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小檗碱对葡萄糖吸收的抑制作用

小檗碱对葡萄糖吸收的抑制作用

2012-06-08 6页 pdf 215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13966

暂无简介

举报
小檗碱对葡萄糖吸收的抑制作用 小檗碱对葡萄糖吸收的抑制作用 潘国宇,王广基!,孙建国,黄志江,赵小辰,顾 轶,刘晓东 (中国药科大学 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 摘要:目的 研究小檗碱的吸收特性和对肠道葡萄糖吸收的影响,探索小檗碱抗糖尿病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在体肠灌流模型观察小檗碱的吸收特性;用 %&’()!细胞模型研究小檗碱对肠上皮细胞二糖酶(麦芽糖酶)活力的影 响和对葡萄糖转运蛋白的作用。结果 小檗碱在肠道内几乎不吸收(!*+ ,吸收量小于 +-),但能有效抑制小肠上 皮细胞上二糖酶活力,其抑制蔗糖酶的 ./+#为 "*...
小檗碱对葡萄糖吸收的抑制作用
小檗碱对葡萄糖吸收的抑制作用 潘国宇,王广基!,孙建国,黄志江,赵小辰,顾 轶,刘晓东 (中国药科大学 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 摘要:目的 研究小檗碱的吸收特性和对肠道葡萄糖吸收的影响,探索小檗碱抗糖尿病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在体肠灌流模型观察小檗碱的吸收特性;用 %&’()!细胞模型研究小檗碱对肠上皮细胞二糖酶(麦芽糖酶)活力的影 响和对葡萄糖转运蛋白的作用。结果 小檗碱在肠道内几乎不吸收(!*+ ,吸收量小于 +-),但能有效抑制小肠上 皮细胞上二糖酶活力,其抑制蔗糖酶的 ./+#为 "*01# 23·45 ";对麦芽糖酶也有抑制作用,但无明显的剂量关系。小檗 碱对于葡萄糖在 %&’()!细胞上的摄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 小檗碱抗糖尿病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蔗糖酶、 麦芽糖酶等二糖酶活力,作为一种!)葡糖苷酶抑制剂发挥其抗糖尿病作用。 关键词:小檗碱;%&’()!细胞;!)葡糖苷酶;葡萄糖吸收 中图分类号:6$7+;6!0!89"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 5 ;09#(!##1)"! 5 #$"" 5 #; !"#$%$&’() *+&$’" ’, %-(%-($"- ’" ./0+’1- *%1’(2&$’" <:= >?()@?,A:=> >?&B3)CD!,EF= GD&B)3?(,HF:=> I,D)CD&B3, IH:J KD&()’,LB,>F MD,4.F KD&()N(B3 (!"#$ %&’()*+,-. (/0 12(".(3*4,/&’,3- 5&-&("32 6&/’&",62,/( 12(".(3&#’,3(+ 7/,8&"-,’9,:(/;,/$ <=>>>?,62,/() 3%1&(*+&:3$4 O( PQ?N@ Q,L &RP(STQD(B ’,&S&’QLSDPQD’P (U RLSRLSDBL &BN DQP DBUV?LB’L (B 3V?’(PL &RP(STQD(B8 5-&#’61 6&Q SL’DS’?V&QDB3 TLSU?PD(B 2(NLV W&P ?PLN Q( PQ?N@ RLSRLSDBL &RP(STQD(B ’,&S&’QLSDPQD’P &BN %&’()! ’LVV 2(NLV W&P ?PLN Q( LXTV(SL Q,L DBUV?LB’L (U RLSRLSDBL (B NDP&’’,&SDN&PL,?PDB3 H<4% Q( &PP&@ Q,L &TTL&S&B’L (U 3V?’(PL Q( DBND’&QL LBY@2L &’QDZDQDLP 8 7-10/&1 [LSRLSDBL W&P U(?BN Q( RL ,&SNV@ &RP(SRLN DB Q,L DBQLPQDBL(VLPP Q,&B +- DB !*+ ,)8 H(WLZLS,P?’S&PL &BN 2&VQ&PL &’QDZDQDLP WLSL U(?BN Q( RL DB,DRDQLN R@ RLSRLSDBL,DQP ./+# Q( P?’S&PL DP "*01# 23·45 ",&BN P,(WLN B( N(PL NLTLBNLBQ DBUV?LB’L (B 2&VQ&PL &’QDZDQ@ 8 [LSRLSDBL &VP( P,(WLN DBUV?LB’L (B 3V?’