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文言文翻译

2012-03-14 50页 ppt 2MB 199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768

暂无简介

举报
文言文翻译nullnullnullnull第七组:翻译下面句子中的实词的意思常考文言实词null31.莫[答案] (3)表否定,不null32.乃[答案] (4)表范围,只,仅仅null[答案] (2)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33.内null34.奇[答案] (3)美好的,合宜的null35.穷[答案] (2)贫困null第八组:解释下面句子中词语的含义36.去[答案] (3)形容词,过去的null37.却[答案] (3)使……退,击退null[答案] (2)及,赶上38.如null39.善null[答案] (3)好的行为null40.胜...
文言文翻译
nullnullnullnull第七组:翻译下面句子中的实词的意思常考文言实词null31.莫[] (3)否定,不null32.乃[答案] (4)表范围,只,仅仅null[答案] (2)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33.内null34.奇[答案] (3)美好的,合宜的null35.穷[答案] (2)贫困null第八组:解释下面句子中词语的含义36.去[答案] (3)形容词,过去的null37.却[答案] (3)使……退,击退null[答案] (2)及,赶上38.如null39.善null[答案] (3)好的行为null40.胜[答案] (2)优美的null41.使第九组:指出下列句子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并改正[答案] (1)致使null42.是[答案] (3)代词,这个null43.适[答案] (1)女子出嫁null44.书[答案] (2)文字null45.孰[答案] (1)仔细,周详null18个文言虚词指出下列句子虚词用法错误的一项null9.为nullnullnull[答案] (6)替、给null10.焉nullnull[答案] (8)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null11.也null[答案] (1)表示判断null12.以nullnullnullnullnull[答案] (17)任用null13.因nullnullnull[答案] (4)经由,通过null通假字第五组nullnull[答案]  (2)措 (3)悒 (9)宴/宴会 (10)晤null第六组null.nullnull[答案]  (1)凭 (5)性 (6)致 (7)授 (8)不这样null词类活用nullnullnullnullnull文言句式第四组: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①天下云集响应,(天下)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②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秦)复攻赵,杀二 万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蒙后省 ①(扁鹊)居十日,扁鹊复见。 (《扁鹊见蔡桓公》) ②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null(3)对话省 ①(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 (《庄暴见孟子》) ②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鸿门宴》) null2.省略谓语 (1)承前省 ①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鸿门宴》) null(2)蒙后省 ①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歧路亡羊》) ②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3)特定省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 (《左忠毅公逸事》)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1.“尝系鼠媐于途”中的“尝”与《陈涉世家》“尝与 人佣耕”中的“尝”意思一致,为 。 2.“道人遂去”中的“遂”与《游褒禅山记》中“遂与 之俱出”中的“遂”,都是副词,意思为 。 3.“劳以温旨”是一个状语后置句,其正常语序应 为 。null4.“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一句与现代汉语句式 特点不同,是一个 。 5.“遂见杀”一句是个 句,关键体现在“见” 字上。 6.“然无一人及甫者”中的“及”与成语“望尘莫及”中 的“及”用法不同,前者是 ,后者是 。null7.“夜引其众缒城出”中的“夜”与《琵琶行》中“浔阳 江头夜送客”中的“夜”用法相同,都是 。 8.“独帅麾下营娘娘山”中的“营”的活用类型是 。 9.“竟无理甫死者”中的“无理”是个古今异义词,应解 释为 。null答案:1.曾经;2.于是,就;3.以温旨劳;4.定语后置 句;5.被动;6.赶得上/到达;7.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8.名词作动词,扎营;9.没有人理会nullnull[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用法,能力层级为A,重在识记,个别词语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其设题的 特点是“考题在课外,知识在课内”。null 本题所考的四个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A项中的“濒”与现代汉语中的“濒于灭亡”“濒临”等词语中的“濒”意思相同,意为“临近”;B项中的“客”是个活用字,为名词作动词,意为“在……做客”,可译为“寄居”,今天我们还说“作客他乡”,其用法是相通的。C项中的“薄”与《陈情表》中“日薄西山”的“薄”其意义与用法是相同的,都为“逼近、靠近”;D项中的“卒”,是个通假字,通“猝”,仓猝。其实在现代汉语中“卒”也有这种用法,在读“cù”时,“卒”与“猝”是通用的,如“卒不及防”“卒然”等。[答案] Dnull[借题发挥] 通过做上面的题目,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平时的复习要把课本知识弄熟弄透。本题考查的四个 词语,在现代汉语中都还能找到同类义项。如“濒危动 物”“客居在外”“日薄西山”“卒不及防”。 null2.注意词类活用词的用法。本题中考查的“客”是个名词动用的例子,“客州人刘翁廷传所”一句有个特点,“客”“州人”“刘翁廷”“传”“所”都是名词,作为一个句子不可能都由名词组成,这里肯定有活用为动词的词语,这是判断“名词动用”的一个基本方法。 3.在平时复习词语(成语)时,还要注意关键语素的意义。这样对做词语(成语)运用题有好处,对做文言文也有好处。nullnull[解析指导] A项,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C项,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项,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答案] B  null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 一组是:(3分) (  )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null[解题指导] ①是没给申甫士兵,属于失败的客观原因;②士兵不会使用武器,为主观原因;③申甫传授的方法不适合作战,主观原因;④是说权贵之人不懂兵法,与申甫失败无关;⑤催促申甫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战,属于客观原因;⑥是申甫死后,与刘公有关的事情。[答案] B   null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 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 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null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 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 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null[解析] C项,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答案] C   null5.