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GI6080002-2006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中国最大的行 …

GI6080002-2006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中国最大的行 …

2017-12-06 50页 doc 373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1942

暂无简介

举报
GI6080002-2006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中国最大的行 …GI6080002-2006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中国最大的行 … ICS DL CCS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备案号 DL / -2013 名词术语 电力节能 terminology of energy saving for electric power 2013- 发布 2013-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目 录 前言…………………………………………………………………………………………………………………..I 引言………………………………………………………………………………………………………...
GI6080002-2006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中国最大的行 …
GI6080002-2006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中国最大的行 … ICS DL CCS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 备案号 DL / -2013 名词术语 电力节能 terminology of energy saving for electric power 2013- 发布 2013-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目 录 前言…………………………………………………………………………………………………………………..I 引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通用术语............................................................................................................................................ 2 4 基本术语.......................................................................................................................................... 16 5 发电................................................................................................................................................. 22 5.1 燃料........................................................................................................................................ 22 5.2 水 ........................................................................................................................................... 31 5.3 性能指标................................................................................................................................. 34 5.4 锅炉........................................................................................................................................ 37 5.5 空气预热器 ............................................................................................................................. 46 5.6 制粉系统................................................................................................................................. 47 5.7 风机........................................................................................................................................ 51 5.8 除尘除灰装置.......................................................................................................................... 54 5.9 脱硫装置................................................................................................................................. 57 5.10 脱硝装置 ............................................................................................................................... 59 5.11 蒸汽轮机 ............................................................................................................................... 59 5.12 泵 ......................................................................................................................................... 65 5.13 凝汽器 .................................................................................................................................. 65 5.14 加热器 .................................................................................................................................. 67 5.15 除氧器 .................................................................................................................................. 67 5.16 冷却塔 .................................................................................................................................. 68 5.17 燃气轮机 ............................................................................................................................... 68 5.18 联合循环 ............................................................................................................................... 71 5.19 性能工况 ............................................................................................................................... 71 5.20 水轮机 .................................................................................................................................. 73 5.21 风力发电 ............................................................................................................................... 79 5.22 发电机 .................................................................................................................................. 81 5.23 励磁系统 ............................................................................................................................... 84 5.24 电动机 .................................................................................................................................. 85 6 输配电 ............................................................................................................................................. 88 6.1 性能指标................................................................................................................................. 88 6.2 变压器 .................................................................................................................................... 91 7 节能经济与管理 ............................................................................................................................... 94 7.1 节能经济................................................................................................................................. 94 7.2 节能管理................................................................................................................................. 98 参考文献………………………………………………………………………………………………………… 102 索引………………………………………………………………………………………………………………103 前 言 本标准包括了以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质能、风能等一次能源进行发电的企业和输配电企业开展节能工作所需的名词术语,未包括核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氢能发电等领域的专用节能术语。 本标准以《电力名词》、现有的与电力节能相关的标准和技术文献为基础编制,由于现有标准和文献中关于电力节能的很大一部分术语和定义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甚至歧义等问题,本标准对大量的术语定义进行了改写,并对一些通用术语加了限定词。本标准的通用术语为与电力行业节能有关,但不限于用于电力行业的基础性术语;基本术语为与发电和输配电型式无关的电力节能术语。 本标准对下列问题进行了界定和统一: ——标准煤热值。标准煤的热值与热功当量值的选择有关,根据我国的年平均气温状况,选用 热量单位卡20?比较合适,即1cal=4.1816J;而国际蒸汽表卡1cal=4.1868J对应的温度小20IT 于15?,与我国的年平均气温状况不符。但我国气体燃料发热量定义中的燃烧参比温度为25?, 固体和液体燃料发热量定义则回避了参比温度,因此本标准仍无法完全统一。 ——供电煤耗。本标准区分了发电企业的供电量和上网电量,以此为基础区分了供电煤耗和综 合供电煤耗;电网企业的供电量则称为售电量,以与发电企业的供电量区分。 ——线损。线损统一为可供计量的有功功率和有功电量的损失。 ——出力或负荷。除个别习惯用语外,如锅炉最低稳定燃烧负荷、锅炉额定出力工况等,锅炉 出力的优先术语为锅炉蒸发量,锅炉负荷或锅炉出力为许用术语;[蒸汽、燃气]轮机出力为优先 术语,[蒸汽、燃气]轮机负荷为许用术语;发电机负荷和发电机功率为优先术语,发电机出力为 许用术语。 ——与一段时间统计有关的定义,统一用“统计报告期”。 电厂、发电厂、电站为同一概念,均遵照术语或定义的习惯,未做统一。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 I 引 言 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电力行业作为重要的能源转换行业,能源转换效率的高低对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电力行业节能,需要涉及大量的与节能相关的名词术语,这些名词术语大都分散在各电力行业标准、规范或导则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电力节能术语标准。例如,标准煤热值在不同的标准中数值就不一样,《GB/T 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中的标准煤热值定义为29307kJ/kg, 《GB 10184-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中使用的标准煤热值为29310kJ/kg;《GB/T 3715-2007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名词术语》中的标准煤热值定义为29.27MJ/kg,《DL/T 904-2004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中使用的标准煤热值为29271kJ/kg,电力名词中的标准煤热值定义为29308 kJ/kg。在现行有效的电力行业标准中,名词术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同一概念多个术语现象,如:DL/T 904-200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中的9.3.2“电 厂效率”和GB/T 2009.52-2008《电工术语 发电、输电及配电 发电》中的602-03-22“单元机组净 热效率”是同一概念;GB/T 2009.48-2008《电工名词术语 锅炉》中的8.2.10“制粉电耗”和DL/T 904-200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中的5.7 “制粉系统单耗”是同一概念; 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中的3.1.6“最低稳定燃烧负荷及液态排渣临界负荷”在 GB/T 2009.48-2008《电工名词术语 锅炉》中分为两个术语8.1.15“锅炉最低稳定燃烧负荷”和 8.1.17“液态排渣临界负荷”;GB/T 2009.48-2008《电工名词术语 锅炉》中4.1.21“流化速度”和 JB/T 10356-2002《流化床燃烧设备技术条件》中的3.10“流化床空截面流速”是同一概念;DL/T 904-200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中的8.2.12“余热锅炉热效率”和GB10863-89《烟 道式余热锅炉热工试验方法》中的3.5“余热利用率”是同一概念;DL/T 904-2004《火力发电厂技 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中的8.1.8“燃料流量”和GB/T15135-2002《燃气轮机 词汇》中的6.28“燃 料消耗量”是同一概念等等。 2) 同一术语多种定义表述现象,如DL/T 904-200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中的5.14“煤 粉细度”、GB/T 2009.48-2008《电工名词术语 锅炉》中的3.3.34“煤粉细度”和DL/T 467-2004《电 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中的3.1“煤粉细度”的定义表述各不相同;GB10184-88《电站锅 炉性能试验规程》中锅炉热效率和各项热损失的定义(包括DL/T 904-200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 济指标计算方法》中的相关定义)与GB/T 2009.48-2008《电工名词术语 锅炉》中的8.1.1“锅炉 热效率”和8.2.1~8.2.9各项热损失的定义也不完全相同;GB/T15135-2002《燃气轮机 词汇》中 的6.26“热效率”和6.31“热耗率”与GB/T14099-2005《燃气轮机 采购》中的3.32“热耗率”和 3.34“热效率”;以及DL/T 904-200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中8.1.10“燃气轮发电 机组热耗率”和8.1.11“燃气轮发电机组热效率”;GB/T15135-2002《燃气轮机 词汇》中的10.2“透 平参考进口温度”和GB/T14099-2005《燃气轮机 采购》中3.35“透平参考进口温度”; DL/T904-200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中的9.1.1“供热量”和DL/T891-2004《热电 联产电厂热力产品》中的3.3“供热量”等定义也都不同。 3) 同一术语不同概念现象,如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中的6.3.4“散热损失”和DL/T 934-2005《火力发电厂保温工程热态考核测试与评价规程》中的3.7“散热损失”,电力系统中所 说的负荷和锅炉的负荷也不是同一个概念等。 4) 术语没有明确定义现象,如DL/T466-2004《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中的“经济煤粉细 度”、“最佳钢球装载量”等。 5) 术语有待细化现象,如DL/T 904-200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中的9.3.1“管道效 率”和DL/T606.3-2006《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3部分:热平衡》中的3.3 “管道反平衡热 效率”,若将两者对比,应将前者称为管道正平衡热效率。 II 6) 节能统计中的常数不确定,如热功当量取4.18、4.1816还是4.184,该取值直接关系到标准煤的 热值,以及影响标准煤量的换算。 为统一和规范电力节能用语,促进电力行业更好的开展节能相关工作,在现有的电力行业标准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III 名词术语 电力节能 1 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与电力节能相关的名词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与电力节能相关的技术文件及科技出版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 电工名词术语 GB 21258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T 156 标准电压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 2588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3715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GB/T 6422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 GB/T 7409.1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 定义 GB/T 8117 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 GB/T 10184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T 10863 烟道式余热锅炉热工试验方法 GB/T 11062 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6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2497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 GB/T 13234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GB/T 13462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 GB/T 13471 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 GB/T 14099 燃气轮机 采购 GB/T 14100 燃气轮机 验收试验 GB/T 15135 燃气轮机 词汇 GB/T 1531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 15320 节能产品评价导则 GB/T 1594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T 16845 除尘器 术语 GB/T 17166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 GB/T 17747.1 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 第1部分:导论和指南 GB/T 18613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18929 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验收试验 GB/T 21369 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4915 能源管理技术通则 DL/T 296 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导则 1 DL/T 335 火电厂烟气脱硝(SCR)系统运行技术规范 DL/T 466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 DL/T 467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 DL/T 468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 DL/T 469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 DL/T 606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DL/T 686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DL/T 749 除灰系统试验规程 DL/T 783 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 DL/T 839 大型锅炉给水泵性能现场试验方法 DL/T 893 电站汽轮机名词术语 DL/T 851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验收试验 DL/T 861 电力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 DL/T 904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DL/T 909 正压气力除灰系统性能验收试验规程 DL/T 934 火力发电厂保温工程热态考核测试与评价规程 DL/T 964 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T 985 配电变压器能效技术经济评价导则 DL/T 986 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性能检测技术规范 DL/T 998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性能验收试验规范 DL/T 1033 电力行业词汇 DL/T 1027 工业冷却塔测试规程 DL/T 1051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 DL/T 1052 节能技术监督导则 DL/T 1194 电能质量术语 DL/T 5164 水力发电厂厂用电规程 JB/T 10356 流化床燃烧设备技术条件 NY/T 1915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 术语 3 通用术语 3.1 能量 energy 物质运动的一种度量。 注1:对应于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能量也有各种形式,彼此可以互相转换,但总量不变。 注2:热力学中的能量主要指热能和由热能转换而成的机械能。 注3:所有能量的单位为焦耳(J)。 3.2 能源 energy sources 能量资源 energy resources 自然界赋存的已经查明和推定的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来源。包括一次 能源和二次能源。 注:改写DL/T 1052-2007,定义3.1。 3.3 2 节能 energy saving 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 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DL/T 1052-2007,定义3.2] 3.4 一次能源 primary energy source 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 注:包括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 3.5 二次能源 secondhand energy source 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 注:如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 3.6 常规能源 conventional energy source 利用技术上成熟,使用比较普遍的能源。 注: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3.7 新能源 new energy source 新近利用或正在着手开发的能源。 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 3.8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具有自我恢复原有特性,并可持续利用的一次能源。 注: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氢能、风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地热能也可算作 可再生能源。 3.9 不可再生能源 non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不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 注: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3.10 热 heat 可在两个热力系之间或热力系与外界之间因温度差而传递的一种能量形式。 3.11 内能 internal energy U 物质内部分子动能和外能的总和。 3.12 比内能 specific internal energy u 单位质量物质的内能。 3.13 热能 thermal energy 热力系处于平衡时的内能,以显热(3.16)和潜热(3.17)的形式所表现的能量。 3 3.14 热量 heat capacity Q 由于温差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转化过程中所转移的能量。 注:热能和热量的单位均为焦耳(J)。 3.15 热功率 heat power 热流量 heat flow rate <工程热物理>单位时间内自某物体传出或传入的热量。 3.16 显热 sensible heat 人与环境间通过对流、辐射和传导途径交换的热量,即非蒸发性散热。 3.17 潜热 latent heat 物质相变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3.18 余热 waste heat 某一热工艺过程中产生、未被利用而排放到环境的热能。 注:余热是载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的二次能源,如刚出炉的钢锭、炉渣、热水、热烟气等物体携带的热能。 3.19 风能 wind energy 地球表面空气流动所形成的动能。 3.20 水能 hydropower 天然水流蕴藏的位能、压能和动能等能源资源的统称。 注1: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可将水能转变为机械能或电能。 注2:水能资源是一种自然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3.21 生物质能 biomass energy 利用生物质转化成的能源。 [NY/T 1915-2010,定义2.2] 3.22 电能 electric energy 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 3.23 电量 quantity of electric charge <电力>电能供应的量值。 6注1:电能和电量的单位均为“千瓦时” (kW?h)或焦耳(J),1kW?h=3.6×10J。 注2:电能以电量的形式表示。 3.24 功 work 热力系统通过边界与外界交换的机械能量。 3.25 4 功率 power P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单位时间内转移或转换的能量。 注:单位为W。 3.26 电功率 electric power <电力>单位时间内转移或转换的电能。 3.27 热功当量 mechanical equivalent of heat 等同于单位热量的机械能量。 注1:在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热量、功统一用焦耳(J)作单位。 注2:中国惯用的热量单位卡20?,即1克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从19.5?升高到20.5?所需要的热量,它 与焦耳的关系为:1cal=4.1816J。 20 注3:有些国家使用卡15?,它与焦耳的关系为:1 cal=4.1855 J。 15 注4:国际上通常采用国际蒸汽表卡,它是在1956年伦敦第五届国际蒸汽大会上规定的,它与焦耳的关系 为:1cal=4.1868J。 IT 3.28 标准煤 standard coal 煤当量 coal equivalent 低位发热量为29271kJ/kg(7000kcal/kg)的假想煤。 注1:标准煤的计算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统一标准,1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中国、前苏联、日本按7000千卡计算, 联合国按6880千卡计算。 注2:标准煤热值对应的热功当量(3.27)值为1cal=4.1816J。 20 3.29 能量损失 energy losses 能量损耗 系统中没有被有效利用的能量。 3.30 能量平衡 energy balance 在规定的平衡期和规定的系统边界内,对各种能量的输入、输出和损失之间的数量关系进 行平衡。 3.31 能量平衡期energy balance period 能量平衡统计开始至统计截止的时间段。 [DL/T 606.1-1996,名词解释4.2] 3.32 能量平衡边界energy balance boundary 能量平衡的范围,以能源计量点的位置来表示。 [DL/T 606.1-1996,名词解释4.3] 3.33 能量平衡框图energy balance diagram 按能源流向,由能源输入、能源转换、最终去向的部位构成的框图,并标注各部位的能源 绝对量和各部位能源量占输入能源量的百分比。 5 [DL/T 606.1-1996,名词解释4.4] 3.34 不平衡率 unbalance rate 输入能源总量减去已查明能源输出量、各项损失量的差与输入总能源量的百分比。 [DL/T 606.1-1996,名词解释4.5] 3.35 正平衡 positive balance 以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来计算平衡的一种方式。 3.36 反平衡 counter balance 以系统的输入和损失来计算平衡的一种方式。 3.37 温度temperature 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注1:改写DL/T 469-2004,术语、定义和符号3.1.13。 3.38 国际温标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国际间1990年的性温度标尺。 