(PL &RP(STQD(B 8 H(WLZLS,Q,DP LUUL’Q DP B(Q PD3BDUD’&BQ 8 8’"+/01$’" [LSRLSDBL 2&@ &’Q &P &B &VT,&)3V?’(PDN&PL DB,DRDQ(S,W,D’, DP DQP 2&DB 2L’,&BDP2 DB ND&RLQLP QSL&Q2LBQ 8 9-) :’(61:RLSRLSDBL;%&’()! ’LVV;&VT,&)3V?’(PDN&PL;3V?’(PL &RP(STQD(B 收稿日期:!##1)#1)!# 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07!),国家 $91 项目 (>"$$0#+"""$)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 助项目 8 !通讯作者 OLV:07)!+)+1$"#1+,])2&DV:T&B3?(@?^,(Q2&DV 8 ’(2 小檗碱(RLSRLSDBL,[LS)是一种古老的抗菌药,常 用其盐酸盐,有抗原虫和抗微生物的作用。近年发 现它还有降血脂、抗心律失常等广泛的药理作用["], 尤其是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有大量临床报 道[!]。但是,对于其降低血糖的机制尚不清楚。作 者试图从小檗碱的吸收和对肠道葡萄糖吸收酶系活 性影响的角度阐明其降血糖的作用机制。 本实验首先用小肠灌流模型对 [LS的吸收特性 进行了研究,然后用 %&’()!细胞模型研究了 [LS对二 糖水解的影响,并研究了 [LS对葡萄糖转运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仪器 E,D2&NY? E* 的环境中培养,采用 ?@A@ 培养 基。培养基中含 B6=小牛血清、B=非必需氨基酸 以及青霉素)链霉素双抗液,在 ,:< 培养瓶中培养, 培养基应隔天更换,至 C 7 < D后达融合。 !"#吸收实验 大鼠实验前禁食 B* E,用 *6= 乌拉坦溶液麻醉(5 $F·#G B)并加以固定,沿腹中线 打开腹腔,自十二指肠上部及回肠下部各插入直径 BH6 ’$玻璃管,用线扎紧,然后用 9: ;生理盐水将 肠物冲洗干净,接好循环装置,加入循环液(含 酚红 *6 $#·FG B,I-. <6!$(3·F G B)<6 $F,通气搅拌, 水浴(9: J 6H<);保温。以 C $F·$"/G B的流速循环 B6 $"/,取样 B $F作为空白对照;以后流速调至 *H< $F·$"/G B,每次取样 B $F,同时补加纯酚红液(*6 $#·FG B)<6 $F,取样至 *H< E。以 KLF&测定灌流液 中 I-.含量变化。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灌流液中 酚红浓度变化,校正灌流液体积变化。 !"#对 $%&’()细胞上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的 影响 实验在 *C孔板上的单层细胞上进行。药物 均用含 *8 $$(3·FG B底物(蔗糖 M麦芽糖)的 K%/NO溶 液溶解,过滤除菌。实验前移去培养液,细胞用空白 K%/NO液洗 9 次,除去细胞面的附着物。加入含 药 K%/NO溶液 6H: $F,置 9: ;不断振荡,于 C6 $"/ 时移入冰浴,迅速吸出含药 K%/NO溶液,用 KLF&测 定葡萄糖含量。用冰冷(C ;)K%/NO液洗细胞 9次, 收集细胞,反复冻融破碎,测定细胞破碎液的蛋白含 量。 二糖酶活力(D"O%’’E%."D%O- %’4"P"40)通过测定单 位时间内由细胞表面二糖酶(蔗糖酶或麦芽糖酶)分 解相应底物产生的葡萄糖量计算得出。公式如下: D"O%’’E%."D%O- %’4"P"40(Q·#G B 1.(4-"/)R( ! G ")#( $· B86H*·!%·1.(4-"/)。 其中,B个酶活力单位等于每分钟水解 B!$(3 双糖。公式中 ! 为反应后 K%/NO中葡萄糖量(!#)," 为反应前 K%/NO 中葡萄糖量(!#),"% R 反应时间 ($"/),$ 为每分子双糖水解后释放出的葡萄糖分子 数,对蔗糖为 B,麦芽糖为 *。B86H* 是葡萄糖分子 量。 !"