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之我见

2017-09-21 23页 doc 44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doc】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之我见【doc】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之我见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之我见 第37卷第1期地质论评1991年1月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之我见 庐山更新世冰川发育"有艰性"初探 赵良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东部(含庐山)第四纪冰期之争,表现在地貌,沉积与冰川发生条件三 个方面.笔者认为:庐山冰川仅发生在早更新世,并建立了金键山冰期.中晚更 新世没有冰川发生,前人提及的某些冰川作用证据需要重新认识.庐山晚新生代 地层分为18个层组,含n级阶地,只有一个可靠的冰碛层,其他为非冰碛层或似 冰碛层. 一 ,争论由来与关键 半个...
【doc】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之我见
【doc】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之我见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之我见 第37卷第1期地质论评1991年1月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之我见 庐山更新世冰川发育"有艰性"初探 赵良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东部(含庐山)第四纪冰期之争,表现在地貌,沉积与冰川发生条件三 个方面.笔者认为:庐山冰川仅发生在早更新世,并建立了金键山冰期.中晚更 新世没有冰川发生,前人提及的某些冰川作用证据需要重新认识.庐山晚新生代 地层分为18个层组,含n级阶地,只有一个可靠的冰碛层,其他为非冰碛层或似 冰碛层. 一 ,争论由来与关键 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中外地质,地貌研究者,对举世瞩目的中国东部,特别是庐山地区是 否存在第四纪冰川,冰期发生的时代以及涉及的范围等进行了广泛研究,井发表过许多有意义的 见解.围绕我国东部第四纪冰期问题,逐渐形成了两个学派:一方认为中国东部中低山区发生过 第四纪冰川作用(对冰期次数及时代有不同认识)另一方则持完垒否定的态度,争议的关键地 区是庐山,争论问题的焦点是地貌成因,沉积类型及冰川发生条件.冰川学派认为,庐山山上之 谷地及规模不等的岩石洼地是冰流储集,运动之场所,是典型的冰蚀地貌[I,但另一派则认为, 这些地貌是在地质构造基础上,经湿热化,流水浸蚀,坡面蠕移和块体运动0,或冰缘条件下融 冻泥流修饰的结果0.争论的中心是王家坡u谷"及其东南侧大坳冰斗的真实成因.对庐 山西北麓羊角岭,新桥,庐山东南麓白石咀,姑塘镇等地及山上的大校场谷口剖面的混杂堆积物 成因的认识也有很大分吱.认识之一,这些堆积物大部分是冰碛物,且分属3个冰期0,认识之 二,认为是多成因的,但不包括冰碛物0".对于发育于基岩表部的表皮构造,一些人 认为是冰川作用构造m),有人则用老构造残余,重力载荷构造,斜坡蠕移构造及粘性泥石流 挤压构造加以解释0".对古冰川发生条件,双方矛盾也非常突出. 中国东部能否发生第四纪冰川,关键是雪线高度.