注1:以若干种纯物质的相变点为标定点来实现分度,是世界上温度数值的统一标准。 注2:其温度数值可表示为开尔文(K)或摄氏度(?)。 3.39 热力学温标 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 scale 绝对温标 absolute temperature scale 开尔文温标 Kelvin temperature scale 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的与物质性质无关的温度标尺。 注1:此温标的零点处在水的三相点温度(0.01?)以下的273.16K处。参见 3.40 热力学温度 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 绝对温度 absolute temperature T 按热力学温标(3.37)度量的温度。 注1:单位为开[尔文],单位符号为K。 注2:改写DL/T 469-2004,术语、定义和符号3.1.14。 3.41 摄氏温度 Celsius temperature t 绝对温度减去273.15。 注1:曾定义为以标准大气压力下水沸点为100?,冰点为0?的温度分度。 注2:t(?)=T(K)-273.15 3.42 华氏温度 Fahrenheit temperature 以标准大气压力下水沸点为212?,冰点为32?的温度分度。 注1:为英制单位,单位为?。 6 注2: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式:华氏温度(?)=5 t,9,32 注3:华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T的换算式:华氏温度(?)=5×(T,273.15),9,32 3.43 滞止温度 stagnation temperature θ sg 在无外加能量或热量的情况下,理想气体流动等熵至静止时的绝对温度(3.40)。 [DL/T 469-2004,术语、定义和符号3.1.15] 注:滞止温度在风道内是不变的。对进风管来讲,则等于试验环境中大气的绝对温度。 3.44 静态或者流体温度 static or fluid temperature 测量元件按流体速度移动时测量到的绝对温度(3.40)。 [DL/T 469-2004,术语、定义和符号3.1.16] 3.45 干球温度 dry bulb temperature 用普通温度计测得的湿空气的正常温度。 3.46 湿球温度 wet bulb temperature 温度计水银球包裹有含水棉芯,并有一定流速的空气吹过棉芯时,该温度计所指示的温度。 3.47 压力 pressure p 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或流体中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 注:单位为Pa。 3.48 大气压[力] atmospheric pressure 由大气重力所产生的压力。 注:改写DL/T 469-2004,术语、定义和符号3.1.28。 3.49 标准大气压[力] standard atmospheric pressure 纬度45º海平面上的常年平均大气压,定为101325Pa(760mmHg)。 3.50 绝对压力 absolute pressure p abs 真实的压力,为表压力(3.51)与当地大气压力(3.48)之和。 3.51 表压力 gauge pressure 相对压力relative pressure p g 压力表测得的压力,为绝对压力(3.50)与当地大气压力(3.48)之差。 注:改写DL/T 469-2004,术语、定义和符号3.1.29。 3.52 真空[压力] vacuum pressure 低于当地大气压的压力。用真空表测得,为绝对压力(3.50)与当地大气压力(3.48)之差。 7 3.53 真空度 vacuum degree 以百分数表示的真空压力(3.52)与大气压力(3.48)的比值。 3.54 滞止压力 stagnation pressure p sg 假设流动气体通过等熵过程停止下来,在气体中某点测量到的绝对压力(3.50)。 [DL/T 469-2004,定义3.1.30] 注:当气体流动的马赫数小于0.2时,马赫系数小于1.01,则气体的滞止压力(3.54)非常接近表压力(3.51)、 大气压力(3.48)及动压(3.57)之和。 3.55 静压static pressure p s 流体中不受流速影响而测得的表压力(3.51)。 3.56 全压 total pressure pt 滞止压力(3.54)减去大气压力(3.48)。 [DL/T 469-2004,定义3.1.32] 3.57 动压dynamic pressure p d 全压(3.56)与静压(3.55)之差,运动流体密度与速度平方积之半。 3.58 压[力]降 pressure drop 压[力]损[失] pressure loss 阻力 resistance 进口断面和出口断面的流体平均全压(3.56)之差。 3.59 密度 density ρ 每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3注:单位为kg/m。 3.60 比体积 specific volume 比容 v 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有的体积。 注:比体积=1,密度 3.61 湿度 humidity 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数值。 3.62 8 绝对湿度 absolute humidity 比湿度 单位体积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即湿空气中水蒸汽的密度。 3.63 相对湿度 relative humidity 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也可表示为湿空气中水蒸汽分压力 与相同温度下水的饱和压力之比。 3.64 [湿]空气露点 dew point of moist air 湿空气经等压冷却后,使其中水蒸汽达到饱和开始凝结时的温度。 3.65 蒸汽干度 steam dryness x 湿饱和蒸汽中所含干饱和蒸汽的质量。 3.66 比热 specific heat C 每一单位度量的物质温度每变化1K所需吸入或放出的热量。 注:比热与其进行的过程有关。 3.67 定压比热 specific heat at constant pressure C p 流体在定压条件下的比热(3.66)。 注:气体在定压条件下,当温度升高时,气体一定要膨胀而对外作功,除升温所需热量外,还需要一部分 热量来补偿气体对外所作的功,因此,气体的定压比热(3.67)比定体积比热(3.68)要大些。 3.68 定体积比热 specific heat at constant volume C v 流体在体积不变条件下的比热(3.66)。 3.69 质量比热 mass specific heat 物质的度量单位为千克(kg)时的比热(3.66)。 注:质量比热的单位为J/(kg?K)。 3.70 摩尔比热 molar specific heat 物质的度量单位为摩尔(mol)时的比热(3.66)。 注:摩尔比热的单位为J/(mol?K)。 3.71 体积比热 volume specific heat 3物质的度量单位为立方米(m)时的比热(3.66)。 3注:体积比热的单位为J/(m?K)。 3.72 热容[量] heat capacity 9 不发生相变的条件下,物质温度每变化1K需从外界吸入或向外界放出的热量。 3.73 焓 enthalpy 工质的热力状态参数之一,表示工质所含的全部热能,等于该工质的内能加上其体积和绝对压力的 乘积。 注1:在工程中常用比焓,即单位工质的焓,习惯上称为焓。 注2:比焓的单位kJ/kg或kJ/mol。 3.74 滞止焓 stagnation enthalpy 气流的焓(3.73)和其动能的总和。 3.75 焓降 enthalpy drop 工质膨胀做功前后其焓(3.73)的降低值。 3.76 熵 entropy 热力系中工质的热力状态参数之一。在可逆微变化过程中,熵的变化等于系统从热源吸收的热量与 热源的热力学温度之比,可用于度量热量转变为功的程度。 注1:在工程中常用比熵,即单位工质的熵,习惯上称为熵。 :比熵的单位kJ/(kg?K)或kJ/(mol?K)。 注2 3.77 熵增原理 principle of entropy increase 在孤立热力系所发生的不可逆微变化过程中,熵的变化量永远大于系统从热源吸收的热量与热源的 热力学温度之比。可用于度量过程存在不可逆性的程度。 3.78 自由能 free energy 亥姆霍兹函数 Helmholtz function 热力系工质的一种状态参数,等于内能(3.11)减去绝对温度(3.40)与熵(3.76)之积。 3.79 自由焓 free enthalpy 吉布斯函数 Gibbs function 热力系工质的一种状态参数,等于焓(3.73)减去绝对温度(3.40)与熵(3.76)之积。 3.80 ? exergy 热力系工质的可用能,用于确定某指定状态下所给定能量中有可能做出有用功的部分。 3.81 ?损耗 exergy destroyed 绝对温度与熵增之积。 注:过程的任何不可逆性都有熵增,因此必然导致?损耗。 3.82 绝热指数 adiabatic exponent 10 定压比热(3.67)与定体积比热(3.68)之比。 3.83 等熵过程 isentropic process 过程中熵保持不变的可逆的绝热过程。 3.84 等熵指数 isentropic exponent 在等熵过程中,气体介质压力相对变化与密度相对变化的比值。 注:对理想气体,等熵指数等于绝热指数。 3.85 马赫数 Mach number M a 流体速度与当地声(音)速的比值。 3.86 马赫系数 Mach factor F m 某点动压的修正系数,由下列公式给出: F,(P,P)/Pmsgabsd 3.87 性能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 制冷系数 从冷源吸收的热量与消耗的功率(折成热量)之比。 3.88 理想气体 ideal gas 严格遵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的假想气体。 3.89 理想流体 ideal fluid 忽略粘性和压缩性效应的流体。 3.90 不可压缩流体 imcompressible fluid 体积不随压强而变化的流体。 3.91 真实气体 real gas 实际气体 actual gas 不严格遵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气体。 注:用作热机的气态工质都是真实气体。 3.92 标准空气 standard air 3密度为1.2kg/m的大气。 [DL/T 469-2004,定义3.1.2] 53注:温度16?、压力10Pa、相对湿度65%的大气,其密度为1.2kg/m,但这些条件并不是定义的一部分。 3.93 气体标准状态 standard gas state 11 温度273.15K(0?),压力101.325kPa的状态。 3.94 标准状态干空气密度standard state density of dry air 3在温度273.15K(0?),压力101.325kPa状态下的干空气密度,1.293kg/m。 3.95 气体常数 gas constant 以1kg气体对应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的常数。 注:气体常数因气体性质而异。 3.96 通用气体常数universal gas constant 普适气体常数universal gas constant R 以1kmol气体对应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的常数。 注1:改写DL/T 469-2004,定义3.1.21。 注2:R=8.314472 J/(mol?K)。 注3:适用于各种气体。 3.97 水临界点 water critical point 饱和水状态和饱和蒸汽状态完全一致时的状态点。 3.98 临界压力 critical pressure 临界点的压力。 注:水的临界压力为22.12MPa。 3.99 临界温度 critical temperature 临界点的温度。 注:水的临界温度为374.15?。 3.100 三相点 triple point 相图中气液平衡曲线、固液平衡曲线和固气平衡曲线相汇处,即固、液、气三相共存的点。 注:水的三相点的压力为611.71Pa,温度为0.01?。 3.101 热流密度 specific rate of heat flow 热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注:改写DL/T 934-2005,术语和定义3.4。 3.102 线热流密度 lineal density of heat flow rate 单位管长的热流量。 [DL/T 934-2005,术语和定义3.5] 3.103 导热系数 thermal conductivity 导热率 12 λ 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之比。即在单位温度梯度作用下物体内所产生的热流密度。 注:单位为W/(m??)。 3.104 热阻 thermal resistance 导热过程的阻力。为导热体两侧温差与热流密度之比。 2注:单位为m??/W。 3.105 吸收率 absorptivity 辐射至物体的总辐射热流中被物体吸收的部分在总辐射热流中占有的比例。 3.106 反射率 reflectivity 辐射至物体的总辐射热流中被物体反射的部分在总辐射热流中占有的比例。 3.107 透射率 transmissivity 辐射至物体的总辐射热流中被物体透射的部分在总辐射热流中占有的比例。 3.108 辐射力 emissive power 物体单位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向半球空间所有方向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辐射总能量。 3.109 单色辐射力 emissive power 物体单位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向半球空间所有方向发射的某一特定波长区间的辐射能。 3.110 黑度 blackness 发射率 emissivity ε 物体的实际辐射力与同温度下绝对黑体的辐射力之比值。 注:改写DL/T 934-2005,术语和定义3.6。 3.111 辐射角系数 radiative angle factor 辐射换热时,一个表面发射的能量中能直接到达另一表面的份额。 3.112 粘度 viscosity 粘性系数 表征液体抵抗剪切变形特性的物理量。 3.113 动力粘度 dynamic viscosity η 2面积各为1m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做相对运动时,因之间存在的流体相互作用产 生的内摩擦力。 注1:动力粘度的单位Pa?s。 3.114 运动粘度 kinetic viscosity 13 μ 流体的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的密度之比。 2注1:运动粘度的单位m/s。 注2:μ=η,ρ 3.115 传热系数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K 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 热量。 2注1:单位为W/(m?K)。 注2:传热系数不仅和材料有关,还和具体的过程有关。 3.116 流速 flow velocity, current velocity 描述流体质点位置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矢量。 3.117 流量 flow 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流断面的流体体积。 3.118 雷诺数 Reynolds number Re 表征流体运行中粘性作用和惯性作用相对大小的无因次数。 注:Re=ρvd/η,其中v、ρ、η分别为流体的流速、密度与动力黏度,d为特征长度。 3.119 弗劳德数 Froude number Fr 表征流体运行中重力作用和惯性作用相对大小的无因次数。 注:Fr=v/sqrt(lg) ,v为特征速度,l为特征长度,g为重力加速度,sqrt(x)表示x的平方根。 3.120 水头 water head 任意断面处单位重量水的能量,等于比能(单位质量水的能量)除以重力加速度。 注1:水头含位置水头、压力水头和速度水头。 注2:单位为m。 3.121 位置水头 elevation head 从水体中一点位置到基准面的高度表示的该点处单位重量水的重力势能。 3.122 速度水头 velocity head 以水柱高度表示的单位质量水的动能。 3.123 压力水头 pressure head 以水柱高度表示的单位质量水的压力势能。 3.124 惯性水头 inertia head 14 加速或减速流体中,单位重量水由于克服惯性而转移的机械能。 3.125 测压管水头 piezometric head 以测压管水面到基准面的高度表示的单位重量水的总势能。 3.126 水头损失 head loss 水力损失 head loss 水流中单位质量水体因克服水流阻力做功而损失的机械能。 3.127 沿程损失 linear loss <水力发电>水流流动过程中,由于固体壁温的阻滞作用而引起的摩擦阻力所造成的水头损失 (3.126)。 3.128 局部损失 localized loss, bend loss <水力发电>水流流动过程中,由于局部区域几何边界改变引起的水头损失(3.126)。 3.129 断面比能 specific energy 断面单位能量 以明渠断面最低点为基准的单位重量水体的总能量。 3.130 临界水深 critical depth 一定流量下,断面比能达最小值时的水深。 3.131 静水压力 hydrostatic pressure 作用于静止液体两部分的界面上或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上的法向面力。 3.132 动水压力 hydrodynamic pressure 作用于运动液体两部分的界面上或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上的法向面力。 3.133 水量平衡 water balance 水文循环过程中某区域在任一时段内,输入的水量等于输出的水量与蓄水变量之和。 3.134 热力状态参数 parameter of thermodynamic state 定量描述热力系在平衡条件下的热力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3.135 强度参数 intensive parameter 热力系中与所含物质数量无关,而在其中任一点具有确定数值的物理量。如温度、压力等。 3.136 广延参数 extensive parameter 热力系中与所含物质数量有关的物理量。如总体积、总质量等。 3.137 可测状态参数 measurable parameter of state 可以测量的状态参数。如压力、温度、比体积等。 15 4 基本术语 4.1 发电量 electricity production 在统计报告期内,机组(或电站)从发电机母线送出的总电量。 注1:发电厂的发电量应包括供应本厂厂用电的发电机组的发电量,但不包括励磁机的发电量。 注2:新装发电机组在未正式投入生产前,以及发电机组大修或改进后试运转期间所发的电量,凡已被本厂或用户利用的,均应计入该厂的发电量中。 4.2 供电量electricity supply quantity 在统计报告期内,机组(或电站)发电量(4.1)减去与生产有关的辅助设备的消耗电量。 注1:供电量以主变低压侧为计量点,包括上网电量、主变损耗和机组自带的非生产用电量。 注2:供电量=发电量(4.1)-生产厂用电量(4.5) 4.3 上网电量 on-grid energy 发电企业在上网电量计量点向系统(电网)输入的电量,即发电企业向市场出售的电量。 4.4 下网电量 off-grid energy 购电方在下网电量计量点从系统(电网)输出的电量,也即购电方从市场购买的电量。 4.5 生产厂用电量 auxiliary power consumption for production 在统计报告期内,机组(或电站)直接用于发电、供热、供汽等与生产有关的辅助设备消耗的电量。 注1:生产厂用电量=发电量(4.1),供电量(4.2) =厂高变电量,励磁变电量,启备变电量,非生产用电量 注2:下列用电量不计入生产厂用电量的计算: 1)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煮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电量; 2)新设备在未正式移交生产前的带负荷试运行期间耗用的电量; 3)大修以及基建、更改工程施工用的电量; 4)发电机作调相机运行时耗用的电量; 5)厂外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电量; 6)输配电永的升、降压变压器(不包括厂用变压器)、变波机、调相机等消耗的电量; 7)修配车间、副业、综合利用及非生产用(食堂、宿舍、幼儿园、学校、医院、服务公司和办公室)的电量。 4.6 综合厂用电量 integrated auxiliary power consumption 在统计报告期内,全厂发电量(4.1)和外购电量之和与上网电量(4.3)的差值。 注1:综合厂用电量=发电量(4.1),外购电量,上网电量(4.3) 注2:外购电量即为启备变电量。 4.7 厂用电率 rate of house power 发电厂直接用于发电生产过程的自用电量占发电量的百分比。 4.8 有功电能 active energy 电磁能中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的电能。 [GB/T 2900.50-2008,术语和定义601-01-19] 16 4.9 有功负荷 active load 电力系统电能中可以转换为机械能、热能等形式做功的部分功率。 4.10 瞬时功率 instantaneous power 端口的电压瞬时值与电流瞬时值的乘积。 4.11 有功功率active power 一个周期内瞬时功率的积分平均值。 注1:对于正弦电压及电流,复功率的实部即有功功率:P=Re =Scosφ。 S 注2:对于非正弦周期电压及电流,有功功率是直流分量功率及基波和谐波有功功率之总和。 4.12 视在功率apparent power 表观功率 端口的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之乘积。 4.13 复功率 complex power 电压相量与电流共轭相量之乘积。 注:复功率的模为视在功率,辐角为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之间的夹角。 4.14 功率因数power factor 有功功率(4.11)与视在功率(4.12)之比。 4.15 无功电能 reactive energy 在交流系统内,与电力系统和其所接设备的运行有关的电场和磁场之间连续交换的电能。 [GB/T 2900.50-2008,术语和定义601-01-20] 4.16 无功负荷reactive load 用于电场和磁场之间连续交换电能的电力负荷中不做功部分的功率。包括电力系统中感性元件及电 力电子电路中吸收的无功功率等。 4.17 无功功率 reactive power S 在正弦电流电路中,复功率的虚部:Q=Im=Ssinφ,且供给电感的无功功率为正值。 4.18 负荷(用于用电侧) load(for power comsumption side) 负载 1)吸收功率的器件。 2)器件吸收的功率。 4.19 负荷(用于发电侧)load(for power generation side) 发电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 4.20 17 电力负荷 power load 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和市政等所需电功率/电量。 4.21 热[力]负荷 heat load 地区所需要的热能。 4.22 系统负荷 load in a system 1) 在系统内产生、输送或分配的有功、无功或视在功率。 2)根据用户的特点和性质(例如热力负荷、日无功负荷等)划分的一组用户所需的功率。 [GB/T 2900.50-2008,术语和定义601-01-15] 4.23 负荷率(用于用电侧) load factor(for power comsumption side) 在规定时间(年、月、日等)内,实际用电量与假定连续使用设备的最大需量或其他规定需量的用电 量的比值。 4.24 [电力]负荷曲线 [power] load curve 作为时间函数的电力系统负荷变化曲线。 注1:改写GB/T 2900.50-2008,术语和定义601-01-17。 :负荷曲线分有功负荷曲线和无功负荷曲线。 注2 4.25 平均负荷 average load 统计报告期内瞬间负荷的平均值。 4.26 低谷负荷 valley load 在给定的期间(如:一天)系统负荷较低时间段中的负荷值。 4.27 最低负荷 minimum load 在给定的期间(如:一天)系统出现的最小负荷。也是低谷负荷的最低值。 4.28 基本负荷 base load 基荷 一般指最低负荷以下部分的负荷。 4.29 尖峰负荷 peak load 峰荷 在给定的期间(如:一天)系统负荷较高时间段的负荷值。一天中可能有多于一个峰荷时间段。 注:改写GB/T 2900.50-2008,术语和定义601-01-16。 4.30 最高[大]负荷 top load,maxunum load 在给定的期间(如:一天)系统出现的最大负荷。也是尖峰负荷的最高值。 4.31 日[平均]负荷率 daily [average] load ratio 一天内的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的比率。 18 4.32 日最小负荷率 daily minimum load ratio 一天内最小负荷与最大负荷的比率。 4.33 经济负荷(用于用电侧) optimum load,economical load(for power comsumption side) 电网某一元件在规定条件下综合成本最低的负荷。 4.34 电力系统最大发电负荷 maximum generation load of power system 电力系统单位时间内的最大负荷与网损值之和。其数值等于在日、月、季、年等单位时段内电力系统总发电功率的最大值再加(减)与该总发电功率最大值同一时刻的电力系统联络线受(送)电功率值。 4.35 电力系统最小发电负荷 minimum generation load ofpower system 电力系统单位时间内的最小负荷与网损值之和。其数值等于在日、月、季、年等单位时段内电力系统总发电功率的最小值再加(减)与该总发电功率最小值同一时刻的电力系统联络线受(送)电功率值。 4.36 年利用小时数annual utilization hours 按额定容量计算的,一年中发电设备的等值利用小时数,即发电设备全年发电量与该发电设备以额定功率运行的全年发电量之比值。 4.37 总装机容量 total installed capacity 系统中在役的所有各类发电机组的额定有功容量之和。 4.38 发电厂容量 power plant capacity 发电厂发电机组总的装机容量。 4.39 发电厂最小出力 minimum output of power plant 发电厂在保证连续、安全运行条件下所允许的最小出力。 4.40 机组额定功率 rated power of a unit 机组在额定的初参数与终参数下,在不超过规定寿命的条件下可长期运行的发电机输出功率。 4.41 机组总输出功率 gross output of a set 机组[毛]出力 gross output of a set 机组的主发电机及辅助发电机端子处发出的电功率之和。 [GB/T 2900.52-2008,术语和定义602-03-04] 注:一段时间内,机组总输出功率平均值=机组发电量(4.1),时间 4.42 电站总输出功率 gross output of a power station 电站[毛]出力 gross output of a power station 电站的各主发电机及辅助发电机端子处发出的电功率之和。 [GB/T 2900.52-2008,术语和定义602-03-05] 注:一段时间内,电站总输出功率平均值=电站总发电量(4.1),时间 19 4.43 机组净输出功率 net output of a set 机组净出力 net output of a set 机组总输出功率(4.41)减去有关辅助设备的消耗。 [GB/T 2900.52-2008,术语和定义602-03-06] 注:一段时间内,机组净输出功率平均值=机组供电量(4.2),时间 4.44 电站净输出功率 net output of a power station 电站净出力 net output of a power station 电站总输出功率(4.41)减去有关辅助设备的消耗和有关变压器的损耗。 [GB/T 2900.52-2008,术语和定义602-03-07] 注:一段时间内,电站净输出功率平均值=电站上网电量(4.3) ,时间 4.45 单元机组最低安全输出功率 minimum safe output of the unit 单元机组最低安全出力 minimum safe output of the unit 维持发电单元机组连续发电而不致使其任何一个组成部分有受损危险的机组最低功率。 [GB/T 2900.52-2008,术语和定义602-03-03] 4.46 单元机组最大容量 maximum capacity of a unit 发电单元机组所有组成部分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在连续运行中可能发出的最大功率。 [GB/T 2900.52-2008,术语和定义602-03-08] 注:此功率可以是总输出功率,也可以是净输出功率。 4.47 电站最大容量 maximum capacity of a power station 电站发电所有组成部分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在连续运行中可能发出的最大功率。 [GB/T 2900.52-2008,术语和定义602-03-09] 注:此功率可以是总输出功率,也可以是净输出功率。 4.48 过载容量 overload capacity 机组在短时间内能够承受的最大容量。 [GB/T 2900.52-2008,术语和定义602-03-10] 4.49 单元机组可用容量 available capacity of a unit 在实际条件下,发电单元机组可以连续发出的最大功率。 注:此功率可以是总输出功率,也可以是净输出功率。 [GB/T 2900.52-2008,术语和定义602-03-11] 4.50 电站可用容量 available capacity of a power station 在实际条件下,电站可以连续发出的最大功率。 注:此功率可以是总输出功率,也可以是净输出功率。 [GB/T 2900.52-2008,术语和定义602-03-12] 注:此功率可以是总输出功率,也可以是净输出功率。 4.51 20 单元机组负荷率 load rate of a unit 在统计报告期内,单元机组总输出功率(4.41)平均值与期间最高值之比。 4.52 电站负荷率 load rate of a power station 在统计报告期内,电站总输出功率(4.42)平均值与期间最高值之比。 4.53 单元机组出力系数 output coefficient of a unit 在统计报告期内,单元机组总输出功率(4.41)平均值与机组额定功率(4.40)之比,即机组利用小时数与运行小时数之比。 注:单元机组出力系数用以表明发电设备的利用程度,出力系数大,表明发电设备能力利用高。 4.54 电站出力系数 output coefficient of a power station 在统计报告期内,电站总输出功率(4.42)平均值与电站额定功率之比。 注:电站额定功率等同于发电厂容量(4.38)。 4.55 最大连续功率 maximum continuous power 在规定条件下,动力装置输出保持连续输出的最大功率。 4.56 铜损 copper loss 导体阻抗引起并与阻抗大小和阻抗性质有关的电能损耗。 4.57 铁损 iron loss 材料铁芯总能量损耗。 注,:包括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和反常损耗或剩余损耗(由微观涡流引起的)。磁滞损耗是指铁磁材料作为磁介质,在一定励磁磁场下产生的固有损耗(在电能转换磁能过程中所产生的损耗);涡流损耗是指磁通发生交变时,铁芯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呈旋涡状,称之为涡流;感应电流在铁芯电阻上产生的损耗就是涡流损耗;剩余损耗是指除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以外的损耗,由于所占比重较小,也可忽略不计。 注,:单位为W/kg。 4.58 发电厂厂内经济调度 economic dispatching in power plant 满足机组容量和起停时间等约束条件下以最低的发电成本完成规定的发电计划。 [DL/T 1033.9-2006,词汇2.1.53] 4.59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economic dispatching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以最低的发电成本保证对用户可靠供电的调度方法。 [DL/T 1033.9-2006,词汇2.1.34] 4.60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控制 economic dispatching control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在保证频率质量和安全运行的约束条件下控制发电机出力使全系统的运行成本最低。 [DL/T 1033.9-2006,词汇2.1.35] 4.61 最优效率 optimum efficiency; maximum efficiency η; η optmax 21 最优工况下的效率,即最高效率点。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7.6] 4.62 相对效率 relative efficiency η rel 某一工况的效率与最高效率之比。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7.7] 4.63 加权(算术)平均效率 weighted (arithmetic) average efficiency η w 在规定运行范围内,效率的加权(算术)平均值。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7.8] 4.64 积分平均效率 planimetric average efficiency η pa 用面积法求得的效率曲线的平均值。 5 发电 5.1 燃料 5.1.1 固体和液体燃料 5.1.1.1 发热量 calorific value 热值 heating value 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在一定温度下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注1:通常用热量计(卡计)测定,或由燃料分析结果算出。 注2: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29。 5.1.1.2 弹筒发热量(用于固体和液体燃料) bomb calorific value(for solid or fluid fuel) Q(kJ/kg) b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后的物质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硝酸和硫酸、液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 [GB/T 213-2008,术语和定义3.2] 注:任何物质(包括煤)的燃烧热,随燃烧产物的最终温度而改变,温度越高燃烧热越低。因此,一个严密的发热量定义,应对燃烧产物的最终温度(参比温度)有所规定(ISO 1928规定的参比温度为25?),但在实际发热量测定时,由于具体条件的限制,把燃烧产物的最终温度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温度或一个很窄的范围内都是不现实的。温度每升高1K,煤和苯甲酸的燃烧热约降低(0.4-1.3)J/g,当按规定在相近的温度下标定热容量和测定发热量时,温度对燃烧热的影响可近于完全抵消,而无需加以考虑。 