#对 $%&’()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 (B)以 二糖为糖源:阳性药组给 6H*< #·FG B阿卡波糖。用 上述方法处理细胞,测定 K%/NO液葡萄糖含量,细胞 破碎液的蛋白含量。(*)以葡萄糖为糖源:阳性药 组给 B #·FG B根皮苷。加入含不同浓度 I-.的 K%/NO 液(含 6H<< $$(3·FG B葡萄糖)6H: $F,按上述方法 处理细胞。测定 K%/NO液葡萄糖含量及细胞破碎液 的蛋白含量。 分析方法 肠灌流实验中小檗碱测定用 KLF& 方法[9]。葡萄糖测定采用柱前衍生化法,B)苯)9)甲 基)<)吡唑啉酮(L@L)作为衍生化试剂。具体方法参 见文献[C]。 结果 * !"#吸收实验 在肠灌流实验中,小檗碱很难从肠道被大鼠吸 收,而且吸收过程个体差异大。吸收过程主要发生 在给药 B E之后。*H< E之后,仅有约 <=的小檗碱 从肠道消失。结果见图 B。这一现象是由 I-.被肠 上皮细胞的 L)糖蛋白向肠腔内外排,减少其吸收引 起的[C]。 S"#2.- B @-%O2.-$-/4 (T "/4-O4"/%3 %UO(.14"(/ 2O"/# .-’".’23%4"/# 1-.T2O"(/ $-4E(DV $ R <,!& J ’ ) !"#对 $%&’()细胞上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的 影响 由图 *可见,*<6 $#·FG B阿卡波糖能显著的抑 制蔗糖酶的活性,酶活力由对照组的(WH< J BH8)降 低到(*HB< J 6HBW)Q·#G B(1.(4-"/),降低了 ::=(( X 6H6B)。而 I-.各组对蔗糖酶活力也有剂量依赖 性的抑制作用,在 * $#·FG B时有显著性抑制作用, 酶活力降到(CH9 J 6H8)Q·#G B(1.(4-"/)(( X 6H6<), 蔗糖酶的 Y?<6为 BH896 $#·FG B。麦芽糖酶活力可以 被阿卡波糖和小檗碱显著抑制,但是在 6H6* 7 *6 $#·FG B,小檗碱对麦芽糖活力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 的量效关系,酶活力均为对照组的 5<=左右,和 *<6 $#·FG B阿卡波糖的抑制能力相同。 ·*BW· 药学学报 +’4% LE%.$%’-24"’% !"/"’% *669,98(B*):WBB G WBC 万方数据 !:"#$%&#’ (&#)*;+:,-. /(·0! 1 2348;71:.8., /(·0! 1 76&;7,: .8, /(·0! 1 76&;79:, /(·0! 1 76&;7::,. /(·0! 1 76& ;<()&6 , 76&=6&<$6(76&)43)%6 <$><=<%#&? 6@@63%5 #$ %>6 43%6 (’)3#56 3#$36$%&4%<#$ <$ /4’%456 6H*6&#’’#I 3#’)/$,(’)3#56 3#$36$%&4%<#$ <$ 5)3&456 6H*6&6$ /4’%#56 4$B 5)38 I6&6 5)=5%&4%6 D G#’6 (’)3#56 3#$%6$% <$ "43#C, 36’’5 I>6$ /4’%#56 I45 5)=5%&4%6; >#’’#I 3#’)/$, %>6 (’)3#56 3#$%6$% <$ "43#C, 36’’5 I>6$ 5)38 I45 5)=5%&4%6 D " $ J .8.-,"" $ J .8.1 %# 3#$%&#’ (&#)* <$ 5)38 6H*6&:1 /(·0! 1 L>’#&6 (’)3#56 3#$%6$% <$ "43#C, 36’’5 D ! E 9,!" F # D G#’6 (’)3#56 3#$%6$% <$ "43#C, 36’’5 I>6$ (’)3#56 I45 5)=5%&4%6 D " $ J .8.- %# 3#$%&#’ 讨论 目前对 76& 不升高胰岛素水平的看法比较一 致;但是在其他方面尚有争议。有报道 76&不增加 胰岛素受体表达、不改变胰岛素敏感性、其抗糖尿病 作用主要来源于受体后效应的[-],也有报道 76&可 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N]。但是,小檗碱的吸收问 题一直未受到应有重视。作者和其他学者的试验证 明,76&很难吸收,某些报道中所观察到的 76&疗效, 很难用如此微量的血药浓度来解释。例如,文献[O] 报道小檗碱在 -!/#’·0 ! 1(约 , /(·0! 1)以上水平才 可以使 P6*Q, 细胞(一种肝细胞株)葡萄糖消耗增 加 9,R,起到胰岛素增敏剂的作用使血糖降低。