(本讲关注点)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null[自主尝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ull[参考答案] (1)申甫来到嵩山,又遇到了原先(或“以前”)年幼时夫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得分点:复,故,乞,“师事之”的句式)(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拜谒(或拜见)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得分点:数,干,听信)(3)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伦、金声不能识别人(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得分点:于是,咎,讥)null[参考译文] 申甫,云南人,好为行侠仗义之事,口才很好。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曾在路上用绳子系着一只老鼠嬉戏。有一个道人路过此地,就教申甫戏耍老鼠。他叫申甫从路边捡来几块石头,四散摆放在地上,把老鼠放到四散的石块之中,老鼠多次奔逃,都逃不出去。不久,引诱了一只狸猫过来,狸猫想抓老鼠,也始终无法进入石阵,狸猫和老鼠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道人于是在申甫的耳旁悄悄地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八阵图,小孩子你想学吗?”申甫此时还小,不懂道人的话,当即回答说:“不想学。”道人就走了。null 明代天启初年,当时申甫刚刚做了和尚,在河南、山东一带来往,没有什么心得收获。他来到嵩山,又遇见年幼时见到的道人,就要求学习道人的法术,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道人临走时,丢给他一卷书,就告别而去,不知到哪里去了。申甫打开这卷书,看到书里讲的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对车战的介绍非常具体。申甫就留在嵩山,学习了一年多,不再钻研佛学了。 null 不久,申甫把兵书埋在嵩山下,前往颍州,在颍州人 刘廷传处,做了他的门客。刘廷传,原先是颍州的大侠, 门下有几百名食客,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人能比 得上申甫。刘廷传资助申甫,让他前往京城。申甫多次拜 见朝廷公卿,向他们介绍自己学到的兵法,然而始终没有 人相信他的话。明愍帝即位,元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 近了京城,京城的九道城门白天都关闭了。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形势紧迫,就向朝廷推荐申甫。 明愍帝在便殿召见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言语慰劳他,申甫 感激涕零,在便殿的台阶下磕头,大声呼喊:“我没有什 么才能,愿意以死效忠陛下。”愍帝就当即授刘之纶为协null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声以御史的身份任参军,而申甫任京营副总兵,然而实际上没有给申甫一兵一卒,只是让他自己去招募士兵。过了三天,只招募到少量的兵员,都是城里的穷人,不知道如何操作与使用兵器,而申甫学习到的兵法,又是擅长运用战车作战的,仓猝之间不可能把事情做好。申甫正要选个日子部署军队,还没来得及备战。正当这个时候,朝廷里的权贵们都不熟悉兵法,与刘、金二人的很多意见不一致,又妒忌申甫本来是个百姓,却得到越级任用,就出主意让他先出头去抵挡敌人,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送来兵符,催促申甫出城迎战,而正逢武经略null满桂在安定门外战败身亡。满桂,原先是大同总兵官,是知名的老将,因为支援朝廷赶往京城,明愍帝正倚重于他。满桂兵败以后,京城朝野震惊,恐慌的情绪弥漫全城。在这种情况下,申甫不得已,痛哭,趁着夜里带着手下的士兵用绳子吊下城墙,出了城,还没到芦沟桥,士兵就逃得所剩无几了。申甫亲自肉搏迎战,中了数十支箭,就这样被杀了。于是权贵们争相把责任推给申甫,而且嘲讽刘、金二人荐人不当。等到元兵撤退后,竟然没人理会申甫战死这件事。距离申甫死后几天,刘之纶又分八路出兵,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遇见伏兵袭击,刘之纶监督将士拼死迎战,打了一天一夜,各路援兵没有赶到,刘之纶也战死了。nullnull一、例谈“直译”和“意译”的方法 (一)直译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诸如此类的还有“萧墙”、“黔首”、“阡陌”、“七庙”、“万乘”、“神器”、“垂拱”、“弱冠”等。null删 即删削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 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翻译时 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 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 中虚设成分等。如:nullnullnullnullnull补 即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 现代汉语的词语和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单音实词增补成双音实词。 因古人多用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翻译时,用与文言词语相同或相近的现代汉语词语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补成双音节词。如: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3)数词后面增加有关量词、分数的词语。 古汉语中,多数情况下,数量、分数等表示的方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不用量词和表分数的词语,在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出。如表物量,可补“个”、“只”、“把”等,如表动量则补“次”“回”等。如:nullnullnull调 即移位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古今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的语法习惯调整。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如:nullnullnull(2)宾语前置 有多种情况,都应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先说谓语或介词,再说宾语。最值得注意的是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的句子。翻译时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调整。助词“之”、“是”不译。如: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均可用“之”作助词,容易混淆。区别的办法是:宾语前置的“之”前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宾语),“之”后是动词(谓语);定语后置的“之”的前面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中心词),但“之”的后面一定是形容词或能充当定语的词或词组。二者结构如下:nullnull(4)介宾短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宾短语后置非常普遍,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从它们所处的位置来讲,叫补语。但从内容上讲,它们有时作状语。翻译时要提到动词前面。