杨怀仁据中国东部冷槽理论推算,长 江中下游更新世雪线越老越低,曾大幅度下降到700—1200m左右"".但另一些研究者特别强调 青藏高原在更新世强烈隆起,促使中国大陆季风气候日益增强,对冰川发育产生的不利影响. 施雅凤则根据夏温控制论和雪线附近降永均衡的原理,推断中国东部第四纪雪线从未下降到1000 m以下l'】. 通过我们十多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含庐山地区)仅在早更新世中,早期发生 .近年来又增加了更老的大排血争冰期?和金锭山诛期c 本文1989年3月收到,1990年6月改回,邢瑞玲编辑. l期赵良政: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之我见——庐山更新世冰川发育有隈性初探 过冰川作用,此后,尽管气候波动强烈,甚至出现冰缘期,但不存在冰期.为便于交流,我们把 这种认识概括为庐山更新世冰期发育之有限性".要阐明这种认识,需涉及庐山,甚至中国东部 的整个晚新生代历史.本文仅就其中部分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切磋. 二,地层 庐山晚新生代地层缺少生物化石,已发表的年代学数据也极少.我们依靠形态地层学(包括 地层接触关系),岩石地层学,部分气候地层学方法建立了庐山晚新生代相对地层层序}再以少 量年代学数据为依据,把这个层序纳入垒球气候波动模式(特别是中北欧模式)中",初步确 定了地层时代(具体确定过程不在本文讨论).原庐山经典气候地层模式0过于粗略,例如大 姑期泥砾实际上包括了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的8个红色泥砾"层(从第5至第l1级阶地),应 重新审定}模式中某些冰期缺乏地层依据,如.鄱阳冰期"宜废弃.本文所建立并遵循的晚新生 代地层,列于表1.' 三,早更新世冰期 庐山晚第三纪至早更新世包含5个砾石层(表1).其中大排岭组及观音桥组是可疑冰碛层. 大排岭组上部厚8m,由含巨砾,及以棱角状为主的砾石组成.分选极差,与山地冰碛十分相似. 孙殿卿等据此命名为大排岭冰期.据笔者观察,该组地层分布零星且局限,仅见于庐山东南 麓.海会镇南大排岭顶部,不能采用岩相侧向变化的方法进行研究}风化太强,基质粒度及石英 砂表面结构的研究方法也难于奏效}高山体太近(距五老蜂仅2km),很难排除山崩或山麓碎屑 梳沉积之可能.因此,本组成因尚难最后定论.观音桥组的某些特征,如漂砾远扬,石英砂表 面特征等,类似冰碛物-但证据仍嫌不足,唯金键山组冰川证据相当充分. I.金锭山冰期 笔者曾多次撰文详细阐述了金锭山组的成因‰,该组冰碛物分布在高度350--150m的第10 级阶地上(过去称第9级阶地),普遍存在漂砾远扬现象.在庐山东南麓星子县境内,来自庐山 的直径3—5m的片麻状石英砂岩巨砾由白鹤涧推移到鄱阳湖滨,漂移距离13km}在海会寺瓷土 矿地区,9m巨砾绕过大排山漂移4km}在谷山湖一带,2.7—3m之巨砾出现于上青山顶,在乎坦 地面上拖移6—7kmj在庐山西北麓羊角岭一带,直径4—6m之巨砾跨越羊角岭古谷地,出现在 张家山上,漂移4--5k'm.有人认为,牯性泥石流也具有如此之伟力,但相关地貌分析有助于区 分不同原因的"漂砾远扬"现象.现代泥石流研究表明,粘性泥石流通过区基本上是高山峡谷, 平均临界流动比降值为10—15,但金锭山时期古地面为宽阔.u"谷和平缓的山麓剥蚀面,其平 均坡降仅1--1.5.能将直径3—5m(或更大)的巨砾推移到鄱阳之滨,或跨越古谷地,只能是 冰溘推运的结果.其次,金锭山组下的基岩表部,普遍发育冰川作用构造""也足以证实冰川的 存在.李吉钧等把这类构造中的巨砾犁人软塑性基岩",视为在上覆砂砾层重压下的载荷构造. 据土力学测试,下伏风化基岩比重大于上覆砂砾层,不可能产生因重力调整而压人的过程.此 外,下伏风化基岩的极限承载力为16--:~0kg/cm,远远超过上覆砂砾层之压强(仅2—3kg/cm). 