而 另有报道[S],764(’6犬按照 ,S. /(·K(! 1 &’ 后,(/4H 仅在(1- F :)!(·0 ! 1;:- /(·K(! 1连续给药 1 周,血 药浓度低于 1.!(·0 ! 1。 因此,76& 的降血糖作用可能并不是在它吸收 之后产生的,而是象阿卡波糖等"C糖苷酶抑制剂一 样在肠道发挥作用:通过某种机制影响葡萄糖的吸 收达到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的作用。 人体葡萄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 物。在将其分解成易于吸收的单分子葡萄糖的过程 中,二糖酶(主要是麦芽糖酶和蔗糖酶)发挥了主要 的作用。因此,作者采用 "43#C,细胞模型研究小檗 碱对肠上皮细胞二糖酶(麦芽糖酶、蔗糖酶)活力的 影响和 76&对葡萄糖转运蛋白的作用。"43#C,细胞 来源于人结肠腺癌细胞,在国外主要用于药物吸收 转运机制研究[T,1.]。研究表明,"43#C, 细胞能表现 出与人小肠上皮细胞相似的和与糖消化、吸收和葡 萄糖异生相关酶 U蛋白[11]。因此可以 "43#C, 细胞为 模型,研究药物对糖类肠消化、吸收的影响,是一个 很有前途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细胞筛选模型。 实验结果证明,小檗碱可以有效抑制 "43#C,细 ·91T·潘国宇等:小檗碱对葡萄糖吸收的抑制作用 万方数据 111 高亮 111 高亮 111 高亮 111 高亮 胞上二糖酶活力,对于葡萄糖在 !"#$%&细胞上的摄 取也有一定影响。小檗碱对于蔗糖酶的抑制作用有 剂量依赖性,随着剂量增大而抑制作用增加。对于 麦芽糖酶,这种剂量关系不明显,但是效果显著,提 示小檗碱对于麦芽糖酶的抑制作用可能是一种非特 异性作用。当分别以二糖(蔗糖和麦芽糖)和葡萄糖 作为 !"#$%&细胞的糖源时,细胞摄取的葡萄糖量有 很大不同。以二糖为糖源时小檗碱可以显著减少细 胞摄取葡萄糖;然而以葡萄糖为糖源时,小檗碱仅使 细胞摄取葡萄糖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影响,相反, 葡萄糖转运载体抑制剂根皮苷却有效降低葡萄糖的 摄取。这进一步说明小檗碱对于肠道糖类吸收的影 响应该主要集中在淀粉酶和二糖酶环节上。综上所 述,认为小檗碱降血糖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抑制蔗 糖酶、麦芽糖酶等二糖酶活力,减少葡萄糖吸收,降 低餐后高血糖产生的。 小檗碱应该是作为一种低毒、高效的!%葡糖苷 酶抑制剂发挥其降糖作用的。如果仅考虑用药剂 量,它对蔗糖酶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阿卡波糖,对麦 芽糖酶的抑制作用和阿卡波糖相差不大。因此,小 檗碱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具有不同降糖作用机制的抗 糖尿病药物联合使用对 ’’型糖尿病治疗和预防应 该有较好的作用。事实上已经有文献[(&]报道,小檗 碱和格列苯脲合用可以有效减少后者用量,提高疗 效。此外,作为一种新型!%糖苷酶抑制剂,)*+有一 点是经典!%糖苷酶抑制剂所无法比拟的:阿卡波糖 等药物由于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肠道(主要是结 肠)菌群发酵会产生腹痛、腹泻等副作用[(,];而 )*+ 自身具有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因此可以有效避 免这种现象。目前尚无 )*+治疗糖尿病引起类似不 良反应的报道。 !"#"$"%&"’: [(]!./01 23,!.*0 34,5/01 !6,!" #$ 7 899*#:; $9 <*+<*+=0* $0 "+>?"@=0* %%"#*:>?:+"0;9*+";* "#:=A=:> "0B &% "@=0$9?/$+*0*%CDE "BB/#: 9$+@":=$0 =0 ./@"0 ?*/F*@=" #*??; [2]7 &’ ( )*+, -!.,&GGG,()(&):&&H I &,J7 [&]D= KL,K"01 2,6"0 M7 !?=0=#"? ;:/B> $0 2="01 N"01 M"0 =0 :+*":=01 0$0%=0;/?=0 B*O*0B*0: B="<*:*; @*??=:/; O":=*0:;[2]7 )*+, ( /,"!01#"!. 