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一个研究生的感慨

一个研究生的感慨

2012-02-05 6页 doc 32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3467

暂无简介

举报
一个研究生的感慨在去年夏天的时候,老丅师接了一个电镀项目的环评,项目是一个外资企业,德国马勒在重庆开办的工厂,以生产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为主。其中的公共参与调查部分是我来做的。说来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找些人填写调查表,然后做做文字编辑、整理工作就行,但实际上确实一个很累人的工作。当时我在新建厂址周边地区一公里的范围内整整绕了一下午,体力上还过得去,最累的是要向路人和附近企业内工作人员不停的介绍情况,劝说他们填一下表格,就像是一个蹩脚的推销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可能的销售任务。         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一个下午走访了100多人,仅仅得...
一个研究生的感慨
在去年夏天的时候,老丅师接了一个电镀项目的环评,项目是一个外资企业,德国马勒在重庆开办的工厂,以生产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为主。其中的公共参与调查部分是我来做的。说来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找些人填写调查表,然后做做文字编辑、整理工作就行,但实际上确实一个很累人的工作。当时我在新建厂址周边地区一公里的范围内整整绕了一下午,体力上还过得去,最累的是要向路人和附近企业内工作人员不停的介绍情况,劝说他们填一下表格,就像是一个蹩脚的推销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可能的销售任务。         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一个下午走访了100多人,仅仅得到十余人的答复,人们对此都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跟我没关系;要不就是:我懒得写这个,有没有好处。如果我做的表格是彩页的,就像传单海报一样上面印着美女或者美食的话,他们可能还会停下来看一眼吧?可惜表格上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还要自己动手打钩写字,自然也就提不起大家的兴趣了。          如果说干活的民工、棒棒们文化程度不高,完成调查表的填写有一定的困难;或者比起对他们来说虚无飘渺的环保事业,他们明天的饭碗在哪里更切实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对他们来说,意识到环保事业的重要性就像难民营里的人谈论莫扎特的音乐一样,是没有现实基础的。最让人感到无奈和心痛的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和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的白领们,也抱着同样的态度,甚至真的把你当成什么公司的推销员,没等说两句就给人白眼或者赶着走。他们受过教育的唯一优势,似乎就是在说明这件事与我无关的时候,有了更多的理由和借口。           一个世纪以前,日本人和俄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打仗,把炮声和硝烟留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在看同胞杀头时还会喊一声"好"。一个世纪以后,和平和发展已经是世界的主旋律,环境保护也已经成为时代的热门话题,这时候德国人把在本国很难通过的重污染项目迁到中国,利用者同胞的廉价劳动力,把六价铬、砷、镉这些重金属排到中国的大河大川里,排到中国人的血液里,国人仍然对此抱着一种冷漠和麻木的态度。就像是那位卖串串的大娘说的那样:—给我50元钱我就填,居然把自己当成雇佣军了。         在这里,我不想对德国人把污染排向中国的做法再指责什么,大家已经过了愤青的年龄,应该理智的考虑一些事情了:由于本国环保政策的限制,在国内办厂要缴纳很重的税,并且要支付员工非常高的工资,因此把重污染企业迁往第三世界国家是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的选择;更何况,这并不是什么强制性的入侵,而是在国家 “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下迁入的。就电镀工艺的清洁生产水平和环保措施来看,马勒的水平都要高于国内同等性质和规模的电镀企业。从与业主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德国人在中国买地、搬运设备以及安置配套环保设施的费用高达几个亿,但即使这样,把工厂开在中国也是利大于弊的:德国电镀工人的工资在德国是属于高收入人群之内,而中国二十几年工龄的老工人一个月只有两千多元,相差高达数十倍;工厂开在本国,很大一部分利益要用在社会福利以作为环境污染的补偿,而在中国却有这样那样的免税政策,并且可以逃避国内环保主义者带来的压力。