但是当冰层厚度加大到200m时所产生的压强,则足以把巨砾压人风化基岩. 在有争论的羊角岭砂砾层(属金锭山组)中,还有其它冰川证据:1)基岩表部多处存在冰川 作用构造,2)发现冰川条痕石,在一块巨砾上,残留一块15x10cm的磨光面(图1),面上 布满连续性很好的平行擦痘,问以较短粗的刻槽,与典型冰川磨光面极度相似.另有一块粉砂岩 地质论评37卷 表1庐山地区晚新生代地层简袁 Tab】e1.~mmary0ftheLIbCemo~icsb'at~rraph,inthe Mo?h?:h-h^Ia 系统层(组)'特征阶地 全新统灰黑一灰黄色砂砾层,亚牯土层,牯土层a冲稠,期积,坡稠第1级阶地 (T1) 新子山组灰黄色类黄土(风稠' ,灰黄色台砾亚砂土或亚粘土(坡稠) (Q缸) 上二k焰山组 灰黄色砂层夹灰梅一灰绿色亚牯土层.冲稠(Tj) (Q;劬)第2缓阶地更 长岭组棕黄一褐黄色亚牯土,古铁链质腔膜.皱稠,坡洪积 新'Q;^) 高垄组灰黄色砂砾屡(冲积),杏黄色含砾牯土(垃冲积),{灰自色牯土质风化壳——第3级阶地 第绕(Qig)第5风化期)(T }) 尖山组虹揭一黄褐色弱船虫化红土 ,古砾虹土.斜坡堆积,洪积 (Qj,) 庐林组黄悔色羁(中)风化砂砾层 . 冲稠,棋冲积.具球泉构造第l级阶地 中(Qjf)(T') 叶家垄组赭(紫)一桔黄色蠕虫状虹土 ?台砥红土,记砾层.斟坡堆积,琵石施堆寥{,拱积更 (Qiy) *… 新十虽铺组桔黄至挠黄中弱风化砂砾层, 袅面强烈蠕虫化.冲稠,具球袅橱遗(?)第5毁阶地 四(Q5,)(T日) 绕九江组上部黄色至杂色牯土,砂砾层,冲积,j钥稠I下部黄色牯土角砾砾石层,斟 坡第6毁阶地 (Q;)堆积.具球缎橱擅(T?) 淡黄一灰自色牯土质风化壳——(第3风化期) 黄耗峙组灰自一 桔黄色中等凤化砂砾层.冲祝第7级阶地 (Q!)(TT)系 下 观音桥组虹色台巨砾中强风化砧砾屡 ? 球碛')第8级阶地 (Qf)(T?)更 红色牯土风化壳——(第2风化期) 拳i 第9级阶地统虹色砂砾层.冲积 (TD) 金锭山组虹色台巨砾强风批砂砾层 . 诛碛第lD教叶地 (Q}如)(r10) 大排峙组上部-红色古巨砾援强风化角砾,跞石层.冰碛(?)第11级所地 (N一0})下部.虹色台巨砾强风化砂砾层.冲稠(?)(Tl1) 第三高-争土型风化壳——(第1风化期) '屡(组)一栏中的空自格,表示相应地层单位未定组名. 墨 6 日 3 1期赵良政: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之我见——庐山更新世冰川发育有限性初探 砾石(4.5x3cm),底为磨光面,面上布满平行长轴的粗细擦痕,也有与攘痕垂直的新月形凿 口;顶部由几个平面组成,也有稀疏擦痕,整个砾石头窄尾宽,极似冰川熨斗石}3)在这个砂砾 层中,多处出现推挤逆冲构造,如在大砾石的前方,许多中小砾石直立排列,而后方的砾石沿剪 切面向上叠瓦,靠近大砾石处叠瓦角变陡据冰川剪切理论",巨砾前移时,会逐渐犁入刚沉积 的松软层,迫使前方中小砾石直立,运动一旦停止,后方冰流受阻,形成压缩流,同时产生倾向 上游之冰内剪切面,后来的砾石被迫沿剪切面运动而呈叠瓦状排列 除上述证据,金锭山组中还有许多冰川信息.据此,我们在庐山地区建立了早更新世早期金 键山冰期. 2.魏直其他地区证据 庐山早更新世冰川作用并非孤立事件.在我国 东部,有关这个冰期遣迹的论文时有报导.如湖南 礼水上游最高阶地上,发现磨光面砾石及"漂砾远 扬"现象0}湘东下更新统汩罗组之下,湖仙山组 也可能系冰川成因}笔者在北京西山潭柘寺西倒海 拔400m处,由石灰岩组成的最高阶地上,发现直 径1—2m的红应岭砂岩巨砾遍布山顶,具擦痕与压 坑之中的小砾石俯首可拾.另外四川西部冕宁县一 带,发育有7级阶地,海拔200--250m的第6级阶地 (早更新世中期)为冰碛阶地,其它均为河流阶地o. 在第6级阶地上巨砾纵楮,直径4—7m的花岗岩巨砾 来自6—7km以外的小相岭.