21#.+" )*+, 3!4" -!.(中国中西医结合 杂志),(PP-,*+((():QRG I QR&7 [,]S"0 3K,4"01 32,T=/ LC !" #$ 7 N.* =0A$?A*@*0: $9 S% 1?>#$O+$:*=0 =0 <*+<*+=0* "<;$+O:=$0[2]7 5*#1’#67$ 278+67$, &GG&,,*:(P, I (PH7 [-]6/ C,U’D*=?? VE7 W$0$;"##."+=B* #$@O$;=:=$0 "0"?>;=; $9 $?=1$;"##."+=B*; "0B 1?>#$O+$:*=0; <> .=1.%O*+9$+@"0#* ?=X/=B #.+$@":$1+"O.>[2]7 &,#$ 9+76*!’,(PPR,((-(&):,,H I ,J-7 [R]L=$01 WY,Z./ ZZ7 N.* ;:/B> $9 B="<*:=; :+*":@*0: "0B =0;/?=0 +*;=;:"0#* =@O+$A*@*0: <> !.=0*;* W*B=#=0*[ 2]7 )*+, 21#.+" -!. %!: ;1<04 )$+, 5*#1’#67$(中药新药与 临床药理),(PP-,.(-):-H I RG7 [Q]3"$ !V, Z."01 2Y,5/01 YT7 8[O*+=@*0:"? ;:/B> $0 <*+<*+=0 +"=;*B =0;/?=/ ;*0;=:=A=:> =0 =0;/?=0 +*;=;:"0#* +": @$B*?;[2]7 )*+, ( /,"!01#"!. 21#.+" 3!4" -!.(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PPH,*-(,):(Q& I (Q-7 [H]K=0 2,5/ VW,N"01 26,!" #$ 7 3?/#$;*%?$\*+=01 *99*#:; +, =+"17[2]7 &6"# >,+= -!. ?!67,. ?*#,0*#+(上海第二医科 大学学报),&GG(,(*(R):-&R I -&H7 [J]M.*0 WS,M/0 Y,4"01 57 M:/B=*; $0 :.* =0:+"A*0$/; O."+@"#$F=0*:=#; "0B $+"? "<;$+<:=$0 $9 <*+<*+=0* 5!? =0 <*"1?* B$1;[2]7 )*+, 5*#1’#67$ 9<$$(中国药理学通 报),(PP,,,(():Q- I QH7 [P]K/@$:$ V,W/+"F"@= N,D"F"@$:$ K,!" #$ 7 N+"0;O$+: $9 V.$B"@=0* (&,, " S%1?>#$O+$:*=0 ;/<;:+":*, "#+$;; +": =0:*;:=0* "0B !"#$%& #*?? @$0$?">*+; =0 :.* O+*;*0#* $9 #>:$#.+$@* S%-RG ,E%+*?":*B #$@O$/0B;[2]7 ( 5*#1’#67$ @8A 2*!1,(PPP,(),(():(-P I (RR7 [(G]!$+@*:%)$>"F" 8,5/0*"/ 26,W$+B+*??* E,!" #$ 7 M*#+*:=$0 $9 ;O"+9?$["#=0 9+$@ :.* ./@"0 =0:*;:=0"? !"#$%& #*?? ?=0* =; "?:*+*B <> S%1?>#$O+$:*=0 =0.=<=:$+;[2]7 &,"+’+617B &0!,"4 )*!’7"*!1,(PPJ,+(((G):&QGH I &Q((7 [((])?"=; E,)=;;$00*::* S,)*+:*?$$: E7 !$@@$0 #."+"#:*+=;:=#; 9$+ D"] %B*O*0B*0: ;/1"+ :+"0;O$+: =0 !"#$%& #*??; "0B ./@"0 9*:"? #$?$0[2]7 ( -!’B1 9+7$,(PJH,,,(&):((, I (&R7 [(&]V$01 4,!"= TM, 3/$ M), !" #$ 7 3?=<*0#?"@=B* #$% "B@=0=;:+":=$0 \=:. ";O=+=0 "0B <*+<*+=0 =0 :.* :+*":@*0: $9 D’CCW[2]7 %!: ;1<04 )$+, C!’(中国新药与临床杂 志),(PPH,*/(&):(GP I ((G7 [(,]!"@O<*?? T^, )"F*+ C8, !"@O<*?? V^7 W=1?=:$?: ";;*;;@*0: $9 =:; +$?* =0 :.* :+*":@*0: $9 O":=*0:; \=:. B="<*:*; @*??