5.1.1.3 高位发热量(用于固体和液体燃料)gross calorific value(for solid or fluid fuel) 高位热值(用于固体和液体燃料)higher heating value(for solid or fluid fuel) Q gr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后的物质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即由弹筒发热量(5.1.1.2)减去硝酸形成热和硫酸校正热后22 得到的发热量。 5.1.1.4 低位发热量(用于固体和液体燃料) net calorific value (for solid or fluid fuel) 低位热值(用于固体和液体燃料) lower heating value (for solid or fluid fuel) Q net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后的物质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态水(假定压力为0.1MPa)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即由高位发热量(5.1.1.3)减去水(燃料中水和氢燃烧后形成的水)的汽化潜热后得到的热量。 5.1.1.5 恒容发热量 calorific value at constant volume Q v 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维持一定容积,无膨胀反抗外压做功时所释放的热量。 注:弹筒发热量(5.1.1.2)以及由弹筒发热量得到的高位发热量(5.1.1.3)和低位发热量(5.1.1.4)均属于恒容发热量。 5.1.1.6 恒压发热量calorific value at constant pressure Q p 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为维持一定压力,需反抗外压向外膨胀做功时所释放的热量。 注1:恒压发热量高于恒容发热量,对于煤炭约高8~15kJ/kg,对于含氢多的液体燃料约高30~50 kJ/kg。 注2:对于固态和液体燃料,恒压高位发热量和恒容高位发热量之间的关系为: Q=Q,6.15×H, kJ/kg gr,pgr,v2 式中:Q—由氧弹量热仪测得的燃料高位发热量, gr,v H— 燃料中H的质量百分数含量。 22 5.1.1.7 干基 dry basis 以固体或气体中的干物质为基准表示或计算。 5.1.1.8 湿基wet basis 以原固体或气体为基准表示或计算。 5.1.1.9 收到基 as received basis ar 应用基(被取代) 以收到状态的煤为表示分析结果的基准。 注: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结果中基的表示术语3.3.1。 5.1.1.10 空气干燥基 air dried basis ad 分析基(被取代) 以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表示分析结果的基准。 注: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结果中基的表示术语3.3.2。 5.1.1.11 干[燥]基 dry basis 23 d 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表示分析结果的基准 注: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结果中基的表示术语3.3.3。 5.1.1.12 干燥无灰基 dry ash-free basis daf 可燃基(被取代) 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表示分析结果的基准。 注: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结果中基的表示术语3.3.4。 5.1.1.13 干燥无矿物质基 dry mineral-free basis dmf 以假想无水、无矿物质状态的煤为表示分析结果的基准。 注: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结果中基的表示术语3.3.5。 5.1.1.14 恒湿无灰基 moist ash-free basis maf 以假想含最高内水水分(5.1.1.19)、无灰状态的煤为表示分析结果的基准。 注: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结果中基的表示术语3.3.6。 5.1.1.15 恒湿无矿物质基 moist mineral matter-free basis mmf 以假想含最高内水水分(5.1.1.19)、无矿物质状态的煤为表示分析结果的基准。 注: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结果中基的表示术语3.3.7。 5.1.1.16 工业分析 proximate analysis 对燃料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四种组分的测定。 注: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1。 5.1.1.17 外在水分 free moisture; surface moisture M f 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 [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2] 5.1.1.18 内在水分 inherent moisture M inh 在一定条件下,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 注: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3。 5.1.1.19 最高内在水分 moisture holding capacity MHC 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6%的条件下,煤样与环境气氛达成平衡时所保持的内在水分。 注: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6。 24 5.1.1.20 全水分 total moisture M t 煤的外在水分(5.1.1.17)和内在水分(5.1.1.18)的总和。 [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4] 5.1.1.21 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 moisture in the general analysis test sample Mad 空气干燥煤样水分(被取代) 在规定条件下测定的一般分析煤样水分。 [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5] 5.1.1.22 灰分 ash content A 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 [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9] 注:包括有机质燃烧后的残渣和无机矿物质在煤燃烧过程中形成的反应产物。 5.1.1.23 挥发分 volatile matter V 煤中有机质在高温下裂解产生的气态产物。 注1: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13。 注2:测试时,以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的百分数表示;必要时,还应进 行碳酸盐二氧化碳校正,或采用浮选煤样进行测定。 5.1.1.24 固定碳 fixed carbon FC 煤中有机质在高温下裂解,逸出气态产物后的固态产物。 注1: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15。 注2:主要成分为碳元素。 注3:在实验室条件下,可用测定煤样挥发份后的残留物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表达;工业分析中,通常由100- (水分,灰分,挥发分)的百分率计算。 5.1.1.25 全硫 total sulfur S t 煤中无机硫和有机硫的总称。 [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20] 5.1.1.26 燃料比 fuel ratio 煤的固定碳(5.1.1.24)和挥发分(5.1.1.23)之比。 5.1.1.27 元素分析ultimate analysis;elementary analysis 对燃料中有机质的碳、氢、氧、氮、硫等五种元素含量的测定。 25 注: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30。 5.1.1.28 结焦性 coking property 煤经干馏形成焦炭的性能。 [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33] 5.1.1.29 结渣性 clinkering property 煤在气化或燃烧过程中,煤灰受热、软化、熔融而结渣的性能的量度。 [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51] 注:结渣性以一定粒度的煤样燃烧后,大于6mm的渣块占全部残渣的质量分数表示。 5.1.1.30 堆密度 bulk density 单位体积(包括煤颗粒之间的孔隙和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的煤的质量。 注1: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26。 注2:堆密度测定时,为煤样在规定条件下(自然堆积或机械压实),容器中单位体积的煤的质量。 5.1.1.31 视相对密度 apparent relative density 单位体积(不包括煤颗粒之间的空隙,但包括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的煤的质量。 注1: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25。 注2:视相对密度测定时,为在20?时煤样的质量与和煤样的外观体积同体积的水的质量之比。 5.1.1.32 真相对密度 true relative density 单位真实体积(不包括煤颗粒之间的空隙和煤颗粒内的毛细孔)的煤的质量。 注1: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24。 注2:真相对密度测定时,为在20?时煤样的质量与和煤样的真实体积同体积的水的质量之比。 5.1.1.33 灰黏度 ash viscosity 煤灰在熔融状态下对流动阻力的量度。 [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60] 5.1.1.34 灰熔融性 ash fusion characteristic; ash fusibility 在规定的条件下,灰锥随加热温度发生形态改变,呈现变形、软化、呈半球和流动等特征的物理状 态。 注:改写GB/T 3715-2007,煤质分析术语3.2.55。 5.1.1.35 标准煤样 certified reference coal 经过国家专门机构认可的、具有高度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和准确量值的煤样。 5.1.2 气体燃料 5.1.2.1 高位发热量(体积基) superior calorific value(volume basis) H s 26 单位体积的气体燃料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在燃烧反应发生时,压力p保持恒定,所1有燃烧产物的温度降至与规定的反应物温度t相同的温度,并且除燃烧中生成的水在温度t下全部冷11凝为液态外,其余所有燃烧产物均为气态。 注1:改写GB/T 17747.1-2011,定义 3.5,使其适用于所有气体燃料。 注2:高位发热量包含气体燃料中所有可燃组分。 注3:燃烧参比条件:温度t为298.15K(25?),压力p为101.325kPa;体积计量参比条件:温度t为273.15K(0?),压112力p为101.325kPa。 2 注4:GB/T 17747.3-2011附录D给出换算因子,能使在其他的计量参比条件和燃烧参比条件,包括我国天然气标准参比条件(见GB/T 19205)下测得的高位发热量和相对密度,换算为GB/T 17747.3所给出计算方法中使用的输入数据。 5.1.2.2 低位发热量 inferior calorific value 规定量的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量。在燃烧反应发生时,压力p保持恒定,所有1燃烧产物的温度降至与规定的反应物温度t相同的温度,所有的燃烧产物均为气态。 1 [GB/T 11062-1998,定义 2.2] 5.1.2.3 摩尔发热量 molar calorific value 摩尔热值 molar heating value H 1摩尔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放出的所释放的热量。在燃烧反应发生时,压力p保持恒定,所有1燃烧产物的温度降至与规定的反应物温度t相同的温度,并且除燃烧中生成的水在温度t下全部冷凝11为液态外,其余所有燃烧产物均为气态。 [GB/T 17747.1-2011,定义 3.4] 注1:摩尔发热量仅包含天然气中的烃类部分,即对不可燃及惰性组分(主要是N,CO,和He)和其他可燃组22分(如H和CO)不予考虑。 2 注2:燃烧参比条件:温度t为298.15K(25?),压力p为101.325kPa。 11 5.1.2.4 摩尔组成 molar compistion 用摩尔分数或摩尔百分数表示的均匀混合物中每种组分的比例。 [GB/T 17747.1-2011,定义3.3] 注1:给定体积的混合物中i组分的摩尔分数x是组分的摩尔数与混合物中所有组分的总摩尔数(即所有组分摩尔i 数之和)之比。1摩尔任何化合物所含物质的量等于以克为单位的相对摩尔质量。相对摩尔质量的推荐值见GB/T 11062。 注2:对于理想气体,摩尔分数或摩尔百分数与体积分数或体积百分数值完全相等。对真实气体,两者一般不是精确相等。 5.1.2.5 相对密度 relative density 在相同的规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气体密度除以具有标准组成的干空气的密度。 [GB/T 11062-1998,定义 2.4] 注1:相对密度包含天然气中所有组分。 注2:干空气的标准组成见GB/T 11062-1998的表A1。 注3:体积计量参比条件(见5.1.2.1中的注3):温度t为273.15K(0?),压力p为101.325kPa。 12 注4::术语“比重”与“相对密度”同义。 5.1.2.6 27 沃泊指数 Wobbe index 在规定参比条件下的体积高位发热量除以在相同的规定计量参比条件下的相对密度的平方根。 [GB/T 11062-1998,定义 2.5] 5.1.2.7 压缩因子 compression factor 压缩性因子 compressibility factor 压缩性系数compressibility factor Z因子 Z-factor Z 在规定压力和温度下,任意质量气体的体积与该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按理想气体定律计算的气体体积 的比值。 [GB/T 17747.1-2011,定义 3.1] 注:对理想气体,Z=1。 5.1.2.8 燃烧参比条件 combustion reference conditions 指规定的燃料燃烧时的温度t和压力p。 11 [GB/T 11062-1998,定义 2.7] 5.1.2.9 计量参比条件 metering reference conditions 指规定的燃料燃烧时,计量的温度t和压力p。 22 [GB/T 11062-1998,定义 2.8] 5.1.2.10 压缩因子的预期不确定度 uncertainty of a predicted compression factor ΔZ 真值(未知)位于(Z-ΔZ)~(Z+ΔZ)范围内,置信度为95%。 注1:不确定度既可用绝对值,也可用百分数表示。 注2:95%置信度是通过对比低不确定度压缩因子计算值Z的实验数据而确立的。 5.1.3 生物质 5.1.3.1 生物质biomass 利用太阳能经光合作用合成的任何有机物,包括农林副产品及加工剩余物、能源作物以及人畜粪便 等有机物。 [NY/T 1915-2010,通用术语2.1] 5.1.3.2 生物质燃料 biofuel 直接或间接从生物质中生产的燃料。 [NY/T 1915-2010,通用术语2.2] 5.1.3.3 能量密度 energy density 单位体积的生物质燃料所含净能量。 [NY/T 1915-2010,分析术语4.2.27] 5.1.3.4 标称最大粒度 nominal top size 28 在特定条件下确定生物质固体燃料的粒度值分布,至少有95%的燃料可以通过筛网孔径的尺寸。 [NY/T 1915-2010,分析术语4.2.29] 5.1.3.5 吨燃料成型能耗 energy consumption per ton solid biofuel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成型设备生产1t成型燃料所消耗的能量。 [NY/T 1915-2010,成型设备术语5.10] 5.1.4 燃料技术经济指标 5.1.4.1 燃料收入量 fuel amount of receiving 火力发电厂在统计报告期内实际收到供方所供应的燃料(燃煤、燃油、燃气)数量。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1] 5.1.4.2 燃料耗用量 fuel amount of consumption 火力发电厂在统计报告期内生产和非生产实际消耗的燃料(燃煤、燃油、燃气)数量。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2] 5.1.4.3 燃料库存量 fuel amount of reserves 火力发电厂在统计报告期初或期末实际结存的燃料(燃煤、燃油、燃气)数量。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3] 5.1.4.4 燃料检斤量 fuel amount of weight 火力发电厂实际对所来燃料进行过衡和检尺验收的数量。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4] 5.1.4.5 燃料检斤率 fuel weight ratio 燃料检斤量(5.1.4.4)与实际燃料收入量(5.1.4.1)的百分比。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4] 5.1.4.6 燃料运损率 fuel ratio of transportation loss 燃料在运输过程中实际损失数量与燃料货票量的百分比。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5] 5.1.4.7 燃料盈吨量 fuel tons of surplus 燃料检斤量大于货票记载数量的部分。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6] 5.1.4.8 燃料盈吨率 fuel tons ratio of surplus 燃料盈吨量(5.1.4.7)与实际燃料检斤量(5.1.4.4)的百分比。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6] 5.1.4.9 燃料亏吨量 fuel tons of deficit 燃料检斤量(5.1.4.4)小于货票记载的数量,且超出合理运损量的部分。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7] 29 5.1.4.10 燃料亏吨率 fuel tons ratio of deficit 燃料亏吨量(5.1.4.9)与实际燃料检斤量(5.1.4.4)的百分比。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7] 5.1.4.11 煤场存损率 stored loss rate of coal 煤场储存损失的数量与实际燃煤库存量(5.1.4.3)的百分比。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8] 5.1.4.12 燃料盘点库存量 fuel amount of reserves by checking 对燃料库存进行实际测量盘点的量,一般要通过人工盘点或通过仪器检测得出。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9] 5.1.4.13 燃料盘点盈亏量 fuel surplus or deficit amount by checking 燃料实际盘点库存量与账面库存量之差。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10] 注:当燃料实际盘点库存量大于账面燃料库存量时即为盈,当燃料实际盘点库存量小于账面燃料库存量时即为亏。 5.1.4.14 燃料检质率 fuel ratio through quality testing 对收到的燃料(燃煤、燃油、燃气)进行质量检验的数量与燃料收入量(5.1.4.1)的百分比。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11] 5.1.4.15 煤炭质级不符率 unqualified ratio of coal 到厂煤检质质级不符部分的煤量与燃料检质量的百分比。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12] 5.1.4.16 煤质合格率 qualified ratio of coal 到厂煤检质煤质合格部分的煤量与燃料检质量的百分比。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13] 5.1.4.17 配煤合格率 qualified rate of coal blending 符合锅炉燃烧要求的煤质配煤量占总配煤量的百分比。 注:改写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14。 5.1.4.18 燃料亏吨索赔率 fuel compensation ratio due to deficit tons 火力发电厂向燃料供方实际索回的亏吨数量与全部亏吨量(5.1.4.9)的百分比。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15] 5.1.4.19 燃料亏卡索赔率 fuel compensation ratio due to deficit calorie 火力发电厂向燃料供方实际索回的质价不符金额与应索回的质价不符金额的百分比。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16] 5.1.4.20 入厂标煤单价 received standard coal unit price 30 燃料到厂总费用(燃料价、运费及各种运杂费的总和)与对应的标准煤量的比值。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17] 注:入厂标煤单价包括含税入厂标煤单价和不含税入厂标煤单价。 5.1.4.21 入厂煤与入炉煤热量差 heat deviation between received coal and burned coal 入厂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值)与入炉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值)之差。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18] 注1:计算入厂煤与入炉煤热量差应考虑燃料收到基外水分变化的影响,并修正到同一外水的状态下进行计算。 注2:国家一流火力发电厂标准规定:入厂煤与入炉煤热量差应小于502kJ/kg,达标考核规定入厂煤与入炉煤热量差应小于627kJ/kg。 5.1.4.22 入厂煤与入炉煤水分差 water deviation between received coal and burned coal 入厂煤收到基全水分(加权平均值)与入炉煤收到基全水分(加权平均值)之差。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19] 5.1.4.23 输煤(油)单耗 unit electric consumption of coal(oil) transmission system 输煤(油)系统消耗的电量与相应入炉煤(油)总量之比。 注:改写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20。 5.1.4.24 输煤(油)耗电率 electric consumption ratio of coal(oil) transmission system 输煤(油)系统消耗的电量与相应机组发电量(4.1)之比。 注:改写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20。 5.1.4.25 燃煤机械采样装置投入率 running ratio of coal mechanical sampling device 在统计报告期内入厂(入炉)煤机械采样装置投入的时间与输煤皮带运行小时的百分比。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21] 5.1.4.26 皮带秤校验合格率 checking qualified ratio of belt balance 皮带秤校验合格次数与皮带秤校验总次数的百分比。 [DL/T 904-2004,燃料技术经济指标3.22] 5.2 水 5.2.1 取水量 water intake Q q 从各种水源提取的水量。 [DL/T 606.5-2009,术语及定义3.1] 5.2.2 单位发电量取水量 quantity of water intake for unit power generation V qi 火力发电厂生产每兆瓦时电量需要从各种水源中提取的水量。 [DL/T 606.5-2009,术语及定义3.2] 5.2.3 装机取水量 quantity of water intake for unit rated capacity 31 V c 按火力发电厂单位装机容量核定的水量。 [DL/T 606.5-2009,术语及定义3.3] 5.2.4 串用水量 water use in sequence Q cy 在水质、水温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前一系统的排水被直接作为另外系统补充水的水量。 [DL/T 606.5-2009,术语及定义3.4] 5.2.5 回用水量 reuse water quantity Q hy 生产过程中已经使用过的水,其水质、水温再经过适当处理后被回收利用于另外系统的水量。 [DL/T 606.5-2009,术语及定义3.5] 5.2.6 循环水量 circulating water quantity Q Xh 在工业系统中用过的水经过适当处理后,仍用于原工艺流程形成循环回路的水量。 [DL/T 606.5-2009,术语及定义3.6] 5.2.7 复用水量 recycle water quantity Q f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两次及两次以上的水量,包括循环水量(5.2.6)、串用水量(5.2.4)和回用水量 (5.2.5)。 [DL/T 606.5-2009,术语及定义3.7] 5.2.8 总用水量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Q z 完成发电、供热等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各种水量的总和。 注:改写DL/T 606.5-2009,术语及定义3.8。 5.2.9 总排放水量 total discharged water Q p 火力发电厂向外部环境排放的水量,包括工业排水量和厂区生活排水量。 [DL/T 606.5-2009,术语及定义3.9] 5.2.10 消耗水量 water loss Q h 水在使用过程中因蒸发、飞散、渗漏、风吹、污泥和灰渣携带、绿化等形式消耗掉的各种水量。 [DL/T 606.5-2009,术语及定义3.10] 5.2.11 重复利用率 recycle ratio 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的复用水量(5.2.7)占总用水量(5.2.8)的百分比。 [DL/T 606.5-2009,术语及定义3.11] 32 5.2.12 排放水率 discharged water ratio k p 在统计报告期内,全厂总排放水量(5.2.9)占取水量(5.2.1)的百分比。 [DL/T 606.5-2009,术语及定义3.12] 5.2.13 灰水比 ash slurry concentration kh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灰水中干灰与水的质量比。 [DL/T 606.5-2009,术语及定义3.13] 5.2.14 单位发电量耗水量 water consumption per unit of electricity production V uc 火力发电厂取水量(5.2.1)扣除原水预处理系统和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自用水量与发电量(4.1)的比值 。 [DL/T 606.5-2009,术语及定义3.15] 5.2.15 废水回用率wastewater reuse ratio k f 在生产过程中,回收利用的废水总量占电厂产生废水总量的百分比。 [DL/T 606.5-2009,术语及定义3.16] 注:采用原水冷却的辅机设备排放水不计列为废水。 5.2.16 补给水量 make-up water quantity 热力系统中,因各种汽水损失或因无生产回水而从系统外部补充的给水量。 5.2.17 补给水率 make-up water ratio 补给水量占锅炉蒸发量的百分比。 5.2.18 全厂补水率 supplementary water rate of a power station 统计报告期内补入锅炉、汽轮机设备及其热力循环系统的除盐水总量与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百分比。 [DL/T 904-2004,其它技术经济指标10.1] 5.2.19 生产补水率 supplementary water rate used for production 统计报告期内补入锅炉、汽轮机及其热力循环系统用作发电、供热等的除盐水量占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比例。 [DL/T 904-2004,其它技术经济指标10.2] 5.2.20 发电补水率 supplementary water rate used for power generation 统计报告期内汽、水损失水量,锅炉排污量,空冷塔补水量,事故放水(汽)损失量,机、炉启动用水损失量,电厂自用汽(水)量等总计占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比例。 33 [DL/T 904-2004,其它技术经济指标10.3] 5.2.21 汽水损失率 steam and water loss rate 统计报告期内锅炉、汽轮机及其热力循环系统由于泄漏引起的汽、水损失量占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百分比。 [DL/T 904-2004,其它技术经济指标10.4] 5.2.22 供热补水率 supplementary water rate used for heat-supply 统计报告期内热电厂向社会供热(汽)时,没有回收的水(汽)量占锅炉总蒸发量的百分比。 [DL/T 904-2004,其它技术经济指标10.7] 5.2.23 非发电补水率 supplementary water rate besides for power generation 统计报告期内不参加热力循环的用后直接排掉的除盐水站锅炉实际蒸发量的百分比。 [DL/T 904-2004,其它技术经济指标10.8] 注:非发电补水包括凝汽器灌水查漏用水、锅炉酸洗后清洗用水、发电设备检修用除盐水、备用期间因水质不合格时放掉的除盐水等。 5.2.24 非生产补水率 supplementary water rate besides for production 统计报告期内因厂区外非发电生产直接供热(如电厂生活区供热、厂区外食堂、浴室用汽等),需要补充的除盐水占锅炉实际蒸发量的百分比。 [DL/T 904-2004,其它技术经济指标10.9] 5.2.25 电厂自用汽(水)量 steam (water) consumption by itself of power station 统计报告期内不能回收的锅炉吹灰、燃料雾化、仪表伴热、生产厂房采暖、厂区办公楼采暖、燃料解冻、油区用汽,机组闭式冷却水及发动机定子冷却水的补充水或换水,预试清扫用除盐水等。 [DL/T 904-2004,其它技术经济指标10.6] 5.2.26 火力发电厂水平衡 water balance of power station 以火力发电厂作为一个确定的用水体系,分析火力发电厂水量分配、消耗及排放之间的平衡关系。 5.3 性能指标 5.3.1 燃料消耗量 fuel consumption 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燃料量。 注:改写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3.8,使其适用所有消耗燃料的设备。 5.3.2 标准煤量 standard coal quantity B b 统计报告期内用于生产所耗用的燃料折算至标准煤的燃料量。 [DL/T 904-2004,综合技术经济指标9.4.1] 5.3.3 燃料消耗率fuel consumption rate 每单位输出功率的燃料消耗量(5.3.1)。 注:计算燃料消耗率时,既可以毛输出功率为基准,也可以净输出功率为基准。 34 5.3.4 热耗量 heat consumption 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热量。 [DL/T 893-2004,性能与试验,2.11.15] 5.3.5 热耗率 heat rate 单位电功率的热耗量(5.3.4)。 注:单位为kJ/kW?h。 5.3.6 供热量 heat-supply amount 统计报告期内机组(或电站)用于对外供出蒸汽或热水的热量。 注:改写DL/T 904-2004,综合技术经济指标9.1.1。 5.3.7 供热比 heat-supply ratio α 统计报告期内机组(或电站)供热量(5.3.6)与汽轮机热耗量(5.3.4)的比值。 注:改写DL/T 904-2004,综合技术经济指标9.1.2。 5.3.8 热电比 heat and power ratio I 机组(或电站) 供热量(5.3.6)与发电量(4.1)在同一量纲下之比。 注1:改写DL/T 904-2004,综合技术经济指标9.1.3。 注2:根据《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要求供热式汽轮发电机组的蒸汽流既发电又供热的常规热电联产,应符合下列指标: 1)所有热电联产机组总热效率年平均大于45%,总热效率=(供热量+供电量×3600kJ/(kW?h))/(燃料消耗量×燃料低位发热值)×100%。 )单机容量在5万kW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100%;单机容量在5万kW至20万kW以下的2 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50%;单机容量20万kW及以上抽汽凝汽两用供热机组,采暖期热电比应大于50%;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热电比应大于30%。 5.3.9 生产厂用电率 auxiliary power consumption ratio for production L cy 统计报告期内机组(或电站)生产厂用电量(4.5)与发电量(4.1)的比值。 