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三绝碑

三绝碑

2012-04-17 6页 doc 55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815621

暂无简介

举报
三绝碑三绝碑    目前,中国有十大著名"三绝碑":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岭三绝碑、四川成都《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湖南永州柳子庙《苏轼荔子碑》、山东《潍坊新修城隍庙碑》、福建泉州《万安桥记》大字碑、河南临颖《上尊号与受禅碑》、湖南祁阳《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开善寺《宝志公象赞诗碑》、陕西高陵《李晟墓碑》、河南郑州《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碑》,苏仙岭三绝碑位居十大著名"三绝碑"之首。 茅山三绝碑   张从申三绝碑又叫《李含光碑》,全称为唐《茅 山玄靖先生李含光碑》。 张从申,生卒年月不详,吴郡(今苏州市人)。曾擢进士第,任长史,检...
三绝碑
三绝碑    目前,中国有十大著名"三绝碑":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岭三绝碑、四川成都《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湖南永州柳子庙《苏轼荔子碑》、山东《潍坊新修城隍庙碑》、福建泉州《万安桥记》大字碑、河南临颖《上尊号与受禅碑》、湖南祁阳《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开善寺《宝志公象赞诗碑》、陕西高陵《李晟墓碑》、河南郑州《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碑》,苏仙岭三绝碑位居十大著名"三绝碑"之首。 茅山三绝碑   张从申三绝碑又叫《李含光碑》,全称为唐《茅 山玄靖先生李含光碑》。 张从申,生卒年月不详,吴郡(今苏州市人)。曾擢进士第,任长史,检校礼部郎中,后官至大理司直,人称张司直。张从申书法曾受业于颜真卿,但他更多的则是取法“王书”。《续书断》说他“学逸少书,结 字遒密可喜,晚益自放,不务调端。当大历后,徐季海已老,独从申高步江淮间,凡其书碑,李阳冰多为额,故得名益高。”杨宾说:“唐大理司直张从申书,李阳冰篆额,当时称为‘二绝’。”加上碑文是由当时的知名人士柳识所撰,因而被称为三绝碑。柳识好象与茅山的关系挺密切的,《全唐文》卷377收入的《茅山白鹤庙记》,也是由他撰写的。   此碑立于大历七年(772)八月。明代嘉靖三年(1529)毁于火。清代同治初,杜文澜以归安吴氏本刻于木,旋毁。据《校碑随笔》可知:“据剪裱旧拓足本,行数不可计,字数共八百三十五字,后大字纪建立年月十字,前另有李阳冰篆额五字。篆书。有额,篆书,阴文六字。已佚。”   李含光在《旧唐书》和《新唐书》里都没有传记,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载于颜真卿《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柳识《唐茅山紫阳观玄静先生碑》,因而这两通碑是研究李含光及唐代道教历史的珍贵的实物资料。如果能把原碑的拓片找出来,重新临摹上石,刊刻立碑,对丰富茅山道教的旅游资源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南京三绝碑   灵谷景区位于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内,古木参天、万松苍翠的景区中遍布着名胜古迹,每至中秋时节万桂齐开,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吸引无数的游人前来赏桂览胜。尤其引人入胜的是梁代名僧宝志的墓塔——宝公塔,这是宝志和尚留在世上屈指可数的遗迹之一。 宝公塔前的志公殿内有一块黑色石碑,因碑上刻有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绘宝志像、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像赞,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写,故称唐贤三绝碑。由于战火毁坏,到清代第三次重刻,碑额上端又增添乾隆手书“净土指南”四字。 成都三绝碑   屹立于武侯祠大门内碑亭中的唐碑,又称“三绝碑”,是成都最古老的碑刻之一。说到在后世的名声和影响,此碑在成都则首屈一指。 唐碑本名《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809)立。碑身及碑帽通高367cm,宽95cm,厚25cm,下有碑座。碑帽的云纹雕饰,具有唐代石刻艺术特点。其石质为峡石。碑文共22行,每行约50字,楷书。   