=:/;[2]7 &,, 5*#1’#67"*!1,&GGG,0+((():(&P( I ,G(7 [(-]M:*+@=:_ 6V,T$+*0_ S,N"\"+" 2D, !" #$ 7 M>0*+1> =0 " @*B=#=0"? O?"0::"0:=@=#+$<="? "#:=$0 $9 <*+<*+=0* O$:*0:=":*B <> R‘%@*:.$[>.>B0$#"+O=0," @/?:=B+/1 O/@O =0.=<=:$+[2]7 5176 %#"$ &6#. ?6+ >?&,&GGG,,-(-):(-,, I (-,H7 ·-(P· 药学学报 E#:" S."+@"#*/:=#" M=0=#" &GG,,,J((&):P(( I P(- 万方数据 111 高亮 小檗碱对葡萄糖吸收的抑制作用 作者: 潘国宇, 王广基, 孙建国, 黄志江, 赵小辰, 顾轶, 刘晓东 作者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09 刊名: 药学学报 英文刊名: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年,卷(期): 2003,38(12) 被引用次数: 16次 参考文献(14条) 1.Yumoto R;Murakami T;Nakamoto Y Transport of Rhodamine 123, a P-glycoprotein substrate, across rat intestine and Caco-2 cell monolayers in the presence of cytochrome P-450 3A-related compounds 1999(01) 2.Shen MP;Sun Q;Wang H Studies on the intravenous pharmacokinetics and oral absorbtion of berberine HCl in beagle dogs 1993(01) 3.Yin J;Hu RM;Tang JF Glucose-lowering effects in vitro[期刊论文]-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1(05) 4.Gao CR;Zhang JQ;Hung QL Experimental study on berberin raised insuliu sensitivity in insulin resistance rat models 1997(03) 5.Stermitz FR;Lorenz P;Tawara JN Synergy in a medicinal plant: antimicrobial action of berberine potentiated by 5′-methoxyhydnocarpin, a multidrug pump inhibitor 2000(04) 6.Campbell LK;Baker DE;Campbell RK Miglitol:assessment of its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外文期刊] 2000(11) 7.Rong W;Cai LS;Guo SB Glibenclamide co-administration with aspirin and berberin in the treatment of NIDDM 1997(02) 8.Blais A;Bissonnette P;Berteloot A Common characteristics for Na+-dependent sugar transport in Caco-2 cells and human fetal colon[外文期刊] 1987(02) 9.Cormet-Boyaka E;Huneau JF;Mordrelle A Secretion of sparfloxacin from the human intestinal Caco-2 cell line is altered by P-glycoprotein inhibitors[外文期刊] 1998(10) 10.XIONG MQ;Zhu ZZ The study of diabetis treatment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mprovement by Chinese Medicine 1994(04) 11.Fu D;O'Neill