石英砂表面上具圆滑 的沟,光洁密光面,压磨圃坑及截顶锥体与压裂 图1被击碎的巨砾上的磨光面与擦痕 (照片素描,于羊角峥水库旁) Fig-1~lfshedsrfaceandstriations0Da shatter~iboul~ler(Photographlo日htch?ear theYangjuoli~pond) 纹,若非经受冰川强烈压磨,不可能出现这些表面特征.以上事实与庐山研究结果相互印证,表 明我国东部无疑发生过规模不小的早更新世冰Jfl作用. 3.罾外冰川发育事实的印证 现代大陆与海洋第四纪研究,揭示出北半球300多万年以来的气侯波动历史.约从320万年开 始,北半球逐渐降温,高纬地区,如冰岛,格陵兰等地已有冰川发育.到250万年前后,达到极盛期, 冰川规模相当于晚更新世冰期的2/3"",称为冰岛,格陵兰冰期.这时中纬地区也有冰川发育,在 北美,大陆冰盖已南侵到北纬0.以南,在内华达山地死谷冰碛的年龄为270—3lO万年.在欧 洲,阿尔卑新山前地带的高阶地上,普追发育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的古老冰碛"".按 杨怀仁的 意见0",大姑冰期以前,中国大陆仍受西风环流的影响,夏温低,降水量大,老冰期雪线降低, 冰川活动范围增大.因此,在垒球降温背景上,我国东部出现早更新世冰川作用,不足为奇. 四,中晚更新世冰期问题 本文仅就某些争论较大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以供讨论. ,1.王索坡答地成因 "王家坡u谷"及箕东南侧之"大坳冰斗"是否是冰蚀地貌?据笔者观察,这条山谷经历了 复杂的发展历史,仅在早更新世时期才有冰流通过.谷地内(静修庵一长岭头段)由老到新的4 个层位(图2)为t第1层位于谷首静修庵,裁缝岭一带,标高800--900m,为含巨砾强风化砂砾层 .胡家让,1978,湖南第四纪冰川遗迹.学柬台议论文集(内刊). e赵良政?1989(定稿),四川西部冕宁县栌沽地区早更新世诛川作用证据.地球科学'特刊). 地质论评37卷 凤化指数3.02至3.38(最高为4),不发育蠕虫构造.据地貌关系与岩性特征可与谷口应家山顶的 叠键山组对比(后者凤化指数为3.11,也无蠕虫构造)I第2层分布于大沙河至中庵寺一带,分 布标高700--600m,为强烈蠕虫化的红色砂砾层,凤化指数2.5,与裁缝岭砾石层呈切割关系.其 甜代可能相当于观音桥组或叶家垄组(表1)}第3层为含部分粘土的黄土,偶含由侧壁崩落 之岩块,其岩性可与山前丘陵顶及斜坡上的风成黄土对比,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Q:),第4 层是全新世洪积或泥石流沉积,以"大坳冰斗下之巨砾扇最为典型.据以上事实的观察与研 究,获得如下认识 1)裁缝岭,应家山,上青山是金锭山时期的残留古地面,其上分布着巨砾层,漂砾远扬"明 显(图2).直径2.7m之震旦系石英砂岩巨砾漂移到上青山顶,证明冰流自山顶下蹿已达湖滨.古' 王家坡"u谷(现仅残余裁缝岭段)是该冰流必经之道}2)第2层分布于谷底及谷坡上(图 2,横剖面),与现代地形面基本一致.该层砾石以圆,次圆为主,砾径中等,一般为40--80cm.. 最大砾径仅1.5m,缺少>2m以上之巨砾,显然有别于典型山地冰碛.由于露头欠佳,(大部伏 于黄土之下)其成因难于进一步精确研究J3)几经搜索,王家坡谷地中投有庐山冰期黄褐色泥 砾.葡人指出的庐山冰期终碛垄由基岩和黄土构成(图2中a,b,c).因此,王家坡"u"谷,大 坳冰斗是庐山冰期冰蚀地貌的提法,目前缺少必需的地层学依据.此外,该谷地中大量保存早于 庐山冰期的第四纪地层,至少能证明庐山期冰流从未流经该谷地. 2.关于庐山冰期问题 自庐山冰期提出以来,不仅沉积物成因有争论,地层层位,典型剖面位置都很不清楚.上面 已经指出,王家坡谷地中没有这个冰期的代表性沉积物.山上是否存在呢?我们选择了争论最 大,地层出露清楚的大技场谷口剖面傲为研究靶区是有意义的.