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2011-12-25 6页 doc 39KB 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2413

暂无简介

举报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1. 两侧对称 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可将动物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使动物的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向前)。 意义 (1)使动物体有明显的前后、左右之分,并与相应技能的分化有关。背部司保护,腹部司运动。 (3)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行动也较为敏捷。 (4)扩大了动物在空间的移动范围,既适合游泳,又适合爬行,是动物由水中漂浮或固着生活进入水底爬行的结...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1. 两侧对称 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可将动物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使动物的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向前)。 意义 (1)使动物体有明显的前后、左右之分,并与相应技能的分化有关。背部司保护,腹部司运动。 (3)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行动也较为敏捷。 (4)扩大了动物在空间的移动范围,既适合游泳,又适合爬行,是动物由水中漂浮或固着生活进入水底爬行的结果,水底爬行又可进化到陆上爬行。 所以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2. 形成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 (1)引起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2)形成的肌肉组织加强了运动机能,新陈代谢活动加强,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达和排泄系统的出现。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 意义 (3)运动机能提高促进神经和感官的发展。 (4)形成的实质组织有贮存水分和养料,运输养料的功能,即使扁形动物离开水环境也不会马上死去。 (5)是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3. 皮肤肌肉囊 扁形动物皮肤和肌肉基本上分开,外胚层形成的上皮组织有保护作用,中胚层形成的肌肉执行收缩功能。 由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组成的体壁包裹全身,呈囊状,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称为皮肤肌肉囊。 4. 消化系统 寄生种类的消化系统退化或消失。自由生活的种类为不完全消化系统。 5. 排泄系统——原肾管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原肾管排泄系统。由外胚层内陷形成排泄管,分布在身体两侧,以排泄孔与外界相通。 排泄过程 6. 神经系统和感官 梯形神经系统。有脑和神经索,是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前端一对较大的神经节,称为“脑”,由“脑” 向后端分出纵行的神经干,腹部的一对最发达。在纵行神经干之间有横神经。 7. 生殖系统 中胚层的出现,产生了固定的生殖腺,同时出现生殖导管及附属腺体。 外生殖器的出现,使扁形动物有交配和体内受精现象,这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多数行有性生殖,多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少数雌雄异体。螺旋式卵裂,多经牟勒氏幼虫阶段发育为成虫。 生殖腺(精巢、卵巢)、生殖导管(输精管、输卵管)和附属腺体(前列腺、卵黄腺等)组成。 一、代表动物—三角涡虫 第二节 涡虫纲(Turbellaria) 1. 生活环境:自由生活于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以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为食。最适生长温度16~18℃。 2. 形态结构 外部形态:体柔软扁平,细长,背面稍突,多褐色,腹面色浅,前端三角形,两侧有发达的耳突,头部背面有2个黑色眼点。腹面近体后1/3处有口,稍后为生殖孔,无肛门。