碑文作者斐度,是唐代中后期有名的政治家。元和二年(807)成都动乱,唐王朝派相国武元衡出任剑南四川节度使,斐度作为幕僚随行。斐度久欲撰文颂扬诸葛亮,到成都游武侯祠后,便怀着景仰之情写了这通碑文。碑文内容分序文和铭文。序文开篇处,斐度称颂诸葛亮兼具开国之才、治人之术、事君之节和立身之道,是千古罕有的封建政治家。斐度说,当[汉末]大乱,群雄纷争之际,士人奔走献策唯恐不力,诸葛亮独高卧隆中,自比管、乐,一旦刘备三顾,诸葛亮便以《隆中对》“一言而定其机势”,确立三分鼎立的大计,出手不凡。斐度赞扬诸葛亮革除[汉末]弊政,执法公允,任人唯贤,治戒讲武。他认为经诸葛亮的苦心治理,僻陋的[蜀汉]政令划一,道德风行,一跃而为殷富之国,拥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斐度驳斥崔浩等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认为不可以成败论英雄,假如上天再给诸葛亮一些时间,必能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铭文为骈体,四言为句,共64句,铭文将诸葛亮比于前代名臣伊尹、姜尚、萧何、张良,盛赞其不朽业绩。最后,铭文称颂诸葛亮功德如高山流水,长存于天地之间,长存于蜀地百姓心中。   书丹者柳公绰,为楷书中柳体创始人柳公权之兄,其书法浑厚笃实,既有柳体笔韵,又自具风格。后人赞赏唐碑碑文笔力雄健、辞丽义精,书法遒劲端严。加之刻工鲁建,刀法谨严,超群绝伦,故该碑有“三绝”之誉。如明代四川巡抚荣华在碑阳(正面)题跋,称斐文柳书“诚二绝也”,堪与诸葛功德“相与垂于不朽”。其后,人们便习称为“三绝碑”。 一千多年来,唐碑随岁月流逝也有所损伤,但剥蚀不大,至今绝大部分仍字迹朗整,基本完好。由于石质、气候等等原因,成都地区保存下来的古碑较少,此碑即为成都仅存较完整的唐代碑刻。   成都武侯祠中现存的53座碑刻中,最有名气的当属被誉为“三绝碑”的唐碑。此碑刻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高3、67米,宽0、95米,厚0、25米;因为碑文由曾任监察御史、宰相的裴度所撰,由曾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又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之兄的柳公绰所书,由当时蜀中名匠鲁建所刻,文章、书法、刻工均属上乘,故被称为“三绝碑”,而其《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的本名,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了。 柳州三绝碑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曾任过柳州刺史。在他去世后的第三年,即公元821年,人们便在柳州罗池庙中供奉他的神像。后来,柳宗元被宋徽宗赵佶封为文惠侯,柳州罗池庙便更名为柳侯祠。在柳侯祠内保存的20余座历代石碑中,有一座名为“荔子碑”,由于此碑碑文为韩愈所撰、苏轼(东坡)所书,所歌颂的人物又是柳宗元,这三人都是人们景仰的唐宋名家、大家,所以该碑被人们称为“三绝碑”。 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立碑。碑文是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享神诗》,苏轼的行书。用碑文开头“荔子”为名,以一碑而集"韩诗苏书柳事”,有"三绝碑”的称誉。《享神诗》是仿屈原《九歌》形式的祭歌。描述神奇瑰丽。欧阳修、沈括对文中奇特句式的不同见解,历来为辞章家所乐道。 荔子丹兮蕉黄,杂肴兮进侯之堂。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北方之人兮谓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愿侯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下无苦湿兮高无干,粇稌充羡兮蛇蛟结蟠。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郴州三绝碑   三绝碑位于白鹿洞东北40米天然石壁上,为北宋著名词人秦观流放郴州期间所作的《踏莎行》词摩刻,高52厘米,宽46厘米,共十一行,八十一字,行书。从1956年起,三绝碑先后4次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绝碑在白鹿洞石壁上,高五十二厘米,宽四十六厘米,十一行,每行八字,行书。北宋词人秦观作了《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词,苏轼写了跋,著名的书法家米芾把词和跋写下来,世称“三绝”,其艺术价值很高,还嵌有陶铸同志题词。   从三绝碑到苏仙观,要攀登近二公里的登山小道,石砌小道穿行在苍松翠柏之中,途经两座青石砌成的小亭。小亭的拱门上方,分别题有“共步云梯”、“初登仙境”、“蓬莱在望”、“仙阙可攀”等横额,身临其境,有攀登仙山琼阁之感。