该剖面由下而上分为3层.第l 层为橙黄色中弱凤化砂砾层,以粗砂,砾石为主,仅含少量黄色粘土}第2层下部为红粘土砾石 层,砾石较圆,砾径显着小于下层,具叠瓦状构造,上部为含角砾的弱蠕虫化红粘土层,角砾有 时集中呈板状透镜体,并倾向下游,有时分散在红土中,或呈线状排列,线理大致平行坡面? 向谷地中心线倾斜,这种构造常见于庐山现代坡积层中J第3层为灰黄色含角砾松散亚粘土层, 顶部为灰黑色含巨砾现代土壤层.此层序由下而上分别相当于庐林组(Q:z),尖山组(Q;is)和 狮子山组(Qls)(表1).哪一层代表庐山冰期呢?大多数人认为,第3层是大理冰期冰缘环境中 舶产物.第2层下部是淘槽水流冲届?,改造第1层产生的新冲积物,其上部是一套较千热气候环? 境中形成的洪一坡积系列,此层显然不能代表庐山冰期.对第1层的成因问题有很大争论,南京 大学地理系编着的中国第四纪冰川与冰期问题一书(1974),称之为大姑冰期冰水沉积I杨 达源认为该层内存在的动力构造痕迹是薄而流速快的冰川对已形成的滚磨较好的砾石刹削,推挤 的结果0"I李吉钧等坚持此层是山地河流在常态流水下的初始冲积层,后又受封含巨砾泥石流 的搅动破坏".以上观点虽然存在差别,但都承认流水的作用.据研究,该砂砾层砾石圆度以 圆一次圆为主(占86),碎屑支撑,粘土含量少,层理明显且类型多样(图3),有高流态条件 下的水平层理,缓倾斜交错层理,少量波状层理和旋卷层理,唯独未见泥石流沉积中常见的泥基 质支撑及正,反粒序层理.由此可见,谷口第l层与冰碛,粘性泥石流沉积毫无共同之处,而是 水文变律较大的中小型山地河流沉积.此层是否是冰水沉积呢?在山上其它沟谷 中,如中谷,西 谷,酒厂谷地等,均发育这层沉积物,它们的特征与大校场谷口所见相似,都不是冰碛,如果山 上找不到相关冰碛,冰水说则难以令人置信. 谷口音I面第1层中还具中小型旋卷构造,由宽缓的向斜及背斜组成,褶曲对称,此外,还发 育与旋卷构造伴生类似冰楔模的原生充填裂隙构造(图3)0.我们知道,在含细粒物质很少的 龃砂砾石层中的旋卷构造,很难由重力载荷作用或液化作用产生.其构造对称性说明,它们也不 1期赵良政t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之我见——庐山更新世冰川发育有限性一初探 ^犀鞍翻E剖翠靶常晕?婀遥鹫群豸根州 黯轻蛞暮糕长》霹蠼孵螋刈4|圈.晶f霹垲惜划二L皿 ^E苎llE苫蔷菩0最_) 目蔷目0高} 目dg量一q盆00舢{苫,目目.1E?南茜 ^驼罐枢懈琶 鲳霉篷蒜蚌靛矧蟮岳衄_【瓣阻幂?露鼙r不趣?匝 舞邕 茸雨舔世屁群?种H-窖旧舞忸嚣?HH-删删路毒手疑蛞r『I器司韫?.Hl(搿瞻啦盆茸罚糖r『I叫?捐惜|r陶器番??-湘苗g陶罚 h州馥剧衄粒?一_+衄售}椒盆鹫静蜂龋钿?-孽噼,兽,?.州丁=;芒讲嚣张?N-啦碡?H弓苫g酱苦【I!号【I?0岳gg?_【一冒?里【uI目石-8_ 匝恒疆1i事帕借r不秘?孽螺懈H悄匦 地质论评37卷 是重力滑塌或水流拖曳构造.V"形楔右侧下方层理翻卷达5O.一60.,甚至直立,显然是V 形楔结晶冻胀时,对四周水平挤压的结果.这种楔与普通侵蚀充填楔有明显区别.据此分 析,用冰缘环境中的结晶搅动来解释这些构造的生因~ztJ可能是唯一合理的.因此,谷口剖 面第1层(庐林组)是冰缘环境中的山区河流冲积层.在中谷粮站墙基下,此层盖在强烈蠕虫化 红色泥砾C叶家垄组,Q,表1)上,是中更新世最暖期之后的第一个冷期堆积.在欧洲,据 $oergel冰期曲线0CI,紧接中更新世最暖期之后的冷期,称为里斯(或萨尔)冰期.因此,笔 者建议,把大校场谷口剖面第1层作为里斯冰期在庐山的代表,并大致与Vz一"澡海岩心氧同位 素阶段6(19.5—125万年)相当0.至于命名问题,考虑到优先性与传统性,仍可称庐山冰期, 也可以代之以"庐山冷期,"庐山冰缘期等名称. 3.新桥剖面成困 新桥剖面位于九江市十里铺南约lkm的小桥边.前人以其离山远,砾径大,具明显的斜层构. 造而确定为大姑冰期终碛垄.