体表有纤毛 眼点 耳突 咽 口 内部结构 (1)体壁 表皮:柱状上皮细胞。有杆状体,保护 和捕食。 基膜:非细胞弹性膜 肌肉层:环肌、斜肌和纵肌 (2)消化系统 口:身体腹面,摄食和排遗。 咽:口后,可从口中伸出捕食。 肠:分三支主干,一支向前, 两支向后,位于 咽的两 侧,有小分支。 (3)呼吸及循环系统 (4)排泄系统:原肾管。 无专门的呼吸、循环器官,借中胚层形成的实质运送代谢废物。 (5)神经和感官 梯形神经系统。 头部有一对脑神经节。 感觉器官有眼点、耳突和触觉细胞。 (6)生殖系统 雄性: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前列腺、生殖腔 雌性:卵巢、输卵管、阴道、受精囊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有性生殖过程 交配—精子暂存受精囊内—精子出囊—阴道—输卵管前段—受精卵—生殖腔—卵囊—生殖孔排出 3. 再生 再生能力强,具极性。饥饿时可以内部器官为食。有些涡虫可数月至一年不进食,经饥饿后体积减小到原来的1/300。 1. 绝大多数营自由生活,极少数营寄生生活 2. 体壁是典型的皮肤肌肉囊结构 3. 神经和感官发达 4. 不完全消化系统,消化管复杂程度因种类及进化程度而异。 5. 以体表进行气体交换和排泄,以原肾管调节水分平衡和排泄代谢废物。 6. 生殖系统复杂,多数雌雄同体,极少数雌雄异体。 7. 直接发育或间接发育,间接发育具牟勒氏幼虫 8. 再生能力强。 二、涡虫纲的主要特征 无肠目:生活于海水中的小型涡虫。无消化管,无原肾管,神经系统很不发达。具平衡囊,生殖细胞直接来自实质细胞。无输卵管,螺旋式卵裂,直接发育。如旋涡虫。 三、涡虫纲分类 大口虫目:生活于海水或淡水中的小型涡虫,有简单的咽及囊状具纤毛的肠,有一对腹侧神经索。生殖系统结构完全,常行无性生殖。如大口虫、微口涡虫。 多肠目:海生。通常有触手和许多眼,肠位于体中央,向四周有多个分支。具褶皱咽。神经系统包括脑及网状神经索。生殖系统完全,无卵黄腺,螺旋式卵裂,个体发育中经过牟勒氏幼虫阶段。如平角涡虫。 三肠目:海水、淡水和陆地均有分布。咽有褶皱,管状。常分3支,有原肾管和卵黄腺。如三角涡虫、笄蛭涡虫等。 一、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 第三节 吸虫纲(Trematoda) 寄生虫,可引起华枝睾吸虫病。主要寄生在人、猫、狗的肝胆管内。 1. 形态:虫体柔软扁平,透明,前端较窄,后端略宽。大小与寄主大小、寄生胆管大小和寄生数的多少有关。在体外可见口吸盘、腹吸盘和树枝状的睾丸。 2. 结构 (1)体壁 皮层:合胞体,细胞体和细胞核移到了肌肉层的下面,与表皮合胞体之间有细胞质突起与表面细胞质层相连。 基膜 肌肉 (2)消化系统 以寄主肝胆管的上皮细胞为食,也吃些白细胞、红细胞和胆管内的分泌物。也可以体表吸收养料,以细胞外消化为主。 (3)呼吸系统:无特别的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4)排泄系统:原肾管 (5)神经系统和感官:不发达 (6)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体,自体受精或异体受精。 雄性: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雄性生殖孔、 雌性:卵巢、受精囊、劳氏管、输卵管、成卵腔、梅氏腺、子宫、雌性生殖孔 3. 生活史 有两个中间寄主 受精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感染期)幼虫逸出—成虫 终末寄主是人、猫、狗等 1、均营寄生生活,体内或体外寄生。 2、合胞体的体壁可抵抗寄主消化酶的消化,体表无杆状体 和纤毛。 3、有吸盘,消化系统趋于退化。 4、神经感官退化 5、生殖系统发达,生活史复杂。 二、吸虫纲的主要特征 三、吸虫纲的分类 1、单殖亚纲:体外寄生,生活史简单,直接发育,不更换寄主。长缺少口吸盘,体后有发达的附着器官。排泄孔一对,位于体前端。如三代虫、指环虫。 三代虫具有多胚生殖现象。一个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成为一个胚胎,其内形成第二个胚胎,第二个胚胎内又可形成第三个胚胎。 2、盾腹亚纲:吸附器官覆盖整个虫体腹面,上有纵行及横行肌肉将吸盘纵横分隔成许多小格。或有一列纵吸盘。大部分为内寄生,有1个或2个寄主。如盾腹吸虫 3、复殖亚纲:体内寄生,生活史复杂,有2个以上寄主。成虫有吸盘1或2个,成虫无眼点,幼虫有退化的感光器。如血吸虫、肝片吸虫、布氏姜片吸虫等。 肝片吸虫:又称羊肝蛭。其第一个寄主为椎实螺,尾蚴附在水中植物的茎叶上形成囊蚴,牲畜饮水或吃草时感染。 布氏姜片虫:人体中最大的一种寄生吸虫。主要寄生在人的十二指肠壁上,第一寄主为扁卷螺,在菱角、荸荠、莲藕等植物上形成囊蚴。在人体内,它可以引起吸附点周围发炎、出血、溃疡等,使患者贫血、腹痛,严重时引起死亡 布氏姜片吸虫 日本血吸虫:在血管内寄生,身体细长。雌雄异体,常合抱在一起。雄虫具有一抱雌沟,雌虫身体部分或全部镶嵌在抱雌沟内。 寄生于人、牛、猫等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雌虫在人体内产卵,落入水中后,毛蚴孵出,进入钉螺体内,经母胞蚴和子胞蚴后产生叉尾的尾蚴,并从钉螺体内释放出来,尾蚴在水中游泳,可以穿过人体的皮肤进入人体,最后在肠系膜静脉处寄生。 