5.3.10 供热厂用电率 auxiliary power consumption ratio for heat-supply L rcy 统计报告期内机组(或电站)直接用于供热耗用的厂用电量与供热量(5.3.6)在同一量纲下的比值。 注1:供热耗用的厂用电量=生产厂用电量(4.5) ,纯发电用的厂用电量,纯热网用的厂用电量 注2:纯发电用的厂用电量包括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等只与发电有关的设备用电量。 注3:纯热网用的厂用电量包括热网泵等只与供热有关的设备用电量。 5.3.11 发电厂用电率 auxiliary power consumption ratio for power generation L fcy 35 统计报告期内机组(或电站)直接用于发电耗用的厂用电量与发电量(4.1)的比值。 5.3.12 综合厂用电率 integrated auxiliary power consumption ratio L zh 统计报告期内全厂综合厂用电量(4.6)与全厂发电量(4.1)的比值。 注:改写DL/T 904-2004,综合技术经济指标9.2.3。 5.3.13 管道正平衡热效率 piping positive equality thermal efficiency η gd <火力发电>汽轮机从锅炉得到的热量与锅炉输出的热量的百分比。 [DL/T 904-2004,综合技术经济指标9.3.1] 5.3.14 管道反平衡热效率 piping antiequality thermal efficiency η gd <火力发电>根据热力发电厂原理,由管道热力系统的各项热损失得到的火力发电厂管道热效率。 [DL/T 606.3-2006,术语与定义3.3] 注:管道热力系统的热损失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散热损失类,如主蒸汽管道热损失、冷再热蒸汽管道热损失、热再热蒸汽管道热损失、以及给水管道热损失等;二是辅助系统损失类,如厂用蒸汽系统热损失、锅炉连续排污利用系统热损失等;三是带热量工质泄漏损失类,如热力系统汽侧泄漏热损失、热力系统水侧工质泄漏热损失等。 5.3.15 火力发电厂热效率 thermal efficiency of fossil-fired power plant 火力发电厂输出能量与所消耗燃料发热量及其他输入能量之比。 注1:改写DL/T 904-2004,综合技术经济指标9.3.2。 5.3.16 单元机组总热效率 gross thermal efficiency of a unit 在统计报告期内,单元机组发电量(4.1)和对外供热量(5.3.6)之和与该装置同期内耗用燃料的输入热量在同一量纲下之比。 注:改写GB/T 2900.52-2008,术语和定义602-03-21。 5.3.17 单元机组净热效率 net thermal efficiency of a unit 在统计报告期内,单元机组供电量(4.2)和对外供热的净热能之和与该装置同期内耗用燃料的输入热量在同一量纲下之比。 注1:改写GB/T 2900.52-2008,术语和定义602-03-22。 注2:单元机组对外供热的净热能=供热量,直接用于供热耗用的厂用电量折算的热量。 5.3.18 发电煤耗[率] gross coal consumption rate b f 机组(或电站)发出1kW?h电能所消耗的标准煤量(5.3.2)。 注:发电煤耗率= 标准煤量(5.3.2) ,发电量(4.1) 5.3.19 供热煤耗[率] coal consumption for heat-supply b r 机组(或电站)每对外供热1GJ的热量所消耗的标准煤量(5.3.2)。 36 注:供热煤耗率= 用于供热的标准煤量(5.3.2),供热量(5.3.6) 5.3.20 供电煤耗[率] net coal consumption rate b g 机组(或电站)每对外提供1kW?h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5.3.2)。 注:供电煤耗率= 标准煤量(5.3.2),供电量(4.2) 5.3.21 综合供电煤耗 integrated net coal consumption rate b zh 电站每向电网提供1kW?h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5.3.2)。 注:综合供电煤耗= 标准煤量(5.3.2),上网电量(4.3) 5.3.22 发电厂供电成本 cost of power supply of power plant 发电厂向电网供出单位电能所发生的生产费用。 5.3.23 发电厂供热成本 cost of heat supply of power plant 发电厂为生产、输送和销售单位热力产品而发生的生产费用。 5.4 锅炉 5.4.1 锅炉容量 boiler capacity 锅炉蒸发量 boiler steam mass flow rate 锅炉出力 boiler load 锅炉热负荷 boiler heat load 蒸汽锅炉在给定的输入、输出工质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蒸汽量。 [GB/T 2900.48-2008,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2.1] 注:锅炉容量也可用输出或输入热功率表示。 5.4.2 锅炉额定蒸发量 boiler rated capacity 锅炉额定负荷 boiler rated load;BRL 锅炉额定出力 boiler rated load 蒸汽锅炉在额定蒸汽参数(5.4.5)、额定给水温度(5.4.8)、使用设计燃料,并保证锅炉设 计效率时所规定的蒸发量。 注1:改写GB/T 2900.48-2008,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2.2。 注2:有时锅炉额定负荷也用热功率表示。 5.4.3 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 boiler maximum continues rating;BMCR 锅炉最大连续出力 boiler maximum continues rating; BMCR 锅炉在额定蒸汽参数(5.4.5)、额定给水温度(5.4.8),并使用设计燃料时能安全、连续运 行的最大蒸发量。 注1:改写GB/T 2900.48-2008,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2.3。 注2:BMCR一般相应于汽轮机调节阀全开工况时的最大连续蒸发量。 5.4.4 锅炉经济连续蒸发量 boiler economical continues rating;BECR 锅炉经济连续出力 boiler economical continues rating;BECR 37 锅炉在额定蒸汽参数(5.4.5)、额定给水温度(5.4.8)、并使用设计燃料能安全、连续运行,且锅炉效率最高的蒸发量。 [GB/T 2900.48-2008,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2.4] 5.4.5 额定蒸汽参数(用于锅炉)rated steam conditions (for boiler) 额定蒸汽压力和额定蒸汽温度(包括再热器进、出口蒸汽参数)合称为额定蒸汽参数。 [GB/T 2900.48-2008,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2.6] 5.4.6 额定蒸汽压力(用于锅炉) rated steam pressure(for boiler) 蒸汽锅炉在规定的给水压力和负荷范围内长期连续运行时应予保证的出口蒸汽压力。 [GB/T 2900.48-2008,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2.7] 5.4.7 额定蒸汽温度(用于锅炉) rated steam temperature(for boiler) 蒸汽锅炉在规定的负荷范围、额定蒸汽压力(5.47)和额定给水温度(5.4.8 )下长期、连续运行所必须保证的出口蒸汽温度。 [GB/T 2900.48-2008,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2.8] 5.4.8 额定给水温度 rated feed water temperature 在规定负荷范围内应予保证的给水温度。 5.4.9 锅炉最低稳定燃烧负荷 boiler minimum stable load without auxiliary fuel support 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 boiler minimum stable load without auxiliary fuel support 锅炉不投助燃燃料或助燃措施(如等离子点火)助燃而能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最低蒸发量。 注1:改写GB/T 2900.48-2008,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8.1.15。 注2:每台煤粉锅炉有三个不同含义的最低稳燃负荷:设计保证值、试验值及可供调度值。 5.4.10 最低稳燃负荷率 boiler minimum combustion stable load rate;BMLR 锅炉最低稳定燃烧负荷(5.4.9)与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5.4.3)或锅炉额定蒸发量(5.4.2)之比。 注:改写GB/T 2900.48-2008,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8.1.16。 5.4.11 液态排渣临界负荷 slag tapping critical load in wet bottom furnace 液态排渣炉运行中的炉膛温度随负荷降低而降低,能保证顺利流渣时的最低负荷。 改写:GB/T 2900.48-2008,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8.1.17 5.4.12 锅炉主蒸汽流量 main steam flow of boiler 锅炉过热蒸汽流量superheated steam flow of boiler 锅炉末级过热器联箱出口的蒸汽流量值。 [DL/T 904-2004,锅炉技术经济指标4.1] 5.4.13 锅炉主蒸汽压力 main steam pressure of boiler 锅炉过热蒸汽压力superheated steam pressure of boiler 锅炉末级过热器联箱出口的蒸汽压力值。 [DL/T 904-2004,锅炉技术经济指标4.2] 38 5.4.14 锅炉主蒸汽温度 main steam temperature of boiler 锅炉主蒸汽温度 superheated steam temperature of boiler 锅炉末级过热器联箱出口的蒸汽温度值。 [DL/T 904-2004,综合技术经济指标4.3] 5.4.15 锅炉再热蒸汽流量 reheat steam mass flow of boiler 锅炉末级再热器联箱出口的再热蒸汽流量值。 5.4.16 锅炉再热蒸汽压力 reheat steam pressure of boiler 锅炉末级再热器联箱出口的再热蒸汽压力值。 [DL/T 904-2004,锅炉技术经济指标4.4] 5.4.17 锅炉再热蒸汽温度 reheat steam temperature of boiler 锅炉末级再热器联箱出口的再热蒸汽温度值。 [DL/T 904-2004,锅炉技术经济指标4.5] 5.4.18 锅炉给水流量 feed water mass flow of boiler 锅炉省煤器入口的给水流量值。 5.4.19 锅炉给水压力 feed water pressure of boiler 锅炉省煤器入口的给水压力值。 5.4.20 给水温度(用于锅炉) feedwater temperature to boiler(for boiler) 作为工质的水进入蒸汽锅炉时的温度。 注:改写GB/T 2900.48-2008,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2.9。 5.4.21 热水温度 hot water temperature 热水锅炉或热水加热器在额定回水温度(5.4.22)、额定回水压力和额定循环水量条件下长期、连续运行时应予保证的出口热水温度。 注:改写GB/T 2900.48-2008,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2.10。 5.4.22 回水温度 return water temperature 供热系统中循环水在锅炉或热水加热器进口处的温度。 注:改写GB/T 2900.48-2008,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2.11。 5.4.23 喷水量 injection flow 喷水减温器的减温水流量。 5.4.24 过热器减温水流量 superheater desuperheating water mass flow 进入过热器系统的减温水流量。 [DL/T 904-2004,锅炉技术经济指标4.7] 注:对于过热器系统有多级减温器设置的锅炉,过热器减温水流量为各级过热器减温水流量之和。 5.4.25 再热器减温水流量 reheater desuperheating water mass flow 39 进入再热器系统的减温水流量。 [DL/T 904-2004,锅炉技术经济指标4.8] 注:对于再热器系统有多级减温器设置的锅炉,再热器减温水流量为各级再热器减温水流量之和。 5.4.26 一次风率 primary air ratio 一次风份额 primary air portion 燃料燃烧时,一次风量占进入炉膛总空气量的百分率。 5.4.27 二次风率 secondary air ratio 二次风份额 secondary air portion 燃料燃烧时,二次风量占进入炉膛总空气量的百分率。 5.4.28 三次风率 exhaust air ratio 三次风份额exhaust air portion 三次风量占进入炉膛总空气量的百分率。 5.4.29 排烟温度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锅炉范围内最后一个受热面出口排除烟气的平均温度。 注:改写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3.14。 5.4.30 炉膛出口烟气温度furnace exit gas temperature 炉膛出口截面上的平均烟气温度。 [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3.15] 注:炉膛出口截面的位置随不同的炉型和制造厂而有所不同。 5.4.31 理论燃烧温度 theoretical combustion temperature;adiabatic combustion temperature 假设燃料在绝热条件下以理论空气量完全燃烧时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温度。 [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1.46] 5.4.32 送风温度 supply air temperature 锅炉空气系统风机入口处的空气平均温度。 [DL/T 904-2004,锅炉技术经济指标4.9] 注1:对于采用热风再循环的系统,送风温度为冷风与热风再循环混合之前的冷风温度。 注2:送风温度基本与环境温度等同。 5.4.33 空[气]预[热]入口风温 temperature of air entering air heaters 空气预热器入口的平均空气温度。 注1:对于具有一次风和二次风的三分仓空预器,空气预热器入口风温为一、二次风温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值。 注2:对于采用热风再循环的系统,空气预热器入口风温为冷风和热风再循环混合之后的温度。 5.4.34 热风温度 hot air temperature 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空气温度。 [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3.12] 5.4.35 基准温度(用于锅炉) reference temperature (for boiler) 为计算锅炉能量平衡中各项输入热量和各项损失热量所确定的起点温度。 40 [GB/T 10863-2011,术语和定义3.5] 5.4.36 飞灰可燃物含量 unburned combustible in fly ash 飞灰含碳量 unburned carbon in fly ash 锅炉对流烟道飞灰中可燃物(碳)含量。 [GB/T 2900.48-2008,技术性能与经济指标8.2.7] 5.4.37 炉渣可燃物含量 unburned combustible in slag 炉渣含碳量 unburned carbon in slag 锅炉从冷灰斗或出渣口处排除炉渣中的可燃物(碳)含量。 [GB/T 2900.48-2008,技术性能与经济指标8.2.8] 注:当灰渣中确定未燃烧氢存在,且决定单独考虑时,建议区分使用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和飞灰(炉渣)含碳量。 5.4.38 漏煤可燃物含量unburned combustible in sifting 炉排下漏煤的可燃物含量。 [GB/T 2900.48-2008,技术性能与经济指标8.2.9] 5.4.39 理论空气量 theoretical air 每千克固、液体燃料或每标准立方米气体燃料在化学当量比之下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1.45] 5.4.40 过量空气excess air 燃料燃烧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差值,通常用其占理论空气量的体积分数表示。 [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1.47] 5.4.41 过量空气系数excess air ratio 燃料燃烧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5.4.39)之比。 [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1.48] 5.4.42 锅炉氧量 boiler oxygen 用于指导锅炉运行控制的烟气中氧的容积含量百分率。 [DL/T 904-2004,锅炉技术经济指标4.11] 注1:一般情况下,采用锅炉省煤器(对于存在多个省煤器的锅炉,采用高温省煤器)后或炉膛出口的氧量仪表指示。 注2:对于锅炉省煤器出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烟道,锅炉氧量应取各烟道烟气氧量的算术平均值。 5.4.43 锅炉经济氧量 boiler economical oxygen 在完全可比条件下,使单元机组净热效率(5.3.17)最高时的锅炉氧量(5.4.32)。 5.4.44 汽水[系统]阻力 pressure drop of steam and water system 工质在锅炉本体汽、水流程中,由于流动阻力、重位压差所造成的压降。 [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3.15] 5.4.45 有效净压头(用于锅炉) available net head(for boiler) 41 自然循环锅炉中,受热的上升管与下降管中工质密度差产生的运动压头(5.4.46)中用于克服下降 管阻力的压头。 5.4.46 运动压头(用于锅炉) available static head(for boiler) 自然循环锅炉中,受热的上升管与下降管中工质密度差所产生的压头。 注:运动压头用于克服回路的总流动阻力。 5.4.47 通风阻力 draft loss (一般用于负压区段的压降) ;airflow system pressure drop(一般用于正压区 段的压降) 在燃烧系统中,气体(空气或烟气)在锅炉本体烟、风道流程中由于流动阻力所造成的压降。 注:改写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3.16。 5.4.48 自生通风压头(力) stack draft 沿烟道(包括烟囱)高度,由热烟气和外部大气密度差所产生的压头。 注:改写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3.17。 5.4.49 漏风率 air leakage rate 漏入某段烟道烟气侧的空气质量占进入该段烟道的烟气质量的百分率。 [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1.43] 5.4.50 漏风系数air leakage factor 漏入锅炉烟道的空气量与燃料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之比,亦为该烟道出口、进口断面处烟气的过量 空气系数之差值。 [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1.44] 5.4.51 排污量 blowdown flow rate 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的排污水总流量。 注:改写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3.11。 5.4.52 锅炉排污率 boiler blow-down rate 锅炉运行中排污量与锅炉实际蒸发量的百分比。 [DL/T 904-2004,锅炉技术经济指标4.16] 5.4.53 炉水循环泵单耗 unit electric consumption of boiler water circulating pump 锅炉每产生1t蒸汽炉水循环泵消耗的电量。 [DL/T 904-2004,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5.8] 5.4.54 炉水循环泵耗电率electric consumption ratio of boiler water circulating pump 统计报告期内炉水循环泵所耗用的电量与机组发电量(4.1)的百分比。 [DL/T 904-2004,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5.8] 5.4.55 锅炉输入热功率 boiler heat input 锅炉在额定出力或最大连续出力工况下设计计算的燃料量与设计燃煤低位发热量的乘积。 5.4.56 42 燃烧器热功率 burner heat input 燃烧器出力burner output 每个燃烧器单位时间输入锅炉的热量。 5.4.57 锅炉输入热量(余热锅炉除外) boiler heat input (beside heat recovery boiler) 随每千克或每标准立方米燃料输入锅炉的总热量。包括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和显热,以及用外来热源加热燃料或空气时所带入的热量。 注1:改写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3.6。 注2:随着采用热平衡计算标准和方法的不同,输入热量所包含的热量项目有所不同,但至少应有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5.4.58 余热锅炉输入热量 heat input of heat recovery boiler 单位时间内输入余热锅炉的余热资源的总热量。 [GB/T 10863-2011,术语和定义3.2] 5.4.59 锅炉有效利用热量 boiler output of boiler;effective heat utilization of boiler 相对每千克固体、液体燃料或每标准立方米气体燃料,工质在锅炉能量平衡系统中所吸收的总热量。 注1:改写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3.7。 注2:包括水和蒸汽吸收的热量、排污水和其它外用和自用蒸汽所消耗的热量等。 5.4.60 散热量 heat dissipating capacity 保温结构外表面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通常以热流密度或线热流密度表示。 5.4.61 计算燃料消耗量(用于锅炉)calculated fuel consumption(for boiler) 扣除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后的燃料消耗量(5.3.1)。 [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3.9] 5.4.62 锅炉[热]效率 boiler [thermal] efficiency 锅炉毛效率 boiler gross efficiency 单位时间内锅炉有效利用热量(5.4.59)占锅炉输入热量(5.4.57)的百分比,或相应于每千克燃料(固体和液体燃料),或每标准立方米(气体燃料)所对应的输入热量中有效利用热量所占百分比。 注:改写GB/T 2900.48-2008,技术性能与经济指标8.1.1。 5.4.63 锅炉净效率 boiler net efficiency 单位时间内锅炉有效利用热量(5.4.59)与锅炉输入热量(5.4.57)、锅炉自用热量、以及锅炉辅助机械消耗电功率折合热量之和的百分比。 5.4.64 余热利用率 utilization ratio of waste heat 余热锅炉热效率 thermal efficiency of heat recovery boiler (余热)锅炉有效利用热量(5.4.59)占余热锅炉输入热量(5.4.58)的百分比。 注:改写GB/T 10863-2011,术语和定义3.6。 5.4.65 燃烧效率 combustion efficiency 43 单位燃料可燃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占单位燃料可燃质发热量的百分比。 5.4.66 热损失 heat loss 输入热量中未能被工质所吸收利用的部分。 [GB/T 2900.48-2008,技术性能与经济指标8.2.1] 注:一般用所损失的热量占锅炉输入热量(5.4.57)的百分率表示。 5.4.67 排烟热损失heat loss due to exhaust gas; sensible heat loss in exhaust flue gas q 2 锅炉排出烟气的显热所造成的热损失。 [GB/T 2900.48-2008,技术性能与经济指标8.2.6] 5.4.68 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heat loss due to unburned gas;unburned gas heat loss in flue gas 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q 3 由于排烟中残留的可燃气体(如CO等)未放出其燃烧热所造成的热损失。 [GB/T 2900.48-2008,技术性能与经济指标8.2.2] 5.4.69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heat loss due to unburned carbon;unburned carbon heat loss in residue 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q 4 由于飞灰、炉渣和漏煤中未燃碳所造成的热损失。 注:改写GB/T 2900.48-2008,技术性能与经济指标8.2.3。 5.4.70 散热损失heat loss due to radiation 表面辐射及对流散热热损失 loss due to surface radiation and convention q 5 炉墙、锅炉范围内管道和烟风道向周围环境散热所造成的热损失。 [GB/T 2900.48-2008,技术性能与经济指标8.2.4] 5.4.71 灰渣物理热损失 heat loss due to sensible heat in slag; sensible heat loss in residue q 6 锅炉排出灰渣的显热所造成的热损失。 注:改写GB/T 2900.48-2008,技术性能与经济指标8.2.5。 5.4.72 干烟气热损失 dry gas loss 锅炉排出烟气中由于干烟气显热所造成的热损失。 5.4.73 H燃烧生成水热损失 loss due to water formed from the combustion of H 22 燃料中H燃烧生成的水分带走热量而造成的热损失。 2 5.4.74 燃料中水分热损失 loss due to water or water vapor in the fuel 因燃料中所含水分带走热量而造成的热损失。 44 5.4.75 空气中水分热损失 loss due to moisture in air 因空气中所含水分带走热量而造成的热损失。 5.4.76 石灰石脱硫热损失 Limestone desulfurization heat loss 因石灰石煅烧吸热反应和硫化放热反应引起的热损失。 5.4.77 可控损失 operator controllable losses <电力>通过对机组的运行调整或运行方式优化能够减少的能量损失(3.29)。 5.4.78 不可控损失 operator uncontrollable Losses <电力>通过对机组进行技改或维修等措施才能够减少的能量损失(3.29)。 5.4.79 锅炉经济运行 economic operation of boiler 锅炉机组在规定负荷及参数下保持最高效率及最低辅助动力消耗的运行方式。 5.4.80 火力发电厂热平衡 heat balance for thermal power plant 以火力发电厂为对象,在规定的平衡期内和规定的火力发电厂热平衡体系的边界内,对全厂总的热量输入、输出及损失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平衡。 [DL/T 606.3-2006,术语与定义3.1] 5.4.81 火力发电厂热平衡体系的边界 boundary of heat balance system for thermal power plant 由入炉燃料(煤、油、燃气等)计量点到发电机输出电能计量点、供热输出计量点作为火力发电厂热平衡体系的边界。 [DL/T 606.3-2006,术语与定义3.2] 5.4.82 吹灰器投入率 soot blower input rate 统计报告期内吹灰器正常投入台次与该装置应投入台次之比值的百分数。 [DL/T 904-2004,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5.11] 5.4.83 余热锅炉热端温差 hot en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heat recovery boiler 余热锅炉换热过程中高压过热器入口烟气与高压过热器出口主蒸汽之间的温差。 [DL/T 904-2004,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经济指标8.2.8] 5.4.84 余热锅炉节点温差 heat recovery boiler node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余热锅炉窄点温差 heat recovery boiler pinch-point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余热锅炉换热过程中蒸发器出口烟气与被加热的饱和水汽混合物之间的最小温差。 [DL/T 904-2004,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经济指标8.2.9] 注:对于双压/三压余热锅炉应分别计算各压力等级换热面相应的节点温差。 5.4.85 余热锅炉接近点温差 heat recovery boiler approach point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余热锅炉省煤器出口压力下饱和水温度和出口水温之间的温差。 [DL/T 904-2004,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经济指标8.2.10] 45 注:对于多压余热锅炉应分别计算各压力等级相应的接近点温差。 5.4.86 循环倍率(用于循环流化床) circulation ratio (for CFB) 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由分离器分离下来且返送回炉内的物料量与给进的燃料量之比。 [GB/T 2900.48-2008,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3.10] 5.4.87 分级分离效率 grading separating efficiency 对一定粒度范围(分级)的固体颗粒,在分离器中分离下的颗粒重量与进入分离器的颗粒重量之比值。 [JB/T 10356-2002,术语和定义3.5] 5.4.88 流化速度 fluidizing velocity 流化床燃烧中从固定床转变为流化床时的空床截面气流速度。 注:改写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1.21。 5.4.89 临界流化速度 critical fluidized velocity 从固定床开始转化为流化床状态时空床截面最小风速。 注1:改写GB/T 2900.48-2008,原理、结构和设计4.1.20。 :临界流化速度= 临界流化风量,布风板面积。 注2 注3:临界流化速度时床层向上膨胀,床层阻力不变。 5.4.90 流化床燃烧温度 combustion temperature of fluidized bed 床温 bed temperature 燃料在流化床中燃烧时的床内烟气温度。 [JB/T 10356-2002,术语和定义3.11] 5.4.91 石灰石碳酸钙分解率 limestone decomposition rate of calcium carbonate 石灰石中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的百分率。 5.4.92 循环流化床脱硫效率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of CFB 循环流化床锅炉排烟中二氧化硫气体理论计算排放值与实测值的差值与理论计算排放值的比值(均折算至1.4过量空气系数)。 5.4.93 钙硫摩尔比(用于循环流化床)limestone/sulfur mole ratio (for CFB) 入炉钙基脱硫剂量与燃料中含硫量的摩尔比。 5.5 空气预热器 5.5.1 直接泄漏 direct leakage;infiltration leakage 再生式回转空气预热器中,由于空气和烟气间存在静压差,使空气通过密封间隙流入烟气侧的泄漏现象。 5.5.2 间接泄漏 by-pass leakage;entrained leakage 携带泄漏 46 再生式回转空气预热器中,转子或风罩在旋转时将其中的空气带入烟气中的泄漏现象。 5.5.3 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 temperature of gas leaving air heaters 空气预热器出口测量的烟气温度。 注:当有多烟道时,取各烟道烟气质量流量的加权平均值或算术平均值。 5.5.4 空气预热器零泄漏出口烟气温度 temperature of gas leaving air heaters excluding leakage 假定空气预热器没有漏风时空气预热器出口的计算烟气温度。 注:该温度通过热平衡计算。 5.5.5 空气预热器空气温升 air temperature rise passing through the air heaters 空气通过空气预热器时温度的升高值。 注:当存在一、二次风时,取一、二次风温升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值。 5.5.6 空气预热器烟气温降 gas temperature drop passing through the air heaters 烟气通过空气预热器时烟气温度的降低值,以零泄漏出口烟气温度为基础。 5.5.7 空气预热器温压 temperature head of air heaters 进入空气预热器的平均烟温减去空气预热器入口风温。 