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_不愤不启_不悱不发_高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2012-07-09 2页 pdf 110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0907

暂无简介

举报
_不愤不启_不悱不发_高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高中版 2012年 3月名师导航 教学 论坛 林生,男,信宜人,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在全国 示范性高中———信宜中学任教,是信宜市一线的优 秀教师、骨干教师,主要研究的方向是高中教学研 究、高中教学,代表作品有在湖北大学《中学数学》 的《新概念获得的方式及教学策略》,共在数学专业 期刊上发表过20多篇文章,其中有一篇被中国人民 大学复印资料《高中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还主持 过茂名市的课题,多篇论文获得省、市的一等奖.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个省市陆续 推行.它颠覆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未来,对数学教师和数学教学 提...
_不愤不启_不悱不发_高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高中版 2012年 3月名师导航 教学 论坛 林生,男,信宜人,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在全国 示范性高中———信宜中学任教,是信宜市一线的优 秀教师、骨干教师,主要研究的方向是高中教学研 究、高中教学,代作品有在湖北大学《中学数学》 的《新概念获得的方式及教学策略》,共在数学专业 期刊上发表过20多篇文章,其中有一篇被中国人民 大学复印资料《高中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还主持 过茂名市的课题,多篇论文获得省、市的一等奖.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个省市陆续 推行.它颠覆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未来,对数学教师和数学教学 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大教师努力践行新的课程,把握 新的课程理念并渗透应用于自己的日常教学. 但面对新一轮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些高中数学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出现 了诸多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此,笔者对这一“低效”现象的成 因进行研究,并寻求克服这些现象的有效对策,以期提高课堂教 学的整体效率. 1.高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 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 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深刻领悟,追根究 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 于其处提出.”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启发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水 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 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 他曾论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 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发”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 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则要求老师予以答其词,使其清楚.对教 师来讲,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因的积极 性.就数学教学而言,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 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出发,通过创设富有启发式的情境以及思维 点拨与指导,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并逐步达 成教学目标.能否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 题情境,使之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建立起自然、内在的 逻辑联系,从而生成积极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是数学启发式教 学成败的关键.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更要学生思 维的参与和情感的参与,通过主动建构和探索体验达到对数学 问题本质的理解,从而最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迁移能力.教师 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本质的理解,从而最终落在这两个转化上 (已知知识→学生具体知识→能力). 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所 以高中数学需要启发,更需要有效启发!高中数学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发挥学生主体性 还是启发学生思维,启发式教学都有了新的涵义和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要透过看到启发性教学的本质,在启发教学过程中发 挥自己的睿智. 2.高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低效”成因 2.1% 重外在情境,轻内在情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创设适当 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 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谓问题情境,简言之,是一种具有一 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 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只有把知识和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思维才 会表现出高度集中,对学生才能有强大的吸引力. 但时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有过于追求问题情境生活化的倾 向,而忽视数学的自身特点,不能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数学 知识出发.精选的问题情境给人以外部强行嵌入之感,未能实现 与新学习知识内容的自然整合,存在着重外在问题情境启发而 轻内在问题情境启发的偏差,从而造成启发式教学的低效.事实 上,并非每一个数学知识都要找到现实原型,在无合适的实际问 题情境时,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学习内容有 自然、内在逻辑联系的已有数学知识和观念,创设适当的问题情 境来进行教学. 2.2% 重思维结果,轻思维过程 从听懂一个知识、弄懂一道题来看,结果启发式效率较高. 但是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的角度来看,过程启发式更重 要.学生一旦掌握了思考方法,就能举一反三,灵活地解决新问 题,知识迁移能力也会增强.过程启发式教学能有针对性地对学 生的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进行指导,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习惯 的形成. 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对问题有一个预设的答案,启发 的目的是让学生逐步逼近教师期待的结果,出现了重思维结果 而轻思维过程的现象,从而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如此实施的“启 发式教学”,学生得到的仅仅是“金子”,而不是点石成金的“指 头”.下次出现同类问题时,学生往往又不知如何解答,不能举一 反三.因此,教师在注重启发学生获得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对 学生的思维过程加以启发,使学生能体验和感悟到数学思维的 精神,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方法. 2.3% 重形式操作,轻独立尝试交流 在日常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 式教学就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缺乏学生实际操作尝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常会看到一些数学老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 学生进行所谓的“实际实验”,从而进行所谓的“启发式教学”. 由于一些教师认识上存在偏差,启发式教学在实践中往往 演化成简单的问答和交流,而且大多数问题和活动直接指向学 生的认知活动,很少能够激活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启发式教学 呈现“形似神散、貌合神离”的状况.这种形式上的认知提问和操 作会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设计,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 充分体现出来,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低效.事实上,提问和操作 只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并不 在于多问多做,而在于教师能否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 产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4% 重课程进度,轻教学等待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数学的课程比较紧,加上数学教学任务 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赶进度,加大课堂的容量和 思维量,往往会忽略启发式教学中的等待,来不及等学生思考就 匆匆忙忙把预先设计好的“答案”抛出来,进行这样的所谓启发 式教学根本没有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事实上,当我们要在教学 中启发有效,就要恰当给学生时间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中解决 问题. 3.高中数学启发式教学“低效”的应对策略 3.1% 创设情景,实现外在启发与内在启发的融合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高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筅广东省信宜市信宜中学 林 生 50 高中版 2012年 3月 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去积极思 考.