但对此看法仍存在着不同的意见.1983年笔者对该剖面曾再次进 行观察,查明该砾石层是比较典型的山前辫状河系冲积层.该剖面砂砾质沉积体并非单纯的斜层 系,而是复杂的槽状充填交错层之叠加(图4).分为下,中,上3层,下层为淡黄一灰白色含巨 砾砂砾层.基座为志留系粉砂质页岩,已凤化为紫一反黄色粉砂质粘土(凤化壳),两者接触面 呈"凹"形,这是河流侵蚀凹岸常有的形态特征.接触面上砾石面面东倾而与该面平行.接触面 附近,砾石以基质(风化粘土)支撑为主,向上渐变为以颗粒(石英砂)支撑为主.总趋 势是, 由下向上,底床物质有规律地减少,外来成分逐渐增多,这是河床水流侵蚀堆积的重要特征.中 层为棕黄色中小角砾,砾石砂土层,由一套相互切割,底面下凹的槽状充填交错层系叠置构成. 层理与砾石排列均与槽底(切割面)一致.层系内部,粒径向上变细.整个中层粒度较下层细, 但含有更多的凤化粉砂岩角砾(平均20—30).里丁认为,底部下凹的透镜状砂体,一般认为 是低弯度河流的河道向下切割后所接受的垂向充填产物.上层为棕红色含巨砾砂砾层,它斜 切中下层,切割面东倾.该面上砾石曲面主倾向北东6O.一90.,与切割面倾向基本一致,向上变 得杂乱无章.总体特征与中层相似,都是低弯度河槽逐步充填的结果.但是上层砾度比中层粗得 多,属低弯度河道体系中的主河道粗砾质沉积,中层属次级分枝河道砂砾质沉积.由于覆盖,仅 见上层河道西侧,貌似前碛垄上之斜层构造. 此外,尚有下列事实,难以用冰JII解释: 1)如果新桥一带有冰流通过,早期发育的薄层风化壳何以能保存?(图4) 2)整个剖面均含有大量下伏基岩的风化岩屑和岩块,这种物质中层更多.其组成的东倾线 状层理,向西产状变陡,砾度加大(图4),表明紧靠剖面西侧,长期存在向东稳定供源的低矮古 斜坡.在山麓冰Jfl流路上,由于强大铲刮作用,这种斜坡不可能长期存在. 3)砾石圆度;上层砾石以圆到攻圆为主,下层砾石圆度更高.现代山地冰川砾石以次棱角 到次圆为主,两者不符. 4)巨砾粒径;庐山早更新世冰碛层中最大砾径均在3m以上,而新桥仅2m,与整个庐 山地 区已知冰碛层砾度特征不相符. 5)砾石组构t按前人图示c1,?新桥冰流方向由南向北,前碛垄中斜层理及砾石曲面方向应 向北倾斜.但铡量结果视下层砾石曲面主倾向为南东120.,上层为北东60.--90.,实际与假设矛 盾. 6)地貌表现:新桥砾石层与十里铺组(Qls)相当(表1),构成基座标高为50m的第5级阶 .据斯堪的纳球盖范围变化编制.见文献C15】中图12,36a l期赵良欧?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之我见——庐山更新世冰川发育有限性韧探8l 图4新桥十里铺组剖面 Fig-4SectionofheS}a~lipuFo帅ao?.X(nqiao 1一砂砾-2一志留系糌砂岩风化角砥}3--黄色牯土-d一蠕虫构造-5一志留系帖土质风化壳(黄色) 6一岩屑供应方向 地.其东,西,南面均有不高的老阶地发育,如7级阶地标高仅70--80m,如有年轻冰流通过,它 们必埋人冰下而被铲掉.但事实并非如此. 综上所述,冰川说难以解释新桥砾石层的特征.但山前丘陵区常态河流过程则能给予很好说 明.十里铺时期庐山地区雨量充沛,冲积体系发育,在山前地区形成辫状阿系.阿网酎分时台, 环绕山前剥蚀丘陵流动.立顶上分布着高阶地砾石层,阿谷中发育辫状阿道.由于河道频繁迁 移,在谷底上形成一套相互切割又向上叠置的槽状充填层系,同时通过斜坡不断从近旁坡地上输 人风化岩屑与高阶地砾石,形成与斜坡有关的层理构造.两者叠加,构成今日之新 桥剖面. 4.白石咀,姑塘镇一带冰Jl1证据问题 从下青山经白石咀到姑塘镇是一个北北东向的滨湖新断裂带.在白石咀东岸新建房后,该断 裂带表现为正断层,断面东倾,倾角45左右,下盘为石炭系黄龙灰岩,上盘为中更新统九江组 含砾黄色粘土,或含粘土砾石层.粘土中产淡水软俸类.灰岩与粘土砾石层的界面为主断层面, 经受糜棱岩化,或角砾岩化,现巳风化为白粉层.