苏仙观高耸山巅,三面峭壁,古松参天,千姿百态;站在庵前眺望,只见群峰起伏,无边无际,似海浪翻腾,苏仙岭好象飘浮在茫茫大海中的蓬莱仙岛,使人有凭虚凌空的感觉。 "三绝碑"所谓"三绝"指的是秦词、苏跋、米书"三绝",即秦少游作词、苏东坡写跋、米芾书法。 三绝碑大事记   南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郴州知军邹恭把原碑拓上,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的大石壁上。   1960年3月,毛泽东同志到南方视察, 接见了原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时要求保护三绝碑。   1963年3月, 当时任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来郴州视察,登苏仙岭三绝碑处览"秦词"后,"感其遭遇之不幸,因益知生于社会主义时之有幸,乃反其意而作一阕,以资读词者作今昔之对比,而更努力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押秦词原韵填词《踏莎行》一首。    八十年代初,郴州市又把原拓放大刻在这块石壁,重修护碑亭,拨专款塑"秦观铜像"一尊。   1997年,苏仙岭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对三绝碑周围地区进行改造。用仿古围墙将三绝碑、护碑亭、秦观铜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圈围起来,并设专人管理。围墙外侧另修游道供游人上山。   2000年9月,苏仙岭风景名胜区管理处重新将三绝碑放大拓刻到"秦观铜像"后侧的石壁上。 三绝碑来历   "三绝碑"的来历,说来话长,首先得从秦观说起。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苏东坡的弟子,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曾经受苏轼的推荐而应召进京,当过国史编修。后来,因新旧党朋之争受牵连,屡遭贬谪,最后被削官去职,于绍圣三年,流放到当时被称作蛮夷之地的郴州。   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79年),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观在郴州简陋的旅舍,想到自己屡遭排斥、打击,心中愤愤不平,便借景抒情,发泄幽怨,写下了千古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残阳树。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南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郴州知军邹恭把原碑拓上,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的大石壁上。八十年代初,郴州市又把原拓放大刻在这块石壁,重修护碑亭。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三绝碑"。   关于苏仙岭三绝碑碑文,有许多版本。差异主要集中在四 个地方。以苏仙岭三绝碑现有碑文为例,即"知何处"、"残阳树"、"本自绕"、"可堪"四处。与苏仙岭三绝碑现有碑文一样的有:《湖南通志》、嘉庆《郴州总志·艺文·词》。《万历郴州志》为"知何处"、"斜阳暮"、"本自绕"、"可堪"。《嘉庆郴县志》为"知何处"、"残阳树"、"本自绕"、"可堪"。《湖南地理志》为"无寻处"、"斜阳暮"、"本自绕"、"可怜"。《宋词选》(胡云翼)、《词苑丛谈》(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为"无寻处"、"斜阳暮"、"幸自绕"、"可堪"。关于苏仙岭三绝碑碑文差异,古今文学界一直都有争议。如:《野客丛书》、《词品》、《诗话》、《词苑丛谈》、《贵耳集·卷下》等书都有讨论。不过,窃以为苏仙岭三绝碑现有碑文当为秦少游填词时原稿。其他版本碑文,可能是在流传过程中文人抄摘修饰异化或者避讳替词而来。   为了纪念秦观这位著名的文学家,郴州人民在三绝碑亭的左侧立了秦观的铜像。1989年在遇仙桥对面的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建筑风格建了一座宋代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内设三墙门楼。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手书门楼匾额上"郴州旅舍"四个大字。1990年,全国第三届秦少游学术研讨会在郴州举行,秦学会副会长、秦少游的第33代孙、扬州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秦子卿参加了那次会议。展览室门额"淮海遗芳"及其楹联,就是秦子卿撰写的。 