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 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要设计合理而巧妙的问题, 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 其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能力是一个极其复杂和艰巨的工作,既要注意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主体的 作用,是教学过程这种双边活动最科学、最完美的结合和表现. 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是教学过程成功的根本标志. 但是 这一思维活动过程的顺利实现,是以教师的合理地提问、科学地 启发为前提条件的.因此,数学启发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乃 至创造性和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创设疑问,就是让学生产 生好奇心和兴趣,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解决疑问的强烈欲望,以促使他们发现尚不了解的问题和规律. 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数学讲究严密性和逻辑性,学数学是一件枯 燥乏味的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 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进而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不 断探索下去,自己找出答案来.《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 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毕竟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 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其需 要和愿望得以实现,使其认知兴趣得到激发.例如:我在讲解集 合概念时,创设情景,恰到好处地用“起立与坐下”这一情景.过 程为:“男同学请坐下”、“女同学请坐下”的指令.当学生愣神的 时候,我又让同学们起立,然后“请高个子同学坐下”、“请矮个子 同学坐下”的指令,这样的情景学生通过外在启发(起立和坐下 动作)和内在启发(集合的确定性),突破了集合的概念确定性这 一难点. 3.2% 教师点拨启发与学生探索过程相结合 新课标的启发式教学,应该重视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 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原因在于过去的教学常常违背启发式教 学的精神实质,着重教师“教”、教师“灌”.这种越俎代庖的结果, 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造成了教师未言学生不敢言、本未 讲学生不敢想的局面.总之,教师不教,学生就无法学.因而,进行 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学习能力,应该鼓励学生 会自己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难度,加 之学生知之不多,能力、智力发展还不如教师,学习中不可避免 地会出现“障碍”,因而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善于点 拨、相机点拨,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如在 “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教学中,我采取的是引导学生回顾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对应关系,启发学会探索它对求方程根 的启示,把求方程根的问题自然化归为求对应函数的零点,在进 一步化归为寻求函数值为异号的两自变量构成的区间.这里,如 何在已有区间内尽快找到零点成为问题的关键.当学生的思维进 入疑难状态时,我不失时机引入竞猜商品价格问题和电路小元件 问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启发学生体验并利用游戏活动 和小元件问题中的逼近思想,让学生领悟新学习的内容及其数学 本质,在富有启发性的探索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生成新知识. 3.3% 设计独立尝试“启发点”%实现交流探索 启发式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 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开展独立的尝试学 习.当然,独立学习不是简单的“自由学习”,学生的“动”是以教 师的“启”为前提的,教师在学生独立学习时要适当引导,能够为 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引方向,扫清障碍,避免“瞎子过河”.具体方 法是:教师可以设计适当的“启发点”,启发学生进行初步的独立 探索,为交流探索奠定基础.如进行“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学 中,我做了如下设计:(1)圆有怎样的对称性?(2)你能利用这种 对称性,借助单位圆,讨论一下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原点、x轴、 y轴以及直线y=x对称的角与角α的关系吗?(3)你能讨论一下这 些角与角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吗? 显然,以上设计从沟通联系、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出 发,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独立尝试的“启发点”,它 具有适切性、联系性、思想性,可以直接引导学生交流探索,发现 诱导公式,这样的启发是十分有效的. 3.4% 挖掘应用拓展的“深化点”,实现过程启发与结果启发 的协调 能力只能在过程中体现,单向思想交流的结果启发,势必影 响启发式教学的效果.启发式的最高水平是:启而有发并且最终 不需要启发,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再创造、再发展的机会,培养学 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启 发学生去挖掘隐含于教材的“深化点———数学思想和方法. 例如:讲解高二数学必修5(人教版A版)“等差数列”中的例 题:已知数学的通项公式为an=pn+q,其中p、q是常数,且p≠0,那 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如果是,其首项和公差是什 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启发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判定 方法,另外还要启发学生从其图像表示可以看出等差数列的几 何意义,另外还可以启发学生从一次函数的两个基本量看出等 差数列由a1=p+q和d=p所确定,这可谓一举三得.这就要求教师 要利用数列教材内容的特点,启发学生挖掘出函数与方程、等价 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最终实现过程启发 和结果启发共同协调发展. 通过以上案例可知实施“启发式教 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通过“过程式教学”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 问题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而不是以让学生仅仅了解一些零散 的知识为目的.数学教师固然要启发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但更重 要的是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 题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由“学会数学”到“会 学数学” 3.5% 做好必要、恰当的等待,提高启发和设问的实效性 要使启发式教学真正富有成效.教师在启发、设问时应留给 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要做必要、恰当的等待.如果 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加快教学进程,在学生尚未建立起 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的自然联系,未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进行 细致的审察时,就给出预设的思路或答案,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会 演化为虚假的被动配合.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做好做好必要、恰 当的等待,提高启发和设问的实效性. 3.6 %放下“师道尊严”%,提高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 发挥民主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保证. 心理学家罗杰斯 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 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在新课程下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 与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 受学生的批评意见;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 话,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甚至敢于向教师的观点提出挑 战.新课程下的启发侧重于学习的过程,再加上现实的复杂性, 这就更使得学生的讨论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讨论过程中,要 对学生们的分析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或结果都发 生了错误,也要给予应有的鼓励.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 子,平心静气地看学生,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启迪者.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运用现代优秀教学理论去指导启发 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 发挥自己的教学睿智,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如何启发学生学习 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握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实质,帮助学生提 高课堂学习效率,从而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思维,更好地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程新展.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六个着力点. 中国数学教 育,2010.5. ■ 名师导航 教学 论坛 51
/
本文档为【_不愤不启_不悱不发_高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的重新认识和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