上盘黄粘土中还发育一组次级断层面,断面上 布满断层擦痕.这个断层组与前人在白石咀卡房后见到的冰溜面0位置相近,产状与上下盘岩性 均相类似.因此笔者认为,卡房后之冰溜面可能是这个断裂带的组成部分. 前人建立鄱阳冰期的主要依据是姑塘镇湖岸边年轻的大姑冰期赭色泥砾包裹较老的鄱阳冰期 锌色泥砾[】.据研究,后者并非独立的地层单位,而是包裹在赭色泥砾中含铁较高的砾石透镜 体,两者呈渐变,接触关系.这种岩相结构在一般洪坡积物中经常见到.前人所指的包裹现象还 与前述湖滨断裂带的断层作用有关.绎色泥砾透镜体上界面是一组逆冲断层面(下界面是两种泥 砾的原生界面).断面西倾,倾角70.左右.上盘逆推作用把下部的赭色蠕虫状红土沿断面推举到 锋色泥砾上,造成赭色泥砾包裹绛色泥砾的构造现象.黄培华等0还在其中发现温湿条件下的 落叶阔叶混交林孢扮组台. 总之,两种泥砾为同时代沉积物(均属中更新世中期叶家垄组,表1),不是冰绩物,甚至不 是寒冷气候条件下的产物.故以此为依据建立的鄱用冰期巳无实际意义,建议废 止. 最后,笔者慎重声明,庐山第四纪冰期是个复杂问题,以上认识仅属一孔之见,殷切 期望同 行们指正. 图囹咖回阿 地质论评37卷 (i】 (9】 (3】 (4】 [5】 (6】 (7】 C8] (9】 ClO3 (11] C12】 (19} [14} (15】 C16] ~17j (19J (19J C20J {81J C22】 c2a) 【剀] 参考文献 李四光,i947,冰期之庐山,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出版社,1975. 李吉钧,张林琢,邓养鑫,1985,论庐山冰川遗迹真伪.科学出版社.第9—14页. '坩又予,崔之久1983,庐山冰川睫}迹.质疑.地理.第38卷.第3期-第298--368页. 孙殿卿,昊锊借,1998,中国第四纪掏造一气候旋回的初步研究.中国第四纪研究-第7卷-第9期. 赵良政,1989,再论庐山地区晚新生代地屡及早更新世早期冰』J【作用证据中宦东部第四纪诛jJ【与环境1日l题(论文 集),第391--~00页.括雅风等晌,科学出版社 施雅凤,邓养鑫,1982,庐山山麓第四纪泥石施堆积的确证——以庐山西北羊角岭为侧.科学通报.第27卷-第2o 期.第1253--1258页 张林凉,牢韵智,i984,庐山地区混杂堆积成因.地理科学.第{卷,第2期,第16—I6页. 谢又予,崔之久,1985.中国庐山程杂沉积与天山珠川沉积物特征的比较研究.中国第四纪研究,第6卷,第1/2期r 第72--76页.' 景才瑞,1980.庐山西北麓羊角蚌珠川作用表皮构造之发现.科学通报,第25卷,第8期,第41o一4n页. 赵良政,1988,庐山早更新世冰川作用构造特征与辨析.地球科学,第13卷,第6期,第835--644页. 张林源,1981-庐山羊角峰表皮橱遣成日探讨.科学通报.第26卷,第16期,第1006--1098页. 杨怀仁,徐譬,1985,中国东龆第四纪自然环境的演变.第四纪冰Jr1与第四纪地质文集,第2集,第104--125页-地 质出版社. 张林琢,198i,青藏高原上升对我国第四纪环境之髟响.兰州大学.第3期,第142—155页. 括稚风等,1989-中国东部第四纪冰JJ『与环境问题.第363--374页,科学出版社. Nilssion,T.,1983,TheP1clstoncene--GeoJogyandLifeinQoatern~ryIceAge,Enk. Even=onJE.,B一,187i-Therelationshipof叫一andmicrofabricoftiIiandthegene=i=ofglacla landforminJeffersonCounty,Wisconsin,TilJ_ASymposium(Ed.GoldthwaitJR.,P.).Ohios tateUni—l raitypres=,pp?849--366一 Frakas,L.A.,1979,Climate=throughoL+lgeologictime.Elaevier,pP-231—2a6. v.,~brava,D.Q 一,Bowcn-G.M.