从1956年起,三绝碑先后4次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绝碑发现   或许很少人知道,没有毛泽东主席,就没有苏仙岭三绝碑的发现与保护。   在1960年3月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到南方视察,接见了原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会谈中,毛主席两次问到三绝碑的保护情况,并侃侃而谈,介绍讲解了秦观作词的历史背景和该词的艺术价值。   毛主席说:古时候,郴州这个地方是一个蛮荒之地,是一个谁都不愿意来的地方。宋朝有个秦少游,很有才华。经苏轼推荐,应召进京,当过秘书省正字和国史编修官。后来,因为新旧党争的牵连,屡遭贬谪,最后削官去职,于绍圣三年流放到郴州当老百姓。秦少游因为怀才不遇,含冤被贬,满腹牢骚。但是,又没有地方讲,后来,他就写了一首词,叫《踏莎行·郴州旅舍》。这首词写得很好,写出了他被削职后那种凄楚难言的隐衷,把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冲突中有才华有抱负的爱国知识分子报国无门、不堪排挤打击的情怀,描写得淋漓尽致,所以很有名。   接着,毛主席还琅琅有韵地背诵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毛主席说:这首词在文学艺术上是很有价值的,苏东坡很喜欢,特别喜欢最后两句:"郴江本是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把它写在扇子上,天天看它读它。秦少游死后,苏东坡非常悲痛,在扇面秦观词的后面,   写下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词、苏跋书写下来传到郴州。郴州人为了纪念秦少游,把秦词、苏跋、米书刻在碑上,史称三绝碑。秦少游死后166年[南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南宋有个叫邹恭的来郴州当知军,再把原碑拓上,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的大石壁上,这就是今人所看到的"三绝碑"。   他嘱咐到:这块碑是很有价值的,是我们国家在文学艺术上的瑰宝,要很好地加以保护。   陈洪新书记回到郴州,马上召集地委负责同志开会。会上,陈洪新书记对大家说了毛主席的谈话。大家纷纷表态,要认真执行毛主席的指示,不辜负毛主席的期望。   其后,陈洪新书记专程到郴州师专请教古汉语教授单泽周先生。会谈后,大家才知道三绝碑就在苏仙岭白鹿洞上面。随后,单泽周先生与地委领导一同前往苏仙岭。在丛丛荆棘中,人们发现了三绝碑。所幸三绝碑尚存完好。 在以后的日子里,地委亲自抓三绝碑的清理和护碑亭的建设工作。由陈洪新同志牵头,成立了"郴州地区文物保管委员会"。不久,省里作了批示,并拨款2万元修公路一条,建护碑亭一座,树碑一块,重拓了原迹。很快,三绝碑恢复了往日的丰采。   1963年3月,当时任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来郴州视察,登苏仙岭三绝碑处览"秦词"后,"感其遭遇之不幸,因益知生于社会主义时之有幸,乃反其意而作一阕,以资读词者作今昔之对比,而更努力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押秦词原韵填词《踏莎行》:   "翠滴田畴,绿漫溪渡,桃源今在寻常处,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树。桥跃飞虹, 渠飘束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   陶铸同志的词讴歌了英雄的人民和伟大的时代,一洗秦(少游)词幽怨哀愁之情,高扬了人民当家作主、创造业绩的时代旋律。   陶铸词现在也被刻在石上,置于三绝碑护碑亭内。和三绝碑一道,成为苏仙岭一处美丽灿烂的风景。   那么,三绝碑的"三绝"到底是指什么呢?   "三绝碑"所谓"三绝"指的是秦词、苏跋、米书"三绝",即秦少游作词、苏东坡写跋、米芾书法。 许昌三绝碑   三绝碑即《受禅表》碑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处的繁城镇汉献帝庙内。《受禅表》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28米,圭形,上有碑穿额题篆书阳文“受禅表”三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字1寸2分,隶书阴镌,内容首先阐明禅让乃自古之美德,接着颂扬曹丕“齐光日月,材兼三级”,有“尧舜之姿”、“伯禹之劳”、“殷汤之略”、“周武之明”,在公卿将军固请下,他“回师千虑,至于再,至于三”才在繁阳(今繁城镇)筑灵坛举行受禅大典。《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32米,圭形, 上有碑穿,碑额篆书阴刻“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八字。