次治疗 木子此次创作的沙盘作品与第一次相差不大,也是毫无秩序感的乱堆,让沙箱内呈现出小山状。他依然称这个作品为“机器人”,并一脸得意地说:“我喜欢。”治疗中,木子对治疗师的各项指令仍不太配合,不愿将沙具归位。但当治疗师与他探讨作品时,木子曾有一次抬头目视治疗师,焦虑、烦躁情绪有所减少。 第三次治疗 木子称这次的作品为“我”(见图2)。木子在摆放沙具时速度慢了许多,有所选择地交叉摆放各类沙具,而不是一类放完了再放另一类。木子对治疗师的指令有所听从,能稍微克制自己的不当行为,可以在治疗师的帮助下,自己将一部分沙具归位。 沙盘上的沙具明显少了很多,摆放也整齐了不少,画面呈现出飞机、火车等交通运输工具,还有水果、刀和勺子等生活用品。木子将装植物和水果的袋子整体放在沙盘上,问他为什么,他一脸茫然地说:“我的。”此次沙盘中出现的“房屋”较多,在接下来几次的沙盘作品中也多次出现,房子象征着家或归宿,这体现了木子渴望得到家人更多的关爱,获得安全感。在作品中还出现了三座“桥”,但桥前后都被堵,木子渴望和外界进行交流,但是缺乏交往技能。 第四次治疗 木子将这次的作品命名为“广场”,他还补充说:“我住那里。”(见图3)治疗中,木子会思考后再在沙架上找寻沙具放在沙箱上,而且会不断调整沙箱上的沙具位置。可以按治疗师的指令,自己归位大部分沙具,但不能按类归位。值得一提的是,木子与治疗师的互动次数增加,木子会与治疗师一起分享牛肉干,与治疗师目光对视时间可以持续7,8秒。 此次作品中第一次出现了人物,4个男人,1个女人,2个小和尚,还有一群小鸟,人物和动物的出现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但倒下的人物、被压的房子和车辆,都表现出木子仍缺乏安全感。在这次沙盘中,木子开始出现了玩沙的动作,在沙箱里挖沙,出现了一片水域,并且在水域旁边放了水车,体现出木子心理能量的流动性。 第五次治疗 木子这次作品的名字仍叫“广场”。沙盘作品与第四次呈现的比较相似,但沙具较第四次少了些,画面的秩序感好了些。这次木子玩沙的时间很长,他用手将沙子拨开露出蓝色的“湖”,然后又把它填上,还让治疗师帮他一起挖。当治疗师问“沙子上可以放些什么”,他才开始创作作品。作品完成后,木子自觉地将沙具归位,独立完成了所有沙具的归放。 第六次治疗 木子这次的作品叫“我的家”,这也是木子第一次使用完整的句子来命名(见图4)。作品整体秩序性有所提高,没有出现堆积、压倒等受伤主题。作品中房屋很多,互相包围着。木子 指出中间的红顶房子是他的家。家门旁有桥、车,还有水果,桥没有出现前后堵塞。木子呈现的内心世界丰富了许多,充满生机。且在作品中出现自我意象,说明木子的心理能量开始出现转变,有愈合的趋势。 第七次治疗 木子知道这是过年前最后一次玩沙,所以创作的时候尤其认真,每拿一个沙具都考虑半天,还不时用眼神征求治疗师的意见。作品也是由车和房子组成,较第六次作品,多了人物——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读书。作品名仍取名“我的家”。看来家在木子心中是非常重要的。 五、治疗效果 治疗关系的变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治疗效果。治疗师对木子的陪伴,对作品的欣赏,为木子创设了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治疗师与木子之间互动次数增加,木子主动性语言增多,与治疗师的目光接触、身体拥抱等都反映出治疗关系的逐步加强。 治疗前,木子与父母的关系比较冷淡,特别是与父亲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治疗后,据木子父母反映,亲子关系正经历积极的变化,木子与父母、爷爷奶奶亲密了很多,经常会拥抱或是亲吻家人。 木子的陪读反映,木子在学校的情绪稳定了很多,上课时发出怪声的次数明显减少,能主动与同学打招呼,有时也能向同学借东西或是请同学帮忙。 六、讨论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沙盘治疗过程的详细记录和分析来探讨治疗的进展情况。过程研究的优势在于它能更深入、全面地探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发生了什么、效果如何。 自控力改善:木子在没有接受沙盘游戏治疗前的情绪波动很大,经常出现焦虑、烦躁,甚至是自伤的行为。当他接触到沙子后,自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一方面,沙盘游戏本身给来访儿童提供了一个无条件的、正向尊重的、没有任何压力的良好环境。在整个辅导过程中,这一环境都在来访儿童的掌控之下。由此,来访儿童很自然地获得了一种可控感,这种感觉对儿童情绪发展及心理健康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通过玩沙、摆放沙具等没有威胁性的游戏方式,来访儿童自然地表达内心情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再者,沙盘游戏治疗通过治疗室物理空间、沙箱以及治疗师的心理空间三重保护,为来访儿童提供了一个非常安全、自由的空间。 但沙盘游戏强调“自由”的同时,也对来访儿童有一定空间(在沙盘内)及时间(50,60分)的限制,不允许来访儿童损坏沙具等。这样促使来访儿童在游戏的同时接受游戏规则的约束,听从治疗师的安排,提高自控力。 认知力提高:发展心理学认为,幼儿期(3,6岁)儿童的主导活动就是游戏,孩子在游戏中促进认知的发展,体现创造性能力。沙盘游戏主要通过摆放缩微模具和塑造沙盘边框内的沙子,建立一个与个体内在状态相对应的世界。这个世界如何构建是由来访儿童自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决定的。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在沙盘的世界中是完全被接纳和欣赏的,无形中拓宽了儿童的思维空间。另外,个体从中学习了空间和时间的概念,模拟着成人世界的各种人际往来,学习分享、协商、轮流、谦让和公平竞争等交往规则;在虚拟的时空中认识周围事物,锻炼并发展观察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沙盘游戏还能提高儿童的记忆力。沙具共有9大类,1000多个,在将沙具归位时,要确认某件沙具名称是什么,属于哪一类,然后按类别归位。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儿童的秩序感,也培养了儿童记忆思维的能力。 心理能量转化:来访儿童在沙盘游戏中,自由地使用沙子,将看中的玩具拿到沙箱中形成一个小世界,就有可能经由“混乱—挣扎—解决”的过程。来访者第一个沙盘布景中,意识与无意识的对峙交流就开始了,随着游戏进程,无意识的能量逐渐转化,最终和谐一致,人格 整合,达到自性化。 木子的沙盘治疗中,沙盘作品的变化,体现了心理能量的转化。开始时木子的心理画面一片混乱,到后来逐渐有秩序,最后沙盘画面丰富多彩,而非阻滞、单调。房子、桥梁的存在似乎隐约告诉我们将来可能呈现出来的秩序、沟通以及自我的确立。木子与治疗师的互动由被动、紧张和抗拒转化为主动、接纳和分享。在日常生活中木子情绪也稳定了许多,与同学的互动次数有所增加。 本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沙盘游戏能提高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自控力、认知力和秩序感,能促进自性的整合。(2)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个体箱庭经历了在混乱重复中寻找秩序、重建自我、转化与整合几个阶段。 在对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木子的沙盘游戏治疗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寒假时间安排较紧,导致沙盘治疗的次数有限,还需对该个案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治疗。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和运行式研究”(课题批准号:08SJB8800018)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0038) 编辑 / 李益倩 终校 / 于 洪
/
本文档为【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沙盘游戏治疗个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