从这里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国家对于环保和民生的态度,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在09年春晚的时候,赵本山的“不差钱”慢慢成为了一句社会上的流行语,人们动不动就“不差钱”,政丅府也不差钱,10年春晚还来了一句“就美国牛成啥样了,今年不也找我们借钱来了嘛!” 是啊,中国曾是美国最大的债权所有国,这个数字高达7500亿美元;奥运会不差钱,北京奥运会是史上支出预算最大的一届;世博会也不差钱,在西南大旱,青海地震的背景下,一砸就是4000个亿;统计局的GDP不差钱,每年都以近10%的速度增长。可是有时候我们的却是很差钱的:象西安这样的省会城市,08 年生活污水处理率只有65%,每天数十万吨的各种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环境;在西北地区干涸的黄土上,数以万计的儿童不能完成义务教育,几十万计的人缺少可饮用水,甚至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在全国各地的医院里,每天又有数不清的身患重病的人因无力承担高额医疗费用而黯然出院,在家人的陪伴下无奈的度过余生(作为一个医生的儿子,这点我深有体会);在各大城市的垃圾中转站,每天又有多少拾荒者像老鼠和苍蝇一样被埋没在垃圾中,死去并不为人知。看着这鲜明的对比,我们到底差不差钱?如果大家觉得以上这些有些不尽不实的话,那么我们就来点现实的。如果哪天人们真的不差钱了,学校的垃圾桶边不会再有捡瓶子废纸的老婆婆,好又多超市附近不会有卖唱的残疾人,三峡广丅场里面也不会有背着小书包乞讨的小孩;从我们专业的角度来看,国家也不会以这种吸引外资的方式,利用着中国人民的廉价劳动力来污染中国的环境。比起神舟七号上天,“大国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日益增强和提高,奥运会金牌数第一,我宁愿把这些看作是国家发展和民丅主进步的标志。 谈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国家和老百姓是差钱的,如果一定说不差钱的话,那起码是社会财富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而当社会财富和生产资料严重两极分化时,任何形式的 民丅 主 和公平都是空谈,不管每年两会的召开引起多大的社会反应(关于这一点,我很庆幸没有被近二丅十年的政治教育成功的洗脑)。当我们的信息资源渠道如新闻、报纸、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等等完全被特定的权力机构控制时,当国家的金融、交通、资源等命脉把持在少数人手中时,当0.2%的人控制 80%以上甚至90%的社会财富时,民丅 主 和 自 由 之于人民大众,无异于我做的调查表之于棒棒民工,完全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在这个国家六十年的历史中,文革中那一批慷慨激昂、誓死保卫红色政权的红卫兵小将最终变成八十年代落魄的失意者;而八十年代初期那批以进入国企为荣、为国家做贡献为骄傲的国企职工们,又成为改革开放的第一批牺牲者。这些人曾经真挚的信仰和追求,在历史的大河面前,就像一片尘埃一样被冲得干干净净。他们的命运悲剧,就在于他们宁愿相信少数人的口号和文件,也不愿意相信眼前的事实——这就是思想垄断和控制的结果。我们也曾经有过自己的思想,有过社会和历史责任感,可惜这些被 8 9 年的坦丅克碾得粉碎,几乎没有一点留下来;二丅十年后的今天,这一批的大学生只能生活在求职就业的压力下,在空隙之于借助凤姐和犀利哥、以及那些无聊的网络游戏和娱乐节目麻木自己。而社会上的普通人,面对着高额的房价、医疗和教育费用、面对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网,同样的无能为力,甚至在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受到损害时不能自保,更何谈社会责任感?也只好在春晚和新闻30分里自己欺骗自己。“你的调查表关我什么事?”“自己填上不就行了嘛?!”这就是他们的答复。        纵观世界几千年的历史,曾有过很多光辉灿烂的文明,这些文明大多数都消失在历史的侵略战争和自然灾害中:古罗马帝国与今天的意大利没有多少关系;爱琴文明与今天的希腊联系也不大;而玛雅文明的后代印第安人二战后只能生活在美国的保留地中。而我们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国一直存在到现在,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感到自豪的。就像拿破仑说的那样,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居然靠着民族向心力维持了五千年。这种力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是什么?北宋的床弩,射程达一千五百米,与二十世纪的狙击步丅枪差不多,可是北宋人照样蒙受靖康之耻,亡国之恨;成吉思汗的骑兵,攻击速度与现代的装甲部队相当,曾经横扫亚欧大陆,而如今的蒙古不过是亚洲一个贫穷的内陆国。这种力不是武力,而是文化,是民族责任感。鲜卑、契丹、蒙古、后金、加上近代的日本曾近一次次的入主中原,每一次入侵都是一部民族的血难史,而我们都重新在这苦难的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民族的政权,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和民族责任感从来没有被消灭过!