碑文隶书阴镌,正面22行,背面10行,每行49字,字大1寸2分,内容为魏文武大臣奏请曹丕代汉称帝事。奏章称道“汉帝奉天命以固禅,群臣敬天命以固请”。汉献帝让位曹丕代汉乃天命所归。奏章前后均列公侯臣等46人职名。两碑均系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谓之三绝,即文表绝,书法绝,镌刻绝,有较大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历史典故   公元220年,曹丕在许昌以南的繁城筑受禅台,并举行受禅大典,正式代汉称帝。台前立有两碑,见证了汉魏政权交替这一历史史实。这两通碑分别是《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和《受禅表》碑,两碑并称“三绝碑”。   曹丕代汉称帝,是汉魏之际发生在许都的一起重大历史事件,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唯一一次不发生战争和流血,和平过渡式的政权交变。   公元220年(建安25年),曹操病逝后,曹丕继位魏王。他暗中指使一些官员制造舆论,说以魏代汉乃天命所归,胁迫汉献帝让位。一时间满城风雨,议论纷纷,汉献帝被迫禅让。曹丕于同年十月,在受禅台举行受禅大典,接受汉献帝禅让而称帝,是为魏文帝,从而结束了两汉400多年的统治,真正开始了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许昌“三绝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三绝碑”,它不仅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书法艺术价值。   《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32米,圭形有碑穿,碑额篆书阳文“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八字,碑文隶书阳镌,正面22行,背面10行,每行49字,内容为文武大臣奏请曹丕代汉称帝事。奏章前,列“相国安乐乡侯臣歆、太尉都亭侯臣诩、御史大夫安亭侯臣朗”等46人的名字。奏章后所列人名与前同,但省其官爵,奏章称道“汉帝奉天命以固禅,群臣敞天命以固请”,说汉献帝让位,曹丕代汉乃天命所归,故又名《劝进碑》。《受禅表》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28米,额题篆书阳文“受禅表”三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隶书阴镌,首先阐明禅让乃自古之美德,“上稽仪极,下考前训,书契所录帝王遗事,义莫显于禅德,美莫盛于授终。”接着颂扬曹丕“齐光日月,材兼三级”,有“尧舜之姿”“伯禹之劳”“殷汤之略”“周武文明”“洪恩洽于区夏,仁声播于八荒。”在公卿将军固请下,他“回恩千虑,至于再,至于三”,才在繁阳筑灵坛举行受禅大典。两碑并称“三绝碑”。所谓“三绝,一曰文表绝,由司空王朗撰文。从尧舜禅德,史有前列,到魏王德高望重,远近臣服;由汉室气数已尽,理当代汉,到献帝主动让贤,曹丕谦逊再三,文辞宛转巧妙,论述深刻有力,气势磅礴雄健,层次井然严密,而且语言简洁流畅,详略得宜,不枝不蔓,无懈可击,可以说是添一字则余,去一字则损。二曰书法绝,由尚书梁鹄书丹,两碑并称,同出一手,字体均甚方正,渐开唐隶之门,笔法遒劲,如斩钉截铁,实为我国书法宝库中的珍品,也是研究隶书发展的重要资料。三曰镌刻绝,由侍中钟繇刻字,钟繇和梁鹄一样,同为东汉著名书法家,他精于汉隶八分之妙,形成由隶入楷的新貌,因此被后人称为“楷书鼻祖”、史书称他“秦汉以来,一人而已”。由他镌字,更是锦上添花,以受禅表为例,全篇八百九十九字,字字一格,毫厘不差,中规入矩,不犯不离,相互映衬,韵趣无限,从艺术上讲,比上原书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两碑的隶书,结体谨严,笔力刚健,字体方正,中规入矩,这正是汉末隶书的风格。隶书是适应人们书写的简捷才从篆书转化而来,但仍带有篆书痕迹,到东汉中叶,点画波尾显明,才脱尽篆意,成为纯粹的汉隶,汉末更趋方正,魏晋则更加平板刻画,结体端方,失去汉隶神韵,向楷书过渡。“三绝碑”上承前代篆书的规则,下启魏、晋、南北朝、隋、唐楷书的风范,实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南朝书法家庚肩吾在《书品》中称其“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   “三绝碑”不仅代表了当时许昌乃至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并且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本文档为【三绝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