5.5.8 空气预热器烟气侧效率 gas side efficiency of air heaters 空气预热器烟气温降(5.5.6)与温压(5.5.7)之比。 5.5.9 空气预热器,比 X-ratio of air heaters 通过空气预热器的空气热容量与通过空气预热器的烟气热容量之比值。 5.5.10 烟气露点 flue gas acid dew point 酸露点 flue gas acid dew point 烟气中硫酸蒸汽开始凝结时的温度。 [GB/T 2900.48-2008,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3.38] 5.6 制粉系统 5.6.1 原煤粒度 grain of coal 进入磨煤机前的大于某一尺寸原煤颗粒的质量百分数。 [DL/T 467-2004,术语和定义3.2] 5.6.2 煤粉细度 fineness R x 煤粉中不同直径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通常按规定方法用标准筛进行筛分。 注1:改写GB/T 2900.48-2008,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3.34。 注2:煤粉细度可用留在筛子上的剩余煤粉量与总煤粉量的百分比表示(例如:R=20%, 筛孔尺寸为90um), 也90可用通过筛子的煤粉量与总煤粉量的百分比表示(例如:D=80%,筛孔尺寸为90um)。 90 5.6.3 47 煤粉均匀性指数pulverized coal uniformity index n 表示煤粉中不同粒度颗粒分布均匀程度的指数。 [GB/T 2900.48-2008,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3.35] 注:实际煤粉样品的均匀性指数n值,应使用不同孔径的3~4个筛子进行筛分,可用其中两个细度(R和R)按x1x2下式计算求得: x1001001 n,(lgln,lgln)/(lg)RRx2x1x2 5.6.4 煤的可磨性 grindability of coal 煤在被研磨时煤破碎的难易程度,用可磨性指数表示。 [DL/T 466-2004,术语和定义3.1] 5.6.5 煤可磨性指数grindability index of coal 表征煤被研磨成煤粉的难易程度的指数。通常用质量相等的标准煤样和试验煤样由相同的初始粒度磨制成细度相同的煤粉时所消耗能量的比值来表示。 [GB/T 2900.48-2008,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3.22] 注1:为了可磨性指数的可测试,上述定义需要转化为:将相同质量的煤样在消耗相同的能量下进行磨粉(同样的磨粉时间或磨煤机转速),所得到的煤粉细度与标准煤的煤粉细度的对数比。 注2: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有哈德格罗夫(Hardgrove)法(HGI)与全俄热工研究院(BTИ)法(K),这两种方法测VTI得的可磨性指数可近似用下式进行换算: K=0.0149HGI,0.32 VTI 5.6.6 煤磨损指数 coal abrasiveness index 表征煤在破碎和制粉过程中对金属研磨部件磨蚀强烈程度的指数。 [GB/T 2900.48-2008,一般术语和设备名称3.3.23] 5.6.7 磨煤机出力capacity of pulverizer 单位时间内,在保证一定煤粉细度的条件下,磨煤机磨制的原煤量。 5.6.8 磨煤机研磨出力 grinding capacity of pulverizer 由煤的可磨性和煤粉细度所决定的磨煤机出力。 [DL/T 466-2004,术语和定义3.10] 注:除煤的可磨性和煤粉细度外,还取决于原煤的粒度、磨煤机的种类和尺寸。 5.6.9 磨煤机通风出力 aerated capacity of pulverizer 由磨煤机的通风条件所决定的磨煤机出力。 [DL/T 466-2004,术语和定义3.11] 注:磨煤机的通风量不足时常表现为磨煤机的堵塞。 5.6.10 磨煤机干燥出力drying capacity of pulverizer 由磨煤机的干燥能力所决定的磨煤机出力。 48 [DL/T 466-2004,术语和定义3.12] 注:干燥能力不足,煤粉达不到所需要的温度和水分,引起结露并对燃烧造成影响。 5.6.11 磨煤机基本出力basic capacity of pulverizer 磨煤机铭牌出力 name-plate rating of pulverizer 磨煤机在规定的煤质条件和煤粉细度下的出力。 [DL/T 466-2004,术语和定义3.13] 注:通常基本出力在磨煤机性能系列参数表中给出。 5.6.12 磨煤机设计出力design capacity of pulverizer 磨煤机计算出力 calculated mill capacity 磨煤机在设计煤质条件下和设计煤粉细度下的最大出力。 [DL/T 466-2004,术语和定义3.14] 注:该出力通过给定的公式、图表计算或试验得到。 5.6.13 磨煤[机]单耗 unit electric consumption of mill 磨制每吨煤磨煤机所消耗的电量。 [DL/T 904-2004,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5.5] 5.6.14 磨煤机耗电率electric consumption rateof mill 在统计报告期内,磨煤机消耗的电量与机组发电量(4.1)的百分比。 [DL/T 904-2004,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5.5] 5.6.15 给煤机单耗 unit electric consumption of feeder 磨制每吨煤给煤机所消耗的电量。 [DL/T 904-2004,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5.6] 5.6.16 给煤机耗电率 electric consumption rate of feeder 在统计报告期内,给煤机消耗的电量与机组发电量(4.1)的百分比。 [DL/T 904-2004,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5.6] 5.6.17 密封风机单耗 unit electric consumption of sealing fan 制粉系统每磨制1吨煤密封风机所消耗的电量。 [DL/T 904-2004,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5.4] 5.6.18 密封风机耗电率 electric consumption rate of sealing fan 在统计报告期内,密封风机消耗的电量与机组发电量(4.1)的百分比。 [DL/T 904-2004,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5.4] 5.6.19 通风单耗 unit electric consumption for ventilating 一次风机(排粉机)单耗 unit electric consumption of primary air fan(pulverized coal exhauter) 制粉系统每磨制1吨煤一次风机(排粉机)所消耗的电量。 [DL/T 904-2004,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5.3] 49 5.6.20 一次风机(排粉机)耗电率 electric consumption rate of primary air fan(pulverized coal exhauter) 在统计报告期内,一次风机(排粉机)消耗的电量与机组发电量(4.1)的百分比。 [DL/T 904-2004,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5.3] 5.6.21 制粉[系统]单耗 unit electric consumption of pulverizing [system] 制粉电耗electric consumption of powder process 磨制每吨煤所消耗的电量。包括磨煤机单耗和通风单耗。 注1:改写DL/T 904-2004,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5.7。 注2:严格意义上来说,制粉电耗还包括给煤机、密封风机等辅助设备的电耗,但由于该部分电耗占制粉电耗的比例很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统计磨煤机和一次风机(排粉机)的电耗。 5.6.22 制粉系统耗电率electric consumption rate of pulverizing system 在统计报告期内,制粉系统消耗的电量与机组发电量(4.1)的百分比。 [DL/T 904-2004,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5.7] 5.6.23 经济煤粉细度 economical pulverized-coal fineness 完全可比条件下,使单元机组净热效率(5.3.17)最高时的煤粉细度。 5.6.24 最大钢球装载量 maximum charge of balls 钢球装到距滚筒中心轴颈下沿150mm时的装载量。 5.6.25 最佳钢球装载量 optimum charge of balls 在同样的煤粉细度下,制粉系统单耗(5.6.21)最低时的装载量。 注1:钢球磨煤机最佳钢球装载量与筒体工作转速有关。 注2:一般为最大钢球装置量的0.8~0.88。 5.6.26 [钢球磨煤机]最佳通风量 the best ventilation volume [of ball mill] 在同样的煤粉细度下,使钢球磨煤机和排粉机总耗电量最小时的筒体通风量。 注:钢球磨煤机最佳通风量可按下式计算: 38Vzj"333 m/h V,(1000K,36RK,)tfkmkm90nD 3式中:V—磨煤机筒体容积,m; n—磨煤机工作转速,r/min; D—磨煤机筒体直径,m; K—磨制煤的可磨性指数; km ” R—粗粉分离器后煤粉细度,%; 90 Ψ—钢球转载系数。 5.6.27 粗粉分离器综合效率 integrated efficiency of mill seperator 粗粉分离器出口与进口细粉量的比值(细粉分离效率)减去出口与进口粗粉量的比值(粗粉分离效率)。 50 注:粗粉分离器综合效率计算如下: MR,RM(100)R,R100()2xx22,,x,1x,22,,,,,,,100,,100,100 xfcf,RMMR,RRK(100)(100)x,111xx,1x,1cf,1 式中:M—分离器出口煤粉量,t/h; 2 M—分离器进口煤粉量,t/h; 1 R—分离器出口煤粉细度,%; x,2 R—分离器进口煤粉细度,% x,1 K—粗粉分离器循环倍率。 cf 5.6.28 粗粉分离器循环倍率 recycling ratio of mill seperator K cf 粗粉分离器进口(M)与出口煤粉量(M)之比。 12 注:粗粉分离器循环倍率K计算如下: R,RMx,rex,21K,, cfMR,R2x,rex,1 式中:R—分离器回粉的煤粉细度,%。 x,re 5.6.29 [粗粉分离器]煤粉均匀性改善度 pulverized-coal improved uniformity [of mill separator] 粗粉分离器出口的煤粉均匀性指数n与进口的煤粉均匀性指数n的比值。 21 5.6.30 [粗粉分离器]煤粉细度调节系数 pulverized-coal fineness adjustment coefficient [of mill separator] 粗粉分离器进口的煤粉细度R与出口的煤粉细度R,之比。 90,1902 5.6.31 [粗粉分离器]煤粉细度调节倍率 pulverized-coal fineness adjustment ratio [of mill separator] 在通风量不变的情况下,分离器调节挡板开度(惯性式,离心式)或回转速度(回转式)改变时,分离器出口煤粉细度R与出口煤粉细度的最小值R之比。 90,290,min 5.6.32 细粉分离器效率 powdered-coal cyclone separator effeciency 分离器捕集的煤粉量与进入分离器的煤粉量的比值。 5.6.33 煤粉浓度 pulverized-coal concentration 风粉混合物中煤粉流质量与携带煤粉的气流质量的比值。 5.6.34 [磨煤机]密封风率 sealing air ratio [of mill] 进入磨煤机的密封风质量流量与一次风质量流量的比值。 5.7 风机 5.7.1 风机动压 fan dynamic pressure p dF 由风机质量流量、风机出口平均密度及风机出口截面积计算得到的风机出口公称动压。 [DL/T 469-2004,术语与定义和符号3.1.36] 51 注:风机动压计算如下: 2,q12mm2 ,p,,()dF2,22A22 3式中:—风机出口介质平均密度,kg/m; ,2 —风机出口介质平均速度,m/s; ,m2 —风机质量流量,kg/h; qm 2 A—风机出口截面积,m。 2 5.7.2 风机压力 fan pressure p F 风机出口滞止压力(3.54)与风机进口滞止压力(3.5)之差。 [DL/T 469-2004,术语与定义和符号3.1.39] 5.7.3 风机静压 fan static pressure p sF 风机压力(5.7.2)减去经风机出口截面马赫系数修正的风机动压(5.7.1)。 [DL/T 469-2004,术语与定义和符号3.1.40] 5.7.4 压缩性修正系数 compressibity corrective coefficient 风机对空气所做的机械功与对具有相同质量流量、进口密度及压比的不可压缩流体所做机械功之 比。 [DL/T 469-2004,术语与定义和符号3.1.56] 注1:所做功是从叶轮功率推算得来的,假设条件是等熵膨胀而且风机机壳不传热。 5.7.5 风机单位质量功 fan work per unit mass y F 通过风机每单位质量流体的机械能量增加。 [DL/T 469-2004,术语与定义和符号3.1.52] 注:风机质量单位功计算如下: 22,,,ppm2m121 ,,,yF22,m 3式中:y—风机单位质量功,Pa/(kg/m); F p—风机出口绝对压力,Pa; 2 p —风机进口绝对压力,Pa; 1 3, —风机进口和出口的平均密度,kg/m; m , —风机出口平均速度,m/s; m2 52 —风机出口平均速度,m/s。 ,m1 5.7.6 风机单位质量静功 fan static work per unit mass yFs 公式如下: 2,,ppm121 ,,yFs2,m [DL/T 469-2004,术语与定义和符号3.1.53] 5.7.7 风机压比 fan pressure ratio 风机出口截面的平均绝对滞止压力(3.54)与风机进口截面的绝对滞止压力(3.54)之比。 5.7.8 风机空气功率 fan air power P u 风机单位质量功与质量流量的乘积,或进口容积流量、压缩性修正系数和风机压力的乘积。 [DL/T 469-2004,术语与定义和符号3.1.57] 5.7.9 风机静空气功率 fan static air power P us 风机单位质量静功与质量流量的乘积,或进口容积流量、压缩性修正系数和风机静压力的乘积。 [DL/T 469-2004,术语与定义和符号3.1.58] 5.7.10 叶轮功率 impeller power P r 供给风机叶轮的机械功率。 [DL/T 469-2004,术语与定义和符号3.1.59] 5.7.11 风机轴功率 fan shaft power P s 供给风机轴的机械功率。 [DL/T 469-2004,术语与定义和符号3.1.60] 5.7.12 风机叶轮效率 fan impeller effeciency η r 风机空气功率( 5.7.8)除以叶轮功率(5.7.10)。 [DL/T 469-2004,术语与定义和符号3.1.68] 5.7.13 风机叶轮静效率 fan impeller static effeciency η sr 风机静空气功率(5.7.9)除以叶轮功率(5.7.10)。 [DL/T 469-2004,术语与定义和符号3.1.69] 5.7.14 53 风机轴效率 fan shaft effeciency η(%) s 风机空气功率( 5.7.8)除以风机轴功率(5.7.11)。 [DL/T 469-2004,术语与定义和符号3.1.70] 5.7.15 风机电动机轴效率 fan motor effeciency η(%) M 风机空气功率( 5.7.8)除以电动机输出功率(5.24.1)。 [DL/T 469-2004,术语与定义和符号3.1.71] 5.7.16 [风机]总效率 [fan] overall effeciency η(%) e 风机空气功率( 5.7.8)除以风机和电动机组合的电动机输入功率(5.24.2)。 5.7.17 风机单耗(用于锅炉) unit electric consumption of fan(for boiler) 锅炉产生每吨蒸汽风机消耗的电量。 5.7.18 风机耗电率 electric consumption rate of fan 在统计报告期内,风机消耗的电量与机组发电量(4.1)的百分比。 5.7.19 风机工况点 fan operating point 风机个体特性曲线与管道的风阻特性曲线在同一坐标图上的交点。 5.7.20 风机TB工况 fan test block 风机最大出力工况,此工况点的风量、风压为风机能力考核点。 5.8 除尘除灰装置 5.8.1 除尘效率 collection efficiency 单位时间内,除尘器捕集到的粉尘质量占进入除尘器的粉尘质量的百分比。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1.2] 5.8.2 分级[除尘]效率 grade [collection] efficiency 除尘器对某一粒径(或粒径范围)粉尘的除尘效率。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1.3] 5.8.3 穿透率(关于除尘) penetration rate(about dust collection) 透过率 单位时间内,除尘器排出的粉尘质量占进入除尘器粉尘质量的百分比。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1.4] 5.8.4 切割粒径 cut size 分离界限粒径 除尘器的分级效率等于50%时对应的粉尘粒径。 54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1.6] 5.8.5 中位径 median diameter 在粒径分布中,小于它和大于它的颗粒(质量或数量)各占50%时的粉尘粒径。 注:改写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1.7。 5.8.6 含尘浓度 dust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气体中所含有的粉尘质量。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1.9] 5.8.7 除尘器能耗 power consumption of dust collector 除尘器正常运行时所消耗的各种能量(水、电、油、压缩空气、蒸汽等),及克服其除尘器阻力所消耗的能量。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1.11] 5.8.8 袋式除尘器折算漏风率 conversion air leak percentage of bag filter 按规定方法将实测漏风率折算为除尘器内外压差达某一规定值时的漏风率。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2.2.6.10] 5.8.9 袋式除尘器过滤风速 filtration velocity of bag filter 含尘气流通过滤料有效面积的表观速度。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2.2.6.11] 5.8.10 袋式除尘器过滤面积 filtration area of bag filter 起滤尘作用的有效面积。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2.2.6.12] 5.8.11 湿式除尘器水气比 water to air ratio of wet dust collector 净化单位体积(标准状态)的含尘气流所需用的水量。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2.3.7] 33注:单位为L/m或L/(1000m)。 5.8.12 湿式除尘器补充水量 replenished water quantity of wet dust collector 由于蒸发、流失等原因需增加的水量。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2.3.8] 注:单位为L/h或t/h。 5.8.13 湿式除尘器脱水效率 dewatering efficiency of wet dust collector 脱水器捕集到的液滴质量与进入脱水器的液滴总质量之比。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2.3.9] 5.8.14 除尘器钢耗量 metals consumption quantity of dust collector 55 除尘器本体质量(在进、出口法兰之间,排灰口法兰以上的,不包括支架和保温层,包括必要的工艺性扶梯平台的设备质量)与处理气体量(或过滤面积)之比。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2.4.4] 5.8.15 电除尘器内的烟气速度 flue velocity in electric dust collector 烟气流经电场的平均速度。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3.1.1] 注:指电除尘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烟气量和电场流通面积的比值。 5.8.16 停留时间(用于电除尘)treatment time(for electric dust collector) 烟气流经有效电场的时间,等于电场长度与电场风速之比。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3.1.2] 5.8.17 电除尘器粉尘驱进速度 dust drift velocity of electric dust collector 荷电粉尘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阳极板表面运动的速度。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3.1.10] 5.8.18 粉尘比电阻 dust resistivity 单位面积的粉尘在单位厚度时的电阻值。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3.1.11] 注:单位为Ω?cm。 5.8.19 电晕功率 corona power 投入到电除尘器的有效功率。 注1:改写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3.6.16。 注2:电晕功率等于电场的平均电压和平均电晕电流的乘积。 注3:电晕功率越大,除尘效率越高。 5.8.20 伏安特性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 电除尘器运行过程中,电晕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GB/T 16845-2008,术语和定义2.3.6.25] 5.8.21 气流分布(用于电除尘) gas flow distribution(for electric dust collector) 电除尘器入口断面上的气流速度分布。 注1:气流分布是反映电除尘器内部气流均匀程度的一个指标,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对除尘效率影响很大,气流分布不均匀时,在流速低处所提高的除尘效率远不足以弥补流速高处效率的降低,因而使除尘总效率降低。 注2:评价气流分布均匀性的指标有几种,美国等通常采用相对均方根差σ作为评价指标。气流分布完全均匀时,σ=0;σ<10%时气流分布为优;σ<15%时为良;σ<25%时为合格。 注3:气流分布均匀性取决于除尘器断面与其进出口管道断面的比例和形状,以及在扩散管道内设置气流分布装置情况。 5.8.22 除灰、除尘系统单耗 unit electric consumption of ash removal and dust collection system 锅炉每燃烧1t原煤,除灰、除尘系统消耗的电量。 56 [DL/T 469-2004,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5.9] 5.8.23 除灰、除尘系统耗电率 electric consumption rate of ash conveying and dust collection system 在统计报告期内,除灰、除尘系统消耗的电量与机组发电量(4.1)的百分比。 [DL/T 469-2004,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5.9] 5.8.24 除灰系统出力 output of ash conveying system 除灰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输送的飞灰质量。 5.8.25 耗气量(用于除灰系统)air consumption(for ash conveying system) 飞灰输送系统运行时消耗的气体流量。 5.8.26 灰气比(用于除灰系统) ash air ratio(for ash conveying system) 飞灰输送系统被输送飞灰的质量流量与空气质量流量之比。 注:单位为kg(灰)/kg(气) 5.8.27 水灰比(用于除灰系统) water ash ratio(for ash conveying system) 水力除灰系统中输送每吨灰渣所消耗的水量。 5.8.28 灰输送阻力 ash conveying resistence 飞灰输送系统稳定运行时输送器前总进气口处到灰库入口之间的压降。 5.8.29 灰输送速度 ash conveying velocity 飞灰输送系统管道内的气流的初速度、末速度和平均速度。 5.8.30 输灰系统单耗 unit electric consumption of ash conveying system 飞灰输送系统输送单位质量飞灰所消耗的能量或将单位质量的飞灰输送单位长度所消耗的能量。 注:单位为kW?h/t或kW?h/(t?km)。 5.9 脱硫装置 5.9.1 脱硫效率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SO脱除效率 SO removal efficiency 22 单位时间内烟气脱硫系统脱除的SO量与进入脱硫系统烟气中的SO量之比。 22 [DL/T 986-2005,术语和定义3.1] 5.9.2 脱硫装置设计电耗 FGD design power consumption 脱硫装置在设计工况下连续运行7天内的平均小时电耗(kW)。 [DL/T 998-2006,术语与定义3.11] 5.9.3 脱硫装置设计水耗 FGD design water consumption 脱硫装置在设计工况下连续运行7天内的平均小时水耗(t/h)。 [DL/T 998-2006,术语与定义3.12] 5.9.4 57 脱硫装置设计石灰石耗量 FGD design linetone consumption 脱硫装置在设计工况下连续运行7天内的平均小时石灰石耗量(t/h)。 [DL/T 998-2006,术语与定义3.13] 5.9.5 脱硫装置设计压力损失 FGD design pressure drop 脱硫装置在设计工况下连续运行,在脱硫装置各个部分(不包括增压风机)的全压差之和(Pa)。 [DL/T 998-2006,术语与定义3.14] 5.9.6 钙硫化学计量比 calcium-sulfur stoichiometric proportion 投入脱硫系统中钙基吸收剂与脱硫系统脱除的SO摩尔数之比,它同时表示脱硫系统在达到一定脱2 硫效率时所需要的脱硫吸收剂的过量程度。 [DL/T 986-2005,术语和定义3.3] 5.9.7 吸收剂利用率 absorbent utilization ratio 脱硫系统用于脱除SO2的吸收剂占加入脱硫系统吸收剂总量的质量分数。它在数值上等于脱除SO2的摩尔数与加入的钙基吸收剂摩尔数之比。 [DL/T 986-2005,术语和定义3.4] 5.9.8 液气比 liquid-gas ratio 单位体积烟气流量在脱硫吸收塔中用于循环的碱性浆液的体积流量。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吸收剂浆液喷淋量和单位时间内脱硫吸收塔入口的标准状态湿烟气体积流量之比。 [DL/T 986-2005,术语和定义3.5] 5.9.9 脱硫装置单耗 unit electric consumption of FGD 锅炉产生每吨蒸汽脱硫装置消耗的电量。 5.9.10 脱硫装置耗电率 electric consumption rate of FGD 在统计报告期内,脱硫设备消耗的电量与相关机组总发电量的百分比。 注1:引风机和增压风机单独设置的机组,增压风机耗电量计入脱硫装置耗电量。 注2:引风机和增加风机合二为一的机组,引风机(增压风机)耗电量不计入脱硫装置耗电量。 5.9.11 脱硫装置水耗 FGD water consumption 修正到设计工况下的脱硫装置工艺水耗实测值(t/h)。 5.9.12 脱硫装置石灰石耗量 FGD linetone consumption 修正到设计工况下的脱硫装置石灰石消耗量实测值(t/h)。 5.9.13 脱硫装置蒸汽耗量FGD steam consumption 修正到设计工况下的脱硫装置蒸汽消耗量实测值(t/h)。 5.9.14 脱硫装置压力损失 FGD pressure drop 修正到设计工况下的脱硫装置压力降实测值(Pa)。 5.9.15 58 脱硫装置可用率 FGD operation availability ratio 脱硫装置每年可用运行时间与发电机组每年总运行时间的百分比。 [DL/T 998-2006,术语与定义3.15] 5.10 脱硝装置 5.10.1 脱硝效率 denitrification efficiency NOx脱除率 NOx removal efficiency 脱硝装置脱除的NOx量与未经脱硝前烟气中所含NOx量的百分比。 [DL/T 335-2010,术语和定义3.6] 5.10.2 脱硝装置压力损失 pressure drop of denitrification epuipment 脱硝装置进口法兰处烟气平均全压和出口法兰处烟气平均全压之差。 注:改写DL/T 335-2010,术语和定义3.9。 5.10.3 脱硝耗电率 unit consumption of denitrification epuipment 在统计报告期内,脱硝设备总耗电量与相关机组总发电量的百分比。 5.10.4 氨氮摩尔比 ammonia nitrogen mole ratio 在脱硝装置中吸收烟气中1摩尔NOx需要消耗的NH摩尔量。 3 [DL/T 335-2010,术语和定义3.7] 5.10.5 氨逃逸率 ammonia escape rate 在SCR反应器出口烟气中氨的浓度,以uL/L表示。 [DL/T 335-2010,术语和定义3.8] 5.10.6 SO/SO转化率 SO/SO conversion rate 2323 烟气中的SO在SCR反应器中被催化剂氧化而转化成SO的比例。 23 5.10.7 脱硝装置可用率 FGD operation availability ratio 脱硝装置每年正常运行时间与锅炉烟气条件适合脱硝装置投运的年总运行时间之比。 [DL/T 998-2006,术语与定义3.15] 5.11 蒸汽轮机 5.11.1 汽轮机热力性能试验 steam turbine thermal performance test 确定汽轮发电机组的功率、热耗率、热效率等性能指标所进行的试验。 5.11.2 等熵焓降 isentropic enthaply drop 理想焓降ideal enthaplay drop 蒸汽等熵膨胀时,从初始滞止热力状态点到终止热力状态点的比焓差值。 5.11.3 实际焓降 actual enthalpy drop 蒸汽实际膨胀时,从初始滞止热力状态点到终止热力状态点的比焓差值。 5.11.4 59 焓降分配 distribution of enthalpy drop 汽轮机作功蒸汽的等熵焓降在各级之间的分配。 5.11.5 重热系数 reheat factor 多级汽轮机各级的等熵焓降之和与整机等熵焓降值的差值,与整机等熵焓降值之比。 [DL/T 893-2004,通流部分热力气动设计,2.4.4] 5.11.6 内功率 internal power 单位时间内在汽轮机(或级)中蒸汽实际焓降全部转换成的机械功。 5.11.7 轮周功率wheel power 蒸汽在动叶片上产生的功率。 5.11.8 轴端功率 shaft power 在汽轮机轴端输出的功率。 5.11.9 内效率 internal efficiency 膨胀效率 expansion efficiency 实际焓降与等熵焓降之比。 注:等同于GB 8117.1-2008的“热力学效率”,保证值和试验结果的定义3.4.3。 5.11.10 汽轮机缸效率steam turbine section efficiency 蒸汽在汽缸的实际焓降与等熵焓降的比值。 注:通常利用汽轮机进出口管道上测量的参数来计算汽轮机缸效率。对于高压缸效率,包含主汽门和调速汽门的压损;对于中压缸效率,包含中压联合汽门的压损;对于低压缸效率,可以测量连通管中间的蒸汽参数,包含了部分连通管的压损,也可以测量低压缸进口的蒸汽参数,取凝汽器喉部压力作为低压缸的排汽压力。 5.11.11 毛热耗率 gross heat rate 汽轮发电机组单位输出功率(扣除非同轴励磁和电动主油泵功率)的热耗量( )。 注1:对于电动机驱动的锅炉给水泵的机组,指未扣除给水泵耗功的汽轮机单位电功率的热耗量。 注2:对于汽轮机驱动的锅炉给水泵的机组,由于小汽机的功率难以测量,一般不计算该项指标。 5.11.12 半净热耗率net heat rate 单位净电功率(扣除非同轴励磁和电动主油泵功率)的热耗量。 [DL/T 893-2004,性能与试验,2.11.17] 注1:对于电动给水泵的机组,指已扣除给水泵耗功的汽轮机单位电功率的热耗量。 注2:对于汽动给水泵的机组,半净热耗率等于毛热耗率。 5.11.13 汽轮发电机组热效率 steam turbine generator thermal efficiency 扣除非同轴励磁和电动主油泵功率后的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输入汽轮机的热功率之比。 5.11.14 机械效率 mechanical efficiency 汽轮机轴端功率与内功率之比。 5.11.15 60 汽耗量 steam consumption 汽轮机发电机组单位时间内的蒸汽消耗量。 [DL/T 893-2004,性能与试验,2.11.13] 5.11.16 汽耗率 steam rate;specific steam consumption 汽轮机发电机组输出每单位电功率的汽耗量。 5.11.17 工况图 working conditions chart 反映调节抽汽式汽轮机的功率、总流量和调节抽汽量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线图。 [DL/T 893-2004,性能与试验,2.11.18] 5.11.18 通流部分热力计算flow passage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为了保证能量转换过程的高效率,对汽轮机通流部分气动、热力特性进行的设计计算。 5.11.19 调节级的热力计算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of governing stage 确定调节级通流部分尺寸、叶片型线和配汽机构等,同时确定调节级性能和变工况性能的计算。 5.11.20 主蒸汽通流能力 main steam flow capability 在规定的初参数和终参数下,所有主汽门和调速汽门全开时流过汽轮机的蒸汽流量。 注:改写GB/T 8117.1-2008,保证值和试验结果的定义 3.4.5。 5.11.21 热力过程曲线thermodynamic process curve, steam turbine condition line 汽轮机膨胀过程线 steam turbine expansion line 流经通流部分膨胀做功的蒸汽,在焓熵图或温熵图上所表示的热力状态点的轨迹。 5.11.22 阀点 valve point 顺序开启的调节(汽)阀中后一个阀处在将开而未开的状态。 [DL/T 893-2004,性能与试验 2.11.21] 5.11.23 全周进汽 full arc admission 蒸汽通过布置在整个圆周上的喷嘴或静叶进汽的方式。 