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溺爱的真相

溺爱的真相

2012-03-24 4页 doc 28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77151

暂无简介

举报
溺爱的真相溺爱的真相 有家长问:给孩子自由选择,由着他,会不会让他的欲望无限扩大,最终成为自私自利的人。惯着、宠着会不会就是溺爱? 这是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定式思维:不能让孩子使性子,要管教。否则孩子的性子就象潘多拉盒子逃出来的恶魔。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经常带着这份恐惧,将孩子装在潘多拉盒子里。让他听话。 什么是溺爱?溺爱的真相是什么? (一) 给孩子特殊照顾是溺爱 很多人认为给孩子特殊照顾,惯着孩子就是溺爱。这是片面的。家庭成员之间地位不平等,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孩子是黄帝,其他成员是奴才才是溺爱。 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地位平...
溺爱的真相
溺爱的真相 有家长问:给孩子自由选择,由着他,会不会让他的欲望无限扩大,最终成为自私自利的人。惯着、宠着会不会就是溺爱? 这是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定式思维:不能让孩子使性子,要管教。否则孩子的性子就象潘多拉盒子逃出来的恶魔。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经常带着这份恐惧,将孩子装在潘多拉盒子里。让他听话。 什么是溺爱?溺爱的真相是什么? (一) 给孩子特殊照顾是溺爱 很多人认为给孩子特殊照顾,惯着孩子就是溺爱。这是片面的。家庭成员之间地位不平等,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孩子是黄帝,其他成员是奴才才是溺爱。 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地位平等、相互间能给予尊重。给孩子特殊照顾并不是溺爱。给予孩子爱不等于要让自己成为奴隶。根据孩子的特点处处予以特殊照顾,这是爱而不是溺爱。尊重、关注、爱对每个家庭成员一视同仁就不会让孩子有唯我独尊的体验。如果我们为了防止“溺爱”孩子,防止他唯我独尊,就对孩子冷漠、贬低和“管教”。并不能让孩子学会尊重、爱和平等的内涵。所以,给孩子特殊照顾是爱还是溺爱,关键在我们是否有分别心,能不能对身边的人一视同仁。如过生日,应给每个家庭成员都过生日,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当权利应人人享有。这是教会孩子尊重、平等、爱最有效的行为教育。胜过千万次的说教。不给孩子爱的体验就要让孩子具有爱的能力,就如同要从没尝过咖啡的人说出咖啡的味道一样,是荒唐和不切实际的。 (二) 满足孩子的需求是溺爱 孩子要什么只要我们能给予的就应给予。不应人为的延迟孩子的需求。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不能让孩子养成珍惜物品、克制享受、节约、体贴他人和忍耐、吃苦精神的品质。相反,人的欲望和需求一旦被压抑和不被满足,欲望不仅不会消失还会膨胀。甚至会产生一种病态、变态的欲望和需求。通过变态的途径表现出来。 “欲”字它左边是“谷”即谷物、山谷,右边是“欠”,表示食物欠缺,谷地需填平,所以才会有“欲”。 对待孩子的需求,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自虐――故意克制、延迟。你只有把欠的补上了,填平了,“欲”才会消失。压制、忽视我们的欲求很可能会导致生理或心理的变态。其实,压制、忽视“欲”,并不能让“欲”自行消失,它一定会通过其他的形式和渠道表现出来,干扰你的正常生活。如饥不择食就是“饥”被过度压抑出现的生理变态反应。各种上瘾症,如有人喜欢挖自己的鼻屎吃,就是小时候口唇期被压制,得不到满足所致。总之,成人后出现的各种病态、变态需求与婴幼儿“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性潜伏期”的欲求和需求被压制、忽视、得不到满足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个孩子欲望和需求得到满足。他会很幸福、很美好。他会很喜乐、很积极面对生活,这意味着这个孩子会自尊、自爱、自信,从而也学会尊重别人、爱别人。从而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否则,孩子会变得自私、多疑、消极。 孩子的心理需求被满足就不会老停留在过去,才能脱离幼稚走向成熟。我们小时候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我们的很多行为很幼稚,因我们的心灵还被困在孩童时期。没有成长起来。孩子的需求被满足,获得正向和幸福的体验,自然不会对未来产生焦虑和恐惧。内心喜悦和幸福的人,即便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他们也能坦然地、安静地接受末日的来临。因为他们已经全然、完美地生活过了,他们对待死如同对待生一样,每时每刻都在经验着,体验着。 (三) 孩子生活没有规律是溺爱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认为这就是溺爱。孩子长大后必定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于是我们从小就训练孩子起居、饮食有规律。 孩子7岁前,是个性成长和定调的时期。这阶段要注意的是允许孩子的个性自由发展。不要用成人价值、社会伦理来约束孩子的个性发展。否则,你就是在扼杀孩子的灵魂,毁灭孩子的自信、自尊和创造力。7岁前的任何系统和有规律的训练,只会抹杀孩子的灵性和生命力。将孩子的创造力及时扼杀在摇篮里。 系统和有规律的训练,就是孩子身上是套子。越系统越有规律,只会让孩子身上的套子更坚固更沉重。在如此厚重套子中长大的孩子。对事不会有好奇心,不会有上进心,更不会有创造力。只会有绝望感和无力感。他们一生只会在努力摆脱你给他的套子和枷锁。在寻找自己灵魂的归属。 早期系统和有规律的训练,只会培养奴才和只懂操作的机器人。不会培养有灵性、有思想的大师。 (四) 剥夺和替代是溺爱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自由行动,不能碰这碰那。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的一切被父母包办、替代和附体。 由于家长的替代和包办,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七八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这样包办下去孩子会不愿长大,一生也不会成长起来。   爱的基础是懂得尊重和自由。不给孩子尊重和自由,你替孩子做得再多,那也不是爱。那是控制。连爱都不是,何来溺爱。剥夺和替代是吞噬和侵犯。不是爱,更谈不上是溺爱。 溺爱的父母生活在自己内在父母和内在孩子的关系模式中。还被困在孩童时期,他们自身还没成长起来,躯壳和灵魂是分离的。他们对现实中孩子的需求是忽视甚至漠视的。完全按照自己内在父母或内在孩子的要求来抚养孩子。 溺爱的父母和现实的孩子缺乏心灵的连接。根本不能及时感受到孩子的真正需求。当然谈不上对孩子的尊重和关注了。是不成熟父母的表现。   溺爱的真相是父母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是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是溺爱。如孩子走过来让你放下手头的事抱抱他,你满足了他,这就是爱。如果孩子没有需求,你自己有需求,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要给予才是溺爱。
/
本文档为【溺爱的真相】,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