直到今天,京剧依然是国粹,书法、戏曲、民族古乐器仍然有热忱的爱好者,儒家思想仍然影响着大部分的中国人。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我们民族的这种力量,在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一次次的拯救了我们;而如今,这种力量却在人们对生活的麻木中渐渐的沉睡,要想再次唤醒它,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这个代价有多大,可能要由历史给出答丅案了。 其实楼主说得有道理,只是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领导人真的看不见这些问题吗,不是,而是忙于处理经济问题,和国际局势; 只有先让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起来了,先让一部分人文明富裕起来了,形成一个典范,再带动其他地方;要想全盘文明、发展不现实,只有拖泥带水的往前走, 都说不想走“先污染,后治理”这样的老路,可现实是,不发展就没有钱,如果花大力气用在节能减排上,就可能拖累经济的发展,而且资金没有来源,有点理想化的色彩,经济不发展,人没有饭吃,路没有走过,一切都是空谈 德国是一个有宗教和哲学传统的国家,也是一个资本主义积累多年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现实主义和生存哲学存在的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幅员辽阔,情况更为复杂 两个国家国情不同,所以不能简单的做比较; 要环保,只有寄希望于少数地方优先发展,优先环保,让先富裕先文明,带动后富裕后文明; 中国的领导人考虑的是一盘棋,少数特别文化传统和有作为的地方政府除外 在80年代的时候,改革开放一声令下,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输从西部地区送到东南沿海地带,从农村输送到城市,国家和地方政府也通过大量开放性政策,美其名曰“先富带动后富”。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现在我们也在面临着当时决策造成的一些恶果,这些先富起来的地区,对30年前支援它们的人们形成压倒性的优势:最好的就业机会、社会福利、市政建设、教育医疗等都分布在东南地区和城市,有才华的年轻人在城市立足越发困难;号称几十年不变的承包责任制成为一句空谈,社会物质资源丰富以后,粮价和物价的巨大发差把农民们从土地上赶走,赶到城市里建筑工地上。类似还有很多,再说帖子可能就通不过了……我不认为国家通过宏观政策性的调控有错误,罗斯福就是这样让美国度过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但这种调控应该建立在整个国家对社会和人文的关怀上,才可能实现反哺,实现“先富带动后富”。举个例子:在奥运会期间,为了保证北京的市政供水,政府征调了周围县城的灌溉用水,这在民主国家里是不可想象的。 同样经济和环保的关系也是一样,作为国家领导人的确是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微妙关系,着眼全局,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但我认为这只能实现在分权下而不是集权社会。用一句套话说: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可以举办震惊世界的奥运会和世博会,同样秦朝的嬴政可以修长城,埃及的胡夫可以建造金字塔,这都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但这也都是个人意志的体现,是权利集中在一点的爆发。但是,这种爆发的奇迹正是建立在牺牲大多数人权利的基础上,哭长城的孟姜女,古埃及累死病死的数十万民工,都是血和泪的代价。如果把奥运会比作长城和金字塔,我在文中提到的“污水厂”“城市拾荒者”“医院的病人”不过是现在的“孟姜女”罢了。呵呵,可能比喻有些过分,但是我不认为两者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所以,正如历史给予秦始皇和法老以暴君的评价,他们不能处理好“大事”和民生的关系,我也不认为集权社会能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倾斜的天平,很难权衡两者的轻重利弊。 至于文化传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也要考虑到历史的发展。正是因为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出现巴顿、莫扎特这样的音乐家,伏尔泰、莎士比亚这样的文学家,米开朗基罗、达芬奇这样的画家、以及哥白尼,布努诺、伽利略的天文大发现,进而有了麦哲伦。哥伦布的航海大发现、牛顿、笛卡尔在自然科学的突破、培根、卢梭、康德在哲学上的创新、近代自然科学的繁荣和两次科技**、欧洲大**推翻封建君主统治,把自由和民主融入到欧洲人的血液里,最终造就了现代欧洲的整体繁荣。在这一系列之前,盎格鲁雅克萨德意志法兰西也都是蓬头垢面的农民罢了。 正如一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把皇权和君权天授从人们心里剔除一样,现在的西方文明也在影响着、冲击着我们这一带年轻人的心灵,改变着我们从小就接受的一些传统理念;而且我们一些有责任心的学者、记者和作家,也在做着一百年前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所做的工作,试图用文艺来改变人们的思想。 