5.11.24 部分进汽 partial arc admission 蒸汽通过布置在部分圆周上的喷嘴或静叶进汽的方式。 5.11.25 部分进汽度 partial-arc admission degree 蒸汽通过的喷嘴或静叶栅在平均直径处所占的弧段长度与平均直径处圆周长度之比。 5.11.26 节流调节 throttle governing 所有调节(汽)阀同步或接近同步动作,以改变汽轮机进汽量的调节方式。 [DL/T 893-2004,汽轮机运行及运行方式,2.9.28] 5.11.27 喷嘴调节 nozzle governing 几个调节(汽)阀依次启闭,以改变汽轮机进汽量的调节方式。 61 [DL/T 893-2004,汽轮机运行及运行方式,2.9.29] 5.11.28 定压运行 constant-pressure operation 汽轮机运行时,主蒸汽压力保持基本恒定,用改变调节(汽)阀开度的方式来调整负荷。 [DL/T 893-2004,汽轮机运行及运行方式,2.9.30] 5.11.29 滑压运行 sliding-pressure operation 汽轮机运行时,各调节(汽)阀保持在全开位置,用改变主蒸汽压力来调整负荷。 [DL/T 893-2004,汽轮机运行及运行方式,2.9.31] 5.11.30 复合运行 hybrid operation 喷嘴调节进汽的机组运行时,主蒸汽压力维持不变,通过按顺序逐个关闭调节(汽)阀来降低负荷, 直至余下的全开阀数达到允许的最小数目所对应的某一负荷时,维持这时的调节(汽)阀开度,通过降 低主蒸汽压力来进一步降低负荷。 [DL/T 893-2004,汽轮机运行及运行方式,2.9.33] 5.11.31 理想速度(用于蒸汽轮机)ideal velocity(for steam turbine) 与级的等熵焓降对应的汽流速度。 5.11.32 速比velocity ratio 汽轮机级规定截面处的动叶片圆周速度与静叶栅(喷嘴)的出口汽流速度或级理想速度之比值。 5.11.33 最佳速比optimum velocity ratio 级内效率最高时的速比。 5.11.34 流量系数flow coefficient 汽流通过叶栅时的实际流量与理论流量之比值。 5.11.35 汽轮机级内损失steam turbine stage loss 蒸汽在级内流动产生的能量损失。 注:主要包括叶栅损失、余速损失、叶轮摩擦损失、鼓风损失、漏汽损失、湿汽损失等。 5.11.36 叶栅损失blade cascade loss 叶栅中动、静叶型面损失和端部损失。 5.11.37 型面损失profile loss 由于叶片型面上的摩擦、涡流、尾迹和冲波等现象引起的能量损失。 5.11.38 端部损失blade end loss 由于叶栅汽道上、下两个端面附面层中的摩擦和二次流引起的能量损失。 5.11.39 叶轮摩擦损失disc friction loss 叶轮转动时,与其周围的蒸汽产生摩擦,并带动这部分蒸汽运动所消耗的一部分有用功。 5.11.40 62 鼓风损失windage loss 在部分进汽级中,由于动叶栅在不进汽部分中运动时发生的一种风扇作用所消耗掉的一部分有用功。 5.11.41 弧端损失arc end loss 在部分进汽级中,在动叶栅进人进汽弧段时汽流排斥和加速呆滞在汽道中的蒸汽造成的损失,以及在进汽弧段两端汽流因周向流动所消耗的能量损失之和。 5.11.42 节流损失(用于蒸汽轮机) throttling loss(for steam turbine) 由于节流作用引起的蒸汽压力下降而造成的能量损失。 [DL/T 893-2004,汽轮机一般术语与原理,2.2.33] 5.11.43 湿汽损失 moisture loss 汽轮机级在湿蒸汽区工作产生的附加损失,一般包括过饱和损失、汽流阻力损失、制动损失和疏水 损失。 5.11.44 汽轮机机械损失 steam turbine mechanical loss 汽轮机及被驱动机器的轴承为克服摩擦阻力而消耗的功。 [DL/T 893-2004,汽轮机一般术语与原理,2.2.34] 5.11.45 漏汽损失 leakage loss 蒸汽通过转子与静子部分之间的间隙产生泄漏而引起的损失。 注:可分为隔板漏汽损失、轴端漏汽损失、叶片漏汽损失等。 5.11.46 余速损失 leaving velocity loss 蒸汽从动叶出口流出时尚有一定的速度,其动能不能再利用时所造成的损失。 5.11.47 排汽损失 exhaust loss 汽轮机有用能终点焓与膨胀线终点焓的差值,包括了从汽轮机末级叶片至凝汽器之间的各种能量损 失。 5.11.48 主蒸汽 main steam,initial steam 汽轮机主汽阀进口处的蒸汽。 [DL/T 893-2004,汽轮机一般术语与原理 2.2.1] 5.11.49 再热蒸汽 reheat steam 自汽轮机中抽出至锅炉再热器加热后的蒸汽。 [DL/T 893-2004,汽轮机一般术语与原理 2.2.2] 5.11.50 抽汽 extraction steam 自汽轮机某级后抽出的蒸汽。 [DL/T 893-2004,汽轮机一般术语与原理 2.2.3] 5.11.51 回热抽汽 regenerative extraction steam 63 用以加热锅炉给水的抽汽。 [DL/T 893-2004,汽轮机一般术语与原理 2.2.4] 5.11.52 调节抽汽regulated extraction steam 调整抽汽 自汽轮机某级后抽出,并控制在一定压力范围内供给用户的蒸汽。 [DL/T 893-2004,汽轮机一般术语与原理 2.2.5] 5.11.53 排汽 exhaust steam 自汽轮机低压缸排出的蒸汽。 [DL/T 893-2004,汽轮机一般术语与原理 2.2.6] 5.11.54 主蒸汽参数 main steam conditions 进汽参数steam conditions of turbine inlet 主蒸汽的压力、温度、湿度等的总称。 [GB/T 2900.46-83,一般术语、原理与设计1.2.44] 5.11.55 额定蒸汽参数(用于蒸汽轮机)rated steam conditions(for steam turbine) 设计THA工况的汽轮机蒸汽参数,通常包括主蒸汽、再热蒸汽、排汽、抽汽参数等。 注:改写DL/T 893-2004,汽轮机一般术语与原理 2.2.11 5.11.56 再热蒸汽参数(用于蒸汽轮机) reheated steam conditions(for steam turbine) 再热蒸汽主汽阀进口处的蒸汽参数。 5.11.57 冷[段]再热蒸汽参数(用于蒸汽轮机)cold reheat steam conditions(for steam turbine) 再热汽轮机高压缸排汽口处蒸汽参数。 [DL/T 893-2004,汽轮机一般术语与原理 2.2.13] 5.11.58 汽机主蒸汽流量 main steam flow to steam turbine 进入汽轮机主汽阀的蒸汽流量。 [DL/T 893-2004,汽轮机一般术语与原理 2.2.15] 5.11.59 终参数 end condition 排汽参数exhaust steam condition 蒸汽膨胀做功后从汽轮机排出时的压力、温度和湿度。 5.11.60 给水温度(用于蒸汽轮机)final feedwater temperature(for steam turbine) 给水在最后一级加热器出口处的温度。 [DL/T 893-2004,汽轮机热力系统 3.1.1.3] 5.11.61 背压 back pressure 自背压式汽轮机排出蒸汽的压力。 [GB/T 2900.46-83,一般术语、原理与设计1.2.15] 5.11.62 64 再热蒸汽压损 pressure loss of reheat steam 自汽轮机某汽缸排汽口处的压力与下一个汽缸进口处压力之差与前者之比,一般以百分数表示。 5.11.63 过热度 degree of superheat 过热蒸汽的温度和与其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的差值。 [DL/T 893-2004,汽轮机一般术语与原理 2.2.9] 5.11.64 热平衡计算 heat balance calculation 根据汽轮机热力系统的汽水参数进行热量、质量守恒的计算。 [DL/T 893-2004,汽轮机热力系统 3.1.1.7] 5.11.65 老化 ageing 纯粹由于运行时间推移,汽轮机运行热力性能及构件材料性能逐渐降低的过程。 [DL/T 893-2004,寿命与可靠性 2.10.10] 5.12 泵 5.12.1 扬程 pump total head 出口总水头与入口总水头的代数差。 5.12.2 泵输入功率 pump power input 驱动机传输给泵的功率。 5.12.3 泵输出功率 pump power output 传递给流经泵的液体的机械功率。 5.12.4 泵效率 pump efficiency 泵输出功率除以泵输入功率。 5.13 凝汽器 5.13.1 冷却水温升 cooling water temperature rise 冷却水在凝汽器出口处的温度与冷却水温度之差。 [DL/T 893-2004,凝汽设备与冷却系统一般术语与原理4.2.8] 5.13.2 冷却面积 condenser cooling surface 表面式凝汽器中两端管板内侧面之间冷却水管的总外表面积。 [DL/T 893-2004,凝汽设备与冷却系统一般术语与原理4.2.10] 5.13.3 流程数 number of pass 冷却水在凝汽器同一壳体中通过管子的次数。 5.13.4 冷却倍率 cooling rate 冷却倍数 cooling rate 冷却水流量与进入凝汽器的蒸汽流量之比。 5.13.5 65 水阻 water resistance 冷却水流经凝汽器的压力损失。 [DL/T 893-2004,凝汽设备与冷却系统一般术语与原理4.2.13] 5.13.6 汽阻 steam resistance 蒸汽在凝汽器冷却管之间流动的压力损失。 [DL/T 893-2004,凝汽设备与冷却系统一般术语与原理4.2.14] 5.13.7 凝汽器压力 condenser pressure 凝汽器第一排冷却水管上游某一位置处(一般相距300mm)的蒸汽绝对压力。 [DL/T 893-2004,凝汽设备与冷却系统一般术语与原理4.2.16] 5.13.8 真空下降率vacuum decreasing rate, rate of vacuum down 凝汽器真空降低的速率。 [DL/T 893-2004,凝汽器运行与清洗 4.6.1] 5.13.9 凝汽器热负荷 condenser duty, condenser load 单位时间内凝汽器中的蒸汽和疏水等传给冷却水的热量。 [DL/T 893-2004,凝汽设备与冷却系统一般术语与原理4.2.24] 5.13.10 总体传热系数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用对数平均温差所确定的平均传热系数。 [DL/T 893-2004,凝汽设备与冷却系统一般术语与原理4.2.26] 5.13.11 清洁系数 cleanness factor 冷凝管的总体传热系数与设计传热系数的比值。 [DL/T 893-2004,凝汽设备与冷却系统一般术语与原理4.2.28] 5.13.12 过冷度 supercooling degree 凝汽器中汽轮机排汽饱和温度与凝结水温度之差。 5.13.13 极限真空 limiting vacuum 随着真空的提高,汽轮机功率开始不再增加时的真空。 [DL/T 893-2004,凝汽设备与冷却系统一般术语与原理4.2.29] 5.13.14 凝汽器初始温差initi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condenser 凝汽器中汽轮机排汽温度与冷却水进口温度之差。 5.13.15 凝汽器[终]端[温]差termin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condenser 凝汽器中汽轮机排汽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度之差。 5.13.16 凝汽器热力特性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denser 凝汽器压力与排汽量、冷却水量及冷却水入口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66 5.13.17 凝汽器检漏condenser leakage detection 检测凝汽器的空气泄漏和冷却水漏入的措施。 5.13.18 凝汽器性能试验 condenser performance test 凝汽器传热、除氧和气密性等性能的试验。 [DL/T 893-2004,凝汽器运行与清洗 4.6.2] 5.14 加热器 5.14.1 管侧阻力 tube side pressure loss 给水压力损失 feed water pressure loss 加热器给水进口压力与出口压力之差。 5.14.2 壳侧阻力 shell side pressure loss 加热器蒸汽进口压力与疏水出口压力之差。 5.14.3 给水温升 feed water temperature rise 加热器给水出口处温度与进口处温度之差。 5.14.4 给水端差 termin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TTD 上端差 加热器进口处的蒸汽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与加热器出口处的给水温度的差值。 5.14.5 疏水端差 drain cooler approach, DCA 下端差 加热抽汽疏水出口处的温度与给水入口水温的差值。 5.14.6 抽汽管道压损 extraction line pressure drop 从汽轮机抽汽口到加热器进汽口蒸汽的压力损失。包括蒸汽流经管道、抽汽逆止门和进汽电动门的压损。 5.15 除氧器 5.15.1 除氧器定压运行fixed pressure operation of deaerator 无论机组负荷高低,除氧器压力始终维持为定值的运行方式。 5.15.2 除氧器滑压运行sliding pressure operation of deaerator 除氧器运行压力随机组负荷的变化而变化的运行方式。 5.15.3 除氧器额定出力deaerator rated output 在额定条件下运行时的除氧器输出符合规定溶解氧含量的给水量。 5.15.4 除氧器瞬时运行工况transient operation condition of deaerator 在机组甩负荷时,除氧器内压力突然降低,水箱内热水沸腾,使经过给水泵的给水有可能汽化的工 67 况。 5.16 冷却塔 5.16.1 冷却塔工作特性曲线cooling tower performance curve 在设计气象参数和进出塔水温一定的条件下,在不同气水比(5.16.2)计算出冷却数和气水比的关系曲线。 5.16.2 气水比(用于冷却塔) air/water ratio(for cooling tower) 进塔干空气质量流量与进塔冷却水质量流量之比。 5.16.3 冷却能力 cooling capacity 在设计工况条件下冷却塔的散热量。 5.16.4 冷却塔评价指标 assessment index of a cooling tower 实测冷却能力与设计冷却能力之比。 5.16.5 环境空气干湿球温度 ambient dry-wet bulb temperature 在冷却塔上风向且不受出塔空气回流影响条件下测得的空气干湿球温度。 5.16.6 进塔空气干湿球温度 inlet air dry-wet bulb temperature 包括湿空气回流和外部干扰影响在冷却塔进风口测得的空气干湿球温度。 5.16.7 进塔水压 tower pumping head 自然通风冷却塔指配水竖井内的水面水位与塔贮水池水面水位差值,机械通风冷却塔则指进塔水管中心线处的总水头与塔贮水池水面间的差值。 5.17 燃气轮机 5.17.1 标准参考条件 standard reference conditions 燃气轮机额定值所规定的如下条件:?在压气机进气口和在透平排气法兰处的大气温度为15?、大气压力为101.325 kPa、大气相对湿度为60%;?用来冷却工质的冷却水或冷却室气的温度为15?;?标准气体燃料(CH4),其H/C重量比为0.333,净比能为50 000 kJ/kg;?标准燃料油(CHl.684-蒸馏油),其H/C重量比为0.1417,净比能为42000 kJ/kg。 5.17.2 现场条件 site conditions 影响燃气轮机性能的某一特定安装场地所给定的条件。 [GB/T 15135-2002,燃气轮机 词汇 性能与试验 6.35] 例如:燃料特性、大气压力、压气机进气温度和湿度、进气压损和排气压损等。 5.17.3 新和清洁状态new and clean condition 燃气轮机处于新的(运行少于一定小时数,没有可测到的损伤)状态,或对发现的任何明显缺陷已立即进行检查和校正,使所有相关零件处于良好状态时的状态。 注1:燃料不同,如天然气和重油,界定新和清洁状态前允许的运行小时数的规定差异较大。 注2:不同的制造商对燃气轮机新和清洁状态的规定也有所不同。 68 5.17.4 燃气轮机标准额定输出功率standard rated output of gas turbine 燃气轮机在标准参考条件及额定负荷工况下,并处于新和清洁状态下运行时的标称或保证的输出功率。 5.17.5 燃气轮机额定输出功率 rated output of gas turbine 燃气轮机在额定工况并处于新和清洁状态下运行时的标称或保证的输出功率。 5.17.6 燃气轮机最大连续功率maximum continuous power of gas turbine 在规定条件下燃气轮机保持连续输出的最大功率。 5.17.7 燃气轮机尖峰负荷额定输出功率 peak load rated output of gas turbine 燃气轮机在规定的条件和在透平尖峰负荷的额定温度下,并处于新和清洁状态下运行时的标称或保证的输出功率。 5.17.8 燃气轮机基本负荷额定输出功率 base load rated output of gas turbine 燃气轮机在规定的条件和在透平基本负荷的额定温度下,并处于新和清洁状态下运行时的标称或保证的输出功率。 5.17.9 燃气轮机半基本负荷额定输出功率 semi-base load rated output of gas turbine 燃气轮机在规定的条件和在透平半基本负荷的额定温度下,并处于新和清洁状态下运行时的标称或保证的输出功率。 5.17.10 燃气轮机备用尖峰负荷额定输出功率’reserve peak load rated output of gas turbine 燃气轮机在规定的条件和在透平备用尖峰负荷的额定温度下,并处于新和清洁状态下运行时的标称或保证的输出功率。 5.17.11 极限输出功率 limiting output 燃气轮机在任何状态下的最大允许输出功率。 5.17.12 燃气轮机热力性能试验gas turbine thermal performance test 对燃气轮机功率、热耗率和效率等热力性能指标进行的考核试验。 5.17.13 燃气轮机输出功率性能图gas turbine output performance diagram 在不同压气机进口温度条件下的燃气轮机基本负荷输出功率性能曲线。 5.17.14 比功率specific power 燃气轮机的净输出功率与压气机进气质量流量之比。 5.17.15 蒸汽空气比steam-air ratio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中或蒸汽回注燃气轮机中,参与做功的蒸汽质量流量与燃气轮机压气机进口空气质量流量之比。 5.17.16 69 燃气轮机热耗率 gas turbine heat rate 燃气轮机发电热耗量与其输出功率的比值。 5.17.17 燃气轮机热效率gas turbine thermal efficiency 燃气轮机发电量的当量热量与供给燃料热耗量的百分比。 5.17.18 燃气轮机机械损失 gas turbine mechanical losses 由燃气轮机转子的轴承和鼓风损失引起输出功率的减少。 注:也包括轴驱动的辅助设备。 5.17.19 燃油处理系统单耗 unit electric consumption of oil handing system 燃气轮机燃油处理系统每处理1t燃油所消耗的电量。 5.17.20 燃油处理系统耗电率electric consumption ratio of oil handing system 统计报告期内,燃气轮机燃油处理系统消耗的电量与机组发电量的百分比。 5.17.21 气体燃料增压系统单耗unit electric consumption of the fuel gas pressurization system 3燃气轮机气体燃料增压系统每处理1m气体燃料所消耗的电量。 5.17.22 气体燃料增压系统耗电率electric consumption ratio of the fuel gas pressurization system 统计报告期内,燃气轮机气体燃料增压系统消耗的电量与机组发电量的百分比。 5.17.23 透平参考进口温度turbine reference inlet temperature 根据燃烧室进口温度、燃烧室内释放的净能、压气机进口质量流量加上燃料的质量流量计算出来的透平进口滞止温度。 5.17.24 压气机进气参数compressor inlet parameter 压气机进口法兰处按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的绝对滞止压力和滞止温度。 5.17.25 压气机排气参数compressor outlet parameter 压气机出口法兰处按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的绝对滞止压力和滞止温度。。 5.17.26 透平进口温度turbine inlet temperature 透平静叶进口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滞止温度。 5.17.27 透平转子进口温度turbine rotor inlet temperature 相应在第一级动叶进口前沿的静止平面处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滞止温度。 5.17.28 透平进气压力turbine inlet pressure 进入透平第一级工质的质量流量加权平均绝对滞止压力。 5.17.29 透平出口参数turbine outlet parameter 在透平出口法兰处静止平面的工质质量流量加权平均绝对滞止压力和滞止温度。 5.17.30 70 燃气轮机排气温度exhaust pressure 燃气透平出口法兰处平面工质的温度。 5.17.31 燃气轮机排气压力exhaust pressure 燃气透平出口法兰处平面工质的绝对滞止压力。 5.17.32 压气机压[缩]比compressor pressure ratio 压气机的出口绝对滞止压力与进口绝对滞止压力之比。 5.17.33 压气机等熵功率compressor isentropic power 在绝热和可逆过程的条件下,压缩工质所需的功率。 5.17.34 压气机等熵效率compressor isentropic efficiency 压气机等熵功率与实际压缩工质所需功率之比。 5.17.35 压气机特性线compressor characteristic curve 表示压气机在不同工况下各性能参数(转速、压比、流量、效率等)之间关系的一组曲线。 5.18 联合循环 5.18.1 联合循环 combined cycle 由两种或更多热力循环组成的热力系统,而每种热力循环使用不同的工质。 注:对于最常用的蒸汽和燃气联合循环,由于燃气轮机排出热量的温度较高,可作为蒸汽系统的能源或补充能源。在热力学上这两种循环互补相结合补充可达到高的热效率。 5.18.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功率power of combined cycle 联合循环中燃气轮机、蒸汽轮机两部分输出功率之和。 5.18.3 蒸燃功比steam-gas power ratio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中,蒸汽循环输出功率与燃气循环输出功率之比。 5.18.4 联合循环热耗率 heat rate of combined cycle 联合循环机组发电热耗量与其输出功率的比值。 5.18.5 联合循环热效率 thermal efficiency of combined cycle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发电量的当量热量与供给燃料热耗量的百分比。 5.19 性能工况 5.19.1 设计工况 design condition 设备运行时的各项参数与状态均符合设计数据要求的工况。 5.19.2 经济工况 economic condition 在满足环境指标的条件下,要求保持火电机组最低一次能源消耗和最佳经济效益时的工况。 5.19.3 71 锅炉最大连续出力工况 boiler maximum continue rate;BMCR 锅炉蒸发量达到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5.4.3)时的运行工况。 5.19.4 锅炉额定节能出力工况 boiler economize continue rate;BECR 锅炉蒸发量达到锅炉经济连续蒸发量(5.4.4)时的运行工况。 5.19.5 锅炉额定出力工况 boiler rated load;BRL 对应于汽机TRL工况,指汽轮机在设计高背压、补水率为3%,锅炉为保证机组带额定电功率下的工况。 5.19.6 锅炉最低稳定燃烧负荷工况 boiler minimum stable load without auxiliary fuel support;BMLR 锅炉蒸发量达到锅炉最低稳定燃烧负荷(5.4.9)时的运行工况。。 5.19.7 高加全部切除工况 high pressure heaters out of service 在高加全部停运时,锅炉的蒸汽参数保持在额定值,各受热面不超温,蒸发量能满足汽轮机达到额定出力时的工况。 5.19.8 汽轮机额定出力工况 steam turbine rated load;TRL 汽轮机铭牌保证工况 steam turbine nameplate load 发电机在额定参数下运行,汽轮机在额定的主蒸汽和再热蒸汽参数及所规定的汽水品质、低压缸排汽压力为设计高背压、补给水率为3%、回热系统正常投入以及不带非生产辅助蒸汽条件下,扣除非同轴励磁和电动主油泵所耗功率后,制造厂能保证在寿命期内任何时间发电机端都能安全连续输出的功率,该功率对应的工况。 注:湿冷机组的高背压一般为11.8kPa,空冷机组的背压与大气温度有关,其满发背压由供需双方确定。 5.19.9 汽轮机最大连续出力工况 steam turbine maximum continue rate;TMCR 发电机在额定参数下运行,汽轮机在额定的主蒸汽和再热蒸汽参数及所规定的汽水品质、低压缸排汽压力为额定背压、补给水率为0%、回热系统正常投入以及不带非生产辅助蒸汽条件下,汽轮机进汽量等于铭牌工况(TRL)进汽量,扣除非同轴励磁和电动主油泵所耗功率后,发电机安全连续输出的功率,该功率对应的工况。 注:TMCR功率一般为TRL功率的1.03~1.05倍。 5.19.10 汽轮机性能验收工况 steam turbine heat-rate acceptance;THA 汽轮机热耗率验收工况 汽轮机热耗率考核工况 发电机在额定参数下运行,汽轮机在额定的主蒸汽和再热蒸汽参数及所规定的汽水品质、低压缸排汽压力为额定背压、补给水率为0%、回热系统正常投入以及不带非生产辅助蒸汽条件下,扣除非同轴励磁和电动主油泵所耗功率后,发电机输出额定功率时的工况。 5.19.11 汽轮机调节阀全开工况 valve wide open;VWO 发电机在额定参数下运行,调节阀全开(VWO),汽轮机在额定的主蒸汽和再热蒸汽参数及所规定72 的汽水品质、低压缸排汽压力为额定背压、补给水率为0%、回热系统正常投入以及不带非生产辅助蒸 汽条件下,扣除非同轴励磁和电动主油泵所耗功率后,发电机输出的功率,该功率对应的工况为汽轮机调节阀全开工况。 注:VWO进汽量对应锅炉最大连续增发量(BMCR),一般为TMCR进汽量的105%。 5.19.12 汽轮机最经济连续出力工况 steam turbine most ecomical continuous rating;TECR 在规定的终端参数下能达到最低热耗率时的出力工况。 5.20 水轮机 5.20.1 综合性能指标 5.20.1.1 水能利用率 waterpower utilization rate 水力发电量占整个水能理论值的百分比。 5.20.1.2 耗水率 planimetric average efficiency η pa <水力发电>机组每发单位千瓦电力对应的水轮机流量(5.20.2.8)。 3注:单位为m/kW。 5.20.1.3 水轮机组效率 unit eficiency 水轮机组输出功率与水轮机输入功率(5.20.2.16)之比。 5.20.1.4 保证出力 guaranteed output <水力发电>与设计保证率相应时段水电站所能发出的平均功率。 5.20.1.5 预想出力 expected output <水力发电>某一水头时,水轮机最大可能的轴出力。 注:因水轮发电机组的出力,还受发电容量的限制,因此水轮发电机组的预想出力,应为水轮机水头预想出力与发 电机容量两者之较小者。 5.20.1.6 受阻容量 disabled capacity <水力发电>由于工作水头低于额定水头,机组达不到额定出力的不足部分。 5.20.1.7 季节性电能 seasonal electric energy 水电站利用丰水季多余水量生产的电能。 5.20.1.8 电能能力 energy capability <水力发电>在给定时间内,由上游条件修正的径流量在最佳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电量。 [GB/T 2900.52-2000,发电术语2.1.19] 5.20.1.9 平均电能能力 mean energy capability <水力发电>在给定条件下,多年相同时期内测定的,水力发电设施的电能能力的平均值 [GB/T 2900.52-2000,发电术语2.1.20] 5.20.1.10 73 电能能力因素 energy capability factor <水力发电>在给定时间内,电能能力(5.20.1.8)与同一时间内的平均电能能力(5.20.1.9)之比。 [GB/T 2900.52-2000,发电术语2.1.21] 5.20.2 水轮机 5.20.2.1 净水头 net head H n 水轮机进口与出口测量断面的位置水头差、压力水头差和速度水头差之和。 注1:单位为m。 注2:改写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2.6。 注3:为总水头扣除引水系统发生的水头损失,用于水轮机做功用的有效水头。 5.20.2.2 毛水头 gross head H g 水电站上、下游水位的高程差。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2.5] 5.20.2.3 总水头 head H 引水管进口与尾水管出口测量断面的水位高程差与速度水头差之和。 注:改写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2.4。 5.20.2.4 额定水头 rated head H r 水轮机在额定转速下,额定输出功率时的最小净水头。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2.7] 5.20.2.5 设计水头 design head H d 水轮机在最高效率点运行的净水头(5.20.2.1)。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2.8] 5.20.2.6 最大(最小)水头 maximum (minimum) head H(H) maxmin 在运行范围内,水轮机净水头(5.20.2.1)的最大(最小)值。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2.9] 5.20.2.7 加权平均水头 weighted average head H w 在电站运行范围内,考虑不同负荷下运行时间的水头的加权平均值。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2.10] 5.20.2.8 水轮机流量hydroturbine discharge 74 Q 单位时间内通过水轮机进口测量断面的水的体积。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3.1] 3注:单位为m/s。 5.20.2.9 额定流量 rated discharge Q r 水轮机在额定水头(5.20.2.4)、额定转速下,额定输出功率时的流量。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3.3] 3注:单位为m/s。 5.20.2.10 水轮机空载流量 no-load discharge of hydroturbine Q 0 水轮机在额定水头(5.20.2.4)、额定转速下,输出功率为零时的流量。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3.4] 3注:单位为m/s。 5.20.2.11 流速仪法 current meter method 在真机效率试验中,采用流速仪测量流量的方法。 5.20.2.12 水锤法 pressure-time method, Gibson method 压力-时间法 在真机效率试验中,通过计算甩负荷后压力钢管的压力变化图而得出流量的一种方法。 5.20.2.13 指数法 index method, Winter-Kennedy method 蜗壳压差法 通过对装设在蜗壳内外圆管壁上测压管压差的测量,求出压差指数与流量的关系来计算流量的方 法。 注:按此法算得的流量为相对流量,由此求出的效率为相对效率。 5.20.2.14 超声波法 ultrasonic method 利用接受超声波辐射的时差来计算流量的方法。 5.20.2.15 热力学法 thermodynamic method 用测量水轮机进出口水流温差的方法,计算出通过水轮机的水力效率的方法。 5.20.2.16 水轮机输入功率hydroturbine input power 水轮机进口水流所具有的水力功率。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6.1] 5.20.2.17 水轮机输出功率hydroturbine output power 水轮机主轴输出的机械功率。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6.2] 75 5.20.2.18 水轮机额定输出功率 rated output power of hydroturbine 在额定水头(5.20.2.4)和额定转速下,水轮机能连续发出的功率。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6.3] 5.20.2.19 转轮输出功率 output power of runner 水轮机转轮转给主轴的功率。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6.9] 5.20.2.20 水轮机效率损失 loss of hydroturbine efficiency 水轮机能量转换过程中因各种损失造成的效率损失。 注:主要有水力损失(3.126)、容积损失(5.20.2.21)和机械损失(5.20.2.22)等。 5.20.2.21 容积损失 volumetric losses 由于泄漏所造成的液体容量损失。 5.20.2.22 水轮机机械损失 hydroturbine mechanical losses ?N 圆盘损失、密封及轴承处的机械摩擦损失的总和。 3注:单位为m。 5.20.2.23 水轮机效率 efficiency of hydroturbine η 水轮机输出功率(5.20.2.17)与水轮机输入功率(5.20.2.16)之比。 注:改写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7.1。 5.20.2.24 水轮机水力效率 hydraulic efficiency of hydroturbine η hyd 水轮机转轮输出功率(5.20.2.19)与水轮机输入功率(5.20.2.16)之比。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7.4] 5.20.2.25 水轮机机械效率 mechanical efficiency of hydroturbine η mec 水轮机输出功率(5.20.2.17)与转轮输出功率(5.20.2.19)之比。 [GB/T 2900.45-2006,附录A 性能参数术语A.7.2] 5.20.2.26 水轮机容积效率 valumetric efficiency of hydroturbine η v 只考虑容积损失(5.20.2.21)时的水轮机效率。 5.20.2.27 协联工况 on-cam operating condition 叶片可调节的反击式水轮机,当导叶的开度与叶片角度的组合使效率达到该条件下的最优状态时的 运行工况。 76 5.20.2.28 定桨工况 propeller operating condition 叶片不能调节的反击式水轮机(不包括混流式)或叶片可调节的水轮机叶片固定不动时的运行工况。 