-Richmond,Ed*.,1986,QuaternaryGlaclatlonsintheNorrhernHemi sphere?Pergamon? 杨述潦,1982,中眉东部山地更新世冰川研究.中国第四纪冰川冰主釜学术讨论台文集,第31—33页,科学出版社. Hatry,D.G.ri988,Icewedgew,growth,thaw,tran=9啪ationandDa】aco~vironmcnta[=ignificancc.(J.Q. S.),vol3,No!.1? Xnrcnch,H.M?,1976,ThePeriglacialEnvironment.Longman,pp.227—2蚰. Shrockier+n-N-,j.,.矗1.,1978-Oxygtni5o协pcandpalaeomaKaetlct~rggfyofE4协rii1Pack|ccoTt' V28—298tOxygenisotope.t~peraturcsandicev0hIm'…10yearto100year{ca]e.Quaternary Re=catch,p39—55? 里丁-H.,G.,1985,沉j阪环境和相.第69--7i页,科学出膜社. 黄培华,1987,中国东姆第四纪自然环境摘化及庐山冰碛层堆积时期的自然环境研究.地理.第{2卷,第 4期.第989—29页. 1期赵良政;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之我见——庐山更新世冰川发育有限性韧探33 T眦QUATERNARYICEAGEINEASTERNCHINA--A PREuMINARYSTUDYOFTHE"LIMITATIoNOFTHE PLEISTOCENEGLACIA.兀oNINM0UNTLUSHAN ZhaoIAangzheng (University0,Gtoscier~ces.缸月) Abstract ThedisputesabouttheQuaternaryIceAgeineagbemChina(includingMount Lushan)involvethreeaspects,i.e.topography,sedimentationandcondition~ 0{glaciation.Theauthorholdsthattheglacia~ioninMountLushan'tookplacein theEarlyPleistocene.Accordingtothisview,the.TindinshanIceAgehasbeen setup.Noglacia~ionhappenedinthemiddleLatePleistocene.Theevidenceof aciationpUtforwardshypredecessorsrequiresreconsideration. LateCenozoicsedimentsinMountLushanmaybedividedinto18formations and11levelsofterraces,includingonedriftsheetandtwodubiousdriftsheets, whileothersarenon-glaclaldeposRs. 作者简介 赵良政,1936年9月生.1959年于北京地质学院普查专业毕业.现为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普地教研室副教授.从事地貌学,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
本文档为【【doc】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之我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