血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虫卵造成的。毛蚴分泌毒素溶解周围组织,使肝脏和脾发生病变,导致肝硬化,脾肿大,肠壁受破坏,腹水多,泻吐,严重者可以造成死亡。幼年患此病,可以导致侏儒症。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瘟神”是血吸虫病的代名词。被称为“大肚子病”的血吸虫病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呈上升趋势,在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一带,虫患尤烈。 我国血吸虫病最严重的省份,湖南目前血吸虫病人达21万多人,占全国血吸虫病人数的25.7%。 1995年我国血吸虫流行县市区391个,到2001年增加到418个,受血吸虫威胁的人口从6189万人增加到9903万人。 第四节 绦虫纲(Cestoidea) 一、代表动物—猪带绦虫 中间寄主是猪,终末寄主是人。 1. 形态:白色带状,全长2~4米,7000~1000个节片。可分为头节、颈部和节片三部分。 头节:圆球形,有顶突、 小钩、吸盘 颈部:纤细不分节,生区, 以横裂法产生节片 宽大于长,内部构造未发育 近方形,内有雌雄生殖器官 长方形,充满子宫 2. 结构 (1)体壁:合胞体表皮层上密生微绒毛,可直接吸收寄 主消化道中的营养,利于在寄主消化道内固着。 (2)消化系统:消失,以体壁皮层吸收营养。 (3)排泄系统:原肾管。 (4)神经和感官:神经不发达,没有特殊的感官。 (5)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体,自体或异体受精。 生活史:经2个寄主,2个幼虫阶段。 受精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 1、均营寄生生活 2、身体扁平带状,一般由许多节片构成,少数不分节 3、有吸盘,小钩或吸沟等吸附结构。 4、感觉器官和消化系统消失。 5、生殖系统发达,繁殖力高。 6、生活史一般只经一个中间寄主,一般有幼虫期,也营寄生生活。 二、绦虫纲的主要特征 三、绦虫纲分类 1. 单节亚纲:为数较少。缺乏头节和节片,无消化系统,中间寄主为水生的无脊椎动物的幼虫或甲壳类等,终末寄主是鲨鱼、鳐和原始的硬骨鱼。幼虫是十钩蚴。 2. 多节亚纲:由多个节片构成,幼虫为六钩蚴。成虫全部寄生于人和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内。如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等。细粒棘球绦虫,通常只有一个头节、颈部以及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和孕卵节片等组成。成虫寄生于狼、犬等的肠中,幼虫可以寄生在人、牛、马、骆驼等的脑和内脏的各处,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绦虫。 第五节 寄生虫和寄主的关系及防治原则 1. 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 (1)夺取营养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2)化学性作用 (3)机械性作用 (4)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 2. 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先天免疫: 后天免疫:表现为带虫免疫,即虫体存在时寄主对该虫有免 疫力,随虫体的减少或消失免疫力下降或消失。 1. 减少传染。 2. 切断传播途径。 3. 防治被感染。 防治原则 寄生虫更换寄主的意义: 1. 与寄主的进化有关 2. 是寄生虫对寄生生活方式的适应,是对其自身的一种保 护性适应。 作业: 1. 何谓“双名法”、组织、器官、系统? 2. 何谓伪足、变形运动、胞饮作用、生物发生律? 3. 如何理解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 4. 简述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 5. 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6. 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有哪几种,简述其。 7. 以华枝睾吸虫和猪带绦虫为例说明它们在形态结构上是如何适应寄生生活的? 8. 为什么说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 9. 关于扁形动物起源的学说有几种,简述其内容。简述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之间的进化关系。
/
本文档为【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