5.20.2.29 水轮机最优工况 optimum operating condition of hydroturbine 水轮机效率达到最高值时的运行工况。 注:在最优工况时,水轮机中水流的状况最为良好,稳定性最好。 5.20.2.30 水轮机额定工况 rated operating condition of hydroturbine 水轮机在额定水头下发额定出力的运行工况。 5.20.2.31 水轮机特性曲线 hydraulic turbine performance curve 水轮机在各种运行工况下,表征它的各种性能的曲线。 5.20.2.32 水轮机运行特性曲线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hydroturbine set 反映某一具体原型水轮机综合性能的一组等值曲线。 注:包括等效率曲线、等吸出高度曲线,还有出力限制线、轴流转桨式水轮机的轮叶开度线等。 5.20.2.33 水头特性曲线 head characteristic curve 水轮机工作在固定的导叶开度和转速下,表征水轮机流量(5.20.2.8)、水轮机输出功率(5.20.2.17)及效率(5.20.2.23)与净水头(5.20.2.1)关系的曲线。 5.20.2.34 工作特性曲线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 水轮机工作在固定的转速和净水头下,表征它的各种性能的曲线。 5.20.2.35 流量特性曲线 flow characteristic curve 表征水轮机输出功率(5.20.2.17)、效率(5.20.2.13)、导叶开度与水轮机流量(5.20.2.8)关系的工作特性曲线(5.20.2.34)。 5.20.2.36 出力特性曲线 output characteristic curve 表征水轮机流量(5.20.2.8)、效率(5.20.2.13)、导叶开度与水轮机输出功率(5.20.2.17)关系的工作特性曲线(5.20.2.34)。 5.20.2.37 开度特性曲线 open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表征水轮机流量(5.20.2.8)、效率(5.20.2.13)、水轮机输出功率(5.20.2.17)与导叶开度关系的工作特性曲线(5.20.2.34)。 5.20.3 水库 5.20.3.1 水位流量关系 water-level-discharge relation curve 江河、渠道横断面上的水位与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以流量Q为横坐标、水位H为纵坐标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5.20.3.2 77 正常蓄水位 normal storage high water level 正常高水位 水电站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为满足设计的兴利要求,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 5.20.3.3 死水位 dead water level 水电站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 5.20.3.4 水库库容 storage capacity, reservoir storage 水库在一定水位下可存储水量的容积。 5.20.3.5 总库容 total storage capacity 水库校核洪水位以下的水库库容(5.20.3.4)。 5.20.3.6 死库容 dead storage capacity 水库死水位以下的水库库容(5.20.3.4)。 注:除特殊情况外,死库容不参与径流调节,即不动用这部分库容内的水量。 5.20.3.7 调节库容 regulated storage capacity 兴利库容 为水力发电、航运、给水、灌溉等兴利事业提供调节径流的水库库容(5.20.3.4)。即正常蓄水位 至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库容。 5.20.3.8 发电库容 power storage capacity 可以为水力发电提供调节径流能力的水库库容(5.20.3.4)。 注:一般是指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库容。 5.20.3.9 库容系数 coefficient of reservoir storage capacity β 水库调节库容与入库多年平均年来水量之比。 注:当β值增大时,即表示水库有较大的调节能力;但调节性能除与库容大小有关外,还与水量在年内及多年间 的均匀程度有关,两者要兼顾。 5.20.3.10 库容曲线 storage-capacity curve 水库水位与其容积的关系曲线。 5.20.3.11 年调节 annual regulation 在一年期间将丰水期多余水量续存库内,在枯水期适用。 注1:水库的调节周期为一年。 注2:当水库库容可将年内全部来水按用水要求进行重新分配时,即为完全年调节。 5.20.3.12 多年调节 over year regulation 多年内完成充满到放空水库的循环,能将多年期间的丰水年份多年水量存在水库中,以补枯水年份 水量的不足。 78 5.20.3.13 季调节 seasonal regulation 不完全年调节 在一个季度内完成充满到放空水库的循环,能承担一个季度内河川径流调节的任务。 5.20.3.14 周调节 weekly regulation 可在一周内完成充满到放空水库的循环,即水库具有可调节一周内河川径流的能力。 5.20.3.15 日调节 daily regulation 在一昼夜内将天然径流进行重新分配的调节。 注1:河川径流在昼夜内基本上是均匀的,而电力系统日夜需水量往往是不均匀的,当用水小于河水来量时,将多余水量蓄存在水库内,供来水不足时适用。 注2:日调节库容调节天然径流的周期是24h。 5.20.3.16 水库调度 reservoir dispatching 指导水库合理运行的决策。 注:水电站水库的运行,必须合理利用流量和水头,以获得最大的发电效益;有综合利用的水库,还要顾及综合利用的各项目标。 5.20.3.17 水库调度图 reservoir operation chart 指导水库合理运行的调度曲线的集合。 注:水电站水库的运行,必须合理利用流量和水头,以获得最大的发电效益。人们统计出水库蓄放水规律,对一年中的各时段,求出水库状态(库容和水头)与出力关系线。在水库运行中人们可以根据面临时段初的水库状态做出面临时段的出力决策,以保证水电站在正常运行下,尽可能增加发电效益。 5.20.3.18 梯级水库调节 regulation of cascade reservoir 梯级水电站之间有密切的水流联系。 注:其中某一级水电站的调节作用,可使其下游的所有梯级水电站受益,上下游水库联合调度,可协调解决发电和其他用水要求的矛盾。 5.20.3.19 补偿调节 compensative regulation 水库群补偿径流调节 在同一电力系统中,水电站间以出力或流量相互补充,从而增加水电站群总发电效益的径流调节方式。 5.20.3.20 跨流域补偿调节 interbasin compensative regulation 跨流域电力补偿径流调节 利用调节性能较好的水电站或梯级水电站(补偿电站)水库对另一流域调节性能较差的水电站或梯级水电站(被补偿电站)进行的补偿调节。 注:这种运行方式用于不同流域而有电力联系的水电站群。 5.21 风力发电 5.21.1 风能利用系数 wind-power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79 风机获得的风能与作用于风机的原风能之比。 5.21.2 风速 wind speed 空间特定点的风速为该点周围气体微团的移动速度。 [GB/T 2009.53-2001,定义2.3.1] 注:风速为风矢量的数值。 5.21.3 额定风速(用于风机) rated wind speed (for wind turbines) 风力机达到额定功率输出时规定的风速。 [GB/T 2009.53-2001,定义2.3.4] 5.21.4 平均风速 mean wind speed 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给定时间从几秒到数年不等。 [GB/T 2009.53-2001,定义2.3.9] 5.21.5 年平均风速 annual average wind speed 按照年平均的定义确定的平均风速。 [GB/T 2009.53-2001,定义2.3.8] 5.21.6 最大风速 maximum wind speed 10min平均风速的最大值。 5.21.7 极大风速 extreme wind speed 瞬时风速的最大值。 5.21.8 湍流强度 turbulence intensity 标准风速偏差与平均风速的比率。用一组测量数据和规定的周期进行计算。 5.21.9 年风速频率分布 annual wind speed frequency turbulence intensity 在观测点一年时间内,相同的风速发生小时数之和占全年总小时数的百分比与对应风速的概率分 布函数。 5.21.10 叶尖速度tip speed 风轮旋转时叶尖的线速度。 5.21.11 叶尖速比tip speed ratio 叶尖速度与风速之比。 5.21.12 桨叶节距角 pitch angle 风机叶片与风轮平面夹角。 5.21.13 风功率密度 wind power density 与风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中风所具有的功率。 80 5.21.14 风能密度 wind energy density 在设定时段内与风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中风所具有的能量。 5.21.15 功率系数 power coefficient 风轮所输出的功率与通过风轮扫掠面积从未扰动气流得到的功率之比。 [GB/T 2009.53-2001,定义2.5.3] 5.21.16 推力系数 thrust coefficient 风作用在风轮上产生的轴向力与未扰动气流的动压和风轮扫掠面积的乘积之比。 5.21.17 净电功率输出(用于发力发电) net electric power output(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风电机组输送给电网的电功率值。 [GB/T 2009.53-2001,定义2.5.2] 5.21.18 功率曲线(用于发力发电) power curve(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描述风电机组净电功率输出与风速的函数关系图和表。 5.21.19 测量功率曲线 measured power curve 描绘用正确方法测得并经修正或标准化处理的风力发电机组净电功率输出与测量风速的函数关系 的图和表。 [GB/T 2009.53-2001,定义2.5.2] 5.21.20 额定功率(用于发力发电) rated power(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正常工作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所能达到的设计最大连续输出电功率。 5.21.21 最大功率(用于发力发电) maximum power(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正常工作条件下,风电机组输出的最大净电功率。 5.21.22 年利用小时数(用于发力发电) annual utilization hours(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统计周期为年的风电场发电量与风电场撞击容量之比。 5.21.23 容量系数(用于发力发电) capacity coefficient(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在统计报告期内风电场发电量和该场同期满负荷运行条件下发电量的比值。 5.21.24 风电机组可利用率 rate of WTGS utilization 在统计报告期内,扣除总停机时间后的日历小时数与仅扣除非机组自身责任引起的停机时间后的日 历小时数之比。 5.21.25 风场机组平均可利用率 mean rate of WTGS utilization 由所有风电机组可利用率根据风场内每台机组所占容量加权取平均得到。 5.22 发电机 5.22.1 81 发电机额定功率 rated power of generator 发电机在额定参数(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运行时输出的电功率。 5.22.2 发电机额定电流 rated current of generator 在额定参数运行时,发电机输出的线电流。 5.22.3 发电机额定电压 rated voltage of generator 在额定参数运行时,发电机出线端的工作电压。 5.22.4 发电机额定功率因数 rated power factor of generator 在额定工况下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即在额定功率时,相电流与相电压之间相位差的余弦值。 5.22.5 发电机额定容量 rated capacity of generator 发电机在制造厂规定的额定转速、电压、功率因数以及额定的冷却条件下运行时,在出线端以千伏安表示的连续输出容量。 5.22.6 发电机最大连续容量 maximum continuous capacity of generator 制造厂对发电机在所规定的条件下允许做长期运行的最大千伏安容量。 5.22.7 额定磁场电流 rated field current 额定励磁电流 I fN 同步电机运行在额定电压、电流、功率因数与转速下,其磁场绕组中的直流电流。 [GB/T 7409.1-2008,总则2.7] 5.22.8 额定磁场电压 rated field voltage 额定励磁电压 U fN 在磁场绕组上产生额定磁场电流所需的电机磁场绕组端部的直流电压。这时磁场绕组的温度应是在额定负载、额定工况以及初级冷却介质在最高温度条件下的温度。 [GB/T 7409.1-2008,总则2.8] U注:假如同步电机有一个周期负载,使磁场绕组温度不能得到稳定,那么应是在周期负载中磁场绕组达到的fN最高温度条件下的电压。 5.22.9 空载磁场电流 no_load field current 空载励磁电流 I f0 同步电机在空载、额定转速下产生额定电压所需的电机磁场绕组的直流电流。 [GB/T 7409.1-2008,总则2.9] 5.22.10 82 空载磁场电压 rated field voltage 空载励磁电压 Uf0 在磁场绕组温度为25?时,产生空载磁场电流所需的电机磁场绕组端部的直流电压。 [GB/T 7409.1-2008,总则2.10] 5.22.11 发电机效率 generator efficiency 发电机有功输出功率对有功输入功率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2.12 5. 发动机基本铜损[耗] generator basic copper loss 电流流过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在导线电阻上产生的电能损耗。 5.22.13 发动机附加铜损[耗] generator addition copper loss 发电机杂散铜损[耗] generator stray copper loss 交流电在定子绕组上因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作用引起的电能损耗以及定子绕组各股线之间的循环电流引起的电能损耗。 5.22.14 发电机铜损[耗] generator copper loss 发动机基本铜损耗和发动机附加铜损耗之和。 5.22.15 发电机铁损 generator iron loss 发动机铁心和端部铁件的电能损耗。 注:发电机铁损由定子铁心磁滞及涡流损耗、齿部磁通脉振损耗以及气隙磁通脉动在转子和定子表面产生的损耗三部分构成。 5.22.16 定子铁心的损耗发热试验 stator core loss and temperature rise test 采用规定的磁通密度和加热的持续时间,测量铁心损耗和各齿的温度,检查铁心有无局部发热情况、铁心比损耗和最热齿的温度升高以及冷热齿的最大温差均不得超过规定值。 注:在出厂前,局部和全部更换定子绕组前后发现铁心有缺陷时应进行本试验。 5.22.17 发电机冷却 generator cooling 发电机在工作时因内部损耗而产生热量,冷却介质对其绕组和铁心进行的冷却,以维持各部分的温度在允许的限额内。 5.22.18 进相运行 leading power factor operation 按照电力系统降低系统电压的要求,发电机的励磁电流继续减少,出现发出的无功功率为负值(即从电网吸收无功功率),发电机功率因数超前(即定子电流超前电压)的运行方式。 注:进相运行程度主要受发电机静态稳定极限、发电机定子铁心端部发热的限制,还要受厂用电压下降允许程度的限制。 5.22.19 发电机出力图 generator capability diagram;generator P-Q chart 发电机P-Q曲线 83 在额定转速和额定电压下,发电机在各种不同的功率因数和其他规定条件时可能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关系曲线。 5.22.20 发电机短路特性 generator short-circuit characteristics 在额定的转速下,发电机电枢绕组三相稳态短路时,电枢电流与励磁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 5.22.21 发电机空载特性 generator no-load characteristics;generator open circuit characteristics 在额定的转速或频率条件下电机在空载状态时,调节励磁电流录制的发电机定子电势和转子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 5.22.22 发电机V形曲线特性 generator V-curve characteristics 电机以额定转速运行,在有功负载和电枢绕组电压恒定的情况下,同步电机的电枢绕组电流与励磁电流之间的关系。 注:曲线形如同字母“V”,最低点对应正常励磁,右侧为过励磁,即发出无功功率;左侧为欠励磁,即吸收无功功率。 5.22.23 发电机可能出力 generator available output 发电机组在保证连续、安全运行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力。 5.22.24 发电机组的调节范围 control range of a generating set 发电机组有功功率的调节范围。 5.22.25 摩擦通风损耗 friction and windage loss 在额定转速下的轴承摩擦损耗、集电环摩擦损耗、风扇损耗和通风系统损耗的总损耗。 5.22.26 发电机性能试验 generator performance test 用于考核卖方在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性能指标保证值是否达到发电机性能的试验。 5.23 励磁系统 5.23.1 励磁系统额定电流 excitation system rated current I EN 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并考虑通常由于电机电压和频率变化引起电机对励磁的最大要求时,励磁系统能够长期连续输出的最大直流电流。 [GB/T 7409.1-2008,总则2.13] 5.23.2 励磁系统额定电压 excitation system rated voltage U EN 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励磁系统输出额定电流,并考虑大多数通常由于电机电压和频率变化引起电机对励磁的最大要求时,励磁系统能够提供的在其输出端的直流电压。 [GB/T 7409.1-2008,总则2.14] 5.23.3 励磁系统顶值电流 excitation system ceiling current 84 励磁顶值电流 IP 在规定的时间内,励磁系统从它的输出端能够连续提供的最大直流电流。 [GB/T 7409.1-2008,总则2.15] 5.23.4 励磁系统顶值电压 excitation system ceiling voltage 励磁顶值电压 UP 在规定的条件下,励磁系统从它的输出端能够提供的最大直流电压。 [GB/T 7409.1-2008,总则2.16] 注1:对于从同步电机的电压和电流(假如有)取得电源的励磁系统,电力系统扰动的性质与励磁系统和同步电机的特定设计参数将影响励磁系统的输出。对这样的系统,顶值电压的确定要考虑电压降及电流的(假如有)增长。 注2:对于使用旋转励磁机的系统,顶值电压在额定转速下确定。 5.23.5 励磁系统顶值电流倍数 excitation system ceiling current ratio KIP 励磁系统顶值电流与额定磁场电流的比值。 [GB/T 7409.1-2008,总则2.17] 5.23.6 励磁系统顶值电压倍数 excitation system ceiling voltage ratio KUP 励磁系统顶值电压与额定磁场电压的比值。 [GB/T 7409.1-2008,总则2.17] 5.24 电动机 5.24.1 电动机输出功率 motor output power 电动机或其他原动机输出的轴功率。 [DL/T 469-2004,术语与定义和符号3.1.61] 5.24.2 电动机输入功率 motor input power 电动机驱动装置接线端的电功率。 [DL/T 469-2004,术语与定义和符号3.1.62] 注:对其他驱动方式来讲,通常不用功率表示原动机的输入。 5.24.3 电动机效率 motor efficiency 电动机输出功率对输入功率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5.24.4 电机的总损耗 power losses of a machine;total loss of a machine 在某一给定时刻输入与输出功率之差。 5.24.5 85 电动机经济运行 motor economic operation 在满足被拖动负载工作特性要求的前提下,安全可靠、不影响生产、不带来负面环境影响、节约电能与运行维护费用的运行方式。 [GB/T 12497-2006,术语和定义3.1] 5.24.6 电动机无功经济当量 var economic equivalent of a machine 电动机运行时每1kvar无功功率所引起的电网有功功率损耗。 [GB/T 12497-2006,术语和定义3.2] 5.24.7 电动机综合功率损耗 comprehensive power loss of motor 电动机运行时的有功功率损耗与无功功率使电网增加的有功功率损耗之和。 [GB/T 12497-2006,术语和定义3.3] 5.24.8 电动机综合功率消耗 comprehensive power consumption of motor 电动机输出功率(5.24.1)与对应的电动机综合功率损耗(5.24.7)之和。 [GB/T 12497-2006,术语和定义3.4] 5.24.9 电动机综合效率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f motor 电动机输出功率(5.24.1)与对应的电动机综合功率消耗(5.24.8)之比。 [GB/T 12497-2006,术语和定义3.5] 5.24.10 电动机额定综合效率 rated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f motor 电动机在额定负载运行时的综合效率。 [GB/T 12497-2006,术语和定义3.6] 5.24.11 负载系数 load coefficient 电动机输出功率与其额定功率之比。 注:以百分数表示的负载系数称为负载率。 5.24.12 经济负载率 active economic load ratio 电动机效率(5.24.3)最高时的负载率。 [GB/T 12497-2006,术语和定义3.8] 5.24.13 综合经济负载率 comprehensive economic load ratio 电动机综合效率(5.24.9)最高时的负载率。 [GB/T 12497-2006,术语和定义3.9] 5.24.14 加权平均综合效率 weighted averag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在一定的时间段,按不同负载率下运行的时间加权平均的综合效率。 [GB/T 12497-2006,术语和定义3.10] 5.24.15 电动机能效限定值 minimum allowable values of energy efficiency for motors 在标准规定测试条件下,允许电动机效率(5.24.3)最低的保证值。 86 [GB 18613-2006,术语和定义3.1] 5.24.16 电动机目标能效限定值 target minimum allowable values of energy efficiency for motors 在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实施一定年限后,允许电动机的最低效率,该值实施后将替代电动机能效限定值。 [GB 18613-2006,术语和定义3.2] 5.24.17 电动机节能评价值 evaluating value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for motors 在标准规定测试条件下,满足节能认证要求的电动机效率(5.24.3)应达到的最低保证值。 [GB 18613-2006,术语和定义3.3] 5.24.18 异步电动机运行特性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asynchronous motor 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运行时,电动机的转子转速、电磁转矩、功率因数、效率、定子电流等与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 5.24.19 异步电动机启动转矩 starting torque of asynchronous motor 堵转转矩、最小转矩及最大转矩分别与额定转矩的比值。 注:启动扭矩是异步电动机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之一。 5.24.20 异步电动机堵转视在功率 apparent power by locked-rotor of asynchronous motor 输入视在功率与额定功率之比。 注:堵转视在功率是表达电动机启动性能的指标之一。 5.24.21 过载能力 overload ability 最大转矩标幺值与额定转矩标幺值之比。 注:异步电动机用过载倍数表示。 5.24.22 最低启动转矩 pull-up torque 由负载阻力矩决定的最低启动转矩值。 注:电动机的启动转矩须大于最低启动转矩才能启动起来。 5.24.23 转速调整 speed adjustment 根据需要调整电动机的转速。 注:这种需要有时是负载对转速有特殊变速要求,有时是为了节能和经济运行。 5.24.24 变极调速 pole changing [speed] control 通过改变绕组的连接方式,改变电机的极数,从而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转速的分级调速方法。 注:变极调速多用于鼠笼型异步电动机,变极方法包括反向法、换相法和多套绕组法。 5.24.25 变频调速 variable frequency [speed] control 通过改变电源频率调整电动机转速的连续平滑调速方法。 注:变频调速主要用于同步电动机和鼠笼型异步电动机。 5.24.26 87 [电动机]失速 stall [of motor] 电动机运行中因电磁功率不足以克服负载力矩而停转的现象。 5.24.27 慢速 creep speed 可调速电动机的低速运行状态。 5.24.28 空转 idling 电动机带动拖动设备旋转而不加载工作。 5.24.29 慢行 crawl 徐行 常特指变频调速电动机低负荷下的节能运行。 6 输配电 6.1 性能指标 6.1.1 电能质量 power quality,quality of power system 关系到供用电设备正常工作(或运行)的电压、电流的各种指标偏离规定范围的程度。 [DL/T 1194-2012,一般术语3.1] 6.1.2 系统标称电压 nominal system voltage 用以标志或表示系统电压的给定值。 [GB/T 12325-2008,术语和定义 3.1] 6.1.3 电压合格率 voltage qualification rate 实际运行电压偏差在限制范围内累计运行时间与对应的总运行统计数间的比值。 [GB/T 12325-2008,术语和定义3.5] 6.1.4 电压偏差 voltage devitation 实际运行电压对系统标称电压的偏差相对值,以百分数表示。 [GB/T 12325-2008,术语和定义3.4] 6.1.5 供电电压 supply voltage 供电点处的线电压或相电压。 [GB/T 156-2007 标准电压 定义3.4] 6.1.6 电压波动 voltage fluctuation 电压均方根值一系列的相对快速变动或连续的改变。 6.1.7 波动负荷 fluctuating load 生产(或运行)过程中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地从供电网中取用变动功率的负荷。 [GB/T 12326-2008,术语和定义 3] 6.1.8 电压方均根值曲线 R. M. S. voltage shape 88 U(t) 每半个基波电压周期方均根值(有效值)的时间函数。 6.1.9 电压变动relative voltage change 电压方均根值曲线上相邻两个极值电压之差,以系统标称电压的百分数表示。 6.1.10 电压闪变 voltage flicker 电压波动造成灯光照度不稳定(灯光闪烁)的人眼视感反应。 6.1.11 电压不平衡 voltage unbalance 三相电压在幅值上不同,或者电压相位差存在相位偏移,亦或两者兼而有之;常用负序电压或零序 电压与正序电压之比的百分数表示电压不平衡的程度。 6.1.12 三相不平衡度 three-phase unbalance factor 三相电力系统中三相不平衡的程度。 注1:用电压、电流负序基波分量或零序基波分量与正序基波分量的方均根值百分比表示。 注2:电压、电流的负序不平衡度和零序不平衡度分别用、和、表示。 6.1.13 标称频率 nominal frequency 系统设计选定的颇率。 [GB/T 15945-2008 术语与定义 2.1] 6.1.14 频率偏差 deviation of frequency 系统频率的实际值和标称值之差。 6.1.15 频率合格率 frequency eligibility rate 电网频率在允许偏差内的时间与统计时间的百分比。 6.1.16 基波fundamental wave 将非正弦周期信号按傅里叶级数展开,频率与原信号频率相同的量。 6.1.17 谐波harmonic 其频率为基波的倍数的辅波或分量。 6.1.18 谐波次数harmonic number,harmonic order 将一个非周期正弦信号按傅里叶级数展开,由其中的谐波频率与基波频率之比所得出的整数。 6.1.19 谐波含量 harmonic content 从非正弦周期交流量中减去基波分量后所得到的量。 6.1.20 总谐波畸变率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非正弦周期性信号的各次谐波有效体系根值与基波有效值的比。 注:一般以百分数表示。 6.1.21 89 谐波含有率 harmonic ratio 第h次谐波分量的均方根值与基波分量的均方根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6.1.22 谐波源harmonic source 向公用电网注入谐波电流或在公用电网中产生谐波电压的电气设备。 6.1.23 谐波电压源source of harmonic voltage 电动势中包含有谐波分量的供电系统的设备或连接到系统的装置。 6.1.24 谐波电流源source of harmonic current 非线性阻抗或/和导纳引起的电流波形畸变的供电系统的设备或连接到系统的装置。 6.1.25 功率损耗 power loss 某一时刻电网元件或全网有功输入总功率与有功输出总功率的差值。 6.1.26 电能损耗 electric energy loss 功率损耗(6.1.25)对时间的积分。 6.1.27 输电损耗 transmission loss 输电网中设施和设备等引起的功率损耗(6.1.25)。 6.1.28 配电损耗 distribution loss 配电网中设施和设备等引起的功率损耗(6.1.25)。 6.1.29 [电能]损耗因素 [electric energy] loss factor 最大功率损耗等值时间与规定时间之比。 6.1.30 线损 line loss 线损电量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stion energy loss 电能在电网传输过程中,在输电、变电、配电和营销等各个环节所产生的电能损耗(6.1.26)。 注1:线损的种类可分为统计线损,理论线损,管理线损,经济线损和定额线损等5类。 注2:线损对应一定的电网边界,可以分为高压线损(变电站到变压器10kv以上线路的线损)和低压线损(变压 器到抄表到户的线损)。 注3:线损包括输电损耗和配电损耗。 6.1.31 统计线损 statistical line loss 购电量与售电量之差,根据电能表指数计算得出。 6.1.32 理论线损 theoretical line loss 根据供电设备的参数和电力网当时的运行方式及潮流分布以及负荷情况,由理论计算得出的电能线 损。 6.1.33 管理线损 managerial line loss 90 管理方面的因素而产生的损耗电量,它等于统计线损(实际线损)与理论线损的差值。 6.1.34 经济线损 economical line loss 对于设备状况固定的线路,随着供电负荷大小的变化,理论计算得到的最低线损率对应的线损。 注:经济线损对应的电流称为经济电流。 6.1.35 定额线损 normed line loss 线损指标 line loss target 根据电力网实际线损,结合下一考核期内电网结构,负荷潮流情况以及降损措施安排情况,经过测算,上级批准的线损指标。 6.1.36 线损率 line loss rate 电力网络中损耗的电能(线路损失负荷)与向电力网络供应电能(供电负荷)的百分数。 注1:线损率=(购电量,售电量),售电量×100% 注2:线损率用来考核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6.1.37 经济电流密度 economic current density 为取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统一规定的长导体经济截面的电流密度。 6.1.38 最大允许电流(热稳定极限)maximum allowable current 额定工作状态下,能够通过的最大电流,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6.1.39 最大传输功率 maximum transmission power 在额定工况下,最大允许电流对应的传输功率。 6.2 变压器 6.2.1 变压器额定容量 rated capacity of transformer 绕组的视在功率。和绕组的额定电压一起决定额定电流值。 6.2.2 变压器效率 efficiency of transformer 变压器的输出有功功率与输入有功功率的百分比。 6.2.3 变压器负载率 loading of transformer β 变压器的负载电流与额定电流之比值。 [DL/T 985-2012 术语和符号 3.1.3] 6.2.4 负载能力 变压器仅仅在所确认的一定时间间隔内所能够输出的实际容量值。 6.2.5 负载损耗 load loss [for the princepal tapping] a) 对双绕组变压器(对于主分接): 91 在带分接的绕组接在其主分接位置下,当额定电流流过一个绕组的线路端子且另一个绕组短路 时,变压器在额定频率下所吸取的有功功率。 b) 对多绕组变压器,系指一对绕组的(对于主分接): 在带分接的绕组接在其主分接位置下,当该对绕组中的一个额定容量较小的绕组的线路端子上 流过额定电流时,另一个绕组短路且其余绕组开路时,变压器所吸取的有功功率。 [GB/T 2900.15-1997 通用术语 2.1.31] 注1:负载损耗也可指非主分接上的,此时,双绕组变压器的基准电流是该分接上的分接电流。对于多绕组变压器,其基准电流或基准容量与指定的负载组合有关。 