如:nullnull在上面例①、例②、例④,“于时”“于余”“于南亩”“于江南”翻译时就一定要放到动词“拘”“学”“多”“就”前作状语,但有时,有些短语可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也可以不调,仍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如例③。null(5)文言文中,用于修饰动词的数词,有时置于动词之前 作状语,而现代汉语中常常置于动词之后作补语。有时在文言文中,数词置于动词之后作补语,而现代汉语则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如:nullnullnullnull例④,“三”译为“再三”,并放到谓语“举”的前面。 以上两例中,例③如果按原文的顺序翻译为“攻打赵国再次”,例④译为“举起……暗示项王再三”,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应放在谓语之前。nullnull(二)意译 对使用比喻、借代、婉曲、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宜用意译。 互文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省略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合并而完整达意,不可直译。如: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又如“杏坛”代“教育界”,“朱门”代“富贵人家”,“社稷”代“国家”,“干戈”代“战争”,“桑梓”代“故乡”,“祝融”代“火灾”,“纨袴”代“富家不肖子”,“明眸皓齿”代“美人”,“笔墨”代“文章”,“而立”代“三十岁”,“陛下”代“皇帝”,“杜康”代“酒”,“丹青”代“史册”,“钟鼎”、“山林”代“在朝”、“在野”等。null对文 我们了解“对文”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可以利用它来推求实词的词义,也可以用它来推求虚词的词义;可以由简单的词推求难以理解的词,还可以由学过的词推求未曾见过的词。null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李密《陈情表》) 析:根据“无”的意义,可以推想相应位置上的“鲜”也是“没有”的意思。全句可译为“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兄弟”。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 《伶官传序》) 析:据“兴国”与“亡身”意义相反,可推出“逸豫”的词义应与“忧劳”相反。全句可译为“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必然的道理”。null合叙 合叙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时为了不发生误解,应分开叙述。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析:“兵革非不坚利也”即“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可译为“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null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析:“先后生于吾”即“先生于吾”与“后生于吾”,可译为“是在我之前出生还是在我之后出生”。null错综 阅读古文时,如果在正确理解词义及准确分析语法的基础上仍不能上下贯通地理解文意,则可以考虑古人在行文中是否运用了“错综”的手法。 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欧阳修《醉翁亭记》)null析:“洌”是“清”的意思,若按原文的顺序将原句译为“泉水味香,酒液清洌”则显得不合事理。如果把“香”“洌”这两个词的位置互换一下,再翻译出来,上下文就贯通了。此句可译为“用泉水酿酒,泉水清洌香甜,酒味香醇”。null对偶 我们可以根据对偶及其类型和特点,从已知词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未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很好地翻译出文言句子。 例: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滕王阁序》)null析:从“宇宙”可推想出“盈虚”应指事物的生长衰落、成败得失。在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原语句的对偶形式。此句可译为“天高地远,感觉到天地四方、古往今来没有穷尽;兴尽悲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与得失是有定数的”。null夸张 ①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仍译为夸张,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 例: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 析:此句可译为“蔺相如拿着和氏璧退后站起来,靠在柱子上,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null②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多”“高” “大”等的副词或形容词。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辞》) 析:此句可译为“下达了许多征兵的名册,每册上都有父亲的名字”。nullnullnullnull例②,“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封狼居胥”也是一个典故,汉武帝时,大将霍去病大败匈奴,追到狼居胥山,封山而还。翻译时要懂得典故,译出典故所反映的意思。翻译为 “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nullnull二、文言文翻译应注意六个采分点 高考文言文翻译,命题者总是选择一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来考查考生。要关注以下六个采分点: (1)句子大意。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确保句子通 顺完整,译出句子的大意。 (2)重要实词。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等词语,翻 译时要联系全文,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null(3)重要虚词。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 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复习中应当注意它们的用法。 (4)词类活用。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活用词的词 性及词义。 (5)固定结构。古代汉语中有些不同词性的词,经常连用或 配合使用,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格式,翻译时要注意这些“习惯句式”。null(6)特殊句式。在翻译时,要注意一些特殊句子。如倒装句 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被动句要译出被动的关系,省略句要将省去的内容补全。 nullnull 对我来说,断句真是个难题,谁能给我讲讲他是如何断句的? 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文句,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null 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一地加以解释。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null 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在誊写的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null点击此图片进入“创新应用测与评”
/
本文档为【文言文翻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