RA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oligosaccharides and glycoprotein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外文期刊] 1995(02) 12.Pan GY;Wang GJ;Liu XD The involvement of P-glycoprotein in berberine absorption[外文期刊] 2002(4) 13.Ni YX;Yang J;Fan S Clinical study on Jiang Tang San in treating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1994(11) 14.Chung JG;Chen GW;Hung CF Effects of berberine on arylamine N-acetyltransferase activity and 2- aminofluorene-DNA adduct formation in human leukemia cells 2000(02) 引证文献(16条) 1.吕晓艳.白彩艳.陈加俊.王云晶.孟昭杰.李鸥.王春艳.陈立.何淑梅 癸酸钠对盐酸小檗碱在小肠各段促吸收作用 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17) 2.梁静.白素芬.喇万英 单味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5) 3.张日东.魏敬 黄连素降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17) 4.张华珊.叶小利.李学刚.张爱鹏.张保顺 8-烷基小檗碱同系物体外降糖作用[期刊论文]-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2009(6) 5.张艳斌.崔元璐 环糊精包合作用对在体大鼠肠道P-糖蛋白药泵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8(10) 6.张艳斌.崔元璐 环糊精包合作用对在体大鼠肠道P-糖蛋白药泵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8(10) 7.张华珊.张爱鹏.周道启 小檗碱的降糖作用及安全性评价[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 2008(6) 8.陈洪源.明智强.谢佳乐.牛小花.杨勇 小檗碱降血糖机制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与药品 2008(2) 9.李波.朱维良.陈凯先 小檗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2008(8) 10.王雪茵.高文远.蔡兵.崔承彬 黄连素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期刊论文]-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7(6) 11.张家庆 最近几年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7(4) 12.王彦荣.何应 Caco-2细胞模型在天然药物吸收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7(1) 13.房辉.汪晖 小檗碱作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6(3) 14.唐晓荞.樊柏林.李新兰 常用降糖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6(2) 15.牟永平.吴刚.周立社.和彦苓 Caco-2细胞模型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5(5) 16.陶文娟 蜜环菌糖复合物的分离纯化、结构分析与生物活性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xxb200312009.aspx
/
本文档为【小檗碱对葡萄糖吸收的抑制作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