注2:负载损耗值通常是指相应参考温度下的数值,参考温度值则要看变压器的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对油浸式变压器而言,不论是自冷、风冷或强油风冷,都有是A级绝缘材料,其参考温度是根据传统概念加以规定的,都是75?。 注3:负载损耗为可变损失,与通过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6.2.6 空载损耗 no- load loss 当以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施加于一个绕组的端子上,其余绕组开路时,变压器所吸取的有功功率。 [GB/T 2900.15-1997 通用术语 2.1.33] 注1:空载损耗为不变损失,与通过的电流无关,但与元件所承受的电压有关。 注2:空载损耗与温度基本无关。 注3:变压器空载时,由于原线圈的电阻一般都很小,空载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很大(接近90?),因此铜损可忽略,即空载损耗基本上等于铁损。 6.2.7 附加损耗suplnmentary load loss 2从负载损耗中减去IR损耗(折算到相应温度的参考温度)后所得到的损耗值。I为绕组电流的有效值,R为折算到相应温度的绕组直流电阻。 [GB/T 2900.15-1997 通用术语 2.1.32] 6.2.8 变压器[总]损耗 transformer total loss 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之和。 [GB/T 2900.15-1997 通用术语 2.1.30] 注1:对于多绕组变压器,是指指定的负载组合。 注2:辅助设备中的的损耗不包括在总损耗内,它应另外单独列出。 6.2.9 损耗比 loss ratio 负载损耗与空载损耗之比。 [GB/T 2900.15-1997 通用术语 2.1.35] 6.2.10 短路阻抗 short-circuit impendance 在额定频率和参考温度下,当变压器二次绕组短路(稳态),一次绕组流通额定电流而施加的电压称阻抗电压。 [GB/T 2900.15-1997 通用术语 2.1.37] 6.2.11 阻抗电压 impedance voltage[at rated current] 92 双绕组变压器中一个绕组短路,以额定频率的电压施加于另一个绕组上,并使其中流过的额定电流时电压值。对多绕组变压器,除试验的一对绕组外,其余绕组开路,并使其中流过的与该对绕组中的额定容量较小的绕组相对应的额定电流时的施加电压值。各对绕组的阻抗电压是指相应的参考温度下的数值且用施加电压绕组的额定电压值的百分数来表示。 6.2.12 空载电流 no- load current 在额定频率和参考温度下,变压器二次绕组开路,一次绕组施加额定电压时,流过线路端子的电流。 [GB/T 2900.15-1997 通用术语 2.1.34] 6.2.13 电压调整率 voltage regulation for a specified load condition 一个绕组的空载电压与该绕组在规定负载及规定功率因数时,其端子上产生的电压之间的算术差,通常表示为空载电压值得百分数。 [GB/T 2900.15-1997 通用术语 2.1.40] 6.2.14 变压器经济运行 economical operation for transformers 在确保安全可靠运行及满足电量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变压器进行合理配置,对变压器运行方式进行优化选择,对变压器负载实施经济调整,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变压器的电能损耗。 [GB/T 13462-2008 术语和定义 3.1] 6.2.15 综合功率损耗 composite power loss 变压器运行中有功功率损耗与变压器无功功率消耗使其受电网增加的有功功率损耗之和。 [GB/T 13462-2008 术语和定义 3.2] 6.2.16 综合功率损耗率 composite power loss rate 变压器综合功率损耗与其输入的有功功率之比的百分数。 [GB/T 13462-2008 术语和定义 3.3] 6.2.17 无功经济当量 reactive economical equivalent 变压器无功消耗每增加或减少单位数值时引起受电网有功功率损耗增加或减少的量。 [GB/T 13462-2008 术语和定义 3.4] 6.2.18 平均负载系数 average load coefficient 一个统计周期内,变压器输出的视在功率与变压器额定容量之比。 [GB/T 13462-2008 术语和定义 3.5] 6.2.19 负载波动损耗系数 dissipation coefficient of wavy load 一个统计周期内,负载波动条件下的变压器负载损耗与平均负载条件下的负载损耗之比。 [GB/T 13462-2008 术语和定义 3.6] 6.2.20 相间不平衡负载损耗系数 dissipation coefficient of interphase lopsided load 变压器负载三相不平衡条件下的负载功率损耗与三相平衡条件下的负载功率损耗之比。 [GB/T 13462-2008 术语和定义 3.7] 6.2.21 93 变压器年带电小时数 annual operation hours of transformer 变压器年接入电网的时间。 [DL/T 985-2012 术语和符号 3.1.2] 6.2.22 年最大负载利用小时数 operation hours at annual peak load 变压器全年输送的电量与其年高峰负荷之比。 [DL/T985-2012 术语和符号 3.1.11] 6.2.23 年最大损耗小时数 load loss hours at annual peak load 指变压器负载损耗的年电能损耗量与其高峰负载时发生的负载损耗之比。 [DL/T 985-2012 术语和符号 3.1.12] 6.2.24 负载损耗的温度校正系数 temperature correction index of load loss 将负载损耗校正到规定参考温度小的系数。 6.2.25 经济运行区 economical operation area 综合功率损耗率低于或等于变压器额定负载时综合功率损耗率的负载区间。 [GB/T 13462-2008 术语和定义 3.9] 6.2.26 最佳经济运行区 optiamal economical operation area 综合功率损耗率接近变压器经济负载系数时的综合功率损耗率的负载区间。 [GB/T 13462-2008 术语和定义 3.10] 6.2.27 非经济运行区 non- economical operation area 综合功率损耗率高于变压器经济负载综合功率损耗率对应的低负载运行区间。 [GB/T 13462-2008 术语和定义 3.11] 6.2.28 视在负载率 apparent load rate 统计期内,平均负载视在功率与最大负载是在功率的比值。 [GB/T 13462-2008 术语和定义 3.12] 6.2.29 负载经济分配 economical distributed of load 分裂运行变压器损耗达到最小时的变压器的负载分配。 [GB/T 13462-2008 术语和定义 3.13] 6.2.30 经济容量 ecomomical capacity 在变压器寿命周期内,经济效益最佳的变压器设计容量。 [GB/T 13462-2008 术语和定义 3.13] 7 节能经济与管理 7.1 节能经济 7.1.1 耗能工质energy-consumed medium 94 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不作为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在生产或制取时需要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 [GB/T 2589-2008, 定义3.1] 7.1.2 能量的当量值energy calorific value 按照物理学电热当量、热功当量、电功当量换算的各种能源所含的实际能量。按国际单位制,折算系数为1。 [GB/T 2589-2008, 定义3.2] 7.1.3 能源的等价值energy equivalent value 生产单位数量的二次能源或耗能工质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折算成一次能源的能量。 [GB/T 2589-2008, 定义3.3] 7.1.4 折标系数 the coefficient of converting into standards 用来将传统的计量单位换算为标准计量单位的换算系数。 7.1.5 折标准煤系数 the coefficient of converting into standard coal 1kg能源的实际平均低位热值与1kg标准煤的低位热值的比值。 7.1.6 用能单位energy consumption unit 具有确定边界的耗能单位。 [GB/T 2589-2008, 定义3.4] 7.1.7 能源消费量 energy consumption 各需用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 注:能源消费量统计原则是: 1)谁消费、谁统计。能源消费量是按实际使用统计,而不是按所有权统计。因此,不论能源的来源如何,凡是在本单位实际消费的能源,均应统计在本单位消费量中。 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算消费。各工业企业统计能源消费量的时间界限,是以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为准。 3)对反复循环使用的能源不能重复计算消费量。如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不再计算在消费量中。 4)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不论是外购的还是自产自用的均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中。 5)企业自产能源,凡作为本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要统计消费量。如煤矿用原煤生产洗精煤、炼焦厂用焦炭生产煤气、炼油厂用燃料 油发电等。但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半成品和中间产品不统计消费量,如炼油厂用原油生产出燃料油后,又用燃料油生产其它石油产品,这种情况燃料油既不计算产量,也不计算消费量。 7.1.8 综合能源消费量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统计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 注1: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需要先将使用的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后再进行计算。根据生产活动的性质,综合能源消费量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非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就是企业工业生产消费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总和,即: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合计。 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是企业工业生产消费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扣除加工转换产出的二次能 95 源后的实际能源消费量,计算公式为: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合计,能源加工转换产出合计。 注2:按上述公式计算时分别折标准量计算。 7.1.9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 统计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和非工业生产消费的各种能源量,无论其能源品种是作为燃料、动力、原材料、辅助材料使用,均作为能源消费统计。 注1: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主要包括: 1)用于生产本企业的产品、工业性作业和其它生产性活动所消费的能源。 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消费的能源。 3)用于经营维修及本单位机电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及建筑物等大修理消费的能源。 4)用于劳动保护及其它非生产消费的能源。 不包括以下各项: 1)由仓库发到车间,但报告期最后一天并未消费,这部分能源不应计入消费量,应办理假退料手续,计人库存量。不能以拨代消。 2)回收的余热、余气不作为能源消费量统计。 3)拨到外单位委托加工的能源。 4)调出外单位或借出的能源。 5)自产自用的热力。 注2:在企业计量与测试装备不齐备时,企业能源消费量可用下式计算:企业能源消费量=企业购入能源量+期初库存量-期末库存量-外销能源量;在企业具有完善的计量与测试装置和完善的日常消费计量的情况下,企业能源消费量计算式如下:企业能源消费量=企业消费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之和,上式中的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对外供热、洗煤生产、炼焦生产、石油炼油生产、煤气生产、煤制品加工产出的能源。不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电以及自产自用的热力。 注3: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量+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量 7.1.10 工业生产用能 energy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工业企业在统计报告期内为进行工业生产活动所使用的能源,包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用能。 注1:生产系统用能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用能。 注2:辅助生产系统用能是指动力、供电、机修、供水、供风、采暖、制冷、仪表以及厂内原料场等辅助设施用能。 注3:附属生产系统用能是指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 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车间浴室、开水站、蒸饭站、保健站、哺乳室等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 1)产品生产过程中作为原料使用,直接构成产品实体的能源消费。 2)产品生产过程中作为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 3)生产工艺过程所消费的能源。 4)生产过程中作为燃料、动力使用的能源。 5)新技术研究、新产品试制、科学试验等方面使用的能源。 6)为工业生产活动而进行的各项修理所使用的能源。 7.1.11 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量 energy consumption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工业生产用能折算的标准煤量。 7.1.12 96 非工业生产用能 energy consumption for Non industrial production 在工业企业内不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非独立核算的单位所使用的能源。 例如:本企业附属的科学研究单位、农场、车队、学校、医院、食堂、托儿所以及建筑施工队等消费的能源。 7.1.13 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量 energy consumption for Non industrial production 非工业生产用能折算的标准煤量。 7.1.14 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Overall Energy Balance Sheet 在统计报告期内工业生产用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后进行汇总,并扣除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的汇总量。 注1:其计算式如下: 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标准煤之和 注2:上式中的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对外供热、洗煤生产、炼焦生产、石油炼油生产、煤气生产、煤制品加工产出的能源。不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电以及自产自用的热力。 7.1.15 综合能耗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用能单位在统计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GB/T 2589-2008, 定义3.5] 注1:对企业,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总和。 注2:企业中主要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应以实测为准。 7.1.16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nit output value 统计报告期内,综合能耗与期内用能单位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的比值。 [GB/T 2589-2008, 定义3.6] 7.1.17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nit output of product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统计报告期内,用能单位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综合能耗与同期该合格产品产量(工作量、服务量)的比值。 [GB/T 2589-2008, 定义3.7] 注:产品是指合格的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对某些以工作量或原材料加工量为考核能耗对象的企业,其单位工作量、单位原材料加工量的综合能耗的概念也包括在本定义之内。 7.1.18 产品单位产量可比综合能耗comparabl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nit output of product 为在同行业中实现相同最终产品能耗可比,对影响产品能耗的各种因素加以修正所计算出来的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GB/T 2589-2008, 定义3.8] 7.1.19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ten thousand yuan output value 统计报告期内企业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与期内企业每万元工业总产值的比值。 7.1.20 97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ten thousand yuan added value 统计报告期内企业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与期内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的比值。 7.1.21 单位GDP能耗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of GDP 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 7.1.22 单位GDP电耗 electric Consumption per Unit of GDP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电量。 7.1.23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Energy Consumption per industrial added value 统计报告期内企业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与期内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值。 7.1.24 电、热产品成本分析 cost analysis of heat and electricity production 利用成本核算及有关资料,对电、热两种产品成本的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以及影响变动的各项因素和原因,系统地进行研究、剖析、评价、总结,并寻找降低成本潜力的工作。 7.1.25 电、热产品成本分摊 cost sharing between heat and electricity production 将热电厂生产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按生产电力和热力产品时分别所消耗的标准煤量的比值进行分配的方法。 7.2 节能管理 7.2.1 燃料管理 fuel management 为保证火力发电厂生产,提供数量充足、质量符合要求、价格合理的燃料而进行的管理工作。 7.2.2 燃料质量监督 fuel quality supervision 对火力发电厂日常生产使用的燃料的质量(主要是工业分析、发热量、含硫量和灰熔融特性)进行检测、控制及管理的工作。 7.2.3 能源利用状况 state of energy utilization 用能单位在能源转换、翰配和利用系统的设备及网络配置上的合理性与实际运行状况,工艺及设备技术性能的先进性及实际运行操作技术水平,能源购销、分配、使用管理的科学性等方面所反映的实际耗能情况及用能水平。 [GB/T 15316-2009, 定义3.1] 7.2.4 供能质量 quality of energy supplied 供能单位提供给用户的能源的品种、质量指标和技术参数。 [GB/T 15316-2009, 定义3.2] 7.2.5 节能监测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energy saving 依据国家有关节约能源的法规(或行业、地方规定)和能源标准,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的监督、检查、测试和评价。 [GB/T 15316-2009, 定义3.3] 98 7.2.6 综合节能监测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energy saving 对用能单位整体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的节能监测。 [GB/T 15316-2009, 定义3.4] 7.2.7 单项节能监测 simple item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energy saving 能单位部分项目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的节能监测。 [GB/T 15316-2009, 定义3.5] 7.2.8 节能技术监督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supervision 采用技术手段或措施,对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在规划、设计 、 制 造 、建设、运行、检修和技术改造中有关能耗的重要性能参数与指标实行监督、检查、评价及调整。 [DL/T 1052-2007, 定义3.3] 7.2.9 能源统计 energy statistics 运用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指标体系和特有的计量形式,采用科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能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储存、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运动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的平衡状况等数量关系的一门专门统计。 7.2.10 能源审计 energy audit 用能单位自己或委托从事能源审计的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节能法规和标准,对能源使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检测、核查、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注:改写GB/T 17166-1997, 定义3.1。 7.2.11 初步能源审计generally energy audit 审计对象和要求比较简单,只是通过对现场和现有历史统计资料的了解,对能源使用情况仅作一般性的调查,花费时间较短的能源审计。 7.2.12 全面能源审计 comprehensive energy audit 对用能系统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与评价的能源审计。 7.2.13 专项能源审计special energy audit 对初步审计中发现的重点能耗环节,针对性的进行的能源审计。 7.2.14 审计期 audit period 审计所考查的时间区段。一般考查期间为一年或其他特定的时间区段。 [GB/T 17166-1997, 定义3.2] 7.2.15 节能评估 evaluation on energy saving 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并按照项目能耗情况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或填写节能登记表的行为。 7.2.16 节能评估的政策导向判断法 policy orientation judgment method of evaluation on energy saving 99 根据国家及地区的能源发展政策及相关规划,结合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及能源利用条件对项目的用能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 7.2.17 节能评估的标准对照法 standard comparison method of evaluation on energy saving 通过对照相关节能法律法规、政策、行业及产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等,对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 7.2.18 节能评估的类比分析法 analogy analysis method of evaluation on energy saving 在缺乏相关标准规范的情况下,通过与处于同行业领先能效水平的的既有工程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所评估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 7.2.19 节能评估的专家判断法 expert judgment method of evaluation on energy saving 在没有相关标准规范和类比工程的情况下,利用专家经验、知识和技能,对项目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判断的方法。 7.2.20 合同能源管理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EPC 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 ,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人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 [GB/T 24915-2010, 定义3.1] 7.2.21 能耗基准 energy consumption baseline 由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共同确认的,用能单位或用能设备、环节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前某一时间段内的能源消耗状况。 [GB/T 24915-2010, 定义3.4] 7.2.22 节能量 energy saved 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条件下,能源消费减少的数量。 7.2.23 项目节能量 energy saved of project 在满足同等需求或达到同等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用能单位或用能设备、环节的能源消耗相对于能耗基准的减少量。 [GB/T 24915-2010, 定义3.5] 7.2.24 企业节能量 energy saved of enterprise 企业统计报告期内实际能源消耗量与按比较基准计算的能源消耗量之差。 7.2.25 产品节能量 energy saved of productions 用统计报告期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量与基期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量的差值和报告期产品产量计算的节能量。 7.2.26 产值节能量 energy saved of output value 用统计报告期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与基期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的差值和报告期产值计算的节能量。 100 7.2.27 技术措施节能量 energy saved of technique 企业实施技术措施前后能源消耗变化量。 7.2.28 产品结构节能量 energy saved of product mix variety 企业统计报告期内,由于产品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能源消耗变化量。 7.2.29 单项能源节能量 energy saved by energy types 企业统计报告期内,按能源品种计算的能源消耗变化量。 7.2.30 节电技术节电量 electricity saving by energy saving measure 在用电条件可比条件下(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或完成相同工作量),节电技术实施后与实施前相比用电量减少的数量。 [GB/T 13471-2008,术语和定义3.1] 7.2.31 节能率 energy saving rate 统计报告期比基期的单位能耗降低率,用百分数表示。 7.2.32 节能量审核examination of energy saved amount 审核机构对节能项目(工程)的基准能耗、采取的节能措施、以及产生的实际节能量等进行的审查和核实工作。 7.2.33 电力需求侧管理 power demand side management(DSM) 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 7.2.34 节约电量 saving electricity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实施前后,用能设备在相同条件下电能消耗的减少量(单位kW?h)。 7.2.35 节约电力 saving power 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实施前后,用能设备在相同条件下减少的电力需求量(单位kW)。 101 参 考 文 献 [1] 电力名词;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马建隆,宋之平. 实用热工手册.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3] 李青,公维平. 火力发电厂节能和指标管理技术;第二版.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 方文沐,杜惠敏,李天荣. 燃料分析技术问答.;第三版.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5] 贾鸿祥. 制粉系统设计与运行. 北京:水力电力出版社,1995. [6]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体系;第一版.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7] 国家节能中心.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指南,2100. [8] ASME PTC 4-2008 Fired Steam Generators Performance Test Codes. [9] ASME PTC 4.2-1997 Coal Pulverizers Performance Test Codes. [10] ASME PTC 4.3-R1991 Airs Heater Performance Test Codes. [11] ASME PTC 4.4-2008 Performance Test Codes on Gas Turbine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s. [12] ASME PTC 6-2004 Steam Turbines Performance Test Codes. [13] ASME PTC 22-2005 Gas Turbines Performance Test Codes. [14] ASME PTC 46-1996 Performance Test Code on Overall Plant Performance. [15] ASME PTC 12.1-2000 Performance Test Codes on Closed Feedwater Heaters. [16] ASME PTC12.2-1998 Performance Test Codes on Steam Surface Condensers. [17] 黄伟,谢国鸿,刘永辉. 大型机组典型工况含义、区别及关联分析[J]. 湖南电力,2010. 102 中引文索引 (暂略) 103
/
本文档为【GI6080002-2006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中国最大的行 …】,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