呵呵 ,说的太多了,有时间多交流,我喜欢关注历史和哲学,可以常找我聊天。 【有几个问题我想应该是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都比较关注的(环境工程或者是环境科学专业): 1本科出来好不好找工作? 2本科生出来工作的话工资大致分几个水平?(平均工资太笼统了) 3女生是适合读研当公务员还是就业?(就一般情况而言,不要考虑到个人性格之类的) 4读研到底有没有用?有用的话又主要是体现在哪些方面? 5就我们专业,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到底有多大的优势?(也是只一般情况而言,排除特别喜欢研究和研究方面 做得特别出色) 6在目前整体大环境下,大致有多大的比例我们专业的学生能找到与所学专业大致对口的工作(包括研究生)? 7最后一个问题,可能有点笼统:读研到底好不好? 希望楼主根据你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一个比较好的答案或建议。非常感谢! PS:目前我大三,就读于一所985学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我很纠结,希望可以得到你的帮助,谢谢!!!!】 嘿嘿 我是LZ,跟阁下一样,也是就读985环境工程,马上研三毕业了。平时不怎么来这个帖子,下面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1:本科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女生,很多都进了小型环保公司或水厂、污水处理站;男生很多进单位。有关系可以考虑进监测站、环保局或者高校。 2:如果是水厂或者工厂污水处理站的话,这个待遇的确不好,具体数字要看地区和单位的规模;行政单位、高校工资也不一定高,但是福利超好;设计院能进的话也可以考虑,主要是靠奖金提成吃饭,本科生一开始可能进不了大院,但有了工作经验和资质证书后,就成了香饽饽了。 3:这个不能笼统的回答,要取决于阁下自身条件:如家庭条件如何?男朋友工作地点?自己的工作意向,以后的职业规划?其实说白了,现在的硕士大部分以后都不是搞研究的。如果要读研,尽可能多做项目,如环评给排水设计等,对以后工作有帮助的。如果致力于学术研究的话,读到博士或者博士后,尽可能出国,这样最好。不过前提是你不要怕变成灭绝师太。 4:读研还是有用的。就我自己来说,本科的时候我绝写不出这种文章。通过跟老师出去接洽项目,身体力行的做事情,对社会很多现象都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的接受别人的观点。研究生阶段其实就相当于本科和职场的一个过渡阶段:通过搞学术课题,可以让思维更缜密;做项目可以接受更多的社会经验。当然,我不认为读三年书一定在外面工作三年收获得多,不少本科毕业的同学,都让我难以望其项背。呵呵呵…… 5:优势我认为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们专业是要做实验的。本科的时候,大家都是照着书本上的实验步骤一步步来最后得出预期的结果;而研究生是自己设计,自己写实验方案,自己来判断实验的成功与否,有更强的独立性。第二,体现在就业上。985高校的环境工程硕士就业还是很顺利的,大部分都能签到很好的设计院或事业单位。由于咱专业就业面太窄而学生太多,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学历在硕士以上,这也是水涨船高啊。 6:这个问题让人很难以启齿呢。跟我们专业对口的工作,如垃圾填埋场或者水厂待遇都不高,硕士们都不去,反而是很多本科生去干本行业的工作;就我们这一届来看,男硕士们80%都去搞给排水了,也算跟我们沾边,其余的人去做环评或事业单位、高校。再扯的远一点,我认为环境工程与其它主流类工科不同,它是一门综合性、覆盖面广泛的学科,如果要从事环保工作,就必须建立在某一类其它工科的平台上,对这类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如果要做环保材料的开发,就必须要先学习材料学的基础课程,知道材料分哪几类,各类材料有什么性质;如果希望致力低耗能、低辐射或者低噪声机械和电器的研发,就必须要先懂得电路怎么连接、泵和电机的运行原理是怎样的;如果要投身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研究,除了要懂得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基本知识,还要懂得输变电技术的原理以及热能的核算……。而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在绝大部分高校里还是那几大板块,偏向于污染治理工艺和方案设计。这样,由于培养的局限性,大部分“专业对口”的工作就限制于垃圾填满场、二级城市污水厂或者企业里工厂车间的废水、废气处理站。这不是社会对环保人才需求量不足或者学生素质达不到的问题,而是环境学科教育体制的僵化造成的结果。 7:怎么还有一个?综上所述,如果阁下真想致力于环保事业而读研的话,我希望不要读环境工程。因为在当前的条件下,真正搞“广义”上环保的人才,就像上面我提到的几个例子,不是我们这个专业所培养的。你可以读了别的专业后,有目的性的选择跟环保相关的研究方向。呵呵,我们专业的毕业后都去做环评和给排水了。
/
本文档为【一个研究生的感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